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中黛玉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黛玉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概述《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黛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她是贾母府上宝钗的亲堂妹,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黛玉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她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及所承受的精神压力。
心理描写敏感多情黛玉在小说中展现出极高的敏感度和多愁善感,她对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情感特别敏锐。
当其他人与自己发生冲突或者受到伤害时,她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情绪波动,并经常陷入沮丧和忧郁之中。
自卑与自责尽管黛玉具有文化修养、聪明才智以及艺术天赋,但她却常常对自己产生自卑感。
她因为出身低微而感到被贾府中的其他人瞧不起,同时她也因为自己对父母尤其是母亲早逝的责任感而压抑自己。
温文尔雅黛玉的性格温和柔婉,处世有礼。
尽管她容易受伤害,但她并不以牙还牙,常常在面对欺负和冷落时保持沉默和忍让。
她善于表达情感,并且在与贾宝玉之间建立了一段纯洁的深厚友谊。
人物形象分析花木兰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喻为“花木兰”,这个外号给人一种英勇、坚强的形象。
她具备独立思考、勇敢追求真实、反抗传统束缚等特点,并通过书信、诗词等方式表达了内心中封存已久的不满情绪和思想。
细腻敏感黛玉对于美感有着极高敏锐度,尤其是对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她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得以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矛盾冲突黛玉的人物形象也展现出许多矛盾和冲突的因素。
她既有着善良温柔的一面,又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之中。
同时,她对于婚姻制度的反叛和对于爱情的追求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挣扎。
结论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她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内心复杂、多面性格。
她是一个具有高度文艺气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一个备受压抑和自责的敏感灵魂。
透过黛玉这个角色,在对比其他人物形象之下,我们能看到更多关于社会阶层、婚姻制度、女性命运等方面问题所带来的思考和探讨。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下面将介绍林黛玉的几个主要人格特征:1. 敏感而多愁善感林黛玉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人,对于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反应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
她经常陷入情绪波动之中,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问题感到痛苦和困惑。
她对自己的感情和友情都非常珍视,容易因为情感的纠葛而陷入忧伤之中。
2. 独立而自负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她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她注重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真实,不愿随波逐流,追求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有一定的自负,但同时也因此容易受到他人的误解和攻击。
3. 忧郁而浪漫林黛玉内心深处充满了忧郁和浪漫情怀。
她对于人生的苦难和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常常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世界的厌倦与对纯净美好的向往。
她热爱自然,喜欢诗词歌赋,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她的忧郁与浪漫情怀使她成为小说中最具艺术气质的人物之一。
4. 善良而脆弱林黛玉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她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真诚。
然而,她的善良也使她容易受伤和受到他人的伤害。
她的内心脆弱,常常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感到困惑和无力应对。
她对于人际关系的误解和破裂常常让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5. 独特而矛盾林黛玉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角色,她的人格特征中存在着很多矛盾之处。
她既是一个感性的女子,又有着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个性;她既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又有着坚强和倔强的一面。
她的独特和矛盾使得她成为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总而言之,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具有多种复杂的人格特征。
她的敏感、独立、忧郁、善良和矛盾等特点使得她成为小说中一个深具魅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
林黛玉性格的总结【最新大全】
林黛玉性格的总结【最新大全】《红楼梦》对于林黛玉的人物刻画最为具体生动,包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完全符合她的体质以及她的疾病,这也体现了《红楼梦》的独特魅力。
一起来看看林黛玉性格的总结【最新大全】,欢迎查阅!林黛玉性格的总结1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你感到他敦厚平和,令人可亲;而经过多次接触,你又觉得他心地难侧,令人生畏。
