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传记 之朱葆三

合集下载

晚清大臣沈葆桢生平简介

晚清大臣沈葆桢生平简介

晚清大臣沈葆桢生平简介沈葆桢,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

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晚清大臣沈葆桢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沈葆桢简介沈葆桢简介中指出沈葆桢字幼丹,又名沈振宗,是中国近代史上造船事业、海军事业的奠基人。

沈葆桢182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贫穷家庭,是晚清时代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

沈葆桢简介提到他祖籍在河南,后来迁到浙江一带,雍正时期迁居到福建。

沈葆桢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母亲每天做女工补贴家用,承担了相夫教子的重任,沈葆桢的舅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经常到林则徐的书房阅读,故而思想也比较先进。

道光年间,年仅十六岁的沈葆桢便考取了功名,在沈葆桢二十岁的时候,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发了列强采取强硬态度,鸦片战争爆发。

在林则徐和沈葆桢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林则徐的女儿林普晴成亲。

后来沈葆桢升调监察御史一职。

沈葆桢简介上记载他在咸丰年间被重用,出任江西九江知府的职位,不久又被曾国藩派到安庆大营中。

后来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被派遣到台湾任命钦差大臣,主管台湾方面的海防任务,并与日本方面交涉,使日军退兵。

光绪年间沈葆桢回到朝廷,任两江总督一职,开始督办南洋水师,后来由于经费问题,率先组建了北洋水师。

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年仅五十九岁,谥号文肃,朝廷追谥沈葆桢太子太保的称号,这就是沈葆桢简介的主要内容了。

沈葆桢与林则徐沈葆桢林则徐的关系错综复杂,沈葆桢的家族和林则徐的家族渊源颇深,沈葆桢的母亲是林则徐的妹妹,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林则徐是沈葆桢的舅舅。

沈葆桢林则徐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他们二人的家都在福建,沈葆桢家在宫巷内,林则徐家在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彼此之间算是邻居。

沈葆桢也时常到舅舅林则徐家中的书房看书,阅览了中外名著,也会时常和林则徐交谈心中的想法。

浙商巨子:做生意也为爱国

浙商巨子:做生意也为爱国

浙商巨子:做生意也为爱国作者:程贵涛来源:《百家讲坛》2016年第05期1848年,朱葆三出生于浙江平湖一户军官家庭。

父亲卸任后,家庭收入锐减,九口之家的生活日趋困难。

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决定让朱葆三去上海学艺谋生。

当时朱葆三年仅14岁,离开家乡时,随身仅带一只旧竹箱和一副旧铺盖。

他经老乡介绍到协记吃食五金店(卖罐头食品和小五金的商店)当学徒。

他到达这家店铺时,店里有一个店小二正在接待一位洋人顾客,这位店小二还能说几句英语。

朱葆三在店门外等了一会儿,待顾客买了东西走后,才进店内问那位店小二:“这里是协记吃食五金店吗?”店小二笑着说:“Yes!”朱葆三不懂英语,以为对方说“不是”,提着行李就走了。

朱葆三没走几步,那位店小二追了出来,问道:“你是不是新来的学徒朱葆三?”朱葆三点点头。

接着,这位店小二把朱葆三领进店来,成了他的师兄。

学徒生活苦且累,但母亲临别时的谆谆嘱托,时时激励着朱葆三奋发图强。

所以,他白天工作很晚、很累了,晚上还练习珠算,攻读商业尺牍。

当时,上海滩华洋杂处,洋人势力很大。

和洋人做生意,会讲几句英语作用很大。

师兄每个月花三块大洋到夜校读英语,由于能说上几句,就容易与洋人沟通,从而卖出很多货物。

朱葆三无力负担英语夜校每月三元的学费,就把每个月仅有的0.5元零花钱存下来。

师兄认为他小气,常嘲笑他。

朱葆三也不计较,待第二个月的零花钱发下来后,朱葆三将两个月的零花钱一起交给师兄,请他当自己的英语启蒙老师。

师兄见他有如此刻苦的精神,很感动,就把自己从夜校学的英语全部教给了他。

朱葆三的英语就这样入门了。

此后,他经过自学,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学会了珠算、记账、经纪等做生意的各种本领。

在协记这个小铺子里,朱葆三一干就是17年,从最低级的学徒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当上了总账房、经理等。

