创新税务行政管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推进综合治税的思考

推进综合治税的思考

推进社会综合治税的思考忠县地方税务局乌杨税务所陈海林论文背景: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存在着税种多、纳税人分布面广量大、税源零星分散、应税收入特别是应税个人的收入隐蔽性强、地税机关税源监控能力弱、征管力量相对不足,地税部门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实现其职能的手段,难以解决税收征管面临的突出矛盾。

另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平衡性,税源的多样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税源此消彼长、变动不居,掌控难度大大增加。

再加上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整体诚信纳税意识不强,偷、逃税手段呈现多样化、高智能化。

从近年税务稽查的情况来分析,小税种占了查补税种的大部分,纳税人偷税手段越来越高明。

另一方面是许多部门把税收管理看成仅仅是税务机关的职责,忽视了“税收是国家的税收,而不仅是税务部门的税收”这样一个实质以及协税护税的义务。

导致地方税务机关“税源监控难,调查取证难,税收违法执行难”的三难局面。

内容提要:综合治税的基本宗旨在于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对税收的税源、税收违法犯罪现旬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和治理。

根本目的是在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的前提下,运用行政主导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严密的税源监控网络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本文分析了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依据和必然性,提出了政府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的综合治税领导体系以及加强部门配合的具体措施并强化地税内部治税的具体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法律依据、必然性、领导体系、税控网络推行社会综合治税,以政府为龙头,提供政策、制度保障,以部门协作配合为辅助,提供司法等援助,是新形势下地税征收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县地税征管未来实际的选择。

一、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依据与必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的败诉、行政赔偿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

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当前摆在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税收执法风险引起的税务干部“落马”、税务机关“赔款”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目前,尽管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的意识较之以前不断增强,但在税收征、管、查等各个执法环节,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执法风险,致使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着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和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

因此,笔者就新形势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含义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违反法律法规的执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税收执法风险具体指侵权和渎职带来的风险;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所带来的执法风险;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地方涉税违规文件不抵制、不报告所带来的执法风险;执法程序不严谨和执法随意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直接带来法律责任,因此也将税收执法风险称为法律责任风险,并区分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和刑事法律责任风险;税务行政执法风险更多地表现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

二、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管理。

随着经济形势风云变化、产业结构大幅调整、社会观念深刻变革,当前税收征管对象更趋复杂,税收征管任务更加繁重,过去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必须依靠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税收的征管。

关于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报告(四)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 2005年4月11日关于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淄博市国家税务局局长张文泉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自2001年新《税收征管法》颁布和全国税务系统依法治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地对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监督、推进依法治税工作进行了多方面实践和理论探讨。

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税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将税收执法监督与税收信息化相结合,科学划分岗位职责,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推动了依法治税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一、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的必要性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是依法治税的必然要求,是对税收执法权在税收领域的监督和制约。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灵魂和立足点。

其基本要求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

推进依法治税的关键在于依法治“权”,通过健全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体系,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推动税收工作的法治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是法律内在要求在税收领域的体现。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其特征之一就是从属法律性,即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必须从属于法律,有法律依据。

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税收法律主义原则要求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税收稽征只能在法律的授权下进行而不能超越法律规定。

要确保税收执法权依法定课税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行使,必须以健全和完善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对税收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

《税收征管法》第十条、第十一条加强监督制约的要求,是法律内在要求的具体体现。

健全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要求。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其中控制职能是为确保目标实现而对行为进行的“衡量与矫正”。

