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然而,气管插管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损伤、感染、声带损伤、肺炎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务人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呼吸道损伤的预防:- 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尺寸:插管尺寸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呼吸道损伤。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插管尺寸。
- 适当的插管深度:插管深度过深或过浅都可能引起呼吸道损伤。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性别确定适当的插管深度。
- 避免频繁拔插管:频繁拔插管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拔插管操作。
2. 感染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插管操作前后应做好手部消毒,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积聚细菌和污垢。
- 呼吸机管路消毒:每次使用呼吸机管路前后,应进行适当的消毒,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3. 声带损伤的预防:- 使用合适的插管器械: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器械,减少对声带的损伤。
- 注意插管过程中的操作技巧:插管时应尽量避免对声带的刺激和损伤,操作要轻柔、准确。
4. 肺炎的预防:- 定期翻身:插管患者应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减少肺炎的发生。
- 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应保持干燥,避免积聚湿度过高的水分,以减少细菌滋生。
总结起来,为了预防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医务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和深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并进行消毒,注意插管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定期翻身和管理呼吸机管路。
这些预防措施的执行将大大降低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气管插管术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入气体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的操作技术。
其目的主要是确保气道通畅,预防胃内容物返入气道,实行机械通气,以及有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气管插管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声门损伤、气管插管脱出、窒息、气管导管误入一侧气管内、心律失常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声门损伤1.原因经喉插管保留数天以上,易发生粘膜损伤,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极少数有永久性狭窄。
2.临床表现(1)吸气时呼吸困难是所有严重气道阻塞患者的主要症状。
(2)声门病变会引起声音改变。
插管后损伤和狭窄的患者会不同程度尚未嘶哑和失声。
3.预防(1)插管时不宜盲目粗暴操作,避免损伤,如病情允许,宜及早拔除导管,有条件者,尽量选用经鼻气管插管。
(2)禁声。
无论声带有无出血,治疗急性声嘶,禁声是必要的首要措施。
患者在2~3天内不宜说话,更不能说不出话还勉强地说。
4.处理流程出现声门损伤→报告医生、护士长→告知患者禁声→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药物超声雾化;重度狭窄威胁生命者需要急诊处理;立即吸入湿化氧气,使用减轻炎症及水肿的药;声带周围药物注射)→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及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气管插管脱出1.发生原因(1)患者方面的原因:由于对气管插管不耐受,或因疾病的因素使患者处于烦躁、谵妄状态,头部大幅度摆动,气管插管不能随之移动而脱出,也有患者自行拔管者。
(2)护理过程中的失误:为患者做口腔护理或更换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时,没有采取确实可靠的措施防止气管插管脱出;为患者翻身或抬高、放低床头时,幅度过大,而同时又没有移动呼吸机管道。
导致导管脱出。
2.临床表现随气管插管脱出的程度(部分或全部脱出)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
轻则呼吸急促、紫绀;重则呼吸浅慢或极度急促,血样饱和度迅速下降,心率逐渐减慢致心脏骤停。
3.预防(1)对烦躁、谵妄者给予充分镇静,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双上肢。
气管插管并发症及意外的防治
气管插管并发症及意外的防治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一)牙齿脱落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
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到,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二)软组织损伤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粘膜水肿等。
(三)其他反应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四)预防: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1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
