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套教案(精品表格式_统一格式)
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1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3 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和酸的反应3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5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7 第1课时金属的冶炼和与之相关的计算7 第2课时钢铁锈蚀与金属资源的利用保护9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1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1 溶液的形成13 课题 2 溶解度15 第1课时饱和溶液15 第2课时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7 课题3 溶液的浓度19 第1课时溶质质量分数19第2课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1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23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25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27 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27 第2课时常见酸及酸的性质29 第3课时常见碱及碱的性质31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33 第1课时中和反应33 第2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35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37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39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学案41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43第1课时氯化钠43 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45 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盐的通性47 课题2 化学肥料49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学案51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53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55 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57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59 附录:初中化学知识归纳61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习重点】认识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教学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教学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教学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展示溶解度曲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解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学校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教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总第( 1 )课时课题8.1 金属材料(1)课时 1 课型新授授课教师科目班级课标解读金属的物理性质.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常见的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进一步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法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了解人类发现、认识、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二、自主学习:1.复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其次的金属是。
2.阅读课文:什么是金属材料?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什么?3.金属材料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例外?复习:物理性质的包含的内容。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教学流程三、合作探究: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金属制品。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铝等的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3.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5.阅读教材第3页表8-1,完成讨论题。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用来铸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什么样的性质?再结合其它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四、归纳整理:一、物理性质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有金属银白色光泽,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高。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整套教案(共80多页)新版
李盛飞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资料课题 1 金属材料教课目的认识金属的物理特色,能划分常有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资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常有金属的特色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余元素能够改进金属特征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经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守信息和办理信息的能力,并建立出与金属资料有关系的知识系统。
经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加意识;经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要点和难点要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像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余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方案教课过程评论第一课时采撷短创建情境小、雅致的历1912 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严寒,但是用于取暖史故事,点燃的煤油却漏光了,致使探险队员所有冻死在南极冰原。
本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学生的学习热锡却无缘无故地化为了尘埃。
1867 年冬季,俄国彼得堡海军库房的大量锡砖,一夜之间不翼情!而飞,留下了泥土同样的灰色粉末。
生活中处听了上边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惹祸故的原由吗?处有化学!在平时生活中,你碰到过近似因为不适合使用金属而致使的难堪事吗?说出来听听。
实时整此刻,你最想知道哪些对于金属资料的知识?理。
活动研究金属资料和非金属资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磋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料,自己确立研究方案,从光彩、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 1比较。
此刻,你知道金属资料拥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变讲台为在平时生活中,你常常用到哪些金属资料?你能设计出更新奇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师生共同拥有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出色的演说!此刻,你知道金属资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的活动舞台。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1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3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和酸的反应3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5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7第1课时金属的冶炼和与之相关的计算7第2课时钢铁锈蚀与金属资源的利用保护9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1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13课题2溶解度15第1课时饱和溶液15第2课时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7课题3溶液的浓度19第1课时溶质质量分数19第2课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1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2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25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27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27第2课时常见酸及酸的性质29第3课时常见碱及碱的性质31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33第1课时中和反应33第2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35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37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39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学案41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43第1课时氯化钠43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45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盐的通性47课题2化学肥料4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学案5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53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55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57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59附录:初中化学知识归纳61课题1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习重点】认识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学习难点】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用PPT展示、描述教科书P2图8-1、图8—2。
设疑: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绪言(1)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2)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第一单元酸和碱(1)学习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3. 第三课时:第二单元盐(1)学习盐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了解盐的重要应用和生活中的实例。
4. 第四课时:第三单元金属(1)学习金属的性质、分类和特点。
(2)掌握金属的冶炼、应用和保护。
5. 第五课时:第四单元有机化合物(1)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视频等。
六、第五单元有机化合物(续)6. 课时安排:2课时(1)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适用教案-全册
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1、金属材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一、引言本文档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全套教案,共包含六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下册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溶液与酸碱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物质和化学变化-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第二课:化学公式和物质的分子结构- 第三课: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单元二:固体、液体与气体- 第四课:固体的性质和变化- 第五课:液体的性质和变化- 第六课:气体的性质和变化单元三:溶液与溶剂- 第七课: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第八课:溶解度和浓度- 第九课:溶液的性质与应用单元四:酸碱与中性物质- 第十课: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第十一课:酸碱中的离子反应- 第十二课:中和反应和中性物质单元五:金属与非金属- 第十三课: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第十四课:金属的提取和利用- 第十五课: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单元六:化学与环境- 第十六课:化学能源和环保- 第十七课:化学反应与生态环境- 第十八课: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
-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
五、评估方式-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 阶段性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验。
