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合集下载

GIS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例析

GIS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例析

GIS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例析1背景及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心城市公园的数量与质量,更加关注能否方便快捷地到达公园,距离成为影响人们有效利用公园以及衡量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的重要因素。

然而传统的服务半径评价体系以直线衡量市民与公园间的距离,过于笼统、机械,不能真实有效的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游憩服务能力。

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以矢量数据——道路网络为基础,能更为真实地评价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的难以程度。

反映了人们到达目的地过程所克服空间阻力大小,常用时间、距离、费用等指标来衡量[2],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合理性与服务公平性研究,是评判城市开敞空间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方面[1];而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如交通道路网、供水网、供电网、排水管网、水系网等的状态并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将与网络有关的实际问题抽象化、模型化,通过利用网络元素的拓扑关系来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属性,从而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配置等进行优化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图论和运筹学。

由于公园开口设计、小区出入口、河流水系山体等空间障碍物等导致直线距离不能反映其实际的行进路径,网络分析法则能够较好地实现行进路径与现实路径的拟合,能反映路网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

本文依据网络分析原理,以现状城市道路网络的矢量数据、城市人口数据与分布状况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平台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以及数据与图形交互显示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对深圳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旨在为深圳市公园绿地规划以及城市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2 深圳市公园建设现状概况截止至2012 年2月,根据各区城管局、各街道办相关部门反馈的公园名称、空间位置等信息,结合公园相关审批信息,通过业内核查航拍图、地形图、建筑普查等基础数据和抽样现状踏勘调查的方法,将各区、各街道办反馈公园信息落实在空间范围。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文献综述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园绿地的数量、分布和空间结构等方面,而对于公 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相对较少。传统的可达性研究多采用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 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处理静态数据时较为有效,但难以反映动态交通网络的变化 和居民实际出行行为。因此,本次演示尝试采用网络分析法来研究公园绿地的可 达性,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
研究方法
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图论和拓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网络模型来研究 空间可达性。本次演示首先建立公园绿地网络模型,将公园绿地视为网络中的节 点,将道路、河流等连接公园绿地的通道视为边,然后利用网络分析算法计算公 园绿地的可达性。具体流程包括: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公园绿地和交通网络的相关数据,利用GIS技术进 行空间数据处理和整合。
2、网络模型构建:将公园绿地和交通网络数据转化为网络模型,利用图论 和拓扑学原理建立公园绿地网络的拓扑结构。
3、可达性计算:采用网络分析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 计算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4、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探讨影响公园绿 地可达性的因素。
参考内容
总之,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评价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深圳市公园绿地可达 性进行评价,为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未来的研 究中,应进一步影响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多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索更为精 确和高效的评价方法,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创建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通过对杭州市区内的休闲绿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特点:
1、数量众多:杭州市区内的休闲绿地数量较为丰富,涵盖了公园、广场、 河岸等多种类型。
2、分布不均:虽然休闲绿地数量较多,但分布并不均匀。城西、城北等地 区休闲绿地相对较多,而城东、城南等地则相对较少。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_陈书谦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_陈书谦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陈书谦戴冬晖卜晓丹摘要:传统的城市绿地评价指标重点从“量”去衡量、评价绿地建设水平,例如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然而未能反映居民到达公园的便捷性以及公园绿地分布的合理性。

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基于ArcGIS应用网络分析法对现状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

网络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南山区虽然在传统绿地评价指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却较为一般,公园绿地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服务效能。

关键词:公园绿地;可达性;网络分析法;深圳市引言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居民能否便捷地享受到这种自然服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宜居水平。

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直将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作为绿地评价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

[1]主要表现为:难以反映绿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也未能反映居民的实际使用情况;由于城市规模及统计范围的影响,弱化了城市之间的可比性。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公园绿地布局方式主要依据服务半径的原则进行规划,例如“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设为500~1000m”。

○1由于考虑的仅仅是居民距离公园的直线距离,没有考虑到达公园的实际出行方式、路线,这也大大高估了绿地的服务水平及能力。

随着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服务能力、实际使用情况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公园绿地可达性,而众多学者[1]也探讨过将可达性作为绿地系统评价的新指标,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工具,对公园的服务范围和可达性展开评价。

