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1.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特点
1.1 ITS建设中的整体协调特点
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ITS建设过程中的系统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种整体性体现在:
●跨行业特点。智能运输系统建设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复杂巨系统工程。从而造成复杂的行业间协调问题,这种协调问题包括:建设目标的协调,管理体制的协调,政策的协调,技术的协调,建设项目的协调,信息采集与应用的协调等。
●跨技术领域特点。智能运输系统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成果,需要众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参与。
●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参与,恰当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担是系统有效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
1.2 ITS建设中的系统创新特点
与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智能运输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通过信息技术对由个体分散进行的交通活动进行引导整合,帮助个体充
分了解相关的宏观状态,从而促使其交通行为合理化,达到一定程度上
的系统整体协调。
●通过信息技术增强管理水平,信息的及时采集、传送和分析,使得管理
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决策,利用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系
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交通运输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交通
运输信息融入供应链的信息流之中,将推动交通运输真正成为供应链中
的有机组成部分;交通信息更加贴近地融入居民的生活,将有利于各种
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此,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特征:具有分布式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将智能运输系统看作是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一种革命。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组织形式,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方式,传统的交通运输观念,以及传统的交通运输技术,都将由于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发生变革。因此,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种技术研究开发过程,而且是一种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的过程。
2.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1.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处理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需要明确两者的角色、作用和职责。
2.1.1.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责任
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基本责任是:
推动企业为主体的行业性技术进步;
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有效协调系统的研究、开发建设过程中各种角色的相互关系。
为此,政府将进行如下行为:
规划行为: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系统框架结构,系统概念设计,系统上层结构设计,系统项目规划等指导性方案,指导系统的有序协调建设。
引导行为:政府需要通过建设项目的指导性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有效性评价、技术市场评价、技术精选和分组),阐述智能运输系统项目对企业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引导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取得主动地位。政府需要通过优惠政策支持示范性项目的建设,甚至组织必要的实验项目实施,以实际显示项目的作用,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建设行为:政府需要承担智能运输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的基础条件;政府也需要承担基础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发布职责,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信息环境。
协调行为:政府需要通过政策、税收和行政手段,协调众多的系统建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信息资源、投资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以及加快建设速度的目的。
技术培训和技术传播行为:政府需要组织行业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传输,帮助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新技术的概念和价值,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和技术支持。同时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传播媒体,发布一系列技术指导文件,争取尽快实现社会对这一技术进步的内容、必要性、有效性和实施方案的深入了解。
2.1.2.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企业职责
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增强技术进步的紧迫感,认识到随着综合物流时代的快速到来,传统的运输企业将受到国内外强有力的技术竞争,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将意味着被淘汰出局。事实上传统的运输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先进生产企业(外资企业)的物流服务要求,传统概念上的货物运输正在萎缩。公交企业需要认识到随着交通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服务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要在多种交通方式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合理的分担份额,就必须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信息技术企业需要敏锐地认识到智能运输系统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以及面临国外强有力的技术竞争的态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去。
由于智能运输系统采用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以及鲜明的技术集成特点,企业需要通过产学研途径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2.2.行业间协调关系
2.2.1.行业分工
从行业分工的角度来看,智能运输系统可以划分为如下领域:
纵向阶段划分:智能运输系统的规划,智能运输系统的具体技术。
横向行业划分:围绕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围绕运输的智能运输系统(包括营运车辆管理系统、信息化公交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综合交通信息系统),政府管理系统(包括交通运输信息分析与决策系统等)。
2.2.2.规划协调
智能运输系统的规划,需要采用部门规划、行业规划与总体规划相互补充,
协调的内容包括:
●协调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的系统功能;
●明确系统之间的接口衔接关系及规范;
●协调系统信息组织方式;
●统一系统信息规范;
●协调系统开发建设步骤;
●协调基础设施的概念定义及共享内容等。
2.2.3.基础设施建设协调
智能运输系统的核心围绕信息处理的系统神经网络,这一网络可以采用如下概念模型加以描述。
图1 智能运输系统神经网络总体概念示意
为此,智能运输系统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信息采集子系统;公用信息管理及发布子系统;公用信息传输子系统。
从具体应用系统角度来看,基础设施的协调包括:
●信息采集子系统的共享;
●交通管理、运输管理等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协调;
●信息的分布式存储管理方案;
●具体子系统之间的功能协调;
●信息传输系统的共享与协调。
2.2.4.政策协调
政策协调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
●在适当考虑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打破信息的部门垄断,促使信息在相关部门
及行业之间实现真正的流动。
●创造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鼓励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解决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我国自
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源泉问题。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3.智能运输系统宏观控制性技术工作
3.1.系统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社会需求,以及相应的技术基础条件,确定系统的战略目标,完成系统总体概念设计,确定今后发展重点,以及保障目标实现的相应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