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计算公式
【精品文档类】风荷载计算规律及公式
第二部分 风荷载计算一: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0k z s z W w βμμ=⋅⋅⋅ 其中k W 为垂直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z β为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取 1.00z β= z μ为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s μ为风荷载体型系数,取 1.30s μ= 0w 为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该多层办公楼建筑物属于C 类,位于密集建筑群的攀枝花市区。
(2)确定各系数数值因结构高度19.830H m m =<,高宽比19.81.375 1.514.4HB==<,应采用风振系数z β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
该建筑物结构平面为矩形, 1.30s μ=,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3.7查表得0.8s μ=(迎风面)0.5s μ=-(背风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可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确定,由表4-4查得标准高度处的z μ值,再用线性插值法求得所求各楼层高度的z μ值。
层数()i H m z μ z β1()/q z KN m 2()/q z KN m7女儿墙底部 17.50.79 1.00 2.370 1.480 6 16.5 0.77 1.00 2.306 1.441 5 13.2 0.74 1.00 2.216 1.385 4 9.9 0.74 1.00 2.216 1.385 3 6.6 0.74 1.00 2.216 1.385 2 3.3 0.74 1.00 2.216 1.385 1 -3.3 0.00 0.00 0.000 0.000(3)计算各楼层标高处的风荷载z 。
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KN mm =,取②轴横向框架梁,其负荷宽度为7.2m,由0k z s z W w βμμ=⋅⋅⋅得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7.20.4 2.88z z s z z s z q βμμβμμ=⨯=,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i H ,查得z μ代入上式,可得各楼层标高处的()q z 见表。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计算公式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计算公式篇一:在结构设计中,柱子是承受垂直荷载的重要构件之一。
当柱子受到集中风荷载时,需要计算出其设计值,以确保柱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集中风荷载是指风力作用在柱子顶部的集中力,其大小取决于风速、气压和柱子的几何形状。
为了计算集中风荷载设计值,可以采用以下公式:F = 0.5 * ρ * A * V其中,F是风荷载设计值,ρ是空气密度,A是柱子顶部的投影面积,V是风速。
在实际计算中,空气密度可以根据气温、气压等参数来确定。
投影面积通常是柱子顶部平面的面积,可以根据柱子的几何形状来计算。
风速可以根据气象数据或者风洞实验来获取。
除了计算集中风荷载设计值外,还需要考虑柱子的抗风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通常会采用一些安全系数来考虑不确定性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此外,柱子的材料和构造形式也会对风荷载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柱子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柱子的几何形状和支撑方式等因素。
总结起来,计算柱顶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公式和参数选择,可以确保柱子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构造形式,以综合考虑柱子的抗风能力。
篇二:柱顶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是指在柱顶处由于风力引起的荷载,它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计算。
一般来说,柱顶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 Cd * A * q其中,F表示柱顶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Cd是风荷载系数,A是柱顶的投影面积,q是风压力。
风荷载系数Cd与结构的形状、高度、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在国家相关标准中有详细的规定。
根据具体形状和高度,可以查表得到相应的风荷载系数Cd的数值。
柱顶的投影面积A是指柱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一般可根据柱子的几何形状来计算。
风压力q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其计算公式为:q = 0.5 * ρ * V^2其中,ρ是空气密度,V是风速。
风荷载计算公式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w k=βgzμzμs1w0……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w k:作用在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Z:计算点标高:61.2m;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A类场地:βgz=0.92×(1+2μf) 其中:μf=0.387×(Z/10)-0.12 B类场地:βgz=0.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C类场地:βgz=0.85×(1+2μf) 其中:μf=0.734(Z/10)-0.22D类场地:βgz=0.80×(1+2μf) 其中:μf=1.2248(Z/10)-0.3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βgz=0.85×(1+2×(0.734(Z/10)-0.22))=1.6876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类场地:μz=1.379×(Z/10)0.24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B类场地:μz=(Z/10)0.32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C类场地:μz=0.616×(Z/10)0.44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D类场地:μz=0.318×(Z/10)0.60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16×(Z/10)0.44=1.3669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一、外表面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2. 负压区—对墙面,取-1.0—对墙角边,取-1.8二、内表面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如何计算风荷载
