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学案(4-1)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教学过程及容一、导入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

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容(一)认识计算机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图1-1 台式电脑图1-2 笔记本电脑图1-3 一体电脑图1-4 平板电脑图1-5 掌上电脑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

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通信4、特点: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已超过40GB;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1、硬件系统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

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2024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2024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跨平台软件安装与配置方法
跨平台软件概述
软件安装与卸载
了解跨平台软件的概念和优势,介绍常见 的跨平台软件类型。
掌握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安装和卸载 软件的方法。
软件配置与管理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学会配置和管理跨平台软件,实现不同系 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介绍在安装和配置跨平台软件时需要注意的 事项,并提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数据库设计规范和优化建议
01
数据库设计原则
阐述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包括完整 性、一致性、可扩展性等。
数据库安全规范
介绍数据库安全规范,包括访问控 制、加密存储等措施。
03
02
数据库性能优化
提供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建议,包括 查询优化、索引优化等。
数据库维护与管理
讲解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任务 ,确保数据库稳定运行。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分工制作与合并
模拟团队成员分工制作不同部分幻灯片并最终合并成完整演示文稿场 景,提升团队协同制作能力。
办公软件间文件传输与格式转换
模拟不同办公软件间文件传输与格式转换场景,确保文件在不同软件 中的兼容性。
05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及实践
网络通信协议简介及配置方法
TCP/IP协议
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与文件管理技巧
启动与退出
掌握正确的开机、窗口管理
了解桌面图标、任务栏、窗口等基本 元素的操作方法。
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掌握文件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 和重命名等操作,了解文件夹的作用 和管理方法。
系统设置与优化
学会调整系统设置,提高电脑性能和 响应速度。
国内外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学案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学案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的基本知识;3. 熟悉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4. 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1.3 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影响2. 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功能2.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2.3 计算机操作系统2.4 常见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3. 网络基础知识3.1 网络的概念和分类3.2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3.3 常见网络应用和服务3.4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4. 信息技术的应用4.1 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的应用4.2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3 信息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5.1 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5.2 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和处理5.3 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5.4 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操作和课外作业提供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和相关课外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评估1. 考试测试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试,检验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程设计安排相关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项信息技术应用方案,评估其综合应用能力。

3. 作业评定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实验报告、课外作业等进行评定,全面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如《信息技术基础》等。

20242024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范文

20242024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范文

教案完整版范文•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应用技能•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编程初步•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03020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网络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主编:XXX,出版社:XXX出版社)参考资料《计算机文化基础》(作者:XXX,出版社:XXX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作者:XXX,出版社:XXX出版社)等。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在线课程、视频教程等资源进行学习。

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分类计算机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再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分类根据运算速度、输入/输出能力、数据存储量、指令系统的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等类型。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数制与编码数制概念介绍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数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

本文以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为标题,将从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合理设计计算机基础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案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年级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要求。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

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学要求,可以细化这些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计算机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主机和外设设备的功能和原理等。

2.计算机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计算机网络部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

4.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通过编程训练、信息搜索和处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避免内容过多或过少,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研究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4. 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分类。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4.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分类。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 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构造;3. 利用多媒体教具辅助讲解计算机工作原理;4. 分组进行操作系统的研究和比较。

教学技术1. 多媒体教具;2. 实物展示。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2. 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操作系统的理解程度;3. 学生通过小组研究掌握的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常见协议;4. 理解互联网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4. 常见的网络协议;5. 互联网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具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展示实例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3. 利用网络模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4. 分组进行互联网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教学技术1. 多媒体教具;2. 网络模拟软件。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和常见协议的掌握程度;3. 学生通过互联网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信息安全与管理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研究信息安全的意义和风险;3. 掌握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1. 信息安全的定义和分类;2. 信息安全的意义和风险;3. 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4. 信息安全的管理方法。

第二单元第1课身边的数字设备教案+学案苏科版三上信息科技

第二单元第1课身边的数字设备教案+学案苏科版三上信息科技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知识点一:数字设备的发展趋势
-了解当前数字设备的发展趋势,如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探究数字设备发展趋势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知识点二:数字设备的选购与维护
-学习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数字设备,关注设备的性能、价格和售后服务。
-掌握数字设备的基本维护方法,如防尘、防潮、防病毒等。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数字设备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数字设备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答案:正确使用和维护数字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设备。
2.定期清理设备,保持设备清洁,如使用干净的布擦拭屏幕和外壳。
3.避免设备受到撞击或摔落,使用保护套或保护壳保护设备。
4.定期更新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注意网络安全,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
答案: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输入是指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通过键盘输入文字。处理是指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和操作。存储是指计算机将处理结果存储在内存或硬盘中。输出是指计算机将处理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输出,如通过显示器显示图片和文字。
题型三:请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数字设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本

