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以教育原理为基础,对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对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实践,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原理进行复习资料整理,包括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的相关内容。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1. 幼儿敏感期:幼儿在特定时间段内对某些能力的学习特别敏感,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在这个关键期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能力。

2. 幼儿游戏性: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融入游戏元素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幼儿学习主体性:幼儿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幼儿对于新事物、新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和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二、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 情景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与幼儿熟悉的情景相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4. 多元智能教育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和发展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

三、教育目标1. 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形成健康、积极、快乐的个体。

2. 素质教育: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语言、思维、创造力、决策能力等,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和合作的能力,包括与教师、家长和其他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包括懂得守则、合作与分享等。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原理是指以教育原理为基础,针对幼儿教育特点而提出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原理pdf

学前教育原理pdf

学前教育原理pdf
学前教育是对婴幼孩学习、发展的系统性研究。

它是一种研究先天和后天因素
对婴幼孩的身心发展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教育方法活动,它承认婴儿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客观需求,来引导婴儿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儿童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特点,注重儿童自身发展,以及儿童之间的活动相互制约和影响。

学前教育有着它特有的操作原理,它既与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和成长有紧密关联,也渗透着心理发展、语言发展及社会发展等范畴,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
发展原理:充分利用婴幼儿天然学习技能,实施有规矩的学习活动,使其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综合原理:配合婴幼儿的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多元学习活动,以综合性的知识学习,提高不同层面的发展能力;
启发性原理:依据婴幼儿自身出发点,启发并激发婴儿学习的兴趣,给与正确的反馈,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目的;
自然原理:注重游戏的节奏,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趣经历,保证婴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动性,从而发展自我的能力。

学前教育的实施适应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性原则,它注重儿童主体性、
创造性及独特性,能充分发挥儿童活动性原则,发展它们的潜力和自觉性,满足它们不同水平所需要的学习调节,发现婴幼儿的本质学习动力,在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布局在婴儿活动的营造环境中,通过活动的手法穿戴启发智力,调动活动的空间和方式,使婴儿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同时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完整版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

完整版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

完整版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化活动。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经验,促进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下面将对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1. 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儿童发展理论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著名的儿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和艾里克森个人身份发展理论等。

2. 儿童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的教育设计。

儿童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从而制定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案。

3. 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教育原理。

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原理和规范。

二、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1. 身体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身体锻炼和健康发展。

幼儿需要通过各种体验和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展,包括运动、游戏、户外活动等。

2. 智力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智力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经验式教学等方式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3. 情感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需要通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来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4. 道德发展: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幼儿需要通过模仿、体验等方式来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5. 社会适应: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幼儿需要通过参与集体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来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并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

三、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1. 激发兴趣:学前教育应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2. 体验式教学:学前教育应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通过直接参与和实践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岁至6岁儿童的教育教授过程,有望使其在智力、情感、道德、社交、体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进入正式义务教育之前,培养他们的发展和学习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成就。

在学前教育中有很多原理需要考虑和遵循。

第一原理:发展适应性方法在学前教育中,适应性开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自身,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生活经验、兴趣、道德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要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情境化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适应性方法旨在为每个孩子提供最佳的教育方式,以便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原理:多元化教育方法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和要求,学前教育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

例如,艺术教育、音乐教育、故事教育和自然教育等。

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可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也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

第三原理:关注游戏和体验在学前教育中,游戏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沟通技能和共同合作能力。

游戏和体验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孩子们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世界,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原理:培养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这些习惯是孩子未来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关键。

同时,教育者应该建立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可以通过鼓励和认可让孩子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第五原理:家庭与学校齐抓共建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参与。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整理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整理

1.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可从社会发展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加以分析。

(1)保障学前儿童生存、学习和发展的权利。

(2)促进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或身体、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帮助学前儿童适应学校生活,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4)实现人类社会化的传递。