生活中还有这么一种人,你感到他性情孤僻,令人生畏;而经过多次接触,你又感到他心胸坦荡,令人可亲。
我们阅读《红楼梦》,对林黛玉这这个艺术形象,也有类似的感觉。
概括地说,林黛玉的性格又有哪些特点呢?既尊重自我,又尊重别人,这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特点之一。
黛玉是很自尊的,这反映在各个方面。
她一进荣国府,便想起母亲的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既敏感,又笃实,这是林黛玉性格的特点之二。
敏感,使黛玉善于体察世间人情,感受到世态炎凉。
笃实,又使黛玉不会顺应世俗人情,善于保卫自己。
这也就是湘云等人说她是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原因。
既尖刻,又宽厚,这是林黛玉性格的特点之三。
比如,袭人与宝玉的暖昧关系是众所领会到的,可谁肯去说这个呢?独黛玉却对袭人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但黛玉的“尖刻”,是由于她的纯真率直,而不是由于她的心胸狭窄。
论心胸,黛玉倒是个襟怀宽厚的少女。
林黛玉性格的总结2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是作家曹雪芹着重塑造而又非常钟爱的一个艺术形象,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一提到她,我们很多人更多想到的是她多愁善感、以泪洗面,她的格格不入,这是非常片面的。
黛玉的性格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丰富性格的体现(一)林黛玉心灵纯真,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寄人篱下的命运,在黛玉的内心深处接成了解不开的隐痛。
她不安于这种命运,却又无法摆脱。
这样的矛盾经常扭曲着她的感情和心灵,使她的心境常常得不到平静,而且极易感受外界的刺激。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分析
习惯 变. 人格 亦变人格 变 . 运 亦 变。” 黛 玉的 悲剧命 运 与其人 格 命 林
特征 是 分 不开 的。
第十九回“ 意绵绵静婿 生香” 一节中, 宝玉闻得林 黛玉袖 中
发 出 一股 幽香 。 拉住 要瞧 笼 着何 物 。 黛 玉说 : 想必 是柜 子 里 头 便 林 “
关键 词 :红楼 梦》林 黛 玉 ; 《 ; 人格 特征
质气 质 。
我调 控和 人格 完 善要 求个 体 恰 当地认 识 自我 ,实 事 求是 地评 价 自
人过 高地估 计 自 己 , 会骄傲 自大盲 目乐 观 , 致 工作失 误 。所以 , 导 自
绪体 验 深 刻 、 腻 持久 、 绪抑 郁 、 善感 。 维敏 锐 、 象丰 富 , 细 情 多愁 思 想
不善交际 、 孤僻离群、 优柔寡断等。黛玉是一个感情纤细而丰富 的
人 , 的多 愁 善感 笼罩 着她 的全部 生 活 。有 一种 风俗 , 为剪 断风 她 认 筝 就能 放掉 晦 气 , 家 兴致 勃勃 地在 放 风筝 时 , 黛 玉不 肯将 当大 只有
古典文学
林黛玉 的人格特征 分析
王 琨
( 林 石 化 工 程学 校 , 吉 吉林 吉 林 12 2 ) 30 1
摘 要 : 黛 玉是《 林 红楼 梦》 中家喻 户晓 的人 物 , 玉与 宝 玉的 爱 黛
首 要特 质 是一个 人 最典 型 、 最具 有概 括性 的特 质 , 影 响到 一个 人 它
自我调控 系统 是 人格 中 的内 控系 统 ,包 括 自我认 知 、自我体 验、 自我 控 制三 个 子 系统 , 作 用 是对 人 格 的 各 种成 分 进 行调 控 , 其
保证 人格 的完整 、 一和 谐 。 自我认 知 是对 自己的 洞察 和理 解 。 统 包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人物事迹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人物事迹林黛玉的性格敏感,细心,极聪明,极精明。
她在处理与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出过度的自卑、猜疑和焦虑,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是典型的内向型女性,性格敏感,细心,极其聪明,悟性极高。
她在处理与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出过度的自卑、猜疑和焦虑,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这种怀疑的结果,往往一方面伤害了自己,一方面也伤害了心上人。
这种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
他们的心理特征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孤僻、沉默寡言,但对别人认为不雅的事情往往情绪化。
表面上他们有时看起来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充满了自卑和懦弱。
林黛玉的主要事迹1、宝黛钗初会:贾母可怜她受教育,就把她拉到身边。
黛玉10岁,宝玉11岁。
2、林黛玉葬花: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
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三月中旬,林黛玉葬花。
贾宝玉想把落花埋在水里,而林黛玉认为大观园里的水是干净的,但一旦流出来,外面的人又脏又臭,花还是塌了。
于是她在花园的墙角做了一个花冢,把落下的花扫干净,装在一个丝袋里,埋起来,让它们和泥土融在一起,这样就干净了。
3、诗社夺魁: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谥号潇湘公主。
当天我在探春秋双斋做一首秋海棠的诗,大家推荐林黛玉的诗最好。
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
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
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林黛玉的才情1.林黛玉有文才,诗词造诣很高林黛玉的诗词造诣高深。
她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咏菊花诗,中秋节联句都非常精彩。
林黛玉也是个好老师。
她在短时间内教会了香菱写诗。
2.林黛玉有管家才能林黛玉不是一个只知道轻唱,只会写苦诗的女人。
她也有看家本领。
黛玉的游手好闲算作郭蓉府的收支。
结果,她发现贾的财政已经出现赤字。
《红楼梦》中黛玉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黛玉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首先,黛玉的形象描写体现出她的柔弱和娇媚。
黛玉十分美丽,她有
着“肌肤若雪,颜面如绣,鬓如蝉翼,眉如墨画”,这样的描写让人对她
的美丽产生了强烈的想象,同时也揭示了她脆弱而娇媚的性格。
黛玉的双
目娇柔,眉目间时常会闪现出忧伤和忧郁,这也是她心理状况的一种表现,而她的柔弱和娇媚也让她成为众多男子追求的对象。
