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书目翻译
本草纲目翻译白话文 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
本草纲目翻译白话文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蒋兆和所绘李时珍像李时珍,生于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他所著的《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这种编写体例,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一、识读《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全书共五十二卷,近一百九十万字,载有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共附医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绘制药图一千一百零九幅,是中国药物学集大成之作。
《本草纲目》首次用纲目体例分类药物,开历代本草之先河。
全书收录药物种类繁多、物质丰富、包含植物、动物、矿物、农学、物侯、地理等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二、不畏行医难1.三求其父李时珍童年时体弱多病,经常犯目疾,由此知道生病的痛苦,而医者能帮助病人,第一次请求父亲,让他做一个医者。
其父一生行医深知其中艰难,让他读书考取功名;李时珍十四岁时考中秀才,自幼熟读经史,尤爱读医书,第二次请求父亲,让他做一个医者。
父亲说医者事关性命,地位低但责任重大;李时珍青年时三次乡试不中,不想再考取功名,第三次请求父亲让他做个医者。
父亲深知李时珍没有断了行医的念想便不再阻拦。
从此父子二人并肩逆行,精诚为医。
2.决心和信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展现了李时珍面对行医艰难却坚持逆流而上的决心和精神。
3.榜样的力量读《神农本草经》敬佩神农氏以身试药;读《伤寒杂病论》敬佩张仲景救民苦难;读《备急千金药方》敬佩孙思邈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为利益百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为医者,必医术精湛,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为医者,必道德高尚,大医精诚,乃医家持身之本;为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如此可做苍生大医。
5.平生夙愿李时珍随父行医多年,常遇到辨错药、抓错药的病例,见到百姓对良医好药的期盼,也见到患者求医问药的艰难,心中重修本草书的想法愈加坚定。
医古文复习整理
中药专业医古文知识点整理古文部分《扁鹊传》《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百三十篇,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入住,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于是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翻译:扁鹊说:“他的血脉是正常的,你有什么惊怪的?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现在你们主君的病与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会痊愈。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
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在千里之内,确诊的根据有很多,难以详尽地列举。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华佗传》《三国志》,晋,陈寿,纪传体分国史(断代史).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华佗)在徐州一带求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著作。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系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翻译:就像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蛇(寄生虫),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说:“像是遇见我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02(古籍医家等)
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02(古籍医家等)02.001五十二病方52 Bing Fang;Prescriptions for Fifty-two Diseases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先秦医方书。
02.002灵枢经Lingshu Jing; MiraculousPivot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02.003素问Suwen; Plain Questions《黄帝内经素问》的简称。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02.004黄帝内经Huangdi Neijing; InnerCanon of Huangdi;InnerCanon of Yellow Emperor 为《灵枢经》《素问》两书的合称,简称《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02.005神农本草经Shennong Bencao Jing;Shennong's Classic ofMateria Medica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
02.006难经Nan Jing; Classic ofQuestioning 中医理论著作,旧题秦越人撰,约成书于东汉以前。
02.007伤寒杂病论Shanghan Zabing Lun;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
已佚。
后世根据该书佚文,分别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
02.008伤寒论Shanghan Lun; Treatiseon Cold PathogenicDiseases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
02.009金匮要略Jingui Yaolue; Synopsisof Golden Chamber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
02.010针灸甲乙经Zhenjiu Jiayi Jing; A-BClassic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针灸学著作,魏晋间皇甫谧撰。
中医药翻译
结
语
TCM with its unique diagnostic methods, systematic approach, abundant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has attached many atten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中医以其独特的诊断手法、系统的治疗方式和丰富的典籍 材料,备受世界瞩目。 TC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sperity of China. 中医是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振 兴中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The Terminology of TCM
• 药名翻译: 王不留行:SEMEM VACCARIAE
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功效活血通经, 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乳房肿痛。孕妇慎用。 The dried ripe seed of 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 Indications: mastitis with swelling and pain of the breast. It should be used very cautiously for pregnant women.
