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情况汇报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情况汇报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我校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仅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比如,在农学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还亲自动手参与到田间劳动中,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校园农田进行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农田劳动中,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手工制作、家政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学校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让他们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坚持不懈、勤劳勇敢,培养了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品格。

最后,学校注重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学校通过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劳动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奉献和服务,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我校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前言。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内容。

1.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3. 组织学生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
5.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方案。

1. 制定详细的劳动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参与人员等;
2. 设立劳动小组,明确每个小组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物资准备、场地布置、安全防护等;
4.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结合课程教学,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五、总结。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学劳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让劳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发布时间:2023-06-09T03:49:36.463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6月下作者:钟万华[导读] 本文以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分析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中心小学 533199)【摘要】随着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城镇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

留守儿童无疑是人口流动下显著现象,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加之受社会和学校教育等因素影响,逐渐暴露许多心理问题,极大影响到儿童健康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以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分析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6-021-02城乡结合部学校:是指在城乡交界处设立的学校,目的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改善、承载、化解城乡间教育资源不均等现象。

它把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们在城乡结合部学校里可以受到城市和农村的兼容并蓄的教育,以促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指心理各方面处于良好或正常状态。

表现为保持性格完美、认知正确、智力正常、情感适当、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

为进一步做好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课题研究,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特于 2023年4月对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了的调查。

一、问卷内容及调查对象:在城乡结合部学校选20个班留守儿童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真实性,在问卷前课对老师进行培训指导,问卷时对留守儿童统一进行指导。

浅议城乡结合部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议城乡结合部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议城乡结合部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民族美德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生存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小学生劳动时间普遍不足,家长及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有待提升。

二、校内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岳阳市洞氮小学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创建了特色劳动教育基地。

学校将校园空地改造成1008平米的蔬菜种植基地——泽葵园和337平米的花卉栽种基地——树蕙园,让学生亲手参与种植、养护及收获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

此外,学校还打造了180平方米的劳动综合教室,保证了学校室内劳动教学的开展。

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

如结合校园绿化工作,组织学生清扫落叶并用于土壤改良,既锻炼了劳动能力,又实践了环保理念。

三、家庭劳动教育资源的助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岳阳市洞氮小学将劳动作业纳入家庭作业范畴,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劳动。

学校通过家校共育活动,如传统节日中的月饼制作、粽子包裹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社会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岳阳市洞氮小学积极拓展校外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劳动体验活动。

例如到农耕基地体验农耕文化,到茶场学习茶文化,到蔬菜科技园体验科技种植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质。

此外,学校还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五、劳动教育资源价值分析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岳阳市洞氮小学构建了“三三三体验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协同模式。

该体系通过整合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和平台。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劳动教育,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的乐趣,并逐渐形成劳动习惯和价值观。

二、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应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灵活组织和安排学习时间。

2. 设立劳动实训室和劳动社区在学校设立劳动实训室,配备常用劳动工具和设备。

在校园内设立劳动社区,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和机会。

3. 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组织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师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学习和安全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定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定期举办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各种劳动任务,如校园清洁、花坛修整、庭院绿化等。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团结合作、分工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 设立劳动奖励制度建立劳动奖励制度,对在劳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鼓励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劳动的意愿。

6. 培养生活技能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如种植、烹饪、家务等。

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7.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家庭责任感。

三、实施效果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操作能力、劳动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动作能力和较复杂技能的一种教育方法。

小学生是学习和塑造自我能力的关键时期,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态度,增强劳动意识和辛勤劳动的素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交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施内容1.每周设立一节劳动实践课,学生在校内进行劳动实践活动。

2.设立劳动实践周,在周末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或家庭劳动活动。

3.按照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发展需求,安排不同的劳动任务,如种植花草、清洁卫生、整理书籍等。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工厂、农田、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5.鼓励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创新活动,组织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

四、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劳动实践计划和安排,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2.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

3.设立劳动实践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4.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配备必要的劳动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5.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6.建立劳动实践成果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五、评价和反思1.设立劳动实践评估体系,对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的建议。

3.教师定期对劳动教育进行评估和调研,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六、师资保障1.教师培训:组织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教学支持: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支持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3.师资配备:学校根据实施计划,合理调配教师资源,确保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价值、现状与路径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价值、现状与路径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价值、现状与路径作者:涂培坤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8期近年来,劳动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以创建“劳动教育实验(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为阵地,以“校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为内容,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劳动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育人的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价值劳动教育是发扬劳动精神、体会劳动艰辛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促进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