1.管道阻塞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2)因导管不合规格如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尤以小儿容易发生,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廊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术中因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
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
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粘膜损伤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一)喉痉挛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
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面罩供氧后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二)误吸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出现误吸意外,需加强术后护理。
(三)咽喉痛插管操作轻柔,选择导管恰当,可减轻咽喉痛。
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四)喉水肿常在24h后出现,多发于小儿,常因困难插管时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少数可因过敏等引起,可针对原因防治。
(五)喉溃疡及肉芽肿多因导管磨擦声带突上的粘膜,尤以头部过度后伸以及长时间留管者(6d~7d)为多见,需在直接喉镜下切除。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防治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防治常见并发症1、误入食管。
由于患者声门暴露不清或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遮盖咽喉部,使插管者看不清声门致气管插管误入声门。
2、心律失常。
插管时导管刺激会厌,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使一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
3、导管堵塞。
分泌物、痰液或异物堵塞。
4、喉痉挛。
是拔管时并发症最重的一种。
它易发生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
5、声嘶及喉水肿。
插管经过声门,可使声门创伤及声带受压,引起声带及杓间黏膜水肿,影响声带运动而发生声音嘶哑,多为短暂性的,拔管、声带休息、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可恢复。
6、声带麻痹。
有单侧或双侧声带麻痹,一侧声带麻痹可能由于麻醉插管位置不当或气囊膨胀过度,压迫外展肌的神经末梢造成。
7、溃疡和肉芽肿。
插管后常在声带和杓间区形成溃疡及肉芽肿,多为插管时伤及声带或杓间区黏膜,插管时间过长局部受压缺血或感染,插管固定不稳,使插管上下活动摩擦,造成局部黏膜形成溃疡和肉芽肿,影响通气。
8、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
多发生在较长时间的插管者。
症状可发生在拔管后数周或数月。
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或无效咳嗽。
9、气管食管瘘。
多发生在较长时间的插管者及气囊压力过高。
10、鼻窦炎。
多发生于经鼻腔插管者。
产生并发症的原因1、气管套管的选择不准确。
选择合适的管径至关重要。
气流遇到的阻力随插管内半径的四次幂而变化。
选择不适宜的插管可显著增加呼吸功。
绝大多数成人插管内径应至少为8mm。
2、插管体位及位置不正确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在抢救过程中,因为急于解除呼吸道梗阻,需快速插管。
为了暴露声门往往使颈部过度后伸,使颈椎向前突起,造成插管以喉后部为支点,将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背板挤压于颈椎体部,使局部缺血、坏死,瘢痕修复,造成杓状软骨的损伤,杓间区和声门下形成狭窄。
3、插管气囊压力过高。
当气囊压力过高超过毛细血管内压(约32mmHg)时即可发生局部支气管粘膜的缺血,进而引起炎症、溃疡和软骨环的坏死,甚至发生透壁性糜烂或气管坏死。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或辅助呼吸。
然而,气管插管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因此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一、呼吸道感染
1.1 使用无菌操作
1.2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
1.3 加强口腔护理
二、声带损伤
2.1 避免插管过深
2.2 定期检查声带情况
2.3 使用软质气管插管
三、误吸
3.1 确保气囊充气完全
3.2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
3.3 避免过度通气
四、气胸
4.1 注意插管时的气囊充气压力
4.2 定期进行胸部X光检查
4.3 避免过度通气
五、喉痉挛
5.1 避免插管过快
5.2 使用合适的插管尺寸
5.3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虽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医护人员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应当谨慎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气管插管术后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声门损伤
处理流程:出现声门损伤表现→报告医生、护士长→禁声→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药物超声雾化;重度狭窄威胁生命者需要急诊处理:立即吸入湿化氧气,使用减轻炎症及水肿的药物,如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等;声带周围药物注射)→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气管插管脱出
处理流程:出现气管插管脱出→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部分脱出,松解气囊,尝试回插,成功后固定;若全部脱出,重新置管→如医生不熟悉气管插管技术,患者出现严重缺氧症状时,可用面罩连接呼吸器按“EC”手法进行面罩呼吸器通气;同时急请援助→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
