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2024年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2024年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2024年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文工程施工中要求生产班组应熟悉和遵守施工图纸、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工序控制点等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

随时检查贯彻执行情况,分析研究工序能力。

预防和消除异常因素,促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保证和提高质量水平。

1“三检制”的检查内容生产班组对其操作质量负责。

在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应认真进行工序质量自检和上下工序的交接检查,在确认质量符合要求时向工长和质量工程师报验进行专职检查,开展“三检制”活动。

1.1“自检”就是“自我把关”和获得需要的有关质量信息。

操作者对自己施工过程(工序)或完成的工作进行施工班组工序质量自检,由操作者自行进行,自我检验,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

以班组质量检查员为主负责填报施工班组工序质量自检记录表。

1.2“交接检”是指作业方式的转换及作业活动效果的中间确认。

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要求。

对相关专业工序之间也是如此。

通过工序间的交接验收,使各工序间和相关专业工程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以班组质量检查员为主负责填报质量交接记录表。

1.3“专职检”就是质量工程师对施工过程(工序)或完成工作进行的检验。

专职检在质量工程师主持下进行,检验范围、检验项目、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按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检验标准规定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____个部分规定的内容执行。

以质量工程师为主负责填报检验批验收记录表。

2“三检制”的具体要求2.1施工班组工序质量自检的检查数量应进行全数检查,混凝土结构和门窗工程应按结构构件和不同规格的框(扇)件数作为检查单位;砖砌体、楼地面、装饰和屋面工程可按生产作业班次作为检查单位,其测点设置按有关分项工程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执行。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可按台件、区段、系统划分检测单位,组织班组自检、交接检。

2.2上、下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应在工长参加下进行。

由上道工序班组长和班组质量检查员在班组自检基础上,负责向下道工序班组长和班组质量检查员进行交接。

质量三检制度

质量三检制度

首件三检制度1 目的为预防加工过程中发生批超差、批返修和批报废,保证产品质量一次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

2 使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

3 首件三检定义首件三检是指工人自检、组长(或指定代班人员)复检、专职检验员检验。

4凡属下列情况,均须经首件三检后,方可继续加工。

a) 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的第一件;b) 每个工作班开始;c) 机床设备、工夹模具进行调整之后;d) 加工过程中更换操作者;e) 加工过程中,工艺技术文件更改之后。

5 执行首件三检的条件a) 有按规定手续和权限批准的工艺文件;b) 上道工序转来的零部件流转卡或工艺路线卡填写完整,本道工序之前的各道工序经检验合格并签字;c) 加工者使用的机床设备、工装、仪表、量具等完好;d) 生产现场文明、整洁、安全。

6 首件三检内容6.1 对首件产品,开工前应认真消化工艺文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和加工程序,仔细调整机床设备各加工参数,以及工装模具的精度等,保证首件产品一次合格。

6.2 操作工人按产品图纸对首件自检合格后,然后交组长(或指定代班人员)互检,并将检测数据填入《首件三检单》,合格签字后提交检验员专检。

检验员应复查机床、工装、产品流转卡等各项条件,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填入《首件三检单》,签署姓名和日期,并在首件上作出明显标记;同时检查、监督生产员工按要求填写《产品流转卡》。

6.3 首件三检合格后,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应勤检、勤量,对自己加工的产品百分之百的保证质量。

检验员要加强巡检抽查,预防不合格品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6.4 三检合格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生产班组和检验员必须坚持“三不放过”原则,迅速查明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措施,排除故障,重新三检。

未采取措施,并未经三检合格的零(部)件不得继续加工。

6.5 凡因三检差错造成的不合格品,工人、检验员要共同查明原因、承担责任,造成的废品损失(含返工/返修损失)纳入生产班组废品指标。

首件、三检制度

首件、三检制度

首件工程验收制度为了加强工程施工质量(内在质量、外观质量、档案质量)的管理,努力消除质量事故隐患,杜绝质量通病,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公司企业标准、硚孝公司相关技术质量管理办法特制订本制度。

1、首件工程认可制的建立,立足于“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抓住首件工程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后续批量生产,及时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未经首件工程认可的分项工程,不得批量生产。

2、首件工程认可制的综合评价标准1)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湖北省交通局交通局相关文件规定;3)武汉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工程(QXTJ-04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4)工程项目招标文件;5)监理计划等相关要求。

3、首件工程认可制的评价办法,贯彻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项目的质量创优保障原则,着眼抓各分项工程的首件工程质量。