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价值有三:有利于落实育人目标,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增进生活经验,提升劳动素养;有利于养成劳动习惯,强化意志品质。

二、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现状虽然我国中小学很早就有劳动教育,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劳动教育或多或少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

一是在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被弱化。

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劳育的不良倾向,课程被错误划分为“主要科目”“副科”,劳动等“副科”被挤占、挪用也就成为家常便饭。

即使有些学校按照中小学校课程方案与标准开齐开足劳动课程,也易于陷入了“无劳动的教育”(只有劳动理论,没有实践、没有相关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以及“无教育的劳动”(劳动教育等同于让学生干活)的泥潭。

二是在家庭,劳动教育实践被软化。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将劳动作为学习的对立面,替子女包办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务,致使学生缺少劳动锻炼的机会。

三是在社会,劳动教育实践被淡化。

社会上,人们对于劳动教育实践认识存有偏差。

比如,有的观点认为,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了,教育学生不要从事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可用机器代替。

这些问题的存在,困扰着劳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三、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边缘化现象,家庭、学校和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多样措施,切实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总结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总结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总结路庄子中学我校地处县城西南,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600余名。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人文思想为指导,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很抓教学成绩,致使今年的中考取得全县每二的好成绩。

我校在注重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年来,学校领导集体和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把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当做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不断探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全体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参与了一定的社会活动,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一、加强课堂教学,注重理论学习按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认真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劳动技能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我们配备了专职教师,并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老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能掌握几种劳动技能,有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各种技能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深入实践的热情和意识,养成勤动手,爱实践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硬件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积极创造条件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也大都是从农村来的孩子,真对这一特点,我们着重安排了与农村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用具。

配备了铁锹、锄、耙等农具;自行车修车工具、木工工具、无线电检修工具、电焊工具等。

在学校操场开辟了种植园地,校内有花卉种养示范区,校外的公路两侧树木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对象。

在这些硬件的配备和建设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它们的管理正趋规范化和制度化,硬件的配备使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给学校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城乡结合部学生教育与管理专题调研

城乡结合部学生教育与管理专题调研

城乡结合部学生教育与管理专题调研一、本专题调研的目的和意义我校地处在城市乡村农村互相交叉的地带,属于城乡结合部。

学校结合服务半径78%学生在城乡结合部的特点,确定了《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为调研专题,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有利于改变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学生对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有利于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参与者、探究者,让学生在学习方式、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价质观的转变,推动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运作方法与评价体系等。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现状及本研究的特点1、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生源较为复杂,周边环境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复杂多变、情绪波动较大时期,而此时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剧变,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许多行为不是理智支配,而是靠感情。

德育有可能利用人的无意识领域,通过对受教育者情感的了解掌握,通过设计各种情境,使人借助无意识联想激发起来的移情效应不断积累、丰富情绪经验,提升无意识领域里的道德信息贮备,形成必要的道德观念。

2、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特点(1)针对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生源构成较为复杂这一现实,努力探究适合城乡结合部学生德育教育、养成教育等的方法;(2)构建适合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系列活动体系;(3)探索出适合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特长教育内容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4)在实践中探索出稳定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有效措施,开辟一条适合城乡结合部学校、家庭、社区、师生沟通的绿色通道;(5)较为完整地研究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探索我校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策略的改革,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提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在校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许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们的孩子,更不知道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课程结构的单薄、授课教师的不足等,劳动课程的开展也不尽人意。

劳动教育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导致当下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动手操作能力低下。

劳动教育被忽略,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作为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新时代,我校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如何让劳动教育在校园扎根? 如何让劳动教育融入我校“办快乐生长学校,过幸福完整生活”的办学愿景?如何让劳动教育成为践行“乐学乐行,乐善乐美”校训的有机载体?通过以劳动教育及其实践为抓手,努力开发具有乡土特点课程体系,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劳动课程是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的总称,在原有课程体系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整合学校已有资源,结合乡镇学校特色,将劳动实践课程整合到校本学科教学中。

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活动体验中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实施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劳动中相互合作;4. 培养学生的爱护劳动成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三、实施内容。