对社会转型时期构建税收服务创新体系的思考

对社会转型时期构建税收服务创新体系的思考
特性,但是 在经 济转型时 期,强 化服务体系 的 构建 也是大势所 趋 。文章就犄建 税收腋务体系 进行了 探讨 。
关键词: 税收;服务体 系;转型时期;创新
社会转型时期,做好税 收工作不仅是关系到 民生的一件大 去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咨询为税 务干 部送政策给纳税人, 改过去 事, 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 伟大“ 中国梦” 早 日实现 泛泛 的集 中宣传为个别辅导,改过去 的事后管理 查处为事前指 的根本所在。 在收税执 法的过程 中,服务 已经具体到了税 收工 导, 树立 “ 主动服务” 意识, 按照税收 既是执法、 又要服务的要 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税 收服 务体 系的构建 已经是税 收部门转 变服务职能, 构建和谐税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社会转型时期构建税收服务创新体系的思考
吴 晓荣
( 宜兴 市地方税务 局 江苏 ・ 宜兴 2 1 4 2 0 0 )
摘 要 :服务经济时 代的 来临 ,各 行业的服务职能 和服务精 神在其肴时 代特色 的经济 环境下彰显出了 行业自 身的 优势 。服务 作为 行业 职能范 畴的 核心能力 和竞争 优势之一。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 发挥着 重娄的作用 作为行政单 位的税收部门 尽管 不具有竞争的
还有,如何提 高行政效率?在过去收税行政部门单一地追求税
部 门在时间方面更多的创新,同时也需要学界和理论 界给与更
源培养和税费征收, 但是具体化的活动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 多的理论支撑。 上影响了纳税人对税收知识 的系统化理解,而且也加深 了税收
工 作 的难 度 。
参考文献:
收服 务体 系可 以促进税收行政的创新发展;构建完善 的服务体 系在 一定程度上还可 以满足 多种层次人群对税收行政管理 的要 求。因此, 通 过多元化 的手段和方法来完善服务功能, 内化服务 体系 是税收工作今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思考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思考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思考2019-10-29【摘要】国家税务总局描绘的税收现代化蓝图中,科学严密的现代化征管体系建设在整个税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举⾜轻重。

本⽂从现代征管体系相关理论研究出发,深⼊研究总结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进⾏前瞻性研究,探讨发展⽅向和⽅法路径。

【关键词】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对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理解和认识税收征管体系是指国家及税务机关为了实现税收征管⽬标,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税收征管组织机构、征管⼈员、征管流程、征管⽅法等要素进⾏有机组合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现代化通常是指通过努⼒使某事物的发展达到当今时代的先进⽔平。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既要适应当今信息⽹络化、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时展要求,⼜要遵循现代管理的价值取向、理念、⽅法和技术,充分体现现代税收征管的基本特征。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认为,现代税收征管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税收法律制度的公开透明、准确实施,税收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组织机构设置的科学合理,多元服务,促进纳税遵从,信息技术的有效应⽤和培养⾼素质⼈才队伍等⽅⾯。

⼆、当前征管改⾰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直进⾏变⾰,⼤致经历了四次重⼤改⾰:⼀是80年代中期之前是“⼀员进⼚、各税统管、征管查合⼀”的专管员模式;⼆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各地探索实⾏“征管、检查两分离”或“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三是1997年税务总局确⽴“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以及在前述模式的基础上2004年加⼊了“强化管理”;四是2008年总局成⽴纳税服务司和⼤企业管理司,纳税服务作为核⼼业务被独⽴出来,⼤企业管理试点运⾏,2010年确⽴⼋个省市开展新⼀轮的征管改⾰试点。

通过⼀系列的改⾰,充分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法,利⽤信息技术⼿段,以提⾼纳税遵从为⽬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再造为路径,逐步对原有的征管模式进⾏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坚持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及思考

坚持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及思考

加强司法独立性
确保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 性,减少外部干预和压力 ,为纳税人提供可靠的司 法保障。
提高司法效率
优化司法程序和流程,提 高司法效率和质量,降低 纳税人的维权成本和时间 成本。
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1 2 3
强化社会监督
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税 收监督和管理工作,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
稳定性。
促进公平正义
依法治税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 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推动经济发展
依法治税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提 高经济运行效率。
维护国家税收安全
依法治税可以防止税收流失, 保障国家税收安全,为国家经 济和政治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02
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税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严格依法行 政、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留原则
法律优先原则
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原则
税收活动必须服从于法律,强 调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机关的 决定。
涉及税收基本事项、税收要素 等重大问题应当由法律作出规 定。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律授权 的范围内对税收要素进行具体 规定。
依法治税的客体包括纳税人、扣缴 义务人等涉税企业和个人以及其他 协助税务机关完成征管任务的单位 和个人。
内容
依法治税的内容包括依法组织税收 收入、依法实施税收征管、依法进 行税收检查和依法处理涉税案件等 。
03
依法治税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依法治税的成效
税收法定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01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税收法定原则,将税收基本事项由行政
税收法制建设的完善