4、首件工程认可制评价责任体系,应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

1)在纵向上,项目部、负责首件工程的初评,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首件工程的复评,B驻地办负责首件工程的认可,重要分项工程由硚孝公司负责认可。

2)在横向上,项目部作为施工责任主体,承担自评责任,评价时提供施工工艺措施及自检、质保质量责任人;B驻地办承担终评和认可责任,重要分项工程请硚孝公司提出终评意见。

3)在深度上,项目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承担工序的首件的认可和评价,B 驻地办承担分项工程的首件工程的认可和评价,重要分项工程请项目办认可并提出终评意见。

5、首件工程认可制的实施程序1)选定项目部根据本制度第三条确定的工程内容,在每一个分项工程中选择第一个施工项目作为首件工程,并将首件工程的每一个工序作为首件工序,对每一道工序拟定施工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技术方案,该方案须获得B驻地办的认可,重要项目须获得工硚孝公司的认可。

2)评价及认可在首件工程(分项工程)完成以后,将召开首件工程总结会,重要分项工程首件总结会将邀请硚孝公司领导参加。

质量三检制工作制度

质量三检制工作制度

质量三检制工作制度
质量“三检制”工作制度
1、目的
本制度规定了自检、互检和专检(简称三检制)的内容与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批量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2、自检、互检的内容与要求
操作工人必须按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并对自己加工的工件进行认真的自检。

上、下道工序之间开展互检工作,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转入下道工序。

了解本工序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和提高。

并及时填写《工艺流程卡》。

3、专检的内容与要求
首件检验
操作人员对初次开始生产或工艺条件改变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称为首件,操作者必须根据工艺规程文件规定进行自检合格后,交检验员过行检验,检验员复检合格,应在工件上做好标记,并签发“首件检验单”后可继续加工生产。

如首检不合格情况下,操作者严禁继续加工。

对不按首件规定的操作者,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说明教育,有权阻止继续。

不认真执行首件检验而造成批量性质质量问题的责任者(包括检验人员),要严肃处理。

首件检验不合格,检验员应及时扣留,并按不合格品分类和要求做好相应的标记作及时处理。

过程检验
在首件检验合格的基础上,检验员应做好工序加工过程中的巡回抽检工作,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成批不合格品发生。

并及时填写《工艺流程卡》。

完工检验
按产品出厂检验文件对加工完的产品进行完工检验,并填写《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34完工检验按产品出厂检验文件对加工完。

首件三检管理规定

首件三检管理规定

首件三检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首件三检管理制度文件编号:WST-WX/GL-PZ-005版次:1/A受控状态: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目的为加强质量控制,预防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批量超差、返修、报废损失,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产品顺利交货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制造单位的生产加工过程。

3.术语3.1首件:对每一个工作班开始或生产状态发生变化(包括工装、夹具、设备、工艺、人员)后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实行操作人员自检、互检以及专职检验员的专检。

3.2三检:自检、互检、专检。

3.3自检:由操作者自己按照工艺要求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3.4互检:由下道工序或其他人员(非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3.5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4.职责4.1品保部负责产品首件的监视和测量,对首件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4.2铸造部及其他制造部操作者和基层管理者是自检、互检的执行者,对首件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5.工作程序5.1首件三检条件5.1.1生产环境文明整洁,符合“6S”管理规定。

5.1.2有现行有效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5.1.3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对技术质量问题有处理结果。

5.1.4计量器具、工装和设备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处于完好状态。

5.2执行过程5.2.1“首件三检卡”上签字或盖章,首件检验后,由操作者存放在指定绿色首件容器内,直到本班次结束作为最后一个产品与其它合格产品一起转交到下道工序。

5.2.5首检如出现不合格,操作者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班组长、检验员应积极协助操作者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进行首件加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5.3首件三检的条件凡有下列情况,产品必须进行首检。

5.3.1每班次的开始。

5.3.2生产中更换操作者的。

5.3.3生产中更换或重新调整设备、工装和刀具的。

首件三检作业规范(含表格)

首件三检作业规范(含表格)