(5)消除贫困,提高义务教育效益。

(6)增加工作与闲暇时间,改变家庭生活方式。

(7)促进社区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

(8)提高人口素质。

2.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1)无歧视原则(2)儿童利益优先原则(3)保障儿童生存、生命与发展的原则(4)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3.正确的儿童观(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2)儿童的成长发展受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3)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该适时适宜地挖掘(4)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5)儿童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6)儿童的发展具有个性差异性(7)儿童是通过活动得到发展的4.正确的教育观(1)尊重儿童(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教育不应小学化成人化(4)考虑儿童个别差异,因人施教(5)要对儿童进行身体、智力、品德、情感、审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5.因人施教的原理(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提供多元智力课程(2)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3)尊重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纳一定范围内的气质性的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救失(4)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5)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式教育活动。

6.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特点:率先性、情感性、渗透性、终身性影响因素:(1)家长职业和文化结构(2)家庭气氛(3)家庭结构(4)家长期望(5)家庭经济(6)子女人数7.托幼园所的特点及作用、地位特点: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社会性作用:(1)辐射作用: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并带动非机构幼儿教育的发展。

(完整word版)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完整word版)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广义的和狭义的学前教育基本概念:A。

广义的学前教育: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比如幼儿在家看电视、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是教育。

B.狭义的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则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2。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和学前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A.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B。

学前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是互动关系,学前儿童是接受教育的人,教师是教育者.学前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的体裁,体现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需要教师和学前儿童共同参与;教育环境则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物质资源,是现代学前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

3。

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含义:①非义务性:进学前教育机构是自愿的而非强迫接受的;家长有选择性,选择孩子进托儿所还是幼儿园,及上哪家幼儿园.②启蒙性: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不损伤“幼嫩的芽”促其茁壮成长。

③直接经验性:学前儿童认知水平较低,知识经验缺乏,认识事物要通过感官、动作、与周围事物的直接接触,感知、操作,获取直接经验.④保教结合性:对学前儿童教育进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一切活动都在保育的前提下进行。

4.幼儿园的保教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打好基础。

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帮助家长为婴儿制定切合的教育方案,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

5。

《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宗旨,并了解该条例的主要内容:A.宗旨: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一、引言学前教育原理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儿童在早期阶段的发展和学习的科学。

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帮助儿童建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是指针对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其目标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进行设计,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支持。

三、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兴起主要归功于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bel)和他的幼儿园理念。

自20世纪以来,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和研究,成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基石。

四、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的支持。

研究表明,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前教育还可以帮助弥补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五、结论学前教育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学前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地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以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求。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一、引言学前教育原理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儿童在早期阶段的发展和学习的科学。

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帮助儿童建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是指针对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其目标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资料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规学校之前的教育过程。

它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培养和发展的阶段,是儿童个性、智力、社交和情感等综合能力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的原理是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为基础,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从儿童发展、学习环境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原理。

一、儿童发展学前教育的原理基于对儿童发展的了解。

儿童在学前期经历了身体、智力、语言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他们处于探索和发现的阶段,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因此,学前教育应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二、学习环境学前教育的原理强调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前阶段的儿童需要一个安全、温馨、活动丰富的环境。

这种环境应该能够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包括身体、智力、语言和社交等方面。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儿童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手工艺、音乐和体育等,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培养目标学前教育的原理确定了培养目标。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者的任务是全面发展儿童。

具体而言,培养目标包括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在认知能力方面,教育者应通过培养儿童的观察、比较、分类和判断等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框架。

在语言能力方面,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在社交能力方面,教育者应鼓励儿童参与团体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在情感发展方面,教育者应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原理是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以科学的方法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原理

律。
9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内容 及学习方法
(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1、总结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借鉴国外学前教 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 发展趋势;
2、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提高学前教育科学水平;
3、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 政策、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32
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
(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 的; (3)强调道德教育应以顺应儿童的本性, 避免教条灌输;
(4)主张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 养儿童的创造力;
33
当前国外不同的学前教育学流派
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 西方开放的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的学前教育理论
• 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训练
29
二、中国
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
前社会教育。
2、蔡元培 3、陈鹤琴 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 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 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30
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学校已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 1840年,福禄倍尔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8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学的内涵
•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初生至六岁儿童教育现 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 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
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如何
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规

