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咕咚》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
”“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以读为本顺学而导(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二)学习3—7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识字教学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7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1《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
《咕咚》教案(20篇)
《咕咚》教案(20篇)《咕咚》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担心,是幼儿常遇到的心情问题。
听到班上孩子说担心,担心心情对小孩身心健康是特别有害的。
很多令孩子担心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担心的心理,所以渴望利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削减或避让孩子们有这种担心怕的心情。
活动目标1、观赏《咕咚来了》。
2、理解故事,激活孩子们乐观思索问题的爱好。
3、懂得遇到事情不慌张,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感悟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育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鼓舞孩子们大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索。
活动预备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爱好导入——观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爱好引入1、老师:今日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老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供应给孩子们思索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舞幼儿叙述听到的故事内容。
当有的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准时赐予了丰富的学问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获得了进一步的'熟悉、理解和掌控,同时熟悉也获得了提升和升华。
)三、争论1、小伴计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2、老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惊慌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忙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担心了。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咕咚》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
你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小火车。
(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
(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
(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
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
)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教材《语文》第七单元《咕咚》。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拟声词的运用,朗读与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声词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拟声词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指导书写与读音。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拟声词的运用。
4. 例题讲解:讲解拟声词的用法,如“咕咚”、“滴答”等。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拟声词进行句子创作,展示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咕咚》2. 生字词列表:咕咚、滴答、沙沙、汪汪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拟声词创作一个关于大自然的句子。
示例: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小溪咕咚咕咚地流淌。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拟声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记录美好瞬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拟声词的理解与运用。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堂互动与评价。
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拟声词的理解与运用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亲身体验拟声词的生动形象。
2. 例句展示:教师给出典型例句,如“小猫喵喵地叫”、“雨滴答答地下”,引导学生分析拟声词的用法。
3. 课堂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拟声词进行句子创作,如“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咕咚》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咕咚》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掌握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咕咚》的故事情节和核心词汇,能够简单描述故事。
2.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含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的教材和课件。
2.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录像等。
3.教师准备:充分研读课文,准备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利用教学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
2.导入课文《咕咚》,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学习(2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3.结合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部分:讨论(15分钟)1.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讨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第四部分:延伸(10分钟)1.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咕咚》的美好。
2.带领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咕咚》的故事。
五、教学反馈1.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建议。
六、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咕咚》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上便是本节课《咕咚》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热爱学习语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8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
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
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2024年语文一年级下《咕咚》教案
2024年语文一年级下《咕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一课。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咕咚”的形象,学习拟声词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和运用;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咕咚”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拟声词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表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拟声词的运用和书写。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咕咚”的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湖面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适时引入“咕咚”一词,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感受课文中“咕咚”的形象。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读音、结构和书写方法。
4. 精讲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咕咚”的形象,学习拟声词的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尝试运用拟声词进行表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咕咚》2. 生字词:咕咚、扑通、哗啦、滴答等。
3. 重点句子:咕咚一声,掉进了湖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书写生字词:咕咚、扑通、哗啦、滴答等。
(2)运用拟声词,描述一个场景。
2. 答案:(1)生字词书写:见附件。
(2)场景描述:夏日午后,一阵雷声过后,天空哗啦一声,下起了大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拟声词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书写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尝试用拟声词进行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2. 拟声词的运用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生字词的意义、读音和书写尤为重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味。
3.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进行适当的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词语和句子,如“喧哗”、“昆虫”的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问题的讨论,提升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录音机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导读1.课堂环境创设(5分钟):营造安静、温馨的课堂氛围。
2.温故知新(10分钟):复习前几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3.课文导读(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词语,引导学生朗读。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1.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并指导发音。
2.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词词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句型练习(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课文理解1.课文填空(15分钟):布置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
3.课文表演(1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课文片段,展示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课文拓展1.同义词搭配(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同义词搭配,拓展词汇量。
2.课外拓展(20分钟):推荐相关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思考。
3.总结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思考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并做简单介绍。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导语】《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随着逃跑,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本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知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教学目的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做什么事,不应当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何,弄清事实*。
