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话礼仪
中国社交礼仪常识-说话的礼仪与技巧

中国社交礼仪常识|说话的礼仪与技巧社交礼仪是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那么下面小编整理的是一些社交礼仪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社交礼仪常识【1】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
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
言语礼仪要注意的问题

言语礼仪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随意说话:
要学会先聆听,然后推敲再说话。
减少谈话,多作置之不理也是一种
礼仪。
2.避免与他人争论:
争论只会引发争执,不仅伤害谈话双方的谈话愉悦和谈话氛围,而且
破坏双方情感的积极和谐的关系。
3.不要把别人的话当真:
言外之意要谨慎对待,别人的话不一定等于实际的情况,要有严谨的
态度去判断。
4.不要插队:
接待的时候,不要插队,应该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说话要遵守韵律,不要开玩笑。
5.不要拿着笔在别人面前晃来晃去:
这样会难看,也会给别人造成不愉快的感觉,不要在别人面前来回晃动,应该放到一边。
6.不要无端地批评他人:
不要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毫无根据的批评他人的讲话或行为,可以表
达自己的立场,但要注意分寸。
7.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谈话需要互相尊重,做到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要擅自损害他人,可以先思考再表达。
8.不要影响谈话氛围:
谈话时应保持礼貌,不能言外之意,影响谈话氛围。
说话要有节奏,要有礼貌,尊重别人的意见,维护双方的和谐关系。
9.避免身体接触:
谈话时不要身体接触,不要碰触椅子,桌子,墙,以及其他物品。
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安全,尊严,避免非法侵犯。
10.避免高声说话:
在公共场合,谈话讨论的内容,避免使用大声,要注意礼貌。
不要发出不宜公开的话语,尊重别人的隐私,安静,轻柔言谈。
言谈礼仪的内容

言谈礼仪的内容
1. 言谈的时候要尊重他人哇,可别乱打断别人说话呀!就像你正在兴高采烈地讲一件趣事,别人突然插嘴打断你,你啥感受?肯定很不爽对吧!所以我们也要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呀。
2. 说话不要过于粗俗呀,别一张嘴就是各种难听的词儿。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很优雅的场合,有人却满口脏话,那多倒胃口呀,咱可不能成为那样的人。
3. 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哦。
比如说你朋友犯了个小错,你要是凶巴巴地指责,那人家不得难受呀。
但你要是轻声细语地指出来,人家肯定更容易接受呢。
4. 要真诚地表达自己呀,别虚假地应付。
好比说别人问你觉得这道菜咋样,你明明觉得不好吃,却还说好吃极了,这不就是不真诚嘛。
5. 用词恰当很重要哇!别乱用一些生僻或者容易让人误解的词。
就像你本来想夸别人,结果用词不当让人误会了,那多尴尬呀。
6. 注意说话的音量呀,别太大声像在吵架,也别太小声让人听不见。
你想想在图书馆要是有人大声喧哗,大家得多烦呀。
7. 跟不同的人说话方式要有区别呀。
和长辈说话尊敬些,和朋友说话随意些,可不能一概而论哦。
就好像你跟小朋友说话,肯定不能用对大人的那种语气呀。
总之呢,言谈礼仪真的很重要呀,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呢!。
中国人的社交礼仪

中国人的社交礼仪社交是一指社会山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那么你们知道中国人社交的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人的社交礼仪一.交往礼仪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
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
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
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4.不要随便发怒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
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
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
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
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
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
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
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
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二.拜访礼仪拜访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
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
中国礼仪之言语