(完整word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

(完整word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七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对于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3,学等,学前教育学则是教育学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黄人颂认为的科学。

对儿童的教育从初生后就开始,从初生到三岁前这一阶段为婴儿教育,婴儿教育和三至六岁前的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他提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同样散见于古代的一些著作中。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引言概述: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正式接受义务教育之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学前教育活动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通过引言、概述和五个主要分点来详细阐述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儿童发展理论1.儿童发展的几个重要层面: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

2.儿童发展理论的代表性人物:皮亚杰、弗洛伊德、巴尔图斯等。

3.儿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学前教育活动提供指导。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学前教育的目标: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学前教育的任务: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注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1.主动参与法: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互动和合作促进其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动机。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4.教材中心教学法: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材,以儿童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教学。

5.记忆教学法:通过提供重复和巩固的学习机会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记忆和学习习惯。

四、学前教育的评价方式1.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考察儿童在多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等。

2.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儿童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兴趣、态度和能力等。

3.记录评价: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进行记录,有助于了解其进展和问题。

五、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配套措施1.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前教育活动,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支持和指导。

2.家庭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培养家庭教育意识和技能。

3.家庭作业:合理安排适合儿童年龄的家庭作业,巩固学校学习内容。

4.家庭访问:定期走访和交流家庭,了解家庭背景和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学前教育是指为3至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一部分。

其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定义学前教育是指为3至6岁儿童提供的一种教育形式,以儿童为中心,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和教学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

学前教育包括早教和幼儿园教育两种形态,早教是指家庭和社区对婴幼儿进行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指儿童在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一种专门为幼儿设计的教育,旨在通过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在诸多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语言与认知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等。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首先,学前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

这包括培养儿童的体格发育,提高其抵抗力,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其次,学前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此外,学前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与认知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前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与创造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手工等活动,培养儿童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学前教育原理1.儿童为中心。

学前教育的核心是儿童,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因材施教。

学前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使每个儿童都得到适当的教育。

3.活动为主。

学前教育要以活动为主导,注重儿童的体验和实践。

通过各种游戏、操作、观察等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感教育。

学前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素质。

教师应该关心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儿童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儿童的良好情感。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第一章学前教育原理概述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教育学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到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影响。

学前教育原理是探究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原理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原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身心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2、教育质量:学前教育原理的探讨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社会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对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前教育原理的主要内容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探讨儿童生理、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2、教育目标:制定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具体教育目标,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3、教育方法: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游戏、观察、示范、互动等。

4、教师角色:明确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包括规划课程、组织活动、与家长沟通等。

5、教育评估:通过观察、测量等手段,评估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检验教育效果,为进一步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三、学前教育原理的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法:收集和分析有关学前教育的前人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观察儿童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儿童进行干预实验,检验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4、案例分析法:对个别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经验。

四、学前教育原理的应用前景1、教育决策:学前教育原理的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和教育机构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2、教育实践:学前教育原理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3、学术研究:学前教育原理可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总之,学前教育原理是探究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

学前教育原理总结

学前教育原理总结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广义:0-6、7岁;狭义:3-6、7岁。

2、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3、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

4、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5、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6、幼儿行为辅导:只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7、课程:杜威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的学习经验。

8、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

9、项目活动:师生共用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

10、发现式教学:以发现学习为基础,,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做出选择、决定做什么、怎么做。

包括制定活动计划、执行计划和交流、评价其活动结果。

11、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

12、全纳式教学: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纳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13、幼儿园课程概念:①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②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③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填空1、系统论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他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规律和模式的科学,系统论则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若干事物和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综合体。

2、《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打印版)

