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合集下载

创新基层治理 模式

创新基层治理 模式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一、共建共治共享共建共治共享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理念。

要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建设美好社区。

通过搭建共建平台、建立共治机制、推进共享成果等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推行电子政务、数据共享等方式,提高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提升治理效能。

三、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

要将基层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网格内的事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通过明确网格管理责任、落实网格管理措施、建立网格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基层治理的无缝衔接,提高治理效能。

四、居民自治居民自治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

要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还要培育居民的自治意识、自治能力,鼓励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五、多元服务供给多元服务供给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目标。

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供给。

同时,还要加强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法治保障法治保障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

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还要依法规范基层治理行为,保障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七、文化培育文化培育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

要注重社区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同时,还要加强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亮点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亮点
(三)抓准扶贫契机,“助”推平安乡村建设。在结对帮扶扶贫中,政法委扶贫扶智两手一起抓。完善的村社道 路解决了村民平安出行;“村村响”广播、村委会办公地点设施完善等确保在发生灾害、事故、犯罪等紧急情况时能 第一时间预警、处置,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民夜校课堂讲座强化平安院落知识宣传,提高村民防火、防盗、 防邪意识,推动平安院落快速建设。
(一)中立调节,人员准入集优化
一是在人员构成上。倾向考虑行业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员,以便更准确划分、评估当事双方权责,使调解工作 更加
公平、公正;无职党员、退休干部等有社会威望的第三方评价人员,以便调解结果顺利执行。二是严格选拔程 序。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选、组Z推荐的方式进入第三方调节组Z。第三方调解组Z申请由综治、公安、司法行政 等部门联合进行调解实战考核后,发放聘书。三是定期培训考核。综治、公安、司法行政、法学会、调解行业部门 定期对调解成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对优异者吸收为县法学会会员并向社会公布。对考核不合格者,在一年内有群众 有效投诉*次以上的终止其调解员资格。
(三)保障有力,机制衔接无缝化
积极探索出台《关于在全县法院深入推进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工作意见》,积极支持调解双方当事人向法院申 请司法确认;支持债权人持具有金钱或有价证券给付内容的生效调解协议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并开通绿色通道,保 障优先立案、优先裁决、优先执行。设置无争议事实记载及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机制,设置无争议事实记载文书模 板和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流程等。同时,积极引进保险公司的进驻,缩短调解成功案件需要保险公司理赔部分的理 赔时间,为调解协议履行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亮点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亮点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县通过抓住“关键少数”,逐步打造平安小区、平安院落和鼓励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 建设,采取试点引领,逐步推广的方式,完善基层治理。

综治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综治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综治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综治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矛盾和纠纷也随之增加,社会治理难度日益加大。

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综治服务平台,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构建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的综治服务平台,实现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社会治理。

2.任务(1)提高治理效率。

建设互联网+综治模式,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分级负责的社会治理体系。

(2)提高治理质量。

通过综合管理、信息共享、数据分析等手段,加强对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处理,避免局部事件升级为集体事件。

(3)建设和谐社会。

利用平台开展文明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方案1.平台功能模块(1)基础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管理等,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综治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对各级部门数据的整合,以及信息的分类、归档、共享等方式,实现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为决策提供依据。

(3)矛盾纠纷平台模块建设,实现对矛盾纠纷的上报、处理、催办等一系列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手段,实现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治理。

(4)智慧社区模块,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自治、服务、管理能力。

(5)文明宣传模块,开展文明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社区环境。

2.平台建设步骤(1)分析需求,制定需求规划,明确平台需求和功能。

(2)确定平台实施计划,包括人员、资金、物资等准备工作。

(3)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4)平台开发和测试,制定开发计划并组建开发团队,开展平台功能模块的开发和测试。

(5)平台部署和运维,完成平台的部署和运维,确保平台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3.技术支持手段(1)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2)大数据技术(3)互联网+服务模式四、总结通过建设综治服务平台,可以大大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

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过去,基层治理往往依赖于政府的单一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治理手段相对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治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优、矛盾纠纷难以有效化解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制度创新成为了关键之举。

首先,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

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要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比如,一些地方成立了由社区居民代表、物业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社区治理委员会,共同商讨解决社区内的大事小情。

这种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治理合力。

其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的治理平台。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精准治理。

比如,一些城市建立了智慧社区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掌握社区的人口流动、治安状况、环境问题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也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扩大基层民主,让居民在社区事务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例如,通过居民议事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科学合理。