中国礼仪之言语1、言语——体现你的修养水平未曾说话先有礼,一旦开口更有礼。
⑴ 说话时要注意对方心态和时机就是要考虑对方能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接受程度怎样。
在特殊的日子、特定的时刻,一句由衷的祝贺、一段真诚的赞美,必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在他人陷入困境之时、心情沮丧之日,一句贴心的问候,一番恳切的鼓励,更有雪中送炭之功效。
⑵ 不可说假话、空话、大话“狼来了”只能捉弄人一回、两回,第三回就必然受惩罚了。
栽赃陷害、出口伤人、诽谤他人,是对人的极大伤害,挨打的皮肉之伤易愈合,被冤的心灵创伤难平复。
说空话、大话者,可能会迷惑人一时,但绝不能哄人长久。
在这种情况下,“日久见人心”,所见的是浅薄之心,不可信赖之人。
⑶ 注意区分客套语和反语在日常生活及社交中,还有一类“言不由衷”的现象,是出于特定的需要和惯例,则不能视为虚伪和失礼。
在社交场合的客套话,如“久仰大名”、“幸会”、“光临寒舍”、“蓬荜增辉”等,显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令对方感到舒服,觉得受到尊重,已是约定俗成的社交客套话,是不失礼貌的表现。
在亲友,尤其是情侣之间,常说些“冤家”、“好恨你”等等,且不必为他们担心,这些带戏谑的反语,与相敬如宾相辅相成,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
2、情感——是否动听的关键人是最富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获得礼遇可满足自尊需要,因此,说话必须讲究情感。
⑴ 态度诚恳。
与人交谈时,神情应专注,态度应诚恳亲切。
表示祝贺时,表情应热情,如果仅是嘴巴动听,表情冷冰冰,就会被认为是敷衍,甚至讽刺。
与人交谈时,神态应专注,如果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答非所问,就很失礼。
⑵ 善于聆听。
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应认真听,并经常有一些交流的体态语,如点头等,这样可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千万不要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去打断对方的话语。
⑶ 细微有别。
人类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情感就大不相同。
如:坐、上坐、请坐、请上座;喝茶、请喝茶、请用茶,就令人明显感受到所获礼遇等级的差别。
言谈举止礼仪

言谈举止礼仪
一.说话礼仪
1。
与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不要装腔作势,夸夸其谈,言不由衷,不要胡乱的附和或恭维别人。
2。
语调要温和和认真,声音要大小适当.
3.和长辈对话是要注意礼貌的和准确地称呼.千
万不可“喂”““唉”的乱叫。
4.注意国际礼貌用语。
“请”“谢谢"“对不起”
“没什么”……
二。
会“听"比会“说"更重要
1.要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不要边听边干其他事情。
2.不要再听别人讲话时东张西望。
3。
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
4.在别人讲话时要有必要的加入适当的话语,以表示你再用心的听.
三.随时不忘说“谢谢”
1.礼仪是诚信之本。
四。
学会说“对不起”
1.致歉时态度要诚恳。
2。
致歉时不可犹豫拖延。
3.致歉时说话要痛痛快快,直截了当. 五。
请求别人帮助的礼仪
1。
“请"字当先。
2。
请求语气要婉转。
3。
请求别人帮助是要注重时机。
4.对于对方的拒绝要给与理解和宽容。
六。
注重你的站相和坐相
1。
“站如松,坐如钟”.
2.挺胸抬头,两肩放松.
3。
正式场合不随意做小动作.
七.克服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
1。
避免当众扣鼻子挖耳朵.
2。
不当众瘙痒。
3.尽量避免发自体内的各种声响。
4.不随地吐痰,乱扔脏物。
中国说话礼仪