1.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 D.保育和教育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 A.ECCE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B.学前教育措施4.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的B.保.和教的内容.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C.学前教育机构中实施的学前教育.6.我国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幼儿园、托儿所、D.幼儿学校7.学前教育学是以B.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8.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 C.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学》的于1861出版.9.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A.感官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10.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B.奠基性的特征.11.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A.教育链条的起点.12.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指的就是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D.社会获益的性质.13.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A.准公共产品性质.14.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D.社会参与.15.学前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学前教育有随C.社会的演变而产生、发展的特性.16.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C.孺子室.17.西周宫廷为年幼皇子配置的保教人员有D.慈母.保姆.18.1770年,在法国创设编织学校的是C.奥柏林.19.在法国推动托儿所运动兴起的是C.帕斯特莱.柯夏.20.“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尧薄之恶风,习于良善之轨范.”是A.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中提出的学前教育目标. 2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B.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2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D.活动教育目标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目标要素.23.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A.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24.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主要是C.幼儿德育的目的任务.25.安全原则是A.幼儿体育的基本原则26.动作与行为练习法是_A.幼儿体育_的基本方法.27.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树立的_A.同伴榜样能引发幼儿的即时模仿.28.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是_B.幼儿智育_的基本原则.29.情感体验性原则是_D.幼儿美育_的基本原则30.提出替代强化的是A. 班杜拉.3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C.快乐原则.32.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D.社会学习.3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A. 失调.34.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D.4个.35.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C.游戏.36.“最近发展区”属于以下理论中的A. 社会文化理论.37.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B.白板.38.以下哪一个不是托幼机构的特点?D.教学目标的灵活性良好的师幼关系应该体现的是A. 互主体性.以下哪一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B. 园本教研39.以下哪一个不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专业素养?D.进行科研的能力40.D. 陈鹤琴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独立幼师.41.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2.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要求体现教学活动组织的D.灵活性原则.43.C.认知领域目标包括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发展水平44.B.区角活动是兼容“学习性”与“游戏性”,以“个别化”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45.D.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能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区角活动区别于集体活动和自主游戏,因为它兼具B学习性和游戏性46.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A.操作区 .47.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D.教育的物质资源.48.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C.科学区.49.《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C.3小时 .50.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A.界限性.51.幼儿园环境是指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52.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幼儿的身高 .53.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54.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B.精神环境 .55.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B.木工区.56.对一个人的影响最早也最持久的教育类型是B.家庭教育57.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家庭学前教育 .58.个别方式的家园衔接最经常的交流方式是A.个别谈话.59.最方便的个别交流方式是A.个别谈话.60.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之特征的教育类型是C.学校教育.61.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C.20世纪70年代.62.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皮亚杰63.提倡“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是A.陶行知.64.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D.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1.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2.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3.幼儿园:幼儿园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开始建立起来的,1903年在武昌创建的湖北幼稚园是我国幼儿园开始建立的标志.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5.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6.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7.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是指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区环境内的材料(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8.行为情境理论:行为情境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9.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认为环境和个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生态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小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10.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按照台湾学者周淑慧的看法,所谓“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11.教育衔接:教育衔接是指各个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12.学前教育衔接:所谓学前教育衔接与合作,是指学前教育阶段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第二,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有效合作;第三,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本章围绕这三方面内容讨论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问题.13.社区:社区是由一定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地缘文化的、有秩序的、有感情的人群,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地域空间.14.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15.幼儿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16.幼儿能力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包括学习上基本的听写能力;简单的背诵和复述能力;计算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等学习能力;生活中基本的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问题;任务意识,能佛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17.幼小双向衔接: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单方面地靠拢的问题,而是小学、幼儿园及家庭都向儿童靠拢,都要考虑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18.社会学前教育:社会学前教育是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19.观察法: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20.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21.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22.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23.物质环境: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24.精神环境: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1..学前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关系着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因此,学前教育具有保育和教育孩子、解放劳动力的双重任务.⑴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促使她们在体、智、徳、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首先,做好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工作.保育就是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护、日常生活的照料.其次,对学前儿童开展初步的体、智、徳、美等方面的教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⑵学前教育承担解放家庭劳动力,为家长参加生产劳动提供便利的条件的任务.2.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 答:⑴有助于了解、认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幼儿教师需要怎么样的素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遵循怎么样的规律等,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些观念,认识学期教育,形成比较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⑵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学通过对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学前教育规律,提出病验证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对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3.学前教育的准共产品具有哪些特性?