其次,黛玉的心理描写突出了她的忧伤和忧郁。
黛玉天生具有敏感和
感性的性格,她对于世间的喜怒哀乐都有着极其细腻的感受。
在她的心内
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于生活的痛苦和对于命运的无奈。
黛玉看到周围
的不公和虚伪,她的心中常常会感到失落和绝望,对于她来说,现实的残
酷和自己内心的忧伤构成了一种无法化解的矛盾。
此外,黛玉的内心也存在着一种对于理想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黛玉曾
提到过自己渴望的爱情:“及我年方及笄,见深情,自可入洞房,不能同
年而同日也,何必问妒寡呢?”这句话表明了她对于爱情的期望和对于婚
姻制度的怀疑。
黛玉对于婚姻和家庭存在着一种不可解的矛盾,她渴望得
到爱情和幸福,但又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现实感到失望。
然而,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黛玉作为贾府那个封建家庭成员的
身份,让她难以逃避婚姻和家庭的命运。
她明白自己注定要遵守传统的婚
姻规则,但她对于这个规则的质疑和无奈让她的内心一直处于纠结和痛苦
之中。
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既希望能够逃离封建家庭的束缚,追寻自由和
幸福,又对这个束缚感到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着。
谈林黛玉的性格
谈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她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
林黛玉的性格十分复杂,充满了矛盾性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林黛玉的性格。
第一,林黛玉的情感敏感。
林黛玉十分敏感,她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和伤害。
在小说中,林黛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基于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形成的,这使得她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看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林黛玉的情感敏感也让她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情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在小说中,她时常因为一些微小的细节而变得心情不好甚至崩溃。
例如,她为了不想与贾母闹矛盾,不顾自己的意愿把自己的头发剪掉,后来又因为剪了头发而悲痛欲绝,甚至想过自杀。
第二,林黛玉的自由思想。
林黛玉十分长于自由思考和自由表达,她的思想和思考方式十分新颖独特。
她总是能够明辨是非,善恶之分,并且对于自己支持的观点始终坚持不懈。
尤其是在关于艺术的问题上,林黛玉的见解更是引起了注意,她坚信艺术应该是一种纯真而奇妙的世界,不应该受到世俗观念和利益的干扰。
她甚至在小说中创作了自己的诗歌和小说,展示了她在艺术领域的才华和独特。
第三,林黛玉的执着和独立。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人,而且是坚持自己原则的人。
她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执着让她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尊。
尽管她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情感受到悲伤和痛苦,但是她从不会放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在小说中,林黛玉在受到家族的压力时,不断地尝试着找到自己的方向,她拒绝了虚荣的地位和身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生活价值。
第四,林黛玉的浪漫性格。
林黛玉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她始终保持着对于梦想和奇迹的热爱,这也是她的个性之一。
她喜欢听故事,阅读诗歌和小说,并且常常为那些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幻想。
她的浪漫性格和对于梦想追求的执着让她更加容易喜欢上那些有特殊魅力的人,例如刘姥姥和薛蟠等,而这些对于她的情感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之,林黛玉是一个充满矛盾性和独特性格的人物,在《红楼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之黛玉解析
红楼梦之黛玉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府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批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贾府的大小姐林黛玉。
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一直是读者热议的焦点。
本文将从黛玉的形象特点、心理内在以及性格命运等方面对其进行解析。
一、黛玉的形象特点黛玉的形象特点首先表现在她的美貌上。
作者在作品中多次描写黛玉的美丽,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张白皙如玉的脸庞以及乌黑的长发,这些特点使得黛玉成为众人的焦点。
同时,黛玉也具备婉约、柔美的特质,她的举止言谈都透露着一种温婉和秀丽。
她的体态优美,姿态曼妙,给人一种独特的魅力。
这使得黛玉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二、黛玉的心理内在黛玉的心理内在是红楼梦中较为复杂且丰富的一部分。
她对自身命运的悲观、消极态度是黛玉心理的重要特征。
黛玉对自己的命运有一种预感,她认为自己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这种思想感受在她的言谈和行动中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黛玉也具有一种玩世不恭的心态,她对生活中的一切常常持着冷漠的态度。
这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使得她对他人的伤害变得无关紧要。
除此之外,黛玉还具有一种才情和文学天赋。
她热爱写诗,并且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诗才使得她在贾府的文化氛围中显得与众不同,成为人们口中的“诗仙”。
黛玉的诗词不仅展示了她深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她对命运的反抗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黛玉的性格命运黛玉的性格命运是红楼梦中最令人感伤的一部分。
