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气环境》教案2
大气环境的教案
大气环境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大气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特性。
2. 理解大气环境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3. 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2. 大气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气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2. 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
2. 实验材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气环境中的一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知道地球的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2. 解释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的简要介绍。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分别装入不同的试管中,用火焰或加热器加热观察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大气环境中的气体变化联系起来,理解大气的物理特性。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大气环境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风、降水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并讨论大气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方法。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调查当地的大气环境状况,并提出改善大气环境的建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小短文,并提出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第一章:大气环境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的概念与组成大气环境的功能与作用大气环境与气候、天气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的概念、组成、功能与作用讨论:分组讨论大气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第二章:大气污染及其危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讲解:详细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分析:分析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讨论: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分享讨论成果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与监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与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验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让学生了解监测方法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应用讲解:详细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验: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让学生了解监测方法分析:分析实验数据,了解空气质量状况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情况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法律责任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4.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分析:分析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讨论:探讨如何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分享讨论成果第五章: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大气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案例5.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分析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案例讨论:探讨如何在大气环境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分享讨论成果第六章:大气污染防治技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常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手段,如净化技术、脱硫技术、脱硝技术等新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发展,如催化技术、纳米技术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实验,让学生了解技术应用6.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必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实验: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实验,让学生了解技术应用讨论: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分享讨论成果第七章:大气环境保护公众参与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方式和途径,如环保宣传、监督举报等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效果与评价提高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方式和途径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7.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方式和途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环保宣传、监督举报等讨论:分享参与环保活动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第八章: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合作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背景和现状,如《巴黎协定》等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我国在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背景和现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合作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成功案例8.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背景和现状分析:分析国际合作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成功案例讨论:探讨我国在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九章:大气环境保护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9.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大气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调整等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策略和措施,如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思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策略和措施9.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思辨:探讨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策略和措施讨论:分享对大气环境保护未来展望的思考和观点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大气环境保护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使学生对未来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充满信心和责任感10.2 教学内容展望未来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挑战和机遇激发学生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大气环境保护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10.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大气环境保护的学习内容分享: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讨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大气环境的概念与组成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理解大气环境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大气环境与气候、天气的关系。
小学大气环境保护地理教案示例分享2
小学大气环境保护地理教案示例分享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大气的概念以及大气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学会保护大气环境的方法以及理解环保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大气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从而养成环保意识。
2.讲解:介绍大气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气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活动: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通过观察环保标志以及环保措施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方法。
4.归纳:通过复述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
1.启发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探究大气的概
念和环保的重要性。
2.课堂讨论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
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3.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有形象的了解和认