1公园绿地可达性1.1概念1999年,俞孔坚、段铁武等人提出了景观可达性的概念。

[1]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为其概念的延伸,即:某一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该公园绿地的相对难易程度,其相关指标有距离、时间、费用等等。

086.基于全民友好型城市的可达性结构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086.基于全民友好型城市的可达性结构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基于全民友好型城市的可达性结构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韩江雪,王泽中摘要:可达性是衡量城市居民获取城市服务的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全民友好型城市建设强调对不同人群差异性的关注。

在交通和城市规划方案与现状的评估过程中,关注不同人群的出行方式差异,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在出行方面的特征,成为方案评估的重要方面。

本文引入可达性结构的概念,对深圳市南山区进行实例研究,构建基于全民友好型城市的可达性结构评价框架,对南山区可达性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全民友好型城市,可达性结构,弱势群体1引言新一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编制试点工作将凝聚社会共识,形成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衔接的城市发展愿景,探索推进“多规合一”,提出将深圳打造成儿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的全民友好型城市[1]。

在全民友好的城市建设语境下,交通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应考虑不同使用人群的出行习惯差异。

不同人群对特定出行方式的依赖程度不同,弱势群体,无论是经济的弱势群体还是生理的弱势群体,对出行方式的选择都较为有限,特定出行方式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了该类人群通过出行获得城市服务的能力,例如相对低收入群体对公交出行的依赖较高、青少年通学对步行与公交的依赖较高等。

国内外关于可达性研究的成果均较为丰富。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可达性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从定性向定量转移,目前对于可达性的研究尚较多集中在对某种出行方式下的可达性的衡量,对综合考虑公共交通、步行与小汽车出行的衡量方面研究较少。

可达性结构是学者Silva与CecíliaFigure[2]提出的衡量综合可达性的重要方法,可达性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以步行、公交、小汽车三种出行方式下的可达性水平为轴,形成“可达性立方体”,使每个样本都能同时反应出三种出行方式下的可达性水平。

以可达性结构计算代替对单一出行方式下可达性的计算,可以有效地衡量对一个起始点样本通过不同出行方式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从而纳入了对不同人群出行差异的衡量。

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区为例

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区为例

1992024.03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的城市生活环境[1]。

在紧凑城市布局和发展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2]。

绿地可达性正在陆续被各大城市纳入衡量绿地建设的指标之中,通过对绿地可达性的计算与分析,可以对城市目前的绿地建设及使用效率进行测评,从而为优化绿地布局找到方向。

在传统绿地系统指标评价中,主要关注绿地的数量和规模,如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3],而忽视了绿地的质量和效益,对绿地的要求沦为简单的数值标准,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被搁置。

GIS 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逐渐从定性研究发展演变出一套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绿地建设的计划不再是类似“几轴几带多中心”的概念空间结构,而是需要对城市内部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效分析[4],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基于多尺度的视角,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区绿地可达性进行分析,进而为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供一定的优化方向和参考依据,让城市中心绿地真正做到为居民所用、便民惠民。

1 研究方法与思路1.1 研究区域概况南京市位于江苏西南部,本研究选取南京市中心区作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研究对象,总面积约为1 059.7 km 2。

研究该地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是对其绿地建设规划的检验,便于找出现存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作为南京市其他新区乃至其他城市的空间规划、绿地布局优化等方面的参考。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本研究利用“水经微图”对南京市中心区的相关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下载,之后导入GIS 进行绿地分布现状、路网交通、POI、人口等基本分析。

1.2.1 公园绿地分布现状将数据中公共绿地和公园(有配套景观、设施相对完摘要 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我国提出城市发展需要效率与质量并重。

在“紧凑城市”理论指导下,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中优化绿地系统布局,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作者:施晨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期1 绪论1.1 研究背景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有一种称为“绿色通道”运动的热潮席卷了全球,即绿道。

为了深入贯彻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及《中共广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以下简称为《纲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城市绿道处于城市各种网络交织的系统中,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

首先作为城市的线性空间,使城市绿地相互连通,与其功能和交通完美结合,从而更加有效提升其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1)生态价值:城市绿道的建设,重建与城市相互交织的绿带,从而发挥其最大生态效应,是连接城市块状绿地重要的神态廊道。