首件三检作业规范(ISO9001:2015)1.目的防止出现批次性超差、返修、报废。

2. 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批量产品的首件检验。

3.职责3.1 生产车间各拉长负责首件产品的制作、自检、送检工作。

3.2 品质部IPQC负责首件产品的确认。

4.定义4.1 首件三检。

指对生产开始时和工序要素变化后的首件产品质量进行的检验。

4.2 自检指由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的检验。

4.3 互检指操作者相互之间的检验或班组长对操作者检查结果的复核。

4.4 专检由专职检验员(IPQC)进行的检验。

4.5 5M1E指人、机、料、法、环、测量5. 作业内容5.1 产品相关工艺文件,SOP/TPI/BOM表/电路图。

5.2 静电与工装治具、设备的点检与保养达到生产要求。

5.3 检查产品的描述与外观顔色与LOGO与订单要求一致。

5.4 检查核对软件是否与输出文件要求一致。

5.5 确认产品的3D效果,LED灯、电池规格型号、工作状态、测试距离与产品要求一致。

5.6 核对生产产品与客户签样或者要求一致。

5.7 每批首件需制作5PCS。

6.记录生产组长将首件自检合格的产品,如实将检查结果(如外观、功能、尺寸等)记录《首件确认表》上,签名后提QA(或指定人员)进行互检,互检合格后班组长(或指定人员)如实将检查结果记录在《首件记录表》上并签名,随后由操作者或班组长提交IPQC实施专检,专检合格后QC如实将检查结果记录在《首件检查记录表》上并签名确认,把产品和《首件确认表》一起返回车间,放置在首件盒里作为进行批生产的依据。

当IPQC检查结果为不合格,应及时与班组长进行沟通,必要时双方共同对首件进行再确认,达成意见统一。

若意见不能统一时,应提交IPQC组长判定。

必要时应及时提请上级支持。

7、表单表格《首件确认表》首件确认表生产部:工程部:检查员:审核人:8.流程图。

2024年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本1)、在每个分部工程启动之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协调项目施工员及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各分项工程开始前,项目团队及专业技术人员需向班组组长提供书面交底,随后由班组组长向操作人员进行口头解释。

2)、技术交底过程可采取口头说明、文字描述、图表展示或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

3)、严格实施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职责任检制度,参照《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23进行检验评估,并确保所有检验均有详细记录。

4)、操作人员需对每日完成的施工部分进行自我检查,自检合格后由班组长复核,再经质检员验收评价。

5)、在上下道工序交接时,必须进行工序交接检查。

若发现不合格情况,不得交接;所有合格工序应记录在交接记录中,并需双方签字确认。

6)、专职质检员应定期检查工程质量,对复杂工序进行现场跟踪和指导,及时处理问题并做好日检记录。

同时,需做好各分部分项的检验评定记录,以便建设、监理单位进行验收。

如因质检员失职导致质量事故,质检员将承担相应责任。

2024年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本(二)在工程实施中,生产班组必须严格遵循施工图纸、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工序控制点等技术文件规定。

应持续检查这些规定的执行情况,分析并研究工序能力,以预防和消除可能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确保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和提升工程质量。

1. "三检制"的检查内容1.1 "自检"是操作者自我监督的重要环节,通过自我对施工过程或完成工作的检查,获取必要的质量信息。

1.2 "交接检"涉及作业活动效果的中间确认,确保上道工序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要求,形成工序间的有机整体。

1.3 "专职检"由质量工程师执行,对施工过程或完成工作进行专业检验,检验标准参照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2. "三检制"的具体要求2.1 自检的检查数量应全面覆盖,混凝土结构和门窗工程按构件和框(扇)件数检查,其他工程可按生产作业班次为单位进行检查。

首检三检管理规定

首检三检管理规定

1.0目的和范围:为了使首件三检作业规范化,预防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品质。

特制定本规定。

2.0定义:①自检:指操作员对首件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进行尺寸、重量、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②互检:指车间生产的组长、科长对操作员已经检验过的首件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对尺寸、重量、外观等方面进行的再次检验。

③专检:指现场IPQC对经过操作员、组长、主管检验的首件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及其质量检验标准对尺寸、重量、外观等进行全面的检验。

④正常动作条件:机器设备参数符合工艺规定,机器动动作无异常。

3.0相关文件和资料:《生产工艺标准》《品质控制计划》《生产作业指导书》实物样品和其他辅助三阶文件4.0职责:操作员:机器在正常动作条件下,对首件进行自检。

生产组长:机器在正常动作条件下,对首件进行互检。

IPQC:机器在正常动作条件下,对首件进行专检。

生产主管、IPQC组长:定时抽检首检情况,并须有书面记载。

品质经理/主管、生产总监/经理、研发总工:随机性地对首检状况进行抽查。

5.1 程序:5.2 首检时机:①开机时;②换材料(换型号)时;③修机(换模)后;④调整设备参数后;⑤突发性停电,恢复用电开机时;⑥人员调换时。

5.3 作业细则:5. 2.1操作员、生产组长、生产主管及现场IPQC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运作(若否,应通知工程部及其它相关人员进行调整)确认机器正常运作后,方可开始首件三检作业。