《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明 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52卷。共 收药1892种,附方1万余首,插图1千余幅。 此书全面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成 就,考证了很多过去本草学中的错误,提出 了较科学的药物学分类方法,具有很高的实 用价值,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并译成多国 文字。
丹溪翁传医古文及其翻译
丹溪翁传医古文及其翻译丹溪翁传医,出自唐朝著名医学家丹溪张仲景之子张锡厚,是中医古籍之一。
Danxi Weng Zhuan Yi, is a medical book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son of the famous Tang physician, Danxi Zhang Zhongjing, named Zhang Xihou.丹溪翁传医一书内容主要是传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被誉为中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优秀典籍。
Danxi Weng Zhuan Yi mainly teache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is praised as an excellent book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with theory.在该书中,作者详细列举了350余种药物和病证,并对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解释。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provides a detailed list of more than 350 kinds of medicine and diseases, and explains and expounds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丹溪翁传医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Danxi Weng Zhuan Yi is not only a medical work, but alsoa piece of cultural value in ancient literature.该书对于研究中医药学历史、理论、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成为中医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必读之作。
This book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s become a must-read fo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the field.在丹溪翁传医的影响下,世界各地都产生了许多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学派和流派。
中医经典文选译文
第二部分中医经典文选一、《黄帝内经》二篇(一)汤液醪醴论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黄帝道: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怎样呢?(二)九针十二原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九针各有它的适应证,因而针的形状也各不相同,要根据病情选用,才能适合需要。
针刺的要领,就在于达到气至,有了"气至"的感觉就表明有了疗效。
疗效确切的,就好像风吹云散,立刻明朗地看到了青天一样。
针刺的主要道理,就完全包括在这里了。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
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
五脏有病,就好比人的皮肉中扎了刺,物体上有了污点,绳子上打了结扣,河道中发生了淤塞一样。
刺扎的日子虽久,但仍可以拔掉它;沾染的污点日子虽久,但仍可以洗掉它;打上的结扣日子虽久,但仍可以解开它;河道淤塞的日子虽久,但仍可以疏通它。
二《难经》三篇(一)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
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留需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
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古代圣人规划着建设沟渠,以通畅水路的流行,原是为了防备不测的水灾,如果天空降下很多的雨,就会使沟渠里的雨水盈满充溢。
当这个时候,大量的雨水泛滥妄行,圣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堵水外流。
这种情况,等于络脉中的气血在盈满时,便要溢出正经的范围别道而行。
奇经八脉就是把满溢的气血蓄积起来,所以它并不随同十二经脉流注,它的环运也就不拘于在各经脉的循行通路上了。
金匮要略全文及译文注释
金匮要略全文及译文注释《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作者是汉代的张仲景。
全文及译文注释如下:原文: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炙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
色黄者胸上有寒也。
色白者亡血也。
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
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息引胸中上气者咳。