⑴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②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③学前教育的外溢性.4.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⑴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⑵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⑶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5.学前教育的价值的含义. 学期教育的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学前教育活动的功能或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学前教育具有自身的功能,如果这种功能能满足社会实践主题的需要,学前教育之于主题就具有价值.6.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具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功能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决定的.学前教育影响儿童发展功能的体现:⑴学前教育通过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与健康照顾、安全预防等保育工作,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⑵学前教育通过日常生活、教学、游戏、区角活动等途径,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7.简述国外近现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答: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欧文和怀尔德斯平.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美国,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均有所批判.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理论代表:克鲁普斯卡娅、乌索娃、福辽莉娜等.8.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而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简单的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①活教育的目的论.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②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③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其长期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结晶,也是其学前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与凝练,对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9.简述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观及指导方针的基本观点. 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全美幼教协会(NAEYC)在推行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时所提出或应用的一些理论观点.第一,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所有领域——身体、社会、情感和认知——都是重要的、密切相关的.第二,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许多方面都证实有可靠的效果,儿童后来的能力、技能和知识是建立在已经获得的相关结果之上的.第三,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以不同速度展开,每个儿童不同发展与学习领域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第四,发展与学习源于儿童的生物成熟和经验之间强有力的、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第五,早期经验具有深远的效果,既可以增进也可以延迟儿童的发展与学习;最佳时期只存在于特定的发展与学习领域.第六,发展总是向着更加复杂、更自律和更有象征性或表现性的方面前进.第七,当儿童与相关成人间具有安全、和谐的关系,以及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建立积极的关系时,儿童的发展才能最佳.第八,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发展于多种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病受多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第九,儿童使用各种方法学习,心理充满着探究其周围世界的积极性.第十,游戏是儿童发展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第十一,当儿童面临比现有水平更高的挑战时,以及当儿童有机会实践新近掌握的技能时,他们的发展与学习能得到提高.第十二,儿童的坚持性、主动性、灵活性等经验会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方法,反之,这些特征和行为也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针:⑴构建充满爱心的学习者社区⑵教学应促进发展与学习⑶制定实现重要目标的课程⑷评价儿童的发展与学习⑸和家庭建立互动的关系10.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遗传与环境:遗传决定论认为先天生物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这些先天因素包括由遗传和基因突变所获得的生理结构、成熟水平、脑神经等.环境决定论主张后天教育等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⑵学前教育:学期教育是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其优势有:1.学前教育教育有专业教师.2.学前教育有明确的目标.3.学前教育是最系统的影响儿童发展的方式.⑶儿童的主管能动性: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儿童对外界信息具有主动反映的能力.2.儿童会对外界环境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反映.比如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将已知的人和物组合编成故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维,创造性的解决一些现实问题.11.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儿童观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等的总称.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首先,儿童是人;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第三,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12.如何正确理解师幼关系的内涵?①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为师幼关系.②幼儿可以从与教师的互动中得到关爱;良好的幼师关系有助于教师树立榜样作用;幼师关系是教育过程的基本体现,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13.良好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有哪些?⑴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⑵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⑶教师应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⑷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⑸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⑺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14.简述影响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 ⑴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⑵季节和地域的特点.⑶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也会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15.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对幼儿的主要常规要求的内容.常规是日常生活制度的一部分.常规是指人们经常遵守的一般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是指幼儿园各生活环节相应的规则与行为规范.常规的合理性标准有三:⑴保障幼儿健康安全之必需.如不能独自离园,不打人,玩危险游戏,饭前便后洗手等.⑵保障集体生活及幼儿交往顺利进行之必需.如上课不随意走动或打断老师讲话,不随意拿他人玩具物品等.⑶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幼儿可以做到的.如上课40分钟,却要求幼儿一动不动,这是超出幼儿能力范围要求的常规了.16.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各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⑴科学性原则: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人类社会认识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客观规律、符合人际交往的客观规律.应用要求:①选择正确的符合幼儿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向儿童传授正确的知识、技能.②教师对知识的介绍、说明、讲解、分析、举例等必须准确无误,以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的概念.③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根据幼儿实际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制订教育教学计划、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法.④注意学科间的纵横联系和多种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⑵思想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全体儿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应用要求:①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则,对幼儿实行品德教育.②通过领域渗透,在五大领域教育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⑶目标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活动称不上教育活动.应用要求:①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可行性.②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全面性.③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顺序性.④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实践性.⑷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即把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看作是一个把教育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建构的过程.应用要求:①注重活动之间的关联性.②注重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③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④注重教育环境的整合.⑸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就是要让儿童在主动和真实的活动中,通过感知、操作、体验、交流来进行学习的.应用要求:①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②激发幼儿的主动活动.③关注幼儿的实践活动.17.简述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任务.恩物.游戏和幼小衔接的观点.答:⑴幼儿园任务:帮助无力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是学前儿童认识人和自然,增强体质,锻炼感觉,培养集体生活习惯、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发展体力、智力、做事或生产的技能与技巧,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培训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⑵“恩物”: 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幼儿通过这套由三种基本形态构成的“恩物”,能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认识自然以及万物统一于上帝的精神.⑶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到今后生活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人类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他主张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更主张在市镇设立公共游戏场.并将幼儿游戏分为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精神的游戏三类.⑷幼小衔接: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甚至打算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