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法治保障。

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依法治理基层社会事务。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另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提高他们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激励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某县为例,过去由于基层治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治安问题突出。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保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社会治理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团结、激发社会活力、防范社会风险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组织安排和工作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密切关注发展进程中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一)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密切关注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

党的十九大在科学分析我国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关系社会治理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化解影响社会秩序和活力的新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社会治理网格化大数据融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社会治理网格化大数据融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支持与保障
技术架构设计
总结词
先进、灵活、可扩展
详细描述
平台的技术架构设计应采用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 满足未来业务需求的变化和增长。
数据安全保障
总结词
全面、可靠、合规
详细描述
平台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融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高社会治 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社区和居民
加强社区和居民对融合服务平台的认知和接受度,提高公众参与度 和满意度。
社会效益
1 2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融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 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
优化公共服务
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公众满意度。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融合服务平台有助于加强社会各界的联系和互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THANKS FO据采集层、 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 、数据应用层四个部分组 成。
架构关系
各层之间通过数据流、控 制流和通信流相互关联, 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架构 。
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该模块负责从各种数据源采集数据, 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公开数据、企 业数据、社会数据等。
数据处理模块
该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 、去重、格式转换等处理,提高数据 质量。
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支持。
建设目标
1.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 优化资源配置
3.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此给您汇报我所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以下是具体内容:一、背景介绍社会治理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妥善解决社会矛盾,我们专门制定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案,并得到了上级党委的支持和指导。

二、创新特色亮点1.居民自治引领社区治理我们坚持发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居民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方式。

我们成立了居民委员会,并邀请社区居民参加其中,通过选举的方式选举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

居民委员会负责居民兴趣诉求的收集和表达、申请和安排资源的协调,推动社区的有序发展。

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居民大会,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

2.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我们积极发展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各类组织,鼓励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我们成立了社区联合会,将社区内的各类组织进行整合,通过共同协商、合作和推动,解决社区内的各类问题。

我们倡导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治理顾问团队,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志愿者等加入,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建议。

3.科技创新促进社区治理我们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社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我们建立了社区在线服务平台,提供居民咨询、信息发布、服务预约等一系列在线服务。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数字社区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社区内的设施设备进行联网,实现社区的智能化管理。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也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4.孵化小微企业促进就业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小微企业的孵化工作。

我们发掘社区居民的创业意愿和能力,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创业。

同时,我们还引入了各类创业基地和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并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镇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镇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镇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加强基层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组织弱化、社会治理机制不健全、群众满意度不高等。

为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形象好、受群众欢迎的基层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强化基层治理工作的组织和推进,提高基层治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二、目标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推进四个平台建设,构建起立体化、多元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效益。

三、方案1.建设四个平台(1)政务服务平台: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全方位政务服务,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解读等。

该平台应该便捷、高效、规范,方便群众使用,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2)公共服务平台:以社区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

该平台应该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民生满意度。

(3)信息交流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增强互动和沟通,包括宣传、交流、学习等。

该平台应该建立在现有的网络平台基础上,方便群众参与,提高信息公开度和互动效果。

(4)社会治理平台:以社会为主体,以治理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包括社会组织、志愿者、企业等。

该平台应该建立多种参与方式,发挥各方力量,形成自治、共治、依法治理的局面。

2.推进基层治理工作(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强化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2)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基层组织的运行效能和治理能力。

(3)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借鉴先进经验,加强与社区、居民等的沟通交流,推广先进的基层治理模式,探索积极有效的基层治理路径。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探索。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敢于尝试,不能固守常规,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确保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一、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群众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

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治理过程中让群众发挥更大的力量。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治理家园、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社会共治平台。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设立社区议事厅等方式,鼓励群众发扬治理家园的自觉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形成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公策家园”和“智慧家园”建设,通过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依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与群众的互动和联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治理效率。

二、强化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强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推动基层治理的协同和共治。

因此,需要在制度层面加强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范和服务保障,同时,还要支持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推动社会组织的合法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引领数字化实践信息化和数字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提高。

在数字化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社区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建设信息系统,整合各类基层治理数据,推动数据标准化、共享化和开放化,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

同时,还要探索数字治理体系和数字治理模式,将数字化应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提升。

四、推动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稳定、协调的治理格局。

最新文档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最新文档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基层各县区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要求,以构建科学化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创新治理方式,健全制度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为保障和推动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与当前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一是治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社会结构多样、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风险叠加,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加复杂,加之基层治理工作的特殊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导致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捉襟见肘的社区工作力量之间的矛盾,社区工作“行政化”问题较为突出。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体制机制上还不够健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二是治理权责不匹配。

