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5题对题练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某合同范本的部分内容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所有制与建国初期的土改一致B. 与三大改造类似,都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C. 与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都有扩大D. 从根本上调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失去土地使用权和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扩大,C正确;A、B和D说法不符合题意。
2、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一〔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对可知」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孟子传统的民本思想,B正确汀'君为臣纲叮♦现君主专制思想』不符合黄宗義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崩材料与经世致用的学风无关,排除C;明清思想家批尹味明理学的思想朿缚,W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实质分析解答。
3、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B. 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C. 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D. 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剜史学家甲,强调文艺复兴的"再汽「再生」'的特点,&的说J去正确,符合题意』史学家乙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排除町史学家甲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1WQ两位史学冢对文艺复兴的解釋有明显的羞异,二者的角度不同,排除叽4、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2019年高考历史高三年级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试卷及答案 1(文科)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1(文科)一、单项选择题1.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 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 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 确立了“家天下”制度2.西汉时期形成的“中朝”()A.与外朝同属一个机构B.与皇帝容易产生矛盾C.掌握司法与行政大权D.行使国家的决策职能3.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 中正B. 刺史C. 御史大夫D. 通判4.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
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A. 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B.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C. 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色彩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5.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6.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
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
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列强以有益清朝为由侵略中国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C.清初以怀柔之道处理外交关系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朝统治者不满7.“奴隶是根据万民法的制度,一人违反自然的权利沦为他人财产的一部分……一切奴隶地位没有任何差别”,“对于一切被释放的自由人(原奴隶),不问被释放者的年龄、释放者的权益或释放的方式,一律给予罗马公民资格”。
2019届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测试题1
2019届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测试题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导学案【考点解读】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即以血缘关系为核心来分享政治权力。
它是由落后的生产力决定的,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对后世影响深远。
知识梳理】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商朝的政治制度(1)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⑵特点①商朝是色彩浓厚的王朝。
②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对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⑵概念:在保证 __________ 强大的条件下,将________ 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⑶内容①核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
②对象:分封以为主,还包括、姻亲、原来的附属国。
③义务:受封诸侯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交纳贡赋。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和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⑶特点①核心(即最大特点) : 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体系,大小宗关系是的。
③既是关系,也是关系。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强化以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4?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表示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必不可少的工具。
【重点突破】1.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和关系突破提示:图示法突破归纳:⑴分封制的特点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或功臣;等级森严;受封者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权利),但要对上一级尽一系列义务;诸侯国为西周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军机处*题目材料中符廷寄皿交片痢地方曾抚密折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共同点就是政事取决于皇帝,回避其他中央机枸,减少干预环节.所以具有封闭性,C项为正确选项;军机处凌驾于苴他中央机枸之上,但并非中央官署,故扎D两项不正确;军机处的职能与地方的自治性和能翡性无关,故排除B 项。
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D项;据题干信息,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项。
3、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 国家政策的影响B .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 .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选A项。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1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1)一、选择题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材料说明( )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答案 B解析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 项正确;管仲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
2、(2017·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2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 B解析西汉时期的“中朝”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任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权重”,三公九卿转变成了“外朝”执行机构,属于“位高权轻”,故B项正确。
3、(2017·淄博一模,27)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这说明黄宗羲( ) 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答案 C解析根据题目中“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得出题意强调的是“主权在民”,与反对个人利益、主张人人平等无关,故A、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与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形成对比,故C 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项错误。
2、(2017 •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11月联考,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 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 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 实行军事上的集权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军事上采取在咸阳销毁全国的兵器,同时规定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由皇帝控制,其目的在于实行军事集权以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答案A解析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不利于集体决策,故B项错误;“宰枢互兼”反而提高军事将领的权力,C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D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8 •宣城八校联考)1863年李鸿章致曾国藩的一封信函中说:“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据此,李鸿章强调()A. 全方位学习西方势在必行B. 创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使命C. 洋务运动最先从上海兴起D•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尤为必要答案D解析由“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可知,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军事科技落后于洋人,洋务派仅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创办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李鸿章在上海学习洋人技术,与洋务运动在上海兴起无关,故C项错误;“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强调学习西方科技十分必要,可知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建议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故D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5)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5)含答案一、选择题1、(陕西省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文综历史试题)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在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制造的时钟、时暑、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后又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况万国舆图》等图书。
材料表明利玛窦A. 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B. 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C. 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D. 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2、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让留日人数锐减B. 推翻清政府是留学日本的内在动力C. 科举制度的废除推动留日人数激增D. 日本取代西方成为中国的学习对象【答案】C【解析】1905年清末新政科举考试废除,导致知识分子留学日本的增加,C正确;义和团属于抗击八国联军,与留学日本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留学日本并不是推翻清政府为目的,B错误;D说法绝对排除。
3、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名师点晴】试题设问较为简单,但是要想准确解答本题,必修首先理解备选项古文节选的含义,这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文言文一直都是学生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拦路虎,需要从整体把握史料及具体分析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的解题。
学生在解答本题的时候,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然后分析备选项即可。
4、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选练习题(1)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 A.农业发展迅猛 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反映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表明农业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体现行政区划、官员任命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土地和粮食两种报酬方式,并不能简单作比较,其中更多反映的是一种中央集权的萌芽,故D项错误。
2、福清县王荣家庭,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经济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稳定小农经济C.限制家庭手工业D.保证家庭财产共享【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古代小农经济造就了封建大家庭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的特点,这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统治者表彰这类家庭的经济目的主要是稳定其统治的经济基础,故选B。
