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宁海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
中国·宁海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总规划从中国户外运动的发源地到世界领先的户外运动基地宁海——《徐霞客游记》开篇地。
宁海——中国户外运动发祥地。
运动,改变生活;旅游,开拓视野。
今天的宁海,将开创户外运动与旅游生活完美融合的全新模式。
明天的宁海,将接受中国以及全世界户外运动者的注目和顶礼。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宁海湾地区的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第一家超大型、高标准的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并开创一个崭新的运动旅游产业模式,遵循国家体育局“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积极推动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开展”精神,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条例,本规划从宁海湾的区域概况入手,对当地旅游资源现状、环境容量、发展支撑体系等都进行了系统评价和估算,对日后的发展方向和布局作了整体规划,并对相关区域进行了功能细分、规划布局,为宁海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分而详实的可靠依据,从而保证了本规划的可实施性、可持续发展性。
项目设计经过对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整体评估和分析以及对冯家、白石山岛、中央山岛、铜山岛等的考察分析,根据宁海县的社会、经济、文化、民生诸方面资源,并针对上述区域的地理地质地貌等环境特色,结合对目标客户群体及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和需求调查评测,将冯家、白石山岛、中央山岛、铜山岛及其周边诸小岛整体规划为一个拥有各运动及赛事的世界顶级标准配置,融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越野营地运动及度假休闲养生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
在中国户外运动的发祥地,建设世界第一的户外运动基地,开创全新的运动旅游生活模式,率先开创全新的旅游产业盈利模式。
(一)规划项目·水上运动区·帆船、游艇区·海上救生训练中心·山地户外运动区·山地自行车赛道·登山步道·海岛自然岩壁运动区·攀岩馆·大型人造岩壁运动及石林景观区·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基地·青少年素质训练基地·穿越及定向越野运动区·露营区——野餐区宿营区房车基地(含自驾车)·渔村生活体验区·野外生存技能训练中心·极限运动区·皮划艇教练区·海岸娱乐区(二)规划功能·赛事承办——国际赛事;国家赛事;等各级赛事·专业队伍训练基地——国家队;各级专业运动队和训练队·民间团体训练及活动——登山协会;·培训和体验式课程——面向各企事业单位、院校、团体·展会承办——展览展示,商务会议承办等·生活休闲旅游——服务大众游客·其它各种运动户外相关活动的承办和举办分区规划方案:一、总部暨运营中心——冯家(一)现状及特点综述(面积:0.27平方公里)建设为基地总部,作为宁海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的运营中心和宣传窗口;具备全部接待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作为基地核心机构、信息和文化枢纽、赛事和活动的运作与协调机构;同时规划有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场地及赛道,以及部分休闲度假功能区;修建房车(含越野车)营地;建造一座中型、便捷、房间装修富有特色的普通酒店。
半边山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规划
山海观光,海滩浴场,海鲜美食
客群
第一部分
四、滨海旅游度假新趋势之二 :打造可持续的 滨海休闲度假模式
规划理念与游憩主题定位
四季均衡 通过节事活动、可售型景观物业 ,沉淀一定的常住人口,激发景 区活力,保证景区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 国际滨海 度假模式
身心平衡 在度假中养生,利用创新的滨海 旅游度假产品,强调天人合一, 调整身心至健康状态
规划理念与游憩主题定位
象山百里黄金海岸带各景区优势、劣势对比
丰满的滨海度假产品尚待完善 1、没有形成著名品牌,缺乏具有国际 知名度的产品; 2、度假产品数量众多,但主要是低档 次的滨海沙滩娱乐产品,尚无深度海洋 旅游项目; 3、现状产品类型雷同,没有形成各自 的核心特色吸引力; 4、设施建设和配套产品不足。
二、海岸线——稀缺的资源
在城市郊区化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滨海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而成为首选之地。在全球各地,海岸生活代 表了健康、品位和富足,代表一种引领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据报道:青岛70%的海滨住宅被北京、河北、内蒙,甚至远在西藏的富人所 购。 从中国的现实看,尽管有着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从北方的大连、青岛到中部的上海、福州,再到南方的广州、深圳,由于受传统 的内陆型居住模式影响,沿海的大城市基本上不在海滨,真正属于城市的生活海岸线并不多,约100公里左右,而拥有一套海景住房却几 乎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愿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可以生活居住的优质海岸正显示出她的稀缺性。因此,抢占海岸线既是 一场富人之争,也是一场生活观念之争,更是一场远见之争。