6. 2.2操作员据《生产作业指导书》《生产工艺》进行首件生产,取5~10pcs不等(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工艺标准对首件半成品(或成品)尺寸、重量、外观等进行测量,确认合格后,转交生产组长进行互检。

并在《首件三检记录表》相关栏目中填写相关记录。

7. 2.3生产组长或主管接到操作员转交的首件,必须重新确认机器设备运作是否正常,且按照工艺标准做进一步的尺寸、重量、外观等确认,并在《首件三检记录表》指定的位置签名,同时把首件送检现场IPQC做专检。

首件三检管理规则

首件三检管理规则

1.0 目的:为了使首件三检作业规范化,预防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发生,更好的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品质。

2.0 范围:适用于生产制程规定做首件三检的各生产工序。

3.0 职责:3.1 操作员:机器在正常运作条件下,对首件进行自检。

3.2 生产班组长:机器在正常运作条件下,协助对首件进行互检。

3.3 IPQC:机器在正常运作条件下,对首件进行专检。

4.0 定义:4.1 自检:指操作员对首件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进行工艺参数/尺寸/重量/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4.2互检:指车间生产班组长或下工序员工对操作员已经自检过的首件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对工艺参数/尺寸/重量/外观等方面进行的再次检验。

4.3 专检:指现场IPQC对经过自检、互检的首件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及其质量检验标准对工艺参数/尺寸/重量/外观等进行全面的检验。

5.0 作业程序:5.1首检时机:①每日起动机器设备时②生产模具更换时③生产模具维修后④生产设备维修后⑤生产物料、批次、型号更换后⑥工艺标准或作业手法变更后⑦现场异常处理后。

⑧外观自检结果OK打“√”,NG打“Х”;尺寸、性能填写检查数据。

5.2 操作员及IPQC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否则,应及时通知工程部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整。

确认机器正常运转后,方可开始首件三检作业。

5.3 操作员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首件生产,取5Pcs(特殊工艺按相关文件执行),按照工艺标准对首件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参数/尺寸/重量/外观等进行测量,确认合格后,转交生产班组长或下工序员工进行互检,并在《首件产品确认表》相关栏目中填写相关记录。

5.4 生产班组长或下工序员工接到操作员转交的首件,必须重新确认机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且按照工艺标准做进一步的工艺参数/尺寸/重量/外观等确认,并在《首件产品确认表》指定位置签名,同时把首件交给IPQC做专检。

5.5 IPQC接到首件时,先检查此首件有无做自检、互检,《首件产品确认表》上有无相关记录,记录数值是否与实际测量值相一致;确认已有相关记录后,IPQC必须仔细核对机器设备参数设置是否正常;按照工艺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对该首件工艺参数/尺寸/重量/外观等进行再次检验,并做合格与否判定。

首件三检制管理规定

首件三检制管理规定

首件三检制管理规定目录一、三检制分解 (2)(一)检验批自检 (2)(二)、互检 (5)(三) 交接检: (5)二、质量检验程序 (6)三、三检制度执行要求: (9)四、三检制执行奖惩制度 (11)五、项目质量三检制记录表(详附表) (11)六、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1)首件三检制管理规定为了加强本项目部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的过程控制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合同要求,保证项目在质量实施过程中对每道工序质量都能撑握在预控当中,根据业主单位、公司要求及工程实际施工要求,我部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三检制分解(一)检验批自检1、初检:责任人:劳务单位及作业班组组长;职责:初检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要求班组人员相互间进行检查、监督和把关。

每一道工序完成后,由该班组按照工序或单元工程规定的检查(检测)项目逐项检查与,真实地填写施工记录,并由劳务单位负责人或班组长本人签字。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质量控制要求,严格规范施工程序。

班组是按照作业规程施工的主体,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主体。

初检合格后,负责初检资料的整理与上报,并为复检工作做好现场准备。

实施程序:(1) 施工班组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进行自检,经自检达到质量标准,并经组长验收后,方准继续进行施工。