后来协记关门歇业,已具备经商能力的朱葆三依靠自己数年的积蓄,在上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慎裕五金店,专门与洋人做大五金生意。

一代商界领袖朱葆三

一代商界领袖朱葆三
西勉 强维持 ,相依 为命 。
又暗下 决心 自学英语 。 但学 他 的经营带来 了许多便利 。他也十分重 蓄, 一家人只得依靠变卖家中不多的东 颇为吃 香 , 英语 要请 老师 , 老师就得付学 费。即 视聘请精通业务的管理人 员和各类职 员。 请
维普资讯
商 史
例如担任总账房 的顾 晴川 ,既是雇 员又 近代 中国不少著名 的工 商人士 ,也都 曾 在 宁波 、汉 F 、温州 、南京等地 都设立 I 是好友 ,在账法方面是行家里手 ,其子 利用买办身份为 自己的经营 活动服务 。 乃后来 成为北 洋政 府外 交部 长的 顾维 千 ,为朱葆三的初始创业 出力不少 。 了分行 , 在香港也设 有办事处 。朱葆三
钧。其他职员,也都在业务方面精 明强 但外国洋行主动看 中了他。 垄断上海打
后 来 ,朱葆 三结识 了 同样 以 五金 和洋行 , 8o 1 9 年左右 在上海 已发展成为 设 东方轮船 公司, 这是他在轮船 航运 业
当得 知邻近店铺的一 另一方 面也 然而他并不灰心 , 著名上海商人因病逝世, 宁波旅沪同乡 亲一方面为家中生计所迫 , 他就 委 会在 《 申报》刊登筹备追悼会的启事, 想让其子到上海碰碰运气 , 托一 位宁 位学徒每晚到实 习学 校学习英语 ,
盛赞这位商人 “ 在沪六十余年, 盛德伟 波熟人将朱葆 三带到 了上海 。
由于 朱葆 三越 来越 得 到老 板 的赞
破 进货 员、 会 家名为“ 协记” 的吃食 五金店铺 当学徒 。 赏 , 例让 他先后 当跑街 、
84 7 协记 ” 这位不同凡响的商人 , 就是近 代中 这是 一家经营五金器皿和罐头食品的小 计 员。16 年 ,朱葆三 1 岁,“ 老板将 他升为总账房兼 国上海工商界的风云人物——朱葆三 。 商店 , 因国人此前一般都未 见过罐 头食 的总账房去世 , 3 “ 的经理也去 品, 其包装均以铁皮为材料 , 以被称 营业主任 。 年后 , 协记 ” 所

辛亥革命前后爱国志士朱蕴山革命二三事

辛亥革命前后爱国志士朱蕴山革命二三事

2021-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辛亥革命前后爱国志士朱蕴山革命二三事崔玲(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朱蕴山是皖西地区最先举起反清反封建斗争旗帜的人。

在辛亥革命前后,他先是参与了“5·26”武装起义,刺杀恩铭,起义失败被捕后刑场陪斩;接着又在皖西大地率先创建新式学校———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培育新青年,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成为皖西现代革命史上最重要的爱国志士之一。

关键词:辛亥革命;朱蕴山;新文化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3-005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3.029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起共和政体。

这次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强大的影响力迅速地推进了当时社会的大变革。

这一时期,在皖西大地上出现了一位革命先导者,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滚滚洪流,并用大量优秀的纪事诗词为后世读者再现了那段热血沧桑的烽火岁月,他就是辛亥革命老战士、国民党内的“红色老人”朱蕴山。

1906至1927年间,朱蕴山一直活跃在六安与安庆一带,亲历了辛亥革命的风雨历程。

父亲朱纮在临终之际叮嘱朱蕴山“切勿投袁,丧失党人志节”[1](P8)。

这十字遗言为朱蕴山指明了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明示了革命党人的气节操守。

一、“抵死犹闻救国声”①———皖西地区反清反封建斗争开路先锋[2](P251-253)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秋,朱蕴山考入安徽巡警学堂。

在这里,他遇到一位对自己影响极大的老师,此人是光复会重要骨干,任会办兼学堂堂长的徐锡麟。

在徐锡麟的引导培植下,朱蕴山秘密加入光复会,开始以光复会成员的身份正式投入到反满运动中,并在徐锡麟的统一指挥下,参与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行动,这次行动在朱蕴山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人物传记了解伟大领袖的生平与事迹

