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设计_8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领略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并背诵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重要信息:

(1)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于是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垄,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

(2)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而秦淮河又因这些女性而平添了一份明艳旖旎的风情。

(3)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是祀奉孔子之地,为全国四大文庙之一。夫子庙是包含贡院街,魁星阁,尊经阁等

等一系列建筑在内的文化建筑群,是多朝的文教中心。范蠡,周瑜,谢安,李白,杜牧等等数百位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做出不朽的成就。

所以总是有人说南京盛产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在杜牧的一首诗中,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王又能酝酿出怎样的感怀之叹呢?(板书《泊秦淮》)

2、学生简介杜牧,而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杜牧(803—约852)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绝著称,擅长文赋,注重军事。有《樊川文集》十二卷传世。代表作《泊秦淮》,《清明》,《江南春》,《阿房宫赋》等,还曾注释《孙子》。

(二)、听读诗歌,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其他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听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在水面起雾的夜里,诗人停船在秦淮河畔的酒家,偶然听到有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十分感慨,有感而发兴亡之叹。

(三)、朗读诗歌,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能说出本诗的大意。

(四)、深入研读,达成共识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

家。

A、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是?

学生思考明确:烟笼寒水月笼沙

B、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是?

学生思考明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学生思考明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本诗最后两名是曲笔,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D、诗的后两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呢?

教师引导后明确:借古喻今

小结:“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五)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阅读《泊秦淮》和《乌衣巷》,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过阅读分析和互动,得出以下结论:

1、在内容上,《泊秦淮》的情感是一点一点絮絮而来,到达最高时点题“隔江犹唱后庭花”引发兴亡之叹。《乌衣巷》从一开始就铺陈出“物是人非”之感;

2、虽然同是对封建官僚阶级的抨击,《泊秦淮》是借歌女曲笔,情感抒发比较含蓄。《乌衣巷》则在第三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阶级,情感抒发更加直接。

附:板书设计

泊秦淮

杜牧

商女贵族

借古喻今

忧国忧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