受长期单向管理模式影响,社区对强化社会治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缺乏足够认识,对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能定位不清,缺乏多元化协调机制。

当前,城市社区主要承担服务职能,行政管理、执法职能弱化,权责不匹配,“责大权小”“权责不一”问题较突出,导致存事权不明晰,授权不充分与监督不到位并存现象。

三是社会参与不充分。

群众参与辖区社会治理的过程缺乏制度规范,许多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多,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有限,其意见对决策的影响较小,导致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参与社区治理的人员多数为下岗职工、家庭妇女、志愿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社会管理知识,面对社区各项社会化服务存在能力不足现象,社区与群众的日常联系不够紧密,组织动员群众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四是普法宣传不深入。

一些社区普法宣传覆盖面不广,多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未能真正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社区法治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既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法律教育,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普法宣传停留在挂条幅、发资料阶段。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指依法管理、以群众自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权力运行模式。

在新时代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各地也纷纷实施创新举措,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基层社会治理的定义、现状及创新措施。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定义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以政府为主导,群众自治为基础,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的一种制度。

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促进社会公正和文明,保护群众的权益和利益。

二、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多元化和城市化时代背景下,治理难度和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机制和体制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限制了治理系统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措施1.倡导平等参与,推广社区治理社区是基层组织之一,负责实施社区治理,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

推广社区治理能够鼓励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群众自治意识和建设管理水平。

加强社会公众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措施之一。

2.提高基层管理水平,推进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是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一种方式。

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实践和重要内容。

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将对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便民服务与公共治理的服务平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更快、更好、更强。

3.建立创新保障机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障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

为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应建立创新保障机制,推动创新型人口和环境治理模式的有效实施,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环保任务得到更好的体现。

4.强化问题研究,加强选题培训工作选题培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项目的实施和维护过程中,选题培训能够明确问题研究方向,加强被治理者的意识,促进理智交流和协商,帮助被治理者有效参与和更好地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改善。

基层治理平台实施方案

基层治理平台实施方案

基层治理平台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我们制定了基层治理平台实施方案。

二、目标。

1.建立信息化的基层治理平台,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2.构建便捷的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3.推动基层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三、重点任务。

1.建设信息化基层治理平台。

通过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同时,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方便居民办事。

2.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推动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

建立社区议事会制度,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增强社区自治意识。

3.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支持和引导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

同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能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基层治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基层治理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确保基层治理平台的顺利实施。

3.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治理平台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总结。

基层治理平台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我们将按照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验做法: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经验做法: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经验做法: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

社区治理的品质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社区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相关制度对社区机构及其人员的职责、职权、责任范围、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确保社区机构及其人员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规范。

对社区服务的内容进行明确划分,尤其是需要重点发展的服务项目,如生活垃圾分类等。

二、社区自身发展充分发扬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优势,建立以居民为主动参与者,形成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注重合作、沟通和协调来增强社区组织的凝聚力。

三、社区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的公共资源不断增多,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在社区内实行合理分配。

这不仅可以增强社区的社会凝聚力和价值感,还可以带动社区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四、开展对居民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如社区广播等宣传教育,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的理解,为社区开展服务提供更多参考。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社区工作的动态公开及时发布,让居民能够及时了解社区的一切动态,切实地参与和监督社区发展。

总之,要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要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社区自身发展、公共资源合理分配、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市民的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创造更加美好的社区生活。

五、社区服务的现代化在社区发展中,服务的现代化也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区服务也应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居民在线获取社区服务信息和在线预约社区服务等。

在社区治理中,可将数字社区化建设应用于社区监管,以提供更加细节化的社会治理服务。

贵阳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贵阳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贵阳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变化不断加剧,基层社会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贵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贵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一、贵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情况1.制度创新贵阳市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创新制度,包括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村级自治改革、社会组织参与等。

这些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技术创新贵阳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建立了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效率。

3.参与创新贵阳市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行社区议事会、民主协商机制、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民主性和多元参与性。

二、存在的问题1.制度建设不完善虽然贵阳市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方面取得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制度上的不完善之处,如社区治理权责不清、村级自治权力不足等。

2.信息化不平衡虽然贵阳市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有所推动,但是在信息化资源的均衡性上还存在不足,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滞后。