自考-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打印

自考-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打印

自考-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打印P2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3- P7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全面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 P13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P23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发展的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把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随后阶段发展的作用,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 岁扫盲,三岁读书”,任何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幼儿期是语言掌握迅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口语方面,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运用口语的机会,首先发是口语,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在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

儿童周围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如果人为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会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

从儿童终身教育的角度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是“杀鸡取卵”总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儿童发展为原则,在儿童生理心理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无能。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整理资料第一篇:学前教育原理整理资料填空题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

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

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P225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

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

P269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一、概述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理论,以指导学前教育的实施和改进。

二、儿童中心原则1. 尊重儿童:学前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积极、丰富的学习环境。

2. 综合发展:学前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心、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游戏为主: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性原则1. 社会化教育: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2.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学前教育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

四、个别化原则1. 差异化教育:学前教育应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满足每个儿童的发展需求。

2. 个别化辅导:学前教育应注重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辅导,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五、环境原则1. 和谐环境:学前教育应创造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使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安全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成长。

2. 自主学习:学前教育应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评价原则1. 多元评价:学前教育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儿童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全面了解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2. 进程评价:学前教育应注重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角色原则1. 引导者:学前教师应充当儿童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观察和了解儿童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引导儿童主动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 D.保育和教育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 A.ECCE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B.学前教育措施4.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的B.保.和教的内容.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C.学前教育机构中实施的学前教育.6.我国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幼儿园、托儿所、D.幼儿学校7.学前教育学是以B.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8.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 C.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学》的于1861出版.9.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A.感官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10.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B.奠基性的特征.11.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A.教育链条的起点.12.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指的就是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D.社会获益的性质.13.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A.准公共产品性质.14.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D.社会参与.15.学前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学前教育有随C.社会的演变而产生、发展的特性.16.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C.孺子室.17.西周宫廷为年幼皇子配置的保教人员有D.慈母.保姆.18.1770年,在法国创设编织学校的是C.奥柏林.19.在法国推动托儿所运动兴起的是C.帕斯特莱.柯夏.20.“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尧薄之恶风,习于良善之轨范.”是A.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中提出的学前教育目标. 2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B.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2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D.活动教育目标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目标要素.23.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A.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24.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主要是C.幼儿德育的目的任务.25.安全原则是A.幼儿体育的基本原则26.动作与行为练习法是_A.幼儿体育_的基本方法.27.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树立的_A.同伴榜样能引发幼儿的即时模仿.28.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是_B.幼儿智育_的基本原则.29.情感体验性原则是_D.幼儿美育_的基本原则30.提出替代强化的是A. 班杜拉.3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C.快乐原则.32.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D.社会学习.3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A. 失调.34.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D.4个.35.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C.游戏.36.“最近发展区”属于以下理论中的A. 社会文化理论.37.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B.白板.38.以下哪一个不是托幼机构的特点?D.教学目标的灵活性良好的师幼关系应该体现的是A. 互主体性.以下哪一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B. 园本教研39.以下哪一个不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专业素养?D.进行科研的能力40.D. 陈鹤琴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独立幼师.41.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2.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要求体现教学活动组织的D.灵活性原则.43.C.认知领域目标包括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发展水平44.B.区角活动是兼容“学习性”与“游戏性”,以“个别化”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45.D.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能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区角活动区别于集体活动和自主游戏,因为它兼具B学习性和游戏性46.