历史人物传记了解伟大领袖的生平与事迹

历史人物传记了解伟大领袖的生平与事迹伟大领袖的生平与事迹伟大领袖,是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

通过了解他们的生平与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他们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帮助读者对伟大领袖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于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毕业于香港医学院。

年轻时,孙中山亲身体验了中国社会的不公与腐败,因此投身于反清复明的革命事业。

他于1905年创立同盟会,通过组织起义和宣传教育,积极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孙中山的事迹包括了多次革命尝试和领导革命运动。

他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民主革命并不顺利,孙中山不断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内部分裂的挑战。

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国家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并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马丁·路德·金:非暴力斗争的先驱者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被誉为非暴力斗争的先驱者。

他于1929年出生在亚特兰大,早年对种族歧视产生了深刻认识,决心通过和平抗议来争取黑人的平等权益。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发起了历史性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运动,呼吁黑人摆脱暴力,通过非暴力方式争取平等权益。

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至今仍被广泛传颂,表达了他对种族平等的追求和梦想。

马丁·路德·金为了争取黑人的平等权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组织了多次和平示威活动,经历了暴力对待和拘留,并最终在1968年被暗杀。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的非暴力斗争理念深刻影响了全球民权运动,为后来的社会进步铺平了道路。

3. 温斯顿·丘吉尔:二战时期的杰出领袖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和演说家,是二战时期的杰出领袖。

国际知名文史学家朱葆

国际知名文史学家朱葆

国际知名文史学家朱葆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美籍山西人朱葆,英文名Paochin Chu ,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学家,研究中国史的权威。

1928年8月5日,朱葆出生于山西太原。

其父朱增荫系山西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精通蒙文,时任职于平津卫戍司令部交际处。

朱葆在1岁时曾随父母赴北京居住。

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后,朱葆举家返回太原,其父服务于山西高等法院。

6岁时,朱葆就读于太原国民师范附属小学。

“七七事变”前,其父调任屯留县审判官,朱葆随父母前往屯留县生活。

由于战乱,朱葆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二战难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进犯晋东南,朱葆一家避难于晋南稷山县小阳村,他只好在当地就读于设在古庙之中的私塾。

随后,其父就职稷山县审判官,驻吕梁山区清水峪乡的马家沟,朱葆又随家人居于距马家沟5里外的马跑泉。

山区教育本来就比较落后,加上日伪军又经常搜山,他和家人终日颠沛流离,惶恐不安,根本谈不上读书学习。

于是,经父母安排,朱葆与二姐朱宜祥于1939年赴陕西宜川乡下,加入“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

该团学员多为二战区失学难童,采取军事化管理,边学习边军训,实行公费。

这段经历,给他一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对于自己的身份,他自称为“陕北难童”。

1942年,朱葆从“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由赵宗复任校长的山西进山中学。

当时正值抗战,条件艰苦,学校驻晋西隰县城外2里地的天宁寺,全部公费,亦是实行军事化管理。

3年后,日本投降,朱葆随学校迁回太原,继续学习。

太原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记忆。

以至于在多年以后,他仍能说满口的太原话,对于太原的风物、习俗能够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孜孜学子1948年6月,朱葆中学毕业,由亲戚资助赴北京报考大学,被私立辅仁大学录取。

但他因经济窘迫,无法上私立大学,遂南下就读联勤兵工学校应用化学系。

1948年冬,随学校迁至台湾花莲港。

1950年,他从该校退学,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

“浙商巨子”朱葆三:做生意就是做人

“浙商巨子”朱葆三:做生意就是做人

“浙商巨子”朱葆三: 做生意就是做人■文/苏小小朱佩珍,字葆三,以字行,1848年3月11日出生于浙江黄岩。

从贫困小学徒成长为清末民初的“商业巨子”, 朱葆三的故事得到了无数后人的赞扬。

但,他被人津津乐道的并不完全是精明过人的经营之道,更多的是长袖善舞的社交专长和“为人信义”。

3岁时,朱葆三随父亲迁居浙江定海,1861年,13岁的他赴大上海学艺谋生。

勤奋、诚实的朱葆三,最初在一家专门经营进口洋酒罐头兼营小五金的“协记”商店打工。

这种生意在当时是暴利行当,但像朱葆三这样的打工者,每月也就只有五元钱的“月规银”。

其在“协记”打工的日子,正是洋人势力在上海滩大肆扩张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都受到了很大冲击。