一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本

一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本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是一种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

2. 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并向学生解释计算机是一种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

2.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计算机的外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0分钟)1. 老师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功能。

2.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计算机内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三、计算机的功能(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功能,如计算、存储、处理信息等。

2. 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计算器、文字处理软件等,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四、使用计算机(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如开机、登录、打开软件等。

2.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如输入文字、绘图等。

五、小结(5分钟)1.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确认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老师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但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需要在之后的课堂中多安排一些实操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机概念和功能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

(这是一个示例教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材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护
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大量请求拥塞目标系统,导致目标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防护措施 包括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限制不必要的网络端口和服务,以及定期审查系统日志 和网络流量。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为了保护信息安全,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 国的《网络安全法》和美国的《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这 些法律法规规定了违反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和相应的法律责 任。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
除了法律法规外,信息安全还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这 些规范包括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恶意软件和病毒、不参与 黑客攻击等。同时,用户也需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不 参与任何违反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THANKS
感谢观看
用于将数据和信息输入 到计算机中,如键盘、
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
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 结果呈现给用户,如显
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器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如硬盘、内存条等。
处理器
计算机的“大脑”,负 责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
,如CPU。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01
02
03
二进制数制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 制进行运算和存储。
历了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变,最终形成了今天覆盖全球的规模。
网络的基本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网络的基本应用包括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远 程登录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电子邮件是最常见的网络应用之一,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 件系统发送和接收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文件。 网页浏览是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浏 览器访问各种网站,获取新闻、购物、社交等服务。文件 传输可以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远程登 录则允许用户远程访问其他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资源。

二进制教案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学案

二进制教案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学案

二进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进位制概念;(2)理解进制的本质;(3)掌握十进制和二进制的相互转换;(4)了解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制及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

2、技能目标掌握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转换以及运算规则。

3、能力目标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1)进制的本质组成(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难点](1)进制的本质组成(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授课地点]普通教室,不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对计算机稍微了解的同学就知道计算机中使用的进位制是二进制,那什么是二进制,它跟我们数学上使用的十进制有什么联系。

这节课准备给大家补充点二进制的知识,这跟数学关系很密切,请同学务必认真听课。

二、切入课堂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进位制?最常见的进位制是什么?学生普遍回答是十进制。

教师继续提问:那十进制为什么叫十进制?引起学生的思考。

(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是约定的)教师提醒学生一起回忆幼儿园开始学习算术的情景。

当是我们是从最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学起,比如2+3=?,当时我们会数手指,2个手指+3个手指等于5个手指,答案为5。

那4+6呢?4个手指+6个手指等于10个手指,10个手指刚好够用。

那6+9呢?当时我们就困惑了。

记得当时老师是告诉我们把6拆成1+5,9+1=10,这时老师跟我们约定用一个脚趾表示10,另外用5个手指表示5。

这样通过脚趾,我们就成功解决了两个数相加超过10的问题。

教师提问:那当时我们为什么要约定10呢,为什么用9或11?引起学生思考。

(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为了方便运算)教师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进位制?请举例说明。

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学生回答60进制(时分秒的换算),360进制(1周=360度),二进制等等。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进位制的概念,学生和老师形成共识: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课时:计算机基础主题: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3.能够描述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将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有效描述。

教学准备:1.计算机硬件实物或图片;2.投影仪;3.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

Step 2:介绍主要硬件组件(10分钟)教师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声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硬件组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工作原理、发展历程、特点等,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各个硬件组件进行有效描述。

Step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硬件组件的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给予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5: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整理总结,回顾每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向学生强调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Step 6: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硬件组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附上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2024年)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中职

(2024年)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中职
等。
04
数据压缩
阐述数据压缩的原理和常用算法 ,如哈夫曼编码、LZ77等。
20
数据可视化技术介绍
01
02
03
04
数据可视化概念
解释数据可视化的定义和意义 ,以及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和库。
基本图表绘制
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等编程 语言绘制常见的图表,如折线
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高级可视化技术
讲解高级可视化技术的实现原 理和应用场景,如热力图、树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钓鱼、DDoS攻击等。这些攻击手段可能导 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网络拥堵等严重后果。
防范方法
为了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补丁,不轻易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链接,限制不必要的网络端口和服务,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 、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 文件管理、文字处理、表格制作 、演示文稿制作等;能够使用常 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 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创新能力。
2024/3/26
9
计算机网络基础
2024/3/26
01
网络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 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02 03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常见的网络协 议有TCP/IP、HTTP、FTP等。网络标准是为了保证不同 厂商生产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能够相互通信而制定的规范 ,如IEEE 802系列标准。