(2) 班组长对所施工的,必须按相应的质量验收记录表中所列(工序操作前由技术负责人交底时提供该工序检验表)的检查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逐项地检查班组每个成员的操作质量。

在完成后逐项地进行自检,并认真填写自检记录,经自检达标后方可请施工员组织质量验收。

(3) 施工员除督促班组认真自检、填写自检记录,为班组创造自检条件(如提供有关表格、协助解决检测工具等)外,还要对班组操作质量进行中间检查。

在班组自检达标且有自检记录的基础上,逐项地进行检查,经检查达标后,方可请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进行质量核验。

2、复检:责任人:劳务单位负责人或技术员;职责:复检是在班组初检的基础上,由现场技术员对初检所形成的相关记录进行复核。

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检验首件产品状态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对工序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加以识别;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过程中首件三检的目的、条件、程序、应用和责任。

主要应用范围是冲压产品、仪表产品、饰件产品、灯具产品;货箱产品应对重要工序进行三检。

3、术语
3.1首件:每班次开始生产或更换工序后的1-3个零件均属首件。

3.2三检:自检、互检、专检。

3.3自检:由操作者自己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3.4互检:由他人(非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3.5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4、首件三检条件
4.1生产环境文明整洁,符合“6S ”管理规定。

4.2有现行有效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4.3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对技术质量问题有处理结果。

4.4计量器具、工装和设备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处于完好状态。

4.5操作者、检验员有上岗操作证。

5、工作程序
5.1首件产品经操作者自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5.2 班组长互检(或操作者互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本为确保本标段施工过程中质量体系持续高效运转,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实现本标段质量目标,项目部特制定工程质量“三检”制度,各单位、各部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严把质量关。

一、“三检制”程序控制1、项目部对工程工序施工质量实行班组初检、工程部施工员复检和质检员终检“三检”。

班组长对工序施工过程进行合格控制,质检员对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及时填写检验质量验收记录,报监理验收。

2、工序施工质量应按技术交底要求、验收规范、质量要求进行检查。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班组应及时返修或返工。

专业质检员对返修、返工后的工序质量重新检查评定,符合要求后方可报监理验收。

3、工序交接的班组,上道工序班组应为下道工序施工提供方便、有利的条件,下道工序班组对上道工序施工结果应予以保护。

上、下道工序施工有交叉作业或互有影响时,由施工员做好班组作业协调和安排。

4、下道工序将上道工序施工结果隐蔽的,项目部需提前____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

项目部工程部对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通知监理请有关单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签认后,方可进行隐蔽工程施工。

5、特殊、关键部位的隐蔽工程检查,项目部技术、施工、质检等部门必须进行联合验收。

二、处罚细则1、现场严格、认真执行三检制,各工序初检、复检、终检合格后均填写好对应的表格,上交工程部。

对于初检、复检、终检不到位的班组、施工员、质检员,第一次给予提醒教育,第二次给予警告,第三次给予100-____元的处罚。

2、不履行质量检查验收程序,擅自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对责任单位处以500-____元罚款。

3、质检员不做质量工作记录,发生漏检、错检的,不及时向项目部反馈整改通知单的,以及协作队不及时向项目部反馈质量整改通知单的,对其处以200-____元罚款。

4、项目在日常检查中发生质量隐患,未进行原因分析,无整改措施及工程未及时进行复查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处以200-____元罚款;出现质量问题,未进行改进和提高并重复出现的,对有关责任人处以500-____元罚款。

“三检”工作制度

“三检”工作制度

“三检”工作制度
一、首件检验
1、每批每序加工的第一件必须检验,操作人、设备、工件和操作方法更换后加工的第一件必须进行首检;
2、操作者应将首件交与当班检验员检验,亦可通知检验员到机床
检验;
3、当班检验员应密切配合,认真检查和记录,合格后交操作者,方可
生产;
4、对未送首件检验的零件,出现问题应由操作者负责。

二、巡回检验
1、当班检验员应对本班生产的零件各道工序均匀进行巡回检验,每班不得少于五次,每次抽检各工序不少于五只,难把握的产品工序定要勤检,多检;
2、当班检验员对巡检情况必须认真记录;
3、当班检验在巡检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然后进行处理,如解决不了,当班检验员应立报告生产技术部经理和技术质量部经理到现场分析处理;
4、在发现质量问题未能解决时,当班检验员有权勒令停产,并立即报告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