中国说话礼仪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尤其注重说话礼仪。
正确的说话礼仪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和修养。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在说话方面的常见礼仪和准则。
一、尊称对方在中国,我们常常使用尊称来称呼对方,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年长的人可以称呼为“先生”、“女士”、“师傅”等,比如对长辈或者上级领导可以称呼为“爷爷”、“奶奶”、“阿姨”、“叔叔”、“老师”等。
若对方是客户、朋友或同事等,我们可以使用诸如“您好”、“请问”、“对不起”、“非常感谢”等礼貌用语。
二、注意言辞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
首先要避免使用粗鲁的语言和侮辱性的词语。
其次,在表达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委婉地表达,避免使用过于直接的方式。
即使在争论中,也要保持冷静和礼貌,尊重对方的观点,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流。
三、倾听对方在交流过程中,倾听对方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该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耐心聆听对方的发言,不打断对方的发言,并且表现出对对方言论的尊重和关注。
同时,要用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来展示你的兴趣和投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在中国的交流文化中,批评和指责是不受欢迎的。
如果你对对方的观点或行为持有不同看法,尽量以礼貌的方式提出你的意见,避免过于直接地批评和指责对方。
在表达不满或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尊重。
五、避免过于个人化的话题在中国的交流中,过于个人化的话题一般不常被提及。
譬如,家庭背景、工资、年龄等话题通常被视为隐私,不建议主动询问或评价。
如果遇到别人提起这些话题,我们可以避免深入讨论或者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回应。
六、掌握适时沉默在交流中,适时的沉默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思考的方式。
当对方正在表达重要观点或者需要时间思考时,我们可以静默并认真聆听,以展示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
同时,也要避免出于无礼的目的而故意保持沉默。
七、注意谦虚和谦卑在中国文化中,谦虚和谦卑是重要的价值观。
文明礼仪十字用语

文明礼貌十字用语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与他人交谈,重在交流信息,相互取长补短,同时也应注意尊重交谈对象。
在交谈中,态度要谦恭,语言要文明,另外还要注意避免出现10种情况:一是“闭嘴”,即一言不发,使交谈冷场;二是“插嘴”,即在他人说话的途中,突然插上一嘴,打断对方;三是“杂嘴”,即乱用语言、俚语、外语、术语、语言不标准,不规范; 四是“脏嘴”,即用语不文明,满口脏话;五是“荤嘴”,即出口带色,时刻将性事、艳事、绯闻、下流话挂在嘴上;六是“油嘴”,即交谈时油腔滑调,乱说幽默,取笑他人;七是“贫嘴”,即爱讲废话,爱饶舌,好起腻;八是“强嘴”,即爱与人争辩,好强词夺理,自以为一贯正确;九是“刀子嘴”,即讲话尖酸刻薄,肆无忌惮,恶语伤人;十是“长舌妇”,即爱传闲话,爱搬弄是非,爱打听小道消息;端庄坐姿*入座时应以轻盈和缓的步履,从容自如地走到座位前,然后轻而稳地从左侧入座,并将右脚与左脚自然摆放。
女士入座时,若着裙装,应将裙子稍微拢一下;*落座后,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上身微向前倾,重心垂直向下。
面带微笑,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
双膝应并拢或微微分开,并视情况向一侧倾斜,手自然放在双膝上或椅子扶手上。
*起身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轻稳离座;正确的站姿*平肩,直颈,下颌微向后收;两眼平视,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直立,挺胸,收腹,略微收肩。
*两肩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两手亦可在前体交叉,一般是右手放在左手上,肘部应略向外张。
身体重心落于前脚掌。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或者脚可向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正直;良好的走资*上体垂直,抬头,下巴与地面平行,两眼平视前方,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双肩平稳,双肩前后自然协调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度至15度 *跨步均匀,两脚两脚之间约一只脚到一只半脚,跨出的步子应是全脚掌着地,膝和脚腕不可过于僵直。
脚尖可微微分开,但脚尖、脚跟应与前进方向近乎一条直线,避免“外八字”或“内八字”迈步。
中国的说话礼仪大全(值得收藏)

