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统计分析期末论文
统计信息论文
![统计信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7197d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9.png)
统计信息论文统计信息是政府信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统计信息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信息的决策支撑作用也不断凸显。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信息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信息论文篇1浅析统计信息失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统计工作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
统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国民经济即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统计工作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
统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国民经济即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真实的统计信息能够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虚报统计的现象时有发生,失实的统计信息,是对经济社会客观情况的一种扭曲反映,会误导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公众行为,扰乱市场交易秩序,造成资源配置浪费,祸害无穷。
一、统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1.统计体制的缺陷是统计信息失真的前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是统计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统计法》的规范需要。
现实当中,统计工作业务体制上是严格遵循统一的计划、设计和部署,确保统计工作的一致性。
但在行政管理架构方面,统计各部门又是各行为主体的下属部门,人、财、物皆无自主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业务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
2.统计制度的不完善为统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条件我国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现行的统计制度是两种统计行为并存,即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并行于企业中,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
一方面使官方统计数据真实程度受到影响;另一面又使企业自身统计受到干扰。
3.统计方法的落后制约了统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可信度较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中间环节多,受到的干扰也多;统计基础网络薄弱,统计指标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而且缺乏科学评判统计数据真伪的手段。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2)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2)](https://img.taocdn.com/s3/m/d5267f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7.png)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2)统计方面论文篇3论文摘要: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依据。
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企业发展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1.统计分析的概述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
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
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
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
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
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
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
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
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
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
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
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
统计学 数据分析 大学期末论文
![统计学 数据分析 大学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7c0e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9.png)
统计学数据分析大学期末论文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统计学与数据分析在大学期末论文中的应用。
通过对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综述,论文阐述了这两个学科在论文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还介绍了实际案例,以说明统计学与数据分析在大学期末论文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能够提供决策支持和实证验证,对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大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升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作为处理大数据的工具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
大学期末论文作为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充分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来支持论文研究,能够有效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
二、统计学在大学期末论文中的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等统计信息的学科,其在大学期末论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统计学能够提供关于论文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描述性统计。
例如,在社会学论文中,研究者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得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变量分布情况等结果。
这些基本统计资料能够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必要的依据。
其次,统计学还能够帮助解决论文研究中的假设检验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假设性的推断,以验证某个观点或结论的可信度。
通过设置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我们可以对数据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对研究结论进行判断。
例如,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可能会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实验,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来检验其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明或推翻研究假设。
另外,统计学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论文中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通过使用合适的图表或图形,我们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例如,利用柱状图、折线图或饼图等,我们可以将数据更好地展示给读者,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研究结果,同时也提高了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d3fb20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5.png)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统计学工作是一项注重数据的准确、及时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方面论文篇1浅议金融稳健统计与金融监管摘要: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估计偏高,因此影响了对金融稳定性的衡量。