识大气的概念和环保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能够比较好地测量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作品和听学生的复述来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理解程度。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小学大气环境保护地理教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小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养成环保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责任感,更能够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大气环境课程设计
地理大气环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层的基本结构,理解各层大气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气候系统,认识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3. 引导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气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气象数据的能力,并能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
3. 培养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
2.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态度,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大气环境知识体系,提高地理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大气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环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层结构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介绍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的特点及功能。
2.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内容:探讨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洋循环等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3. 大气污染与防治-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 内容:详细讲解大气污染的种类、来源、传播途径和危害,介绍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方法。
4. 大气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案例,如雾霾、酸雨等,分析其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大气层结构及特点第二课时: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第三课时:大气污染与防治第四课时:大气环境问题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大气环境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2.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教案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开始阶段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所以对该节知识理解有难度。
教材分析:《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养成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2、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
提高对实际生活中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高低压的判断,等压面的绘制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P=ρgh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那什么因素会影响密度呢?海拔-海拔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比如我们现在在的四楼就比一楼气压低一些。
那还有什么会影响密度呢?温度-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PPT 展示书本A B 问:哪里的重量大些——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所以在喜马拉雅山上煮饭得用高压锅来增加压力。
)那高低压如何比较呢?不同海拔高度的无需比较,海拔高的气压低。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注意: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空气只受重力的作用,则形成的等压面是水平的。
并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所示a=b>A=B,那假设A地热B地冷,A与B地还会不会相同呢?四、(探究活动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理)师:大家都非常的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到底有没有学明白了。
2.3 大气环境(三) 教学案
2.3 大气环境(三)教学案课型:新授课编号:015 时间:2014/11/6 主备人:张保华高一地理组第 11 周第 1 课时总第 10 课时备课组长:张风丽段长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5.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
6.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说明其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7.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8.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使用说明】1.自学教材第36页到第42页,找出本课中的重点和疑难点并将其标记出来。
2.本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或由老师答疑解惑。
【学习时间】1课时【自主学习】知识简化归纳诱思探究1学习了热力环流以后,有人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气压高低是同一高度上比较而言,在不同的高度上不能比较气压的高低;近地面气压高低分布状况都是热力原因(冷热)形成的;而高空同一高度上的高压与低压的分布,通常是由于空气的升降运动而形成的。
【解读】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因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竖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流向低压。
诱思探究2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地面受热不均,温度高低不同,从而导致气压高低不同,因此等压面凹凸状况也不同,那么反过来如何根据等压面凹凸判定气压高低和近地面气温高低?【提示】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由于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愈往高空,等压面的值愈低。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作用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 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4. 空气质量指数及其意义5. 个人和社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PPT、案例、活动方案等。
2. 准备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准备相关的环保道具,如空气净化器、口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4. 小组讨论: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组成、作用和大气污染危害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空气质量指数和个人角色的理解。
3. 实践活动记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表现。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2.3大气环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而人们也习惯称它为大气的“温 室效应“。
我们都知道,随着工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咼,人们对能源的消 耗也越来越多。而矿物燃料的燃烧、 森林的破坏等,使得大气中的CO浓度增高,从而加强了温室效应, 使得全球的平均温度也升高了。因 此,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 保护我们的家园,从生活小事做起, 做一个低碳环保公民!!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市实验学校
r \
•- 二〕
教学课题:
时间:2015年11月27日地点:毕节一中(新校区)
学科:高一地理(湘教版)上课教师:彭良庆
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过程与方法:
1、应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让学生可以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图表,让学生分析并阐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用和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
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弓1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界中常见的地理 现象,并进行解释。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生能够在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
结合学案探究 以下几个问题
培养学会读 图识图,从已 有图文中获 取信息的能 力
板书
一、大气垂直分层
1、… 2、…3、…
记录笔记,填 充学案
提升动手能 力
承上启下
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外面被厚 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太阳光要到达 地球,那么它的路径是怎么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辐射的能量会 发生变化吗?
减少
显示身手
结合学案要求,把下列词语标注在 下图中适当位置。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暖大 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教学
2.3 大气环境教案信阳市五高时信军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难点:风的形成过程及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别。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