这时,任何人都看出和洋人打交道是致富的捷径,于是大家开始学英语。

朱葆三也不例外,为了学英语,他将自己每月的工资——“月规银”五元钱全部交出来作为辅导费。

之后,朱葆三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对话,可以应付生意场上与洋人的往来。

同时,他还积极学习语文、珠算、记账和商业等相关知识。

在“协记”,朱葆三干了17年,从最低级的学徒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17岁时,也就是他到上海滩的第四个年头,“协记”总账房去世,朱葆三接替了他的职位。

3年以后,店里的经理又病故了,朱葆三继任。

当上“协记”经理以后,财富与荣誉向朱葆三打开了大门。

他通晓了经营小五金的一切门道,通过业务交往,他结识了业界的头面人物,见识了很多大场面,加之手腕灵活、头脑聪明,这些特长使许多人一见面就喜欢和信任他,而他也从未滥用别人的信任。

他常常为人排解纠纷,言出立断,于是场面上就有了这样的说法:“朱先生公正,不会欺负我们。

”1878年,“协记”因老板去世而关闭。

朱葆三在上海外滩新开河处创办了自己独资经营的五金店,店名叫“慎裕”,这年他30岁。

尽管朱葆三一开始投入的资本不多,但由于他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经营,“慎裕”很快就有声色了。

在业务往来中,他结识了以经营五金业发家的宁波籍同乡叶澄衷,两人成为挚友。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与革命事件概述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与革命事件概述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与革命事件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时期之一,涵盖了从晚清末年到建国初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中国的现代国家面貌,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期里,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革命事件,本文将就其中的一些进行概述。

一、清末民初1. 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之一。

他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孙中山致力于推翻清朝政权,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2. 辛亥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亥革命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后续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青年运动。

这场运动的核心是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被剥夺的不满,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

五四运动激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文化革命。

这场运动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倡导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等通过发表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文章和演讲,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为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

三、抗日战争1.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是日本入侵中国的导火索。

在这次事变中,日军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全面战争爆发。

卢沟桥事变引发了全国性的抵抗和反日浪潮,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2.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艰苦、最艰巨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从辛亥志士朱峙三日记看清末_高考_

从辛亥志士朱峙三日记看清末_高考_
十二日 昨向郑宅借来《百子全书》一部,拟分类将 其精华纂入小本中。
十五日 连日读写忙。 晚间看书心静,以青油灯伴 读。 因洋油灯光大,照眼,每每墨烟扑鼻孔内
难受。 菜油灯伴予至鸡鸣初次乃寝。 二十日
计此间作文六篇,抄写之纂本每日夕至少 四千极小之字。分门类,三十类。子书系向郑宅 借来,所纂以晏子、庄、荀、韩、老子、孔子列为 多。 作四书义,非子书笔路不俏也。
十一日 予此月功课努力,地理最熟,外面史及《实 务通考》已有研究,将来学院考经古场不愁不 取,而地理绘图烂熟,考试时尤有把握。 朱峙三备考期间, 还要承受家庭贫困负 债,娶妻失子,为了八口之家的生计,还在寒溪 小学兼职多门课程贴补家用。这种超负荷的勤 工俭学,直接消耗了他本来薄弱的身体,甚至 导致他后来读“两湖书院”毕业时咳血的后果。 好 在 功 夫 不 负 有 心 人 ,光 绪 三 十 年 (1904 年 ) 春夏秋三季,朱峙三一直为科举忙碌。 2 月,他 参加县试四场考试, 首场在 3200 名士子中获 83 名, 二场在 800 人中获 52 名, 三场在 400 人中成绩欠佳。 这次总成绩,在 3200 余人中, 朱峙三名列 100 名,以落第告终。 5 月府考在 省城武昌举行,四场考试,朱头场名列 8 名,二 场列 42 名,三场列 15 名,四场列 9 名。 这次朱 获得前 10 名,获“院士称号,进学有把握矣”。 6 月武昌省会院试,在 3000 名考生中,朱峙 三经过正场、二场、复试的追逐,最终学院发榜, 朱峙三中榜,终于艰辛地取得“秀才”的资格,“已 进学矣”! 这位“新进文童朱鼎元”(即朱峙三)荣 归故里后,风光一时接收亲友贺仪,共一百二十 串,借此还清前债,小解家庭燃眉之急。 随后, 朱峙三在当时办新学的大潮中,不 费力地考取了本县一年制的师范学堂。 在生、 监、 童共约 1000 人中, 名列第 6 名。 在复试 200 人中取 80 名,朱获第 2 名,终以优异成绩 登榜。 次年朱 19 岁,为师范生年最少者。 1905