1. 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植树造林、种植蔬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开设一定的劳动技能课程,如编织、手工制作、种植等,让学生学习各种实用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定期举办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如手工制作比赛、植树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四、实施方法。

1. 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如校园环境、植物、工具等,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2. 多种形式开展。

劳动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实践、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接触劳动,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注重实效。

劳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还要注重实际效果。

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成果,增强他们的爱护劳动成果的意识。

五、实施保障。

1. 完善管理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劳动教育水平和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劳动教育,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六、总结。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实施和保障,将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劳动教育案例分享(3篇)

生活劳动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生活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以下是一个关于生活劳动教育的案例分享,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家庭和学校合作,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但自理能力较差。

在家里,小明习惯了父母的照顾,对于自己的衣物、书籍等物品乱放乱扔,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在学校,小明虽然学习认真,但集体活动参与度不高,对于班级的卫生工作也不够积极。

父母和老师都意识到,小明需要通过生活劳动教育来提升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教育措施1. 家庭层面的干预(1)制定家务清单:父母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份家务清单,包括整理房间、洗碗、扫地等日常家务。

清单中明确规定了每项家务的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间。

(2)定时检查与鼓励:父母每天定时检查小明的家务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做得好的地方,父母会给予适当的奖励,如额外的游戏时间或小礼物。

(3)参与式教育:父母会定期与小明一起完成一些家务,如一起打扫房间、洗衣服等。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向小明传授一些劳动技巧,并讲解劳动的意义。

2. 学校层面的教育(1)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讲解劳动的重要性、教授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班级劳动实践:学校组织了班级劳动实践,如清洁教室、整理图书馆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劳动评价体系:学校建立了劳动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劳动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劳动。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和学校合作,小明在生活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自理能力增强:小明能够按时完成家务,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不再需要父母的提醒。

(2)劳动意识提高:小明开始意识到劳动的价值,愿意主动参与班级的劳动实践。

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大朗小学地处广州北部的白云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吃好住好使90及00后一代孩子劳动意识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衣食住行通通父母包办。

因此,作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应着力于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xx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过程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渗透,首先要争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努力,以学校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劳动教育的力度,明确劳动教育任务、目标,开设劳动教育技能课(二)促进教师群体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学校把劳动课纳入课程规划(三)搞好家庭――学校联系,共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促进孩子参加各样劳动(四)使劳动教育注意针对性、艰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大朗小学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限:2013-2015共两年。

具体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语文学科、班会课中进行研究。

低年级以一(1)班、二(1)班为实验班;中年级以三(3)、四(3)班为实验班;高年级以五(2)班、六(2)班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照班。

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布置任务,追踪,数据分析等工作。

(二)研究方法比较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收集法四、实验操作过程(一)开设以劳动课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开设两周一节的劳动课,每一节劳动课都要有专项内容,由劳动老师教给学生足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例如家务劳动、小制作等。

堂上老师对劳动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演练。

然后让学生课后进行实践(例如小制作、日记等)。

(二)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劳动教育每学期进行2-3次的主题班会,例如举办主题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列举劳动者的事迹,另外还举办题为“我为妈妈做……”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在家多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做饭、擦桌椅、清洁自己的房间等,进行劳动后写成日记,谈自己的劳动收获。

小学生劳动教育案例范文(2篇)

小学生劳动教育案例范文(2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以某小学的“种植活动”为例,探讨劳动教育在小学的实施。

二、案例概述某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开展了“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案例实施过程1.活动准备(1)学校成立“种植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宣传,让学生了解种植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3)学校联系社区,为学生提供一块种植基地。

2.活动实施(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事务。

(2)种植知识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种植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种子、肥料、水分等。

(3)种植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种植蔬菜或花草。

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观察与记录: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下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5)成果展示: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展示种植成果,分享种植心得。

3.活动总结(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评选优秀小组,颁发荣誉证书。

(3)学校对活动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四、案例效果1.学生劳动意识得到提高:通过亲身体验种植过程,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增强了劳动意识。

2.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学会了翻土、播种、浇水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环保意识得到增强:通过种植活动,学生了解到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五、案例启示1.劳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2.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训。

小学劳动教育及学校劳动周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劳动教育及学校劳动周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劳动教育及学校劳动周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本文拟定了小学劳动教育及学校劳动周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使他们愿意参与劳动,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劳动中去。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任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实施内容1.设立劳动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表中增设劳动教育课程,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教学。