附录二:台湾蓝色公路项目
“蓝色公路”(BlueHighway)的概念首次 出现于1997年台湾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执行的研究 计划,“蓝色公路” 的定义为:以休闲观光为目的,通过休闲渔业渔船、国内客船或载客小船载客,经营单港或多港进出的营业活动。 台湾蓝色公路正式启动于2000年5月。以淡水第二渔港举行北台湾蓝色公路试航 活动为开航典礼,由此开启了台湾海洋 休闲旅游的另一扇大门。目前台湾规划有蓝色公路网,分淡水、台北市、花东海岸、宜兰、高雄沿海及垦丁等六个区域。 蓝色公路的本质是一种生态旅游,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蓝色公路以休闲观光为目的,通 过休闲渔船载客,让游客 体验海洋或者河流沿岸的风光 ,包括赏鲸和 游赏海岛风光;同时体验渔民的生活,包括吃海鲜和体验捕鱼等项目,为旅游者 提供深度海洋旅游的体验。 蓝色公路项目是对海洋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是发展休闲渔业的有效手段。 与一般的休闲渔业不同,在台湾通过建设蓝色公路把在海洋或者河流沿岸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串联在一起。从一 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游客可以得到不同的旅游体验。在海洋深处,游客既可以进行登岛航程,又可在特定的区域赏鲸和观 看飞鱼穿梭海面;沿着河岸,分布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例如在淡水河畔有著名的淡水老街、淡水小吃、红树林保护区、水鸟 保护区等 ,可满足游客旅游行为的连续性、自主性以及多元性。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
宁波湾公园规划方案
宁波湾公园规划方案引言宁波湾是宁波市的重要景点之一,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宁波湾的自然资源,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宁波市政府决定制定宁波湾公园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宁波湾公园的规划方案。
1. 规划目标宁波湾公园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利用宁波湾的自然资源,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供游客休闲、娱乐和学习。
具体规划目标如下:•保护宁波湾的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湾区的植被、鸟类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和活动,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弘扬宁波湾的历史文化,打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公园;•安全可持续发展,符合环保要求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原则。
2. 规划范围和布局宁波湾公园规划范围包括宁波湾水域和周围的陆地,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
公园规划布局如下:2.1 主要景点区•湾区景观带:包括沙滩、海岸线、景观步道等,提供观海、嬉水、散步等休闲活动;•植物园:展示和保护湾区特有的植物物种,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场所;•鸟类保护区:为候鸟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设置观鸟点供游客观赏。
2.2 休闲设施区•儿童游乐区: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儿童乐园等,满足家庭游客的需求;•健身区:设置户外健身器材和广场,供市民和游客锻炼身体;•休闲广场:设置休息区、草坪等,供游客休息和野餐;•休闲设施:设置茶馆、餐厅、商店等,为游客提供便利设施。
2.3 文化展示区•文化中心:建设文化展览馆、博物馆等,展示宁波湾的历史文化;•景观塔:设置观景台,供游客俯瞰湾区美景;•演艺广场:设置演艺舞台,举办各种演出和活动。
3. 规划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宁波湾公园规划能够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设立专门的宁波湾公园规划实施小组,负责规划的具体细化和实施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建设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协调解决规划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规划的按时完成和交付使用。
海南万宁英豪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Part2.
