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精品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内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械在工作中的作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1. 杠杆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特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应用:撬棍、剪刀、钳子等2. 滑轮分类:动滑轮、定滑轮特点:改变力的方向、省力应用:吊车、滑轮组等3. 斜面特点:省力、费距离应用:斜坡、盘山公路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2. 题目:判断下列生活中的机械属于哪种简单机械,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复杂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齿轮、蜗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1.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②图示杠杆的力臂:力臂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②两个力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3、杠杆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但费距离。
例:开瓶起子、羊角锤起钉子、剪铁皮的剪子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省距离,但费力。
例:钓鱼杆、镊子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费力例:天平4.定滑轮定滑轮杠杆示意图;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5.动滑轮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AF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6.滑轮组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重,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拉力与重物移动距离的关系:s=n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n倍。
7.机械效率的概念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③用百分数表示。
总小于1。
8、.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直接测量量为G、F、h、s,用公式计算中间量W有=Fs,W总=Gh。
计算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轴摩擦、动滑轮重、物重有关。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9、质量是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下图装置使物体以0.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2N,不计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则(g取10N/kg)(1)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___N(2)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是___N(3)在10s内拉力作用点移动___m。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复习和总结【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的种类及其应用,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知道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3.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能正确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并能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杠杆及其平衡条件例题1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2)下表是小强的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他发现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________m;通过探究,小强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答案:(1)水平(2)1 0.6 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例题2 如图甲所示,不计重力的杠杆OB可绕O点转动,重为6N的物体P悬挂在杠杆的中点A处,拉力F1与杠杆成30°角,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此状态下拉力F1=______N.试作出F1的力臂l1.解析:过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需要延长)作垂线,垂线段即是动力臂l1,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道l1=12OB,又知阻力臂l2=12OB,所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有F1=F2=6N.答案:6 F1的力臂如图乙所示.滑轮和其他简单机械例题3如图所示,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机械的是()解析: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扳手、自行车的车把均是轮轴,属于省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答案:C例题4 如图所示,图中是一个______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 为1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若F 拉滑轮运动的速度是1m/s,则物体A 移动的速度是______.解析:选择滑轮作为研究对象,无论装置怎么改,都是受三个力,且三个力都平衡,作用在轴心上的力等于作用在绳上的力的2倍,F=2 F 1=2F 2,如图所示,绳子一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即v 绳=2v 物.答案:动 5N 2m/s例题5 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 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 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 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A.270NB.360NC.540ND.720N解析:本题是一道简单机械的组合题,题目中用到了杠杆和滑轮.先研究滑轮,这是一个动滑轮,它可以省一半的力,物体和滑轮的总重为:G总=500N+40N=540N,因此绳子对杠杆的拉力(即杠杆的阻力)为F 阻=12G 总=270N.再研究杠杆,设相邻两个标度间的距离为l,则动力臂为3l,阻力臂为4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4270436033F l N l F N l l⋅===阻. 答案:B机械效率例题6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O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回答下列问题:(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利用杠杆来提升重物,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提升钩码时,对钩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杠杆的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根据功的计算式和机械效率的定义可得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12100%GhFhη=⨯;在钩码重一定时,提升相同高度,则有用功一定,因此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原因是额外功,即克服杠杆的重力所做的功;当钩码位置移到C点时,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重心向上移动的距离变小,即额外功减小,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此时机械效率变大.答案:(1)12100%GhFh⨯(2)杠杆的自重(3)变大例题7 小刚小组探究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后,联想斜面也是一种机械,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萌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1)在第1、2、3次实验中,选用玻璃、木板、毛巾作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3)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通过分析第1、4、5次实验数据,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______(填“省力”或“费力”).解析:通过表格数据1、2、3可以看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拉物体时拉力沿斜面向上,拉力做的功为W=Fs为总功,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W有=Gh为有用功,其机械效率WWη=有总;实验的1、4、5次实验中斜面的倾角不同,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没有很好地控制变量,故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实验2与4或3与5可以看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的倾角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即越省力.答案:(1)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6 58.3% (3)斜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或小),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或高)(4)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5)省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进行复习。
本章内容包括: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2. 滑轮和轮轴的实质及应用3. 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5. 简单机械的计算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对压强、浮力等概念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计算和应用;压强、浮力的大小计算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压强、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轮轴等实物模型;压强计、浮力计等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2. 滑轮和轮轴的实质及应用3. 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5. 简单机械的计算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已知一根杠杆,动力臂为10cm,阻力臂为15cm,动力为2N,求阻力及动力所做的功。
答案:阻力为6N,动力所做的功为30J。
2. 题目二: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为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为北,求物体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十二章复习,主要复习本章的内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难点:如何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模型。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剪刀、钳子、撬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2. 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这些简单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观察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简单机械原理的关系。
4.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与简单机械相关的问题。
