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鉴赏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写景诗鉴赏(共2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写景诗歌的写作特点和常见考点;(第一课时)2、学习常用写景技巧和情景关系;(第一课时)3、在训练中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学习写景的表现手法,辨析情景关系。
【学习内容】第1课时一、诗歌中的情与景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诗人们或先写景后抒情,或只写景但融情于景,或边写景边抒情情景交融。
比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列举几首你熟悉的写景诗二、写景方式(写景技巧)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写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常见的写景手法有:1、正与侧的结合2、动与静的结合3、声与色的结合4、虚与实的结合5、点与面的结合6、远与近的结合7、白描手法8、细节描写应用:把以上手法对应到以下几首诗中,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歌鉴赏写景的技巧-学案doc
2016级语文导学案编号:007A 编制:吴彤审核:语文组摹声绘形有真章——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学习目标】1.掌握写景诗常用的景物描写手法。
2.学会规范答题。
【考纲解读】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基础感知】一、知识储备1.描写景物的角度 :a.多种感官角度(听觉/声音描写、视觉/色彩描写、视觉/形态描写、绘声绘色、视觉听觉结合、嗅觉/气味描写、味觉描写、触觉描写、通感、多种感官)b.时空角度(早晚/四季、远近、俯仰/高低等)(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c.色彩角度2.描写手法的角度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点面/明暗白描/细节(粗笔勾勒、工笔细描)渲染/烘托(正侧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3.修辞角度:(比喻比拟排比反问设问借代对偶夸张等)二、提问方式: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③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或词是如何写景的。
④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
三、答题步骤:①明确技巧②分析运用③说明效果【例题引路】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问: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6分)【答题规范】“总述(提出见解、观点)+ 述例分析证明观点(列例、释例)+ 回应分析小结(述感受或谈效果)”1、从写景的层次分明这一角度鉴赏解答答: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描写的景物层次分明。
[一层,总述(见解、观点)]这具体表现在①远景近景的相互结合相互配合上。
如:远景(林断、山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中的景与情+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学案: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二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中的景与情【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2.提高对古诗中景与情的鉴赏能力【学习过程】一、考点解析景情关系(1)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①触景生情。
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③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若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以景结情“以景语结情语”(宋,张炎)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⑤“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⑥“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离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2)内在联系:①景、情正村;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艺术手法;了解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3.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4. 代表诗人及其作品5.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艺术手法及鉴赏方法。
2. 难点:山水田园诗的深层意境及其传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自然。
2. 教学环节一: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 提问:什么是山水田园诗?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
3. 教学环节二: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1) 提问:我国山水田园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
4. 教学环节三: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1) 提问:山水田园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如白描、寄托、象征等。
5. 教学环节四:代表诗人及其作品1) 提问:请举例说明一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2) 讲解:举例分析代表诗人(如陶渊明、王维等)及其作品。
6. 教学环节五: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1) 提问: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自然景观、体会诗人的情感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艺术手法、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的掌握程度,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 教案
彩笔绘景写诗心――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一、古诗中的景物描写的目的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00多年前的《诗经》,到近代的毛泽东,几千年来,诗歌的天空群星闪耀。
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呢?(问题)为了抒发感情。
(板书“情”字)借助景物描写抒情是常见的方式。
(板书“景”字,箭头)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人们常用一句话来表述----“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问到诗歌写了些什么景物,不少同学大多能答出来,只是有时概括的不完整,表述语言欠美丽;但一问到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要求答出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不少同学就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一答就错。
老师的应对方法是:要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掌握诗歌中写景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常见的运用于如何写景方面的角度又有哪些。
今天我们将从诗歌写景角度来探究一下二、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角度梳理诗是用来抒情的,人是感情丰富的,有喜怒哀乐愁的不同感情。
在《采薇》中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呢?这两处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过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借助春冬季的不同景物抒发了不同的感情。
诗歌中有大量写季节的诗。
古人有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简洁地概括了四季不同的美(投影)。
我们在古诗中还有哪些描写季节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我们从这些诗句中发现四季之景不同,色彩差别很大。
春夏的景物色彩艳丽,而冬天的景物则较灰暗。
四季之景不同,色彩差别很大。
(板书色彩)刚才老师举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颜色就是以暖色调(红、绿、黄、橙)为主,暖色景物画面有什么特点?明亮鲜艳(投影),适合抒发什么感情?多表现作者的愉悦、开朗、乐观、积极。
问学生:能不能再举几例?(讨论,推荐回答,停车坐爱枫林晚,看万山红遍,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与技巧,并会应用此技法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2015·辽宁沈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
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二.知识汇编高考考查的常见的几种写景的方法与技巧归纳1.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结合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来写3.注重炼字4.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5.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6.从观察角度的立足点来写7.注重景物的色彩搭配三.讨论展示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他是怎样写景的呢?四.应用体验《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
香红渐渐稀。
番腾妆束闹苏堤。
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
人归春也归。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五.课后作业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下面问题帐夜①吴兆骞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只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5分)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与技巧,并会用此技法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三.导入新课(2015·辽宁沈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写景的技巧 学案
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例题,结合以前的知识储备能说出解答写景技巧题的要点;2、通过训练能归纳概括答此类题的方法。
【考纲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怎么考】【2016天津卷】14题(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016北京卷】“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2015湖北卷】14题(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白昼、暮夜、远近、高低(时间)(空间)【2015天津卷】14题(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对仗、比拟、视觉、嗅觉、触觉(通感)【2015江苏卷】10题(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层次)色彩斑斓【2015安徽卷】本诗最后两句“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015全国】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乃晚唐绝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课前预习】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如何鉴赏写景诗(教案)