海南万宁英豪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Hainan Wanning Yinghao Peninsula Conceptual Master Plan当地村民搬迁/回迁策略为使项目开发和谐进行,促使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休闲的产业联系中,需要实施谨慎的村民搬迁回迁策略。
同时,建成后的各种设施也需要不同的经营管理策略。
英豪半岛现状居民基地范围内现有村民共计约10400人。
基本呈带状匀质分布于南北现状路两侧,较为靠近湖滨。
各村人口统计如下表。
其中成年人为精确统计数,未成年人为估算数村民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海洋捕捞等第一产业,收入较低,约为3791元/年(海南全省2007年平均水平。
村民的住房总面积约为52万平米,人均约50平米。
村民搬迁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机遇:助力英豪半岛跨越式发展• 英豪半岛的开发将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³收入半岛上现状村落相对集中,可最大程度实现就地安置 ³挑战:各方利益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平衡• 当地居民失去土地后如何维持生计?³村民倾向于回迁到原住地或附近,如何在空间规划中加³以分配用地?如何尽快完成搬迁,降低开发商时间成本?³如何降低拆迁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成本,同时又获得土地³储备?还迁规划 Relocation Plan规划范围 Site Boundary 现状村落 Existing Villages规划还迁社区 Planed Relocation Community500010002000m 英豪半岛现有村民统计宝兴村Baoxing厚福村Houfu 内村仔村Neicunzai英豪村Yinghao英文村Yingwen高龙Gaolong多德村Duode英茂村Yingmao梅开村Meikai朝坑村1号还迁社区面积7.2公顷 No.1 Relocation 7.2ha 2 号还迁社区面积26公顷No.2 Relocation 26ha3号还迁社区面积22公顷No.3 Relocation 22ha4号还迁社区面积7公顷No.4 Relocation 7haABCD村落还迁 Relocation of Villages英豪半岛搬迁公司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图英豪半岛居民拆迁公司集体资产经营英豪半岛人口搬迁模式建议拆迁模式建议• 将拆迁外包给当地居民,实现自主拆迁³由村民全权成立并运营英豪半岛居民拆迁公司³由具有威信的村民代表动员其他居民搬迁,政府不出面 ³村民以08年住宅居住面积入股 ³村民按照股份获得利润分红 ³还迁居住面积补偿策略建议• 当地居民每人获得一定面积住宅补偿用于自主 ³另补偿一部分使用面积用于经营,产生收益³补偿面积由地方政府、开发商、村民共同协商确定,建议人均³60平米(包括自住40平米、营利性补偿面积10平米,以及鼓励墓地搬迁的奖励面积人均约10平米经营性物业运作模式建议• 模式一:居民以获得补偿面积自愿入股,共同建设诸如乡村旅³店等设施,由拆迁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居民获得分红模式二:类似模式一,但聘请管理顾问公司负责经营,居民获³得分红模式三:完全由居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³英豪半岛产业升级策略英豪半岛土地转化总体策略:充分兼顾乡情和土地开发价值,依照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宅基地:基本转化为建设用地,回迁住宅靠近原住地,人均60平• 米,共计约60万平米建筑面积,分为5个回迁点墓地:• 按现状墓地,2020年前出生人口所需新增墓地,2020年后所需³新增墓地分别制定策略现状墓地面临搬迁困难,绝大部分将保留,以绿带隔离 ³2020年前出生人口所需新增墓地:按土葬 ³2020年后出生人口所需新增墓地:按火葬³农田/林地:部分出售为建设用地,大部分保持集体土地性质,出租• 为户外开放空间、活动用地鱼塘/养殖池:绝大部分拆除,小部分保留为生态农业/渔业观光娱• 乐用地,改变养殖方式,污水排入污水管道荒地:部分出售为建设用地,部分保持集体土地性质,出租为户外• 开放空间、活动用地沙滩:保持集体土地性质,出租为海滨浴场、旅游沙滩、户外体育• 运动场所/活动空间英豪半岛土地转化策略图英豪半岛人口转产策略:退一进三就业层次实现由一产向三产的升级• 搬迁前:农业、养殖业、渔业 ³搬迁后:旅游服务业、³旅游度假区创造就业岗位优先提供给当地居民• 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 还迁规划 Relocation Plan海南万宁英豪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Hainan Wanning Yinghao Peninsula Conceptual Master Plan远期墓地选址Long Term Cemetery Location还迁规划 Relocation Plan墓地建设策略生态型公墓和集约型公墓建设• 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公墓,实现用地效益最大化• 大力推广火葬,实现墓地的集约化• 推广生态葬式(树葬、花葬、草坪葬和节地葬(如塔葬、室内葬、•壁葬等墓地搬迁策略近期(2020年前结合现状用地特别是绿地,选取现状墓地相对集中区域开辟公墓• 现状墓地置换为新墓地共需约16公顷• 现状居民按照每人预留8平米墓地计算。
XX海岛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除上述可建设用地外,坡度在15度~25度地区 ,需经工程措施改造的,根据工程地质报告,用 地无不良地质灾害,可利用建设小体量的度假设 施。蜈支洲岛东南部的其它山林地坡度相对较陡 ,其山体植被脆弱尚需要加以保护。以上两种情 形划分为控制建设用地。
禁止建设用地——
用地坡度大于25度、最高潮位线(高程为2.23米 )后退100米区域的用地为禁止建设用地。
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修改)
3.3 2006版方案与修改后方案比较
修改要点:
两版方案 的比较
技术经济指标未超过“2006版总规暨修规”的要求。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39.88公顷,总建筑面积75736.76 平方米,总容积率0.21,总建筑密度应控制在11.43%。以上 技术经济指标均未超过“2006版总规暨修规”确定的“总建设 用地面积控制在44.92万平方米以下,总容积率应控制在0.24以 下,总建筑密度应控制在11.85%以内”的要求。
未建 未建 已建 — — 已建部分
— —
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修改)
1.2 规划修改原因——2006版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2006年三亚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 设计》(以下简称“2006版分区规划”)并获得海南省人民 政府的批准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蜈支洲岛一并纳入海 棠湾进行整体统筹规划。