转抄医嘱的执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转抄后的医嘱本历时不久就销毁了,只有医嘱单随医疗病历一起走,而医嘱单是护士的笔迹不是医生的原始记录,出现了医疗官司无据可查,谁也说不清,责任也落在了护士头上。
2 对 策望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在对教材进行修订前深入临床科室,实地考查护理文书中存在的具体困惑,规范、细化护理书写的具体方法,对物理降温和大便次数超过3次的究竟如何记录作一完善、准确的定论,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因为现在的医疗官司只以教材为准,自己觉得实用而创适的和杂志上学来的到时候都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笔者迫切希望有指导护士工作的“金标准”。
为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避免写出来的官司,我院目前在工作中的做法是:物理降温后下降或上升了的体温,在均物理降温前同一纵格内,以红“○”表示,然后以红色虚线相连,降温后与降温前一致的体温,在物理降温前体温标志上面划“=”表示;关于大便次数的记录,应详细观察病情,仔细分析是由于疾病引起大便次数增多还是大便失禁,增多的次数只要病人能叙述清楚的照实记录,大便失禁的才用“※”表示。
整体护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需要相当的人力资源,在人事制度改革,护士“一刀切”的现阶段,多数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整体护理工作流于形式,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整体护理病历书写中,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有感染的危险———与无菌技术不严有关,如果一旦有麻烦,这“无菌技术”的问题就是医院的责任了,又如:有尿路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导尿管有关,有的由于病情需要必须留置导尿管,但长期留置导尿管又确实存在尿路感染这一因素,如果照实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这责任肯定又在医院了。
所以希望各级领导重视护理工作,增加护理人员编制,保障护理人力资源,使整体护理工作得到深入实际的开展;规范护理诊断书写,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整体护理道路;确立护理立法,将护理病历和医生书写的病历一起归档保存,使护士的劳动价值得到认可,也可使迟发的医疗官司有据可查。
气管插管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
气管插管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作为呼吸科医生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并不陌生,在症状消失,符合拔管指征时就要考虑拔管,那么在拔管时的注意事项都有那些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李鸿政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机械通气患者,一旦原发病得到控制,就开始着手脱机,但脱离呼吸机与拔除气管插管是两回事,这点必须强调,因为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脱离呼吸机,但咳痰能力不好,仍需要气管插管,便于气道管理。
所以,撤离呼吸机分两步走:先脱机,再拔管。
脱机的注意事项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现在来谈一谈拔出气管插管前后应该注意呢?一、拔管的指征拔管的指征通俗讲就是气管插管的指征已经不存在了,就可考虑拔管了。
如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因素已经去除、气道保护性反射恢复、具有呼吸道清洁能力、已经撤离了呼吸机等。
更确切的说,当改变通气模式或间断脱机若干时间后,患者能维持满意的通气合氧合状况,即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
特别要注意的是拔管前要保证患者能成功脱机,否则可能需要重新插管。
二、拔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对于有拔除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一旦决定拔管,那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拔管前物品准备及患者的合作。
准备吸氧装置、口腔护理物品、纸巾、雾化装置等,必要时准备无创通气;拔管前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感,以保证患者的充分合作。
2、彻底、充分吸引气道分泌物。
清除口咽部及鼻咽部分泌物,如果是声门下引流的导管,应充分冲洗抽吸声门下引流管;如是普通导管,可在气囊放气的同时,通过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囊,经人工气道给予较大的潮气量,以期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将潴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再给予吸出,从而避免误吸。
这一点是拔管前的常规动作,如果没有把这些分泌物清理干净,一不小心误吸入肺部、窒息就麻烦了。
3、适当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氧储备。
可常规先吸入纯氧几分钟,再进行拔管。
4、将新的吸痰管置于气管插管远端开口以远1-2 cm,边抽吸,边气囊放气,并快速拔出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然而,气管插管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需要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予以预防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误吸并发症1.1 肺部感染:气管插管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插管管道不合适,可能导致细菌进入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操作规范,确保插管过程中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避免插管过紧或过松;及时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2 吸入性肺炎:在插管过程中,如果误吸胃内容物或口腔分泌物,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