4.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学案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4.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学案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4.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理解常量、变量,能正确书写表达式。

2、掌握Python语言中的常用函数。

3、能读懂简单的程序代码,根据具体问题改写和完善代码,感受计算机编程的魅力。

4、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提高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Python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表达式、常用的函数。

难点:能读懂简单的程序代码,根据具体问题改写和完善代码。

【学法提示】: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演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资料准备】:了解Python一种解释型、面向对象、动态数据类型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由 Guido van Rossum 于 1989 年底发明,第一个公开发行版发行于 1991 年。

Python 的两大特色是清晰的语法和可扩展性。

【内容精讲】:一、Python的常量和变量:1. 常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始终不发生变化的量,通常是固定的数值或字符串。

例如,48,30.01,'Hello',等都是常量。

2. 变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变化的量。

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可以用指定的名字来代表,即变量由变量的“标识符”(又称“名字”)和变量的“内容”(又称“值”)两部分组成。

随堂练习:下面代码中,哪一种能够打印出“哈哈哈哈”这个结果()A、content=“哈”content=“哈哈哈”print(content)B、content=“哈哈”content=“哈哈哈哈”print(content)C、content=“哈哈哈哈”content=“嘻嘻”print(content)3. Python语言中,变量命名规则:①变量名可以包括字母、汉字、数字和下划线(_),但不能以数字开头。

例如:name2是合法变量名,而2name是非法变量名。

②变量名区分大小写。

例如:myname和 Myname是不同的变量。

计算机基础教案(精选)

计算机基础教案(精选)
实践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出改进学习的计划和措施。
学习方法与态度
探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对计算机领域的影响和挑战。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介绍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和应用实例,讨论这些技术对计算机领域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探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IPS)、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提供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如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补丁、不轻信陌生链接等。
介绍企业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安全审计、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方面。
数据库技术基础与应用实例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数据冗余度小、数据独立性高、数据一致性好等特点。
算法思想
探讨基本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的实现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常见算法如排序、查找等的具体实现和性能分析。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普及
介绍ARPANET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互联网起源
阐述互联网从Web 1.0到Web 2.0、再到Web 3.0的演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代表性技术。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02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03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化、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与原理
内存储器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3.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a.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编好的指令,自动高速地进行各种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

b.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2.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a.计算机的分类: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处理能力和性能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b.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a.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b.数据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和十进制。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基本组成部分、分类和发展历程等知识点。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兴趣。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探究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进行思考。

2.知识讲解:以PPT为工具,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3.教学互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实验演示:进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5.总结复习: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1.参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分类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实验表现:通过实验演示,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总结复习:通过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复习,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计算机的种类及发展》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计算机的种类及发展》教案
1.算筹.算盘.计算机都是计算工具。你还知道有什么其他古老或现代的计算工具吗?
2.记录自己一天中所经历过的跟计算机有关联的事情,跟大家说一说。
实践应用
1.了解生活中熟悉的的家用电器后填写下表。
电器名称
过去的样式与功能
现在的样式与功能
想象和设计未来的样式功能
2.通过看书看报,查询计算机网路或咨询亲朋好友的方式了解各种计算机或带计算机的物品的特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4.共学:练习.拓展阅读.展示
活动二:
阅读书本P2-3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正确填空
填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年月日),它的名字是(),它是个大块头,体积有(),重量达()。
要求:看书独立完成
一、电子计算发展的四个时代
活动任务三:
填空:
1.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发展经过了()个时代。
2.第一代计算机是从()年到()年,计算机内部的主要元件是();
2.请你写出生活中你知道的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我们一般在哪些地方().()使用。
三、算筹和算盘
学生看书P2一.算筹和算盘
评分:共(35个空,其中24空是基础题)
答对20空以下的为不合格
答对20—24空的为合格
答对25-30空的为良
答对30空以上为优
学生自己总结:
1.第一台计算机……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
学习
重难点
学习重点:计算机的形成.发展及分类情况。
学习难点:计算机发展4个时代的划分情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内容)
1.首学:学生做书本P5的探究活动。
活动提示:分小组进行(四人一组);

初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初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初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第一课: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和关闭4. 计算机输入设备的使用5. 计算机输出设备的使用6. 文件管理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文件管理基础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操作- 个人操作、小组合作操作、集体展示操作教学时间2 学时(100分钟)第二课:Office 办公软件教学目标- 掌握 Word 文字处理软件、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和PowerPoint 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会使用 Office 软件进行常规文档的编辑、排版、图表制作和幻灯片制作教学内容1. Word 文字处理软件基本操作2. 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3. PowerPoint 演示软件基本操作4. 常规文档的编辑与排版5. 图表制作6. 幻灯片制作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Office 软件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图表制作和幻灯片制作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操作- 个人操作、小组合作操作、集体展示操作教学时间4 学时(200分钟)第三课:网络基础教学目标- 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互联网的概念和应用3. 网络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4.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5. 网络安全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网络安全知识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操作- 个人操作、小组合作操作、集体展示操作教学时间3 学时(150分钟)。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学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学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互动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方法与格式。