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力的乘积不变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2. 滑轮原理:力的分解分类:固定滑轮、动滑轮3. 斜面原理:力的分解分类:直线斜面、曲线斜面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答案:杠杆的工作原理是力的乘积不变,滑轮的工作原理是力的分解,斜面的工作原理是力的分解。
2. 请举例说明杠杆、滑轮、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案:杠杆在剪刀、钳子、撬棍等工具中应用;滑轮在吊车、滑轮组等设备中应用;斜面在斜坡、楼梯等建筑中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让学生认识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设想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设想六:情感态度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突破重难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简单机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1.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比例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习简单机械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简单机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复习基础知识,突破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所以设计的内容是紧扣教材,认真梳理知识要点,并进行必要的变式练习。
针对复习内容,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步:第一步,对照单元结构,回忆式复习;第二步,基础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第三步,典例精析,突破重难点;每一步都紧扣教材,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和老师引领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基础上设置的,主要是从力的角度和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和杠杆的平衡。
本章涉及:一是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以及科学世界中涉及的轮轴和斜面;二是机械效率(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是一个物理规律: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回忆与复习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2)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突破机械效率的实验探究活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照结构,回忆式复习,以及基础知识梳理逐步达到形成本章知识体系。
(2)通过典例精析和变式练习达到触类旁通逐步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构建知识网络,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养成自主复习习惯,逐渐形成知识的归纳应用、迁移应用。
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难点]重点:1、形成基本知识体系。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理解滑轮和滑轮组特点,掌握有关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方法,同学间利用比较法和归纳法互助形成知识网络,究通过典例精析和变式训练等达到对重、难点知识突破。
[教学流程设计]一、对照单元结构,回忆式复习。
结合单元结构回忆本章内容,完成“你还记得我吗?”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________杠杆和________杠杆三类.2.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杠杆,使用它________省力,_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杠杆,使用它________省力,_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当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轮上时,可以省________,当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轴上时,可以省________.使用斜面可以省________.4.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总是________1.减小机械自重及机械摩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在对本章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初步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和判断简单机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力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简单机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简单机械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2.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和斜面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学习资料:相关课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简单机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简单机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并进行补充讲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二章小结与复习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是对前几章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包括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压强和浮力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压强和浮力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材料和案例。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压强和浮力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材料和案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20分钟)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整理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答案,进行板书。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80分钟。
以上是根据您的要求编写的一份详细复杂的教案文档,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单元复习。
教材内容包括: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压强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4. 各种简单机械的实例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理解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对简单机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组、压力计、摩擦力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撬棍、吊车、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3.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单元复习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压强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4. 各种简单机械的实例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农民使用撬棍撬起一块重100N的石头,撬棍的一端插入地面,另一端撬起石头。
假设撬棍的支点在地面处,石头离地面的高度为2m,求农民使用撬棍所做的功。
答案:W=Fs=100N×2m=200J2. 题目:一辆吊车用绳子吊起质量为1000kg的货物,绳子的长度为10m,求吊车所做的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期末回顾教案 新人教版
二、填空 1.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匀速提升 体,不计轴处摩擦.其中省力的是 甲 装置图
的是 乙 装置图.
2、杠杆调平衡后,将两个体积相同的重物分别挂在杠 处,杠杆仍然平衡,如图所示,则 GA____小于____GB(选 于”或“小于”);若将两重物同时浸没水中,则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杠杆的平 实验.
甲
乙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
(2)如图乙所示,在刻度线“2”处挂 2 个钩码 度线“4”处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 测力计斜向左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 F1(选填“>”“=”或“<”,下同);再将弹簧测力 右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 F3 > F
10、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下
的是( D )
A.人的拉力与物体重力是平衡力 B.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一定等于 50% C .人拉力做的功等 于滑轮增加的重力势能 D.物体升高的距离等于滑轮左侧绳子减小
1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 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及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
A.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B.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C .甲较省力,机械 效率较高 D.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12、滑轮在中世纪时就被应用于战场,如图所示 200 N 的平均拉力通过滑轮组将弦拉满到弓上射 轮移动了 90 cm(不计滑轮和绳重、摩擦).以下 是( C ) A.使用滑轮组是为了省功,从而节省体能 B.使用滑轮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方便用力 C .使用滑轮组是为 省力 D.使用滑轮组时弓箭手做的功为 180 J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小结与复习一、目标导引:1、看书议论形成知识框架。
2、学生议论总结本章基本观点、规律。
3、议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括作图)。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本质问题。
5、学生议论本章还存在的疑惑。
二、研究学习:(一)经过看书和议论建立知识网络学习活动 1:阅读课本展现评论 1:展告知识网络。
(二)学生议论总结本章基本观点、规律。
学习活动2:达成以下各题。
展现评论2:学生沟通勘误:一、杠杆及其五因素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随意。
②有些状况下,可将杠杆本质转一下,来帮助确立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因素——构成杠杆表示图。
①支点: 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字母 ______表示。
l1l 2O②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字母 ______表示。
③阻力: 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字母 ______表示。
F F2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因此作用点在杠杆上。
1动力、阻力的方向不必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_____④动力臂:从 ________到 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 ________表示。
⑤阻力臂:从 ________到 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 ________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 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二、滑轮1、定滑轮:F①定义:1②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