她深受命运的摆布,先是在舅舅家失去了母亲,随后被迫投入贾府。
然而,她在贾府中又屡次受到挫折和伤害。
黛玉对家族的衰败和贾府的风云变幻感到无力,她的心理逐渐受到压抑和摧残。
最终,由于贾府的种种矛盾和纷争,黛玉身体逐渐衰弱,并最终走向了不幸的结局。
总之,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具备独特的形象特点、心理内在和性格命运。
她的美貌、婉约和才情使得她成为众人的关注对象,然而她的消极心态和悲观态度却使得她的命运备受摧残。
《红楼梦》情感型人格分析
《红楼梦》情感型人格分析
读过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一个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整日郁郁寡欢、极易伤心落泪的人物。
林黛玉的*格、为人表现属于变态心理学所讲的情感型人格异常。
这种病态人格表现为某种情绪在患者一生中占主导或优势。
它又分为3种亚型:
一是抑郁型人格,又称情感低落型人格。
表现特点为情绪持续低落、压抑、多愁善感。
林黛玉就是抑郁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二是躁狂型人格,或称情感高涨型人格。
它与抑郁型人格相反,特点是情绪愉快、精神振奋,人异常热情、好交往、不知疲倦,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印象,好管闲事,但做事有始无终。
三是情感循环型人格,又称环*人格或躁郁型人格。
在这种人格者身上,抑郁型人格与躁狂型人格的特点反复交替出现,情感循环变化,时高时低。
其症状常随年龄的增长加重,多见于女*。
导致抑郁型人格的社会心理原因多与童年的压抑和挫折有关。
躁狂型人格形成则多与童年的放任、溺爱及对家长*的模仿与反抗心理有关。
情感循环型人格的形成,除形成上述抑郁和躁狂两种人格的原因以外,可能与生理周期(月经、体力、疾病等)造成的情绪周期*变化有关。
家人、教师、上级、同事、朋友对于情感型人格障碍者的偏常行为应该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同情,给予必要的照顾和帮助。
例如限制躁狂型人格者参加某些竞争*和刺激*强烈的活动,对抑郁型人格者避免他们继续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必要时应督促他们到心理门诊部或精神专科医院去进行系统检查治疗。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林黛玉的性格是内向、敏感、细心、聪明、绝顶,并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首先,林黛玉被描述为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
她通常表现出安静、内敛的特点,不太善于交际和表达自己。
在处理感情问题时,林黛玉常常显得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对自己的感情和人际关系缺乏信心。
其次,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和细心。
她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微妙的情感变化和细节。
这种敏感的性格使她在与人交往中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但同时也让她容易受到伤害。
第三,林黛玉绝顶聪明且悟性极强。
她是贾府中最为才情出众的女子之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同时,她对人情世故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常常以独特的见解和智慧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最后,林黛玉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她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动情,对于悲伤和欢乐的表达都十分强烈。
这种情绪敏感性使她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但也让她容易受到情感的困扰和伤害。
总的来说,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内向、敏感、细心、聪明和情绪易感性。
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使得林黛玉成为了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文学形象。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人格特征丰富多样,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林黛玉的人格特征。
一、细腻敏感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细腻敏感的人,她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都非常敏感,能够洞察到别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对自己的情感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她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她又能够保持疏离和冷漠的态度。
她对于他人的情感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能够为别人的悲伤和困境感同身受,给予他们关怀和安慰。
二、独立自主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地做出决策。
她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轻易妥协。
她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并且为之奋斗不止。
三、热情奔放林黛玉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她对于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激情。
她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表现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
她喜欢交朋友,能够与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她乐观向上,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被困境所压倒。
四、情感丰富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她对于自己的情感有着极高的要求,对待他人的情感也能够付出真心和关怀。
