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态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学第十章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pt课件

土壤学第十章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pt课件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磷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硫的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土壤钾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 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土壤磷的控制机制和影 响土壤钾固定的因素。
3
烧 伤 病 人 的 治疗通 常是取 烧伤病 人的健 康皮肤 进行自 体移植 ,但对 于大面 积烧伤 病人来 讲,健 康皮肤 很有限 ,请同 学们想 一想如 何来治 疗该病 人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0-1 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土壤碳循环
基本平衡
*
5
烧 伤 病 人 的 治疗通 常是取 烧伤病 人的健 康皮肤 进行自 体移植 ,但对 于大面 积烧伤 病人来 讲,健 康皮肤 很有限 ,请同 学们想 一想如 何来治 疗该病 人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我国平均 土壤有机碳储量为每平方公里15339吨,土壤平均 碳密度为48.8吨/公顷,低于美国的50.3吨/公顷 、欧盟的70.8吨/公顷。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奚小 环说,我国承诺到2020年,将在目前基础上碳强 度减排40%—45%。由于森林面积有限,耕地需承 担更大的减排任务。
烧 伤 病 人 的 治疗通 常是取 烧伤病 人的健 康皮肤 进行自 体移植 ,但对 于大面 积烧伤 病人来 讲,健 康皮肤 很有限 ,请同 学们想 一想如 何来治 疗该病 人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 “土壤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中化学元素以能量传递为驱动力, 沿着土壤-生物-大气进行物质循环传递的过 程(主要过程界定为:土壤-植物-大气)称为

土壤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土壤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由岩石每形成1cm厚的土壤约需300年之久。
1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各种碎屑、矿物质颗粒、
固相
无机盐组成,占固相的 90%-98%。
有机质: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残体及其腐败
的物质组成,占固相的 2%-10%。还有 各种土壤生物。 土壤包括 液相:土壤水(土壤溶液):由地上水、地下水进入土壤中
22
一、 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2.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砂粒: a.粒径>0.05mm,通透性能好,但毛管水上升 高度低。 b.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小,土粒间成对物质间的吸 持力弱,故土壤松散,易于耕耙,保水力差,易 干旱,胀缩性小,无可塑性等。 c.无吸附Ca、Mg、K、NH4+等离子的能力。
(二)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 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6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可分为: 自然肥力:单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土壤肥力。
随着生物量增加,各种营养元素、能量也逐渐聚集在 母质表层,从而逐渐使母质中积累和保存了植物生长 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并具备肥力因素,从而 使母质发展为土壤。
15
成土过程






湖 积 物
海 积 物
洪 积 物
风 积 物
各种类型母质
各种泥土
各类土壤 16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
1. 农业土壤的含义
26
二、土壤矿物质
(二)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 生矿物进一步分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可溶性腐殖质能增加农药从土壤向地下水的 迁移 腐殖质能作为还原剂而改变农药的结构,比 腐殖质能作为还原剂而改变农药的结构, 如腐殖物质中的羧基、酚羟基、醇羟基、 如腐殖物质中的羧基、酚羟基、醇羟基、杂 半醌等的存在而加强。 环、半醌等的存在而加强。 一些有毒有机化合物与腐殖物质结合, 一些有毒有机化合物与腐殖物质结合,可降 低毒性。 低毒性。
(二)土壤水的能态
1、土水势及其分势 土壤水在各种力如吸附力、毛管力、重力等的作用 下,与同样温度、高度和大气压等条件的纯自由水 相比(即以自由水作为参比标准,假定其势值为 零),其自由能必然不同,这个自由能的差用势能 来表示即为土水势(符号为ψ)。 土壤水总是有土水势高处流向土水势低处
(1)基质势(ψm) 基质势(
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⑴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⑵土壤特性
1、质地 pH值 2、pH值 3. 水分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5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低洼、 4. 通气性 5. 温度 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5)总水势(ψt)
土壤水势是以上各分势之和,又称总水势 土壤水势是以上各分势之和, 用数学表达为: (ψt),用数学表达为: ψt=ψm+ψp+ψs+ψg 在土壤水饱和状态下: ψt=ψp+ψs+ψg t=ψp+ψs+ψ 在不饱和情况下: ψt=ψm+ψs+ψg t=ψm+ψs+ψ