(2)社会价值:将各类开放空间及生态斑块连接起来,将城市的居住区、学校、商业中心、体育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等资源链接于一体,不仅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的通道,充分提升了城市各系统设施的可达性和认知性,由此形成城市的综合流通廊道,将这些社会因子交融再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活环境。

(3)经济价值:正是由于不同因素的串联,线状效应带动城市休闲旅游资源,使其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2 绿道概念2.1 绿道定义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绿道包括慢行道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3 深圳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目前,深圳市共建成总长约2210 km的绿道,其中区域绿道346 km,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1864km,绿道密度超过1km/km2。

不同级别居住区的公园可达性_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_凌自苇

不同级别居住区的公园可达性_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_凌自苇

2-1
2-2
安区交通综合规划图(2005—2020)、宝安区 绿地系统规划图(2005—2020)和宝安区2004 年spot遥感数据,作为公园可达性计算基础数 据。利用《深圳房地产年鉴》2002—2006年 和2008年的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结果中抽 样居住区的单位面积均价,作为划分不同级别 居住区的基础数据[7]。 1.3 研究方法 1.3.1 可达性计算方法
公园的可达性计算结果受公园分布、周边 土地利用和交通条件影响显著。区内公园主要
表1
用地 类别 阻力
街巷与 主干道 1
居住区 2
公用绿地与 防护绿地 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阻力值
未利 用地 10
快速路 20
生产绿地与 区域绿地 20
其他建 设用地 20
高速 公路 50
铁路、基础设施、 机场、码头与水域 1 000
城市公园是重要的公共资源,具有生态、 休憩和社会文化等综合功能,其供给公平性对 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1]。目前,该领域研 究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园供给的社会差异 性[2];公园消费的社会差异性[3];影响社会分异 的因素和机制[4]等。大部分研究认为,公园供 给符合人群社会属性地位越高,公园可达性越 高的规律[5],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规律在 某些案例并不适用[6]。我国城市建设背景与国 外有较大差异,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公园面向不 同社会群体的公平性特点进行研究,避免照搬 国外理论指导公园建设产生问题。
本文研究对象为位于城市内、免费且主要 功能是服务居民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园绿地。利 用2008年宝安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宝
59
规划设计理论
宝安区龙岗区南山源自 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
宝安区
宝安中心 组团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公园使用状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公园使用状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公园使用状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社区公园是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深圳市南山区是中国经济特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区。

南山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南山区社区公园的使用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题意义1. 提高社区公园的利用率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公园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利用率并不高。

通过研究社区公园的使用状况,可以了解社区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社区公园的利用率提高。

2. 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南山区是中国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区之一,城市规划和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

通过研究社区公园的使用状况,可以了解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改善。

3. 增进居民生活质量社区公园是居民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通过研究社区公园的使用状况,可以了解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提供更好的社区公园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社区公园的基本情况包括社区公园的建设情况、驻留施工承包商等情况。

(2)社区公园的使用情况包括社区公园的利用率、游客数量、游客流动特征和主要使用功能等情况。

(3)社区公园管理情况包括社区公园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数量和管理质量等情况。

2.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了解居民对于社区公园的使用情况和需求。

(2)实地考察法实地调查社区公园的建设情况、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并记录资料。

(3)数据分析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到具体的结果和结论。

四、研究成果及预期目标1. 研究成果(1)对于南山区社区公园的使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社区公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社区公园的利用率提高。

2. 预期目标通过本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社区公园的利用率,满足居民的需求。

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分析———以深圳地区为例

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分析———以深圳地区为例

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分析———以深圳地区为例作者:苏炤璞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2期苏炤璞(身份证号:372928************)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

文章结合深圳当地的气候条件及现有植物资源,探寻植物配置原则,并以某中心公园为例进行分析,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配置;植物景观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创造一个良好怡人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美好清新的休憩、娱乐场所,而植物是城市公园景观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关系到公园的风格、特色、生态效益和吸引力。

因此,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要遵循生态、空间及人性化等原则,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为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和城市绿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深圳城市公园的气候资源概括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气候宜人、四季鲜花盛开。

年平均气温22.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5h,平均降雨量1966.5mm,空气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7%。

