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案-第1章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学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学教案绪论【学习目标】1.掌握互换性概念、分类及互换性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及重要性。
4.了解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0.1 概述0.1.1 互换性及其意义1.互换性(1)定义:是指在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其一,无须进行任何挑选和修配就能装在机器(或部件)上,并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的特性。
举例:组成现代技术装置和日用机电产品的各种零件,如一批规格为M20×2-5H6H的螺母与M20×2-5g69螺栓的能自由旋合。
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应遵守互换性原则。
2.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设计方面(2)在制造方面(3)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总之,互换性对保证产品品质和可靠性,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1.2互换性的分类1.互换性的分类(1)完全互换性(绝对互换)若一批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调整或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则这些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
(2)不完全互换性(也称有限互换)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以满足其使用要求的互换性,称为不完全互换。
简言之,不完全互换就是因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
2.标准部件或机构的互换性分类(1)内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内部组成零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圈内滚道、内圈外滚道与滚动体的装配。
(2)外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与其装配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内圈内径与轴的配合、外圈外径与轴承孔的配合。
0.1.3 机械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及其检测1.公差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2. 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比较,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的过程。
3.检验是指验证零件几何参数是否合格,而不必得出具体数值的过程。
0.2 标准化0.2.1 标准化与国家标准1.标准标准一般是指技术标准,它是指对产品和工程的技术品质、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从事生产、建设工作的共同技术依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1课教案
按互换性原则组织生产,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技术原则之一。
学生认真听讲,及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知识灵活运用。
正文讲授
三、优先数系与加工误差
(70分钟)
优先数系:
优先数系是国际上统一的数值分级制度,是一种无量纲的分级数系,适用于各种量值的分级。在确定产品的参数或参数系列时,应最大限度地采用优先数和优。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呵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公益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学生初步了解该课程。
让学生初步了解该门课程。
正文讲授
一、
(70分钟)
通过讲课、作业、检测、实训等教学环节,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某些极限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量仪,掌握典型的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数控17.3、4、5、6班
教学时间
90分钟
教学课题
第一章:绪论(互换性、标准化、设计制造与精度要求的关系等)
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经典掌控,抓住重点,熟练应用。
学生倾听思考与练习。
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第二章尺寸公差本章讲解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标注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尺寸公差的设计和选用方法。
2.3 第三章形位公差本章介绍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标注方法和限制条件,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形位公差的知识。
2.4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本章阐述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评定参数和标注方法,培养学生了解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5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本章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传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3 实践教学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
4.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推荐使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学习。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1章
第1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图 1-3 尺寸公差带图
第1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1)零线:确定偏差的基准线。 它所指的尺寸为基本尺 寸,是极限偏差的起始线。零线上方表示正偏差, 零线下方 表示负偏差, 画图时一定要标注相应的符号(“0”、 “+” 和 “-”)。 零线下方的单箭头必须与零线靠紧(紧贴),并注出 基本尺寸的数值如: 50、80等。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见图1-3。 公
差、 极限尺寸、 极限偏差之间的关系如下:
孔: Th Dmax Dmin ES EI
轴: Ts dmax dmin es ei
第1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注意:公差与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差表 示制造精度的要求,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而偏差 表示与基本尺寸的远离程度,它表示公差带的位置, 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
第1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其中: ES(Ecart Superieur)和EI(Ecart Interieur)分别为
法文上、 下偏差的缩写, 其大写字母表示孔, 小写
字母表示轴;Ea、ea分别为孔和轴的实际偏差。 注意:标注和计算偏差时极限偏差前面必须加注
“+”或“-”号(零除外)。
2. 尺寸公差(Tolerance)
第1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例如,圆柱、键等都是轴,圆柱孔、键槽等都是孔, 如图1-1所示。
图1-1 轴和孔尺寸
第1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2.尺寸 (1)尺寸。是指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尺寸表示长度的大小,由数字和长度单位组成,包括 直径、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以及中心距等,图样 上标注尺寸时常以mm为单位,这时只标数字,省去单 位。当采用其他单位时,必须标注单位。 (2)公称尺寸。是指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 的尺寸(见图1-2)。 它的数值可以是一个整数或一个小数值,例如32, 8.75,3.5,……通常大写字母D表示孔的公称尺寸,小 写字母d表示轴的公称尺寸。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基本术语和符号1.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1.5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素材1.6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基本术语和符号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尺寸公差配合偏差符号表示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2.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分类3.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基本公差配合标准公差配合特殊公差配合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3.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误差4.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4.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五章:尺寸测量5.1 教学目标掌握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5.2 教学内容尺寸测量原理尺寸测量工具尺寸测量方法尺寸测量误差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5.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1 教学目标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
学会阅读和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
6.2 教学内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阅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图样分析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样素材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图样阅读练习第七章:表面质量7.1 教学目标掌握表面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等基本术语。
讨论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3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量、测量工具和测量误差等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2.2 尺寸公差的计算介绍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加工和装配的影响。
2.3 位置公差的计算介绍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位置公差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
第三章:测量技术3.1 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误差。
3.2 测量方法的选用介绍测量方法的选用原则和步骤。
讨论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3.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讨论测量数据的分析、判断和报告。
第四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中的应用。
4.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测量技术在控制产品质量和尺寸精度中的应用。