第二篇: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痓之为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若手足搦者,痓病也。
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
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湿之为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
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
纳药鼻中则愈。
中暍之为病也,恶寒头痛,口渴身热而喘。
其脉弦细芤迟。
若发其汗则身重而下泄。
复恶寒,则阳气微。
当数熨其背,而勿冷也。
夫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
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也。
里虚宜温之也。
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有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舍此复何求耶?百合知母汤主之。
狐惑之为病也,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小便赤大便不利或数日不大便或时时小便浓如血蚀于上部则声嗄音哑咽喉干燥热痛饮以苦参汤洗之以苦参地黄皂荚丸主之。
第四篇: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中医古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其所。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译文:古代的圣人教诲世人,都会说:要避开邪气、贼风,有所避忌的时间;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态,让真气随之而动。
精神内守,疾病又怎么会找上门来呢?因此,心志悠闲,欲望少,心境安宁而不恐惧,身体劳累而不感到疲倦,气机顺畅,各人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都能得到满足。
所以,他们喜欢美好的食物,随意选择自己的服饰,享受自己的风俗,不羡慕他人之高下,因此他们的民众被称为朴素。
因此,他们不会被嗜欲所劳神,不会被淫邪所迷惑,无论愚笨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肖,都不会因为外界事物而感到恐惧,所以他们与道相合。
因此,他们能够活到百岁高龄,而且动作不衰,这是因为他们的德行完备,没有危险。
在这段文言文中,黄帝内经强调了养生之道,即避开邪气,保持内心的宁静,顺应自然,顺应自己的本心。
这种养生观念至今仍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原文中一些关键词的详细解释:1. 虚邪贼风:指邪气、贼风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
2. 恬淡虚无:指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
3. 真气:指人体内的生命之气。
4. 志闲而少欲:指心志悠闲,欲望少。
5. 形劳而不倦:指身体劳累但不感到疲倦。
6. 德全不危:指德行完备,没有危险。
通过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外经全文及译文
黄帝外经全文及译文《黄帝外经》原文众多,以下先选取一部分原文来进行翻译示例。
原文:“伯高太师问岐伯曰:天师,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夭乎?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有气则有骨,有骨则有肉,有肉则有皮。
形必与气合,气必与骨合,骨必与肉合,肉必与皮合,皮必与形合。
形气骨肉皮相应,人相副天地也。
”译文:伯高太师就问岐伯说:“岐伯啊,我听说这人的身形呢,有胖瘦缓急的不同;气呢,有旺盛和衰弱的区别;骨头有粗大和细小之分;肉呢,有结实和松脆的差别;皮肤还有厚的和薄的情况。
这些能用来区分人的寿命长短不?”岐伯回答说:“人有身体的形状那就会有气,有气就会有骨头,有骨头就会有肉,有肉就会有皮肤。
这身体的形状肯定得和气相配合,气也得和骨头相配合,骨头得和肉相配合,肉得和皮肤相配合,皮肤又得和身体形状相配合。
这身体的形状、气、骨头、肉和皮肤都是相互对应的,人就和天地相对应着呢。
”出处:《黄帝外经》。
咱再翻译一段。
原文:“雷公问于岐伯曰:闻人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合于何经也?愿天师一言以蔽之。
岐伯曰:人身之气穴三百六十五者,俱可按而闭之。
”译文:雷公就问岐伯说:“我听说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五个气穴,这是为了和一年的天数相对应呢,但是不知道这些气穴都和哪些经络相配合呀?希望您老给简单说说。
”岐伯就说:“人身上这三百六十五个气穴啊,都可以被按住然后关闭起来呢。
”《黄帝外经》是一部中医古籍,内容深奥复杂。
在翻译的时候呢,就得把那些看起来很古板的字词,像“蔽之”这样的词,“蔽”在这里理解成概括、涵盖,咱就直接翻成简单的“说说”,就很符合咱平时唠嗑的感觉了。
像这种中医古籍,古人用词很讲究,但咱翻译的时候就得让现代人读起来轻松明白,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知识呢。
原文:“俞跗曰:脏有所伤,何以察之?岐伯曰:脏有所伤,则脏之色必见于面,于背,于尺肤,不可不察也。
俞跗曰:色见于面,于背,于尺肤,愿闻其详。
黄帝内经素问注(医古文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注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人体的真气,通导人体的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都得到长寿,帮助瘦弱有病的人获得平安,离开了古圣贤的医学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文里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谈论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呀。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就是这部经书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就是那个数目了。