中国的说话礼仪⼤全(值得收藏)中华传统礼仪,没有敬烟陪酒,没有⼋⾯玲珑,传统礼仪⽤语之美,在朴实⽆华中透着⼀腔真诚!⽆论什么时候,中华传统⽂化都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东西必须收藏好,并传给其他⼈!⼀、⽇常会话头次见⾯⽤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答⼈问候⽤托福,认⼈不清⽤眼拙请⼈批评说指教,向⼈表歉⽤失敬求⼈原谅⽤包涵,请给⽅便说借光请⼈帮忙说劳驾,⿇烦别⼈说打扰⼆、待客拜访看望别⼈⽤拜访,宾客来到⽤光临来客登门称贵宾,招待不周说怠慢陪伴朋友⽤奉陪,中途先⾛⽤失陪等待客⼈⽤恭候,迎接表歉⽤失迎别⼈离开⽤再见,请⼈不送⽤留步请⼈收礼⽤笑纳,辞谢馈赠⽤⼼领三、⽂章书信读⼈⽂章⽤拜读,请⼈改⽂⽤斧正请⼈阅览⽤台览,请⼈指点⽤赐教恭敬陈述⽤谨启,对⽅字画为墨宝回信于⼈⽤奉复四、委婉语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常、仙逝:指⼈去世;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见背:指⽗母或长辈去世;千古:哀悼死者,表⽰永别。
五、谦辞①“家”字⼀族:⽤于对别⼈称⾃⼰的辈分⾼或年纪⼤的亲戚。
如:家⽗、家尊、家严、家君:称⽗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家姐:称哥哥/姐姐;家叔:称叔叔。
②“舍”字⼀族:⽤于对别⼈称⾃⼰的辈分低或年纪⼩的亲戚。
如:舍弟/舍妹:称弟弟/妹妹;舍侄:称侄⼦;舍亲:称亲戚。
③“⼩”字⼀族:谦称⾃⼰或与⾃⼰有关的⼈或事物。
如:⼩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之间的谦称⾃⼰;⼩⼉/⼩⼥:谦称⾃⼰的⼉⼦/⼥⼉;⼩⼈:地位低的⼈⾃称;⼩店:谦称⾃⼰的商店。
④“⽼”字⼀族:⽤于谦称⾃⼰或与⾃⼰有关的事物。
如:⽼朽:⽼年⼈谦称⾃⼰;⽼⾝:⽼年妇⼥谦称⾃⼰。
⑤“敢”字⼀族:表⽰冒昧地请求别⼈。
如:敢问:⽤于问对⽅问题;敢请:⽤于请求对⽅做某事;敢烦:⽤于⿇烦对⽅做某事。
⑥“愚”字⼀族:⽤于⾃称的谦称。
如:愚兄:向⽐⾃⼰年轻的⼈称⾃⼰;愚见:称⾃⼰的见解;也可单独⽤“愚”谦称⾃⼰。
⑦“拙”字⼀族:⽤于对别⼈称⾃⼰的东西。
古代说话文明礼仪

古代说话文明礼仪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少仪》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贱”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中国传统礼仪用语大全

中国传统礼仪用语大全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
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礼仪用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一、口头称谓语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
例如: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二、交友称谓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来,我们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说话的礼仪-敬辞与谦辞

说话的礼仪——敬辞与谦辞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
还有钧裁、钧安等斧正——请人修改诗文玉成——成全。
例:深望玉成此事玉体、贵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
如潭第多福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鼎力——大力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瑕疵——微小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稽迟——拖延、不及时惠纳、笑纳——接受卓夺——高明的决断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失敬:客套话,没有及时表示恭敬、敬重(与位尊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高堂:(书)指父母父执:父亲的朋友舍亲:自己的亲戚内眷:指女眷内人:贱内、拙荆,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犬子:小儿,称自己的儿子;外舅:(书)岳父泰山、泰水:岳父、岳母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合卺(jǐn):成婚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更衣:婉辞,上厕所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赏光:敬辞,请对方光临、光顾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桂冠:光荣的称号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说话办事的技巧和基本礼仪