- 期末考试:对全年的化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实验器材和药品:按教材实验要求配备七、教学安排根据学校的具体课程安排和时间分配,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整。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演示法:展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1. 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教学难点:1.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演示法:展示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对比法:比较原子和分子的异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展示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比较原子和分子的异同,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学生能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第三章:离子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的定义和产生。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套教案(表格式,统一格式)
教学过程教[导课]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复习引入]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组织小组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我们我们看一组图片: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组织观察]2.请同学们再看一组我们太原市区的图片:学生发言。
学生回忆,发言。
学生小组操作实验。
认真观察、记录现象。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观看图片,进一步认识酸雨的危害。
观看图片,感受太原市的污染状况。
学过程教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
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组织讨论]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
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出示能源图片]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学生阅读,了解。
学生讨论、发言。
观察图片。
学生发言谈收获。
第 周 星期 第 节年 月 日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中考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共同教案个人教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九年级化学下册 教案(全一册)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新人教版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和稀酸的反应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铁的冶炼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案第9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及其组成教案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案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溶解度教案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溶液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第10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常见的酸教案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教案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常见的碱教案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及应用教案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度教案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酸和碱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第11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几种常见的盐教案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教案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3课时物质的除杂教案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第1课时常见的化肥教案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第2课时化肥的简易鉴别教案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第3课时物质的检验鉴别教案盐化肥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案化学与生活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降教案化学与生活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价格高低、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57页).doc
8.1金属材料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
8.3金属资;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时)
9.1溶液的形成
水水酒精
讨论、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提
当然在教学设计
9.2溶解度(第一课时)
9.2溶解度(第二课时)
9.3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10.1常见的酸和碱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两课时完成)
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体中,石灰岩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了三位
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能用置换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中考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共同教案个人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
片。
【问题情景】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
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
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
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
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
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
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
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就我们提出的问题。
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
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
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
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
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如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
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
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
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
气的反应。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
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
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
教学过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
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
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这也是
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
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
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
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
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
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
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
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
较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 设计探究方案
2、? 预测实验现象
3、? 作出合理判断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
(若有条件,
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
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
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
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
扬光大。
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
用。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
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
析,得出结论。
A组:
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FeCl2+ H2↑
B组:
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
(1)镁、锌、铁可与盐
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
应。
(2)镁、锌、铁与盐
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
程度不同。
镁反应最剧烈,
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
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
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
教学过程锈蚀的条件。
与学生探讨设计的目的并对学生的设计给予评
价。
小结: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锈蚀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 xH2O
提问:1、试管Ⅱ中为什么要用煮沸过的蒸馏水,
且要加入植物油
2、试管Ⅲ中为什么要将空气干燥
教师展示实验:(1)、试管①中加入稀
硫酸或醋酸溶液,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
(2)在试管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使铁钉
的一半浸没在溶液中;
(3)在试管③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球上;
(4)在试管④中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
塞;
(5)在试管⑤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
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
上,塞紧橡皮塞。
(注意)试管2需要事先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提问:通过探究小结使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提问:通过探究小结使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提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保护里
层铝的作用。
铁锈是否也能保护里层的铁呢
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才能知道如何防止铁制
品锈蚀的方法,因为如果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
件就能防止铁制品的锈蚀。
思考:你对防止铁制品的锈蚀有什么建议
防止铁生锈的原理
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的
锈蚀条件的“活动与探
究”,完成实验报告。
在课
堂上回顾实验步骤,汇报实
验结果:
试管1:生锈
试管2:不生锈
试管3:不生锈
为了防止蒸馏水中溶有氧
气。
为了去掉空气中原有的水
蒸气
小结:1.导致铁制品锈蚀的
因素是:水和氧气同时存
在;2.加速铁制品锈蚀的因
素是:酸或者氯化钠。
小结:铁锈具有疏松多孔的
结构,易吸水和氧气,从而
加速铁的生锈。
而铝表面有
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
不与氧气接触。
教学过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可通过哪些
步骤进行
1.计算2称量3溶解
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为例指导学生进行配制溶液实验,说明步
骤、注意点等。
比如标签的书写和规律,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等
[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
一种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并能进行两简
单的计算,理解了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增加
溶剂时溶液组成的改变情况并会计算。
[作业]
习题1、4、7,并完成P42实验9-6
板书设计: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计算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
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
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学生交流,进行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6%的
氯化钠溶液的
(变式练习)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盐酸溶液时,通
常不使用的仪器是
( )……..
(见附录二课堂练习内
容)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