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案表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结合生活实际,采访调查,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 .道德修养:分析案例,讲述身边故事,知道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刑法、民法行政法,分析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 .责任意识:比较辨析,懂得法律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法律保障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意义;初步具有遇事找法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2 .区分、辨别不同法律调整和规范生活的不同领域,能在案例分析中运用相应法律解决问题。
(难点)3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提前准备好采访表,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1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请你们说说法律是什么。
揭示课题:生活与法律。
(板书: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2 .交流(1)播放视频“乔伊家人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
视频内容:小女孩乔伊讲述她所发现的爸爸妈妈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一一爸爸是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护;妈妈是一名检察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她的工作有关;在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保护。
(2)提问:生活中涉及哪些法律?预设:工厂里、道路上、超市内、学校中的不同法律。
(3)出示学生采访表,同桌讨论,交流发现。
预设:我发现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都受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3 .小结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法律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刑法、民法、行政法。
(板书:刑法民法行政法)二、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活动二引入典故,学习刑法1 .阅读阅读教材第6页“阅读角”,思考:“约法三章”是哪三章?预设: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案)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
2.感受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3.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
2.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教学难点1.怎样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预习(10分钟)让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寻找和了解法律相关的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30分钟)1.概念解释通过PPT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以及法律的种类、构成和作用等。
2.普及法律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消防规定、劳动法规等为例,普及法律知识。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模拟中参与进来,更好地感受法律的力量。
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让学生自己发言,提高课程的互动性。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师再次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展示板,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
2.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法律行为,比如出租车是否按照计价器收费,商家是否履行退换货服务等。
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PPT、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理解。
本节课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使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提高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课堂讨论:准备与法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这个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4.巩固(10分钟)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5.拓展(10分钟)展示更多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2课时教案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
“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法律与生活”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法律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法律作用大”这一部分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3.能力目标: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概念,体会法律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1.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
2.懂得法律保护了我们的哪些权益。
课时安排2课时。
cc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图片或者短视频,要包含上学、课间等生活元素和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教学过程一、案例分析,导入新课材料:暑假中,老师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明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妈妈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每个月都会支付小明的生活费,可是爸爸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就不再支付小明的生活费了。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第二课时)
附资料:民法呵护人的一生这部共206条的总则,被称为“民事权利的百科全书”,将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我们假设一个名叫“小明”、寿命75岁的中国人,在从摇篮走向坟墓的约27375天里,看看总则将如何保护好他(她)的一生。
本报记者采访了民法学、商法学专家,一起讲述“小明”一生与总则的故事。
①出生权利从妈妈肚子里开始拥有假设在今年10月1日,小明在他(她)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孕育。
从这天起,小明就受到总则保护了。
这时的小明有哪些权利呢?根据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可见,如果有人指明由小明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予的财物,小明是有这个权利的。
“这条规定的亮点是确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是各国和地区的共同做法。
这条规定不仅承认了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还在其他方面明确了保护胎儿利益。
“比如,如果胎儿在母体受到侵害,导致具有先天缺陷,出生后依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时间过了快一年,小明呱呱落地了。
从出生那一刻起,根据总则,小明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虽然他(她)这时还不能独立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已进入总则保护的网络。
②儿童8岁开始为自己行为负责在信息时代,孩子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
一天天长大的小明也不例外,他(她)可能在很小时就会玩网络游戏、买游戏装备、发网络红包,变成让父母头疼的“熊孩子”。
不过,到了8岁,小明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谢鸿飞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未成年人的心智能力发展得更快,其信息接受能力也明显提高,但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可能还存在差异,因此,总则最后采取了较为折衷的8周岁为标准。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法律知识问答题目等。
3.提前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案例,如交通违规、盗窃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 (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一、课程内容概述本次课程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法律的定义,了解其作用和意义;2.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3.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
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主人翁意识;2.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真正深刻地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一下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 学习法律的定义(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法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为什么有了法律社会才会有秩序。
3. 通过案例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20分钟)教师通过几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并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危害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的。
4. 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2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5. 总结(5分钟)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五、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法律的定义;2.学生能够分析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3.学生能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主人翁意识。
六、教学准备和教学资源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2.教师准备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己的法治观念。