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植物的季节变化是城市公园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

深圳气候温暖,植物类型丰富,观赏价值较高,园林绿化多采用乡土观赏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及攀援植物资源均十分丰富,在施工过程中只有掌握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观赏特点,并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城市公园的四季之美。

2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的作用2.1 体现不同的景观,为公园增添诗情画意植物是城市公园景观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植物的形、叶、花、果等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其形、色、姿、味也都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景观作用,如成片的茂密树林、高低起伏的林冠线、自然流畅的林缘线、平坦而开阔的草坪、成片的鲜艳花卉等,都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居民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资源,其配置是否合理是城市规划的关注重点,而可达性可以用来评估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传统对于可达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数据,其成本高昂、时效性差,有必要用一些方便采集、成本低、时效性强的数据替换传统的数据进行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出租车数据、手机信令、GPS定位等反映个体行为的地理时空大数据,这些数据使深入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成为可能。

基于此,本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作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宏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技术,设计了微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方法,发展了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评价机制。

研究发现南山区公园绿地中部区域可达性较好,而周边可达性较差。

本研究创新、提高了城市绿地功能评价体系,为南山区绿地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关键词:可达性,公平性,公园绿地,宏观,微观,供需平衡目录1. 引言 12. 研究思路 32.1 宏观视角下公园绿地可达性 32.2 微观视角下公园绿地可达性 32.3 供需平衡视角下公园绿地公平性 52.4 总体研究思路 53. 研究区域及数据 63.1 研究区域概况 63.2 数据来源 73.2.1 电子地图数据 73.2.2 出租车轨迹数据 73.2.3 POI数据 73.2.4 文本资料 94.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94.1 宏观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 94.1.1 实验过程与结果 94.1.2 结果分析 134.2 微观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 144.2.1 实验过程与结果 144.2.2 结果分析 154.3 供需平衡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 164.3.1 街道可达性 164.3.2 建立弱势群体需求指数 174.3.3 变量相关分析 174.3.4 因子叠置分析 185. 研究总结 196. 参考文献 207. 致谢 21引言公园绿地是指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以休憩游玩为主要功能,配套有公共设施,兼有生态保护、美化环境、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一般可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五种类[1]。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胡红;赖鑫生;谭国律【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44)12【摘要】以可达性分析为视角,选取江西省上饶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在以层次分析法评价公园绿地服务吸引力、以ArcGIS 源点-目的地(OD)成本矩阵求解最短出行距离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按潜能模型利用面向 ArcGIS 的Python 脚本编程技术高效量算可达性及相关指标值的设想,最后通过空间插值及综合服务区、吸引力、人口等的复合分析客观评价研究区内所有公园绿地的服务状况。

评价分析表明:(1)上饶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低,近30.14%的居民点至相应公园绿地的可达性高于平均水平;(2)三江公园、滨江公园、庆丰公园、人民广场受居民人口规模影响最大,服务总面积小,服务总人口却约占城区总人口的29.6%;(3)樱花公园、龙潭湖公园、市体育馆、市植物园、楮溪湿地公园等受居民人口规模影响最小,服务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优化建议和研究方法可为上饶市中心城区及其他具有类似发展态势的城市区域进一步优化公园绿地服务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总页数】6页(P230-234,235)【作者】胡红;赖鑫生;谭国律【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P208;TU986【相关文献】1.基于可达性的山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分析及布局优化——以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2.基于GIS的聊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3.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城市公园绿地供给研究—以广西玉林市为例4.基于GIS分析凯里市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5.基于ArcGIS的南昌市旧城中心区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可达性目标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探究

基于可达性目标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探究

基于可达性目标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探究发布时间:2023-02-17T07:39:15.05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第10月作者:李志伟[导读] 城市公园绿地在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志伟深圳市普梵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城市公园绿地在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园绿地的服务状况,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城市宜居性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公园绿地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公园绿地可达性能够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衡量,其能真实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公园绿地可达性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维护自然环境、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可达性目标;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1、简述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城市规划包含多个部分,绿地系统归属为生态部分,高水平的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环境更加贴近自然。