她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她的情感非常深沉和复杂,她能够洞察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
五、善良温柔林黛玉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她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关怀和体谅。
她善解人意,能够理解他人的困境和苦衷,并且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对于动物和弱势群体也同样充满爱心和关怀。
她的温柔和善良让她成为了身边人的依靠和支持。
六、聪明机智林黛玉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她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并且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她的聪明机智使她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丰富多样,她的细腻敏感、独立自主、热情奔放、情感丰富、善良温柔和聪明机智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
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
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薇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
表面上看,她们有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懦怯。
林黛玉葬花林黛玉12岁,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比贾宝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
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
贾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则以为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
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然后独自回房路过梨香院墙外时又聆听十二女伶演习《牡丹亭》,大受感动,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受这两本爱情教科书的启蒙,宝黛爱情开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
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林黛玉要躲,贾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
元春赐端午节礼,独有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一样,触动了贾宝玉;清虚观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触动了林黛玉。
五月初二,宝黛大吵,贾宝玉砸玉,这是二人闹得最大的一次。
至初四日,二人和好。
初六,贾宝玉在史湘云面前表达对科举仕途的不满,认林黛玉为知己,无意间被林黛玉听了去,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遂有宝黛第二次诉肺腑。
红楼梦之林黛玉的心理变化
红楼梦之林黛玉的心理变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细腻的情节与描写,深入人心地展现了众多人物的命运与心理变化。
其中,林黛玉可谓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她的心理变化是红楼梦中一道重要的线索。
本文将围绕林黛玉的心理变化展开讨论。
林黛玉是贾宝玉表妹,拥有着独特的才情和美丽的外貌。
但与此同时,她也背负着命运的沉重。
她天生敏感多疑,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焦虑。
在小说的开始,林黛玉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忧郁情绪。
她常常表现出消极抑郁的状态,对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她对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感到迷茫,觉得自己是命运的受害者,无法摆脱这种束缚。
然而,随着小说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逐渐意识到自己不能一味沉溺于忧郁中,而是要积极面对现实与命运。
她开始学会了自我调适,逐渐放下了一些消极的情绪。
她渐渐明白了人生的苦难与美好不可分割,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要勇敢地去面对。
同时,林黛玉的心理也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与宝玉、黛宝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都对她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关系与纠葛使得她的心理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她开始对自己和他人的感情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变得更加观察敏锐。
然而,林黛玉的心理变化并非一帆风顺。
她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苦难。
她的一生中充斥着悲欢离合,她的内心也经历了无数的起伏。
她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使得她对人世的种种不公和残酷更加敏感,逐渐形成了一种闷结。
她的内心逐渐变得极度脆弱,无法忍受现实的冷酷。
在小说的结尾,林黛玉的心理又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
她在新时代中逐渐明白了自己对于宝玉的爱早已无法成为现实,而是一种情感的虚幻与遗憾。
她清醒地接受了自己爱情的失败,并以一种坚强的姿态面对。
她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深思熟虑和坚定的选择,逐渐超越了爱情的困扰,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归宿。
总之,林黛玉的心理变化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线索。