本文讨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如何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应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财政金融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金融风险相互传递所带来的风险。
这对于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金融稳健统计在衡量金融稳定性中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风暴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性。
随着金融业趋向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加强,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的趋势也在增强。
此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金融稳健统计成为了新时期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必然要求。
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中,对金融稳定性的审慎分析包括金融监管统计和金融稳健统计。
其中,金融监管统计是从微观层面上,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监管和统计,衡量的是个体风险;而金融稳健统计则是从宏观层面上,对各个金融机构的集体行为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统计,衡量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即系统风险。
金融稳健统计,是一个国家检测宏观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工作。
其核算基础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会计准则》和《巴塞尔协议》,在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的监控方面,金融稳健统计遵循审慎性原则,坚持《巴塞尔协议》中的CAMELS标准,它包括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收益与利润状况,流动性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
金融稳健统计涉及的统计对象包括存款机构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部门、住户部门、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其中,对一国金融稳定影响最大的当属存款机构部门。
spss期末论文总结
![spss期末论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d51b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1.png)
spss期末论文总结在这个SPSS期末论文中,我们研究了某家药店的销售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了解药店的销售情况,找出影响销售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改进销售策略的建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收集了药店一年的销售数据,包括每个月的销售额、商品种类、销售渠道等信息。
然后,我们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对销售额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了销售额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统计指标。
通过分析销售额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销售额呈正偏态分布,大部分销售额集中在低于均值的水平。
为了找出影响销售的关键因素,我们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我们首先计算了销售额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发现了一些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例如,销售额与广告投入、人员数量和天气状况呈正相关,而与竞争对手数量呈负相关。
然后,我们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销售额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广告投入、人员数量和天气状况对销售额有显著的影响,而竞争对手数量对销售额没有显著影响。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改进销售策略的建议。
首先,我们建议药店增加广告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其次,我们建议增加人员数量,提升销售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我们建议药店关注天气状况,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
最后,我们建议药店密切关注竞争对手数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个SPSS期末论文的研究,我们对药店的销售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找出了影响销售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建议可以为药店制定更有效的销售策略提供参考,帮助药店提升销售业绩和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时,SPSS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便利和效率。
20212004年-2012年有关信息分析方法的论文统计分析范文3
![20212004年-2012年有关信息分析方法的论文统计分析范文3](https://img.taocdn.com/s3/m/6af8d9e7b52acfc788ebc922.png)
20212004年-2012年有关信息分析方法的论文统计分析范文 信息分析是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搜集到的零散的原始信息进行识别、鉴定、筛选、浓缩等加工和分析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得到有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预测性、综合性及可用性的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
信息分析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
信息分析方法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 80 年代以数学方法广泛应用、 90 年代一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活跃在信息分析领域、进入 21 世纪,大数据环境下产生了一批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定量性等特征的信息挖掘方法。
王素斌[1]、陈潇肖[2]等基于图书情报领域的核心期刊对 2003 年前的相关文献做过信息分析方法的定量分析。
笔者选取《情报杂志》、《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和《图书与情报》五种核心刊,对 2004 年-2012 年发表的有关信息分析方法的论文进行统计研究,并结合相关研究,分析中国信息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1数据获取和处理 以CNKI 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定时间为 2004年-2012 年;期刊名 = 《情报杂志》、《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和《图书与情报》;研究领域 = 情报学、情报工作;主题 = 信息分析或情报分析或情报研究,剔除其中信息不全、信息有误的文献,最终获得 270 篇文献,共现 292 种次信息分析方法。
2分析方法的领域分析 根据信息分析活动在不同领域的分布[3],将论文的主题划分为 7 方面的内容,即理论、研究(包括基本概念、特点、性质、地位等)、工作研究(包括基本工作规范、管理体制、体系等)、方法研究(具体方法的介绍)、应用研究(信息分析方法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发展研究(信息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竞争情报研究(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的概念、性质、应用等)、专利研究。
统计分析论文六篇
![统计分析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c36cb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4.png)
统计分析论文六篇统计分析论文范文1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有总体与样本、随机化与概率、计量与计数、等级资料及正态与偏态分布资料、标准差与标准误等。
如某讨论采纳经会阴途径测定宫颈长度,以探讨不同宫颈长度与临产时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35例宫颈长度为25~34mm者与32例宫颈长为15~24mm者临产时间的均值±标准差(x±s)各为57.6±58.1与47.3±49.1小时。