农田土壤管理.ppt培训资料

农田土壤管理.ppt培训资料

(一) 几种重要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燃烧60亿吨 人类释放200亿吨
大气 7000亿吨
岩石 2亿亿吨
植被 1万亿吨
海洋 357亿吨
土壤中CO2
大气CO2
移出

(商品)
碳水化合物

河泥、野草等
移入
农田土壤 有机质
移出
土壤有机质
碳循环与平衡
总量无限,直接进入食物链,快、均匀、充足, 大气二氧化碳年增1ppm。
(3)综合评价:加拿大莫斯(Moss)等人将气候生产潜力 与土壤生产潜力相结合,进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之后发展 成为将气候、土壤、作物相结合而进行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土壤特性指数×作物特性指数
2.适宜性评价
不同的地力条件对作物生产的适宜特性和适宜采 取的培肥措施的技术特性不同。适宜性评价主要是分 析不同地力条件能栽培什么作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 培肥措施等等。此类评价多依据土壤理化、生物状况 分析和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析,为因土种植的制定 提供技术依据。同时,把农田培肥措施协调统一起来, 为作物生产创造良好的地力环境。另外,在较大的地 域内,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宏观的作物布局提供技术依 据。
• 保持农田水分平衡,保证适宜的 水分供应;
1. 保持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
一、农田建设
目的: ➢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力。
➢农田综合生产力 是指农田种植农作物获 得持续高产稳产的能力。 (不是一季、不是 一年,不是一种作物、不是一种种植方式)
高质量农田的标准:
田面平整,方便排灌;土层深厚,旱涝保收;土 壤健康,高产稳产。 1、田面平整、排灌自如
丰富的养分含量
有机质2.5-5.0%, 全氮0.15-0.25%、 全磷0.1-0.2%, 全钾1.0-2.5% 阳离子代换量10-25毫克当量/100克土 盐基饱和度70-8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课件-4.6保护土壤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课件-4.6保护土壤

1 2
建立土壤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土壤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土 壤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制定土壤治理标准
制定严格的土壤治理标准,明确土壤污染物的排 放标准和土壤修复标准,为土壤治理提供依据。
3
实施土壤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以恢复土 壤健康。
生态平衡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
休闲娱乐
土壤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 场所,如野餐、露营等户 外活动。
02 土壤污染及其影响
土壤污染的来源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或 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导致土壤污
染。
农业生产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农业 化学品,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 式,如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等,都 会导致土壤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如垃圾填 埋、焚烧等,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液 体泄漏,会污染土壤。
土壤污染的类型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在工农业生产 和城市生活中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 属污染。
有机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核设施、核实验和核废料处理等产生 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土壤放射性 污染。
有机废弃物和农药等有机化学品的滥 用,导致土壤有机物污染。
05 土壤保护的未来展望
土壤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土壤修复技术
利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修复受损土壤,恢复 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土壤质量监测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实现土壤质量实 时监测和预警。
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通过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手段,恢复受损土壤的 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小学科学保护土壤资源课件ppt

小学科学保护土壤资源课件ppt

精准施药
03
采用现代化的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在土
壤中的残留。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01
02
03
发展有机农业
鼓励农民种植有机作物,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通过生态农业模式,实现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的污 染。
加强土壤质量监测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资源保护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
推广环保科普知识
向公众普及环保科普知识,引导公众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组织各种环保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土壤资源保护工作。
04
校园内保护土壤资源实践案 例
校园绿化中保护土壤做法
破坏生态平衡
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破坏生态平衡。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
直接危害
间接危害
人们通过食物链摄入被污染土壤中的有害 物质,引起健康问题,如重金属中毒、癌 症等。
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挥发到空 气中,或通过地下水进入饮用水源,从而 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危害
遗传危害
一些有害物质在人体内具有累积效应,长 期暴露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远期健康影响 。
定期对土壤进行质量监测 ,及时发现土壤问题并采 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与监管
1 2
严格工业废弃物排放标准
制定严格的工业废弃物排放标准,限制废弃物中 的有害物质排放。
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确 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土壤学课件

