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二级MSOffice《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第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计算机二级考试——数据库设计基础

计算机二级选择题题库考点3: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228题)1. 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答案:DA)主码(键)B)属性C)元组D)关系2. 若实体A和B是一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一对一的联系,则实体A和C的联系是答案:CA)一对一B)多对多C)一对多D)多对一3.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图所示: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运算是答案:AA)并B)选择C)投影D)交4. 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答案:CA)记录B)元组C)属性D)行5.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图所示: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运算是答案:BA)并B)差C)交D)选择6. 有表示公司和职员及工作的三张表,职员可在多家公司兼职。
其中公司C(公司号,公司名,地址,注册资本,法人代表,员工数),职员S(职员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W(公司号,职员号,工资),则表W的键(码)为答案:BA)公司号,职员号,工资B)公司号,职员号C)职员号,工资D)职员号7. 在关系A(S,SN,D)和B(D,CN,NM)中,A的主关键字是S,B的主关键字是D,则D是A的答案:CA)主键(码)B)候选键(码)C)外键(码)8. 有关系R、S和T,如下图所示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出,则所使用的操作是答案:CA)笛卡尔积B)自然连接C)差D)并9.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是答案:BA)数据管理语言B)数据定义语言C)数据控制语言D)数据操纵语言10. 设有一个商店的数据库,记录客户及其购物情况,由三个关系组成:商品 (商品号,商品名,单价,商品类别,供应商) ,客户 (客户号,姓名,地址,电邮,性别,身份证号) ,购买 (客户号,商品号,购买数量),则关系购买的键为答案:DA)客户号B)客户号, 商品号, 购买数量C)商品号D)客户号, 商品号11.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图所示: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运算是答案:BA)差B)交C)并D)笛卡尔积E)自然连接12.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的查询、增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的是答案:AA)数据操纵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控制语言D)数据定义语言13. 一名雇员就职于一家公司,一个公司有多个雇员。
计算机二级msoffice考试有关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算法与数据结构(历年比例41%)1、算法◆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称为【算法】。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和拥有足够情报。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算法的复杂度是衡量算法好坏的度量,分为【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存储空间】。
◆算法时间复杂度或空间复杂度中的一项的值,没有办法推出另一项的值。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属于逻辑结构;顺序、链式、索引属于存储结构(物理结构)。
循环队列属于【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
◆一个逻辑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密切相关。
◆数据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带链的队列属于【线性结构】。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主要分为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一定是连续的,链式存储的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有序线性表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循环队列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组织数据。
循环队列是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数据的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可以不用修改,称为【物理独立性】。
3、栈和队列★★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特点是FILO(First In Last Out)。
★★栈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栈具有记忆作用;对栈的插入与删除操作中,不需要改变【栈底指针】。
假定让元素1、2、3、A、B依次入栈,则出栈的顺序是:B、A、3、2、1。
计算机office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点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分别是______。 A. 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B.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C.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D. 任意存取的存储结构、任意存取的存储结构 4.用链表表示线性表的优点是______。 A. 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B. 数据元素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相同 C. 花费的存储空间较顺序存储少 D. 便于随机存取
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 态性。
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 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 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5
9
7
(3)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第i个元素之前进 行,则第i个元素之后的所有元素都必须移动。
在平均情况下,需要移动表中一半的元素。
因此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2
14
5
9
7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2
5
9
7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2 5
9
7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2 5 9
6、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存储空间
包括:算法程序所占据的存储空间 待处理数据所占据的存储空间 算法程序执行中所需要的额外存储空间 如果额外存储空间大小不随问题规模变化,则称之为算法原地工作。 降低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应从数据的存储空间和额外空间入手。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数据库设计基础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数据库设计基础经常考查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基本特点,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及二级映射,E-R模型,关系模型和关系代数,应对此部分进行重点学习。
详细重点学习知识点:1.数据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数据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及逻辑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三级模式及两级映射的概念2.数据模型3个描述内容、E-R模型的概念及其E-R图表示法、关系操纵、关系模型三类数据约束3.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4.数据库设计生命周期法的4个阶段4.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考点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考试链接:考点1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为7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重点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识记数据语言所包括的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和数据控制语言。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所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系统的核心,主要有如下功能:数据模式定义、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数据操纵、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和检查、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数据的服务。
为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控制语言。