该计量资料,经t 检验显示t=0.780,P0.05,并未提示不同宫颈长度的临产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从标准差大于均值,显示各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呈偏态分布,故不能采纳x±s这一算术均数法计算均数。
经偏态转换成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后结果是:35例与32例的临产时间各为34.5±4.1与26.7±4.1小时,(t=7.778,P0.001),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可认为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临产时间也缩短。
此外,当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时,其S单位也不同;即使两组单位相同的变量值,若其均数差异较大,也都应以变异系数替代s来比较两组值的离散度的大小。
二、正常值范围及特别阈值的确定如何选择讨论对象,至少需多少例,正确统计处理和参考肯定数量的病例数据,是确定正常值范围及特别阈值的四个重要因素。
1.讨论对象:应为“完全健康者”,可包括患有不影响待测指标疾病的患者。
如“正常妊娠”的条件:孕前月经周期规章、单胎、妊娠过程顺当、无产科并发症及其它有关合并症,分娩孕周为37~41周+6,新生儿诞生体重为2500~4000g和Apgar评分≥7分。
2.观看数量:观看数量应尽可能多于100例;需分组者,各组人数也是如此(标原来源困难时酌情削减)。
有些指标值如雌三醇(E3)、甲胎蛋白(AFP)、胎盘泌乳素(HPL)等随孕周进展而变化,应按孕周分组;邻近孕周均数相近者,可合并几周计算。
若为偏态分布,应以百分位数计算,则例数应≥120例。
统计方面的论文范文
![统计方面的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6ae0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d.png)
统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统计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1探析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及提高统计质量[摘要]统计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高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以此来提升统计工作的信誉度。
充分发挥出统计工作在企业决策当中的“信息窗、晴雨表、参谋部”的作用。
当前统计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诚信的挑战。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断提升良好统计形象。
[关键词]统计职业道德提高质量一、新形势下统计工作面临的考验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自我意识、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济观念、交换意识逐渐地为社会所接受,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也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
相比较而言,统计部门无疑是“清水衙门”,统计岗位清贫如洗、统计专业枯燥乏味、统计任务艰巨繁杂、统计队伍默默无闻。
统计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种种的考验:一是面对社会分配不公和各种诱惑;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否坚持任劳任怨的考验;三是处罚力度较弱,能否树立依法行政观念的考验;四是面对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能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考验;五是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否经得起、站得稳、挺得住的严峻考验。
统计工作职能在不断强化与统计机构却在相应缩小、统计工作任务在不断加重与统计队伍却在相应减少、统计专业在不断增加与统计岗位却在相应削减的矛盾日益突出。
现有的统计制度方法、指标体系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统计工作日益增加的繁重任务与统计部门现有的人员编制、设施装备、经费待遇、工作条件不相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服务水平与企业决策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否做到在政治上不说糊涂话、生活上不做亏心事,在经济上甘于清贫、统计工作担负着主管一个企业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职能,把握着宏观数据的出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
![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e040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3.png)
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标题: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引言概述: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论文是研究者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撰写的学术论文,旨在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和结论。
本文将从统计学论文的角度探讨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数据收集1.1 研究目的和假设: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1.2 数据来源和获取方式: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数据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3 数据样本的选择: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合理选择数据样本,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二、数据清洗和整理2.1 数据清洗:在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 数据变换:研究者可以对数据进行变换,如对数变换、标准化等,使数据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
2.3 数据整理:将清洗后的数据整理成适合统计分析的格式,如建立数据表格、绘制图表等,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展示。
三、数据分析方法3.1 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包括均值、标准差、频数分布等。
3.2 推断性统计分析:通过推断性统计方法,研究者可以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
3.3 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探讨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结果解释和讨论4.1 结果展示:研究者需要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展示出来,清晰地呈现研究结论。
4.2 结果解释: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说明数据背后的含义和潜在规律。
4.3 讨论和启示: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可以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启示,提出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五、结论和展望5.1 结论总结:总结数据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回顾研究的目的和假设是否得到验证。
统计分析论文(2)
![统计分析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068a3a9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f.png)
统计分析论文(2)统计分析论文篇3试谈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策略摘要:统计分析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搞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依据统计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关键词:统计分析条件步骤1、引言统计分析是统计人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它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好的统计分析,有利于决策者发现和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搞好企业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为企业的统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履行好职责,在做好统计分析上下功夫,发挥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2.1培养个人兴趣。
态度决定水平,对所干的工作有兴趣,才会用心思考、用功写作,进而才可能写出好的、有用的作品。
2.2要有责任感、有主人翁意识。
