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研究
中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理论纵横理论版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共产主义国家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上重新构建的。
虽中俄两国国家性质完全不同,但中俄之间地缘及文化交流紧密,且同处在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两国之间相互比较、借鉴彼此经验教训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集合起国家、学校、家庭、宗教、社会等多方的协同作用,已经走出了苏联解体带来的阴霾,之前无序化的和宗教主导下的思想现象已呈现出较大改善,现总体更趋于理性化。
目前,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以人本主义、人类中心论、自由思想、精神崇高和民族尊严为基础,以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了统一的“思想道德教育空间”。
一、中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比(一)中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点1.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点相同点:中俄两国的家庭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家庭的教育质量。
不同点:(1)在中国,对于家庭教育的扶持主要体现在提高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从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儿童;在俄罗斯,对于家庭教育的扶持则主要体现在财政上,对多儿童家庭的经济补贴,以保证儿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庭较少与学校进行联系,在近年来,各个小学才逐渐更加重视起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沟通,所以在儿童教育方面,中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较为分节;俄罗斯则十分重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在儿童教育上,重视对原生家庭的考查和与监护人的沟通,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2.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点相同点:中俄两国都注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2000年以来,俄罗斯出现了许多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青年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其举办的活动对青年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的三个国家的研究
关于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的三个国家的研究为了具体了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国家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究。
第一,美国的高校公民教育制度化发展。
美国的公民教育,在经历了启蒙思想的引导、公民意识的唤醒、公民意识的提升等阶段后,因此,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教育体系。
美国的公民教育开始于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借助大众传媒作为政治观教育的主要辅助手段。
在美国的公民教育中,也十分重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严格监督和执行。
在美国的公民教育中,政治观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借用公民宗教教育灌输民族精神;尤其注重权利义务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二,英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发展。
由于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建立起了较为先进的公民教育制度。
英国比较注重在学校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制度化的建设。
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个人素质水平。
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达到教育目的,在校园教育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体的个性发展,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值得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
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培养个人的责任意识,提高个人对权利和义务的认知水平;引导个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个人的参与意识;提高个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能力。
第三,俄罗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发展。
在前苏联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为主要目标,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结构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有力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进程。
但在前苏联解体前期,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前苏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条化特征,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俄罗斯青年的极端主义倾向与道德教育的分析-模板
俄罗斯青年的极端主义倾向与道德教育的分析1991年底,随着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式解体。
在俄罗斯青年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顷刻之间全而颠覆,思想意识形态出现混乱。
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俄罗斯青年开始盲目崇拜与追求西式的民主与自由,追求物质利益和崇尚个人主义,主导的价值观是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
俄罗斯青年意识形态的形成,受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青年自身冒险精神影响。
俄罗斯当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决定了青年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尤其以极端主义倾向最为突出。
众所周知,苏联在塑造青年意识形态方而,常常将之建立在传统道德教育基础之上,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实现共产主义的优秀品质,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瞬间瓦解,大众媒体发起一系列的运动诋毁这个国家的历史,低毁老一辈人在苏联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所展示出的英雄气概。
这不但扭曲了国家发展的真实情况,而且还扭曲了学生的世界观。
1999年在奥伦堡州曾经对一些学生做了你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如何看待的调查问卷,11%的受访者对此予以积极评价,89%的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
20XX年所做的类似调查中,只有7%的学生对此持积极态度,93%的学生对此不认可。
在20XX年,支持十月革命的人为12%,反对为78%,其余学生认为很难回答。
这表明,多数青年在思想上不认同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过去,俄罗斯人的思想意识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之上的,爱国者曾经是苏联社会文明和法律价值的象征,而如今却被作为新意识形态领域攻击的靶子。
俄罗斯社会制度的剧变,冲击着全体公民的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使青年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多元化态势。
在自由改革前,青少年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由苏联十月儿童,少先队和社会主义共青团等组织所实现。
但是,这些组织在自由主义改革的第一阶段就基本被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价值体系。
新时期俄罗斯高校道德教育及启示
衡, 道德水平下降 , 国家职能 弱化 , 传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不 断深入的 冲击 , 然俄罗 斯文化仰 仗其传 统底蕴 , 量保 持 虽 尽 本土文化 , 但传统 价值观 体系依 然崩裂 , 的社会 主流文 化 新
信仰体 系尚未迅速 建立起来 。前苏 联时期 的道德 教育方 式
维普资讯
20 7月 06年 第 2 卷第 4期 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nl f eogagClg f dctn ora o injn oeeo ua o H l i l E i
J 12 o u .0 6
.