她从一个忧郁、消极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一个积极、坚强的女子。
林黛玉人格浅析
一、林黛玉人格特征之主要成分
气质作为人格的主要成分,体现了人的脾气秉性。
就林黛玉而言,她具有多愁善感,细腻多疑的特征,因而符合抑郁质类型,这种气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因素决定。
黛玉具有敏感、自卑、叛逆的特征,是内向型性格,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孤僻,寡言,她表面上看似坚强,但内心充满自卑和懦怯。
黛玉善于思考而极少冲动,在认知风格上属于沉思型。
二、林黛玉人格特征之理论分析
奥尔波特在其人格特质理论中将人格特质划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针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共同特质(即那个时代所共有的特质)诸如孝顺、善良、诚实等是普遍存在的,故不细述。
而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才是多数人更关注的。
林黛玉的首要特质当属多愁善感。
无论是《葬花吟》中触景伤怀含泪吟咏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还是《秋窗风雨夕》里寒意逼人的”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抑或是悲苦秋思,肝肠寸断的“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林黛玉因为自卑而自恋,因为自恋而自卑,因为自尊而善感,因为善感而多愁。
黛玉自卑的同时是自恋的,这种自恋不是单纯的“爱自己”,而是自卑情结无法排解的一种转移。
因次林黛玉的自恋是在自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依赖。
林黛玉虽然坦率直爽,肆无忌惮,但常常说话尖酸刻薄,孤高自傲,心胸狭窄,生性多疑,更常常因为宝玉而频频使性子。
其心境长期处于低落状态,整日以泪洗面,长期处于抑郁伤感中的不良心境有损身体健康,林黛玉常常是无缘由的落泪以及对一些小事生闷气,在得知宝玉定亲后更是有自杀的意愿。
自杀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阿德勒解释这个词主要有两个意思。
首先,自卑情结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其次,这种情结又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文饰作用的背后就是自卑感。
阿德勒很早就发表了有关身体缺陷而引起自卑感的论文,阿德勒认为那些先天有缺陷的与那些自小就享有快乐的儿童相比,就对待生活及其伙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他的论文研究中还指出,儿童因为身体弱小,必须依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受成人的控制。
每个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容易认为自己是软弱,渺小,无法独立生活,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而且是属于疑难杂症类型,因此她的自卑感最早应该源于儿童时期,而且比一般健康的孩子要体验深刻。
在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中,最原始的自恋被当成一种活命的功能来体验的,其目的在于自我保护。
在原始的自恋中,孩子爱养育自己的母亲是将其当作自己一样来爱的,这也为孩子将来爱一个独立的自己打下基础。
通俗的讲,就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哭和吃睡,母亲尽心的照顾孩子让孩子生理需要满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亲情,温暖和关注,虽然孩子此时还未意识到自己是谁,但是她已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这时妈妈良好的形象已深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
林黛玉人物解读
林黛玉人物解读林黛玉是金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是二十四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许多中国女性的榜样。
一、林黛玉的性格1、勇敢无畏:林黛玉出色的表现是豪放而勇敢。
在最心痛的时刻,她依然保持着乐天知命的态度,也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她以礼貌,不怨恨地接受一切命运,用自己的勇敢和坚毅谱写了一曲壮志凌云的传奇。
2、感情脆弱:林黛玉是一个很柔弱的女性,她表象强大,心里却柔软无比。
她是一个被失落折磨而从未抱怨过的女性,用敏感又温柔的思想来保护着落难的人。
3、刚正不阿:林黛玉的性格非常刚正,她一绝口不妥协,不在乎人的贬低和鄙夷,为正义发狠。
她对于不正之事极度反感,也绝不会容忍对她的非法,装模作样。
二、林黛玉的特征1、善良温和:林黛玉是仁,慈,爱,温柔的化身。
她从不有偏心,从不有偏袒,从不有歧视,从不有计较,从不有污蔑。
她让大家在无私的善意里获得温暖,获得信任,获得包容,获得快乐。
2、聪明伶俐:林黛玉精通四种文学形式,唐李晏陀,宋米芾,元梅花,明昆曲,文字的精雕细琢,毋庸置疑。
可是林黛玉不只是娴熟的运用文字,也是一位聪明自如,独挡一面的女强人。
3、谨慎小心:林黛玉深知天下正义,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有处处留神的谨慎。
她深知一寸错误之地,可以倒败万古天帝。
因此,她时时刻刻都谨慎至极,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错误。
三、林黛玉的影响力1、励志榜样: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不懈的努力,谨慎的行为,律己的原则,勇敢的追求,困难的治愈,坚守的信念,林黛玉以致敬!林黛玉透露出的知性、正直和坚持的精神,使人们受益不尽,感受到爱的支持和学习的传承。
2、女性观念指引:林黛玉一生坚守自己的原则,犯了错,就主动面对,见谅更多,原谅更多,争取自我解脱以改变现状。
林黛玉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女性有同样强硬的个性,不受男性把持,绝不流于被动,有懂得自我爱的勇气。
3、耐挫的定力:林黛玉是一个实际上很可怕的女性。
不计回报,看到楚楚可怜的孩子到处乞讨,也看到贫困、孤独无助的人,她直感受到社会上那些痛楚,因此她不安定,不可自拔,无时不刻探讨着自己对这社会的使命——宽恕普通人的温暖力量。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林黛玉的人格特征塑造
小 说引人 人胜 的核心力 量之 即人物人 格 的塑造 ,因为人格
中完 美女性 的模型 ,但 她们 身 』 二