3.民主参与有限尽管贵阳市在鼓励多方参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居民的民主权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社会治理仍然存在一定的民主赤字。

4.社会组织参与不够贵阳市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不足,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激发和发挥。

三、对策分析1.健全制度建设贵阳市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完善,就社区治理的权责界定、村级自治的权力赋予、社会组织的参与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举措,以提高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适应性。

2.促进信息平衡发展贵阳市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均衡性,确保每个社区、每个村庄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服务。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在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可谓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想啊,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谁都希望在这个大家庭里过得舒心、安稳。

于是,创新治理模式就成了重中之重,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看看怎么把这场“家务事”搞得更加顺心如意。

1. 社区自治:让居民当家作主1.1 参与式治理首先,咱们得说说社区自治。

想想,如果你在家里做的每件事都得请示老板,那可真是个麻烦事儿。

基层社会治理也一样,居民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通过成立居民委员会,大家可以齐心协力,把社区的事情办得更好。

比如,咱们可以搞一些议事会,让居民们说说自己的想法,顺便也听听邻居的意见。

这样一来,大家都能有发言权,问题也能快速找到解决办法,真是一举多得,岂不美哉?1.2 自主活动再来就是自主活动。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总觉得参加社区活动就是个“鸡肋”?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通过组织一些趣味运动会、文化节之类的活动,大家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比如说,邻居小王唱歌真好,咱们就可以把他请出来,搞个“邻居歌唱大赛”,让大家都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

这样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拉近距离,简直就是社区团结的小秘诀。

2. 科技助力:让管理更高效2.1 智慧社区说到科技,咱们也不能掉链子。

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咱们可以通过智慧社区来提升治理效率。

比如,设立一个线上平台,让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提交建议。

这样一来,大家就不必再跑到社区中心排队,随时动动手指就能把问题反馈上去,真是方便得不得了。

而且,这个平台也能实时更新,让大家知道自己反馈的问题处理进度,这可比盲目等待强多了吧!2.2 数据分析再者,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居民的需求和反馈,社区管理者能更精准地了解大家想要什么,进而制定更贴合实际的治理措施。

比如,经过数据分析,发现社区里老年人的比例较高,那就可以增加一些老年活动的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享受生活。

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基层社 会治理的创新

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基层社 会治理的创新

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转型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路,有助于提高治理效率、增强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数字化转型能够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流通。

在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各个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信息难以互联互通,导致工作协同困难、效率低下。

而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将公安、民政、社保、卫生等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换。

这样一来,基层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快速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了人口流动、健康状况、物资储备等信息,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大提高了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基层社会的各种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了解民众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实现精准施策。

比如,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消费数据、出行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为优化社区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依据。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精准量化评估,通过设定指标体系和数据监测,对工作成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不断优化。

数字化转型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众参与渠道。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民众可以通过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例如,一些地方推出了“随手拍”功能,居民发现环境问题、安全隐患等可以随时拍照上传,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处理并反馈。

这种便捷的参与方式,不仅提高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市政协研讨发言稿:搭建基层协商平台

市政协研讨发言稿:搭建基层协商平台

市政协研讨发言稿: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市政协研讨发言稿: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市政协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多元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添动能,积极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创设基层协商平台,建设常态化履职阵地。

突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积极走出去、努力沉下去、深入融进去,在实践中探索打造常态化履职载体。

结合“双联双创”活动搭建基层协商平台。

将协商平台嵌入“双联双创”之中,引导广大委员与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共商共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市政协委员在×街道×社区开通“停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民意直通车”,在×区×社区参与建设“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在×区方兴社区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打造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政协委员服务站”,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

推进“有事好商量”常态化平台建设。

着力打造“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基层协商载体,统一使用“有事好商量”平台标识,探索推进以“社区协商议事厅”“线上协商议事厅”“政协委员工作室”为阵地的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

“社区协商议事厅”是面向街道(乡镇)、村居(社区)等基层单位的协商平台,突出协商内容的“社区属性”。

“线上协商议事厅”着眼于运用新型网络媒体技术,开展“协商议题线上征集”、“政协委员线上访谈”、“线上协商直播”等活动,充分彰显开放性、群众性、互动性。

“政协委员工作室”是由政协委员一人领衔或多人参与,以委员个人名义或特色品牌冠名设立的线上或线下工作平台。

通过打造上述经常性、群众性的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着力构建“面对面”与“键对键”、“端对端”相互配合的政协基层协商阵地。