做统计分析,要积极主动去寻找企业管理中涌现出的经验和不足,经过系统、周密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之所在,不应敷衍了事。
2.3平常注意多收集素材。
平时注意多看多写,多观察,多思考,掌握第一手材料,善于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闪光点”。
日常的锻炼与积累,必将厚积而薄发,水到渠成。
2.4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多看新闻、报纸、企业有关政策、规定等;多了解生产技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资料;多看别人的分析文章,包括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也包括同行业、同部门的分析文章,从中借鉴分析技巧,提高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收集文件、会议资料,深入现场,掌握尽可能多的生产经营情况。
3、统计分析的特点3.1准确性。
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
失去准确性,再精心准备的“实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统计分析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讲实话、报实情,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
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要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
![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3ed4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4.png)
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引言概述:统计学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形式,它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揭示数据暗地里的规律和趋势。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统计学论文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
正文内容:1. 数据采集1.1 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以便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1.2 设计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验观察、文献研究等,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3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缺失和错误对后续分析造成的影响。
2. 数据整理与清洗2.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2 数据整理: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转换,使其符合分析的要求,如将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归一化等操作。
2.3 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手段,如图表、图象等,将整理后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匡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3. 数据分析方法3.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3.2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等可视化图形,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寻觅可能存在的模式和异常点。
3.3 判断统计分析:通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从样本数据中判断总体的特征和参数,以便对研究问题进行判断和决策。
4. 数据解释与讨论4.1 解释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和阐述,指出数据的含义和可能的解释。
4.2 讨论研究发现:在数据解释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论文统计分析
![论文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f835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9.png)
论文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在研究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研究者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而作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本文将介绍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探讨其在论文研究中的应用。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和作用统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炼数据背后的规律,并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解释和推断这些规律的过程。
其作用主要包括:1. 描述性统计:通过计算各种中心趋势和离散度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从而揭示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2. 推论统计:基于从样本中获得的信息,运用概率和推断统计方法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如通过样本推断总体均值。
3. 关联分析:通过寻找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揭示因果关系或者相互影响的模式。
二、统计分析的步骤统计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问题定义:明确研究问题或者假设,确定需要回答的问题。
2. 数据收集:确定数据类型,采集合适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3. 描述性统计:利用各种统计指标和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4. 探索性分析:通过绘制图表和计算关键指标,发现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5. 假设检验:根据研究假设和数据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
6. 统计模型建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数据。
7. 结果解读: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解读和推断。
8. 结论和讨论:总结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和推论。
三、统计分析在论文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统计分析在论文研究中的几个常见应用示例:1. 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被调查对象的意见、态度和行为习惯。
2. 实验设计:通过统计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因果关系或者处理效果。
3. 社会科学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量化和分析,从而推断社会规律和趋势。
4. 经济学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对经济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农村教育信息化统计分析论文
![农村教育信息化统计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b02e2d941ea76e59fa041b.png)
农村教育信息化统计分析论文一、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1.资金投入情况通过对各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访谈得知,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时间里,大部分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逐年增加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投入资金30万元以下的占18%,投入资金达31—40万元的占26%,投入资金达41—60万元的占20%,有36%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已达到100万元以上。
这说明农村中小学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加。
2.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硬件设施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农村中小学生占有计算机数比例较之2005年我国平均82名中小学才能拥有一台计算机有明显提高,调查样本中小学有近1/3的学校的学生数与计算机数之比为5:1以下,只有33.5%左右的学校是10:1以下。