行政事务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建议构建

行政事务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建议构建

行政事务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建议构建摘要:目前,行政事务管理质量影响着企业发展,已成为企业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之一,良好的行政管理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行政事务的管理,全面提高其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务管理;问题;创新对策行政事务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直接影响各种决策及业务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务管理成为一项综合性服务,只有全面提高行政事务管理效率,才能促进业务的有序开展,所以需结合现代发展实际特点,研究如何在行政事务管理中创新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行政事务管理特点1、以服务性为主。

行政事务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服务性为主,其呈现出较强服务性。

行政事务管理需服务于企业各部门,以及领导与员工,涉及各个阶层,主要职能是协调部门间、企业与员工间、领导与员工间关系,解决企业和员工间问题。

科学合理的行政事务管理能有效处理企业和员工间交流,优化生产效率,创造和谐稳定氛围。

2、工作内容繁杂。

其是行政事务管理一大特点。

由于行政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关系各方面管理,工作内容繁杂,面对管理杂乱性特点,若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导致工作冗长及繁复,造成不良问题的发生。

在行政事务管理繁杂内容中,正确处理部门间关系是当务之急。

3、工作任务多。

除服务性强及内容多外,行政事务管理还具有工作任务多特点。

行政事务管理起着沟通枢纽作用,有效传达领导层决策,使各部门积极执行,有助于基层向领导层传达工作方向及意愿,表达基层心声,所以行政事务管理包括较多工作任务,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二、行政事务管理作用行政事务管理贯穿了企业各部门,能促进内部沟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行政事务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其能大幅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经标准化及细致化管理,能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及时解决问题,使其办事流程更标准。

行政事务管理在人员引进方面发挥了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良好氛围,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共同进步。

提高税务机关执行力的思考

提高税务机关执行力的思考

提高税务机关执行力的思考[内容摘要]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和税收工作的有力保证。

本文针对税务机关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完善岗职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机制、优化纳税服务等一系列思路对策。

论文关键词:执行力,税务文化,机制,监督依法行政,贵在执行;事在人为,赢在执行。

税务机关担负着为国聚财的神圣职责,是国家财税政策的执行者,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力量。

执行力越来越受到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各级税务机关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仔细分析了当前税务机关执行力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就是贯彻、落实和执行决策的能力。

税务机关执行力是指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及工作部署的执行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执行税法、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能力。

二、当前税务机关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文化的氛围不浓,执行的主观能动性下降。

个别干部责任意识弱化,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而出现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搞“上下有别”等假执行现象;出现不依法行政,不照章办事,收人情税、关系税、过头税等乱执行问题,更谈不上执行力。

(二)干部综合素质不够高,业务知识与工作能力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

执行的关键在人,人的素质高低是执行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个别干部由于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滞后、业务能力不强等原因,难以胜任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出现执行不到位、工作思路不清晰,有的甚至出现与初衷相悖的错误执行。

因此,提高税务干部综合素质,是税务机关提升执行力的必要条件。

(三)岗责体系不科学,是影响执行力的关键问题。

要提高工作执行力,首先就要让每名干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目标。

《关于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问题的思考》范文

《关于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问题的思考》范文

《关于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问题的思考》篇一一、引言税务行政强制执法是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税务行政强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问题,分析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税务机关加强执法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概述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主要指在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执法行为偏离法定轨道、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这些风险因素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等。

三、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一)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虽已基本建立,但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漏洞,导致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增加了执法风险。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部分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操作不严谨等问题,如调查取证不充分、执法文书制作不规范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执法行为违法违规,引发风险。

(三)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执法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部分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执法环境,导致执法过程中出现偏差。

(四)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给税务行政强制执法带来了诸多挑战。

如企业为逃避税收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社会舆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等,都增加了执法的难度和风险。

四、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的影响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税收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还会损害税务机关的公信力,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因此,加强税务行政强制执法风险管理,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已成为税务机关面临的重要任务。

五、应对策略(一)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弥补法律空白和漏洞,为税务机关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知度。

推行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行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行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行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是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宁夏国税局为顺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要求、大数据应用管理时代及征管体制改革的趋势,围绕“调机构、转职能、促征管”积极探索分类分级管理体制性创新,着力建立适应税收征管发展的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征管方式转变,推动税收征管体系和征管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突破。