基层探索各具特色。

县(市)区政协和基层政协联络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如×县柿树岗乡“村事民定”、×区“智慧×路”等基层协商平台成效明显。

支部如何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支部如何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支部如何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支部如何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一、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支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确保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明确支部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和权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再者,选优配强支部班子,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支部委员,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支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

通过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支部成员深入社区、村庄,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沟通平台,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成立志愿者队伍、居民自治组织等,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支部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例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精准治理。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开展“微治理”项目,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和应用。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

支部要注重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基层治理。

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治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如法律、社会工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逐渐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

本文通过对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并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导语: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首要环节,也是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基层社会治理面临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完善。

一、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1.1缺乏综合协调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由于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职责分工不清、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问题处置效率低下,群众反映强烈,甚至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

1.2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由于公共服务能力有限,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对群众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增加了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满意度。

1.3社会矛盾纠纷处理不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解决机制,导致部分矛盾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甚至出现较大的社会安全事件。

1.4法治意识不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一些地区和单位对法治意识的重视不够,工作中出现“人治”和“官本位”现象,不完全依法行政,群众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2.1构建综合协调机制为了解决缺乏综合协调机制的问题,我们应当建立多层级、多部门、多层面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协调机制。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协调,落实责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

2.2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了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我们应当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摘要: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在基层,如何克服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体单一、机制不健全、方式陈旧等问题,各地都在探索。

大连市西岗区365工作体系在工作理念、多主体参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365工作体系;社会治理;基层;创新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83(2014)03-0054-04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变化了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体现在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方面巨大的分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参与性明显增加。

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原来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现实,必须通过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来推动化解。

而这些问题在基层的社会治理中更加凸显,基层社会治理处于基础性、源头性的地位,如何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目前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治理主体单一。

政府承担了几乎全部的管理职能,地方政府就像大保姆无事不管,“越位”、“错位”现象经常发生,其权力侵入私人领域的现象所有发生。

社会协同能力差,公众参与程度低。

政社不分、以政代社、以政干社的问题严重,也使行政成本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主体的单一,行政所具有的科层制组织特征使其难以有效应对多样化、琐碎和差异化的社区事务,形成了政府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干预过多、交叉管理“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同时由于政府的包办代替缺少中间的层次,很容易使政府处于矛盾的交汇点上,本应该下沉在社会中化解的矛盾被提升到国家和政府的层面。

如果矛盾解决不当,很容易引起公众对执政的不满,进而增大执政的风险。

同时,还会造成诉求渠道不畅通,社会各阶层难以用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使社会矛盾积淀下来,小事拖大,甚至于激化。

2.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社会治理模式仍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单位制管理为主,街居管理为辅的体制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转变为张爱军1,韩雪2(1.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13;2.沈阳行政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收稿日期:2014-02-22作者简介:张爱军(1966-),女,山东德州人,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会治理;韩雪(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行政学院讲师。

54“社会人”,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和方法难以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整合功能削弱,新的整合机制没有建立。

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缺少统一协调的机构,导致界限不清、各自为政;社会转型期的政策不衔接,导致政策真空地带无人管,出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低效和空白。

3.社区居委会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社区居委会负担偏重,行政化倾向严重,承载了基层政府的许多职能。

基层单位、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重复劳动情况屡见不鲜,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手少、素质不高、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短缺,经费不足,难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自治、服务的职能,处于一种错位状况。

4.社会治理方法手段陈旧。

社会治理方式尚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管理手段和方法。

重运动式应对,缺规范化建设,管理上的“一刀切”;重视行政管理,忽视群众参与;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社会共同利益;“只管手脚,不管头脑”,管控压罚的手段多,缺少人文关怀等。

社会治理上的表面化、简单化、利益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存在。

5.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力量作用发挥不充分,造成基层社会缺少活力和创造力。

公民的权利意识、维护自身利益意识增强,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缺乏培育;参与机制不健全,表现出来就是公民参与的功利性强,个人参与低效感强,参与热情、积极性不高。

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发挥较难,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社会组织在资金来源上渠道单一,缺少相应的政策;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规范监督不到位,社会组织公信力不高,在社会治理中协同能力差。

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大连市西岗区创建了365工作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建立组织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其基本做法、突出特点、借鉴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以为基层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二、西岗区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2012年4月大连市西岗区创建了365工作体系,搭建起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

其宗旨是:365天、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地为社会和群众服务,“做群众需要的事,做事让群众满意”。