土壤学课件

土壤温度与pH值
土壤温度
取决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
pH值
反映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
03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中所有有机物质的统称,是土壤中植 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的形成与分解过程
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形成简 单的有机化合物,再聚合成为腐殖质。
腐殖质
是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有机化合 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土壤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的基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作 物生长的载体,提供了植物生长
所需的水分、养分和空气。
生态平衡的关键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它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 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保持土壤健康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至关重要。
人类生存的保障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之一,它不仅提供了食物和纤维 ,还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库和净 化器,维持着人类生活所需的基
城市土壤环境与绿地建设
总结词
保护城市土壤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品质。
详细描述
针对城市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城市土壤环境,提 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品质。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关系研究
总结词
了解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掌握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土保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 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性。
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 态退化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 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环境调控的PPT课件

土壤环境调控的PPT课件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 理利用,保护和恢复受损的土地。
建立完善的土壤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 握土壤环境状况,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促进土壤保护和修复技术研发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 险,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土壤保护和修复技术 的研发和应用,修复受损的土壤。
土壤环境调控
目录
• 土壤环境调控概述 • 土壤环境调控技术 • 土壤环境调控的应用 • 土壤环境调控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土壤环境调控概述
土壤环境调控的定义
土壤环境调控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 对土壤环境进行管理和改善,以实现 土壤质量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些措施包括土壤改良、土壤污染治 理、土壤保护和恢复等,旨在维护土 壤健康、提高土壤生产力,并保障食 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植被恢复也是城市土壤环境调 控的重要手段,通过种植适应 性强的植物和进行植被恢复, 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
森林土壤环境调控
森林土壤环境调控是针对森林生态系 统中的土壤质量下降问题而提出的, 主要目的是保护和恢复森林土壤质量 、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植被恢复是森林土壤环境调控的重要 措施之一,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 和进行植被恢复,可以增加森林覆盖 率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森林土壤环境调控的方法包括植被恢 复、水土保持、施肥和污染治理等。
水土保持也是森林土壤环境调控的重 要手段,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 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森林土壤质量 。
04
土壤环境调控的未来发展
土壤环境调控的新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

《农田生态系统》课件

《农田生态系统》课件
捕食关系。
食物链的平衡对于维持农田生态 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一旦食物 链失衡,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如生物防 治、天敌引入等,可以维护食物
链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03 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
CHAPTER
气候因素
01
02
03
光照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 长速度,进而影响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农业管理措施
如耕作、施肥、灌溉、植保等农 业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如种植作物、 草地、林地等,对农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 减少或消失,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稳定性。
04 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田生 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适应气候 变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
谢谢
THANKS
温度
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发 育阶段,过高或过低的温 度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死 亡。
降水
影响土壤湿度和植物的水 分吸收,过多或过少的降 水可能导致作物受损或生 长不良。
土壤因素
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 的理化性质,如砂质土、 黏质土和壤土等,影响作 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 和微生物等成分,决定了 土壤的肥力和供应养分的 能力。
CHAPTER
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实践
生态农业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 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共生。

土地生态评价ppt课件

土地生态评价ppt课件

四、 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包袱评价
1、生态足/痕迹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人类需要的能够 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 地域空间(生态/物生产性面积 )
计算步骤
(1)划分消费项目,计算消费量 (2)将各消费量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3)汇总生态足迹 (4)计算区域生态承载力,并与生态足迹比较,分 析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1)活力 2)恢复力 3)组织结构 4)维持生态系统服务 5)管理的选择 6)减少投入。 7)对相临系统的危害 8)人类健康影响
4、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活力;组织结构; 恢复力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程序(参照人类健康检查程序 )——①医生检查并确定症状;②检测症状的主 要指标;③做出初步诊断,进行进一步检测;④ 根据以上检测报告综合判断;⑤开处方提出治疗 方案。
条件价值法
对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
因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公共商品 因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就不能通过其来估算商品的 价值,就只能通过条件价值法估算商品的价值。
费用支出法
含义:指以人们对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费 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 费用支出法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的经济价值,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
一、地生态系统 二、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三、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 四、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包袱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概念
指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 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 重点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为 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提供服务。
国内进程