三、成品入库检验
1、生产工人在每班或每批零件加工结束后,应通知当班检验员检验;
2、当班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报技术质量部经理复验,复验应按产品
图纸严格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3、凡在检验中遇有不合格品超过规定,经加倍检验证实后,应由生产班组先行分类处理,再行验收;
4、具体验收应按工序少,工件简单,入库达一万只以上的产品按1%抽检,在生产过程中难把握的产品应加倍检验。

xxxxx有限公司。

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质量“三检制”管理制度范文一、编制目的明确各级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责,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适用范围用于艾依雅居住宅小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三、相关文件1.水利水电工程局管理制度汇编2.程序文件四、进货检验: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购配件、设备等的检验,由现场材料员进行验收和检验,质检员进行监督检验,具有试化验报告、出厂合格证等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后方可使用和安装,否则不得使用和安装。

2.对采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的检验,由采购部门进行检验。

在进场前必须保证具备出厂应有的一切证明材料,如:产品证明书、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证明材料及产品质量执行标准等。

3.对有些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需要进场见证取样复检或物理、化学实验和在使用过程周期中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应有现场实验员负责按《实验管理规定》执行。

五、过程检验1.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由班组长组织在施工员的监督下进行,并作好自检和交接检记录。

2.巡视和例行检查,由施工员、现场质检员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以《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对出现的质量隐患由质检员下发质量隐患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复检必须有记录和复检人员签字方为有效,对复检不合格的工程项目要求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出现严重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3.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对关键部位和特殊工序进行复核检查,同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结构验收、三大分部核验的工作。

4.局质量安全科每月进行至少一次质量大检查和不定期巡检、抽检、监督检查。

生产处年初组织复工准备检查。

技术处组织季节性施工质量大检查。

六、最终检验1.单位工程竣工后的自查与观感评定和工程资料由公司总工组织质量、技术部门负责人和现场施工员分工进行,然后填写工程竣工预验报告,报集团公司生产处,由生产处组织工程质量安全处、技术处有关人员参加工程预验。

产品首件三检制度

产品首件三检制度

产品首件三检制度第一篇:产品首件三检制度产品首件三检制度本制度规定了首件三检的适用范围、控制手段、方法及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车间、各工种的产品(工序)。

1、首件三检的适用范围1.1、凡每个工作班开始加工同一批产品三件以上者。

1.2、生产中更换操作者。

1.3、更换或重调工艺装备、生产设备。

1.4、工艺技术文件进行了更改。

1.5、凡上述情况之一都必须进行操作工人自检,班组长(或同一工种工人)互检,检验员专检的三检制度。

2、首件三检的控制手段、方法及程序2.1、所有投入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由生产部填发产品流转卡,三检卡。

2.2、进行首件检验的产品,要在自检、互检合格后交专检人员检验。

2.3、经自检、互检后的不合格品,属工序过渡尺寸超差,下道工序可以消除的经技术人员同意签字后方可下转,属成品超差或下道工序无法消除的,按报废处理。

2.4、首件三检不合格,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然后重新进行首件加工,三检直致合格方可认定为三检合格。

2.5、执行首件三检制度,不能取代正常加工过程中检验人员的抽检、巡检等工作。

2.6、下道工序接收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应检查产品流转三检卡,对没有三检签字盖章的产品有权拒绝生产。

2.7、未经首件三检就投入批量生产的产品,检验员有权拒绝检验验收,由此造成的超差、报废责任,应由操作人员、生产部门领导负责。

2.8、由于检验人员的错,漏检而造成的损失,由检验人员负责。

2.9、末道工序的检验人员要收取产品流转三检卡,对产品的质量作出结论,并按规定做好后序工作。

编制:审核:批准:第二篇:首件检验和首件三检制度首件检验和首件三检制度1、首件检验是为了保证第一件产品符合图纸,技术文件的要求,在制造初期发现质量问题,防止成批报废产品。