可建设用地——
由于蜈支洲岛海洋气候适宜、自然地质灾害少、 工程地质承载力较强,因此可建设用地较广。 北部沙丘地地势平坦、用地完整,是旅游度假区 最主要的建设用地;山腰(中西部和中南部)、 山脚(中部北侧)以及山谷(中部)等处坡度较 缓;南部山林地中的山脊(西部大片)某些坡度 在15度以下均可作为各种设施的建设用地,以上 划分为可建设用地。
某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
某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1. 引言本规划说明书旨在为某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提供指导和解释。
本度假区位于某省某市,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本度假区将成为一个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2. 规划背景2.1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已成为某省某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本度假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具备开展旅游业的独特条件,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
2.2 度假区规划的目的本规划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本度假区的旅游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规划原则基于对本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考虑,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3.1 可持续发展原则本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3.2 产业融合发展原则本规划将旅游业与当地的农业、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提升当地产业的附加值,并促进就业增长。
3.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原则本规划将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加重游率。
4. 规划目标4.1 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度假区通过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将本度假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度假胜地。
4.2 推动本地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引入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3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民俗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
5. 规划内容5.1 旅游景点规划根据本地区的地形、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规划和开发一系列旅游景点,如山脉公园、湖泊休闲区、文化街区等,丰富游客的旅游选择。
5.2 旅游设施规划规划和建设完善的旅游设施,如酒店、度假村、会议中心、博物馆等,提供各类设施和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
目录第一章旅游发展现状特点与SWOT分析 (4)一.旅游业现状 (4)二.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4)三.世博会带来新的旅游发展契机 (6)四.相关规划对东钱湖的发展定位 (7)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 (10)一.自然地理要素 (10)二.旅游资源调查 (14)三.旅游发展的区域分析 (28)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1)第三章旅游度假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0)一.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总体定位 (40)二.旅游度假区范围的划定 (40)三.旅游度假区性质 (41)四.旅游发展目标 (41)五.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在宁波市、浙江省、长三角及全国的地位 (44)第四章旅游发展战略 (46)一.战略指导思想 (46)二.发展战略 (46)三.逐步实施战略转变 (47)第五章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50)一.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50)二.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 (51)三.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确定与分析 (52)四.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统计与数理分析 (55)第六章旅游目标市场及发展预测 (75)一.重点目标客源的确定和细分分析 (75)二.东钱湖旅游客源市场趋势预测 (96)第七章旅游度假区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 (105)一.东钱湖旅游形象的现状与问题 (105)二.东钱湖旅游形象的地方文脉 (105)三.东钱湖旅游形象本底认知的受众调查 (106)四.东钱湖旅游的总体形象定位 (107)五.旅游形象感知系统的设计 (109)六.旅游主题口号及形象传播 (113)七.旅游形象建设实施建议 (115)八.旅游市场促销策略 (118)九.旅游产品与旅游项目营销 (121)十.旅游客源市场的促销建议 (124)第八章规划分区与结构布局 (127)一.分区原则 (127)二.旅游分区 (127)三.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结构 (128)四.旅游交通骨架 (129)第九章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策划 (130)一.旅游产品现状与问题 (130)二.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131)三.旅游产品与空间整合分析 (135)四.旅游产品特色规划 (137)五.旅游项目策划 (139)六.特色项目分类 (155)七.旅游游线组织 (158)八.拳头产品 (168)第十章旅游产业要素规划 (170)一.导游与旅行社业规划 (170)二.宾馆住宿接待业发展规划 (172)三.