【中国经济名人】朱葆三简介

【中国经济名人】朱葆三简介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中国经济名人
朱葆三简介
朱葆三
(1848~1926)近代银行保险业资本家。

名佩珍,以字行。

1848年3月11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生于浙江定海。

十四岁到沪在五金店当学徒,十七岁任总帐房和营
业主任,三年后升经理。

1878年他自设慎裕五金店,同年,开设新裕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

后在上海日商平和洋行当买办,并纳捐二品衔候补道。

1895~1911年,创办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又投资于英商鸿源纱厂、大生轮船公司、浙江银行、立大面粉厂、广州自来水公司及上海《新闻报》等企业,历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商务总会协理等职,成为上
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

辛亥革命后,任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

任职期间,为筹措军饷政费,尽了不少力。

此后,趁当时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又先后投资于上海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上海中华商
业储蓄银行、龙华造纸厂、舟山电灯公司、河北柳江煤矿及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数十家企业,成为全国闻名的大资本家。

其间又历任上海总商会协理及总商会会长、全国商会联合
会副会长、上海慈善救济协会会长等职。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上海总商会的名义发电支
持段祺瑞政府,反对上海工商学界罢工、罢市、罢课的爱国行动,受到舆论的谴责,被迫
辞职。

晚年曾创办上海时疫医院,从事慈善事业。

1926年9月2日病故于上海。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
1。

八年级下册人物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物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物知识点在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有关的人物。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些人物的重要事迹,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1. 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文、声称孙逸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2. 刘邦刘邦(前256年-195年),名义,字季,汉族,外姓田氏,中国汉朝的创始人,是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领导了汉朝的建立,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民主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3. 贾似道贾似道(1786年—1853年),号温如,江苏扬州人。

他是满洲正白旗人,生于京城。

他是清朝末年民主宪政和西方文化推广的先驱者。

他主张改革开放、学习西方文化,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 吴冷西吴冷西(1848年—1935年),字龙逸,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是中国西方科学研究的先锋和奠基人之一。

吴冷西在中国教科书上首次引入欧洲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并且撰写了大量有关数学、物理和教育的著作,对现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做出了巨大的影响。

5. 蔡元培蔡元培(1868年5月17日-1940年3月5日),字静庵,江苏泰兴人。

他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卓越的人物,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积极倡导民主教育和自由思想,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6. 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是中国先进文化和反封建思想的代表,倡导自由思想、进步文化和人性的尊严,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帝制的腐败。

定海,我为你自豪!

定海,我为你自豪!

定海,我为你自豪!定海,是个浑然天成的海中州,是舟山许许多多岛屿中的一个。

以前,我对自己的家乡只知道这些,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直到我读到《浙江历史文化名城——定海》一书后,心里惊叹不已,我为自己是个定海人而骄傲、自豪。

我自豪,是因为定海历史悠久。

它有好几个名字,唐代称“翁山县”,宋时叫“昌国县”,至康熙二十七年始称“定海县”,经过漫长的历史变更“定海”这个名字被确定下来。

定海始终是舟山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

令我大为吃惊的是,在55XX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我们的祖先了,定海古文化可与河姆渡文化、良诸文化相媲美,但定海自古以来战乱频繁,也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为后人传诵。

直到现在,金塘的“平倭碑”还矗立着,默默地记录着这个历时百年的抗倭故事。

我自豪,是因为定海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我国海运要道,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处,背靠沪杭甬,面向太平洋。

元代学士吴莱在《甬东山水古迹记》中写到:“昌国,古会稽海东洲也,东控三韩、日本,北抵登莱、海泗,南到今庆元城三百五海里……”定海建渡千余年来,虽经多次兴废变迁,但它长久不衰,从一个只能停泊几艘小帆船的津渡,到今日能泊几千吨巨轮的的现代化渔港。