一、准确把握分类分级管理的意义和内涵2015年10月,中央决定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将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向了时代的前台,其中提出的“对纳税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更是新一轮征管改革的前奏和突破口,分类分级管理不仅仅是对传统税源管理的一种替代,更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可持续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税务机关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事制度、简政放权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及营改增后纳税人数量成几何数,纳税人的经营状况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人少户多、能力不足矛盾加剧。

原来传统的“人盯人”“各事统管”“单兵作战”已不能适应当前税收征管的需要。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纳税人实施科学分类,对涉税事项进行合理分级,发挥不同层级税收专业团队化作用,通过差异化管理提高整体税收征管效能,是适应和解决当下税源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增强税源控制能力的最佳渠道。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征管质效的现实需要分类分级管理通过调整好机构、配置好资源、优化好职能,打破自治区、市、县层级和固有职能,推进税收管理的实体化运作,既能做到因人制宜、量才使用,又可以将有限的征管资源向一线倾斜,推动税收征管、纳税服务整体工作质效的全方位提升。

(三)实施税收大数据及风险管理要求的重要举措随着金税三期系统的上线以及“互联网+税务”行动的稳步推进,数以亿计的海量数据进入了金税三期,需要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整合各类税收征管数据资源和第三方涉税信息,促进税收征管数据信息搜集整理和类型分析更具针对性,建立全方位综合治税体系,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有效化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性难题。

关于当前依法治税问题的系统思考

关于当前依法治税问题的系统思考

关于当前依法治税问题的系统思考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极大地促进了税收法制化进程,使税收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对依法治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依法治税仍然是税务机关当前面临的迫切重要的任务。

一、现存问题(一)税法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目前的单行税法多为暂行条例、办法等行政法规,由人大立法的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立法较少,使我国的税收法律显得相对薄弱。

“我国现行的19个工商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只有3部是经最高权力机关立法的税收法律,其余16个法规均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

[1]由于缺少税收基本法作为税收法律体系的统领,使税法和宪法有关涉税内容难以衔接,出现了明显的空档,税收法律体系难以达到严密合理,影响其法律效力。

二是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税收领域中有些法律、法规不符合法理,下位法与上位法之间存在冲突,有的法律规范不健全,有的同位阶的规范性文件互相矛盾,造成税务部门内部“依法打架”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税法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与互补,形成不了有机的整体,导致银行、工商、司法等部门在如何配合依法征税上存在不协调现象,缺乏法律约束。

(二)税收环境不够理想。

一方面,存在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工作的现象。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当地的利益,对税收工作进行行政干预,有的越权制定与统一税法相悖的文件,有的擅自决定减免国家税收,有的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宣布无权作出的税收优惠政策;有的用隐蔽的方法违规减免缓国家税款;有的通过权利向税务部门施压,寅吃卯粮进行预征。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税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意识不强,“个别税务干部甚至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同谋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犯罪活动,使依法治税工作受到严重损害”[2]。

(三)管理职责不够明晰。

关于在税务系统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关于在税务系统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关于在税务系统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这是新时期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和理论创新。

当前,税务系统正处在深化税收改革、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落实好“两个责任”,建设廉洁税务,是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在税务系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需要从三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校准指南针:正确把握“两个责任”的辩证关系第一,“两个责任”是对齐抓共管的传统廉政建设机制的否定,而是继承和深化。

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共同构成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机整体。

第二,“两个责任”并不意味着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在廉政工作上的相互割裂,而是通过合理科学地分解责任,使责任主体更加鲜明、职责界限更加清晰。

第三,“两个责任”并不代表其他部门在廉政建设方面的责任就此弱化,而是通过更加突出和明晰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角色定位,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因此,“两个责任”各有侧重、相互协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各个责任主体都必须在两个责任的框架内重新厘清自身的定位,明确方向、找准路径。

二、出台任务书:建立明确“两个责任”的清单制度如果没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两个责任”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仅仅停留在上级的文件里,难以操作和实施。

只有拟定清单,把形式上的责任分解成为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具体任务,才能切实增强系统上下的主体意识、落实意识、执行意识,推动“两个责任”的真正落地。

通过明确任务,要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要避免职责虚化。

主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在方式方法改进上求突破,加强顶层设计,从根源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在当前的工作中,特别突出的是以税收改革为契机,抓好制权责任的履行,从业务需求、流程设置、制度完善、职能转型等方面全面融入权力监督制约和廉政风险防控的理念,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税收改革的全过程。

