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课件播放杭州美景图片。

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师介绍作者(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

5.指名读,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四行诗歌》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二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教学教案,涉及到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研究内容。

教案包括了15首《四行诗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四行诗歌》的基本特点;- 了解《四行诗歌》与其他古诗的区别;- 掌握《四行诗歌》的常见形式和写作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四行诗歌》。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15首《四行诗歌》的教学内容:1. 《春天的鸟儿》2. 《夏天的蝉声》3. 《秋天的果实》4. 《冬天的雪花》5. 《青蛙的歌声》6. 《蝴蝶的舞蹈》7. 《花朵的颜色》8. 《河流的呼唤》9. 《童年的快乐》10. 《阳光的微笑》11. 《风儿的耳语》12. 《雨水的打湿》13. 《月亮的温柔》14. 《星星的眨眼》15. 《大海的浩瀚》教学安排第一课:介绍《四行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分析其中的诗意和意境。

第二课:学生分组表演其中若干首诗歌,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四行诗歌》,并与同组同学分享和交流。

第四课:研究其他经典的古诗形式,并与《四行诗歌》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其特点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小组演示和学生创作作品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四行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提供建议,促进研究氛围的积极互动。

小结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对《四行诗歌》的兴趣和理解,并通过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 古诗二首 (教案).doc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 古诗二首 (教案).doc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描写春色的古诗《绝句》。(演示第22、23张幻灯片)
读课题——《绝句》
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古诗名称。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24张幻灯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初春一派生机的喜爱。
荷花,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2)播放古诗视频《江南》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1张幻灯片)
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4)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强化了西湖景色的美?
(5)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
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6)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过渡:诗人前两句并没有描写风景,而是向我们介绍了所描写的时间和地点,但是给我们设定了悬念“不与四时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哪里不同。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整体了解古诗。
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增加知识。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40张幻灯片)
《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41张幻灯片)
把古诗补充完整。
(1)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使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加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4.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诗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春晓》和《静夜思》两首古诗的全文理解,包括诗句的意义、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强调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难点解析方面,虽然我已经尽力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针对这些难点进行巩固复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课堂所学,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早晨,鸟儿是怎样叫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对儿童从小开展古诗词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几首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通过诗句所看到的画面即可。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扩展相关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4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齐诵古诗《小池》。

2.简介作者:杨万里。

出示: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被称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

他一生勤奋写作,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

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所学的《小池》古诗导入,在背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简介作者,再次了解杨万里这位勤奋写作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3分钟)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又被称为钱塘湖。

人们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西湖的美景令人心醉神往……2.出示图片: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图片: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4.老师导入:美丽的西湖令人神往,六月的西湖令人心醉,看啊——西湖美景六月天……5.齐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解诗题:请你读一读诗的题目,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交】同桌交流【导】晓:早晨净慈寺:西湖南岸的一座古寺。

送:送别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好友了解诗的由来是: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二、字词闯关(10分钟)【学】(2分钟)自由读诗圈生字,自读生字。

【交】(1分钟)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导】(7分钟)1.带拼音,开火车抽读生字,全班跟读。

2.去拼音读生字,男女生开火车抽读。

3.抽生交流: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慈前鼻音:含后鼻音:竟、映、鸣、岭边音:鹂多音字:行hánɡ(银行)(行业)xínɡ(行走)(言行)三、学习第一首古诗(17分钟)(一)品韵律之美,读通读顺(5分钟)【学】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古诗)过渡语:这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请你赶快来读一读吧!【交】展示朗读引导语:请一位坐姿端正的同学展示朗读。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夜宿山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老师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感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体会: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6. 背诵: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两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5课《古诗二首》2. 内容:两首古诗的和作者3.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4. 意境:描绘两首古诗的意境,如明月、山寺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2. 画出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首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5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前解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位作者都着意于对色彩的描绘,并用对仗工整的诗句勾画出美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关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为写作对象,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在听闻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五个上下结构,三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整体识记。

其中“莲”是上下结构,要重点强调,“含”和“岭”可比较识记,有点和无点,要提醒学生细心分辨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里吗?预设:杭州西湖。

2.过渡:每年六月,西湖的荷花最吸引游客。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就写到了荷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地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第一首诗的所要描写的荷花,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杨万里吧。

1.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

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代表作有《小池》等。

2.情境听读播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字词断句和节奏。

3.纠正读音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随后正音。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4.全班齐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集中识字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xiǎo cí bì jìng yìng知晓净慈寺毕竟映日点拨:(1)“晓”,形近字比较识记。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破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2)“慈”,图片理解。

“净慈寺”是西湖南岸南屏山上的一座寺院,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清越悠扬,“南屏晚钟”是西湖的十景之一。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12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等,以及“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课时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5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竟”、“映”,以及“湖”、“莲”、“穷”、“荷”等4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从课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___,他要送别一位名叫___的友人。

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3.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___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___要到外地做官,___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根据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我们可以猜测这首诗中会写些什么,比如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圈出生字,感受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指名学生朗读,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出示生字“毕”、“湖”,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4.回顾名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5.全班齐读这两句。

6.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

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教师解释: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板块教案15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黄鹂、白鹭的图片。