不信你去码头看看:刚修完的码头,充满现代化气息,有候船厅、广场。

海面上一只只轮船进进出出,好不热闹,不时能听见汽笛的鸣叫声。

远处,还有几只小渔船在茫茫大海中行进。

今年过年,我乘坐“飞舟”号快艇,在舒适、整洁的环境下,30分钟就到金塘了,十分快捷。

我自豪,更是因为定海的名人也层出不穷。

朱葆三、刘鸿生、厉数雄、许廷佐、董浩云……都是定海籍的名人,他们创办了许多企业,干了不少大事,造福人民。

朱葆三为创办定海小学出了一份力,我就在这所有90多年历史的学校里读书。

还有三毛,她也是定海人。

三毛写的文章我读过,内容非常生动、感人。

现在,三毛故居向市民开放,有机会我可要去参观参观。

直到今天,定海与时俱进、欣欣向荣。

家家户户通了电话,有的还买了汽车,在一条条望不到头、看不见尾的道路上来回穿梭、行进。

金融业的开拓者朱葆三

金融业的开拓者朱葆三

金融业的开拓者朱葆三作者:来源:《管理学家》2009年第03期1926年夏,上海爆发时疫,年近八旬的宁波大商人朱葆三让他由捐办的时疫医院免费给贫民治病,他自己也经常去医院察看。

因为劳累过度,他病倒了,不久辞世,时为1926年8月21日,享年79岁。

朱葆三的去世和葬礼成为当时上海滩轰动一时的大事,参加追悼会的中外人士有七千多人。

在追悼会上,有不少人讲话,在中国风云一时的教士李佳白(Gilbert Reid,1857—1927)说,我是美国人,也来参加朱公的追悼会,因为他生前办事不分国界,各种事业,无不热心赞助。

朱公是我的老友,今天去逝,不仅中国人失去好导师,我这个外国人也因之失去一位好导师。

其他社会名流对朱葆三的为人也做了极高的评价。

朱葆三去逝两个月后出殡,仪仗队多达三十二种,其中不乏他生前亦敌亦友的租界当局所派。

由他生前好友设置的路祭有三十六处,路祭摆设皆甚为壮观,那天观看的上海市民多达五十多万人。

他的灵柩回到故乡时,男女老幼蜿蜒数十里迎接,所有车辆绕道,所有商店下半旗,路祭无数。

可谓“大腕的葬礼”。

朱葆三生于1848年3月。

父亲朱祥麟是一位下级武官,常年驻防在县城。

朱葆三兄弟三人,哥哥早逝,母亲带着朱葆三和弟弟朱捷三在乡下生活。

父亲不在身边,这个清贫家庭的孩子多少有些早熟,十岁出头,他俨然已经是一家之主了,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弟弟的责任。

1861年,朱祥麟去逝,一家人生计顿时陷入困境,14岁的朱葆三不得不去上海谋生。

一方面由于开埠通商,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战争迫使大批苏南地主携巨款避入租借,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远东最繁华的大都会。

朱葆三寻得一份学徒的工作,但在旧上海做学徒,往往几年下来,也学不到本事,师父怕徒弟抢饭碗,往往只教一半,徒弟只是店里的杂役。

朱葆三的老板算是个实在人,对徒弟不算苛刻,加上朱葆三手勤脚快,少说多看,在业务上逐渐熟稔起来,由于识字不多,每天还得抽空自学珠算、记账和阅读商业尺牍,这些对他来说有些吃力,但他并不泄气。

成也信义,败也信义——绅商朱葆三

成也信义,败也信义——绅商朱葆三

成也信义,败也信义——绅商朱葆三
高凤
【期刊名称】《经济导刊》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1926年,当79岁的朱葆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在有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的上海滩租界内,却有一条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的后嗣为他举办了奢华的葬礼,灵柩经过的马路上,设有32处路祭,送葬的仪仗有32种之多,这个大场面已经成了人们对老上海风情记忆中的标志性画面。

朱葆三曾担任当时上海总商会的领导职务,还参加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了30
余家工商企业。

后世的史家一再称颂他对中国现代金融、工商业所做的巨大贡献。

但是他被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精明过人的经营之道,而是长袖善舞的社交专长,“为人信义”成为他在商场驰骋的最大优巍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恰恰又是在民族大义上的信义缺失,使他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高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信义义务的法理研究——兼论大陆法系国家信托法与其他法律中信义义务规则的互动 [J], 楼建波;姜雪莲
2.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与传统儒家信义文化的关系 [J], 董小琴;赵曾银
3.树立信义新典范传递社会正能量——湖北日报系列报道《信义夫妻生死践诺》的启示 [J], 胡蔓
4.试析医患信义关系
——以信义义务起源和扩张为进路 [J], 柏高原
5.推定信托对违反信义义务的救济制度镜鉴——以我国公司信义人篡夺公司机会为例 [J], 杜笑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
杨桥路17号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女作家冰心故居踏着干净的石板走进院子,迎面就看到一排苍翠的竹子。