做PPT土壤课件

做PPT土壤课件

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合理使用农药 和化肥、推广清洁生产等,以减少污 染物进入土壤。
土壤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 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同时污染 土壤会导致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
PART 04
土壤科学研究进展
土壤科学的新理论与方法
土壤微生物学
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以及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和转
调查目的
了解某地区土壤污染状 况,评估污染程度,为 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
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理 化性质分析、重金属含
量检测等。
修复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物 理、化学或生物修复方 法,降低土壤中的重金
属含量。
实施效果
经过修复,土壤质量得 到明显改善,重金属含
量达到安全标准。
某农业园区土壤改良与利用案例
土壤修复实践
针对不同污染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开展土壤修复工程,加强修复效果评估和后期监测 。
PART 03
土壤与农业生产
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为作物提供水分、养分和空气
01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同时土壤中的空气
为作物的根系提供呼吸的场所。
土壤质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02
用率。
土壤污染修复
利用土壤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受 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 恢复土壤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保护
通过土壤科学研究和应用,保护 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 化,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土壤科学合作与交流
国际土壤科学组织
如国际土壤学会(IUSS)、国际农业科技促进发展协会(IAASD )等,促进各国土壤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土壤生态学课件第八章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及其重建

土壤生态学课件第八章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及其重建
由于不同 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背景,如气候条件、地貌和水文条件 等,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就要求在进行恢复与重建的时候,要因地 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土壤生物学退化过程主要是指在人类对土壤不合理的干扰下,土壤生物种 群组成的变异、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活性的衰减。
第三节 土壤退化的综合评价
土壤退化评价是土壤退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进行土壤退化预测及 其恢复与重建的基础
从时间角度上讲可包括历史评价和现状评价两个方面; 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分为退化类型评价、退化强度评价、养分退化评价等 土壤退化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研究区域和评价的土壤类型 B、获取和采集土壤的历史和现状数据; C、土壤退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D、土壤退化标准的确定; E、土壤退化综合评价
下表为基本指标,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减指标使用。
3、土壤退化评价标准的建立
在建立土壤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后,接着需要对每个评价指标建立相应 的评价标准,包括退化与无退化的界限。,以及已退化土壤的退化强度的 等级标准。
不同成土条件下会形成具有不同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土壤类型,因此在 退化评价时,不能对一区域所有土壤采用同一标准;
地退化》一书,以后有关论著相续出现 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组织亚太地区专家会议并出版了论文集 以上研究都以定性或半定量研究为主。
全球土地退化的系统评价和监测系统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开展。 1975年开始协作探讨评价土壤退化的满意方法。
20世纪80年代,随着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地规划工作者也开始利用 GIS来研究土地退化与土地利用和发展目标等的关系
4、土壤退化研究的基本框架
土壤退化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 A、基础研究主要包括: 有关土壤演变的基本理论(如成土学说、土壤演替理论等)、概念与方法; 不同土壤的退化机理、自然与人为作用下土壤的受损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 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相牛作刚、互相依存而形 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
13
(二)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分 2、生态系统的结构
.
14
1、生态系统的组分
• (1)非生物成分
-------图
• •
45•菌和••能一一腐、、岩质原后次(通地(粘粘(和重H•状态•粒圆231种种殖土土2土土)))屑 的 生 的 生 常 类 粒 土真新砂粘壤、。状柱O叫称质壤壤是集矿产矿砂型的和菌合的壤壤质质质板、状矿为:团共大合物物物粒:含粉的成过土土土状片质腐有结有聚计块体是;是含砂量砂作一程类类类状(化殖机片体有构机—岩;岩原量土粘用类。::、过化残:粘壤状或7砂石屑生在和土般下性种质棱程过体粒质)结质、破进矿壤三7不彻质结块,程在0占土构土块坏一物砂个低底较%构状也,微优可体类状后步化土具于氧稳以形、就其生势以按是和的分学。体4化定上态团是产物0的看形指柱残解风类分的%:块。分物不土作态以状屑破化型解有。疏状分解是完壤是一砂四,坏或。为机可粒、出过腐全属砂般粒种但、蚀尤高分状棱两程殖分于粒分为基仍矿变机分出、柱种。质解粘、为主本然物后矿子粘团状具即。时质粉球的形是集的质化土、体有的土砂土一合新养合、的机中类粒壤种体型分物砂质残间,和,矿分矿与,质体产物散物称C在物O为细,2