餐饮服务业发展规划 (176)四.文化娱乐业发展规划 (178)五.旅游商品与购物规划 (182)六.旅游道路交通规划 (186)七. 旅游相关产业规划 (194)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96)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96)二、用地规划原则 (197)三、土地利用规划 (198)第十二章保护培育规划 (202)一、保护培育的对象和类型 (202)二、保护培育的原则、分级和措施 (202)第十三章景观绿化建设 (205)一.现状分析与评价 (205)二.规划原则与建设目标 (209)三.旅游度假区植物景观规划 (210)四.植被抚育与优化 (212)五.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 (216)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218)一.环境现状 (218)二.旅游容量 (218)三.环境保护规划 (224)四.环卫设施规划 (230)第十五章旅游支持与保障系统规划 (234)一.政府管理保障与管理机制、体制创新 (234)二.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 (236)三.旅游发展的科技保障 (239)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239)五.信息传递系统 (242)六.历史文化保护 (244)七.安全防灾系统 (246)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 (251)一.近期(2003-2005):建设开拓期 (251)二.中期(2006-2010):发展壮大期 (253)三.远期(2011-2020):繁荣成熟期 (255)第十七章投资效益与影响评估 (257)一.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分析 (257)二.旅游投入的成本-收益评估(政府收益评估) (270)三.发展旅游对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评估 (273)第一章旅游发展现状特点与SWOT分析一.旅游业现状具有“太湖气魄、西子风韵”的东钱湖自古以来便是浙江东部著名的风景胜地,湖光山色明秀质朴,自然山水风光与人文名胜古迹相映生辉。
【旅游】海门市海永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正文
海门市海永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_文本(正文)2015-09-21浏览( 438)文本目录一、总则1二、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条件2三、旅游市场特征与拓展条件3四、旅游度假区发展社会环境与条件3五、旅游度假区发展定位与目标4六、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5七、重点项目策划6八、旅游度假区旅游产品规划7九、旅游度假区分区建设规划11十、旅游度假区形象定位及市场营销14十一、旅游度假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5十二、旅游度假区配套服务设施规划17十三、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规划19十四、旅游度假区环境容量与生态保护规划21十五、旅游度假区景观风貌与绿化种植引导规划22十六、分期规划与近期行动计划24十七、规划实施引导25十八、规划实施保障30附则30一、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实现对海永乡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整合,促进以度假旅游为主体的海永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实现旅游产业在海永乡整体产业组成结构中的强势蜕变,依据相关法规政策,编制《海门市海永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
本规划将为海永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梳理思路,确立海永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构建旅游度假区的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树立海永旅游发展的形象和地位,全力推进以度假旅游为核心的海永旅游业发展,使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成为海永乡经济增长的新支点。
第二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8971—2003)规定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海永乡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海永乡(包含新村沙)辖区内旅游项目的具体规划编制及开发建设,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海永乡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辖区内两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及北部新村沙片区,总面积13.9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年限为2014年至2030年,共17年,具体分为近期(2014年—2015年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末期)启动发展期、中期(2016年—2020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提升发展期和远期(2021年—2030年第“十四”和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持续发展期。
26.海南万宁英豪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环境规划师 叶亚琦
经济团队
经济总监 石峰
资深经济师 朱虹
资深经济师 蒋莎琳
经济分析师 张乃戈
经济师 赵振璞
海南万宁英豪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Hainan Wanning Yinghao Peninsula Conceptual Master Plan
目 录 CONTENT
万宁位于海南岛东部旅游产业带的核心地段,拥有当下最多的高 端开发项目,是海南发展旅游休闲最重要的区域。目前正处于城 市化的起飞阶段。当地政府希望旅游战略强市,通过石梅湾、神 州半岛、山根湾、山钦湾等滨海地区的综合开发,全面带动、提 升城市经济、形象和城市整体竞争力。
1 项目背景 PROJECT INTRODUCTION
-5-
1.2 基地现状 Site Information
北大镇(20936人) Beida Town
东线高速公路
Dongxian Highway
山根镇(13171人) Shangen Town
山根站