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如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考点2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考试链接:考点2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为3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注意各个阶段的特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测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大纲(2020年版)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
2.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3.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4.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5.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水平。
7.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测试内容一、计算机系统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2.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包括CPU的功能和组成,存储器分层体系,总线和外部设备。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目录和文件系统、I/O设备管理。
二、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1三、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四、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五、数据库设计基础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4.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1)数据(2)数据库(DB)(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1)数据模式定义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3)数据操纵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6)数据的服务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数据库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1)数据的高集成性。
(2)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3)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两级。
物理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即是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
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不需要相应修改应用程序,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4)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4、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1)概念模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应用)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它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
3)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内模式的物理性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及文件级上,它还未深入到设备级上(如磁盘及磁盘操作)。
内模式对一般用户是透明的,但它的设计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2)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1)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实现了概念模式到内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通过修改相应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使得数据库的逻辑模式不变,其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不用修改,从而保证数据具有很高的物理独立性。
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元数据库设计基础

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元:数据库设计基础A008:数据结构的三级模式不包括()A、数据模式B、外模式C、概念模式D、内模式参考答案:AA009(图):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投影B、并C、交D、自然连接参考答案:DA010:下列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逻辑设计阶段建立数据字典B、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数据字典C、在物理设计阶段建立数据字典D、在概念设计阶段建立数据字典参考答案:BA058:在关系A(S,SN,D)和B(D,CN,NM)中,A的主关键字是S,B的主关键字是D,则D是A的()A、外键(码)B、主键(码)C、候选键(码)D、参考答案:AA059(图):有两个关系R,S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关系T,则所用的操作为()A、自然连接B、差C、笛卡尔积D、并参考答案:BA060: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是()A、数据管理语言B、数据定义语言C、数据控制语言D、数据操纵语言参考答案:BA099:公司销售多种产品给不同的客户,客户可选择不同的产品,则实体产品与客户间的关系是()A、多对多B、一对多C、一对一D、多对一参考答案:AA100(图):大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有关模式S(S#,Sn,Sg,Sd,Sa),其中属性S#、Sn、Sg、Sd、Sa分别是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和年龄,关键字是S#。
检索全部小于20岁男生姓名的表达式为()A、B、C、D、参考答案:AA101:在进行逻辑设计时,将E-R图中实体之间联系转化为关系数据库的()A、元组B、关系C、属性D、属性的值域参考答案:BA151: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类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网状模型B、层次模型C、关系模型参考答案:BA153:设有表示公司和员工及雇佣的三张表,员工可在多家公司兼职,其中公司C(公司号,公司名,地址,注册资本,法人代表,员工数),员工S(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雇佣E(公司号,员工号,工资,工作起始时间)。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数据库基础知识

联系—菱形表示
系主任与院系之 间的分管联系, 即1∶1联系
14
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包 含关系,即1∶N联系
学生和课程之间的选 修联系,即M∶N联系
15
1.2.3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数据库中数据的结构 表示,反映事务本身及事务之间 的各种联系,是DBMS用来表示 实体与实体间联系的方法,分为 三种:
5.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拥有数据库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系统 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员(DBA)、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网 络)和软件平台(操作系统等)构成。
6.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应用开发,是:DBS+应用软件 +应用界面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核心问题是:数据库系统设计 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是DBAS
主要功能 数据模式定义 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 数据操纵(查询,增、删改记录) 实现相应功能所使用的数据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数据的服务
4. 数据库管理员
主要工作包括: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维护、改善系统性能 ,提高系统效率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1.1.3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数据的集成性 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数据独立性(数据与程序间互不依赖)
物理独立性: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 )的改变,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不会引起应用程序 的变化 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 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的联系,不需要修改 相应的应用程序
计算机二级MSOffice考点:数据库设计基础

计算机二级MSOffice考点:数据库设计基础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点:数据库设计基础为帮助考生们了解更多二级Office高级应用考点,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点:数据库设计基础,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DataBase):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数据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
为完成以上6个功能,DBMS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从软件分类的角度来说,属于系统软件。
(4)数据库技术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5)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集成性、高共享性、低冗余性、数据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等。