2 5 No. 4
新 时期 俄 罗 斯 高 校 道 德 教 育及 启 示
心理研究所参与的大型 民情 调查 中 , 只有不到一成的人为俄
罗斯 的历史感到骄傲 。当时很 多俄罗 斯学 者悲观地 认为 , 苏 联时期提倡的爱 国主义不为 大众 接受 , 俄罗斯 民族一贯崇 尚 的爱 国主义的深厚历史根基 已经受到了严 重侵蚀 , 一些年 轻 人甚至已经将爱 国主义丢 到 了黑暗 的角落 …。俄罗 斯教 育 科学 院院士格 尔顺 斯基 曾尖锐 地指 出, 人们 “ 越来越 不安 分 地蓄意曲解爱国主义 、 民族尊严 、 国际主义等概念 ; 重俄 罗 尊 斯国家、 热爱和忠于祖 国这类感情遭 到了不假思 索的嘲笑和
主义教育。对此 , 我们要 学习借鉴其 有益的经验 与做 法 , 而深化我 国大学生道德教 育改革 。 从
关键词 : 罗斯 ;高校 ;道德教育 俄 中图分类号 :, 952 C 4 .1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1 862 0 )4 05 10 —73 (0 60 — 07—0 2
1 在理论上加强研究道德教育 的大纲 。(99 20 年 . 19- 01
俄罗斯德育
苏联解体后道德教育领域里的真空状态
前苏联的道德教育系统被完全打破和否定
社会民众甚至上层精英人士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的疏离和嘲弄; 俄罗斯年轻一代对前苏联时期的全盘否定; 德育组织体系的瘫痪
道德真空带来的道德严重无序甚至道德堕落。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放任自流 俄罗斯青少年的道德不良状况增多 道德失范的核心在于过去的价值标准被彻底抛弃了之后, 没有产生能够取而代之的价值标准;利益集团的严重分化 和严重对立,使得社会的价值标准也严重分化和严重对立
前苏联的道德教育 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因素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联解体后道德教育领域里的真空状态 当代俄罗斯道德教育的重建与探索
前苏联的道德教育
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前苏联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灌输理论 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必须灌输 政治文化理论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无产阶级政治文化 列宁主义的中国回响 孙中山,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新经济政 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前苏联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理论
在帕夫雷什中学的23年岁月中,苏霍姆林斯基每天起早摸黑地工 作,白天从事教学和行政工作,晚上进行科研。他全面探讨了普通教 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一生 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和短篇 小说。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重要著作 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赞许。他的主要著作有: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精神世界》《青年一代共产主 义信念的形成》《关于人的思考》《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 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 议》《给儿子的信》等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启示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启示俄罗斯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国家,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思想传承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表现。
在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宣传工具。
本文将从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况出发,探讨其对我们的启示。
1. 历史渊源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基督教在俄罗斯的传播和萨摩德罗斯基学派的兴起。
在十九世纪,随着民族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兴起,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相继涌现,以他们为代表的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实和拓展着俄罗斯的精神世界。
2. 社会现状在当代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引领下得到了全面发展。
俄罗斯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投资巨大,建设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课程,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 特色与亮点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拓展教育内容和形式,推陈出新,在民族文化和国际化教育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观念,通过宣传国家历史、国家文化、国家政策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度。