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推移,朝代的变迁,可是由于一代代地传授学习,使《内经》的学术还是保存下来了。
在历代医家的传授教学中,由于担心遇到那不适合的,不是真可以传授的人,因而有时候对有些内容,就有秘而不传的情况。
因此,如第七这一卷,就是被主管医学教育的官员秘藏起来的。
如今遵从施行的,只有八卷罢了。
虽如此,可是《内经》的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理论精深,意味深长。
天地间的很多现象被分析到了,阴阳变化的各种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
因此,人们在掌握了《内经》的理论以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近各处的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不用相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
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
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
假如天资聪明,可助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
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
因此,只要一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医学家,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
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书中精妙理论的人,都能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像鲜花和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是相称的。
中医文献翻译
<目录>卷之二入集\传忠录(中)<篇名>标本论(十五)属性:病有表象和本质两种形式,本就是病的根本,标就病的表现形式。
病的根本是唯一的,并且是隐藏难辨的,但是病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而且显而易见。
所以现在治病的医生很多都不知病的根本和表象,根据目前的现象,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而且最近听有的说:病很严重就治症状,病不严重就治根本,这样的说法相互传说而成了真理,已得到这样的真理为重点。
我详细地观察这样的说法,虽然本来禁不起考究但是还是有可取的地方。
什么叫不经,就是只用治标治本来处理病症,会顾此失彼,但还是可以参考的。
那么《内经》中提到:治病必须找寻根本,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书中又提到阴阳逆从,是治标治本的方法。
虽是小道理但体现的是大哲学,虽然浅显但是体现的是广博的知识。
可以凭借这个阴阳逆从而治百病的危害。
以浅显的知识了解深刻的含义,可以观察近处的事物了解远处的东西,谈到标与本,说来容易但很难做到。
书中有提到:病在先而后出现厥逆的,应先治其本病;厥逆在先而后生病变的,应先治其厥逆。
先患寒性病,而后发生其他病变的,当治疗其先寒;先有某病,而后出现寒证的,当治疗其先病;先患热证,而后发生其他病变的,当治疗其先热;先有某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当治其原病以为本;先有泄泻而后发生其他疾病的,应以先治泄泻为本,必须先调治好泄泻,然后才可治其他病。
如果先有了某种病后发生腹中满闷的,则应先治中满之标;如果先有中满,而后导致心烦不舒畅的,则应治中满之本。
凡出现大小便不通利的症状时,先治大小便不利之标;大小便通利的,就以治其先病为本。
先治大小便不利后治其他病变。
由此可以看到,所有的病都应先治本,只有中满和大小便不利治标而已。
原来中满是上焦不通,大小便不利是下焦不通,这两个例子刚好证明了治标的道理,是升降的道理所在,虽然是说治标实则是治本。
如果是用治标治本来对待病症,那么标本一定是相伴而生的,所以这样才说是不经之谈。
古籍医书白话文翻译电子版
古籍医书白话文翻译电子版扁―鹊传扁鹊是渤海郡郧地的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作别人客馆的主管人。
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悄悄地跟他说道:“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授给您,您不要泄漏。
”扁鹊恭敬地回答说:“遵命。
”长桑君于是拿出他怀中的药物给扁鹊,说:“用没有沾到地面的水饮服这种药物三十天,就能洞察异常事物了。
”于是全部拿出他的秘方书,都给了扁鹊。
长桑君忽然不见了,大概他不是普通的人吧。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到隔墙另一边的人。
凭借这种功能诊察疾病,完全洞察到五脏疾病的聚结处,只是把诊脉当作名义罢了。
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时人们尊称他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各个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做大夫,独揽国家政事。
赵简子患病,五天不省人事。
其他大夫们都很忧虑,于是召来扁鹊。
扁鹊进入内室,诊察疾病。
出来,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异什么呀!从前秦穆公曾经像这样,七天才醒过来。