课程内容包括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经验的分享和劳动的意义讲解等。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劳动: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劳动,如校园的清洁、植树、修理设施等活动。

同时,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劳动,建立劳动积分制度,对参与劳动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

3.举办劳动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技能竞赛,包括木工、电工、园艺等方面的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竞赛给予优秀学生奖励。

4.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农田等地,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与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举办劳动课题研究展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课题研究,并举办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劳动教育及学校劳动周的实施计划,包括具体的活动安排和时间表。

2.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和监督劳动教育及学校劳动周的实施工作。

3.教师培训和宣传教育:为参与劳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劳动指导能力。

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教育劳动教育和学校劳动周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和支持。

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嘿,朋友们!咱今天来唠唠城乡结合部劳动教育工作这事儿。

城乡结合部,那可是个特别的地儿,就像是城市和乡村的混血儿,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元素。

在这儿搞劳动教育,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你想想看,城里的孩子可能对土地、对农作物的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而乡村的孩子呢,虽然熟悉土地,但可能缺乏一些更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城乡结合部就正好给了大家一个融合的机会呀!在这里,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认识那些他们可能从未留意过的植物,告诉他们这是啥,那是啥,有啥用处。

孩子们那好奇的眼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多有意思啊!咱们可以开辟一小块地,让孩子们亲手去播种、浇水、施肥,看着那些小芽儿一点点冒出来,慢慢长大。

这过程中,他们能学到的可不仅仅是怎么种地,更是耐心、责任和等待的意义。

这不比光在教室里讲大道理强多了?而且,等收获的时候,那种喜悦,哎呀,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孩子们会明白,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这是多实在的道理呀!再说了,城乡结合部还有很多小手艺人呢!那些会木工的、会修电器的,都是宝啊!让孩子们去跟他们学学手艺,锻炼锻炼动手能力,这多好。

别小看这些手艺,说不定将来就能派上大用场呢!搞劳动教育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坚持下去呀!就像跑步一样,每天跑一点,才能越来越厉害。

我们得让孩子们养成劳动的习惯,让他们知道,劳动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的态度。

想想看,如果孩子们都能在劳动中找到快乐,找到自己的价值,那以后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过得很好。

他们不会害怕吃苦,不会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吗?所以啊,城乡结合部的劳动教育工作可太重要了,我们得好好干,让孩子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人。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事儿,这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呢!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努力吧!。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XXXX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XXXX小学一直秉承着“让师生享受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的育人目标,切实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学校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品质精神。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劳动课程(一)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为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XXXX小学劳动任务清单》,开设了劳动课程,每周每班1节。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进行劳动教育。

(二)开辟劳动教育基地为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后操场开辟“幸福农场”劳动教育基地,制定了XXXX小学“蔬香耕新勤满校园”种植实践方案、XXXX小学”创建萝卜城,劳动+”跨学科项目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等,学生根据季节变化种植时令蔬菜。

(三)开展校内劳动实践学校把劳动教育实践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劳动。

每天让学生参与校园保洁、花园除草等实践活动;每天让学生参与班务整理、个人书桌整理等实践活动。

(四)开展家务劳动实践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在家完成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要求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五)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定期组织义务服务社区活动。

学生们积极参与,帮助社区居民打扫卫生,并与他们交流互动。

通过活动,学生们领悟到劳动的重要性,学会了尊重他人,并养成了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六)开展课题研究为了深入对劳动教育的研究,XXXX小学的老师们积极申请并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在小麦种植中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实。

班级劳动教育实践案例(3篇)

班级劳动教育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本案例以我校某班级为例,详细记录了班级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和成果。

二、实践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操作。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4.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一)前期准备1. 宣传发动:班主任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认识。

2. 制定方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劳动教育实践方案,明确实践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

3. 分组分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

(二)实践实施1. 校园卫生清扫:每周安排一次校园卫生清扫活动,让学生参与校园的清洁工作,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班级卫生管理:班级内设立卫生值日生,负责每天班级的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 绿化美化校园: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如植树、除草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家务劳动实践:鼓励学生回家后参与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实践总结1. 召开班会:定期召开班会,总结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分享劳动心得。

2. 家长反馈: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劳动教育实践,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 撰写报告:撰写班级劳动教育实践报告,总结经验,为今后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四、实践成果1. 劳动观念转变: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学生的劳动观念得到明显转变,他们开始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珍惜劳动成果。