具体做法是:以365市民大楼为信息、协调、分拨中心,以全社会网格化管理体系、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市民听证议事体系、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舆情信息管理体系等6大系统为支撑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经过持续推进,达到了诉求受理方便快捷,任务分拨科学明确,关系协调顺畅高效,督查管理严肃有力的实际效果,及时消除了管理盲点,缩短了诉求反应时间,从源头上化解了一些矛盾,帮助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65工作体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

突出特点为:1.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治理,推动管理理念从管理到服务,以服务为先的转变。

365工作体系在工作中以居民需求为工作第一导向,通过多渠道了解百姓需求,365天,24小时热线、网络全天候、全方位倾听居民诉求,及时响应、限时解决;借助网格化管理,面向社区,主动出击:网格员按照制度规定坚持每天主动走访、主动巡视、主动帮教,并在最短时间内及时上报和处理所发现的问题;设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室,通达民情、记民情日志,集中民意。

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支撑体系,极大提高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预警性、主动性和协同性。

尽量把问题发现在群众反映之前,把难处化解在群众产生不良情绪之前。

服务对象以普通居民群众为基础,空巢孤寡老人、低保对象、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同时延伸到外籍人士、外来务工人员,拓宽了服务范围,实现了人员、区域的全覆盖。

政府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而最有效、最好的管理方式不是强行压制,不是管控,而是在服务中实现关系理顺、行为约束,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在有效管理中体现真情实意的服务,用服务来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服务的出发点不是主观臆想、拍脑袋决策,而是居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群众是否满意成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源头构建起治理的体系,使预防问题产生的关口前移,尽可能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避免、减少和弱化严重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2.培育社会治理主体,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多元利益诉求的表达和满足需要多元社会治理主体。

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力量,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多元的社会治理55主体也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将精力和资源集中用于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缓解政府直接面对来自碎片化社会的压力。

365工作体系,注重推动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事务社会管、社会服务社会办。

引入知名社会组织进驻大楼,给社会组织活动场所;将社会需求整理成项目册、促进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志愿者对接;进行项目化运作部分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事项,采取“党政部门交办、社会组织申办”两种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共同对应完成项目和参与运行的社会组织予以审定,给予项目配套资金,并全程监管项目落实。

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的发挥,提高了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准,如365工作体系中引入了专业社会工作者,引进全市知名的矛盾调处机构如周玉芬调解、黄鹤心理咨询等,提高了矛盾调处、纠纷化解、心态调整专业化水平,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3.提高公民社会参与能力、推动基层群众的协同参与和自治互律作用的发挥。

现代社会治理既包括了政府所承担的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也包含社会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及自我服务责任。

因此,创新社会治理要实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要不断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成效;二是要培育社会的自我发展和发育,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壮大社会自我管理的领域。

社会治理,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因为社会关系广泛性、复杂性,决定了做好社会治理需要组织、动员、鼓励、倡导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要群策群力。

365工作体系建立了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度、“居民议事会”、“市民论坛”等制度体系,组织利益相关者、政府、居民、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参加其中,进行利益表达、政策、法律分析,达成理解和共识、化解矛盾、形成合力。

这种方式有效地培育居民的自主意识、协商议事能力及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通过建立政府与社会协调治理的社会治理互动机制,做到在更深层次整合社会治理力量、更大范围配置社会治理资源、更高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4.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高。

365工作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了部门和地域的界限,整合了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种资源,使得多种资源互联互通、优化配置,形成治理服务的合力,提高了社会治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是整合了政府的资源,利用民生部门和单位的服务资源和优势,开设分拨窗口,使市民对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意见、建议能得到一站式受理,便于政府及时地回应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365”成为沟通市民与政府的中介和桥梁,实现政府的无缝隙对接。

二是整合了市场的资源,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服务需求得以及时满足。

整合区域内数百家加盟企业的服务资源,形成优质服务资源库。

这些企业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同时接受中心指令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政府予以相应补贴并同区365服务队一道形成共同面向市民,提供热情周到、主动上门、全面的服务项目,克服服务工作“单打一”的弊端。

加盟的企业,在服务中不断创立品牌,赢得群众信任,扩大影响力、获得市场。

三是整合了社会的资源。

将群众的诉求进行分类梳理,整理成一个个项目,与社会对接。

使一大批有志于服务、回报社会的志愿者、社会组织有了施展才华、提供服务的机会,需求与服务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对接。

有效的居民服务,为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和口碑、企业赢得了市场、老百姓赢得了实惠,“三赢”合力并通过365平台全面提升了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