由于过去缺乏信息化教学意识和管理技术,众多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大多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置而不用现象十分普遍。
目前这种现象已经有很大改观。
有一半的学校一周多媒体教学时间在20小时以上。
已经有60%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且初步得到了应用。
3.计算机师资水平信息化涉及的软硬件应用、指导和维护需要专业人才。
因此,专职计算机教师是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从调查情况看,有83.9%的学校都具有专职计算机教师,且有一半以下学校有专职教师3—5人。
除了一小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不会应用计算机外,85%以上的教师都能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和教学。
这说明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较前几年有了显著提高,但在计算机教学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有40%左右的会应用计算机的教师并不能熟练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计算机培训是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大部分中小学每年定期分批次组织进行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
本次调查发现,调查样本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教师参加了培训。
但是,大部分教师接受的培训项目并不全面。
存在重技术培训,轻理论培训的现象。
这也是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
统计学期末论文
![统计学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3a47242cc58bd63086bd30.png)
武汉XX学院期末论文题目:青年人上网习惯研究院系:管理学院专业:物流管理年级: 2011级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X二○一三年十二月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 words (2)一、主体和客观环境分析 (3)(一)青年网民特点分析 (3)(二)上网设备和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3)(三)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二、青年人上网习惯分析 (4)(一)上网时间 (4)(二)上网频率 (5)(三)网龄 (5)(四)上网目的 (6)(五)对网络服务的选择 (6)三、上网对青年人行为的影响 (6)(一)积极影响 (6)(二)消极影响 (7)四、结论 (7)参考文献 (7)附:青年人上网习惯社会调查问卷 (8)内容摘要:随着电脑和移动上网终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上网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其中青年网民占到36.2%。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青年网民大部分是学生,认知仍出发展阶段,更易受到网络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年人的上网习惯加以调查研究,从中分析上网带给青年人的影响,并为青年人认识自己的上网行为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年人;上网;习惯;影响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mobile Internet terminal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odern life activities. By the end of June 2013,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reached 591 million, with young netizens accounted for 36.2%.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most of the young Internet users are students, cognition is still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more affected by the network.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young people's online habits t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bring the young,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young people know their own online behavior.Key words: the young Surf the Internet habits influence一、主题和客观环境分析(一)、青年网民特点本文采用联合国对青年人的标准,将17—24岁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有如下特点:知识水平较高:85后和90后,普遍接受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具有初中及以上知识水平,大部分仍是学生正在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
统计学优秀毕业论文_统计信息化论文优秀例文
![统计学优秀毕业论文_统计信息化论文优秀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067dbb9b6648d7c0c746b0.png)
统计学优秀毕业论文_统计信息化论文优秀例文浅析现代企业的统计信息化【摘要】在介绍统计信息化的定义、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及我国统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进行了探讨,主要措施有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有关法律、保证统计信息安全等。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框架安全问题法律制度前言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以爆炸的方式增长。
随着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企业内部也蕴含着越来越多的信息。
如何更加快捷、方便、准确地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变为能够指导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知识”,是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企业统计信息化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
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
1. 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应是一个相互交错的信息网络,由信息来源、企业内信息子系统及信息交换系统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统计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由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组成。
内部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生产、销售、管理各个环节中相关管理人员、普通员工或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人。
外部信息可以来自于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其他企业或个人,也可来自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税务、工商政府机关等。
这些统计信息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企业内部信息子系统,比如财务、人事、计划信息系统等。
这些信息子系统按照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管理职能划分,不同子系统之间统计信息根据需要不断交换、转移和流动,经过加工处理的统计信息可满足企业内外相关人员的需要。
(见图1)2. 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2.1管理层对统计信息化不重视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需要领导的切实支持,否则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目标。
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高管和职业经理们都存在观念滞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或者他们虽足够重视统计信息化,但限于信息化投入产出时滞较长,难以在任期内见成效等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信
息
统
计
论
文
论题: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姓名:吴文洁
学号:A01214035
专业:12信息与计算科学
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SAS和MATLAB的相关应用摘要:近年来,各类真人秀节目纷纷到农村取景,这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的现状。
关于拉近城乡距离,首先要从经济方面着手。