L 1③特色:使用定滑轮不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能改改动力的 ______________。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 ( 不计轮轴间摩擦) F=GLl绳索自由端挪动距离 S F( 或速度 v F) = 重物挪动的距离 S ( 或速度 v )G G F22、动滑轮:①定义:②本质:动力臂为阻力臂倍的省力杠杆。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设计这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我以《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复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知识,如杠杆、滑轮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模型。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套简单机械模型,以便操作和实践。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教具,引导他们发现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原理。
3. 动手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操作,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操作体会,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2. 活动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简单机械的知识,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并巩固简单机械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次的教学活动,我选择了“简单机械”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们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复习教案时,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复习中不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
整个活动的思路是通过讲解、演示、实验和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对简单机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和练习,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简单机械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简单机械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原理和分类,让学生们对其有深入的理解。
3. 演示:通过模型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简单机械的工作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5. 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活动重点: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和练习,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次复习活动,我觉得学生们在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开展家庭实验,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教材第12章第一节《杠杆》: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2. 教材第12章第二节《滑轮》:滑轮的类型、滑轮的组合、滑轮的应用。
3. 教材第12章第三节《轮轴》:轮轴的实质、轮轴的分类、轮轴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
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轮轴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如剪刀、钳子、撬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复习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
3. 课堂讲解:a. 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
b. 讲解滑轮的类型、组合和应用,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
c. 讲解轮轴的实质、分类和应用,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章《简单机械》节次内容第一节杠杆分类平衡条件应用第二节滑轮类型组合应用第三节轮轴实质分类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使用的某种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原理和作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讲解、随堂练习和实验操作,巩固了学生对杠杆、滑轮和轮轴的理解和应用。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仍需加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复习与小结
一、目标导引:
1、看书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含作图)。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学生讨论本章还存在的困惑。
二、探究学习:
(一)通过看书和讨论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
展示评价1:展示知识网络。
(二)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学习活动2:完成下列各题。
展示评价2:学生交流勘误:
一、杠杆及其五要素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_____
④动力臂: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________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________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②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能
改变动力的______________。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 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 。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2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 物+G 动)/2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绳(或v 绳)=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物(或v 物)
3、滑轮组
① 定义: 。
② 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 又能改变动力的 。
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n 1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n 1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 。
公式: 。
斜面: 。
1
2、额外功:定义:。
公式:。
斜面:。
3、总功:定义:。
公式:。
4、机械效率:①定义:。
②公式:η=
斜面:η=
定滑轮:η===
动滑轮:η===
滑轮组:η===
③有用功总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用表示。
某滑
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三)、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含作图)。
学习活动3:完成下列各实验题。
1.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
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写成公式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_____,要使动力臂
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2、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η==
①应测物理量:
②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③步骤:必须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课堂达标
1.如图1所示,现要在杠杆的另一端B端画一个最长力臂的力使杠杆保持
平衡,请画出这个力。
图3 图4 图1 图2
2.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端挂5N的重物G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起,如图2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 )
A.2.5N
B.5N
C.10N
D.无法确定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将杠杆中点支到支架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调,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2)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
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g取10N/kg)。
5、如图3所示,某人站在高处用100 N的拉力把重240 N的物体提高1 m,则人克服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J,额外功是J,总功为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如图4所示,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力F使其翻转,请画出物体重力示意图和力F的力臂。
7、如图5所示,一人用滑轮组提起200 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125 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0m,则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是。
8、一名工人用如图6所示的滑轮组提起450 N的重物,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200N,重物在5s 内匀速上升了1m,则拉力做的功是J,拉力的功率是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9、如图7所示,某人将一物体用F=40 N的推力匀速将一个重200 N的物体推上高h=1 m、长s=6 m的斜面,则此人对物体做的总功为J,额外功为J,摩擦力为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10、如图8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体可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
(
g10N/ kg)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1(3)若0B=1.0m,BC=0.4m,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11、某工人用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提起48 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20 N,把物
体提升了2 m,
图7
图5
G 图6
图8
图9
求:①有用功是多少?②总功是多少?
③额外功是多少?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12、质量为20kg 的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的体积为8 ×10 - 3m3, 某人想通过如图10 所示的滑轮来竖直提起这个物体。
( g =10N/ kg)
( 1) 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大?
( 2) 当人用250N 的力向下拉绳子时, 物体恰好能匀速上升, 物体上升3m后恰好到达目标位置, 求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
( 3) 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五、学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地方存在疑惑?
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