2、朗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浏览课。
随后板书课题。
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诵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相互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指导读课文。
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
由于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何跑?(课后第1题)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惧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
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
它很惧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咕咚》教案(精选12篇)
《咕咚》教案(精选12篇)《咕咚》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悉“咕、咚、熟、拔、腿”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吸引同学,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并说说动画片讲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3、你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吗?读了课文呢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建议: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用笔勾出自己不熟悉的或难读的字,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些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熟悉他们吧!(指名读----领读----集体读----开火车)3、这些生字宝宝课淘气了,瞧它们都躲到课文里了,在他们的带领下你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更好吗?(分段读)4、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三、学习课文1、咕咚吓到了那些小动物?2、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读一读第2段,找出相应句子。
3、什么是“撒腿就跑”?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你从小兔的喊声里能听出些什么?(紧急、可怕)6、听到小兔子的喊声,猴子、狐狸、小鹿、山羊、大象他们是怎么做的?读3、4自然段划出相关字词。
7、这些小动物听到咕咚就撒腿就跑,假如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为什么会慌惊慌张?(慌惊慌张盲目信任别人,不思索)8最终野牛怎么做的,跟他们有什么不同?读自然段,数一数野牛几拦几问。
9、你仿佛发现了一头怎样的野牛?(不慌不忙)10、这些小动物你喜爱谁,为什么?11、结果怎么样呢?齐读6、7段并加上动作。
12、他们笑些什么?他们心里会说些什么?四、总结1、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2、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板书:咕咚小兔吓一跳拔腿就跑小猴狐狸、山羊、松鼠大象野牛《咕咚》教案篇2学习目标:1、熟悉13个会认字,能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学习两个新部首“羊字头’’和“足字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学校或家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践行所学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动画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咕咚》的基本内容,能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如:咕咚、狐狸、猴子、兔子等。
2.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3.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咕咚》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此阶段,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故事中涉及的动物角色易于产生共鸣。
4.教师点评: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点评,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包括生字词的认读、书写,以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改错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批改练习,提高他们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尚需进一步引导。此外,他们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对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还不能充分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咕咚》教案(精选
《咕咚》教案(精选教案:《咕咚》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咕咚》。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一只大狮子,紧张得心脏都要跳出来,发出“咕咚”声,引发了一连串误会的故事。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让学生感受故事的幽默与趣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倾听、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与趣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2. 学具:文具盒、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咕咚》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老师请教。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如何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让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生字词。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咕咚小兔子——大狮子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
2. 抄写生字词,每个字词写三遍。
3. 请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关于“咕咚”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时间,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如去动物园观察小兔子和狮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景,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6篇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6篇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1一、教学目的: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咕咚》优秀教案
《咕咚》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课文为《咕咚》。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语言特色,理解“咕咚”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知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咕咚”的含义,体会童话的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过程:讲述故事(5分钟),提问与讨论(5分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自主阅读(10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生字词进行解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过程:讲解课文(15分钟),解答疑问(5分钟)。
4.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童话的语言特色。
过程:分组朗读(10分钟),评价与反馈(5分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咕咚》2. 生字词:咕咚、森林、小溪、害怕、高兴、奇怪、原来3. 课文主要内容:小兔子发现“咕咚”,经历了一场有趣的冒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小兔子在森林里冒险的画。
答案:学生作品,以创意和表现力为评价标准。
2. 作业题目:用“咕咚”造句。
答案:例句:小兔子在森林里听到了一个神秘的“咕咚”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咕咚”含义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公开课《咕咚》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咕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1课《咕咚》的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并进行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正确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中动物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题《咕咚》。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词语的含义。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咕咚》2. 生字词:咕咚、狐狸、猴子、兔子、大象、小溪、欢快、跳跃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口语交际:怎样向别人介绍大自然中的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100字。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大自然非常神奇。
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比如课文中的狐狸、猴子、兔子等。
它们在森林里快乐地生活,一起玩耍。
我最喜欢小兔子,它们蹦蹦跳跳的样子真可爱。
我希望我们都能保护大自然,让动物们生活得更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课文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咕咚的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案名称:咕咚的小学语文教案二、年级学科:一年级语文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咕咚”这个词语,了解其基本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咕咚”这个词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咕咚”这个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 教学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咕咚”这个词语,并板书课题。
2. 学习词语:引导学生跟读“咕咚”,解释词语的含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4. 学习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咕咚”在课文中的作用。
5.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咕咚”这个词语进行口语表达,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咕咚”这个词语。
七、课后作业:1. 抄写词语“咕咚”五遍。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咕咚”这个词语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咕咚”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咕咚”词语的运用等。
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计划在1课时内完成。
六、教案名称:咕咚的小学语文教案七、年级学科:一年级语文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咕咚”这个词语,了解其基本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
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
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
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
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
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
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
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却不这样。
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
我
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