1. 要注重历史和文化传承2. 要坚持国家意识形态引领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国家意识形态引领下进行的,通过教育向学生宣传国家的历史、文化、政策,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忠诚和认同。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的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3. 要不断拓展教育内容和形式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教育内容和形式,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陈出新,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启示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启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其历史沿革,包括苏联时期和现代俄罗斯的发展情况。
接着分析了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如重视宗教和文化传统等。
然后深入探讨了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最后从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中得出启示,探讨了其对于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价值,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沿革、特点、内容、启示、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介绍: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在俄罗斯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沙皇时代,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受到专制统治的影响,人民思想被严密控制,教育内容主要是为了维护当权者的统治地位。
随着俄罗斯革命的发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苏联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被纳入国家的意识形态体系,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塑造人们的思想,并使之服从于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多元化的思想和观念开始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发展。
随着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重新审视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对于理解俄罗斯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特点、内容和启示等方面对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讨其发展规律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俄罗斯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并从中提炼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启示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启示1. 引言1.1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在俄罗斯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俄罗斯独特的思想文化传统,促进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持续发展和传承。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公民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提升人民的国际意识和对外交往交流的能力,促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声誉。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俄罗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俄罗斯帝国正处于改革和现代化的时期。
启蒙运动的思想开始在俄罗斯传播,推动了对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改革。
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统治下,俄罗斯开始引入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促进了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俄罗斯逐渐建立起以宗教和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教育主要围绕着正统基督教教义和俄罗斯文化展开,旨在培养忠诚于沙皇统治和俄罗斯民族的公民。
这一时期的教育体系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对西方思想进行了限制和排斥。
在苏联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对共产主义理念的灌输和宣传。
学校教育和党员教育都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维护苏联统治和意识形态霸权的重要手段。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在不同时期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变化。
这一历史背景对俄罗斯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2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 政府主导: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由政府主导,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管理教育资源以及组织相关活动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俄罗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管窥