预防措施包括:在插管前进行胃内容物抽吸,减少误吸风险;使用合适的固定装置,避免插管移位;定期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分泌物的积聚。
1.3 喉痉挛:插管过程中,由于刺激喉部黏膜,可能引起喉痉挛,导致呼吸困难。
预防措施包括:在插管前进行喉部检查,确保无明显病变;操作时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喉部;及时处理喉痉挛,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二、机械性并发症2.1 气胸:插管过程中,如果穿刺过深或插管管道损伤,可能导致气胸。
预防措施包括:在插管前进行胸部X光检查,评估气胸风险;操作时避免过度穿刺或插管过深;及时处理气胸,避免进一步加重。
2.2 气管狭窄:插管过程中,如果选择不合适的插管尺寸或插管后不及时调整,可能导致气管狭窄。
预防措施包括: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插管后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气道通畅。
2.3 声带损伤:插管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插管管道过大,可能导致声带损伤。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避免过大过小;操作时轻柔,避免损伤声带;定期检查声带状况,及时处理损伤。
三、循环系统并发症3.1 血压波动:插管过程中,由于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预防措施包括:在插管前评估患者循环系统状况,准备好相应的药物;操作时轻柔,避免过度刺激;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与处理
(一)
声门损伤
经喉插管保留数天以上的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多数病人可以恢复,仅极少数遗留永久性狭窄。
症状通常于拔管后1~6周出现,这种滞后现象取决于气道受损部位的恢复过程及瘢痕组织形成的情况。80%在拔管后3个月内出现症状。拔管后立即出现症状者较少见,而迟至数年以后才出现者更罕见。
2、护理过程中的失误: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或更换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时,没有采取确实可靠的措施防止气管插管脱出;为病人翻身或抬高、放低床头时,幅度过大,而又没有同时相应移动呼吸机管道,导致导管脱出。
随气管插管脱出的程度(部分或全部脱出)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轻则呼吸急促,紫绀;重则呼吸浅慢或极度急促,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心率逐渐减慢直致心脏骤停。
吸气时呼吸困难是所有严重气道阻塞病人的主要症状。根据阻塞程度的不同,呼吸困难可表现为重体力活动时的轻微呼吸受限或轻体力活动和讲话时感到气短。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气道狭窄到小于正常气管横径的50%时,才有重体力活动时的呼吸困难。狭窄到小于正常管径的25%时,通常会导致静息时呼吸困难和喘鸣。这种病人存在不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而窒息的危险。
1、对烦躁、谵妄者给予充分镇静,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双上肢。
2、口腔护理、更换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时,必须用手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为病人翻身及其他涉及变动病人体位的操作时,必须使呼吸机管道随之相应移动,以避免气管插管被牵拉脱出。
3、一旦气管插管脱出,必须马上通知医生重新插入。如医生不在场或不熟悉气管插管技术,病人出现严重缺氧症状时,可用面罩连接呼吸机双手托起病人下颌角进行经面罩呼吸机通气,根据病情选择给氧浓度,增加潮气量。处理得当常可保证足够的氧供。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气道通畅,确保患者正常呼吸。
然而,气管插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并提供预防措施。
一、误插食管1.1 插管操作不当:插管时,医生需要准确判断气管位置,避免误插食管。
如果插管过深,可能导致插管进入食管而非气管。
1.2 患者特殊情况:某些患者可能存在解剖异常或颈部创伤,这些情况可能增加误插食管的风险。
1.3 预防措施:医生在插管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食管和气管情况,可以借助X 线或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工具确保准确插管。
二、声带损伤2.1 插管过度努力:插管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气管插管器损伤声带组织,引发声带水肿或声音嘶哑等问题。
2.2 长时间插管:长时间插管会导致气管插管器对声带持续压迫,增加声带损伤的风险。
2.3 预防措施:医生在插管时应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用力。
同时,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减少对声带的持续压迫。
三、肺部感染3.1 导致肺炎:插管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肺部感染。
3.2 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插管后,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长时间使用可能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3 预防措施:医生在插管前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使用无菌器械,减少感染风险。
同时,合理使用呼吸机,定期更换插管,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四、气胸4.1 插管损伤肺组织:插管时,可能损伤肺部组织,导致气胸的发生。
4.2 患者特殊情况:某些患者可能存在肺部疾病或肺组织脆弱,增加气胸的风险。
4.3 预防措施:医生在插管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肺组织。