Shangen Station
海榆东线
Haiyu Highway
和乐镇(57987人) Hele Town
机遇
大片的灌木林地和林地为基地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质的生态基底; 存在贯穿整个基地的道路,路况尚佳;
挑战
水产养殖占用小海绝大部分岸线,并阻塞了现有小海入海通道; 基地内现有村庄、部分军事用地难以加以利用; 强烈的人为干扰、采矿活动已造成山体景观破坏; 农业、渔业生产区域给未来开发带来限制。
现状主路 Existing Main Road 现状小路 Existing Path 基地范围 Site Boundary 现状居住 Existing Village 灌丛 Existing Shrub 森林 Existing Forest 草地 Existing Meadow 旱地 Existing Dry Land 水田 Existing Paddy Field 鱼塘 Existing Pond 沙滩 Existing Beach
度假区规划设计说明
度假区规划设计说明一、基本情况(1)区位位于苍南县城西南部,北纬27027/,东经120017/,是浙闽二省三县(苍南、泰顺、福鼎)的交通要道,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其中104国道线横贯全镇,规划中的温福铁路和杭福高速公路均经过镇境,地理位置优越。
(2)气候、水文桥墩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日照186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79.1毫米,主要集中在2-8月,以春雨梅雨,台风雨为主,全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偏东风,冬季为西风。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地块位于桥墩镇镇东,横阳支江江东岸,面积约48.3公顷。
北向到嘉乡中学为界,东面以山脊为界,南面以国道为界,西面以横阳支江为界。
规划范围内非耕地面积占多数,以林杂地,宅基地,水塘为主,耕地只占一百多亩,因此,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
规划区东面为低山丘陵,西面为溪水,规划区内植被较好,中部区域山林郁闭度较大,曲径通幽,环境优美。
规划范围内涉及203户村民,约503人。
三、设计依据(1)《苍南县桥墩镇总体规划》;(2)《浙江省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城市规划》、《浙江省实施办》;(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四、规划原则从全局对基地内的服务设施和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使用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上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
(1)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2)“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处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3)充分利用现有区位优势,以《桥墩镇总体规划》及《浙江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依托,创造以旅游接待、康体、疗养、休息、度假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区。
五、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目标:将桥墩镇度假区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配置完备,交通便捷,并富有一定文化韵味的新的度假区。
功能:旅游、接待、度假、康体休闲。
六、规划策略(1)桥墩镇度假区的发展与旅游市场的兴旺息息相关。
2024年度假村规划设计方案
2024年度假村规划设计方案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提供一个____字的2024年度假村规划设计方案。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度假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度假村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选择之一。
因此,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度假体验。
二、设计理念1. 运用现代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度假村。
2. 提供全方位的度假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3. 强调度假村的可持续性,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三、总体规划1. 景观设计:度假村内将有丰富多样的景观,包括花园、湖泊、河流和山脉等,使游客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2. 住宿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包括豪华别墅、酒店客房和露营地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休闲设施:度假村内将设有私人海滩、游泳池、高尔夫球场、儿童游乐场和水上运动设施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娱乐需求。
4. 餐饮设施:度假村内将拥有多个餐厅和咖啡馆,提供各种美食和饮品,让游客品尝各国美食的同时享受美丽的风景。
5. 健身设施:度假村内将设有健身房、温泉和SPA中心,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和享受健康生活的机会。
6. 会议设施:度假村将设有一流的会议设施,以吸引商务旅客和举办各类活动。
四、可持续发展计划1. 能源利用:度假村将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废物处理:度假村将设立废物分类处理中心,并鼓励游客参与回收和再利用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水资源管理:度假村将采用节水设备和水资源回收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并提供游客良好的用水环境。
4. 环境保护:度假村将建立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加强游客环保意识培养,同时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