俄罗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管窥王义高*(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俄官方推荐的两本《教育学》分析了当今俄罗斯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理论层面上的变化,主要涉及“教育目的”、“世界观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四个方面的探讨及其中的矛盾与问题、方法论视角、主流导向、理论构想、实际建议等。
[关键词]俄罗斯;公民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 4 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 0 0 3-7 6 6 7(2001)11-0017-21苏联时期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情况是众所周知的。
俄罗斯独立以后近十年来的有关情况则为世人不甚了解。
因此,笔者试图透过俄近期出版的两本《教育学》来管窥一二。
这两本《教育学》[1][2]的作者б.T.利哈乔夫和B.A.斯拉斯捷宁,均系苏联时期及俄罗斯教育界的权威理论家。
两本《教育学》均为官方所认可,因而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一、关于教育目的不言而喻,教育目的是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紧密相联的。
利哈乔夫对今天俄罗斯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作了如下描述:“在今天的俄罗斯社会中,由于经济、社会、民族、教育、精神上的分化加深了,于是产生了关于人、关于社会的多种多样的看法,各不同阶级、集团、个人的利益和企望发生了冲突,社会政治上、精神道德上的矛盾激化了。
涌现出了无数政党、派别、社会组织及其行动纲领,它们各持不同的社会、民族、宗教、政治目标,形成了各自的、往往相互对立的教育目的。
”[3]关于这些相互对立的教育目的,利哈乔夫一共列举了九个,它们分别是:1.盲目服从权威的目的:它旨在培养无主动性的单纯执行者,它把行政命令式的从属关系视为最理想的关系,确认人只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2.小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它建立在私人所有制和合资所有制的基础之上,确认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优先于社会公共利益,确认贪图暴利、惟利是图、制服对手是合理的,利用这些因素压倒道德精神因素也是理所当然的。
论-俄罗斯:以精神道德教育为德育的优先方向
王夫艳在 《 全球教育展望 》2 O l 5 年第8 期撰 文指
出,教 师在工作 中需要处理各种道德关系,面临诸多 道德张力,乃至陷于道德 困境 。教师的道德 困境主要 是关系型的,基本可分为对抗 性和非对抗性。对抗性 的道德困境 ,即相互对立 的价值体 系之 间的冲 突,通 常发生在教 师与家长 、同事之间。非对抗性的道德 困 境 ,即同一价值体系 中不 同道德规范在运用于特定情 境 时所产生的冲 突。如在 随班就学这 一情景 中,教 师 面临保护特殊儿 童的差别原则 与保 障绝大不 多普通 学
决道德 困境的能力 ,教师教 育需关注 多重道德要 求
贴上消极标签 。学生可塑性较 强,其 自我控制资源
也不断发展 ,教 师应 以积极 的眼光看 待学生 ,用积
极的力量推动学生。
中教 师的道德认 知,增强教 师的道德选 择意识和选
择 能 力。
俄罗斯 :以精神道德教育为德育的优先方向
为 了满足俄 罗斯巩 固 “ 俄罗 斯思想” 、重获大 国地 位 、实现法 治国家及发展 民主社会 的国家发展 诉求 ,
新 时 期俄 罗 斯 青 少 年 德 育 体 系 ,迫 切 地 需 要 表 现 出 国 家 历 史 的 同脉 性 、 民族 传 统 的 继 承 性 和 东 西 方 文 化 的兼 容
不道德行 为则会增 多。而影响 自我损耗道德 行为后
效 的 因素 有 :人 格 和 个 体 差 异 ,主 观 认 知 , 亲 密关
系和 归属 感 。
可规避 。一般 而言,在现 实情境 中,身 份是教 师道 德选择 的基点 ,教 师 的道德选 择行 动植 根于教 师的 自我价值 观和道德 自我认 识 ;关心 学生是教 师道 德 选择 的立场 ;妥协和单方 决策是教 师常用 的道德 选 择策 略 ,妥协 策略用来解 决对抗双 方之 间的冲突。 而在 非 对抗 的道 德 困境 中 ,教 师则 多 采用 单 方决 策 ,将 问题 都收 归到 自己手 中。这 样 的道德 选择策 略在解决 冲突的 同时,也会在 一定 程度上 给教师带
浅析权威主义对俄罗斯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的基 本职 能 , 即维护 和巩 固现存 的政治 统治 , 也不 权 威 主义是 当前 学界 描述 俄罗 斯政 治文 化 的
一
能实 现 各 东 斯 拉 夫 人 渴 望 的 团结 ”
。 为 了建
个高 频词 汇 , 这绝 不 意 味着 权 威 主 义 之 于俄 但
实施统一 的思想道德教育 的第一次努力, 而且成
基 金项 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 年项 目( 0 0 7 1C2 )
作 者简介 : 王春英 (9 1 , , 17 一) 女 黑龙 江富锦人 , 博士后 ,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法学博 士。
・
48 ・
浅析 权威 主 义对俄 罗斯 思 想道 德教 育的 影响
21 0 1年 6月
西伯 利 亚研 究
S BERI I AN TUDI S ES
J n 2 1 u .0 1
Vo . 8 No 3 13 .
第3 8卷 第 3期
文化 与教 育 ・
・
浅 析 权 威 主 义对 俄 罗斯 思 想 道 德教 育 的 影 响
王春 英
( 黑龙江大学 哲学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 , 哈尔滨 10 8 ) 5 00 摘 要: 权威主义在俄 罗斯有 着深厚 的文化根 源 , 是俄 文化 传承 中搭 我的一 个重要精神元 素 , 是解读俄 政
思想秩序 , 而形成 强大的民族精 神力量 以保护 国家的文化安全 , 实了思想基础。 进 务
关 键 词 : 罗斯 ; 威 主 义 ; 想 道 德 教 育 俄 权 思
中图分类号 : 7 12 D 5 .