2、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4、情境教学法:5、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Flash动画,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教学过程:解决步骤:1、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播放Flash课件中插入的台风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大气运动的真实情况,并提出如下问题:大气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大气是怎样运动的?从而导入新的课题。
(板书课题:大气运动)2、知识准备:(1)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演示:在空地上烧废纸,让学生注意观察灰烬的运动情况,并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2)一般情况下,气温高处气压低,气温低处气压高;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反之小。
《大气环境》(二)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第2课时
大气环境(二)-----大气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二、热力环流及运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过程中总量约减少一半,主要原因是_____。
三种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______,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
)相对于太阳辐射来源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_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又称为______辐射。
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CDB BDC
长波
大气逆.读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称_____环流,
形成这种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A 、E 两处比较,气压高的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A 、地面受热不均B E
请你完成“大气热力作用相关知识联系框图”:
I
F D
C。
大气环境教案
大气环境教案第一部分:引言作为地球上的生物,我们都离不开大气环境的支持和保护。
大气环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提供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还维持了地球的温度平衡,为各种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条件。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问题。
因此,我们有责任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培养他们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功能;2. 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 了解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4. 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功能a. 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b. 大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c. 大气的功能:提供氧气、维持温度平衡、屏蔽紫外线等。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a. 主要污染源: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b. 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危害:导致雾霾、损害呼吸器官等;c. 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导致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等。
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a. 温室气体的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等;b. 化学物质的释放:氯氟烃等;c.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增加紫外线辐射、导致白内障、皮肤癌等。
4.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a. 温室气体的增加:二氧化碳、甲烷等;b. 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a. 讲解环保知识: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b. 组织环保活动:如清理环境、种植树木等;c. 培养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案例法: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严重性;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环境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观察;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特别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点;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对气温垂直分布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3.读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热力过程,并能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认识全球的热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但由于人类活动有时会打破这种平衡,带来不良后果。
树立学生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征;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难点】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设疑引入新课:一个人最多可以几天不吃饭?——10天,几天不饮水,——5天?勉强可以活下去,但一个人一分钟不呼吸就很难受,10分钟不呼吸就会——?通过这个有趣的提问可以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进入到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3大气环境(板书)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的.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各层不尽相同。
据此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导学)出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填表。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板书)各层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要数对流层和平流层,但同学们不难发现这两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刚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
2.3 大气环境(二) 教学案
2.3 大气环境(二)教学案----d1f2ea09-6ea0-11ec-bfd1-7cb59b590d7d2.3大气环境(二)教学案2.3大气环境(二)教学计划课型:新授课编号:015时间:2021/11/6主备人:张保华高一地理组第11周第1课时总第10课时备课组长:张风丽段长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5.了解水平压力梯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
6.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说明其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7.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8.使用简单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2.利用简单的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使用说明]1.自学教材第36页到第42页,找出本课中的重点和疑难点并将其标记出来。
2.本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或由老师答疑解惑。
【学习时间】1课时【自主学习】5.温室效应和大气保温有什么区别?[答:]不同,主要是在链接上。
温室效应包括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大气层加热地面,地面辐射加热大气层,而大气层产生的反向辐射将热量返回地面。
大气的保温功能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大气拦截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热量保留在对流层;其次,大气以反向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回地面,以补偿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
这种效应在夜间尤为重要,可以延缓地温的下降趋势,减少昼夜温差。
[跟踪培训]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② 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很小④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分析】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很小,温度很高。
地理 大气环境第三课时教案 必修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怀远县包集中学地理必修大气环境第三课时教案〔二〕大气的程度运动生阅读教材插图,找出程度气压梯度及程度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师什么是程度气压梯度呢?生同一程度面上单位间隔间的气压差叫做程度气压梯度。
师气压的上下是在同一程度面上进展比较的。
那么什么是程度气压梯度力?生只要在程度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程度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程度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程度气压梯度力。