公司
徽标
第7章 土壤 生态系统
.
1
第6章 土壤 生态系统
第一节 土壤 第二节 生态系统
.
2
第一节 土壤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 (二)土壤的组成、结构 (三)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
3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
•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 表层
• 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 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分些机释解异只源者(H解原残放者养能获根er者生体到又生直取据bi动等环称(v物接所其Do物 复 境 为e。 或 需 食rce。杂中还o它间要性sm)它的,原和们接的不p们有被者肉不依能同os把机生(食能靠量又Rer动物产e动利生,分sd)植逐者物u用产维为主c物渐重(太者持植要eCr的分新a阳植其食指sr)排解吸n,能物生动细i泄为收v它制为存物菌o物简利r们造食。、e和单用s在食物消真)死的,。有物资费菌亡无所机,和的机以物一有物分
• 表4-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和亚纲(1995)
• 2、土壤的分布
• 由于成土因素如气候、生物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导致土壤的分布具 有地带性分布规律
• 图4-15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图 南迦巴瓦峰土壤垂直带普
.
6
3.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
.
7
表4.1 土壤颗粒分组
颗粒名称 砾石 粗砂 细砂 粉砂 粘粒
直径(mm) <2.00 2.00~0.2 0.2~0.02 0.02~0.002 <0.002
.
8
返回
.
9
返回
.
10
Hale Waihona Puke 海拔(m)返回北坡 同南坡
南坡 高山冰雪带
高山寒冻风化壳状地衣高山寒漠土带 高山寒带草甸高山草甸土带
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山 地棕壤带
南迦巴瓦峰土壤垂直带谱(彭补拙)
1000 .
的降解过程中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
15
.
16
2、生态系统的结构
• (1)食物链
-------图
• (2)食在物生态网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
有机体以吃和被吃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
• (3)营彼各养此个联食级结 物而链形彼成此的交织—、个错能综量联与结物形质流通的系列
即成为复食杂物 的链能量(Fo与o物d 质ch流ai通n)的网络, 它此在取有即生相两食态同个 物 系 性主网统质要的食(Fo类食物o型物的dw:网植e即中物b)捕,类食凡群食是和物以动链相物同类(P的群red方可a式分to获别r f称oo作d为ch一a个in营)和养碎级屑。食换物句链话(D说ct,rit在al食fo物od网c中h从ain)。 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在各食物链 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 养级。
亚高山寒带灌丛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带
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山地漂灰土带 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带 山地准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山地黄棕壤带 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黄壤带
河谷准热带季雨林黄色赤红1壤1 带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 (三) 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五) 几种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
腐粘殖粒质三。者在比例上均不占绝对优势的—类混合土
壤。
.
5
(三)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 1、土壤的分类
• 前苏联采用的是8级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 变种、土系、土相。
• 美国采用的是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级分类系统。
• 中国采用的是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分类 系统。共分出12个土纲、27个亚纲、60个土类、234个亚类。土纲有 铁铝土、淋溶土、中淋溶土、钙层上、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 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和高山土
• (2)生包括产太者阳辐射能、H2O、CO2、O2、
• •
( (34) )各腐生生植化消消分种殖存产物学费费解无质的者、能者者者((机等物蓝合PCr盐 有 质 藻 成oond类机和和细suu和物能为菌cme蛋质量数。resr白。的不)s包)质它源多包括、们泉的括所脂是。光各有肪生合类的、物细动绿糖赖菌物色类以与,、属于
.
4
(二)土壤的组成、结构

--------图
• 1•土、壤矿中物的有质机组质成包括两大类:
• 2•①、土原土壤始中壤残的体粒矿及组物半质分(解无--的--机-表有物机)质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 。
• 3••②有、从生新机土起 矿形残源物壤成体来和的在质说次腐土地,生殖壤土矿质中壤物的中三转的个化矿部有物分两质。种包不括同了的岩途石径碎。屑、原
.
17
.
18
(三)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 生态系统的功能
-------图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单向的能量流动、 循环式的物质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 动。林德曼(Lindeman)的百分之十率:后一营 养级上的生产量远小于前一级,其能量转化效率 大约为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