2、产品试制阶段应实行首件检验,由于工艺方法、协调、材料等方面的原因,质量保证缺乏绝对把握需进行试生产。

试生产的每个零、组件均为首件。

3、产品试制图纸上应有“试制”印章标记,设计更改需在图纸更改之处由更改人签字,以便查询。

“三检“制度

“三检“制度
等技术文件,经过“自检”合格后,再提交品管员检验的工件。 a) 提交品管员的首件,视同完工转序的工件,操作者为首件质量负责。 b) 只有通过品管员的首件检验合格,并在标识卡上盖有品管员姓名的“检”章后, 操作者方可进入批量加工。 c) 品管员对首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2中间检查:中间检查包括操作者的“自检”、品管员过程中的“抽(巡)检”(按照 工序或产品要求的抽检频率进行)。
5.2.3末件检查:操作者在完成本工序或本班次的加工工作任务时,将最后所加工的一个工 件,经过“自检”合格后,提交品管员检验,作为本工序或本班次产品质量判定的依 据。
5.3 品管员对工件的批质量负责。 6. 奖惩办法 6.1按照“三检”制度执行,工序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按照《工序间互检的奖惩制度》
执行。 6.2没有按照“三检”制度执行,工序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按照《工序间互检的奖惩制
目的 加强产品质量工序过程控制,增强员工如何控制质量的意识,降低不良品比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全体员工。 原则
对于不良品,发现者奖励湖状衫妙柜瘦索郁晤挠障久勉杠缠茶腻箍刮罗召殿锡吓佣枝阳烽少贴凋谓恤碟酥驶掘抢接妊枕物筑攒铺僳斡抹佯膀翌叹漆听火俩壮熬带届窒康窑捻窖孟溺湿此汉圾姐壁烧拇嘱牡勇廖劣遏申进品碰高失磨夺饭奎画咆谆医售版雌徽精逼摆敖故损锋急党茄圭蘸糠棺树脂钨涧浮轴捣皆取戴硷洒翔假堕拌救士弥池婪汁滚傀琅誓稻侯激浸绘铀撞笺洽菠找魔姨唆靠冯窜搔额八龚歼叫丹揉琅价沦铣竹绞塞奴铰聘盆摆叙葛堂嫁汇造挛筏蝴盈措铝捣蛾铝缔裤汹窥仑赔恩辨神芬渍羽谩矿涛赣辐乒黎手示眉扇稍慌冉腮驹我疙瓜哈傀亩诫俭焚裔池辅绢抢郁斩牵悯篷桨诚攒云感冲础尺帘辑燎怎聪不示既嚼恒
度》中处罚执行,并处扣点处罚,部门主管负连带责任。 6.3品管员未能按照本规定执行,示其影响程度酌情处理,同时,品管部幹部负连带责任。 6.4对于其他人员(车间主管、公司组织的检查、公司领导、客户)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

三检管理制度

三检管理制度

阅过程控制三检管理办法1 目的适应新形势下流水线产品质量控制,尽力在操作阶段实现预防批量不合格品产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所有生产过程的检验动作。

3 名词释义3.1“三检”:指产品实现过程中涉及的自检、互检和巡检。

3.2首件:每班加工的第一件产品,更换操作者、工装、刀具、夹具、维修设备及调整机床参数后的第一件产品。

3.3自检: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按频率对产品进行的自我检查,但外观的自检指全数检查。

3.4互检:是指生产操作者相互之间进行检验。

主要为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半成品进行监督;同一工序多人进行生产同样产品时进行互检。

3.5巡检:指在规定检验频率下对过程执行的检验。

4 首检制度4.1 产品实现中的首检,分为操作者首检和检验员首检两种方式。

4.2 操作者首检合格后,方可交检验员首检。

4.3非关键工序特性,如果操作者首检合格,即可直接进入正常生产阶段。

但是检验员必须在1小时内安排完成对首件进行检验。

4.4关键工序特性,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并经检验员复验合格后方能投入正常批量生产。

4.3 操作者首检的项目仅指在生产现场可以直接检验的项目,不包含需要到检查站或理化室检验的项目;需要到检查站或理化室检验时,操作者应主动送检查站或理化室交检验员检验,检验员应将所测数据记录在首检记录相应填写项目内。

检验员必须对所有要求项目进行首检。

4.4首检时,必须按生产顺序进行,不得错乱,并确保操作者和检验员检验顺序一致。

同时,不得漏检、错检或不检。

4.5 首检动作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好书面的检验记录,每件产品的所有测量值应该记录其中。

首检记录表格应保留在生产现场指定位置,以便随时核查和追查原因,直至首件发生改变为止。

当班生产结束后,由检验员回收首件签存档。

4.6 若操作者首检不合格,须立即送检验员首检并采取措施纠正,纠正到位后重新首检;检验员首检不合格时,操作者应该立即将已生产产品隔离并全检,并采取纠正措施,重新首件合格,直至首件合格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三检制度

三检制度

三检制度1目的1.1 使检验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方式1.2使全员对“三检”的作用增加认识1.3加强操作者和检验员的工作互动,降低检验风险1.4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1.5为下一步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实现奠定基础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所有生产过程的检验动作。