二要避免职责泛化。

纪检部门在执纪监督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作风建设以及干部选拔任用、政府采购、基建工程、重大税收执法事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并且要明确具体的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监督方法。

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当前,我局正在开展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教育,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依法治税进程的加快,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推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

从我们近期的调研了解和有关部门反馈的情况看,当前税务干部的行政执法风险越来越大,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对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两权”监督,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和预防体系,已成为今后纪检监察部门要着力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税务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动向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岗责体系,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加大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力度,已初步建立了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机制,党风、政风、行风明显改善,税务干部的行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潜在的责任风险,由于控制环境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具体有以下特征:(一)行政执法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所带来的税务渎职、失职责任风险增大。

税务渎职失职责任风险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是不认真履行征管职责;二是税务行政执法案件中对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瞒而不送;三是税收征管失职失误,造成不征、少征税款和税款损失;通过调研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在税务登记管理方面,不认真执行新办户的巡查制度或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对纳税人基础登记信息的动态管理,造成基础登记信息失真或缺失、纳税鉴定错误、固定税源监控不力、甚至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二是在涉税文书使用时,未按法律规定填写和使用造成涉税文书不合法;三是在日常检查方面,对已确认企业的偷税行为逃避行政处罚而采取自查或评估入库;四是在发票管理方面,对纳税人发票资格认定尤其是专用发票的审核把关不严,对日常的发票领购、使用及核销等疏于管理、普通发票验旧购新环节不认真验旧、监控不到位,致使纳税人长期偷税未发现,对责任区内使用假发票的业户不采取有效的行政执法手段加以控制;五是在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方面,不严格执行和机械执行业务规则或帮助纳税人利用业务规则本身的缺陷规避或少缴应纳税收;六是在双定户定额管理方面,不认真开展典型调查和准确采集定额要素信息,对个体的定额不进行认真的分析,在评议和调整定额上就低不就高、对不符合查实征收的纳税人按查实征收,定额与实际销售额相差几十倍,管区内不坚持或不认真坚持巡查制度、疏于管理,存在漏征漏管的现象;七是在纳税评估方面,评估时浅偿即止、不深不透,避重就轻而规避处罚,出于地方保护、行政干预、怕暴露弱点或重点企业特殊性等原因,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而拖而不送等等。

促进纳税服务建设思考:现状、问题与对策

促进纳税服务建设思考:现状、问题与对策

促进纳税服务建设的思考:现状、问题与对策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纳税服务工作在理念上不断深化,在服务举措不断创新,促进了纳税人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纳税服务在发展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运用新思维和新举措予以解决。

一、纳税服务工作的现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纳税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纳税人的纳税服务需求在不断提升。

随着纳税服务理念的深化和《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等系列保障制度的出台,广大纳税人对自身权利与义务认识更加清晰具体,维护身合法权益的要求强烈。

这在客观上使得各级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加强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2.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定位日趋明晰。

从组织体系上,各级税务机关均设立了专职的纳税服务部门,拥有专职从事纳税服务的工作人员。

国家税务总局设立纳税服务司,省级局设立纳税服务处,市级及以下单位成立纳税服务局,一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地区在市及以下税务部门实现了实体化运作,纳税服务工作在组织机构、职能配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目趋完善。

从服务理念上看,纳税服务已从道德范畴逐步发展到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纳税服务目标定位由粗略、抽象逐步实现为明确、具体。

国家税务总局将纳税服务工作的内容明确界定为“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对推进各级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开展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从工作制度上,各级税务机关以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不断完善纳税服务工作的各项运作机制,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促进了我国纳税服务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3.纳税服务的公共平台逐步搭建。

从服务主体上看,社会性服务组织不断出现,纳税服务主体日趋丰富。

依托社会中介如纳税人之家、纳税人协会等第三方组织开展的服务,已从听证评议、权益维护等初级服务,转化为开展审计、涉税事务评估等有偿性纳税服务工作;从服务手段上看,积极加强纳税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信息化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网上办税服务厅、12366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短信平台、qq群、税务微博等纳税服务载体建设,纳税服务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全方位服务作用不断释放。