如今你们主君的病跟秦穆公的病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能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
正碰上虢太子死,扁鹊到了虢国宫廷门前,问喜爱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祛邪活动超过了其他一切事情?”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了血气不按时运行的病,交会错乱而不能疏泄,突然发作在体外,原来已经是体内病害。
体内正气不能遏制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泄除,因此阳气衰微而阻邪炽盛,所以突然昏厥而死。
”扁鹊问:“他死了多长时间?”回答说:“从鸡鸣时辰到现在。
”又问:“装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说:“你去向国君禀报,说我是齐国的秦越人,家居住在郯地,不曾拜见过国君的尊颜,在他面前侍奉过。
听说太子不幸死去,我能使他复活。
”中庶子说:“先生您该不是欺骗国君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复活呢?我听说上古时代,医生中有个叫俞蹋的,治病不用汤药、酒剂、石针、导引、按摩、熨法等疗法,一经诊察就能知道病位,依循五脏的输穴。
中医必看《中医启蒙三字经》原文加翻译资料(上)
中医必看《中医启蒙三字经》原文加翻译资料(上)(谢绝问诊,敬请谅解)▍全文共12748字预计阅读时间:32分钟卷上作者/陈修园整理/小药童—1—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
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
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
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
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
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
医学源流第一翻译1、医之始,本岐黄:黄,黄帝也。
岐,岐伯也。
君臣问答,以明经络脏腑运气治疗之原,所以为医之祖。
虽《神农本经》在黄帝之前,而神明用药之理仍始于《内经》也。
2、《灵枢》作,《素问》详:《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通谓之《内经》。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是也。
医门此书,即业儒之五经也。
3、《难经》出,更洋洋:洋洋,盛大也。
《难经》八十一章,多阐发《内经》之旨,以补《内经》所未言。
即间有与《内经》不合者,其时去古未远,别有考据也。
秦越人,号扁鹊,战国人也,著《难经》。
4、越汉季,有南阳:张机,字仲景,居南阳,官长沙,汉人也。
著《伤寒杂病论》、《金匮玉函经》。
5、六经辨,圣道彰:《内经》详于针灸,至伊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
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原本于神农、黄帝相传之经方而集其大成。
6、《伤寒》著,《金匮》藏:王肯堂谓《伤寒论》义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
中医教材文言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医之始也,奈何?”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相从,游处有常,内外相养,筋骨以坚,气血以平。
是以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是以圣人为之制世,使生不怨其老,生而有道,以终其天年。
收其放心,静神御气,百病不生,千岁乃去。
”【翻译】黄帝问道:“医学的起源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在古代,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遵循阴阳之道,调和术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随意过度劳累,因此身体与精神相互协调,能够尽享天年,活到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把酒当水喝,把放纵当作常态,醉酒后行房事,耗尽精力,损伤真气,不知道保持精力充沛,不懂得适时调养精神,只追求心中的快意,违背了自然的生活乐趣,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到了五十岁就开始衰老。
古代的圣人教导人们,都会告诉他们要避开邪气、贼风,知道何时避免,保持淡泊的心态,虚无的精神随之而来,精神内守,疾病自然不会发生。
因此,他们心志悠闲,欲望很少,心神安宁而不畏惧,身体劳累但不感到疲倦,精神随着气机顺畅,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都能得到满足。
所以他们享受美食,穿着得体,乐在其中,不论高低贵贱,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内外相辅相成,筋骨强健,气血平和。
因此,邪气不能侵犯,能够长生久视。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把酒当水喝,把放纵当作常态,醉酒后行房事,耗尽精力,损伤真气,不知道保持精力充沛,不懂得适时调养精神,只追求心中的快意,违背了自然的生活乐趣,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到了五十岁就开始衰老。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一、翻译与文化传播语言翻译的功能是符号转换,就是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在语际交流中发挥着桥梁作用。
翻译者必然要与不同的语言打交道,也就不能不与其各自所属的文化相沟通。
