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1情景式课文默写
,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记念刘和珍君》
,
1.鲁迅认为真的猛士应该具有的品格是:
,
。
2.鲁迅对反动派的暴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
3.鲁迅痛惜于民族的衰亡,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
,
。
4.鲁迅对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表达无法忍受的愤怒之情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是:
,
。
6.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
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
7.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是:
,
,
。
8.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
诗句是:
,
,
,
。
《再别康桥》
1.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论语》
,
1.表明孔子善于取法他人的句子:
,
。
,
。
2.孔子对“恕”的理解的句子:
,
。
3.孔子认为为政者必须端正自己,说:
,
。
,
。
4.表明孔子虚心好学的句子:
,
。
5.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
。
6.孔子注重启发式教育的话:
,
。
,
。
7.孔子强调诚信的话:
,
。
8.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评价:
,
。
《再别康桥》中“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部编版必修上册情景默写大全
部编版必修上册情景默写大全部编版必修情境式默写1.劝学(上册)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中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必修一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4、《离骚》中表达屈原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 但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 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 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 ,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 勉励自己的句子 是: , 。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13、《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 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 是: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岂余心之可惩 。 14、《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 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 哀民生之多艰 。 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 , 15、《离骚》中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 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 虽九死其犹未悔 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 , 。
7、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 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 是 :制芰荷以为衣兮 , 集芙蓉以为裳 。 8、《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 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 终不察夫民心 。 是: 怨灵修之浩荡兮 , 9、《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 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 忍尤而攘诟 。 是: 屈心而抑志兮 ,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 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 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 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8、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 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方宅十余亩 __________________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语文必修一情景式默写
三.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 目,发尽上指冠。
四.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 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产品品鉴会活 动方案
汇报人姓名Leabharlann 一.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 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 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三.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 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添加标题 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 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添加标题 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添加标题 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惨 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4.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 的句子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
五.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 悲哀。(这是批判 “庸人”的句子)
六.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 默中灭亡。(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 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
《荆轲刺秦 王》理解性 默写
一.荆轲高歌的诗句(唱词)是“风萧萧 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也是 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 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
二.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 语句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
部编版高中必修一情景默写PPT文档28页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必修1情景默写背诵资料
必修1情景默写背诵资料### 必修1情景默写背诵资料#### 一、古代文学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离骚》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 《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二、现代文学1.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2.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 三、外国文学1.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2.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四、散文1.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荷塘月色》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式默写(含《论语》《屈原列传》)
《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同学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志士搏击时代风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再别康桥》1、《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1.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论语》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5、《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论语·为政》中““,。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情境式默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沁园春·长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2.“。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7.《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8.《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9.《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0.《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1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诗词文言文情境默写(详细)
理解性默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 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令人叹为观止。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 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 鸡的叫声。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 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 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 峦都在发抖。此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 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 神奇世界。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流露出消极情绪,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这两句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诗人终于在惊 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且放白鹿青 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0.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
必修一名句情境默写背诵资料
必修一名句情境式默写资料一、《沁园春·长沙》1.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的词句。
(3分)(1992年高考题)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2.《沁园春•长沙》中由“看”字领起的句子:。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铺写眼前奇景后,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慷慨激昂的心绪的词句是:?4.《沁园春•长沙》中由“忆”字领起的句子:。
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评论国家大事,并写出文章抨击丑恶、赞扬美好的句子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诗句是:。
8.《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
9.《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
10.《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1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12.《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13.《沁园春·长沙》中蔑视权贵的句子:。
1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
16.《沁园春·长沙》中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17.《沁园春·长沙》中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
18.《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二、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19.《雨巷》中用排比句描写丁香姑娘的诗句是:。
20.《雨巷》中,说明诗人与丁香姑娘由共同语言,心灵相通的句子是:。
21.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22.。
《再别康桥》23.《再别康桥》一诗中“”两句通过对水槽的描写,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了诗人自己对康桥美景的极度迷恋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普通班期中备考之名句默写《劝学》理解性默写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篇目及情景默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情景式默写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周瑜“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准确填写文中的易错字大江东去,浪___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___西边,人道是:三国周___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___想公___当年,小乔___嫁了,雄姿英发。
羽___扇巾,谈笑间、______灰飞烟。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___发。
人间如梦,一___还___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情景式默写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 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 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收复中原的忧虑。
部编教材必修上册情景式默写
部编教材必修上册情景式默写《短歌行》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 感叹人生短促, 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 。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 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 。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 。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 。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 ,。
, ”,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 即对人才的渴求。
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 那种悠长, 那种亦喜亦忧, 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 作者将奏瑟吹笙, 宴请宾客, 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 , 。
, 。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 将贤才喻为明月, 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 。
10.《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 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 。
11.《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 谈心宴饮, 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 。
12.《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作者以设问的方式, 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诗句是: “ ,。
, 。
”1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 。
必修一情景默写背诵资料
必修一情景默写背诵资料情景默写是一种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准确、流畅地默写出相关文段或诗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景默写背诵资料,供学生参考和练习。
一、古诗文默写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现代文默写1. 《再别康桥》 -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 《荷塘月色》 - 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三、文言文默写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出师表》 - 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四、外国文学默写1. 《哈姆雷特》 - 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2. 《简·爱》 - 夏洛蒂·勃朗特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五、情景默写练习1. 当我们描述秋天的景色时,可以引用杜甫的《登高》中的哪句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 当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时,可以引用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哪句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在描述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可以引用《出师表》中的哪句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情景默写不仅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背诵和默写,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资料《沁园春•》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谁主沉浮?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雨巷》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1、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雨巷》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题:,《烛之武退师》1.《烛之武退师》中说出了晋国国联合围攻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忧外患,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晋围,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于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在西,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并不接壤,欲越晋据,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舍”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将焉取之?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的利害关系,希望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国。
《荆轲刺王》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5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复为慷慨羽声6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鸿门宴》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记念和珍君》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沁园春》1、《沁园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谁主沉浮?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再别康桥》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3、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4、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荆轲刺王》1、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士皆垂泪涕泣。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记念和珍君》1、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判“庸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铁的事实揭露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揭露反动政府对爱国青年的诬蔑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真的一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3.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4.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