说话办事的技巧和基本礼仪一、中庸原则说话要中庸,柔和,谦虚,让别人听起来舒服,大多数情况不要用太绝对的语气。
像外交官那样绕一点,不容易说错话。
太绝对的语气,容易说错话,容易伤人树敌。
给人的感觉是太情绪化,不成熟稳重。
极少数情况下,比如表明重大原则立场责任担当才用绝对的语气,能显示魄力。
过度的奉承让人反感,甚至变成反话,成了讥讽;过度的谦虚成了骄傲过度的骄傲是因为心里自卑。
二、察言观色说话前要先察言观色,从精神需求、物质需求上入手。
再看场合说话,分公开场合、私下场合说话。
从对方的个性。
爱好、欲望去看对方的利益需求,包括精神需求(面子,信仰,理想,心情)和物质需求。
寻找对方的优点并称赞夸奖。
背后赞人,对方听到后会更开心。
知道别人的缺点,要注意绕开,除非是批评指正。
对方刻意回避的缺点,敏感事物,一般就不要再提,否则会让对方讨厌。
顺逆之机:人们非常看重的,引以为豪的自身事物(信仰、优点、子女等),只能顺之,不可逆之。
顺得好,能获得对方极大好感;逆之则话不投机。
得罪人、结仇。
对方的重大缺点,敏感事物,要绕开,否则容易结下大仇。
(只要不涉及重大利益或原则)比如一般不能说女人丑,说一次就是结仇。
绕的方式:1、先说好听的、肯定对方优点成绩,再转折;2、先帮对方找客观原因,找台阶让对方下,给对方留面子戴高帽;3、先培养感情。
多多帮助他人,只要不违法。
要想自己有贵人相助,先得帮助别人。
寻找对方与自己的共同点,利益交集。
共同兴趣之类的,可以从细节入手,做点接地气的、利他的小事情、小杂活,拉近感情。
公开说正面,私下说负面。
(除非是要表明重大原则立场)公开场合:谨慎发言,统筹兼顾,注意公众形象,保护自己隐私,考虑各种人的感受,一般不说、不问敏感问题。
私下场合:自由随便,但不能太过,小心被人出卖。
三、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低调:聪明外露招人嫉恨,低调内敛讨人喜欢。
不争:尽量避免与人当面激烈争论,要包容不同观点。
争赢了也是输,争到别人面上无光,你就得罪人了。
基本言语礼仪常识

说话有一定艺术,才能让双方觉得舒服,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基本言语礼仪常识”,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1、言语——体现你的修养水平未曾说话先有礼,一旦开口更有礼。
⑴说话时要注意对方心态和时机就是要考虑对方能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接受程度怎样。
在特殊的日子、特定的时刻,一句由衷的祝贺、一段真诚的赞美,必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在他人陷入困境之时、心情沮丧之日,一句贴心的问候,一番恳切的鼓励,更有雪中送炭之功效。
⑵不可说假话、空话、大话“狼来了”只能捉弄人一回、两回,第三回就必然受惩罚了。
栽赃陷害、出口伤人、诽谤他人,是对人的极大伤害,挨打的皮肉之伤易愈合,被冤的心灵创伤难平复。
说空话、大话者,可能会迷惑人一时,但绝不能哄人长久。
在这种情况下,“日久见人心”,所见的是浅薄之心,不可信赖之人。
⑶注意区分客套语和反语在日常生活及社交中,还有一类“言不由衷”的现象,是出于特定的需要和惯例,则不能视为虚伪和失礼。
在社交场合的客套话,如“久仰大名”、“幸会”、“光临寒舍”、“蓬荜增辉”等,显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令对方感到舒服,觉得受到尊重,已是约定俗成的社交客套话,是不失礼貌的表现。
在亲友,尤其是情侣之间,常说些“冤家”、“好恨你”等等,且不必为他们担心,这些带戏谑的反语,与相敬如宾相辅相成,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
2、情感——是否动听的关键人是最富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获得礼遇可满足自尊需要,因此,说话必须讲究情感。
⑴态度诚恳。
与人交谈时,神情应专注,态度应诚恳亲切。
表示祝贺时,表情应热情,如果仅是嘴巴动听,表情冷冰冰,就会被认为是敷衍,甚至讽刺。
与人交谈时,神态应专注,如果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答非所问,就很失礼。
⑵善于聆听。
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应认真听,并经常有一些交流的体态语,如点头等,这样可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千万不要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去打断对方的话语。
⑶细微有别。
人类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情感就大不相同。
古代说话礼仪