翻译过程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结果是获得原语的意义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它以熟悉原语的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为前提,因而不能脱离原语的社会文化因素。
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传播,又是文化的交融。
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论述了翻译的重要性,认为翻译与文化传播是相互包容和并存的关系。
正如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所说,无论是把外国的先进文化吸收到本国来,或是把本国的先进文化宣扬到外国去,都不能没有翻译,翻译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典籍的日译属于翻译范畴,因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素问》的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的传播也具有密切关系。
二、《素问》日译现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翻译并未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0世纪上半叶,中医事业才得到国外学者的热切关注,中医药古籍翻译以《黄帝内经》为主要研究对象,进入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阶段,由国内外学者参与的《黄帝内经》英译本达12种之多。
与中医英译取得斐然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甚至没有学者对《黄帝内经》的日译进行研究。
笔者以“黄帝内经翻译”为关键词在中国拥有最大藏书量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网上检索,共得出约100条检索结果,遗憾的是这100条检索结果全部为英译的相关文献,并无日译的相关文献,基于《黄帝内经》日译本研究的文献也是一片空白。
作为我国小语种中最大的语种——日语,拥有除英语外最大的外语学习人数,国内却没有人对负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典籍做出过相关日译研究,因此,以《素问》为代表的中医典籍汉日翻译研究迫在眉睫,需要广大的日语工作者和学习者共同关注和努力。
为研究日本国内的中医典籍日译情况,笔者通过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以“黄帝内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885条相关检索结果,与《素问》相关的检索结果是419条,其中仅2000年~2016年就有22条相关检索结果,从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医典籍的日译得到日本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典籍的日译主要是在日本进行的。
中医古籍书目翻译
《伤寒来苏集》An Annotated Edition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for Renewal of Patients
清代柯琴注解《伤寒论》的名著 “来苏”语出《尚书•仲虺之诰》:“予
后,后来其苏”
“苏”异体作“甦”,有再生之义
伤寒患者可籍此书解除疾苦、恢复健康 之意
儿科专著
“保赤诚求之义”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 《书•康诰》:“若保赤子,惟
民其康义。”孔颖达疏:“子 生赤色,故言赤子”
翻译时,采用释义法,点明书 著主题
《达生编》A Compilation of Obstetrics
产科专著
“达生”:《诗经••大雅•生 民》:“诞弥厥月,先生如 达。”
“景”: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此处指代其著作《伤寒论》。
作—Golden Mirror of Commentaries on Prescriptions from Treatise on Frbrile Diseases
研究《伤寒论》方剂的著作
“运气” :五运六气”的简称
《扁鹊仓工传》——Biography of Bian-Que and Cang-Gong, The two Famous Ancient Physicians (增译)
《泗源先生岐黄余议》——Mr Si-Yuan’s Commentaries on Huang-Di’s Inner Classic (说 明)
达是“羍”的借字。“羍”的 本义为初生的羊羔。母羊产子 极为顺畅快疾,因以“达生” 名编。
翻译时,采用释义法,点明书
《折肱漫录》A Collection of Medical Experiences
中医名著及文言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所病,莫大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夫六气者,天地之化也,万物之母也。
故善养生者,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五味以调五脏,安神定志,以却病邪。
’岐伯对曰:‘善哉!圣人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能顺四时而适寒暑,和五味以调五脏,安神定志,以却病邪也。
夫如是,则内外调和,百病不生,寿命乃延。
’黄帝曰:‘愿闻其要。
’岐伯曰:‘是故圣人之教,下不欺上,上不骄下,中不慢外。
内外相成,以养其身,如此,则神明自得,身体安和。
’黄帝曰:‘善。
请问其术。
’岐伯曰:‘其术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五味以调五脏,安神定志,以却病邪。
此乃养生之术,所以能却病延年也。
’”翻译:黄帝问岐伯说:“人所患的疾病,没有比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更严重的了。