绿地系统规划不是简单的绿化面积总和的上升,而是充分考虑自然以及人为因素,使得城市各个部分,譬如草坪、林木、水域等,得到完整而和谐的整合,使得城市文化品位显著提升,城市更加适宜居民居住。

绿地系统科学规划,保证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政府理念。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包含多个种类,以下大致介绍七种绿地组成。

第一种绿地:公共绿地,此种绿地对社会开放,布局具有集中性,主要作用有休息功能、游览功能。

第二种绿地:居住绿地,此种绿地集中性不明显,主要分布于各个住宅区,主要功能为美化环境。

第三种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此种绿地与第二种绿地属于同一范围——庭院绿地,庭院绿地既有对社会开放,又有封闭性。

第四种绿地:防护绿地,此种绿地不仅仅改善环境,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升,还具有防灾避难职能。

第五种绿地,生产绿地,此种绿地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农地,其二是林地,二者均处于城市区域,并且属于第一产业范围。

第六种绿地,风景林地,此种绿地具有游览功能、休息功能、开放性,包含部分较多,譬如城市区域的森林、湿地、风景林地等,分类也较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等。

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

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

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摘要:由于城市绿地指标(包括绿地率和人均绿地指标)受城市边界的主观性和可变性以及城市中绿地的空间分布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异,这些指标很难或不足以衡量城市绿化和环境质量。

为此,笔者提出以景观可达性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系统对市民的服务功能的一个指标。

这一指标不但可以完善绿地(或其它服务设施)实际效用的评价体系,同时,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

以中山为例,文章讨论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景观可达性评价。

一、引言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有人把这种作用归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或称为"自然的服务"(Nature's Service)(Daily, 1997),而居民是否能够方便地(特别是步行就近到达)和平等地享用这种自然的服务是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即所谓的资源享用的公平性和社会平等性(如: Peter Jacobs, Julia Gardner and David A. Munro, 1987), 也是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原则(Tony Dominsk,1992;Roseland, 1997), 。

日下创建"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的活动高潮迭起,但评价指标却始终未能有圆满的解决。

人们习惯于用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等来衡量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这些指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很大的缺陷。

其中两种明显的缺陷是:1它们因为建成区红线划分的方式或基数面积的大小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异(图1a ~ 1c)。

2.他们没有考虑到居民实际上对这些绿地及其提供的服务的享用情况,也就是说,绿地本身的空间格局和分布情况未能反映出来。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城市绿道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以深圳南山区城市绿道为例

2017年第1期现代园艺丝网链接,起到一定的固结作用,但在混凝土养护之后,植生混凝土中的种子发芽生根,就失去了连接作用。

很多工程中用造纸浆的木质纤维作为植生混凝土的原料,其特性符合,并且绿色环保,但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比如,造纸浆所用木质纤维pH 值成中强碱性,使用时需改良其酸碱性,还有就是比较细,容易造成混凝土板结。

3.6木质屑在基材中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在坡面坡度较大时,可以增大基质中的摩擦,并且,在长时间腐化后,又可以作为种子的肥料。

一般的锯木屑就可用。

4结语关于我国的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喷播基质标准的建立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材料选取标准,施工技艺标准,人员操作标准等等都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本文也只是给出了小小的尝试性探究,以供大家参阅探析。

参考文献1童景.客土喷播防护技术在高速公路中边坡绿化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3)2王天宇.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6)(责任编辑禾初)1绪论1.1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一种称为“绿色通道”运动的热潮席卷了全球,即绿道。

为了深入贯彻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以下简称为《纲要》。

1.2研究目的与意义城市绿道处于城市各种网络交织的系统中,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

首先作为城市的线性空间,使城市绿地相互连通,与其功能和交通完美结合,从而更加有效提升其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1)生态价值:城市绿道的建设,重建与城市相互交织的绿带,从而发挥其最大生态效应,是连接城市块状绿地重要的神态廊道。

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可达性及可持续性问题探讨

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可达性及可持续性问题探讨

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可达性及可持续性问题探讨城市公园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场所。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园设计中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可达性问题城市公园的可达性指的是居民能够方便地到达公园的程度。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的缺陷,许多公园存在可达性问题。

首先,一些公园的位置偏远,公共交通不便,导致居民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享受户外活动。