如何鉴赏写景诗歌?(教案)类型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2.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总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小结:意象--- 图景-- 意境-- 情感答题步骤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时间+地点+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类型二: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 、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3 、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4 、看色彩: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第三种类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1.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3. 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4. 奠定感情基调5. 为下文做铺垫6.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学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学习目标】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课前导入《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多种手法来写景,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写的是近处的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的是远处的动景。
这几句诗采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幽静淳朴的田园风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根据动静结合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把这种手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动景和静景皆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没有侧重。
如《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景,写出了天空的空阔、辽远,原野的碧绿、无垠。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景。
诗人由静而动,变单调为多彩,使得草原的勃勃生机呼之欲出。
2.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幽深。
动景是陪衬,静景是重点,是基调。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主要写春山夜晚之静。
但“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景,诗人以动衬静,收到了精妙的艺术效果。
3.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群山万壑赴荆门”,一个“赴”字将静止的写成了动态的,突出了景物特点和诗人的心境。
4.化动为静,化有声为无声。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将流动的水比作挂在山间的巨大白练,突出了瀑布的色泽和气势特点,生动形象。
二、典题例析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参考译文】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睁开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垂,鸟儿在晩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高中语文诗歌写景艺术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写景艺术教案引入新课诗歌写景,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运用想象和联想,将自然景观转化为艺术画面的一种创作手法。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著名的写景诗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壮美的自然景象。
教学内容1. 写景诗的特点写景诗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精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理解写景诗的艺术魅力。
2. 写景诗的创作技巧写景诗的创作技巧包括观察、想象、联想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教授学生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如何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丰富诗歌的内涵,以及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经典写景诗的学习与鉴赏选择几首经典的写景诗进行深入学习和鉴赏,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通过对诗歌的详细解读,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发现诗歌中的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 讨论式教学: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 实践性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写景诗的创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课堂活动- 朗读欣赏:选取几首写景诗,让学生轮流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图像联想:展示不同的自然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 创意写作:提供一定的写作提示,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写景诗。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阅读更多的写景诗,并选择一两首进行深入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的写景技巧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文学创作中,如散文、小说等。
结语。
写景诗赏析教案
写景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景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赏析写景诗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写景诗赏析,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将学会欣赏、分析和写作写景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自然风景的视频或展示一组美丽的景色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共鸣,并提问:你对这些自然景色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如何用诗歌来表达这些感受?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写景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写景诗是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它注重通过五感的交融和想象力的发挥来创造出美的形象。
3. 赏析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景诗的赏析方法和技巧:(1)仔细观察:通过观察诗歌中的描写细节,想象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细腻之处;(2)理解诗意: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等手法,理解诗人对景色的深层诠释;(3)品味诗美:欣赏诗歌中的美学价值,感受诗歌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感悟。
4. 典型赏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写景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理解情况,展开诗歌的赏析。
(1)注重描写诗歌中的自然景色,让学生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解读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自然的思考和情感表达;(3)提问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创作实践(2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或者选择教师提供的一张景色图片,用写景诗的形式表达对这个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1)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用丰富的语言描绘自己所选择的景色;(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词,如颜色、声音、气味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准确性和美感;(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互相欣赏和建议的机会。
6. 总结梳理(10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写景诗的特点和赏析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写作感受和体会。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和意境的一般常识2.能力目标: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4.思政目标:感知古代诗歌独特的景物描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课前预习《优化设计》p281——p282,画面描述三步骤。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来许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许多的景物,往往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也就是说描绘了很多画面,这就是我们常说诗歌的景象,这些画面与诗人的情感史交融在一起的,作者或喜或悲,或触景生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中需要注意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鉴赏诗歌形象(景、意境)。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35分钟)一、总体把握:积累知识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象”——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不是纯客观物象)意象=物象+情思燕子----今非昔比、物在人亡嫦娥----孤独、悔恨杨花----离散、漂泊杨柳----离别日----暗喻明君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南浦、西楼—送别之地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识记意象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高考语文——写景诗、哲理诗的鉴赏技巧
高考语文——写景诗、哲理诗的鉴赏技巧一、写景诗鉴赏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写景诗的赏析步骤:第一步: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根据杜甫的人生经历和这首诗主体,可以确定感情基调是“哀”或“伤”:风物之伤、孤独之伤、思乡之伤、忧国之伤。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抓意象)。
从这首诗中我们抓到了以下一些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波”“风云”“丛菊”“孤舟”“寒衣”“催刀尺”“白帝城”“急暮砧”。
第三步:展开联想。
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根据诗歌可知,这首诗的意境是萧森。