对于存在肺部疾病或肺组织脆弱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插管的必要性。
五、气管狭窄5.1 气管损伤:插管时,可能损伤气管壁,引发气管狭窄。
5.2 长时间插管:长时间插管会导致气管壁持续受压,增加气管狭窄的风险。
5.3 预防措施:医生在插管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气管壁。
同时,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减少对气管的持续压迫。
气管插管术及并发症防治
气胸:气管插管可能 导致气胸,表现为胸 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低血压:气管插管可 能导致低血压,表现 为头晕、乏力等症状。
出血:气管插管可能 导致出血,如气管壁 出血、气管内出血等。
并发症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感染风险
正确选择插管位 置:避免损伤气 管壁
保持气道通畅: 防止气道阻塞 Nhomakorabea定期评估插管情 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术后护理
01
保持气管插管的通畅:定期
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确保
气管插管在正确的位置
02
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使用雾
化器进行雾化治疗,保持呼
03
预防感染:定期更换气管插
吸道的湿润
管,保持气管插管的清洁
0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
05
预防并发症:如气胸、肺部
感染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
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 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演讲人
目录
01. 气管插管术 02. 并发症防治 03. 气管插管术的护理
气管插管术简介
气管插管术的定义:一种通过气管插管将呼吸机与 患者呼吸道相连接,以提供呼吸支持的医疗技术。
气管插管术的适应症:呼吸衰竭、呼吸暂停、气 道阻塞等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
气管插管术的步骤:包括气管插管、固定、连接 呼吸机等步骤。
气管插管术操作步骤
01
准备气管插管:选择合适的 02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
气管插管型号,准备气管插
当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
管包
全身麻醉等
03
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经口 04
固定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
腔或鼻腔插入气管,确保插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声门损伤(一)发生原因经喉插管保留数天以上的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膜损伤。
多数病人可以恢复,仅极少数遗留永久性狭窄。
(二)临床表现症状通常于拔管后1~6周出现,这种滞后现象取决于气道受损部位的恢复过程及瘢痕组织形成的情况。
80%在拔管后3个月内出现症状。
拔管后立即出现症状者较少见,而迟至数年以后才出现者更罕见。
吸气时呼吸困难是所有严重气道阻塞病人的主要症状。
根据阻塞程度不同,呼吸困难可表现为严重体力活动时的轻微呼吸受限或轻体力活动和讲话时感到气短。
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气道狭窄到小于正常气道横径的50%时,才有重体力活动时的呼吸困难。
狭窄到小于正常管径的25%时,通常会导致静息时呼吸困难和喘鸣。
这种病人存在不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而窒息的危险。
声门病变会引起声音改变。
插管后喉损伤和狭窄的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嘶哑和失声。
(二)预防及处理1 插管时不宜盲目粗暴操作,避免损伤,如病情允许,宜及早拔除导管,有条件者,尽量选用经鼻气管插管。
2 禁声无论声带有无出血,治疗急性声嘶,禁声是必需的首要措施。
患者在2~3天内不宜说话,更不能说不出话也要勉强地说。
声带休息是康复的重要条件。
3 声带周围药物注射抗生素(如林可霉素600mg)、激素(如地塞米松2~5mg)注射于两侧声带旁,每日1次,连续3~5次。
地塞米松可加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i内,静滴,每日1次,连续2~3日。
抗生素的应用,在于控制上呼吸道的感染,消除声带等上呼吸道炎性病变。
激素,在于它的抗炎作用,消除声带充血等炎症病变;以及它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少组织胺、5-羟色胺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过敏反应,降低血管渗透性,减少炎性浸润和渗出,消除声带水肿和肿胀。
此外,激素尚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及增强声带肌的收缩功能;故激素为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
4、药物超声雾化吸入。
药物通过超声雾化成微粒,吸入雾化微粒,使之均匀分布于声带、喉腔及声门下呼吸道粘膜,起到治疗作用。
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
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
王从容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07(004)001
【摘要】气管插管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辅助呼吸的有效方法。
因其操作方便,效果可靠、迅速,近年来日益广泛的应用于除手术麻醉外的临床科室。
工作中,常比较重视插管期间的监护和管理,而对拔管后的监护重视不够,尤其是麻醉科以外的科室。
实际上,拔管后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少见,有的甚至急、危、重,如果处理不当,其险情比置管期间更凶险。
笔者在ICU工作期间,2002年9月-2004年9月ICU行气管插管拔管424例,其中拔管后出现并发症39例,现阐述如下。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王从容