(6)数据库系统的内部机构体系: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外模式)和二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
2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描述的内容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有3个层次: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1)E—R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实体间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2)E-R模型用E-R图来表示。
(2)层次模型:利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问联系。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10分)第一章: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3分)1.算法的基本概念1.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方法。
1.2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有穷性指的算法运算时间是有限的。
1.3算法复杂度: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即算法在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运算次数。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2.数据结构的定义2.1数据结构,通俗的讲就是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间关系,一个数据结构通常用图形表示。
其中数据元素用一个方框表示,称作数据结点,而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从前个结点指向后个结点。
比如一年四季数据结构和家庭成员辈分关系数据结构:在这种数据结构的图形中,没有前结点的称为根结点,没有后结点的称为终端结点即叶子结点,春和父亲是根结点,冬,儿子,女儿是叶子结点。
对于数据结构的计算,插入就是新增一个结点,删除就是删除一个结点,插入删除是数据结构的两种基本运算。
2.2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根据数据结构中各元素之间前后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又称为线形表,是指满足两个条件的数据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每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结点,也最多有一个后结点,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是非线性结构。
常见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线性链表、循环队列等,其中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结构。
3.栈和队列的定义3.1栈:是只能在线性结构的一端进行计算(插入或删除)。
允许插入或者删除的那段叫栈顶,不允许插入和删除的叫栈底。
总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栈底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3.2队列: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队尾),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队头),是先进先出表。
3.3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一般采用循环队列的形式,是一种顺序存储结构。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进修教程数据库设计基础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

知识点归纳
程序调试(Debug) 诊断和修正程序中的错误。 (软件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调试方法 强行排错法 回溯法 原因排除法 静态调试 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 动态调试
知识点归纳
软件维护 为纠正使用中出现的错误而进行的改正性维护 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适应性维护 为改进原有软件而进行的完善性维护 为将来的可维护和可靠而进行的预防性维护 软件维护不仅包括代码的维护还包括文档的维护
知识点归纳
数据流图 基本元素: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存储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需求分析应交付的主要文档。 主要内容
数据描述(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接口说明等) 功能描述(功能、处理说明等) 性能描述(性能参数、预期的软件响应等)
知识点归纳
数据库(DB) 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 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 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和易扩展性。
知识点归纳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操作系统支持下工作。
主要功能
知识点归纳
测试技术与方法 按照功能,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将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 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 序的需求规格说明,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 功能说明。 主要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 推测法、因果图等。 白盒测试:结构测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透明 的盒子,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对 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

工作人员
学校行政机构层次模型图
用层次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结构比较简单,操作简单 •对于实体间联系是固定的、且预先定义好的应用系统,有较高的性 能 •可以提供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不适合表示非层次性的联系,对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
2. 网状模型
02:22
22
系1
系2
例2 给定两个关系R和S,如表6.9和表6.10所示,则R×S的结果如 表6.11所示。
表6.9 R
表6.10 S
R1
R2
R3 R4
S1
S2
S3
1
7
0
4
A
B
C
3
2
5
1
C
D
E
5
9
8
7
表6.11 R × S
R1 R2 R3 R4 S1 S2 S3 1704ABC 1704CDE 3251ABC 3251CDE 5987ABC 5987CDE
系3
课程1
课程2
课程3
课程4
教师1
教师2 网状模型示意图
教师3
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网状模型在结构上较层次 模型好,不像层次模型那样要满足严格的条件。
3 关系模型
02:22
23
(1)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一张二维表格来描述实体及实体间的
联系。满足如下要求的二维表格称为一个关系。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1. E-R图的基本图素
实体名
属性名
联系名
(a)实体
(b)属性
(c)联系名
(d)连线
02:22 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等级二级M S O f f i c e高级应用《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第4章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1. 数据:是指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如数字、声音、文字、图片等2.数据库:简称为DB(Database),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注意两点:其一是数据库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其二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3.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为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指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方便用户管理与组织数据库的一种数据库管理软件。
如Oracle、Access4. 数据库管理员:由于数据库的共享性,因此对数据库的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需要有专人管理,称他们为数据库管理员。
5.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5个部分所组成。
简称为DBS(Database System)。
注意:人们一般所说的数据库是指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数据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文件系统阶段: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能力,可以把它看成数据库系统的雏形,而不是真正的数据库系统。
2.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是真正的数据库系统,但脱胎于文件系统,受文件的物理影响较大。
3.关系数据库系统阶段:当前的主流数据库,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逻辑性强物理性少。
(数据管理3个阶段的比较,要求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1.数据的集成性2.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3.数据独立性4.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注意:数据的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也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两级。