新形势下运用行政指导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对转变政府职能的一点思考

新形势下运用行政指导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对转变政府职能的一点思考
府 . 长 期 对 日本 的 行 政 指 导 进 行 公 开 批 评 后 . 开 在 也
始 自觉 总 结 经济 自由主 义与 国家干 预 主 义 的功 过是
非 , 渐 改 变 初 衷 而 采 取 了行 政 指 导 。 逐 在 新 中 国 建 立 以 来 的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不 同 阶段 。 行
“ 指令 行政 ” 模式 的基础上 , 按社 会 主义市场 经济 和行 政管 理 民主化 的要 求建构 起 “ 导行政 ” 指 模式 . 这正 是
信 息 、 向性 政策 、 导性 计 划 等 )规 制 性行 政指 导 导 指 、
( 指对妨 害公共 秩序或公 共利 益的行 为加 以预 防或抑
深化政 治体 制改革 和行政 管理体 制改革 、 变政府 职 转
生活 的指导 和引导 , 积极采 用非 强制性行 政手 段 以配

主性 的经 济形态 。不 言而喻 , 这种 民主性经 济必 然要 求灵 活 、 民主 的行 政管理 方式 与之相配 套 。现代政 府
在资 讯 、 专业 性 权威 性 、 织协 调能力 等诸 多方 面具 组 有特殊 优势 。 以在 现代 市场经 济条件 下不可 能完全 所
些 基本 理论 . 高对 行 政指 导 的认 识 , 一 步推 行 提 进
法对特定 相对方 所作 的示 范 、 议 、 建 劝告 、 提倡 、 赞成 、 鼓励 、 限制 等 )从 行 政指 导 的 功能 角度 , 划分 为 助 ; 可
成性行 政 指导 ( 以帮 助和 促进 相 对 人 A身 利 益 或 指
应起 基础 性 的调节 作 用 , 政府 应 转变 职 能 , 将积 极 引 导、 指导 、 调经 济 与社 会 发 展作 为 重 要 职 责 , 在 协 应

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研究措施论文(共3篇)

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研究措施论文(共3篇)

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研究措施论文(共3篇)最近这几年以来,立法机构管理渐次的条文也都在不断的更新当中,而且彻底解决也逐步解决当下客观存在的内在矛盾,以及由于社会发展而不适用的问题。

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田彬行政管理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探讨提升国企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的措施蒋维菊,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重大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国有企业发展的投资过程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稳健,行政管理工作是联系企业各部门的纽带,能够协调企业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工作,关系到央企的发展前景。

因此,国有企业不该重视行政管理工作。

本文从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提升国企管理的工作效率的措施,以便提升国企管理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措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承担着组织工作、资源分配以及指挥的职责,管理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提升化工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使得企业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并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因此,指导作用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之间关系到国有企业本土市场在中的适应性,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更稳定,从而大幅提升国企的运行效率,为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缺乏高效的考核制度国有企业由于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在长期更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以及模式也相对经营方式稳定并且比较单一。

同时提供的人员考核内容也比较陈旧,没有紧随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重商主义快速哈耶克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长期以往,行政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行政管理工作丧失热情,导致行政网络管理的加剧效率降低。

(二)缺乏规范的奖励制度除了人事制度单一化之外,国企行政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奖励制度,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制度采用物质,没有结合进行信念层面进行鼓励,奖励的内容以及操作方式模式单一化。

关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摘要】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现状作出具体分析,旨在研究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制度创新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主要方向,从而有效地加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通过不断改革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在转变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法行政、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促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但是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健全行政管理运行制度,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一、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现状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为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需要,中国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政府管理创新。

改革的过程和效果表明,经过30多年的制度变迁,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第一、调整和完善了计划、财政、金融和经贸部门的职能配置,初步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地方经济调节体系,为理顺政府与社会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进展,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项目降幅达50%~ 70%, 1 有力促进了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创建行政服务中心,试行“一站式”服务,探索网上审批和电子政务等,实行政务公开,便利群众和企业办事,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

第三、干部队伍素质有所提高,各地在机构改革中,在精简人员和定岗定编的同时,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竞争的原则,在较大范围内推行了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从而保证了机关人员分流的顺利进行,同时又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合理改变了政府机关的人员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