如何计算风荷载风指的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空气,它流动的方向大部分时候是水平的。
[1] 强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因为它们会对建筑物表面施加压力。
这种压力的强度就是风荷载。
风的影响取决于建筑物的大小和形状。
为了设计和建造更加安全、抗风能力更强的建筑物,以及在建筑物顶部安放天线等物体,计算风荷载很有必要。
方法1用通用公式计算风荷载1 了解通用公式。
风荷载的通用公式是 F = A x P x Cd,其中 F是力或风荷载, A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P是风压,而 Cd是阻力系数。
[2] 这个公式在估算特定物体的风荷载时非常有用,但无法满足规划新建筑的建筑规范要求。
2 得出受力面积 A。
它是承受风吹的二维面面积。
[3] 为了进行全面分析,你得对建筑物的每个面各做一次计算。
比如,如果建筑物西侧面的面积为20m2,那就把这个值代入公式中的 A,来计算西侧面的风荷载。
计算面积的公式取决于面的形状。
计算平坦壁面的面积时,可以使用公式面积 = 长 x 高。
公式面积 = 直径 x 高度可以算出圆柱面面积的近似值。
使用国际单位计算时,面积 A应该使用平方米(m2)作为单位。
使用英制单位计算时,面积 A应该使用平方英尺(ft2)作为单位。
3 计算风压。
使用英制单位(磅/平方英尺)时,风压P的简单公式为P =0.00256V^{2},其中 V是风速,单位为英里/小时(mph)。
[4] 而使用国际单位(牛/平方米)时,公式会变成P = 0.613V^{2},其中 V的单位是米/秒。
[5]这个公式是基于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规范。
系数0.00256是根据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典型值计算得出的。
[6]工程师会考虑周围地形和建筑类型等因素,使用更精确的公式。
你可以在ASCE规范7-05中查找公式,或使用下文的UBC公式。
如果你不确定风速是多少,可以查询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找到你们当地的最高风速。
比如,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是A级区,最大风速为86.6 mph,但沿海地区可能位于B级区或C级区,前者的最大风速为100 mph,后者为111.8 mph。
风荷载计算算例
3.6.风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范,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wuu(8.1.1-1)kzsz0u——体型系数su——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z——风振系数0——基本风压w——风荷载标准值k体型系数u s根据建筑平面形状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3.1确定。
本项目建筑平面为规则的矩形,查表8.3.1项次30,迎风面体型系数0.8(压风指向建筑物内侧),背风面-0.5(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侧风面-0.7(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 z根据建筑物计算点离地面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按照规范表8.2.1确定。
本工程结构顶端高度为3.0x30+0.6=90.6米,建筑位于北京市郊区房屋较稀疏,由规范8.2.1条地面粗糙度为B类。
由表8.2.1高度90米和100米处的B类地面粗糙度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分别为1.93和 2.00。
则90.6米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通过线性插值为:u z 90.69010090(2.001.93)1.931.9342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3.7.s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本工程30层钢结构建筑。
基本周期估算为T1=0.10~0.15n=3.0~4.5s,应考虑脉动风对结构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并由下式计算:2Z12gIB z1R(8.4.3)10式中:g——峰值因子,可取2.5I——10m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对应ABC和D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0.12、0.14、1090.7和0.39;R——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B——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z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可按下列公式计算:R2x124/36(1x)11(8.4.4-1)30f1x,x511kw0(8.4.4-2)式中:f——结构第1阶自振频率(Hz)1k——地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对应A、B、C和D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1.28、w1.0、0.54和0.26;1——结构阻尼比,对钢结构可取0.01,对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房屋可取0.02,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0.05,对其他结构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
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
1.输电线路选线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L/T5414-2024)中的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
F=0.5*ρ*V^2*C*A
其中,F为单位长度的导线风荷载,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C为系数,A为导线横截面积。
空气密度ρ可根据海拔高度和气温进行插值计算。
风速V可以根据气象数据或者工程经验进行选取。
系数C根据导线的形状和布置方式确定,通常取值范围在0.6~0.8之间。
导线横截面积A可以通过导线的规格和参数计算得到。
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中的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
F=0.5*ρ*V^2*Cd*Af
其中,F为单位长度的导线风荷载,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Cd为阻力系数,Af为参考面积。
空气密度ρ的计算方式与上述公式相同。
风速V的选取方法与上述公式相同。
阻力系数Cd根据导线的形状和布置方式确定,通常取值范围在
0.6~1.2之间。
参考面积Af可以通过导线横截面积和系数来计算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水平或接近水平
的导线,若导线存在较大的坡度或垂直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此外,在实际工程中,导线的风荷载计算通常还需要考虑导线的振动
性能、支柱和绝缘子的强度等因素,以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因此,在进行导线风荷载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参考相关标准
和规范。