【作者单位】400084,重庆市大渡口重钢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气管插管拔管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J], 李晓钟
2.甲基强的松龙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部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J], 刘慧琳;赵庆英;马青变
3.高龄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J], 倪海芳;秦晓云;
4.高龄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J], 倪海芳;秦晓云
5.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功能障碍研究新进展 [J], 何月月;刘欢;田永明;杜爱平;徐禹;景雯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抄医嘱的执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转抄后的医嘱本历时不久就销毁了,只有医嘱单随医疗病历一起走,而医嘱单是护士的笔迹不是医生的原始记录,出现了医疗官司无据可查,谁也说不清,责任也落在了护士头上。
2 对 策
望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在对教材进行修订前深入临床科室,实地考查护理文书中存在的具体困惑,规范、细化护理书写的具体方法,对物理降温和大便次数超过3次的究竟如何记录作一完善、准确的定论,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因为现在的医疗官司只以教材为准,自己觉得实用而创适的和杂志上学来的到时候都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笔者迫切希望有指导护士工作的“金标准”。
为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避免写出来的官司,我院目前在工作中的做法是:物理降温后下降或上升了的体温,在均物理降温前同一纵格内,以红“○”表示,然后以红色虚线相连,降温后与降温前一致的体温,在物理降温前体温标志上面划“=”表示;关于大便次数的记录,应详细观察病情,仔细分析是由于疾病引起大便次数增多还是大便失禁,增多的次数只要病人能叙述清楚的照实记录,大便失禁的才用“※”表示。
整体护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需要相当的人力资源,在人事制度改革,护士“一刀切”的现阶段,多数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整体护理工作流于形式,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整体护理病历书写中,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有感染的危险———与无菌技术不严有关,如果一旦有麻烦,这“无菌技术”的问题就是医院的责任了,又如:有尿路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导尿管有关,有的由于病情需要必须留置导尿管,但长期留置导尿管又确实存在尿路感染这一因素,如果照实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这责任肯定又在医院了。
所以希望各级领导重视护理工作,增加护理人员编制,保障护理人力资源,使整体护理工作得到深入实际的开展;规范护理诊断书写,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整体护理道路;确立护理立法,将护理病历和医生书写的病历一起归档保存,使护士的劳动价值得到认可,也可使迟发的医疗官司有据可查。
鉴于上述情况,为避免写出来的官司,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有的医院己经取消了整体护理病历的书写,改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详细、及时、客观地记录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但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变,只要求实习学生练习书写整体护理病历,以便她们对整体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取消医嘱本,让医生直接将医嘱开在医嘱单上,既简化了护理工作中的无效劳动和烦琐程序,又确保了医疗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来为患者服务,真正将护士还给了病人。
参考文献
[1] 崔 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收稿日期:2006-11-20)
(本文编辑 崔文宾)
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
王从容
气管插管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辅助呼吸的有效方法。
因其操作方便,效果可靠、迅速,近年来日益广泛的应用于除手术麻醉外的临床科室。
工作中,常比较重视插管期间的监护和管理,而对拔管后的监护重视不够,尤其是麻醉科以外的科室。
实际上,拔管后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少见[1],有的甚至急、危、重,如果处理不当,其险情比置管期间更凶险。
笔者在ICU工作期间,2002年9月~2004年9月ICU行气管插管拔管424例,其中拔管后出现并发症39例,现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4例中,男366例,女58例,60岁以上78例,16~59岁346例。
直接外伤抢救315例,全麻手术后109例。
其中胸外科手术36例,脑外科手术67例,口腔咽喉手术3例,胰腺手术3例,既往合并不同程度心肺等疾患68例,既往身
作者单位: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重钢总医院体健康356例。
本组病例均在ICU拔管,拔管后出现并发症39例,其中2例行再次插管。
2 并发症
2.1 呼吸道并发症
拔管期呼吸道并发症指发生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的一段时期内包括插管时和拔管时喉和气管的机械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全身反应[2]。
2.1.1 呛咳 拔管时或拔管后即刻病人会发生保护性生理反应的咳嗽反应,然而持续剧烈的咳嗽会导致低氧血症、喉及支气管痉挛,合并有心血管病的病人可引起显著的高血压、心动过速等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时持续咳嗽还可使颅内压、眼内压升高。