假设仅受这个力的作用大气将怎样运动?生分析一个力(程度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师大气运动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生程度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师程度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生程度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师程度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生程度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速:气压梯度越大,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板书:程度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程度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程度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一一共同作用下,大气将如何运动呢?师绘制或者者投影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程度运动方向。
如以下图: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
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程度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程度气压梯度力和程度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
《2.3 大气环境》教案4
《2.3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及对天气产生的影响2.能够运用文字、图像等方式对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进行描述和区分3.举例说明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过程与方法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读图、绘图、析图、探究、讨论、交流、反思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冷锋与暖锋的区分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问题引导法等。
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2讲授新课(1)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铺垫气团1讲授气团的概念、强调冷、暖气团是相对于经过下垫面的温度而言2“想一想”:①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还是多阴雨的?②冷暖不同的气团相遇,天气状况会怎样?1通过老师的讲授明确气团的概念,能够从气温、密度、湿度等方面区分冷、暖气团2主动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明确气团的概念为介绍锋面系统做好知识准备。
“想一想”环节的第一个问题是为讲冷暖锋控制下的天气做铺垫,第二个问题承上启下的引出锋面的概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重点详解冷锋与天气1展示锋面系统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总结锋面系统的特点2讲授冷锋的形成过程,同时幻灯演示冷锋示意图、符号图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描述冷锋过境前、中、后的天气状况1观察图片,从什么是锋面、锋面的倾斜程度、冷暖气团的位置及两侧气温、气压的差异、锋面附近的天气等方面掌握锋面的形成与特点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不但从两种气团的移动过程、过境前中后出现的天气现象、雨区位置、符号等方面深刻理解冷锋,更重要的是掌握锋面系统的研究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知识细化,为冷暖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冷锋知识的学习,我注重教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2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明确全球大气是一个整体,大气环流在物质和能量输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畅游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利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
2.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三、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的成因与分布。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请同学来回答一下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的地面辐射很不一样,而地面辐射又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因此对流层大气的近地面空气也会受热不均。
那么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之后又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画图分析。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讲述】这是等压面,由于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与地面。
【板书】
【讲述】当A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而形成高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降,高空密度变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这时等压面出现弯曲,规律为高压高凸,低压低凸。
【板书】
【讲述】水平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在高空,空气从A 地流向B 、C 两地;近地面,空气从BC 两地流向A 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流,由于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故称为热力环流。
【点拨】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有没有问题。
等压线表示的气压是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的,而A处近地面是低压,高空处却是高压,这是什么原因?需要弄清楚的是,这里的高低压是相对的。
A 处高空处的高压是相对BC两地高空的低压而言的,而A处近地面的低压是相对BC两地近地面的高压而言的,而同一地点高空的气压总比近地面处低,因此A地近地面的气压还是高于其高空处的气压的,由等压面也可以看出。
【提问】有句话叫做“乡下的风,城里的雨”,同学们能否用刚才所讲的这个原理来解释。
(提示:城市近地面温度高于周围乡村地区)。
【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效应
【总结】城市各种交通设施、工业生产集中,认为废热排放较多,所以城市可以看做A点,其近地面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乡村温度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高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热力环流。
由于城市盛行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就会成云至雨;而乡村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降水,只是在近地面有吹响地面的风。
这就是科学家经常提到的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完成课本48页活动题。
(解释等温线)
【多媒体展示】活动题图
【过渡】刚才活动中第三题,提到了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那么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考虑这些因素后P点近地面的风向又会是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大气的水平运动,包括高空和近地面两种情况。
【板书】(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hpa 1025hpa
1020hpa
1015hpa 1010hpa
【讲述】先来明确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这是水平方向的等压线,数值表示的是大气压强,单位百帕。
需要注意的是,这张图是表示水平方向的气压状况,而不是垂直方向上的,区别于热力环流的等压面。
由于存在水平气压差,就产生会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
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的方向和风速。
【多媒体展示】判断AB 风力的大小
【总结】距离相等,看单位气压差;单位气压差相等,看等压线的疏密。
【讲述】高空大气稀薄,分子间摩擦力很小,因此可以忽略,但除了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之外还有一个力不能忽略,因为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
【知识回顾】在地球的自转这节中,
我们已经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地转偏向力,其规律是?
【总结】南左北右
【板书】水平运动图片(高空)
1030hpa
1025hpa
1020hpa
1015hpa
1010hpa
【讲述】以北半球为例,分析以下高空的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风一旦形成,马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共同作用下,最终两个力相互抵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风向会平行于等压线
【板书】水平运动图片(近地面)
1030hpa
1025hpa
1020hpa 1015hpa
1010hpa
【讲述】高空风可以用这个模式表示,而近地面的风还要考虑地面以及空气分子间摩擦力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还是垂直于等压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大气最终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作用下达到平衡,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多媒体展示】
【总结】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当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时,风向垂直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在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空气达到匀速运动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的风,手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
摩擦力始终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在三个力的作用下,近地面的风向,始终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拓展】海陆风、山谷风。
【多媒体展示】
风
高空
近地面
【结语】本节课学习的热力环流和水平大气运动都是局部理想地区的大气运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全球范围的大气环流。
五、板书总结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高压高凸,低压低凸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030hpa
1025hpa
1020hpa
1015hpa 1010h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