文献标志码 : A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实施主体间协调的开放式子系统。 对国家的爱,不再单纯指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还包括热爱民族、文化、语言、 等。
Hale Waihona Puke (四)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教育
大众传媒被认为是最具有影响的社会教育力量。 大众传媒为儿童、青少年一代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行 为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方向的参考,培养他们的 各种兴趣,甚至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语言能力。
(三)利用宗教进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7):67-69
西伯利亚研究, (2):50-52 (二)突出非 化、非意识形态化的政治观教育
东正教正大力发展宗教学校和神学院,在学校开设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三)以人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道德教育 (二)课外活动为主的全面渗透法
大众传媒为儿童、青少年一代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方向的参考,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甚至影响着儿童和青
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学生主体; 教育过程: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教育内容:对人、社会、自然、的人道主义态
度。
(四)全人类价值观教育
全人类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全体人民理解世 界的统一性和相互依赖性,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和国 际主义的关系;理解生态问题、保护世界文化以及 加强国际间的多边合作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对于人 类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实施主体间协调的开放 式子系统。
三、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
俄罗斯不仅重新肯定爱国主义精神,
而且出台了各种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现如今
,俄罗斯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
(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个性化、人性化、人 文化
民族精神道德文化课——俄罗斯德育新探索
和 培养个 人精 神道 德 的重要 主体 。由于原有 的青 少 年德 育体 系不 复 存 在 , 苏联 解 体 近 二 十 年来 而 国际形 势及 国 内社 会 、 政治 、 经济 局势 已发 生很 大 变化 , 因而建 立新 的适 应 现 代俄 罗 斯 社 会 的 道德 教育 体 系 , 一个 紧迫 而现 实的 问题 。近年 来 , 是 俄 为 在教 育机构 重建 德育 体 系进行 了不 断 的努力 与 尝试 , 以传统 宗 教文 化 为 重 要 内容 的俄 民族 精 神 道 德文 化课 的推 出就是 其 中一项 重要 探索 。 按 照俄 总统 的命令 , 2 1 从 00年 4月 1日起 在 俄联 邦 1 8所 中小 学 中开 设 一 门新 课 程— —俄 罗 斯 民族 精神道 德 文 化课 ,0O _0 1年 这 门新课 2 l-2 1
原则 选择 其 中 的一 门进 行 学 习 。在课 程 内部 , 这 六个 教学模 块 在教 育 目标 、 本任 务 、 本 的 民族 基 基
的精 神传 统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许 多教 育和 医 学工 作 者 、 心理 学 家 、 者 、 学 神
价值 、 教学 大纲 结 构 和 对教 学 内容 掌 握 的要 求 方 面相 互协 调一 致 。而从 与 其 他 课 程 的关 系看 , 本 课程 在 内容上 与 初 级 和基 础 普 通 教 育保 持 一 致 , 使学 生 的精神 道德 通过 对俄 罗斯 精神传 统 的学 习
纲要 ( 99 20 ) (02 04 》 《 罗斯公 19 - 0 1 、 20 _20 ) 、 俄 民精神道德发展与教育构想》 《 、俄罗斯公民爱 国
俄罗斯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重构的思考
理论探索
俄罗斯思 想道德教育体 系重构的思考
李 爽
( 上海商学院,上海 2 0 0 2 3 5 )
【 摘
要】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 系中最受重视的一个领域,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
潜力。 苏联 解体后俄 罗斯经历 了社会的转型期 ,道德教 育体 系因社会 因素的 变迁而近乎崩塌 的边缘 。如何 构筑适合俄 罗斯 国 情的道德教 育体 系,如何 理顺传统文化与 时代潮流 的关 系,如何 将主流的价值形 态达成更好 的融合 ,成为 当今 俄 罗斯道德教 育体 系重构亟待 解决的问题 。
一
价值体系遭遇到前所未有 的危机。时至今 日, 解 体后 的俄 罗 斯作为一个独立 的国家 已经走过 了十余年 ,在十几年 中,俄 罗斯社会 、生活 的各方面都在摸索 中前行。 由于意识 形态发
生重大 的变化 ,全社会主流价值观一度 出现混乱 ,重新构建 个 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 的、科学 民主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
族遗产 面临消失 的困境 ,地 区间经济差距拉大 ,社会 的文化 传 承功能几近 丧失 ,“ 年轻一代深刻体 验到与传 统的割裂 以 及历史文化继续 的缺失” 。 二、思想道德教育体 系重构 的基础 俄罗斯著 名思想家 别尔嘉耶夫说 : “ 俄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是最两
宗教神学课程 以代替原来 的政治理论课程和共产主义教育课 程 。俄 罗斯教育 部部长菲 利波夫 2 0 0 2年 的一 次讲话 中明确
们所遗忘 。社会 主流 的思想价值体 系崩塌 ,人们处于极度 的 慌恐不安 当中。时下西方 国家流行 的实用主义成为一部分俄 罗斯年轻人追捧 的价值 目标 ,爱 国主义 、公 民义务 、奉献精 神等苏联 时期 主流的价值 观被青年一代拒之 门外 ,社会病态 加剧 ,反社会现象层 出不穷 ,青少年犯罪和极端暴力行为 日 益增加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与此 同时,民族传统文化和 民
俄罗斯:以精神道德教育为德育的优先方向
龙源期刊网