古代说话礼仪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古人对此有深刻认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明了言语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
应该说,语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今天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人说话非常注重场合,在什么场合就有什么样的说话方式,《论语》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意思就是孔子在自己的乡里,容貌非常温恭谦逊,好像不能说话的一般;他在宗庙朝廷的时候,说话就非常清楚明白,同时也非常谨慎。
这是《论语乡党篇》中第一句话,整个《乡党篇》都是讲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等基本礼仪,包括说话、吃饭、走路、穿衣、坐位、坐车等等。
也许是在春秋战国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切基本行为规范都要重新建立起来,所以《论语》中要用一个整篇幅来专门讲这些细小的生活礼仪问题,这也说明日常生活礼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回到《乡党篇》第一句话中来,这里开篇就讲到说话问题,可见对说话问题是高度重视的,至于如何说话,首先强调的就是要注意场合,在乡党就要恂恂如也,不能以为自己读过几年书就自以为是、高谈阔论,就像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而朝廷是决策国家大事地方,就要便便言,说得有理有据、从容不迫,切不可胡言乱语。
关于如何说话,《乡党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意思就是上车时,必正立着,两手拿着绳子才上去;在车上,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不举起两手指指点点。
我感觉这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关于坐车的文明礼仪规范。
今天我们大力宣传文明行为举止,其中一个就是要求大家不要在地铁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我觉得孔子所说的不疾言对我们应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古人说话非常注重分寸,强调要说得恰如其分。
《论语季氏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噪;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我在进入而立之年以后,细细品味孔子这句话,真是感觉说得太有道理了。
中国的说话礼仪大全值得收藏

中国的说话礼仪大全值得收藏在中国,言语交流一直被赋予极高的重视,而说话礼仪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规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和用词选择,不仅能够展现出他的修养和教养,也能够影响他人对他的印象。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国的说话礼仪,以下是一份中国的说话礼仪大全,值得我们进行收藏和参考。
第一、尊重他人的身份和称呼。
在中国,我们非常注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尊重。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恰当地称呼他们,如长辈可以称呼为“叔叔”、“阿姨”等,老师可以称呼为“老师”、“教授”等。
这样的称呼可以显示出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第二、用语文雅,避免粗俗语言。
在言语交流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粗俗或不雅的语言。
要用文雅而得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教养,也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三、注意语速和音量的控制。
在说话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速和音量的控制。
不要说话过快或过慢,要保持适度的语速,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
同时,要控制好音量,不要过于吵闹或过于低沉,以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第四、使用礼貌用语。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使用礼貌的用语。
比如,要使用“请”、“谢谢”、“不好意思”等词语,以示尊重和礼貌。
同时,要注意措辞委婉,不要使用过于直接和冒犯性的言辞,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
第五、倾听和回应。
在与他人交流时,不仅要注重自己的表达,还要注重倾听和回应。
要耐心倾听对方的发言,不要打断或中断对方的话语。
同时,在对方发言结束后,要适当地回应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展示出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认同。
第六、避免过度自夸和吹嘘。
在说话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度自夸和吹嘘,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这样会给人一种虚伪和不真实的感觉。
相反,要谦虚和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
第七、尊重对方观点和意见。
在交流中,难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说话基本礼仪