农村居民消费十分准确的反映了这一经济状况。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因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均最大。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其主因是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疲软。
因此,扩大内需其实重点是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仍然蔓延的时候,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SAS软件对我国各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消费情况,做出重要的决策。
关键字:消费支出聚类分析
正文: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扩大消费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无疑是中国。
经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在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低且不断降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占总人口50%以上的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
如果农村居民消费能伴随农民收入增长而快速增长,消费占GDP的比重将稳步提升,国民经济发展必将具备更坚实的微观基础。
因此有必要对各地农村居民的综合消费水平做个评价,以其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各个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指标主要是衣食住行支出、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支出等。
本文通过利用SA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市消费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地区的差异及相关的评价。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附近的农村居民各消费支出作为样本,设x1为食品支出,x2为衣着支出、x3为居住支出、x4为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x5为交通通信支出、x6为文教娱乐支出、x7为医疗保健支出、x8为其他商品支出。
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该表格见附件1.xls。
一、分析方法理论的介绍
聚类分析实质上是寻找一种能客观反映元素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然后根据这种统计量把元素分成若干类。
常用的聚类统计量有距离系数和相似系数两类。
距离系数一般用于对样品分类,而相似系数一般用于对变量聚类。
距离的定义很多,如马氏距离、明考斯基距离、兰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以及常见的欧氏距离等。
相似系数有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列联系数等。
下面以样品聚类为例介绍系统聚类法。
1.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
设有n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得m项指标(见表7-1)。
系统聚类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定义样品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一开始将n个样品各自自成一类,这时类间的距离与样品间的距离是等价的;然后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并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类间距离,再按最小距离准则并类。
这样每次减少一类,直到所有的样品都并成一类为止。
这个并类过程可以用谱系聚类图形象地表达出来。
2.数据变换
为了便于比较或消除量纲的影响,在作聚类之前常常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变换。
变换的方法有中心化变换、标准化变换、极差标准化变换、极差正规化变换、对数变换等。
最常用的标准化变换为:其中j = 1,2,…,m。
变换后的数据,每个变量的样本均值为0,标准差为1,而且标准化变换后的数据{ }与变量
的量纲无关。
聚类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重心法:重心法(Centroid Method)用两个类重心(均值)之间的(平方)欧氏距离定义类间距离。
最长距离法:用最长距离法(Complete Method)用两类观测间最远一对观测的距离定义类间距离。
最短距离法:最短距离法(Single Linkage) 用两类观测间最近一对观测的距离定义类间距离。
二、对不同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1.使用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情况做聚类分析,程序见附件1.m
31个地区农民消费情况聚类分析图
不同聚类方法分组情况如下所示:
●最短距离法聚类的结果:
group11 = 3(河北)4(山西)5(内蒙古)6(辽宁)
7(吉林)8(黑龙江)12(安徽)13(福建)14(江西)15 (山东)16 (河南)17(湖北)
18(湖南)19(广东)20 (广西)21(海南)
22(重庆)23(四川) 24(贵州)25(云南)
26 (西藏)27(陕西)28(甘肃)29(青海)
30(宁夏)31(新疆)
group12 = 2(天津)10 (江苏)11 (浙江)
group13 = 1 (北京)
group14 =9(上海)
●最长距离法聚类的结果:
group21 =26(西藏)
group22 = 3 (河北) 4 (山西) 5 (内蒙古) 6 (辽宁)7 (吉林)8 (黑龙江)12(安徽)14 (江西)15 (山东)16 (河南)17 (湖北)18(湖南)20 (广西)21 (海南)22 (重庆)23 (四川)24 (贵州)25 (云南)27 (陕西)28(甘肃)29(青海)30 (宁夏)31(新疆)group23 =1 (北京)9(上海)
group24 = 2 (天津)10 11 1 3 19(广东)
结果分析: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类地区主要在西部,发展较为缓慢,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第二类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等,
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中等;第三类主要集中在直辖市或是沿海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第四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发展较为迅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最高。
2.x1-x8这些指标作变量聚类分析。
由于数据较多,首先将表中的数据生成SAS数据集data222,然后利用VARCLUS进行分析。
程序如下:
proc varclus data=data222;
var x1-x8;
run;
proc varclus centroid;
var x1-x8;
run;
proc varclus hi maxc=4;
var x1-x8;
run;
quit;
输出结果如下:
31个地区,8个变量。
这是利用重心分量法思想进行主成分聚类的第一步,把8个变量聚成一类,能解释的偏差为6.40502,比例为0.8006
1类分为两类,能解释的总偏差为6.391489,比例为0.7989
以上输出的是每个指标与类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平方,1-R**2比越小,说明分配越合理。
以上输出是从标准化变量预测类成分的标准回归系数,若设Cluster1、Cluster2分别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用C1和C2表示,即:
C1=0.179130x1+0.176200x2+0.175463x4+0.179547x5+0.184311x6+0.187812x8
C2=0.533222x3+0.533222x7
类结构相当于因子分析中的因子模型,即每个标准化变量可以表示成全部类成分的线性组合。
如:x1=0.916724C1+0.743139C2,以此可以写出其他标准化变量。
类内相关就是类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此时已达到隐含的停止分裂的临界值,停止分裂。
聚成三类和聚成两类分析方法类似。
聚成4类是1-R**比的值比聚成两类和三类的值要小,因此要分成4类比较合适。
3.结论:综合生活常识,发现8个变量分成四类比较合适,即第一类x2衣着,x5
交通通信,x6文教娱乐,x8其他,这是与生活服务支出有关的变量;第二类x3居住;第三类x1食品,x4家庭设备及用品,这是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变量;第四类x7医疗保健。
小结: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农民消费水平额聚类分析及不同消费因素之间的聚类分析,得出:国家在刺激中东部地区,沿海等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更
要加大对西部边远地区的扶持。
农民主要消费在衣食住行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相信农民的消费水
平会大大提高,希望国家在拉动城乡发展方面继续做出努力,这样,我们
才能建立更加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黄燕、吴平. SAS统计分析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朱振亚.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区差异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