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案例分析感兴趣,但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表达不清、逻辑不严密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2.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情景表演。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法律的力量,提高法治观念。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认识法律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掌握行为规范和遵守法规的态度。
4.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促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规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规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促使学生树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教学方法:1.讲解法律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例解释法律的作用。
2.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观摩影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请同学们听课文中的故事,看看自己有没有犯过这些错误,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提问:你们了解法律吗?你们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吗?3.呈现目标: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法律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行为规范和遵守法规的态度。
Step 2.讲授重点(15分钟)1.以生活中具体案例为背景,讲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解释法律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分析,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提出合理措施,以防止和惩治违法行为。
Step 3.深化讲解(20分钟)1.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分享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的法律问题和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2.观摩影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思考如何遵守法律规定。
3.让学生模拟法庭上的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1.课堂小测验,考查学生对于法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与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遵守法律规定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不同的法律调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②体会法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区分自身生活中所蕴含的法律范畴。
②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进一步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图片。
(2)调查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3)区别认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区分它们各自的规定?(4)实地采访,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点。
2、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与我们小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2.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烦,我们尽量别打官司”,这种说法对吗?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6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2.课件出示第6页相关链接,了解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结合图片进一步明确民法对于我们生活的相关保障。
3.同上方法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及其作用。
4.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者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5.课件出示第8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
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年级 1.2 《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课题 1.2 生活与法律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情感目标:认识到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学习能力目标:增强对刑法、民法、行政法的理解能力。
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需要法律;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
重点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难点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四张图片导入新课导入语: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图片 ......大到国家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让学生了解四幅图片说明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与法律》。
讲授新课一.揭示学习目标阅读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二.出示自学问题,巡回指导1.你家人(或亲戚)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学生带着问题让学生先熟悉本有哪些?自学节课的内容2.刑法的性质及其作用是什么?3.民法的性质及其作用是什么?4.行政法的作用是什么?5.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是什么?三.共同探讨1.畅所欲言:你家人(或亲戚)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有哪些?小结: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有:《中学生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处处有法律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2. 出示材料阅读思考(过渡语:依据刑法谢伦伯格被判处死刑,那么刑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学生阅读并思引出刑法的性质3. 结合材料讲述刑法的性质及其作用。
考问题及其作用刑法的性质: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的作用: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案
1.这么多的法律,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1)了解刑法。
①出示刑法图片:你知道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吗?
出示文字: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②你知道哪些行为被刑法规定为犯罪?
③出示阅读角
小结:从古至今,都有惩罚犯罪的法律,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秩序。今天的刑法,更是在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难点:了解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知识。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一、谈话导入
1.视频导入:请大家看一个视频:播放视频《法治公益广告》(保护篇)。
视频中是谁在保都有法律的身影。
二、新授教学
(一)生活处处有法律
1.游戏:看图片猜法律
课件逐幅出示第5页图片:看图片,猜猜与哪些法律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除了这些,我们家人及亲戚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涉及哪些法律呢?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课题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懂得法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jiāo xué)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感受身边的法律(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道德与法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 年 8 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了解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3.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4分钟一、视频导入,设疑激趣1.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法律就在身边,下面,请大家看视频:这些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涉及到了哪些具体的法律?2.学生观看并交流。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的生活到我们的学习与工作,都有它的身影。
在它的保护下,我们才能真正地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3分钟二、通过活动了解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法律(一)环节一: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法律1.小活动:你知道下面这些图片跟哪些法律有关吗?2.学生抢答。
3.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二)环节二:归纳总结1.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12分钟40秒三、初步了解中国的主要法律(一)环节一:介绍我们国家的主要法律1.出示一些法律条文:请你找一找,这些法律条文有什么共同点呢?2.学生交流。
3.教师介绍刑法。
(二)环节二:观看视频,思考在“约法三章”中,刘邦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在“约法三章”中,刘邦与大家约法三章,禁止杀人、伤害和盗窃,否则要严厉惩罚。
杀人者会被处死,伤害他人和盗窃要处以相应的惩罚。
正因为有了约法三章的规定,使大家获得安全感,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3.教师补充:刘邦制定的是约法三章,在今天,我国的刑法规定了四百多种犯罪,包括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交通肇事罪等等。
部编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案
环节一生活与法
1.出示图片,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情景涉及到哪部法律?
答案预设: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结合课前采访说一说:你的家人或亲戚,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到哪些法律?