2.1.2 喉痉挛 拔管后即刻喉痉挛的诱因有口咽部分泌物、吸痰、缺氧和CO
2
蓄积。
重度喉痉挛可造成完全性上呼吸道阻塞,如不及时解除,将危及生命。
2.1.3 上呼吸道阻塞 拔管后即刻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
因为舌后坠、喉痉挛、舌肿胀、喉水肿以及咽喉部分泌物清除不彻底等。
2.1.4 低氧血症 如拔管后吸痰不彻底或拔管后呼吸道清理后没立即用面罩吸氧,病人会出现低氧血症,病人SPO
2
持续低于90%和呼吸状态的改变等。
2.1.5 其他 呕吐误吸、通气不足、呼吸暂停,如不及时发现将会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尤其是病人全身情况较差,意识状态不是很好的患者。
2.2 心血管并发症
拔管同插管一样,可因刺激引起短暂而强烈的心血管反应[2],对健康人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对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将具有潜在危险。
2.2.1 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B P升高和HR加快是围拔管期常见的心血管变化,主要是因为病人意识恢复、吸痰、疼痛等强烈刺激所致,持续时间和强度不等。
2.2.2 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也是由呛咳、吸痰等刺激所致,尤其是对有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常见室早或室性二联律等,严重的可致心脏骤停。
3 防 范
3.1 恰当拔管
3.1.1 拔管指征 咳嗽、吞咽反射活跃;自主呼吸良好,即呼吸空气或少量吸氧的情况下呼吸规则有力,呼吸频率、通气量及血气等指标恢复正常,循环稳定[3]。
3.1.2 正确拔管 按操作常规:拔管前吸净导管内分泌物,动作轻柔,吸引时间不过15秒,若气管内无分泌物可不必常规吸痰,继之用100%氧正压通气,充分膨肺,然后在吸气时拔管可减少呛咳、喉痉挛及心血管反应[4]。
3.2 拔管后的监护3.2.1 思想重视 I CU护士切忌认为能顺利拔管就是病人治疗成功而忽视对拔管后的继续严密观察,尤其对高危病人更应警惕拔管后的一切可能的并发症。
3.2.2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及生命体征、ECG、SPO2,复查病人内环境指标如: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等。
如指标异常,应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原因,并及时给予有力处理。
3.2.3 应急处理 临床最紧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再次阻塞和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应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和再次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
日常必须保证科室急救设施和药物的完好备用,尤其是气管插管器材,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设施(如遇困难插管病人),训练有素的熟练的插管技能及配合抢救的技巧更是抢救的关键,不要因人或物的不力原因延误了对病人的紧急处理。
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报道中也不少见,作为工作在I CU中的一线护士,应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预见一切可能的病情变化因素,严密动态监护,及早发现,迅速协助医生处理病人的危机,发挥护理人员在病情监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鹏霄,薛 波主编.新编危重监护治疗技术[M].第1版.山
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6.
[2]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2.
[3] 王一镗主编.急诊医学[M].试用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13.
[4] 王鹏霄,薛 波主编.新编危重监护治疗技术[M].第1版.山
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5.
(收稿日期:2006-09-20)
(本文编辑 崔文宾)
心内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效果分析
周远秀 李迎春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专科性非常强的科室,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突发抢救机会多且不分昼夜,死亡率高,仪器多而复杂,因而对护士的要求较高;但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导致如今护士流动性增强,我科自2004年新聘护士10余人,为了使她们尽快进入角色,独立上岗,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新护士的特点,我们制定了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方案,灵活采取培训方法,坚持有效的培训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培训目标
作者单位: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周远秀:女,本科在读,护师;李迎春:女,本科在读,主管护师
在培训期内全面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电脑办公系统操作、专科护理常规、危急重症急救配合等多项护理技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 实施方法[1,2]
在培训过程中,科室注重科内所有护士的共同学习与提高,充分利用高年资护士的经验及教学的潜力,将培训内容合理分配,每位高年资护士准备1~2项内容,按计划进行培训;将科室培训计划于年初护士会上进行公布,并存放于护理信息本上,以供随时查阅,届时全体护士参加。
2.1 护理工作制度化,强化规章制度培训
言之有证,行之有机,一切都要按规章制度来办事,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新护士入科后,首先即安排规章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