俄罗斯:以精神道德教育为德育的优先方向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5年第10期
为了满足俄罗斯巩固“俄罗斯思想”、重获大国地位、实现法治国家及发展民主社会的国家发展诉求,新时期俄罗斯青少年德育体系,迫切地需要表现出国家历史的同脉性、民族传统的继承性和东西方文化的兼容性。
由此,确立了青少年精神道德教育为德育的优先方向之一。
精神道德教育强调精神道德价值的培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接受具有层级结构和复杂构成的基本民族价值。
精神道德价值体系的范畴包括:俄罗斯联邦各民族、俄联邦政体、家庭、区域文化群体、传统俄罗斯宗教团体(基督教、俄罗斯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国际社会、爱国主义、社会团结、公民性、家庭观念、劳动与创造、科学精神、传统俄罗斯宗教观念、艺术和文化观念、生态观念和人道主义。
(来源:《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8期)。
当代俄罗斯青少年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
2019年8月 西伯利亚研究Aug.2019第 46 卷第 4 期 SIBERIAN STUDIES Vol .46 No . 4•文化与教育•当代俄罗斯青少年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赵齐(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长春130024)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转型历程动荡而又曲折。
面对国家内部政局混乱,经济水平持续下降和西方国家持续的价值观渗透,俄罗斯思想意识形态纷然杂陈,原有德育体系遭到破坏,青少年德育问题亟待解决。
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以国家政策形式明确德育的主导地位,确立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先方 向,形成多维主体的社会合力,通过学校课程渗透、传统节日引导和教育活动激励的方式,形成了反映当代国家 需求、适合俄罗斯青少年发展的典型教育实践。
关键词:俄罗斯;青少年;德育中图分类号:G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 - 0961(2019)04 - 0076 - 05在俄罗斯,广义的德育指社会为年轻一代在 现有秩序条件下生活所做的必要准备,狭义的德 育是由德育教学机构教师进行,在专业组织和管 理过程中注重个人发展,将历史社会经验传递给 新一代,以使他们为社会生活和生产工作做好准 备[1]。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和理论家米•伊•杰姆 科夫(M . M . f le M K O B )认为:“德育的主要任务是 引导人的本质与社会中的理性生活相适应,与合 理公平的人际关系相适应。
” [2]一、当代俄罗斯青少年德育建设的时代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根本性改 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变 化尤为明显,在俄罗斯青少年心中长期占据主导 地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顷刻之间全面倾覆。
受西 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思想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倾向,青少年开始盲目崇拜西式的民主与 自由,崇尚个人主义,追求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看重物质利益。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
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念。
现代俄罗斯的精神道德教育
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等价 值观念。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
01
02
03
培养公民意识
通过精神道德教育,培养 公民的责任感、正义感和 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的和 谐稳定。
德观念和价值观。
社会实践
俄罗斯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精神 道德教育实践,组织各种社会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
感悟道德价值。
家庭教育
俄罗斯家庭教育在精神道德教 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注 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
03 俄罗斯精神道德 教育的实施途径 与方法
教育效果的可观性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成果在公民的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才。
对未来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展望
教育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进一步深化现有教育内容,同时拓 宽新的教育领域,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社会需求。
教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继续改进教育方法,并积极探索新 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地吸引和引导 受教育者。
教育地位的提升
提高精神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 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培养社会精英 的重要途径。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 同探索精神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 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家庭途径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该注重 孩子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和情感表达能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研究