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
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刑法、民法、行政法有何不同。
难点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课前准备
1.课前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法律事例。
2.刑法、民法、行政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案例。
总结语中既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8.板书设计:
第一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生活与法律
生活中的法律
刑法、民法、行政法
法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系统掌握知识,总结提升。
课堂练习
一、我知道
1.刑法是规定( )的法律。
2.民法是维护人们( )的主要法律。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1.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只有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 )
环节二刑法、民法与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
(1)案例:劳某因涉嫌绑架勒索巨额钱财,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
(2)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劳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预设判断结果:犯罪嫌疑人劳某因涉嫌绑架勒索巨额钱财,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她触犯了《刑法》。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说课稿课程背景本节课是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并感受法律带给我们的保护和规范。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认识法律对我们的保护和规范;2.学习法律的基本常识,了解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遵守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法律对我们的保护和规范;2.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如什么是罚款、拘留等;3.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活中的法律对我们的保护和规范的重要性;2.让学生理解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
教学方法1.导入法律概念,通过讲述案例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3.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教师通过讲述“小明不小心捡到了他人遗失的钱包,应该怎么办?”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今天的课程。
b.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
2. 知识传授a.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b.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法律是指规定人们行为的纪律,无论是大家族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法律来维持秩序。
c.教师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常见条款,如罚款、拘留等。
3. 案例分析a.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案例,如“小名趁老师不注意,偷了班里的文具,应该怎么处理?”b.学生分角色扮演,角色包括小明、老师等。
c.教师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违法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以及违法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4. 总结与作业a.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活中的法律对我们的保护和规范的重要性。
b.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纠正这些行为。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法律,掌握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2.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的责任和义务。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和解释常见的法律规定、合法合理的诉求。
2.能够在遇到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法律意识。
2.促进学生尊法学法,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具有健康的法律意识。
2.通过案例提高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法律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3.学会遵守法律进度安排本次课程计划用时1课时。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法律(20分钟)1.通过课堂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通过老师提问,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第二部分: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0分钟)1.讲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互动问题和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学会遵守法律(20分钟)1.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如何遵守法律。
2.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深入认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强化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形式1.课堂互动2.外出实践3.课堂展示四、教学手段和教具教学手段1.讨论与互动2.观察与体验3.案例分析教具1.PPT幻灯片2.音响设备3.课件制作软件五、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发放同桌评价表,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2.老师进行课堂点评。
3.通过课后笔记评价。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并参与课堂互动。
2.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4.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并进行反思;2.围绕生活中的法律自己思考两个问题,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心得体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理解法律,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时,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难点:法律的具体作用,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理解法律的作用。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
3.情景模拟法: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与生活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法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感受法律,进而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法律较为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法律离自己较远,对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生活情境,准备情景模拟活动所需道具。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校园霸凌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时时都有法律的踪迹、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8页活动园)
【刑法、民法、行政法】
12、说一说、看一看:生活中的合同。
13、温馨提示:现在社会中,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合同能够方便我们依法维权、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14、解释:什么是行政法。
抢答。
采访、分享。
判断,连线。
思考,判断。
说出自己知道的犯罪行为。
思考,判断。
讨论,认识合同重要性。
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6、小采访:请你采访一下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
(1)我的姑姑是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的叔叔是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4、解释:什么是刑法。
5、七嘴八舌: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吗?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犯罪行为都有哪些?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
抢答。
图片思考导入。
讲授新课
【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1、小组竞答:我们公民都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我国有哪些法律呢?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6、阅读角:课本第6页。
7、餐饮公司侵犯杨颖肖像权,被判赔100万并道歉:你知道该商家的行为是触犯了哪部法律吗?
8、解释:民法是什么。
9、相关链接:课本第6页。
讨论:你见过合同吗?你知道合同有什么用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签订合同呢?
10、新闻:建筑工地不少民工没签劳动合同维权难。
11、律师提醒:劳动者谨记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保护自己最好的法律武器。
初步认识民法,懂得要适当地签订合同,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堂小结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有序、更加和谐美好。
总结提升
板书
生活与法律
1、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2、认识三大实体法
作者留言:
2、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3、法律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上学、工作、结婚、来自子,甚至到死亡,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通过视频认识到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时时刻刻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通过不同场景中的法律认识到我们生活处处都有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通过连线,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加深对法律规范和保护功能的认识和了解,树立生活离不开法律的意识。
初步认识刑法与犯罪行为,并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走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