确实存 在着可 以称之为 “ 原 型” 人 格 的 一 些 女 性 人 格 特 征 , 因 此 才 能唤 起读者与 观众广 泛的共 鸣和 深 刻 的记 忆 。
才是 人物为 何拥有 其特定 行为举 止、 心理思维 的根本存 在 , 也是 推 动 小说情节 发展 ,揭示 小说情 节 走 向 的线 索之一 。而人 是一种 文 化 存在 ,人 总是归 属 于某一种 文
1 . 引 言
我 国古典小 说巅峰 之作 《 红 楼梦 》 创作 于 1 8 世纪 中 叶 , 是 公认
的 中国传统 文化之集 大成者 。小 说 以贾 、 史、 王、 薛 四 大家 族 的兴 衰 为背 景 , 以“ 木 石前 盟 、 金 玉 良
2 . “ 大七 人格理论 ”的内涵 及 意 义 人格 是文学作 品塑造 的核 心 点之一 ,且人格 不会完 全脱离 社 会文化 背景 。当前心理 学研究 已 经有确 凿的生理 学和 心理学依 据
理 环 境 下 的 人 格 特 征 , 以期 为 小 说 主 角 人 格 塑 造 与 文 化 人 格 的 相
素分别 为 : 外向性 , 这 个特点 包含
直率好 动 、 开朗大方 、 热情亲 和等 意义 ;善 良 ,反映 了中 国文 化 中 “ 好人 ” 的内涵 和 特点 , 包 括对 人 真诚 、 宽容、 关 心 他人 以及诚 信 、 正直 和重视感 情等 品质 ;行 事风 格, 指个 人的行事 方式和态 度 , 理
互 印证 提供新 的视 角 ,窥见 在 中 国文化 中人们 对文化 人格 和小说 审美价值 的心理期 待。
传统 文化有一种 内在 且深 刻的联 系 。王登峰 、 崔红等学者分析并验 证 了西方 的“ 大 五” 人 格模型 , ( 西 方 的人格结构 由外 向性 、 愉 悦性 、 公正 严谨性 、 神 经质和开 放性等 5 个维 度构成 ) , 发现并 不能 有效准
《红楼梦》心理诊所(二):林黛玉是个野蛮女友
《红楼梦》心理诊所(二):林黛玉是个野蛮女友《红楼梦》心理诊所(二): 林黛玉是个"野蛮女友"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号女主角。
她天生丽质,两弯罥烟眉,一双含露目,更兼具动静交融的柔弱气息。
她虽才华横溢,却心底狭窄,与人常存芥蒂。
特别是在与宝玉的爱情互动中,她一直在使小性子,闹别扭,活脱脱一个古代版的“野蛮女友”。
黛玉的野蛮女友表现黛玉对宝玉常常是处处苛刻,容不得一丝玩笑之言。
她的野蛮女友行径可用以下八个字概括:无理取闹,胡搅蛮缠。
例如,《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写到,黛玉怀疑宝玉把自己赠送的香袋给了别人,但宝玉珍藏衣内,黛玉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低头一言不发。
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
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
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
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它罢!”不想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
这当了什么。
”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
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
在香袋这件事上,黛玉对宝玉原本不信任,误会解除后又不肯认个错,反而因为宝玉的一时赌气话而更加来劲,如此纠结折腾,不仅苦了宝玉,也苦了自己。
在《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宝玉去了宝钗那里,黛玉冷笑说:“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宝玉笑道:“只许同你玩,替你解闷儿。
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
”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
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
又来自己纳闷。
”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
”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因为自卑而自恋,因为自恋而自卑,因为自尊而善感,因为善感而多愁。
黛玉自卑的同时是自恋的,这种自恋不是单纯的“爱自己”,而是自卑情结无法排解的一种转移。
因次林黛玉的自恋是在自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依赖。
林黛玉虽然坦率直爽,肆无忌惮,但常常说话尖酸刻薄,孤高自傲,心胸狭窄,生性多疑,更常常因为宝玉而频频使性子。
其心境长期处于低落状态,整日以泪洗面,长期处于抑郁伤感中的不良心境有损身体健康,林黛玉常常是无缘由的落泪以及对一些小事生闷气,在得知宝玉定亲后更是有自杀的意愿。
自杀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阿德勒解释这个词主要有两个意思。
首先,自卑情结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其次,这种情结又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文饰作用的背后就是自卑感。
阿德勒很早就发表了有关身体缺陷而引起自卑感的论文,阿德勒认为那些先天有缺陷的与那些自小就享有快乐的儿童相比,就对待生活及其伙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他的论文研究中还指出,儿童因为身体弱小,必须依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受成人的控制。
每个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容易认为自己是软弱,渺小,无法独立生活,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而且是属于疑难杂症类型,因此她的自卑感最早应该源于儿童时期,而且比一般健康的孩子要体验深刻。
在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中,最原始的自恋被当成一种活命的功能来体验的,其目的在于自我保护。
在原始的自恋中,孩子爱养育自己的母亲是将其当作自己一样来爱的,这也为孩子将来爱一个独立的自己打下基础。
通俗的讲,就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哭和吃睡,母亲尽心的照顾孩子让孩子生理需要满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亲情,温暖和关注,虽然孩子此时还未意识到自己是谁,但是她已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这时妈妈良好的形象已深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
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了“自恋”的情感。