2. 劳动技能提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操作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3. 班级凝聚力增强:劳动教育实践促进了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与研究
陈剑
【期刊名称】《新教师》
【年(卷),期】2022()2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发教育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闽清县城关小学专门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把学科教学活动向劳动实践基地延伸,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所谓劳动教育,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养成劳动习惯,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用正确态度看待劳动。

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守一些原则,从而确保劳动教育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陈剑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清县城关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城乡结合部小学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
2.以区域教研为载体,促进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策略
3.城乡结合部小学劳动教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研究
4.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融合与渗透研究5.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大朗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的内容、取得的成果以及劳动对“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培养有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和作用作了阐述。

【关键词】城乡结合劳动教育实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2-02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大朗小学地处广州北部的白云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吃好住好使90及00后一代孩子劳动意识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衣食住行通通父母包办。

因此,作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应着力于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大朗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过程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渗透,首先要争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努力,以学校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力度,明确劳动教育任务、目标,开设劳动教育技能课
(二)促进教师群体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学校把劳动课纳入课程规划
(三)搞好家庭――学校联系,共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促进孩子参加各样劳动
(四)使劳动教育注意针对性、艰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大朗小学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限:
2013-2015共两年。

具体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语文学科、班会课中进行研究。

低年级以一(1)班、二(1)班为实验班;中年级以三(3)、四(3)班为实验班;高年级以五(2)班、六(2)班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照班。

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布置任务,追踪,数据分析等工作。

(二)研究方法
比较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收集法
四、实验操作过程
(一)开设以劳动课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学校开设两周一节的劳动课,每一节劳动课都要有专项内容,由劳动老师教给学生足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例如家务劳动、小制作等。

堂上老师对劳动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演练。

然后让学生课后进行实践(例如小制作、日记等)。

(二)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劳动教育
每学期进行2-3次的主题班会,例如举办主题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列举劳动者的事迹,另外还举办题为“我为妈妈做……”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在家多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做饭、擦桌椅、清洁自己的房间等,进行劳动后写成日记,谈自己的劳动收获。

(三)各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思想品德课结合教材特点向学生介绍劳动人民的事迹,语文课结合相关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另外,还定期要求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劳动,结合劳动实际写成文章,突出劳动的过程和劳动后的收获。

通过这样做,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样,数学、体育、音乐等科目均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劳动思想教育。

(四)结合各月份重大节日,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三月五日学雷锋日,开展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学生们拿扫帚,上街清除垃圾,挖通阻塞的阴沟,在学生身上体现出了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月八日妇女节,
开展“我给妈妈一个惊喜”实践活动并且要求学生不能出钱,一定要自己动手、出力,给亲爱的妈妈一份爱。

学生们可以制作精美的贺卡,可以帮妈妈烧饭、做菜,打扫房间等。

五、结论
(一)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平时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通过劳动教育后,大多数学生回家后,开始参与家务劳动。

由于学生用自己双手的劳动改变了学校、家庭的面貌,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班集体,逐步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劳动习惯已经养成
每天上学回到学校,学生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放学回家前,又认真清洁校园。

不仅在校如此,在家,在生活周围也是如此。

学生的劳动习惯已经初步养成。

通过劳动,学生们理解了现在舒适的生活以及家乡的巨变是靠先辈们艰
苦创业得来的,因而特别珍惜劳动成果,防止了大手大脚花钱和随意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三)丰富了班队活动课
学校经常召开以劳动教育、劳动竞赛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把热爱劳动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劳动技能的竞赛,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从而增加学生对劳动的兴趣,转变学生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

六、展望
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学生能否做到持之以恒,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能否坚持不懈,家长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就是教育的长效性的问题,还有待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特别在现在教育体制及家庭教育较为缺失的现状下,如何延续劳动教育在各学科的开展,我们会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方月志.新时期开展劳动教育“三部曲”[N].辅导员,2015,9:9-10.
[2]柳火平.劳动教育不只是劳动[J].人民教育,2015(20),8.
[3]程晗.如何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J].河南教育,2015(10):6-7.
[4]刘海艳.劳动教育的基点:家庭[J].教育前沿,2015,11:286.
作者简介:
梁建军(1978-),男,硕士,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