3、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发展变化,结合下面目录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A.孔孟儒学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B【解析】据目录可知“儒家经学途穷”的原因在于“异端学说发难”“自然灾异作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产生,对儒学产生一定的冲击,魏晋时期天灾、人祸不断,但侧重构建人伦关系的汉代经学无法应对这一危机,最终遭到扬弃。
B项与材料反映一致;A、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匹配,排除。
4、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明朝读卷官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阅卷官员,史料记载:“国初用祭酒、修撰等官”,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
这一现象说明()A. 科举考试程序严格B. 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C. 考试舞弊风气盛行D. 人才选拔公正且合理【答案】B【解析】材料只是描述了读卷官的人选的变化,没有涉及考试程序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祭酒、修撰等官到执政大臣的变化,能够看出国家对科举的重视程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考试过程的描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考试程序的描述,无法判断选拔时是否公正,故D项错误。
2、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下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A. 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 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 冗官问题由来已久【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从西汉到清朝官员和民众比例是逐渐减小,说明官员的机枸逐渐増大」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A正确;表格体现不出阶级矛盾信息,万错误;行政效率和官民比宦搭息不符合,C错误;冗官问题罡北宋时期比较明显,不是由耒已久,D错误。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 ---- 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 ---- 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3、(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到清道光年间A.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C.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的形成,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故日错误;仅仅凭材料数据也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故C错误]材料数据反映了明潘时期各地集市数量都大増」集市一般存在于农村地区」这说明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故D正确。
[精品]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答案】D2、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工部移文地方官,要教民植棉法,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第二年,明太祖谕令户部,山东、河南农民在洪武二十六年后新种桑枣果树,一律不起科。
并规定,不种桑者,交绢一匹;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
明太祖的这些规定A.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B.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答案】B【解析】明太祖以赋税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故A项错误;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等经济作物,导致经济作物的商品交换增加,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种植经济作物也不是阻碍传统农业的进步的因素,故D项错误。
故选B。
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4、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人教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型攻坚复习文档(2份有答案)
第1讲选择题最有用的12条审题法则法则1 选择题不宜再细分题型。
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一种最基本的题型。
它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
在一些教辅类图书和教学期刊的指导解题方法的文章中,往往把选择题细分为若干种类型。
有的分为文字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数据图表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等;有的分为概念型、因果型、评价型、比较型、逆向型,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有人总结出每种题型的答题模版。
作为研究,或许有点价值,作为考场实战,则毫无意义。
试问,在答题时间极为紧张的考场上,有谁在做选择题时,先按照题型特点把试题进行题型归类,然后再按照题目的归类方法去审题的?考试时间根本不允许这样做。
所以,把选择题分类的方法,不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法则2 先审题干,再审选项;先排除错误,后确定正确;先排除容易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
选择题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这是固定不变的形式。
从前到后,这是人们一般的习惯规律。
所以,做选择题也要从前到后,先看题干,后审选项。
先看题干,首先要感知试题考查哪个知识点,哪一问题角度。
只有先把题干的题意审清了,才能进一步去辨析选项,看哪个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反之,则会浪费宝贵的审题时间。
排除法是选择题审题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用的方法。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再进一步辨析其他选项。
先排除容易的,最后辨析难的,这是通常的做法。
这样做可以节约审题时间,减少干扰项,集中注意力,以便最终确定正确选项。
例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 A方法例析题干所述内容未涉及“列强侵略”,D项最易排除。
洋务派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并不“崇洋媚外”,B项也容易排除。
2019年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及答案(一)
高三年级历史综合测评卷 1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5.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2019年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及答案-精选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13)及答案一、选择题1、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皇权不断加强B. 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D.皇权相对削弱【答案】 D【链接】有学者指出: 存在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有过诸多变化, 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 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 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试制度, 也可以是清末以内政外交理财等为考试内容的经济特科。
这些“变化”说明A. 科举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B. 科举制度原有的政治功能已完全改变C. 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D. 封建专制统治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答案】 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明朝和清朝前期到清末,科举制考试内容的变化,实际上说明封建统治者对选拔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即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C项。
明清的八股取士不是与时俱进,排除 A 项;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是选拔官员,这一功能始终没有改变,排除B项;D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排除。
2、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A.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 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C.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D. 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答案】 C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干中的文言文材料。
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题对题练
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
真题1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
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对应练
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017年2月12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下列对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64年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B.1967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D.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
2.(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三)20世纪6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个阶段,我国成功地研制出( ) A.原子弹和氢弹 B.试验通讯卫星
C.人造地球卫星
D.“神舟”载人飞船
3.(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一)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逐步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以下重大科技成果中,与这一规划有关的是( )
①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建成②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组二2017年11月浙江选考
真题2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
该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对应练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中美同时发表公告,引起世界震动。
其后发生的一系列外交大事件包括( )
①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②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问中国③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④美方声明“一个中国”立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8·浙江宁波市十校高三联考)2017年夏,中印在西藏洞朗地区发生对峙。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原则
6.(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950年中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1962年,中印两国发生边界冲突。
由此可见,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
A.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
B.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
C.历史遗留问题的分歧
D.和平共处原则的共识
题组三2017年4月浙江选考
真题3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对应练
7.(2018·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1993年,受国内钢材供给缺口扩大,价格暴涨的影响,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到钢铁行业中,新建企业往往起点比较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因此形成了大量落后产能。
发生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实行“包产到户”政策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2018·浙江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85 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
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
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9.(2018·浙江宁波市十校高三联考)20世纪90年代,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柳传志向中国科学院提出红利分配方案,65%归中科院,35%归员工。
到2000年,分红权在柳传志的努力下变成了股权,联想的资产分配日渐清晰。
这些变化得益于中共中央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最早提出这一规定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题组四2016年10月浙江选考
真题4 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
下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