加强新形势下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是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环境中的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各种思想碰撞、各种观念的交融、各种利益的驱使,时时刻刻激荡每个人的心灵。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精辟地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税务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当前基层税务干部思想状况分析近年来,我们如皋市国税局党组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税收工作中心,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干部思想观念已经出现了新旧交替、除旧布新的可喜局面,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氛围也明显提高,为推动我市国税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基础和活力源泉。

思想活跃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观念、思潮的并存和较量。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利益的调整以及社会影响的渗透,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化疏导作用更加突出,联系当前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干部队伍建设而言,主要表现在“五多五少”:爱岗的多,真正敬业的少;爱权力的多,尽义务责任的少;关心自己利益的多,顾及全局集体利益的少;好人主义多,正面抵制歪风邪气的少;要求群众做到的多,领导率先垂范、做好表率的少。

就工作作风而言,也可概括为“五多五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少;制定制度多,研究实际效果的少;讲好话的人多,说实话的人少;谈成绩的人多,讲问题的人少。

在一些大事大非的问题上,在一些税收工作中,个别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仍有发生,由此反映税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意识有些淡薄。

部分干部认为政治教育是形式,不完整,学而无用论司空见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被扭曲,从而对入党时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目标发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认识不清,由于理想观念的动摇,革命意志逐渐衰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税务行政管理的思考税务行政管理,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设置机构,对人员、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使人力、物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税收管理;二是创造一个平台,使税务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和提高,其个人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并与时俱进满足税务工作的需要。

按照管理对象划分,税务行政管理包括“人、财、物、文、事”五个方面管理。

“人员管理”泛指组织内部针对内部员工开展的管理和服务.具体包括: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的建立和维护、组织架构的设计、岗责设计、组织人员能力的规划等)、基础人事管理和服务(工资核定、出国审批等)、人才管理(招聘、绩效管理等)、纪检监察、党务管理以及工会管理。

“财务管理”具体包括:财务规划、预决算管理、收支管理、内审、固定资产管理(含政府采购管理)等内容。

“物”的管理则是围绕物资的整个生命周期,自采购至资产清理,包括:采购规划、物资流转、维修、物资档案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等工作。

“文”泛指内部文件的接收、办理、发送以及存档等工作。

“综合事务”是指一些涉及面广,且无法纳入传统的人、财、物、文范畴的行政管理活动,如宣传、调研、会议、接待等。

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关键,已经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体制保障。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政府管理和行政体制改革应该成为重要突破口。

实现科学发展要靠高效管理,管理要以科学发展为方向。

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现代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

与会同志强调,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行政体制改革能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而其滞后则会对各方面改革造成体制性障碍。

一、税务行政管理的现状1、税务行政管理活动中,管理投入与管理效果不成比例或成反比例。

这种情况发生在税务行政管理活动尝试一种新的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时,新的管理投入并没有带来新的效益,反而形成了管理负担,形成税务行政管理进一步改良的羁绊,影响管理活动的进程,新的管理尝试被迫搁浅,难以实现管理目标。

2、税务行政管理要素组合不协调、内部沟通不顺畅,管理要素互相制掣,管理部门之间权、责、利划分不清,抑制一部分要素或部门发挥作用,管理失衡,产生管理风险。

这种风险往往表现为要素和部门的重复活动,形成较大的管理成本,或要素和部门之间的空白活动,产生管理盲区,影响整个税务行政管理工作。

3、税务行政管理力量分布不均衡,人才和要素的过分集中或过分薄弱,形成管理成本浪费或管理效益不足。

4、管理组织成员素质低下,违背管理规律、无视管理制度,破坏组织形象,形成人为的管理风险。

这种管理风险是一种常见的管理风险,也是连带影响最大的风险。

因此,防范这种风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5、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

近年来,全国税务系统的行政管理都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化支撑,尤其是办公自动化(OA)发展较为快速、成熟。

但管理流程还比较落后,信息化共享度不高,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

二、创新税务行政管理的思考(一)税务行政管理理念必须创新1、服务行政理念《行政许可法》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作为自己的立法宗旨,将便民、高效、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同时,《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许多方便申请人的许可方式和制度,强调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原则上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些规定,体现了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中的服务行政理念。

计划经济环境中,政府习惯于以计划、审批、许可的方式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管理方式也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

服务行政理念在行政许可立法上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的现实反映。

2、有限行政理念《行政许可法》只允许对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限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利益的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等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第十二条)。