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A.操作区 .47.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D.教育的物质资源.48.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C.科学区.49.《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C.3小时 .50.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A.界限性.51.幼儿园环境是指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52.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幼儿的身高 .53.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54.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B.精神环境 .55.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B.木工区.56.对一个人的影响最早也最持久的教育类型是B.家庭教育57.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A.家庭学前教育 .58.个别方式的家园衔接最经常的交流方式是A.个别谈话.59.最方便的个别交流方式是A.个别谈话.60.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之特征的教育类型是C.学校教育.61.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C.20世纪70年代.62.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皮亚杰63.提倡“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是A.陶行知.64.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D.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1.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2.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3.幼儿园:幼儿园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开始建立起来的,1903年在武昌创建的湖北幼稚园是我国幼儿园开始建立的标志.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5.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6.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7.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是指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区环境内的材料(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8.行为情境理论:行为情境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9.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认为环境和个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生态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小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10.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按照台湾学者周淑慧的看法,所谓“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11.教育衔接:教育衔接是指各个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12.学前教育衔接:所谓学前教育衔接与合作,是指学前教育阶段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第二,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有效合作;第三,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本章围绕这三方面内容讨论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问题.13.社区:社区是由一定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地缘文化的、有秩序的、有感情的人群,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地域空间.14.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15.幼儿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16.幼儿能力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包括学习上基本的听写能力;简单的背诵和复述能力;计算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等学习能力;生活中基本的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问题;任务意识,能佛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17.幼小双向衔接: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单方面地靠拢的问题,而是小学、幼儿园及家庭都向儿童靠拢,都要考虑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18.社会学前教育:社会学前教育是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19.观察法: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20.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21.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22.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23.物质环境: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24.精神环境: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1..学前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关系着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因此,学前教育具有保育和教育孩子、解放劳动力的双重任务.⑴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促使她们在体、智、徳、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首先,做好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工作.保育就是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护、日常生活的照料.其次,对学前儿童开展初步的体、智、徳、美等方面的教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⑵学前教育承担解放家庭劳动力,为家长参加生产劳动提供便利的条件的任务.2.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 答:⑴有助于了解、认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幼儿教师需要怎么样的素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遵循怎么样的规律等,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些观念,认识学期教育,形成比较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⑵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学通过对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学前教育规律,提出病验证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对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3.学前教育的准共产品具有哪些特性?⑴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②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③学前教育的外溢性.4.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⑴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⑵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⑶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5.学前教育的价值的含义. 学期教育的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学前教育活动的功能或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学前教育具有自身的功能,如果这种功能能满足社会实践主题的需要,学前教育之于主题就具有价值.6.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具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功能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决定的.学前教育影响儿童发展功能的体现:⑴学前教育通过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与健康照顾、安全预防等保育工作,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⑵学前教育通过日常生活、教学、游戏、区角活动等途径,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7.简述国外近现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答: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欧文和怀尔德斯平.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美国,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均有所批判.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理论代表:克鲁普斯卡娅、乌索娃、福辽莉娜等.8.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而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简单的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①活教育的目的论.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②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③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其长期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结晶,也是其学前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与凝练,对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9.