这六气是天地间的自然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
所以善于养生的人,一定会顺应四时的变化,适应寒暑的更迭,调和五味来调理五脏,安定神志,以此来抵御病邪。
”岐伯回答说:“说得好!圣人之所以能够长寿,正是因为他们能够顺应四时的变化,适应寒暑的更迭,调和五味来调理五脏,安定神志,以此来抵御病邪。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身体内外就能保持和谐,百病不生,寿命自然延长。
”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要点。
”岐伯说:“圣人的教诲,对下不欺骗,对上不傲慢,对内不轻视,对外不怠慢。
内外相互成就,以此来养护身体。
这样,精神自然明亮,身体自然安康。
”黄帝说:“说得好。
请问具体的养生方法。
”岐伯说:“养生之法,就是顺应四时的变化,适应寒暑的更迭,调和五味来调理五脏,安定神志,以此来抵御病邪。
这就是养生的方法,也是能够抵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原因。
”。
陈士铎辨证录译文及注释
陈士铎辨证录译文及注释《陈士铎〈辨证录〉译文及注释那些事儿》咱今天来说说陈士铎的《辨证录》的译文及注释。
这《辨证录》啊,就像是一座神秘的中医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治病救人的智慧呢。
你想啊,这中医的学问,博大精深得很。
《辨证录》里那些条文,就像古代的密码一样。
要是没有译文和注释,咱们普通老百姓或者初入中医大门的人,就像在黑夜里摸瞎,根本找不到方向。
比如说,那些个中医术语,什么“脉象洪数”“舌苔厚腻”,对于没学过中医的人来说,就像听天书一样。
但是有了译文就不一样啦,就像是给你配了一个翻译官,把那些难懂的话都转化成咱能理解的大白话。
再说说注释。
注释就好比是一个贴心的小助手,在旁边随时给你补充知识。
你看《辨证录》里提到某个方子,注释就会告诉你这个方子的药都是干啥用的。
这就好比你要做一道菜,注释就是那个告诉你每种调料功效的小纸条。
像里面可能会用到黄芪,注释就会说黄芪能补气,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让人体的能量充足起来。
有时候啊,看这《辨证录》的译文及注释,就像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你耳边娓娓道来。
他会把每一个病症的来龙去脉,每一个治法的巧妙之处都给你讲清楚。
比如说,一个人老是咳嗽,《辨证录》里讲这个病症的辨证和治法,译文会把整个思路清晰地呈现出来,注释还会补充说为什么要用这个药而不是那个药。
这就像破案一样,病症是谜题,译文和注释就是帮你解开谜题的线索。
而且啊,这译文及注释还能让中医文化传播得更广。
如果没有它们,《辨证录》可能就只能被少数专业的中医人看懂。
现在有了,就像把这宝藏的大门打开,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甚至外国友人都能窥探到中医的奇妙之处。
这就好比是把一道精美的中国菜的做法分享出去,让全世界都能品尝到中医这道大餐的独特风味。
我们再看这《辨证录》中的案例。
书中记载的那些病症情况千奇百怪,要是没有译文和注释,我们可能很难理解当时病人的状态。
就像你只看到一幅抽象画,不知道画家到底想表达什么。
但是有了译文和注释,就像是画家亲自站在旁边给你解释这幅画的含义。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中英文实用版)
英文文档内容:
The essence of Ming and Qing medical literature can be found in the "Reading Compilation of Medical Masterpiece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book is a treasure trove of knowledge, containing the finest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herbal remedies,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The compilation also features important works by renowned medical practitioners of the time, offer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ir 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中文文档内容: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是一部汇聚了明清两代中医药精华的著作。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草药治疗、针灸和按摩疗法等多个领域。
本书还收录了当时著名医学家的代表作,提供了他们对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的宝贵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遗稿》Posthumous
Manuscripts in Han-Dan City: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过秦新录》New Records on
Pediatrics
二书书名均取材于《扁鹊传》
中 医 学 知 识 对 书 目 翻 译 的 影 响
《备急千金要方》—— Valuable Prescriptions for Emergencies
孙思邈在《自序》中说“人命 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
《女科万金方》——Valuable Prescriptions for Women
《金镜内台方义》——Golden Mirror of Commentaries on Prescriptions from Treatise on Frbrile Diseases 研究《伤寒论》方剂的著作 《伤寒论》、《杂病论》方分别称 为内台方、外台方,即内、外篇之 义
中 医 学 知 识 对 书 目 翻 译 的 影 响
《虚邪论》——On Pathogenic Factors
“虚邪”,是致病邪气的通称
邪 evil?