说话基本礼仪说话是我们的表达,那么你们知道说话的基本礼仪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话基本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说话基本礼仪一、尊重他人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
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有人为显示自己的伶牙俐齿,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说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有人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
这些人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
二、谈吐文明说话中一些细小的地方,也应当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说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说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
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
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与许多人一起说话,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凑到耳边小声说话更不允许。
如果确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当说话者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谈上几句话。
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个人。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说话要礼貌而谨慎,不要在许多人交谈时,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
三、温文尔雅有人说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
这样做都是失礼的。
在说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了上风,也是得不偿失的。
四、话题适宜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气量。
当选择的话题过于专,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
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不论生人熟人,如一起相聚,都要尽可能谈上几句话。
遇到有人想同自己说话,可主动与之交谈。
如说话中一度冷场,应设法使说话继续下去。
基本言语礼仪常识

基本言语礼仪常识言语礼仪的基本常识1.字——体现你的修养水平。
以前从来没有礼貌地说话,但有一次说话更有礼貌。
(1)说话时注意对方的心态和时机。
就是考虑对方是否能理解,是否有兴趣,接受多少。
在特殊的日子和特殊的时刻,一句衷心的祝贺和一句真诚的赞美,一定会锦上添花。
当别人遇到困难和沮丧时,一句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鼓励会更有帮助。
(2)不要说假话、空话、大话。
《狼来了》只能捉弄人一两次,第三次必然要受到惩罚。
诬陷、输出、诽谤他人是对人的极大伤害。
挨打的皮肉伤容易愈合,受委屈的创伤难愈合。
说空话、说大话的人,可能一时迷惑人,但绝不能长期骗人。
在这种情况下,“长时间看到人们的心”看到的是浅薄的心和不值得信任的人。
(3)注意区分礼貌用语和反语。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还有一种“不真诚”的现象,这是出于特定的需要和做法,不能被视为虚伪和无礼。
社交场合的礼貌用语,如“久仰大名”“幸会”“光临寒舍”“蓬拓增辉”等,明显有点夸张,但却是让对方感到舒服和尊重的社交礼貌表达。
亲朋好友,尤其是恋人,经常会说“仇人”、“我恨你”之类的话,不用担心他们。
这些戏谑讽刺相互补充,相互尊重,也是一种生活乐趣。
2.情绪——是否愉悦的关键。
人是充满情感的高级动物。
礼貌可以满足自尊的需要。
所以说话一定要注意情绪。
真诚的态度。
与人交谈时,你应该专心真诚。
表达祝贺的时候,表情要温暖。
如果只是嘴美表情冷,就会被认为是敷衍甚至讽刺。
与人交谈时,你应该注意自己。
如果你漫不经心地环顾四周,回答不相关的问题,那是非常不礼貌的。
(2)善于倾听。
对方说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并且经常有一些肢体语言的交流,比如点头,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
永远不要表现出不感兴趣或打断对方的话。
(3)略有不同。
人类的话语丰富多彩,有些词语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大相径庭。
比如:坐,坐,请坐,请坐;喝茶,请喝茶,请用茶,明显能感受到礼貌程度的差异。
(4)严格要求自己。
说话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说话礼仪
一、日常会话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答人问候用托福,认人不清用眼拙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表歉用失敬求人原谅用包涵,请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二、待客拜访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来客登门称贵宾,招待不周说怠慢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三、文章书信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请人阅览用台览,请人指点用赐教
恭敬陈述用谨启,对方字画为墨宝
回信于人用奉复
四、委婉语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去世;
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
见背: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千古: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五、谦辞
①“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
家兄/家姐:称哥哥/ 姐姐;
家叔:称叔叔。
②“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
舍弟/舍妹:称弟弟/ 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③“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小女:谦称自己的儿子/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④“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⑤“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
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⑥“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⑦“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⑧“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⑨“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六、敬语①“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于对方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父母),令兄、令妹(兄妹),令郎、令爱(儿女),令阃kun (妻子),令亲(亲人)。
②“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③“垂”: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④“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⑤“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
⑥“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⑦“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
⑧“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
⑨“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