再往里走,便看到天井里的林觉民雕像,眉目清晰,年轻依旧。

走过第一进后左拐就到了林觉民夫妇昔日的卧室,或许,就是在这间略显阴暗的小房间里,林觉民给陈意映写了那封感人肺腑的百年情书。

那个为了心中的理想竟忍心抛下新婚妻子的24岁热血青年,不是无情郎,而是女人心中的伟丈夫。

紫藤书屋,光听名字就那么诗情画意。

走进书屋,时光倒流,我看到了那个还叫谢婉莹的13岁的小姑娘,跟着祖父谢恩銮习字学文……英雄和作家的人生在这座古朴的老屋里重叠,仿佛一部明灭的电影,在我眼前放映。

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故居大厅
郎官巷东接南街,西连南后街,在中段有两转弯,严复的故居位于西头转弯处的北侧,门牌20号(旧16、17号)。

座北朝南,主座与花厅相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

此宅是当时的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买的,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直至1921年病逝都居住在这里。

宫巷26号船政大臣沈葆桢故居大门沈葆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被人称之为“中国海军之父”。

宫巷26号是沈葆桢任较高职务并有较高收入之后,按月寄钱赡养父母,而父母又极为省俭,积蓄而购的。

沈葆桢是清官、好官,为救灾赈灾和接济亲友是无钱购屋的。

所以,他对子侄说:“宫巷为汝祖父所择,八角楼为汝祖母所择,非至断炊,必不肯弃之他姓。

”宫巷沈宅也是“二手房”而且是很旧的房屋,是明代的建筑。

购买后一定也经过修缮。

由沈葆桢及其后代居住。

朱葆三:十里洋场上的“革命经济师”

朱葆三:十里洋场上的“革命经济师”

朱葆三:十里洋场上的“革命经济师”
金满楼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23()2
【摘要】与“宁波帮”先驱叶澄衷一样,朱葆三来上海滩闯世界时也只有14岁。

一只旧竹箱和一床破棉被,就是他当时的仅有之物。

朱葆三生于1848年,浙江定海
县人,他比叶澄衷小8岁,与后者为地道的老乡(镇海与定海同属宁波)。

巧的是,朱葆
三也是做五金生意起家的,他最初在“协记”吃食五金店里学徒,因聪颖好学、办事
麻利,不久就升任“协记”总帐房及经理之职。

“协记”店主去世后,朱葆三用仅有
的一点积蓄开设了自己的五金店,店名“慎裕”,取“吃剩有余”“谨慎有裕”之意。

【总页数】2页(P194-195)
【作者】金满楼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朱葆三为中国民族金融业和工商业所作贡献钩沉
2.新见朱葆三致朱彬绳书札十一通考释
3.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签个名
4.朱葆三致朱彬绳书札六通考释
5.向道
深致朱彬绳书札中的朱葆三史料考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蕴山事迹

朱蕴山事迹

朱蕴山事迹
朱蕴山,是新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的第一代先行者,他凭借着超凡的远见和勤奋的精神,在少数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31年,他以2百多斤的价格,带领家乡的山区穷乡僻壤的九个村落,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

这是一段令人激动的冒险历程。

在漫长而艰苦的拼搏中,朱蕴山不仅勇敢地面对种种挑战,同时还用自己的实践,展示出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可行性。

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如促进耕地留芽,配合种植,改良耕作技术,加强动物饲养,发展鱼苗养殖,种植红极青染叶等,使田园着色。

在朱蕴山的带领下,九个村落的千多户人家,经历了由贫穷到富裕的发展历程。

他把这些村落发展起来,把少数民族穷乡僻壤的九个村落打造成了一个拥有小康生活的新乡村。

他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在提高生活水平、建设村庄、发展农业经济、调整少数民族关系和改善土地分配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此外,朱蕴山还注重倡导爱国主义、友谊与团结。