即使是上述事项,也不一定都设行政许可。

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调节、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规范的自律性管理以及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第十三条)。

《行政许可法》的这一规定,限制了政府规制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范围,确立了有限行政的现代行政理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从而限制了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自由,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深入发展,树立有限行政的行政理念是必然要求。

《行政许可法》限制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充分体现了法治政府减少规制、放松规制的要求,从而也促使政府职能转换和转移,促使政府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化。

3、公平行政理念《行政许可法》把规范许可程序作为立法的重要目标,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公正、公平的规则和制度,主要有:(一)将公平、公正确定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规定行政机关对任何许可申请人应一视同仁,凡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均应平等给予获得行政许可的机会(第五条);(二)对于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均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法律要求行政机关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予以许可,或者通过招标、拍卖、统一考试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被许可人(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七条);(三)行政机关审查行政许可申请,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第三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第三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七条)。

上述规定,体现了公平行政理念。

公平行政理念,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

政府的“裁判员”角色,要求政府确立实施行政许可的公正、公平程序,防止偏私、歧视,杜绝不平等对待。

4、透明行政理念《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许可实施的公开原则和一套相应的制约机制。

首先,法律要求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程序必须公开,不允许暗箱操作;其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根据其性质,有的必须经过公开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程序,有的必须以经过统一考试为前提,有的必须事先依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凡未经过这些法定公开程序的,所实施的行政许可行为将被有权机关撤销或确认无效;此外,行政许可涉及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应相对人申请,行政机关要为之举行听证;最后,行政许可的结果应当公开,接受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监督。

透明行政是公平行政的自然延伸,公开、透明的原则及其制约机制,对于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腐败和滥用权力,建设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5、高效行政理念《行政许可法》将效率原则规定为实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并为此确立了一系列相应规则和制度,主要有:(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二)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多个内设机构审查的,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依法应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由一个部门受理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统一办理(所谓“一站式服务”);对有些行政许可,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所谓“政府超市”);(三)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其提供的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文字错误、计算错误一类错误,行政机关应要求申请人当场更正,不得以申请材料存在此种错误为由拒绝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正。

这些原则和制度,充分体现了高效行政的公共行政理念。

由于观念、体制和具体工作制度等原因,一些政府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为时设置了种种繁琐的程序、手续,使相对人无法获得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于消除行政机关推诿、拖拉、办事效率低下,建设高效政府,无疑将起重要作用。

6、责任行政理念稳定性、可预期性是法的一个基本特征,理性的法律应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合理的心理预期。

《行政许可法》明确,行政相对人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后,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撤销、变更或注销其许可;当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行政机关虽可依法变更或者终止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对由此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财产损失应依法给予补偿(第八条);撤销违法的行政许可决定,可能对公共利益能够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撤销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致使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第六十九条)。

《行政许可法》的上述一系列规定,第一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肯定了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了责任行政理念。

责任行政理念,要求政府要建立行政许可实施的内部责任制度,更重要的是,责任行政理念坚信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要求健全信赖保护的程序机制。

(二)税务行政管理机制必须创新税务行政管理,是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许可法》的理念创新,将对现有税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机制产生的深远影响。

税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适应现代行政许可理念。

1、坚持便民原则,建设服务型税务。

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便民的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服务。

就行政审批的实施而言,网上受理、网上年检、网上审批是体现便民原则的现代审批方式。

我们目前的受理方式和受理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

应进一步开通对外的审批(包括年检)专用电子邮箱;将各种通信地址和有关号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在操作流程、设备要求和审批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制定应对方案,逐步配套。

就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而言,我们不应把管理和服务对立起来,谈服务,就放弃了一些原则,谈管理,就淡化服务。

2、树立有限政府理念,对行政审批事项应减尽减。

在我们税务系统执行的审批事项中,有些属于企业自主决定就能加以规范的事项,有些是采用事后监督等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有些则属于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

我们要用改革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不符合审改方向、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精神的审批事项,能取消的,先行取消,不予执行,以适应建设“服务型税务”,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

3、尊重当事人权利,保证公平行政。

遵循正当原则,认真对待当事人在行政许可程序中的陈述、申辩权。

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第三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第三人。

对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应当充分听取。

对行政许可行为,税务机关迄今还没有进行过听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