4.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对装配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实例分析与练习5.1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问题。
讨论解决实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综合应用6.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优化讨论如何在设计阶段优化公差配合,以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介绍公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2 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分析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1全文
作业:1-1;1-2;1-3;1-6
1.1.2 互换性分类:
(1)完全互换性
特点:不限定互换范围,以零部件装配或更换时不需要挑选 或修配为条件。如日常生活中所用电灯泡。
(2)不完全互换性
特点: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需要经过适当的选择、调整或辅 助加工(修配),才能具有相互替换的性能。即:指零件在一 定范围内互换。
当零件的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的 公差很小,加工困难,加工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加工。这时可 根据精度要求、结构特点、生产批量等具体条件,各种不同形 式的不完全互换法进行加工。
轴
轴的实际偏差
ea = da – d
图2-2
(2)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其 中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称为上偏差(ES,es), 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称为下偏差(EI,ei),
孔的上偏差 ES=Dmax-D 轴的上偏差 es = dmax – d 孔的下偏差 EI=Dmin-D 轴的下偏差 ei = dmin -d 极限偏差用于控制实际偏差。完工后零件尺寸的合格条件 常用偏差的关系式表示如下:
2.1.1 孔和轴
(1)孔 主要指工件圆柱形的内表面,也包括其它由单一尺寸 确定的非圆柱形的内表面部分(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 包容面)。
(2)轴 主要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其它由单一尺寸 确定的非圆柱外表面部分(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 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将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熟悉基本术语和原理。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本术语和原理介绍。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公差配合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2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熟悉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演示法:展示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践,加深对测量误差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学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六版)》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互换性概念、分类及互换性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掌握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3. 理解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及重要性。
4. 了解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0. 1 概述0.1.1 互换性及其意义1. 互换性(1)定义:是指在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其一,无须进行任何挑选和修配就能装在机器(或部件)上,并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的特性。
举例:组成现代技术装置和日用机电产品的各种零件,如一批规格为M20X 2-5H6H的螺母与M20×2-5g69螺栓的能自由旋合。
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应遵守互换性原则。
2. 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在设计方面(2)在制造方面(3)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总之,互换性对保证产品品质和可鼎性,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1.2互换性的分类1. 互换性的分类(1) 完全互换性(绝对互换)若一批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调整或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则这些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
(2) 不完全互换性(也称有限互换) 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以满足其使用要求的互换性,称为不完全互换。
简言之,不完全互换就是因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
2. 标准部件或机构的互换性分类(1) 内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内部组成零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圈内滚道、内圈外滚道与滚动体的装配。
(2) 外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与其装配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内圈内径与轴的配合、外圈外径与轴承孔的配合。
0.1.3 机械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及其检测1. 公差允许零件尺寸和儿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2. 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比较,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的过程。
3. 检验是指验证零件儿何参数是否合格,而不必得出具体数值的过程。
0.2标准化0. 2.1 标准化与国家标准1. 标准标准一般是指技术标准,它是指对产品和工程的技术品质、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从事生产、建设工作的共同技术依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测量技术基础介绍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类型解释基本尺寸、基准和公差配合的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2 公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例说明如何计算上下公差和总公差。
2.3 配合的确定讨论如何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确定配合。
解释配合公差和过盈配合的概念。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形位公差在保证零件位置和运动中的作用。
3.3 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应用讨论尺寸和形位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不同粗糙度等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工具。
讨论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表面粗糙度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
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2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
5.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解释和应用测量数据。
第六章:测量方法与技术6.1 测量方法的分类解释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区别。
讨论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意义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学习尺寸公差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系列和选用原则2.2 配合理解配合的概念及分类学习配合的选用方法及实例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掌握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与标注学习形状公差的应用实例3.2 位置公差解释位置公差的概念与分类掌握位置公差的标注与计算方法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学习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与标注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概述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2 测量工具与方法掌握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第六章:尺寸测量6.1 长度测量学习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6.2 角度测量理解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学习角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第七章: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7.1 形状误差测量掌握形状误差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形状误差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7.2 位置误差测量理解位置误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位置误差测量的工具和操作技巧第八章:表面粗糙度测量8.1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工具和设备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8.2 表面粗糙度测量实例通过实例了解表面粗糙度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九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9.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学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9.2 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掌握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章: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了解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0.2 测量技术在中国的未来发展理解测量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测量技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难点解析: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理解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公称尺寸、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标注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1 尺寸公差的选择1. 学习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尺寸公差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3.2 配合的选择1. 学习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1 形状公差1. 学习形状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4.2 位置公差1. 学习位置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表示1. 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参数。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1.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1. 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测量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6.2 测量器具与测量误差1. 学习各种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应用。