物理独立性: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
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不需要相应修改应用程序。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具有三级模式及二级映射,三级模式分别是概念模式、内模式与外模式,◆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二级映射则分别是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以及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
注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和一个内模式,有多个外模式。
注意:三级模式与两级映射的引入,主要是实现数据的独立性。
内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是达到物理独立性;而概念模式与外模式间的映射,是达到逻辑独立性。
【历届考题】1、数据库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A) 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 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 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2、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A) 数据共享问题B) 数据安全问题C) 大量数据存储问题D) 简化数据维护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A) 数据模型B) 数据库管理系统C) 数据库D) 数据库管理员4、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经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数据库系统。
5、数据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称为逻辑独立性。
6、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7、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库应用系统就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计算机中的结果。
为了简化这个映射过程,引入了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从现实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其不仅能方便地描述数据本身,而且能正确地反映出数据之间存在的整体逻辑关系。
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或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数据约束。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其中,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它是一种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的模型,与具体的数据库系统无关,与具体的计算机平台无关,如E-R(实体联系)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又称数据模型,它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着重于在数据库系统一级的实现,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物理数据模型又称物理模型,它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它给出了数据模型在计算机上物理结构的表示。
E-R 模型(重要),属于概念数据模型。
E-R 模型的基本概念E-R 模型将现实世界中的要求转化成实体、联系和属性等几个基本概念。
a.实体:客观存在又能相互区别的事物。
如一本书,一间教室,一场比赛b.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
如一个学生可以用学号、姓名、出生年月等来描述c.联系: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作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实体间联系的类型通常分为三种:a、一对一联系:如居民信息与户口信息。
即一个居民信息对应着一个户口信息,并且一个户口信息也只对应着一个居民信息。
b、一对多联系或多对一联系:注意两个实体前后的顺序关系。
一对多联系:如班级信息与学生信息。
即一个班级对应着多个学生,并且一个学生只对应一个班级。
多对一联系:如学生信息与班级信息。
即一个学生对应一个班级,但一个班级却可对应多个学生。
c、多对多联系:如学生信息与课程信息。
即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并且一门课程可被多个学生选修。
2.E-R 模型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接关系a、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属性依附于实体,它本身并不构成独立单位。
b、一个实体可以有若干个属性,实体以及它的所有属性构成了实体的一个完整描述。
c、属性有属性域,每个实体可取属性域内的值。
d、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取值组成了一个值集叫元组。
3.E-R 模型的图示法a. 实体集表示法:使用矩形表示实体集。
b. 属性表示法:使用椭圆形表示属性。
c. 联系表示法:使用菱形表示属性。
如教学管理系统的E-R图为:层次模型(属于逻辑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
层次模型的特点:有且仅有一个无父结点的根结点,它位于最高的层次,即顶端;根结点以外的子结点,向上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向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子结点。
比如家谱。
网状模型(属于逻辑数据模型)网状模型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关系模型(属于逻辑数据模型)1.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
二维表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
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
属性:二维表中的一列称为属性。
属性的个数称为属性元数。
值域: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
元组:二维表中的一行称为元组。
候选码:二维表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
主键或主码:若一个二维表中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键供用户使用。
外键或外码:表M中的某属性集是表N的候选码或主键,则称该属性集为表M的外键。
2.关系中的数据约束包括:a.实体完整性约束:约束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不能为空值;b.参照完整性约束:是关系之间的基本约束;c.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它反映了具体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
【历届考题】1、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 关系模型B) 网状模型C) 层次模型D) 以上三个都是2、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A)矩形B)椭圆形C)菱形D)三角形3、一个关系表的行称为元组。
【本节复习】1、一间宿舍可住多个学生,则实体宿舍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2、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
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
A)1:1联系B) 1:m联系C) m:1联系D) m:n联系3、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联系的图形是()。
A)椭圆形B)矩形C)菱形D)三角形---------------------------------------------------------------------------1、传统的集合运算:对于两个元组结构相同的关系,可对他们进行并、差和交集合运算。
设置有关系R1和R2,运算后的结果为R3。
2、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a、选择运算: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
如从教师表中找出所有职称为教授有教师。
b、投影运算: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如从教师表中查询教师信息,并显示编号、姓名、职称三个字段。
注意:经过投影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其关系模式所包含的属性个数往往比原关系少,或者属性的排列顺序不同。
c、笛卡尔积运算:是将两个关系(R、S)合并成一个大的关系(T)。
大关系T的列数是关系R和关系S的列数共同所组成的,其行数是R中的行数与S中的行数的乘积。
记T=R×S。
d、除运算:是笛卡尔积的逆运算,考试的可能性小。
记为:T/R=S 或T÷R=S。
e、自然连接:是在笛卡尔积运算的基础上,得到指定两个字段的值相等的元组。
记为:T=R|×|S。
【历届考题】1、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T=R∩S B) T=R∪S C) T=R×S D) T=R/S2、设有如三个关系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 B)T=R∪S C)T=R×S D)T=R/S 【本节复习】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R ST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R S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R S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选择B)交C)并D)投影-------------------------------------------------------------------------数据库设计是对于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性能良好的数据库,使之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