中医学中并没有“evil”,而是 “致病因素pathogenic factor”。
《运气略》——Synopsis of Five Phases’ Evolution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翻译时,添加副标题点明书著内 容
《诚书》Monograph on Pediatrics 儿科专著
“保赤诚求之义”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 《书•康诰》:“若保赤子,惟 民其康义。”孔颖达疏:“子 生赤色,故言赤子”
翻译时,采用释义法,点明书 著主题
《达生编》A Compilation of Obstetrics 产科专著
此书名含义不明确,宜将书的 实际内涵表达出来:这是一本 脉诊专著,“古”指《内经》
《伤寒起景集》——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景”: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此处指代其著作《伤寒论》。
作者在序中说:“集曰起景,诚 哉起仲景于千载矣!”
——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译余谈
兰凤利 上海中医药大学
1. 中医学知识对书目翻译的影响
内 容 提 要
2. 成语典故对书目翻译的影响
3.训诂对书目翻译的影响 4.修辞对书目翻译的影响 5.儒、释、道家对书目翻译的影响 结语
1.
中 医 学 知 识 对 书 目 翻 译 的 影 响
“中医外科”,与“内科”相对,是一门以 各种非手术疗法治疗外部疾病为主的临床学 科。因此,与Internal Medicine相对,宜将 “中医外科”译成“External Medicine”
《学古诊则》——Pulse Diagnosis Following Theories Stated in Inner Classic
《外科正宗》——Orthodox External Medicine 外科——中医外科 Surgery? Surgery:“treatment of a disease or disorder which requires an operation to cut into or to remove or to manipulate tissue or organs or parts” . (Collin)
2. 成 语 典 故 对 书 目 翻 译 的 影 响
《脉望》Bookworm: How to Improve Health 脉诊专著 ?一部养生佳作
作者(明•赵台鼎)在序中说“与尝闻 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脉望,遂以 ‘脉望’名之” 。 “编名脉望,言性命大旨了了,非徒言 之,实欲允蹈之也。”
“达生”:《诗经••大雅•生 民》:“诞弥厥月,先生如 达。” 达是“羍”的借字。“羍”的 本义为初生的羊羔。母羊产子 极为顺畅快疾,因以“达生” 名编。
翻译时,采用释义法,点明书
《折肱漫录》A Collection of Medical Experiences
作者明代医家黄承昊 一生多病,自称“予生平凡方书所载之症, 十患四五;本草所载之药,十尝四五”, 于六十岁时将医学阅历整理成篇,名《折 肱漫录》。” “折肱”语出《左传•定公十三年》: “三折肱知为良医”。 引之以喻经历久而成良医。 清•邵炳扬《邵氏三折肱》(又名《三折 肱医案》) Shao’s Medical Case Records 清•吴士瑛《折肱心悟痢疾明辩》Personal Experience in Diagnosing Dysentery 翻译时,可根据书的内容对“折肱”进行 灵活处理。“折肱”二字不必译出。
“运气” :五运六气”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称
《扁鹊仓工传》——Biography of Bian-Que and Cang-Gong, The two Famous Ancient Physicians (增译) 《泗源先生岐黄余议》——Mr Si-Yuan’s Commentaries on Huang-Di’s Inner Classic (说 明)
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 为带下医;……来入咸阳,闻 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过秦”、“邯郸”暗喻其书 的专科性质:
《邯郸遗稿》为妇科专著 《过秦新录》为儿科专著
《红炉点雪》A Little Snow on Stove Fire 红炉点雪,意为红炉上一点雪, 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 即悟解。
两本名为“红炉点雪 ” 一本著者不明,是关于天花的 治疗
明代龚居中所著论痨病咯血之 证治 因此应视具体书著的不同,加 以副标题分别译成: A Little Snow on Stove Fire: Key to Treatment of Smallpox; A Little Snow on Stove Fire: Key to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