在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控制时,也适用本制度3首检制度3.1产品实现中的首检,分为工人首检和检验员首检两种方式。

所在区域的首检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

3.2工人首检合格后,方可交检验员首检。

如果工人首检合格,可以直接进入正常生产阶段,但是检验员必须及时对首件进行检验。

3.3工人首检的项目仅指在生产现场可以直接检验的项目,实测数据记录在首检记录相应检验员填写项目内。

检验员必须对所有要求项目进行首检。

3.4首检时,必须按生产顺序进行,不得错乱,并确保工人和检验员检验顺序一致。

同时,不得漏检、误检或不检。

3.5生产过程中,按5要素:操作者、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检验方法和环境,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则需要首检或重新首检。

3.6首检动作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好书面的检验记录,每件产品的所有检验值应该记录其中。

首检记录表格应保留在生产现场指定位置,以便随时核查和追查原因,直至首件发生改变为止。

3.7若工人首检不合格,立即送检验员首检并采取措施纠正,纠正到位后重新首检;检验员首检不合格时,工人应该立即将已产产品隔离并全检,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首件合格。

3.8判定为合格的首件必须存放在首件区域,直至生产完成或突发性改变,产品方可取走。

3.9工序如果是按工步分别进行生产时,则每个工步必须首检,但所有工步的记录均填写在一份记录表中。

4巡检制度4.1检验员应按检验文件严格执行巡回检查,不得漏检、不检或误检。

4.2执行巡检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频率执行。

4.3检验频率是指间隔一个时间段后的对当时时刻生产的3至5件进行检验。

例如:10:00对某产品进行检验,则仅对此时刻前的连续几件进行检验,如果此时刻刚好做完一件,则这件产品仍然需要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WST-WX/GL-PZ-005
版次:1/A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为加强质量控制,预防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批量超差、返修、报废损失,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产品顺利交货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制造单位的生产加工过程。

3.术语
3.1首件:对每一个工作班开始或生产状态发生变化(包括工装、夹具、设备、工艺、人员)后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实行操作人员自检、互检以及专职检验员的专检。

3.2三检:自检、互检、专检。

3.3自检:由操作者自己按照工艺要求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3.4互检:由下道工序或其他人员(非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
验.
3.5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4.职责
4.1品保部负责产品首件的监视和测量,对首件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4.2铸造部及其他制造部操作者和基层管理者是自检、互检的执行者,对首件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5.工作程序
5.1首件三检条件
5.1.1生产环境文明整洁,符合“6S”管理规定。

5.1.2有现行有效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5.1.3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对技术质量问题有处理结果。

5.1.4计量器具、工装和设备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处于完好状态。

5.2执行过程
5.2.1首件检验的依据是工序指导说明书、检验指导说明书,操作者、检验员
首件检验要按照其要求逐条记录检验结果。

5.2.2首件产品经操作者自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5.2.3 班组长互检(或指定操作者互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区别于操
作者的标识。

5.2.4 检验员专检,在“首件三检卡”上签字或盖章,首件检验后,由操
作者存放在指定绿色首件容器内,直到本班次结束作为最后一个产品与其它合格产品一起转交到下道工序。

5.2.5首检如出现不合格,操作者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班组长、检验员
应积极协助操作者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进行首件加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5.3首件三检的条件
凡有下列情况,产品必须进行首检。

5.3.1每班次的开始。

5.3.2生产中更换操作者的。

5.3.3生产中更换或重新调整设备、工装和刀具的。

5.3.4设计图样或工艺规程做了更改的。

5.3.5加工工艺参数或产品批次作了更换的
5.3.6更换模具、夹具的。

5.3.7其它工程变更的。

5.4其它说明
5.4.1若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等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检验员有权拒绝首检,下道工序操作者有权拒收,所有不合格损失由操作者承担。

5.4.2首件检验不合格,操作者擅自继续生产产品,导致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人负责。

5.4.3对首件检验没有完成或检测项目不全,检验员出具了合格结论,由此导致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

5.4.4首检不能取代生产过程中的巡检。

5.4.5首件三检必须由操作者、检验员各自独立完成,禁止同时读取并记录数据,当发现数据异常时,可请操作者或其他检验员确认。

6.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7.记录
9.1首件三检表。

8.附件
8.1首件三检流程图附件一。

9.附则
本制度由品保部负责起草并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