但是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她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渴望别人的爱,她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可爱的。
所以黛玉幼年丧母以及后来寄人篱下的创伤性经验让她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因此它会有不安全感,被抛弃感,自卑感。
而且林黛玉无兄弟姐妹所以在那时体弱的她更应该是被父母竭力呵护的,这样会更容易阻碍她独立自主能力的健康发展。
其次黛玉应该是典型的抑郁质。
她情感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忧郁,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不善交际,举止缓慢,从心理学来看,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林黛玉的自卑心理是先天抑郁气质,与身体不好外加后天与父母好没建立的良好的依恋关系就寄人篱下所致。
林黛玉虽然自卑,但她不愿采取积极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境况,而是用自恋来转移自卑带来的紧张感。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自恋情结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在少女身上,尤其是聪明、美貌、才华出众的少女身上则更
严重一些。
这种少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细腻的敏锐的主观感受,因此也能够自觉地回视自我,并且这种回视看到自己的出众之处,夸张自己的出众之处进而发展到孤芳自赏,表现出多愁善感、不能自控地向他人传达这种创伤感,形成“自恋性人格”。
具有这种自恋型人格的人,与他人交往困难,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罩上不愉快的阴影,也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黛玉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美少女,这也是她可以自恋的原因。
因为童年没有获得“可爱”特质,所以过分苛求别人的关爱和体贴,而想象与现实的差距让她更自怜自伤,夸大自己的不幸。
这种以自哀自赏为根基的自我联系自我哀是她顾影自怜的重要表现,“黛玉葬花”实际上是一种病态心理。
总之,几乎所有的人事境况,自然变迁,都可以让林黛玉自我怜悯起来。
林黛玉的自爱自怜最集中的表现还在她的诗句中。
于是所有的凄凉不幸都在她自己的主观意识中被放大。
自恋人格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在与人将往中,把自己处于孤立状态,造成极强的孤独感。
因为有自恋情结的人严重得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渴望别人的特俗赞美和特别爱护,一般的人际关系难以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黛玉与宝玉情感路上的坎坷,以及她不太良好的人际状况。
弗洛伊德将力比多包含于自我之中的情况称为“自恋”。
按照其理论,每个人力比多在其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总是指向自我的。
只是当涉及到主要的自然功能的满足时,才会绕开自我,流向自我以外的客体。
弗洛伊德由此把个人的发展过程视作由自恋到物恋(客体恋)的进展。
但同时,“即使自己的力比多找到了外部对象,他仍留着某种程度的自恋。
”根据弗洛伊德自恋到客体恋的过程,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女黛玉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也有感情,有欲望,因此在遇到宝玉之后,其力比多就找到了转移的对象。
对于还保持着自恋幻觉的人来说爱他人是因为他人是自己的一部分,是从属于自己的,而且从黛玉从小缺失父母的爱并寄人篱下的孤独感来看,她比一般人更追求“爱和归属”的需要,而是否具有可爱特质是唯一能给她生活予真的东西,只要通过可爱特质的获得她才能感到自我的存在并通向理想的自我。
和宝玉之间的爱对于黛玉来讲,可能是对其幼年经历的一种补偿也是一种移情,黛玉移情的机制就是她小时候与双亲之间未处理妥当的问题转移到了与宝玉的关系上。
看着宝玉因她的怀疑而气恼,而大病,而表白,她在心疼之余才能感到些许踏实。
所以黛玉的心理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她的自卑心理。
阿德勒也认为人类地位提升的原因,正是源于自卑感。
自卑感容易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如果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总是朝着生活中无用的一面,那只是在逃避。
林黛玉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应该就是—哭。
在自卑与超越的第三章中,有这么一短话:“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目标却是一样的即获取优越感,而不努力改进其情境。
眼泪抱怨这些方法我称之为水性的力量,它是破坏合作并将他人贬为奴仆的有效武器。
这种人和过度害羞、扭捏作态及有犯罪感的人一样,我们可以再其举止上看出自卑情结:他们已经默认了他们的软弱,和他们在照顾自己时的无能。
他们
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好高骛远的目标,和不惜一切代价凌驾别人的决心。
”这是水性力量的出处,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眼泪看成是弱者争取优越感的工具。
按照阿德勒的观点,人生来就有一种无能感的自卑,在婴儿时期,由于身体、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种自卑表现得更为合理和明显。
婴
儿常常通过大哭大闹既能够赢得父母以及他人比平时更多的关注和安抚,又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对儿童来说即是一种受益。
屡试不爽的哭闹把戏让婴儿尝尽了甜头,成年后便习惯性地使用这种方法来驾驭他人。
这也正如一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描述的那样。
因此,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来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或情境黛玉采取的都是类似婴儿的推行的防御机制。
心理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黛玉的自卑,但只有正视自卑才能最终实现人格的升华,然而林黛玉始终都不敢正视自卑,只是采取一些暂时的消极补偿动作来缓解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