其次,城市交通拥堵也限制了人们到达公园的能力。

急需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公园的可达性。

解决方案一:合理规划公园位置城市规划者应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公园的位置。

公园应该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样做可以确保公园离居民更近,提高可达性。

解决方案二: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公共交通是解决可达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在公园周边增加巴士和地铁线路,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此外,应设立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人们以环保的方式到达公园。

二、可持续性问题可持续性是城市公园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公园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在公园建设和运营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平衡。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压力,许多公园存在可持续性问题。

例如,公园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能源浪费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解决方案一: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公园是城市的绿肺,但它们也需要水资源来维持鲜绿的景观。

为了解决水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提倡节约用水的观念,设置智能灌溉系统和雨水收集设施。

其次,可以引入回收水和再生水技术,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这样可以保证公园的绿化,同时减少对有限水资源的消耗。

解决方案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公园是城市中的自然景观,需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

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项目来促进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市区草坪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相应措施

市区草坪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相应措施

市区草坪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相应措施作者:高静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18期摘要: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当中,对于城市的环境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城市的绿化一直是广大群众和城市规划人员重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建成区的城市草坪绿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目前草坪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解决办法,供相关人士参考,为以后深圳市的城市绿化事业再添一份力量。

关键词:市区草坪;草坪绿化;实地调查;问题分析;解决措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变化,尤其在城市的发展中,加强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我们展开了对深圳市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市区的绿地覆盖面积已经由2007年的2393.6hm2上升到2010年的2705.34 hm2,整个绿化的覆盖率以0.1个百分点每年逐步上升,而且草坪的种植也是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

本次调查主要调查了深圳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公园以及居民小区等,根据调查发现近几年来深圳市的绿化发展已经越来越好,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因此,做好问题的调查和解决措施是当前城市规划人员和绿化单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市区草坪绿化的调查现状分析1.1 草坪绿化的面积状况根据深圳市的风景园林管理处的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2007年的公共绿化面积为53.88hm2,人均公共绿化占地面积为8.7m2;在2008年时,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增长到9.87m2;2009年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已经达到了16.2 m2。

到目前为止,深圳市城市公共绿化中草坪面积大约为44hm2。

并且根据调查发现,市区的街道绿化草坪的总面积在近2年内出现缓慢减少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一些新建的公园以及居民小区中,草坪的面积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而使整个市区的绿化面积逐年加大。

城市公园绿地的安全性调查——以深圳和香港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的安全性调查——以深圳和香港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的安全性调查——以深圳和香港为例作者:杨凤喜,梁琼芳,陈庭*来源:《广东园林》 2015年第1期杨凤喜1 梁琼芳2 陈庭2, *(1. 深圳市万卉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12;2.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广东深圳 518004)摘要:以深圳和香港两地主要公园及部分园林小区的公园绿地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详细记录,按照“以人为本、趋利避害”的指导原则,分析指出了公园绿地中存在的若干安全隐患及植物配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深圳;香港;城市园林绿地;安全性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1-0027-04收稿日期:2014-11-12修回日期:2014-12-261 背景城市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特色的城市绿地[1]。

世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所采用的绿地分类方法并不统一。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会同有关专家学者,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各地区主要城市的绿地现状和规划特点,以及城市建设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的需要,并参考国外有关资料,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修改,编写公布了我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该标准以绿地的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依据,同时将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与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统计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公共绿地”更名为“公园绿地”[2]。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地,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近年来,在公园绿地中屡次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伤害事件(如2004 年的“密云彩虹桥”惨剧)应已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3-4]。

在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建设中,科学发展观始终是基本的指导思想,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建设适于休闲且安全性的公园绿地必定是各级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5-7]。

