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格修养与国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品格修养与国画
穆彦青
【摘要】:推崇人品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这是在国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画家的品格修养与其绘画品味、风格、最终成就有着莫大的关系。

人品高尚则品味不俗,气韵生动;画品高者学养深厚,品节优良。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品格修养;国画;画品
中国画作为一种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鲜明的个性,以及独特的魅力。

而“画品”与“人品”的关系则是中国美术史上从古至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因为中国画的文化性不仅存在于题材和内容上,更具有内在的意境追求、清雅闲逸的书卷气息和从容温文的书法意蕴,宾虹老人称之为“内美”。

而中国的文化注重人格和艺品的同一性,中国画与画家的品格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古就有“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的说法,清代松年在他的《颐年论画》中写道:“书画清高,首重人品。

品节既优,不但从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唐、宋、元、明以及国朝诸贤,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前贤已往,而片纸只字皆以饼金购求。

书画以人重,信不诬也。

历代工书画者,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弃之,湮没不传?实因其人大节已云,其余技更一钱不值矣。

吾辈学书画,第一先讲人品,如在仕途亦当留心吏治,讲求物理人情,当读有用书,多交有益友。

”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中国画强调自由表现,这就使得其作品能表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品,人品在绘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与画品有着内在的联系。

注重人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品一方面是要求画家有高尚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包括较高的文化学养及品味。

人格品质是立身之本,品格高尚之人必定在其作品中渗透高尚的思想;而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文化学养则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提升其品味。

例如“四君子”向来是中国画不衰的题材,其主要原因是“四君子”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一个人人品的精华:梅花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兰花空谷幽香,孤芳自赏,“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竹子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菊花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可见中国画之所以特别钟情于梅、兰、竹、菊、山水等题材,是因为这些事物的某些特征与人之间有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象征了人的某些品质,喜爱这些事物的人必然对这些事物所隐寓的品质持肯定态度,并以这些品质为目标,努力去拥有这些品质。

纵观中国书画史,凡受人尊崇的书画大家,无一不是品艺同高者。

郑板桥画竹形神兼备,堪称一绝,正是寓情于景,画中竹子如板桥本人一样刚正不阿,高风亮节,正所谓“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正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品,精湛的的技艺,深厚的修养,所以,才赢得人们的赞誉;潘天寿先生把其恩师李叔同作为一生的人格典范,他曾说“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泛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近代山水国画大师傅抱石同样认为中国绘画基本思想的三大要素是“人品”、“学问”、“天才”;清代华翼纶在《画说》中写道:“子久、云林、梅道人辈,其品高出一世,故其笔墨足为后世师。

而物以人重,知立品不可不先也。


文人画家写字作画,往往是遣情写性的一种活动。

文艺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
情,而国画尤其如此。

画家只有把自己真实感情融合到创作过程中方能创作出感动自己进而感动他人的作品。

真性情,是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画品是书画作品的风格、境界,是书画家个人气质特征、主观爱好、审美情趣、生活阅历、学识修养、功力技巧的综合体现,透过作品的表层技法可以寻求到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可以设想一个品格高尚,文化学养深厚的画家必定有着高雅的品味,其人格魅力就足以让人钦佩不已;而一个道德败坏、利欲熏心之徒去写文作画若表现他真实的自我、个性、感情,其文其画必遭人厌弃,若伪装之后为文为画,强假充真,必不自然,何以动人?清代一位画家沈宗赛在其《芥舟学画编·山水论》中论述山水画创造时说:“盖笔墨本是写人之胸襟,胸襟既开阔,则立意自无凡近,试思古人传者,皆是何等人品学问?”又说:“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

一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

”中国画自古有“画为心画”一说,就是强调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把艺术当作表现的工具,艺术形象只是符号,艺术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这是中国艺术的一个传统。

不了解中国画论有关人品画品关系的精髓,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欣赏中国画艺术。

王冕在《东庄论画》中写道:“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学画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歇毫端。

文如其然,画亦有然。

”而元人杨维祯干脆直言“画品赖于人品”,可见国画与人品的联系之紧密。

中国画的大师们不仅仅是画家,更是人格的典范,他们创造的是艺术形象,但追求的终极目标却是一种道德境界与理想的人生境界。

绘画既是人的内在素养的外化,也是通过艺术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它们相辅相承,在互相要求中共同提高。

艺术家应是真诚的人,画品和人品应统一在一起。

高尚品格,精湛艺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一位西方美术史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中国文人画家和欧洲同行的区别,在于他决不只是画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是哲学家,而作为哲学家,他的观察力就不会因青春流逝而有所减弱,相反,只会随着年岁增加而变得更强、更深刻。

”我认为这位学者真正了解了中国画的内涵,所以在国人中应该更强调国画的教育,这不但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对于培养拥有高尚品德、丰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俞剑华. 中国画论类编[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
[2] 李李. 人品与画品[J]. 上海艺术家, 2006(3);
[3] 郁火星.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人品的思想渊源[J]. 东南大学学报, 2004(6);
[4] 郑岩松. 书品画品首推人品[J]. 福建艺术,1998(6)
成 绩
评卷人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浅谈品格修养与国画 完成时间: 2009-06 - 课程名称: 中国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专 业: 学前教育 年 级: 2008级
研究生 穆彦青 学 号 2008110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