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及答案(六)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⑶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六):音乐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六):音乐诗【知识储备】一、正面描写——音乐本身的描写。
1、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2、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例如: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
(张祜《王家五弦》)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3、以形写声法,即通感。
音乐诗中音乐的旋律读者不能亲身感受,所以写作者总是化听觉为视觉,即使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二、侧面描写——乐器的不凡,聆听者的感受。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正面描写)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侧面描写)三、主题:音乐诗多为赞扬演奏者技艺高超,但有时会根据具体场景,抒发特定经历特定情感。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l),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 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侧面。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
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
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
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这个评论的是哪一首?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B;诗人在天竺灵感观音院游历,见到当地百姓遭受自然灾害,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虽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
本诗含蓄地讽刺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当权者,并对百姓深受天灾人祸的疾苦怀有深切的同情。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含参考答案、翻译)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6)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26.古诗积累。
把《到韶山》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到韶山别梦依稀,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
为有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是。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精神。
(4)请你写出四个表现人物胸怀大志的成语或一句抒发人物远大志向的名言。
27.阅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2)小令的主旨句是,的情感。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8.古诗词阅读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填写文中诗句)(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同根生”指②。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29.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作者是宋代词人(2)文中“别枝惊鹊”的意思是(3)这是一首咏叹田园风光的词,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词人对的喜悦和对的热爱。
30.材料:望天门山作者:李白(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用“/”划出诗的节奏。
(3)理解古诗,填空。
①诗人的“”这句诗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②诗人用“”这个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寓含了诗人的。
(怎样的情感?)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答案26.古诗积累。
把《到韶山》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部编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2020年统编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 “昏鸦 ”、 “西风 ”、“瘦马 ”、“夕阳 ”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 1 )这首曲中象?(2 )“枯藤老树昏鸦 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 【分析】( 1)根据 “枯藤 ”夕“阳 ”“西风 ”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天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 写哀情。
故答案为:( 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涯”人的思乡愁绪。
(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
(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 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 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断肠人 ”三个字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学案6诗歌比较鉴赏答案
李白(2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 (2)这两首诗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诗人的评价,请结合诗句分别谈谈。(5分)
参考答案:(2)第十二首作者引用《锦瑟》中的诗
句,表明李商隐诗词义隐晦,聚论纷纭,多种 笺解,似都难以服众。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 情深邈的向往,同时也对难以索解表示了遗憾 和讽刺性的批评。(2分) 第十五首作者以“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憔悴” 的杜甫来反衬李白笔底银河、奔流直下、一气 呵成的奔放豪迈。另一方面,以鲁仲连正衬, 暗指李白不仅文才卓异,而且也如鲁仲连一样, 关心国事、奇伟高蹈、不慕荣利。(3分)
参考答案:“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 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 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 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 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学案6
专题专项训练答案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7分)
送隐者一绝[唐]杜牧无媒① 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 饶。 喜迁莺②[宋]冯去非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 满秋来路。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送望眼,但凭舷微笑, 书空无语。 慵觑。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借箸青油,挥毫紫塞③, 旧事不堪重举。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倦游也,便樯云 舵月,浩歌归去。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田园乐(其六)王维诗词鉴赏答案
田园乐(其六)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4.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3分)答:①写桃花、柳丝、春雨等,抓住了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②用“红”“绿”两字,使景物色彩鲜亮怡目;③渲染了桃花、柳丝在春雨、水雾中的婀娜多姿,柔和可爱;诗句细致描绘,层层渲染,构成一幅浓黑重彩的美丽的图画。
(答对一点得1分)5.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3分)答:营造了清晨一种清幽的意境。
(2分)如诗歌最后一句用“莺啼”的声音衬托了“犹眠”的静。
(或用“未扫”“犹眠”等写出了幽静也可)(1分)。
古代诗歌赏析汪元量《湖州歌(其六)》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不尽头”,写出北国云天苍茫弥漫,神秘莫测,表明艰难的路程没有尽头。
B.同写“大江东去”,第二句与苏轼词一样,都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
C.第三句融情于景,将孤寂清冷、悲凉凄恻的情绪融入自然无痕、动人心弦的画面。
D.全诗以大写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动态的画面,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哀怨凄迷。
15.首句中的“望”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很多空闲时间。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
(4)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5)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阅读宋代王质的,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有答案解析)班级姓名成绩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①[唐]孟浩然移舟②泊③烟渚④,日暮客⑤愁⑥新。
野⑦旷⑧天低树⑨,江清月近人⑩。
【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③泊:停船靠岸。
④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⑤客:指作者自己。
⑥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⑦野:原野。
⑧旷:空阔远大。
⑨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⑩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对第一句诗“移舟泊烟渚”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中,“移舟”是划动小船的意思,“泊”字点出题目中的“宿”字。
所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到点题的作用。
B.“烟渚”二字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环境,渲染了全诗的气氛。
C.作者羁旅夜泊,体现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准备。
3.阅读全诗,再按要求作答。
(1)写出诗中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属于__________(A.静态 B.动态)描写。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题所填的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课外阅读(二)鹊桥仙①[宋]秦观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