不同级别居住区的公园可达性——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不同级别居住区的公园可达性——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不同级别居住区的公园可达性——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凌自苇;曾辉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4(030)008
【摘要】公园绿地的合理供给是确保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以深圳市宝安区2个组团为工作区,使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工作区公园可达性;利用房价划分居住区级别,最终通过叠图统计评价工作区内不同级别居住区的公园可达性.结果表明:区内公园空间分布有向行政中心集中的趋势,步行20min可到达公园的范围围绕行政中心呈组团状分布;城市化背景、土地开发过程和城中村特定的发生、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导致城市中心区城中村的公园可达性相对较高,不符合居住区级别越高,公园可达性越高的一般规律;今后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应当在满足城市整体生态格局和功能建设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各类居住区的公园可达性,在新区开发中兼顾公园建设和居住区建设需求.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凌自苇;曾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可达性及其对林地的影响——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J], 秦佩恒;武剑峰;刘雅琴;曾辉
2.基于GIS的城市公园避雨设施可达性研究——以福州沙滩公园为例 [J], 戴忠炜; 洪昕晨; 潘明慧; 李霄鹤; 兰思仁
3.公园城市背景下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以郑州市中原老城区为例 [J], 徐晗;陈倬
4.山地城市不同级别居住区的城市公园可达性比较研究 [J], 王方民;骆畅;刘勇
5.基于感知可达性的山地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贵阳市未来方舟生态城公园为例 [J], 谭文勇;夏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细粒度人口数据的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