第四步: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把握写景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感情,包括正衬(“乐”景正衬“乐”情、“哀”景正衬“哀”情)、反衬(“乐”景反衬“哀”情、“哀”景反衬“乐”情)。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赏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我们将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为案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详细解析每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点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例如,在《静夜思》中,我们可以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的意象美。
诗人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春望》中,杜甫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感慨。
这里的“国破”与“山河在”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自然的生机勃勃。
通过对这种对比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在点评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见解,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拓宽思路。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
比如,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要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要领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体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诗人寄托情感的物象(j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记空洞,回答要具体。
例如只答出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要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归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某某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1)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图景。
(步骤2)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快闲适的心境(步骤3)。
2、分析技巧性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驼毛制的外衣。
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锻炼学生分析、解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2.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3.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分析具体的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实例。
4.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景物描写实例的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不同诗人的景物描写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景物描写的诗歌,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典诗歌选集: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景物描写作品。
2. 相关论文和评论: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术观点和分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优化教学过程。
3.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应总结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九、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景物描写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单元测试:设置相关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景物描写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十、教学展望1.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典诗歌,挖掘更多景物描写的优秀作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词景物描写技巧+课件
指出下面诗句的描写手法
思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动静结合 衬托(反衬) 2、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色彩渲染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 设问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比喻 夸张 视听结合
情景关系:以情入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唐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宋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3、元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分钟,记一记
景物描写手法“打油诗”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1、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句是远镜头,第二、三、四句则 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 层次感。
早春寻李校书
检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2、用多种感觉写景,款款春风写的是触觉,云白、柳绿、 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 的是听觉。多种感觉结合,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5、拟人。一个“弄”字,赋予了“江”以人的情态,写出 了江流的生动活泼。
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色彩 :色彩渲染、色彩对比、色彩鲜明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
1、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2、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贾岛《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4、王维的《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注]①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单人旁:你、们、他、借、像、做、什、伙、伴、位
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赏析。(6分)
很红很红的苹果很多很多的小鸟很美很美的花儿
一(孔)石桥一(只)船一(颗)枣一(把)伞
重—轻圆—扁东—西生—死胖—瘦头—尾宽—窄美—丑进—出臭—香
1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诗经《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6、杜甫《春夜喜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7、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遥岑远目,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18、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课堂总结
王字旁:玩、球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六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不管出题人从哪个角度发问,我们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二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三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鉴赏学案教学博苑06-02 0559高考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鉴赏学案教学目标:通过对写景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去完成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此方法具体去解答诗歌鉴赏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本节课由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石万壑雷”导入本节课。
二.考纲解读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
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三.高考导航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到傍晚,又由地面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05卷全国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四.读一读,思一思,温故以求知新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2)四.读一读,思一思,温故以求知新(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例 1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例2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例3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例4 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景时用了那些技巧,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依据?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内心的愁怨。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3)(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如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例5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6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具艺术感染力。
(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7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石万壑雷。
”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例8 月夕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本诗由视觉到听觉,有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
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4)(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9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例10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