五、管理与营销计划1. 度假村将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确保度假村运营的高效和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背景分析一、规划区范围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部的黄墩港水域及其周边岸线陆地和海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两片海岸陆地、一个群岛以及一片海湾水面,规划区总面积约52.6km2。
二、自然与区位条件(一)地理区位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端的黄墩港和强蛟群岛水域,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21°19′,北纬29°27′。
在行政区划上,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涵盖了宁海县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大佳何镇部分地区的陆地。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块包括强蛟半岛东部海滨、强蛟群岛、大佳何镇西北海滨以及象山港西部水面。
(二)交通条件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处全球第六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
度假区南面通过临海一级公路与县城相连,距离为27.8km;北面通过高速公路直通宁波,相距约58km;西面与西店镇毗邻,东北与奉化市桐照和凤凰山隔海(象山港)相望。
通过水上航线,旅游区还可以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各大城市与港口紧密相连。
(三)气候水文宁海县属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总特征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
旅游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1450mm左右。
春、秋、冬一般属稳定性降水,分布较为平均;夏季主要为台风雨和雷阵雨,分布很不均匀。
港内潮流流速较大,一潮进入港口测站断面潮量12亿m3;涨潮流历时普遍长于落潮流,涨、落数值分别为6小时和5小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最大流速1.83m/s,平均流速0.98m/s。
三、社会经济环境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经济扩散的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
从总体上来看,宁波处于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层第一圈层,宁海又将成为宁波市南部的副中心。
因此,本旅游区所在的宁海县相对于长三角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宁波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58.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288.3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
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四、旅游发展背景未受污染的沙滩、海水和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海洋气候是开发滨海旅游最重要的条件。
滨海度假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然后逐步扩展到欧美和亚太地区,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传统的三大度假形式之一。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市场转移,旅游方式已从大众化转向了个性化和多样化。
宁波旅游发展格局:1、宁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集聚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发展总体构架已经形成。
2、宁波作为浙江的第二旅游中心,已经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
3、宁波的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滨海旅游地和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宁海旅游发展格局:根据《宁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宁海县要通过“做亮宁海真山真水、培育生态休闲天地、打造黄金度假海湾”的战略路径,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的格局:“一带”:中部旅游带,即宁海湾(强蛟岛群与半岛/海湾/大佳何海滨)——中心城区——连福山——梁皇山——前童古镇——浙东大峡谷旅游带;“两区”:温泉旅游区(包括温泉和雁苍山、龙宫峡谷)和茶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区和许家山村);“多点”:野鹤湫、胡陈港、伍山石窟等旅游区(点)。
第二章旅游发展战略分析一、宏观战略分析(一)资源禀赋与基础条件1、自然条件1)资源概况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的尾部,面积为52.6km²,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平静、水质最佳的海湾。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除海面外还有陆地和岛屿,陆地上有河道、围垦大堤、农田、养殖池等微地形和水面,形成多种地形景观。
东部与西部(半岛)为山丘,中部为海面和群岛,滨海滩涂在500m 以内,部分地块围堤筑坝后成陆,地势平坦,标高一般为海拔1.5—2.0m。
2)资源评价(1)华东地区最佳的蓝色海湾(2)群岛风光增加了度假区的景观度(3)华东沿海一流的旅游气候(4)有水无沙,需要人工干预2、社会经济资源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所在地区涉及到“两镇一区”即大佳何镇、强蛟镇、临港开发区三个单位。
强蛟镇地处象山港尾的强蛟半岛,包括强蛟岛群的13个岛屿,地理环境优越。
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大佳何镇地处象山港尾,茶山脚下,大佳何镇是中国生态示范镇,浙江省“对虾之乡”、“教育强镇”、“东海明珠镇”和“市科技先进镇”。
大佳何镇海水养殖业发达,几年来,已建成了以对虾、青蟹、蛏子、牡蜊、海带为主的万亩海水养殖示范园区,海水精养对虾闻名全省。
(二)区域经济与相关产业1、经济区位宁海位于浙东中部沿海,毗邻上海、杭州,为计划单列宁波市属县,是国家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宁海县域总面积1931km2,海岸线长176km。
