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能指:也叫做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么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也叫做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实物的概念。

如一个国家的国歌,歌词和乐曲构成了国歌的能指,而他们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则是国歌的所指。

3、符号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是人类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

4、库利的理论:镜中我、初级群体理论

5、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和“冷媒介”

其中最核心的是媒介即讯息

6、“把关人”的概念是库尔特·卢因提出的

7、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极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民主参与(后三项属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制度)

8、受众的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9、大众传播效果四种类型: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播效果的类型判断,看例子P173)

10、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11、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为何诞生在美国

原因:1)从传播媒介发展情况来说,此时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已高度普及,作为新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也发展迅速,媒介的增加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发展情况:媒介发展迅速,关注度升高,开始研究。)

2)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处于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宣传,信息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这一切使得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历史、社会环境:战争宣传、信息心理战影响巨大,宣传研究成热点。)

3)此时期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都已有了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其他相关学科发展提供基础。)

直接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最发达,提供环境、条件。)

2)1933年德国纳粹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被迫的人才注入。)

1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13、施拉姆是世界第一位传播学家,是“传播学之父”。他的《大众传播学》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诞生

14、传播学的三大基石: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5、传播学的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

多选:

人类传播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的直线模式有两种: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

人内传播,也称为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流言传播

流言的特点:

流言总是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让人们“确信”或“相信”所传播的言论或消息是“事实”;

流言传播的渠道主要是人际的口头传播;

流言的内容往往涉及一些特殊事件或敏感话题,这些事件或话题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关心或兴趣;

流言是一些没有确切证据的信息,或者说至少在其流行期间缺少可靠的证据。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社会联系与协调、社会遗产传承

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最重要的是娱乐功能)

施拉姆重点提出了经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了“麻醉作用”,这是首次提出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

从哪些方面对传播进行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各种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传播媒介的控制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0、大众的特点: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无组织性、同质性

11、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12、“有限效果论”时期的三大研究:传播流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

13、“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

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观点: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2)“选择性接触”假说

(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

(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14、宏观效果论包括:“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研究、“培养分析”研究

15、传播技巧: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2)“明示理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4)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16、拉斯韦尔的成就: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宣传技巧进行了研究;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的5要素,及5W理论;最早总结了社会传

播的三项基本功能(“三功能说”)

17、卢因的成就:社会心理学教授,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

18、霍夫兰成就:出版了《大众传播实验》和《传播与说服》;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子弹论”提供了依据

19、拉扎斯菲尔德成就:社会学家,出版了《人民的选择》;“两极传播”理论的提出者;提出了“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他的“两级传播”理论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作用,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20、施拉姆成就:出版了《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是美国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鼻祖”;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名词解释:(下划线的是重要的)

双重偶然性: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聚集现象。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被称为“似而非环境”。“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提出的。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电视人: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提出的。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

容器人: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中提出的。指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保持一定距离是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子弹论(或魔弹论、皮下注射论):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指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集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它们的行动。这个时代的受众是被动的。

意见领袖:在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起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简答: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