风荷载计算公式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w k=βgzμzμs1w0……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上式中:w k:作用在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Z:计算点标高:61.2m;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A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B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C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D类场地:βgz=×(1+2μf) 其中:μf=(Z/10)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βgz=×(1+2×(Z/10))=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类场地:μz=×(Z/10)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B类场地:μz=(Z/10)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C类场地:μz=×(Z/10)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D类场地:μz=×(Z/10)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Z/10)=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一、外表面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2. 负压区—对墙面,取—对墙角边,取二、内表面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或。
建筑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0k z s z w w βμμ=,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0W z s z P w A βμμ= 式中:W P -作用于框架节点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KN) z β-风振系数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w -基本风压(KN/㎡)A -一榀框架各层节点受风面积(㎡)本建筑基本风压为:200.3/w KN m =,由《荷载规范》得,地面粗糙为C 类。
s μ风荷载体系系数,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 1.3s μ=。
z β风振系数,因结构总高度H=21.128m<30m ,故 1.0z β=。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查《荷载规范》表7.2.1。
一榀框架各层节点受风面积A 计算,B 为3.3 3.9() 3.622m +=, h 取上层的一半和下层的一半之和,屋面层取到女儿墙顶,底层取底层的一半。
底层的计算高度从室外地面取()mm 45003004200=+。
一层: 24.5 3.9() 3.615.1222A m =+⨯= 二层: 23.9 3.9() 3.614.0422A m =+⨯=三层: 23.9 3.9() 3.614.0422A m =+⨯=四层: 23.9 3.9() 3.614.0422A m =+⨯=五层:23.9(1.50) 3.612.422A m =+⨯=计算过程见表所示:欠左风、右风荷载受荷简图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见表表7-1 纵梁线刚度计算表表7-2 柱线刚度Ic 计算表7.2.2 侧移刚度D 值计算 考虑梁柱的线刚度比,用D 值法计算柱的侧位移刚度,表7-4 柱侧移刚度计算表2~5层柱D 值计算2~5层柱D 值合计:D ∑=1.572+1.572=3.144KN/m底层柱D 值计算低层柱D 值合计:D ∑=1.612+1.612=3.224KN/m 7.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位移的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即jj ijV u D∆=∑式中:j V -第j 层的总剪力;ij D ∑-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j u ∆-第j 层的层间位移。
风荷载计算公式及符号含义
风荷载计算公式及符号含义
风荷载计算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的两个公式及符号含义:
1. 低层建筑风荷载计算公式:
F = 0.613 × C_f × A × V_max^2
其中,
F为风荷载(单位为N/m^2或Pa);
C_f为风压系数;
A为被风作用面积(单位为m^2);
V_max为设计风速(单位为m/s)。
2. 高层建筑风荷载计算公式(按国家标准GB 50009-2012):
F = qz × Ce × Cg × A × V^2
其中,
F为风荷载(单位为N/m^2或Pa);
qz为高度变化系数;
Ce为暴风区基准风压系数;
Cg为结构高度系数;
A为结构投影面积(单位为m^2);
V为设计基本风速(单位为m/s)。
在这些公式中,符号的含义如下:
- C_f或Ce为风压系数,是根据建筑结构和环境条件来确定的参数,用于衡量建筑所受风力的大小;
- A为被风作用面积或结构投影面积,表示建筑物横截面在垂直方向上所受的风力面积;
- V_max或V为设计风速或设计基本风速,是参考当地的气象数据和规范要求确定的;
- qz为高度变化系数,它是表示建筑高度变化对风荷载的影响;- Cg为结构高度系数,是考虑建筑物高度和形状对风力的影响;- F表示风荷载的大小,单位为N/m^2或Pa,表示单位面积上
所受的力量。
风荷载计算公式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w k=βgzμzμs1w0……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w k:作用在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Z:计算点标高:61.2m;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A类场地:βgz=0.92×(1+2μf) 其中:μf=0.387×(Z/10)-0.12 B类场地:βgz=0.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C类场地:βgz=0.85×(1+2μf) 其中:μf=0.734(Z/10)-0.22D类场地:βgz=0.80×(1+2μf) 其中:μf=1.2248(Z/10)-0.3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βgz=0.85×(1+2×(0.734(Z/10)-0.22))=1.6876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类场地:μz=1.379×(Z/10)0.24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B类场地:μz=(Z/10)0.32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μz=0.616×(Z/10)0.44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z=0.318×(Z/10)0.60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16×(Z/10)0.44=1.3669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一、外表面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2. 负压区—对墙面,取-1.0—对墙角边,取-1.8二、内表面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风荷载计算算例