二十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宣告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解体后的最重要继承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面临着艰难的时代转型。
在教育领域俄罗斯取消了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民的精神道德“价值真空”现象旋即出现。
与此同时,各种思潮所秉持的价值观一同涌入俄罗斯的意识形态领域,欲使自己成为当下俄罗斯人精神道德的价值评判标准,致使“价值真空”迅速转换为“价值冲突”。
多元的价值评判标准并没有使俄罗斯人的选择夙愿实现“多元化”,反而使俄罗斯人心涣散、国家与民众莫衷一是,甚至使国家和民族走向了再次“解体”的危难边缘。
千年俄罗斯“怎么了?”又该“怎么办?”成为俄罗斯人必须面对并深思的问题。
1999年12月30日,即新千年的前夜,普京掷地有声的给出了最终答案——“俄罗斯新思想”,“俄罗斯新思想是一个合成体,它把全人类的共同的价值观与俄罗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价值观,尤其是与经过20世纪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检查的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使俄罗斯成为强大国家,实现有效经济的前提和保障”。
“俄罗斯新思想”为新千年俄罗斯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当下俄罗斯实施精神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探索,2009年俄罗斯正式出台《俄罗斯公民精神道德发展及德育构想》(?Концепциядуховно-нравственногоразвитияивоспитанияличностигражданина?)。
其中明确提出了“精神道德教育”(духовно-нравствен
ноевоспитание)这一当代俄罗斯“德育”核心概念,即“使受教育者接受并掌握基本民族价值,掌握全人类共同价值,掌握俄罗斯多民族文化、精神与道德价值的教育组织过程”。
截止目前,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已经贯彻落实到了俄罗斯学校教育实践层面,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
俄罗斯通过多年的实践,“精神道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提出有其复杂的时代背景,其产生于俄罗斯生死存亡的世纪转型时期。
具体而言其产生于:俄罗斯国家政治体制由自由民主政治体制向主权民主政治体制转型时期;经济模式由新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向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转型时期;意识形态由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向俄罗斯传统民族价值观转型时期。
一言以蔽之,“精神道德教育”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从“西方自由”向“俄罗斯可控”转变的时代必然产物。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是俄罗斯式的人文精神与伦理道德。
俄罗斯式的“精神”内涵,即“精神”所指、“精神”实在、“精神”教化,有别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认知,也不同于马克思的“社会意识”阐释,具有强烈的“彼岸”意义,被赋予了俄罗斯语境下较为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俄罗斯的“道德”内涵,即“道德”结构、“道德”基础不同于西方对“道德”的架构,也不同于东方对“道德”的理解,而独具俄罗斯式的特点,它来源于世俗伦理和宗教伦理的矛盾统一,是人性之善和上帝之善的矛盾统一。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有其多元化的思想根源,其依循于俄罗斯多民族人民所基本认同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
具体而言,其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俄罗斯永恒的价值取向争论——“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思想碰撞;俄罗斯传统民族精神——“村社意识”;俄罗斯传统宗教文化——“东正教”和俄罗斯经典哲学思想——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
这些思想、意识、精神此消彼长而又彼此交葛,都在当代俄罗斯的“精神道德教育”中投射出自身的倩影。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俄罗斯领导人的政治底色及治国理念息息相关。
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意识形态转型与宗教重返学校阶段(1985年—1991年);叶利钦时期的宗教复兴与东正教文化自主尝试阶段(1991年—2000年);普京时期的千年更迭与德育“新思想”阶段(2000年—2008年);梅普组合时期的民族德育典范与精神道德教育定型阶段(2008年—目前)。
上述四个阶段相互衔接,在差异化中又有相同的特征。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贯彻的。
按照学校课程教育维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德育课程、间接德育课程、德育活动课程三种类型。
以小学阶段为例,直接德育课程是指所开设的联邦必修课程“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间接德育课程是指在课程的任务目标中发挥精神道德教育的功能与影响的其它课程,如:“俄罗斯语言”、“文学讲读”、“数学”、“周围的世界”等;德育活动课程是指在直接德育课程和间接德育课程之外,与学科课程并列、互补,相互渗透的通过课外或校外活动、展演、竞赛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的德育类课程。
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课程的发展特点是由单一的精神道德直接课程教学向全方位的精神道德教育转变,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场
景转变。
倡导传统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问题上有着重大意义,当今世界各民族都在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和倡导本民族所认同的价值观。
当代俄罗斯“精神道德教育”的提出与实施,既为其本民族寻找到了精神道德的家园,也为世界其它国家与民族在如何树立具有自身特点、符合自身传统、促进自身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