3.下载并打印本课二维码中的类文《绝句》。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走进古诗活动1结合插图,揭示课题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内容。

2.过渡: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活动2理解诗题,了解作者1.导思:读着诗题,你知道了什么?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4.齐读诗题。

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操作指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开课伊始,用西湖六月美丽的荷花、荷叶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尽快引入情境,为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相机引导学生结合题目中的字词,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活动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杨万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教师配乐范读。

3.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教师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朗诵古诗,想象美丽风景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在诵读中培养热爱祖国壮美河山之情.教学课时两课时.晓(xiǎo)出净慈(cí)寺送林子方①[宋(sònɡ)]杨万里毕(bì)竟(jìnɡ)②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③同④.[句导读: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有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接天⑤莲叶无穷⑥碧,映(yìnɡ)日荷花别样⑦红.[句导1 / 10读: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绝(jué)句[唐(tánɡ)]杜甫(fǔ)两个黄鹂(lí)鸣(mínɡ)翠柳,一行(hánɡ)白鹭(lù)上青天.[句导读:这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幅非常明媚的自然画卷.]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2 / 10窗含(hán)西岭(lǐnɡ)⑧千秋雪⑨,门泊(bó)⑩东吴万里船.[句导读:第三句“窗”与“雪”间这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第四句中的“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释义: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赏析:这首诗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1.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古诗.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出示西湖美景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3 / 10美它.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朗读指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4 / 10“映”是的韵母是ing,不是in”.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按照划分的节奏来读,语速稍慢,读出对夏天西湖的赞美之情.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2.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学生汇报交流.例:湖=氵+湖莲=艹+连荷=艹+何3.教师针对难写字进行指导.4.教师对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作解释.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5 / 10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三品悟古诗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2.板书: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这句话是不是很突兀?这句诗描写了什么?(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我们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2)学生自由读诗.(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4)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5)这一句寓情于景,反映了作者什么心理?作者借风景说明自己对林子方的情感也不相同.6 / 10(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3.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承接上一句,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这句诗是具体说明)(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这莲叶与荷花一样美好.)(2)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荷叶,红红的荷花.)(3)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板书:寓情于景)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1.六月的西湖,碧绿的荷叶上面,点点荷花显得格外的红艳.这样的美景你一定也想看到吧.背诵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意境.2.描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大家课下搜集至少两首描写荷花的诗句,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还可以给诗句配上7 / 10自己的画哟!1.激趣导入,激发兴趣.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相机导入本课的学习.2.运用读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4.激发想象.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并运用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1.学习古诗《绝句》.2.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多媒体课件.一知诗人,解题意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8 / 10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题目“绝句”是什么意思?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3.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9 /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创设情境,细读古诗1.学习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1)如果给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画什么?(黄鹂)(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地方?(柳树间)教师出示柳树图片.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 那么你们想一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板书:两个黄鹂鸣翠柳)10 / 1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是一颗明珠,更有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为她填上浓墨重彩,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让我们在诗歌中赏美景,品诗人那千年不变的情怀。

(出示课件:西湖十景)2.(出示荷花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写的一首与荷花有关的诗。

4.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

5.理解课题。

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晓”、“净慈寺”、“林子方。

晓,早晨。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二、指导朗读,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指导吟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教师示范吟诵,学生学习吟诵。

5.学生展示吟诵,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卡片出示会认字:晓、慈、毕、竟、映。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满池荷花加诗句对联图片。

2.景美,文字更美。

找出诗中描写荷花的诗句。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4.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朗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2)交流后归纳总结: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无穷无尽的绿色------(板书)无穷很多很多的荷叶------(板书)接天(3)师: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交流反馈:别样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教材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杜甫的《绝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

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1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学习“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4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说一说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述的“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感悟诗人对西湖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西湖的图片。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西湖的景色?学生分享自己游完西湖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相机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西湖优美的景色。

引导: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都在赞美西湖,他们有的用古诗,有的用诗歌,有的用散文,大家能背一背描写西湖的文章吗?学生背一背自己熟悉的描写西湖的古诗或者文章。

继续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指名读古诗题目。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好“净慈寺”三个字的读音以及题目的停顿。

2、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去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1、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事,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 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 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A下册 £1J【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 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 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 谁能连起來说说题忖的意思?5. 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 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儿遍。

2. 指名读诗。

齐读。

3.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 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 出示第二句。

3. 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 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古诗二首
四、巩固生字,练习写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书写
要点:
(1)“岭、绝、”是左右结构的
字,左窄右宽。

“岭”字右边是“令”,
不要写成“今”。

(2)“岭”字的右边、“含”字
上面的“人”字头都要写得舒展。

4.欣赏优秀作品,指出学生书
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书写姿势不够规范。

(2)起笔和顿笔容易忽视。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绝含岭吴
2.根据生字的结构来分类:
左右结构:绝岭
上下结构:含吴
3.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及笔
画。

4.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注
意难写字的要领。

5.练习书写。

16.抄写词语。

绝句东吴山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抓住“画”这一关键要素学习古诗也是最为恰当的。

因此,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课文插图以及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走进气势磅礴的庐山,景色优美的西岭。

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