.风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范,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0k z s z w u u βω= ()s u ——体型系数z u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β——风振系数0ω——基本风压k w ——风荷载标准值体型系数s u 根据建筑平面形状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确定。
本项目建筑平面为规则的矩形,查表项次30,迎风面体型系数(压风指向建筑物内侧),背风面(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侧风面(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u 根据建筑物计算点离地面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按照规范表确定。
本工程结构顶端高度为+=米,建筑位于北京市郊区房屋较稀疏,由规范条地面粗糙度为B 类。
由表高度90米和100米处的B 类地面粗糙度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分别为和。
则米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通过线性插值为:90.690(2.00 1.93) 1.93 1.934210090z u -=-+=-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本工程30层钢结构建筑。
基本周期估算为()1T =0.10~0.15n=3.0~4.5s ,应考虑脉动风对结构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并由下式计算:1012Z gI B β=+ ()式中:g ——峰值因子,可取10I ——10m 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对应AB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和; R ——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z B ——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可按下列公式计算:R = ()115x x => ()式中:1f ——结构第1阶自振频率(Hz )w k ——地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对应A 、B 、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和; 1ζ——结构阻尼比,对钢结构可取,对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房屋可取,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对其他结构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荷载计算公式汇总
荷载计算公式汇总荷载计算是指在设计和构建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中,根据工程的要求和使用条件,计算得出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荷载计算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计算公式进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荷载计算公式的汇总。
1.自重荷载计算公式:自重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本身的重量。
自重荷载计算公式一般为:M=γ*V其中,M为自重荷载,γ为单位体积重量,V为体积。
2.活载荷载计算公式:活载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荷载。
不同类型的活载荷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如:-车辆活载荷载计算公式:P=R*g*c*Q其中,P为车辆活载荷载,R为车轴重,g为重力加速度,c为车轮接触系数,Q为车轮间距。
-人员活载荷载计算公式:q=k*A其中,q为每人活载荷载,k为规范中的系数,A为人员数量。
3.风荷载计算公式:风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所受到的风力作用产生的荷载。
风荷载计算公式一般为:F=0.5*ρ*V^2*A*Cd其中,F为风荷载,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A为受风面积,Cd为风力系数。
4.地震荷载计算公式:地震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所受到的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产生的荷载。
地震荷载计算公式包括静力法和动力法,常见的计算公式有:-地面运动加速度计算公式:A=C*α*I*S其中,A为地面运动加速度,C为规范中的系数,α为地震烈度,I 为设计地震烈度因子,S为地震场地系数。
-地震作用力计算公式:F=ρ*A*Q*R其中,F为地震作用力,ρ为结构质量密度,A为加速度,Q为建筑物震动指数,R为结构响应系数。
5.水荷载计算公式:水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所受到的水力作用产生的荷载。
常见的水荷载包括浮力、液压力等,计算公式有:-浮力计算公式:F=g*ρ*V其中,F为浮力,g为重力加速度,ρ为液体密度,V为受液体浸泡的体积。
-液压力计算公式:P=γ*h其中,P为液压力,γ为液体密度,h为液体的高度。
【精品文档】风荷载计算规律及公式
第二部分 风荷载计算一: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0k z s z W w βμμ=⋅⋅⋅ 其中k W 为垂直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z β为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取 1.00z β= z μ为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s μ为风荷载体型系数,取 1.30s μ= 0w 为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该多层办公楼建筑物属于C 类,位于密集建筑群的攀枝花市区。
(2)确定各系数数值因结构高度19.830H m m =<,高宽比19.81.375 1.514.4HB==<,应采用风振系数z β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
该建筑物结构平面为矩形, 1.30s μ=,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3.7查表得0.8s μ=(迎风面)0.5s μ=-(背风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可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确定,由表4-4查得标准高度处的z μ值,再用线性插值法求得所求各楼层高度的z μ值。
(3)计算各楼层标高处的风荷载z 。
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KN mm =,取②轴横向框架梁,其负荷宽度为7.2m,由0k z s z W w βμμ=⋅⋅⋅得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7.20.4 2.88z z s z z s z q βμμβμμ=⨯=,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i H ,查得z μ代入上式,可得各楼层标高处的()q z 见表。