简述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观及指导方针的基本观点. 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全美幼教协会(NAEYC)在推行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时所提出或应用的一些理论观点.第一,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所有领域——身体、社会、情感和认知——都是重要的、密切相关的.第二,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许多方面都证实有可靠的效果,儿童后来的能力、技能和知识是建立在已经获得的相关结果之上的.第三,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以不同速度展开,每个儿童不同发展与学习领域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第四,发展与学习源于儿童的生物成熟和经验之间强有力的、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第五,早期经验具有深远的效果,既可以增进也可以延迟儿童的发展与学习;最佳时期只存在于特定的发展与学习领域.第六,发展总是向着更加复杂、更自律和更有象征性或表现性的方面前进.第七,当儿童与相关成人间具有安全、和谐的关系,以及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建立积极的关系时,儿童的发展才能最佳.第八,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发展于多种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病受多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第九,儿童使用各种方法学习,心理充满着探究其周围世界的积极性.第十,游戏是儿童发展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儿童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第十一,当儿童面临比现有水平更高的挑战时,以及当儿童有机会实践新近掌握的技能时,他们的发展与学习能得到提高.第十二,儿童的坚持性、主动性、灵活性等经验会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方法,反之,这些特征和行为也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针:⑴构建充满爱心的学习者社区⑵教学应促进发展与学习⑶制定实现重要目标的课程⑷评价儿童的发展与学习⑸和家庭建立互动的关系10.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遗传与环境:遗传决定论认为先天生物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这些先天因素包括由遗传和基因突变所获得的生理结构、成熟水平、脑神经等.环境决定论主张后天教育等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⑵学前教育:学期教育是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其优势有:1.学前教育教育有专业教师.2.学前教育有明确的目标.3.学前教育是最系统的影响儿童发展的方式.⑶儿童的主管能动性: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儿童对外界信息具有主动反映的能力.2.儿童会对外界环境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反映.比如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将已知的人和物组合编成故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维,创造性的解决一些现实问题.11.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儿童观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等的总称.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首先,儿童是人;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第三,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12.如何正确理解师幼关系的内涵?①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为师幼关系.②幼儿可以从与教师的互动中得到关爱;良好的幼师关系有助于教师树立榜样作用;幼师关系是教育过程的基本体现,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13.良好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有哪些?⑴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⑵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⑶教师应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⑷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⑸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⑺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14.简述影响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 ⑴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⑵季节和地域的特点.⑶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也会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15.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对幼儿的主要常规要求的内容.常规是日常生活制度的一部分.常规是指人们经常遵守的一般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是指幼儿园各生活环节相应的规则与行为规范.常规的合理性标准有三:⑴保障幼儿健康安全之必需.如不能独自离园,不打人,玩危险游戏,饭前便后洗手等.⑵保障集体生活及幼儿交往顺利进行之必需.如上课不随意走动或打断老师讲话,不随意拿他人玩具物品等.⑶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幼儿可以做到的.如上课40分钟,却要求幼儿一动不动,这是超出幼儿能力范围要求的常规了.16.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各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⑴科学性原则: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人类社会认识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客观规律、符合人际交往的客观规律.应用要求:①选择正确的符合幼儿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向儿童传授正确的知识、技能.②教师对知识的介绍、说明、讲解、分析、举例等必须准确无误,以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的概念.③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根据幼儿实际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制订教育教学计划、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法.④注意学科间的纵横联系和多种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⑵思想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全体儿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应用要求:①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则,对幼儿实行品德教育.②通过领域渗透,在五大领域教育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⑶目标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活动称不上教育活动.应用要求:①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可行性.②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全面性.③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顺序性.④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实践性.⑷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即把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看作是一个把教育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建构的过程.应用要求:①注重活动之间的关联性.②注重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③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④注重教育环境的整合.⑸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就是要让儿童在主动和真实的活动中,通过感知、操作、体验、交流来进行学习的.应用要求:①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②激发幼儿的主动活动.③关注幼儿的实践活动.17.简述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任务.恩物.游戏和幼小衔接的观点.答:⑴幼儿园任务:帮助无力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是学前儿童认识人和自然,增强体质,锻炼感觉,培养集体生活习惯、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发展体力、智力、做事或生产的技能与技巧,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培训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⑵“恩物”: 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幼儿通过这套由三种基本形态构成的“恩物”,能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认识自然以及万物统一于上帝的精神.⑶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到今后生活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人类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他主张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更主张在市镇设立公共游戏场.并将幼儿游戏分为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精神的游戏三类.⑷幼小衔接: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甚至打算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