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海陆分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的一节课。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说一说地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世界海陆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说一说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专题04 世界的海陆分布(解析版)
专题04 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讲解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2%,海洋面积占70.8%,所以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的洲是南极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最深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呈“S”形的洋是大西洋;完全在东半球的洋是印度洋;跨经度最多、面积最小、岛屿最少、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亚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别约占()A.19% 81%B.29% 71%C.39% 61%D.49% 51%【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解答】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
故选:B。
2.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为半岛B.B为大洋C.C为岛屿D.D为群岛【分析】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陆地伸向海洋的部位叫半岛,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通道。
【解答】解:从图中得知,A是陆地伸向海洋的部位,为半岛,B是陆地与陆地之间的狭窄海域,为内海;C是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D是群岛,是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合称。
故选:B。
3.图中正确表示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的是()A.A B.B C.C D.D【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观察我们的地球,比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 观察我们的地球,比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平衡
读图, 读图,看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 积大?南半球呢?说明了什么问题? 积大?南半球呢?说明了什么问题?.exe
大 西 洋
南北美洲分界线
面积最大 的大洲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非洲
纬度最高 的大洲
南极洲
南美洲
判断图中各大洲的名称
区别概念
名称 洋 海 海峡
概念
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 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 积广阔、深度在2 积广阔、深度在 000米以上 米以上 大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 大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由半 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 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
大 西 洋
北冰洋
太 平 洋
四大洋
印度洋
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正在裂开的洋——大西洋 正在裂开的洋——大西洋
S 形的 大洋
热带的洋——印度洋 热带的洋——印度洋
纬 度 最 高 的 洋
北冰洋
—— 北 冰 洋
大西洋沿岸有哪些大洲? 北冰洋沿岸有哪几个大洲 印度洋沿岸有哪些大洲? 读图说出太平洋沿岸有哪几个大洲?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陆分布及其特点 go
1. 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 2. 海陆分布不平衡
二、七大洲
go
1. 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2. 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3. 洲际分界线
四、四大洋 go
1. 洋、海、海峡的概念 2. 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形地貌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还相对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能够阅读和理解世界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地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2.难点: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2.演示法: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图和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演示和讲解。
2.准备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地图和资料。
3.准备学习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三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能够正确命名和位置。
3.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地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地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1.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图。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
3.地图阅读指导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地球仪,让学生注意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2.提问: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还是陆地?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是多少?二、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解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
2.讲解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记出来。
3.讲解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记出来。
三、地图阅读方法(10分钟)1.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包括地图的标题、比例尺、坐标轴、图例等。
2.分发地图阅读指导资料,让学生跟随指导资料进行地图阅读练习。
3.学生在地图上寻找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标注出来。
四、课堂活动(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在地图上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标注出来。
2.每组轮流进行讲解,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提问学生关于海陆分布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绘制一张世界的海陆分布图,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让学生阅读地图,观察并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课时《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与海陆变迁》课本知识梳理PPT课件
核心考点聚焦
考点三 海陆变迁
(1)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A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 块和F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核心考点聚焦
考点三 海陆变迁
2.地理现象与地形形成
核心考点聚焦
考点三 海陆变迁
2.大陆漂移假说 (1)假说的提出: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主要内容: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要证据: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与动物的相似性;南极洲大陆发现大量的煤田。 【名师点睛】
四大洋面积的大小可记为“太、大、印、北”
核心考点聚焦
考点一 海陆分布
重难突破 1.绘制世界海陆分布简图 (1)从下图中A点出发,沿着图中箭头,按序号顺序,从第一个箭头到第十二个箭头。这样,五个大洲的具体 轮廓一笔画出。然后填充上大洋洲和最南端的南极洲(如图a)。 (2)在作好的轮廓图上填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如图b)。 (3)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及0°经线和180°经线,大致确定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如图b)。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课时《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与海陆 变迁》课本知识梳理PPT课件
核心考点聚焦
考点一 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比例: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2)海陆分布特点: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东、西半球的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世界的海陆分布
找大借陆助:地图6个册大,陆找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大洲,和面积较大的岛屿。
大陆
北 美 大 陆
南 美 大 陆
南极大陆
找大洲:7个大洲
欧洲
亚洲
非 洲
大洋洲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南极洲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连成一体,合成欧亚大陆,欧亚大 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占陆地总面积的1/3以上。
陆地 (10%)
海洋(90%)
思考: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都是彼此相连的吗?
地球上的陆地是不相连的;海洋相互相连,并将陆地包围。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阅读P.29第一自然段正文,思考归纳,填写下表:
大陆 岛屿 大洲
概念
面积广大的陆地 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世界最大 亚欧大陆 格陵兰岛
北半球:_北__美__洲__、__亚__洲___、__欧__洲___。 南半球:_南__美__洲__、_大__洋__洲__、__南__极__洲_。
活动2:看图找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
东半球:_欧__洲____、__亚__洲___、__非__洲___、大__洋___洲__。 西半球:_北__美__洲__、_南__美__洲__。
特点:不均衡
陆地 海洋
集中分布在 北、东半球
集中分布在 西、南半球
轮廓、面积、位置
找岛屿:
格陵兰岛
2.七大洲的面积与轮廓 ①面积比较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 亚 洲
> 非 洲
北美洲
> > >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单位:万平方千米
②轮廓特征
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它们的轮廓略图。如非洲: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二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课题名称】: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例,能够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掌握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世界地图,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利用地理信息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增强对地球多样性的欣赏,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全球海洋与陆地的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
3.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教学难点】:1.描述海陆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识别并解释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和视频介绍海陆分布。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使用地球仪和地图,亲手描绘各大洲和大洋的轮廓。
【教学准备】:1.世界地图、地球仪、地理挂图。
2.多媒体设备,准备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视频片段。
3.学生分组任务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地球从太空视角的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提问:“从太空中看地球,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地球是蓝色的多还是绿色的多?”二、新课讲授(35分钟)1.海陆面积比例(10分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解释大约71%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而陆地仅占29%。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2.七大洲与四大洋(15分钟)使用地图和地球仪,逐一介绍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面积大小。
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加深印象。
3.地理分界线(10分钟)介绍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等,讨论这些分界线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分发任务卡,小组合作,使用地图和地球仪,完成海陆分布的绘图练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及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海洋和陆地的认知较为直观,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3.课堂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的海陆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的认识。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并用地图表示出来。
3.1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件(共37张PPT)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洲
从经纬度 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4.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德雷克海峡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相连接,苏伊运河来割断;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美洲南北来牵线,巴拿马运河又阻拦。
5.亚欧大陆
我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亚洲的西侧是欧 洲。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作 亚欧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 占陆地总面积的1/3以上。
1.洋、海、海峡
洋(或称大洋) 是海洋的主体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 个海域之间的狭 窄水道
海是海洋的 边缘部分
2.四大洋的面积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记忆口诀:太大印北。
4.海洋与人类 (2)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①造成海洋污染:如塑料垃圾丢弃在海洋会伤害海洋动物。
②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如导致许多鱼类资源枯竭。 ③破坏生态系统:沿海地区的开发(如填海造陆、旅游设施建设)破坏了珊瑚礁、红 树林等重要的生态系统。
北冰洋
欧洲
亚洲
大
西
太
洋
非洲
平
洋
印度洋
大洋洲
南极洲
下图是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3~4小题。
4.图中①和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
图中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也是 美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分界线,C正确。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
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