2.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基本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七章:长度测量7.1 尺子和卡尺的使用1. 学习尺子和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尺子和卡尺的读数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7.2 量块和量规的使用1. 了解量块和量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案[教学单元]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好处、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条件;(2)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及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2.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实现互换性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知识的主动性。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互换性、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的概念2.教学难点:零件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一、互换性概述1、互换性及其重要意义举例:①日常用品②机器零件③电器元件说明:同种类、同规格的零件才可以更换。
互换性定义: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装配好就能符合性能要求使用。
互换性的应用:制造方面:大批量生产时,机器可分拆为多个零件,分别由多家工厂生产,再集中一个工厂组装或总装。
设计方面:设计时,可从计算机的存储中调出标准零件的图样及参数进行设计。
使用方面:使用中,机器的某个零件损坏了,只需取出备件更换已损坏的零件,机器又可以使用了。
2、互换性的种类零件的几何参数、机械性能、电气性能一致,才可以互换。
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形状异同、相互位置;机械性能: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电气性能:元件的电阻、电容、耐压等。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几何参数的互换性。
完全互换:不需附加的选择、调整或修配(同一规格,随意选取)。
应用于标准件及精度较低的零件(如通用件)。
不完全互换:可以挑选、调整,但不能修配(同规格零件按尺寸分组,组内可以互换,组外不可以互换)。
应用于精度较高的零件(如滚动轴承的钢球、内、外圈的配合)。
不具有互换性:修配后,才能安装使用(孔、轴的配对生产件)。
应用于要求密封性好,配合尺寸要求高的配合件。
如柴油发动机的油泵柱塞、喷油嘴的针阀,冷冲模配作法制造的凸、凹模。
3、如何实现互换性生产误差:生产中,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变动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目的讨论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配合的分类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解释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讨论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解释公差配合图表的阅读和理解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3.1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特点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2 测量方法和步骤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测量步骤的安排和执行3.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讨论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方法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4.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4.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设备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5.1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介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5.2 三坐标测量机(CMM)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讨论三坐标测量机在复杂零件测量中的应用5.3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光学测量技术在快速原型制造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和影响6.2 公差配合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分析公差配合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6.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解释不确定度评估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解释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的概念讨论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2 配合设计与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介绍配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解释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的特点和应用7.3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实例分析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讨论公差配合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8.1 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介绍生产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8.2 过程控制与测量技术解释过程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讨论测量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和作用8.3 测量技术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测量技术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的作用讨论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第九章:非经典配合与特殊公差9.1 非经典配合的概念解释非经典配合的含义和特点讨论非经典配合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9.2 特殊公差的概念和应用介绍特殊公差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特殊公差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实例9.3 复杂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讨论复杂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挑战和考虑因素介绍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第十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应用讨论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作用和趋势分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10.2 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解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精密测量技术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10.3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掌握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原则难点一: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配合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等级和系列的选择依据重点二: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的正确执行难点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技巧重点三: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掌握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难点三: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理解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掌握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四: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其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熟悉三坐标测量机(CMM)和光学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难点四: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分析测量误差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学习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
【学习及技能目标】
1.理解有关公差、极限偏差等术语的定义及有关计算,并会查表标注尺寸
的极限偏差值。
2.理解配合制的概念及公差等级的选用、配合类型的选择。
3.掌握零件检测(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测量精度等)的基础知识。
4.能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典型零件进行测量。
第1讲
课题: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授课形式:讲授
教学目的:1.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熟练计算极限尺寸、会绘制公差带图
3.掌握间隙、过渡、过盈配合的特点及极限盈、隙的计算。
教学重点:有关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
教学难点:1.计算、绘制公差带图
2.间隙、过渡、过盈配合的特点及极限盈、隙的计算。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重点讲清有关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
多练:在讲授后,通过练习、讨论和分析归纳帮助学生自我消化、自
我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本章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要求对各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要明确,本次课开始学习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