2、记忆EXCEL中常用的函数,并能熟练使用这些函数进行计算。

一、知识准备1、EXCEL中数据的输入技巧,特别是数据智能填充的使用2、EXCEL中单元格地址编号的规定二、学中悟1、对照下面的表格来填充(1)D5单元格中的内容为(2)计算“王芳”的总分公式为(3)计算她平均分的公式为(4)思考其他人的成绩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得到?(5)若要利用函数来计算“王芳”的总分和平均成绩,那么所用到的函数分别为、。

计算总分的公式变为;计算平均分的公式为。

思考:比较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特点,思考EXCEL中提供的函数对我们计算有什么好处,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反思研究三、学后练1、下面的表格是圆的参数,根据已经提供的参数利用公式计算出未知参数1)基础练习(1)半径为3.5的圆的直径的计算公式为(2)半径为3.5的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2)提高训练(1)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直径?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直径?(2)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面积?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面积?2、根据下面的表格,在B5单元格中利用RIGHT函数去B4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右3位。

利用INT函数求出门牌号为1的电费的整数值,结果置于C5单元格中。

思考实践提高:根据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了那些提示?并且将上面的公式与函数进行上机实实践。

四、作业布置(1)上机完成成绩统计表中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2)上机完成圆的直径和面积的计算(3)练习册P8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4-1:制作班级课程表
【知识目标】
1.工作簿与工作表、单元格与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
2.单元格格式、表格框线、页面设置。

【技能要求】
1.了解Excel的功能,能以合理的名称在合适的位置创建工作簿;
2.能根据需求在Excel中输入、编辑数据,打印输出一份符合格式要求的表格。

【学习任务】
请参照图4-1-1(或样张),结合班级本学期的授课情况,利用Excel制作一张班级授课表。

要求:
1.文字格式设置统一;
2.设置表格框线:外粗内细;
3.对课表进行美化修饰;
4.页面设置合理,居中打印输出表格。

【学习方法】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任务驱动
【学习环境】电子教室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每当新学期开始,课程表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拥有一张班级课程表,我们就可以随时了解上课情况,有效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Word可以制作出实用、美观、结构合理的表格;今天,我们利用Excel制作一张班级授课表。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预习P162-P165的内容,完成以下预习题。

1.Excel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它可以方便地输入、编辑数据,并对数据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操作。

2.工作簿是在Excel中用来存储并处理数据的文件,扩展名是_________、_________,工作簿默认有_________张工作表,最多可有___________张工作表。

3.工作表中列与行交叉处的方格叫___________,它是存放数据的基本单元。

每个单元格有一个地址,单元格地址由单元格所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________在前,_______在后。

4.当光标指向单元格右下角时,光标的形状会变成黑色十字形,这个十字形称为__________,拖动它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填充。

5.你能用两种方法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吗?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任务1:新建工作簿并保存
〖认识Excel窗口〗
关键点:菜单栏、工具栏、快捷菜单
〖保存工作簿〗
文件→保存(另存为)
关键点:存储位置、扩展名
任务2:录入课程表内容
〖强制换行〗
ALT+Enter
〖填充柄〗
注意鼠标的变化
〖插入单元格、行、列、工作表〗
任务3:设置课程表格式
〖文本对齐〗〖文本格式〗〖行高列宽〗
〖单元格边框〗
外边框粗、内边框细、边框颜色
难点:斜线表头
〖单元格底纹〗
单元格格式→图案→单元格底纹与图案
任务4:打印设置
〖打印区域〗〖打印预览〗
〖页面设置〗
四、限时检测,交流展示
【限时检测】
1.试一试:如何实现数字1~8的自动填充?
2.说一说:若要精确设置行高及列宽该怎么做?
3.试一试:在设置表格格式过程中,文字较多或文字字号变大时,某些文字就看不到了或是看不全,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请写出C4、C5、C6、D4、D5、D6组成的单元格区域地址是_________。

【作业检查】
◆组长检查提交
◆收取展示点评
五、项目评估,作业布置
【反思探究】
在参照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与同学对照,课后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思与探究,分析存在的问题,试着寻求解决的办法。

【作业布置】
①复习项目4-1知识连接部分内容,并填写反思与探究;
②预习项目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