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③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④银汉:银河。
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
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⑧忍顾:怎忍回视。
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2.阅读练习马诗【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A.此/马非/凡马B.此马/非凡/马C.此马/非/凡马(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诗句作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融为一体。
B.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了出来。
C.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E.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少选不给分)详细解析:B项中,满怀冰雪,指自己冰雪般纯洁的肝胆。
E项中,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更多资料请关注创意语文工作坊。
微信 CL88283222.①这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
②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
③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
详细解析:6分,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匙(5分)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咨询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密、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明白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差不多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非常茂密.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很茂密.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密、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明白,抓住诗中的要紧景物,用自个儿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个儿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览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密、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主要扣“情”或“景”,认真体会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普通答题办法是抓住诗中要紧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密、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味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日子的憧憬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降降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别识衣冠。
古诗词鉴赏鲍照《拟行路难(共六)》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共六)鲍照(南北朝)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2.以下对这首诗判断错误的是()A.乐府诗B.古体诗C.杂言诗D.叙事诗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绪跌宕且曲折B.记叙和抒情兼有C.文词质朴且率直D.对比和比喻并用14.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如何表达情感的。
12.D13.D14.直抒胸臆,前四句直接刻画愤激的神态,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间接抒情,中间六句写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之景,但闲居家园是不得已的做法,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这实际是近乎绝望的抗争与哀叹,是对时世不公道揭发、控诉。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所以本首是乐府诗;本诗属于古体诗,每句字数不同,不是四句也不是八句,且押韵不讲究,应属于古体诗和杂言诗;本诗有叙述生活画面,但重在抒情,所以不能归为叙事诗。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比和比喻并用”说法错误,诗歌中仅用了比喻,没有对比。
在“安能蹀躞垂羽翼”中说大丈夫怎么能像蝴蝶六足落地时一样垂下翅膀,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文中并没有对比这一手法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六)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
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
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
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
尾联以赞叹作结: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试以本诗为例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景外有人,景中有情。
试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本诗中,叠字有三:“寂寂”,写出春雨初晴后农家春耕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而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时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
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妙,而且声韵和谐,具有音乐美。
(2)晚春是农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之景,由宁静之景中见农忙之人。
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家抢耕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
此诗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
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
诗歌鉴赏:贯休是晚唐诗僧,这首诗是他在农家为客时的题壁之作。
前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
由此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汽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
这一切都是写春雨初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送客之江西郑锡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使者乘坐的车辆。
②紫泥: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
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
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
④高唐:指父母。
(1)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没有。
因为对于行人来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
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前行,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
首联说明友人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
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
颈联注重细节描写,状物入微,通过“草深”“花落”“莺断续”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
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
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6分)示长安君①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
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妙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一联准确选取家庭生活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昏昏”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暗示了灯下兄妹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的随意。
“供”“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挑选,全句表达了相逢的快乐和手足之间的深情。
(2)“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词入诗,一纵一横,一时间一空间,使离别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诗歌鉴赏: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诗并不多见,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
首联娓娓道来,饱含深情,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对于这种离情别绪,更是不堪承受,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风生,畅叙亲情,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分离,更为即将远赴他乡与亲人相别而伤情。
尾联的出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
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
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
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
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
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第二组(30分)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虞集天阔秋高初夜长。
浮尘消尽雾苍茫。
澄澄孤月转危墙。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
不闻人语只吟螀。
(1)“澄澄孤月转危墙”一句中“澄澄”一词用得很好,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渲染了怎样一种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澄澄”,光明澄澈的意思。
万里长空中,消尽了苍茫雾气,只有一轮孤月闪烁着明亮的清辉。
运用“澄澄”一词,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渲染了环境的宁静。
(2)全词渲染了安宁清静的意境。
“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反衬作用。
诗歌鉴赏:此词境界清明高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