基于细粒度人口数据的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

基于细粒度人口数据的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李浪姣;刘江涛;任福【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7(040)009【摘要】Public parks are regarded as a crucial par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amenities.Rat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m is the key to offering convenient and equitable service for ing Shenzhen's building survey data and housing level demographic data,this study applied Euclidean distance and minimum cost distance to assess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neighborhood parks and urban park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ighborhood parks' accessibility level is ordinary,and that only 57.62%of citizens walk less than 500 m to the nearest neighborhoodpark.Meanwhile,the urban parks' accessibility is high,it takes below 20 min about 95.87% of nearly residents to go to an urban park bywalking.However,residents who live in Dapeng Peninsula have to walk longer to go to a park than those in other sub-districts.Dapeng Peninsula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and best biological reserve in Shenzhen.There areno urban parks except suburban forest parks or natural parks.Ingeneral,high level spatial access to neighborhood park area is banded in the south of Shenzhen,while these in good accessibility to urban park area concentrate on district administrative center.%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城市居民便捷和公平地享用其服务功能.根据深圳市建筑普查数据和细粒度的人口数据提取住房信息,结合公园绿地数据和土地利用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公园的服务能力分别采用合适的可达性计算方法,从住房、社区和街道三个尺度评价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结果表明:社区公园可达性一般,仅57.62%的社区的居民步行500 m以内能到达最近的社区公园;城市公园可达性总体较好,95.87%的社区市民步行前往最近城市公园所需时间在20 min以内.然而,大鹏半岛无城市公园,且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市民到达城市公园所需时间长.社区公园可达性好的区域呈带状分布于深圳南部各区,城市公园高可达性区域呈多核围绕在各区行政中心.【总页数】6页(P38-43)【作者】李浪姣;刘江涛;任福【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深圳市空间地理信息中心,广东深圳518034;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J], 胡红;赖鑫生;谭国律2.基于人口离散化和交通网络分析的西安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与评价 [J], 黄曦涛;李怀恩;张瑜;谢露蓉3.基于ArcGIS的南昌市旧城中心区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 [J], 张绿水; 王志强; 龚鹏; 刘牧4.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与服务盲区识别——以昆明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例 [J], 谭钦;毛志睿;于潮5.基于网络分析的合肥市滨湖新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基于网络分析的合肥市滨湖新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J], 傅梦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可达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缓冲区法、最小邻近距离,具体的测算方法以及优劣势对比等信息见表1。由于两步移动搜索法同时考虑了需求点及供给点,比较灵活,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都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魏治[4]等使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沈阳市中心城区的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该研究以街道中心为居民点,容易忽略在搜索域中的实际居民点的需求,并且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绿地对居民点的吸引力。因此本文基于上述缺陷,采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深圳市南山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评价。
摘要
城市公园绿地是居民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资源,其配置是否合理是城市规划的关注重点,而可达性可以用来评估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传统对于可达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数据,其成本高昂、时效性差,有必要用一些方便采集、成本低、时效性强的数据替换传统的数据进行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出租车数据、手机信令、GPS定位等反映个体行为的地理时空大数据,这些数据使深入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成为可能。基于此,本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作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宏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技术,设计了微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方法,发展了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评价机制。研究发现南山区公园绿地中部区域可达性较好,而周边可达性较差。本研究创新、提高了城市绿地功能评价体系,为南山区绿地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空间可达性的概念由Hansen WG首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网络交通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2]。目前可达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大都认为指居民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反映了人们克服费用、出行距离、路途时间等空间阻力到达目的地的愿望和能力的定量表征。国外关于可达性的理论,最初是从公共资源设施的选址和布局开始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可达性运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可达性的度量方法也多种多样。每种方法各有优劣,但至今尚未有一种方法可以涵盖可达性的全部信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俞孔坚等人首次将可达性的概念引入到公园绿地的研究当中,并详细分析了景观可达性的原理及模型[3]。国内可达性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到实践层面,较少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创新或深化。
关键词:可达性,公平性,公园绿地,宏观,微观,供需平衡
目录
1. 引言 1
2. 研究思路 3
2.1 宏观视角下公园绿地可达性 3
2.2 微观视角下公园绿地可达性 3
2.3 供需平衡视角下公园绿地公平性 5
2.4 总体研究思路 5
3. 研究区域及数据 6
3.1 研究区域概况 6
3.2 数据来源 7
3.2.1 电子地图数据 7
费用加权法 对研究区域进行栅格化处理,赋予栅格不同的阻力值,一般是以距离、时间、费用等设置,计算出发点到公园绿地的累计阻力 反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障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交通成本,便于多种规划文案之间的比较 阻力值没有统一标准,仅为相对阻力,较难用于不同城市绿地的横向比较。没有考虑绿地对居民的吸引力、居民的出行意愿等多种可能[8] 肖华斌等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广州主城区划分栅格,赋予不同的阻力值,计算公园绿地到各栅格的最小加权成本,评价研究区域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状况[9]
表1 各种方法对比结果
方法名称 测算方法 优势 局限性 运用
缓冲区法 以某个中心的一定半径范围进行统计 计算简单,容易理解操作 忽略路网的阻抗,居民的意愿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施拓等采用缓冲区法和网络分析法对沈阳市三环内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情况作出评价[5]
最小邻近距离法 测量居民到最近公园绿地的欧式距离 计算简单,容易理解操作 没有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等造成的阻力因素,容易高估可达性结果 尹海伟等选用最小邻近距离法,分别评价房屋、居住区和街道水平三种尺度上的可达性分布格局[6]
3.2.2 出租车轨迹数据 7
3.2.3 POI数据 7
3.2.4 文本资料 9
4.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9
4.1 宏观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 9
4.1.1 实验过程与结果 9
4.1.2 结果分析 13
4.2 微观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 14
4.2.1 实验过程与结果 14
4.2.2 结果分析 15
引力模型法 模拟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来度量各绿地对居民点的吸引力 考虑了出发点和绿地之间的相互吸引作业,对可达性的分析比较全面 该模型比较复杂,建模方法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下结果含义不同,多为无量纲常数 宋正娜等选择出行摩擦系数改进的潜能模型度量了江苏省如东县的就医可达性情况,揭示出医疗配置缺失的区域[7]
网络分析法 对地理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等网状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模型化和分析,主要用于资源分配、最短路径规划 以实际路网为基础,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道路情况 受制于高质量路网数据,也不能反映交通路网的实际情况,例如通行状况、交通方式 尹红岩等运用网络分析法模拟城市居民在一定的时间步行可达区域,进而研究沈阳市三环范围内的公园绿地可达性情况,并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10]
4.3 供需平衡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 16
4.3.1 街道可达性 16
4.3.2 建立弱势群体需求指数 17
4.3.3 变量相关分析 17
4.3.4 因子叠置分析 18
5. 研究总结 19
6. 参考文献 20
7. 致谢 21
引言
公园绿地是指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以休憩游玩为主要功能,配套有公共设施,兼有生态保护、美化环境、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一般可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五种类[1]。公园绿地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其分布格局是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20世纪80年代,我国普遍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等数值来衡量城市的绿化水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入,城市居民不仅关注绿地的质量和数量,更加关心这项公共服务资源是否有被高效、公平地使用。运用可达性指标可以衡量公园绿地服务功能和社会公平性,反映人们对绿地的使用情况,是评价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