其中1()q z 为迎风面,2()q z 背风面。
风正压力计算:7. 1() 2.88 2.88 1.00 1.300.790.8 2.37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1() 2.88 2.88 1.00 1.300.770.8 2.306/z s z q z KN m βμμ==⨯⨯⨯⨯= 5.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4.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3.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2.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1. 1() 2.88 2.880.00 1.300.740.80.000/z s z q z KN m βμμ==⨯⨯⨯⨯= 风负压力计算:7. 2() 2.88 2.88 1.00 1.300.790.5 1.48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2() 2.88 2.88 1.00 1.300.770.5 1.441/z s z q z KN m βμμ==⨯⨯⨯⨯= 5.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4.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3.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2.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1. 2() 2.88 2.880.00 1.300.740.50.000/z s z q z KN m βμμ==⨯⨯⨯⨯= (4)将分布风荷载转化为节点荷载第六层:即屋面处的集中荷载6F 要考虑女儿墙的影响6 2.306 2.216 3.3 2.370 2.306 1.441 1.385 3.3 1.441 1.4800.5[() 2.306]10.5[() 1.441]19.92222222F KN ++++=+⨯+⨯++⨯+⨯= 第五层的集中荷载5F 的计算过程5 2.216 2.216 2.306 2.216 1.441 1.385 1.385 1.3850.5[] 3.30.5[(] 3.312.002222F KN ++++=+⨯+++⨯=4 2.216 2.216 2.16 2.216 1.385 1.385 1.385 1.3850.5[] 3.30.5[(] 3.311.882222F KN ++++=+⨯+++⨯=3 2.216 2.216 2.16 2.216 1.385 1.385 1.385 1.3850.5[] 3.30.5[(] 3.311.882222F KN ++++=+⨯+++⨯=第二层,要考虑层高的不同: 2 3.3 4.252.216 1.385()13.5922F KN =+⨯+= 10.00F KN =等效节点集中等荷载(单位:KN )二.柱侧移刚度及剪力的计算(212hi D c=)见下表 三:各层柱反弯点和弯矩的确定(见下表)根据该多层办公楼总层数m ,该柱所在层n ,梁柱线刚度比K ,查表得到标准反弯点系数0y ;根据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值i 查表得到修正值1y ,根据上下层高度变化查表得到修正值2y 3y ;各层反弯点高度0123()yh y y y y h =+++。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欢迎共阅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按下式计算:1.1.1基本风压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50年一遇按公式 其中的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粗糙度类别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1.1.3风荷载体形系数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3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1.1.4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
且可忽略扭转的结构在高度处的风振系数○1g为○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B为房屋宽度(m)。
○3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为系数,按下表取值: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为脉动风荷载水平、竖直方向相关系数,分别按下式计算:B。
风荷载集中荷载计算公式
风荷载计算公式:ωk=βz×μs×μz×ω0。
风荷载(windload)空气流动对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压力。
其大小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即式中ρ为空气质量密度,va和vb分别为风法结构表面前与结构表面后的风速。
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
(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例如足球对地面的力,物体对斜面的力,手对墙壁的力等。
习惯上,在力学和多数工程学科中,“压力”一词与物理学中的压强同义。
风荷载计算公式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w k=βgzμzμs1w0……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上式中:w k:作用在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Z:计算点标高:61.2m;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A类场地: βgz=0.92×(1+2μf)其中:μf=0。
387×(Z/10)-0.12B类场地:βgz=0。
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 C类场地: βgz=0.85×(1+2μf)其中:μf=0。
734(Z/10)—0.22 D类场地:βgz=0。
80×(1+2μf) 其中:μf=1。
2248(Z/10)—0。
3对于C类地形,61.2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βgz=0.85×(1+2×(0.734(Z/10)-0.22))=1。
6876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类场地:μz=1.379×(Z/10)0.24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B类场地:μz=(Z/10)0.32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C类场地: μz=0.616×(Z/10)0。
44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D类场地:μz=0.318×(Z/10)0。
60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C类地形,61。
2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16×(Z/10)0。
44=1。
3669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一、外表面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2. 负压区—对墙面, 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