本区南距宁海县中心城区27.8km,北距宁波市区约58km。
2、区域经济宁海县民营经济发达,尤其是模具、文具、电气机械等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影响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宁海经济发展将更具活力。
同时,宁海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较大,它们的产品大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将会有更大的国际市场。
(三)竞争分析作为长江三角洲最佳的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其主要竞争对手是长三角地区的海滨度假区。
但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岸带水文条件,目前还没有很突出的海滨旅游度假区。
宁海要抓住市场空挡,尽快切入市场,利用先入为主的优势。
(四)市场需求1、旅游接待潜力宁海旅游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2004年“十·一”黄金周,宁海各景区共接待游客47847人次,其中旅行社带团2111人次,同比增长124.1%;各宾馆、饭店接待游客10093人次,同比增长35.39%;门票收入102.3万元,同比增长123.9%。
2、周边出游市场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的产生需要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可自由支配收入,二是可自由支配时间。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是强蛟最为主要的市场范围。
长江三角洲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预示着这一地区强大的市场出游强度,为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休闲度假市场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伊始,主要是国内观光旅游,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旅游意愿的增强,消费者或旅游市场也会逐步向国外观光与国内休闲旅游发展。
4、浙江市场增长力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1999年,浙江省接待入境旅游者94.8万人次;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12.6万人次;2001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146.9万人次;2002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04.1万人次;2003年,虽然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浙江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仍达到180.8万人次。
可见,浙江省旅游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
(五)发展机会•中国经济增长孕育了一批旅游者•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际性体育会展盛事的旅游溢出效应•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06杭州休闲博览会•宁波市城市发展的推动(六)政府支持宁海县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对旅游业的发展都比较重视,政府希望将旅游业逐步培育壮大成为拉动宁海经济增长的“四驾马车”之一。
政府正在尽力解决阻碍旅游发展的一切障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交通状况,加强旅游环境建设,为宁海旅游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综合开发分析(一)海滨旅游发展的突破本区海湾宁静,海水清澈,风平浪静,是一个宁静的度假海湾。
本区发展海滨度假旅游的不利因素是海滨缺乏沙滩,但是这可以通过整体的海岸改造、建人工沙滩来解决。
宁海湾海滨旅游度假区最为有利的条件是海滨陆地的腹地发展空间大,地形和整体环境好,有利于休闲度假设施的建设,可以打造成综合性的超大规模海滨度假基地。
(二)强蛟半岛有利条件半岛岸线:强蛟半岛东岸滩涂均为砾石滩,海滨岸线容易改造成景观岸线和沙滩浴场;海湾水面:这片水面处于象山湾的最顶端,水清,波平,浪静,属于一片“宁海”,可以开展外海不宜的多项水上活动。
长山岗地形:长山岗沿岸为高程相近的高地,适合修建依山海景度假别墅,别墅还能点缀山海景观,长山岗西面有大面积的开阔地,适合修建大型的休闲、康健、娱乐设施或场所。
基建条件:临港公路连接度假区与中心城区,在15分钟车程内,进出方便;度假区的水电供应容易解决。
整体开发:强蛟群岛的单个岛屿开发不成气候,如果“长山岗——大佳何海滨—海湾水面—强蛟群岛”联动开发,能够形成规模,构建“山海一体,岛陆联动”的整体格局。
(三)大佳何海滨有利条件大佳何海滨的高湖塘是一片很好的养殖水面,但是同时也是开发游艇的优良水面,目前其平均海拔高程在-2m左右,如果挖深到-4m就可以停泊各种游艇,届时清清的海水加上宁静的海湾,将使得这里变成中国东部最优良的游艇停泊基地。
(四)宁海湾度假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东海沿岸从长江口到杭州湾至浙江延伸到福建沿海,很难找到适宜建设大型海滨度假基地的度假海湾。
强蛟半岛、大佳何海滨、海湾水面和强蛟群岛整体开发所具备的各项条件是其他外海海滨所不具备的,也是我国东海岸难得的“陆—海—岛”超优组合。
因此,强蛟半岛、大佳何海滨、海湾水面、强蛟群岛是适合建设大型海滨度假基地的最佳海湾。
(五)宁海湾与周边发展宁海“宁海湾度假区”建成后,优势体现在综合海滨休闲度假基地上(游艇+娱乐设施+度假基地),象山优势在海岸、海岛和海洋文化上。
宁海应重点突出海湾休闲度假发展方向。
(六)宁海湾对宁海旅游的带动宁海湾海滨度假基地将是宁海超大型的旅游拳头产品,建设成功后,一个以“宁海湾”为龙头的全新旅游格局即将形成。
“宁海湾”海滨度假基地能够起到整合宁海境内旅游产品,带动宁海旅游大发展。
宁海湾海滨度假基地建成后,将在浙江省形成“杭州休闲,宁海度假”的格局;它的尽快建成,也为浙江省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增加成功的砝码。
第三章客源市场需求分析一、旅游市场总体特征(一)宁波客源市场总体状况1、在宁波停留时间游客在宁波停留的时间为1天、长驻、通勤工作的所占比例较大,各占24%。
其次,14%的游客在宁波停留2天;10%的游客在宁波停留4-6天,9%的游客只在宁波停留半天。
宁波市本地旅游市场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以停留2天为主的周末旅游市场潜力较大。
2、到宁波的方式宁波的旅游市场以散客市场为主,独自到宁波的游客占了39%,与朋友一起来宁波旅游的占30%,与家人一起来的占20%,单位组织来的占10%,而参加旅行社团队来宁波的只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