他不仅着力营造良好的民族融合气氛,而且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教育状况,开办了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族研究院,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之,朱蕴山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气和革新精神的伟大先行者,他以自己的实践,为中国少数民族发展指明了一条光辉的道路。

今天,他为少数民族奉献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之朱葆三
前言
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深陷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当中,无数的普通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当中,同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入侵给古老的华夏大地带来了无休止的战火。

但是正是在这种国家分崩离析,帝国列强对古老中国虎视眈眈之下涌现出了无数的志士仁人和杰出俊才,他们或为近代中国革命忙碌奔波,甚至是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唤起仍旧沉睡中的近代旧中国和无数国民心中的反抗侵略的意志,比如有谭嗣同、李大钊、闻一多、李公朴等等;而另一部分人则紧紧抓住时代的变革发展的步伐,他们有些通过去海外留洋后,给当时的旧中国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为近代中国的未来的生存发展指出途径,如陈炽、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鲁迅以等等;还有一部分则顺势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成果和机遇,他们通过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在国内大办新星的工厂,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用工业生产倾销垄断的方式殖民统治中国的企图,而这些人则被称为爱国实业家,他们通过开办银行、工厂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支持和金钱支持,从而使得近代中国革命抗争能够生生不息。

在这些爱国实业家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朱葆三。

朱葆三是我国近代银行保险业著名的资本家,同时也是当时众多商帮著名的宁波帮的领军人物。

1848年 3月11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出生于浙江定海。

他十三岁时因父亲重病而致家中贫弱,不得已年仅十四岁时便到沪在五金店当学徒﹐由于店主对他的赏识,而且也与他平日勤奋工作、生活节俭、刻苦学习和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密不可分,朱葆三在十七岁便任总帐房和营业主任﹐三年后升经理。

1878年他自立门户,开了新裕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

1895~1911年﹐他创办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又投资于英商鸿源纱厂﹑大生轮船公司﹑浙江银行﹑立大面粉厂﹑广州自来水公司及上海《新闻报》等企业﹐正是在这时期世界正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原因,西方列强暂缓了对中国商品的垄断行为,同时这段时间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像朱葆三一样的实业家纷纷开办了轻工业工厂,从而大大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缓解了当时中国商品的奇缺的状况,并且由于像朱葆三企业家的出现,使得中国工商业与全球工商业的联系更加紧。

后来朱葆三又历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商务总会协理等职﹐成为当时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并且他推动了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转、流通和调剂、促进了上海工商业的发展。

朱葆三之所以能够由此如此成就,其中之一就是他能知人善任,把能人集合在自己的经营场所,使他们乐于挖掘自身的潜能。

这也为他在而立之年后产业壮大起到了重要的基础和作用。

而且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的十里洋行上海朱葆三善于协调各方面和关系,他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在清朝官府、外国领事乃至当时还是微不足道的革命党人中间均有他的朋友。

这也使朱葆三在各种危难情况下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在各种纷乱中为自身的经商事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商人的唯一目的便是追逐利益,而不管甚至是抛弃自己的道德
利益和爱国之心,但是一朱葆三为首的当时广大实业家他们在获取正常利益的同时没有忘记对国家民族的革命事业和百姓生活疾苦的关心和支持20世纪初叶,朱葆三为发展中国人自己的民族金融业和工商业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他在当时上海的洋人租借中不断地帮助当时的国人和民族企业,支持他们发展,而且他为无数的宁波籍的买办引荐,被人们尊称为“买办中的买办”,他的这个行为为后来国民革命建立中国近代的金融体制和基础作出了贡献。

在辛亥革命大潮中朱葆三等在上海商务总会、上海城厢自治公所和上海商团公会中的一些上层领袖人物都已逐渐觉察到清政府所谓“君主立宪”不过是打着幌子的骗局,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革命党人的活动表示赞同和支持,并把变革的期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为中国近代革命进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朱葆三在辛亥革命中尤为突出的一件事是在1911年11月,陈其美拟提用存于上海各钱庄的道库存款以应急需,但各国领事以未承认革命政府为借口横加阻挠,后经多方磋商,终由朱葆三出面具函签发收据核收,朱葆三以一言九鼎的信誉,才解决庄款问题。

当时刘燕翼(襄孙)一走了事,所以流传有“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之说。

12月,中华银行成立,朱葆三出任董事部董事,为供给上海军政费用,他以军用钞票抵押,向外商、钱庄以及工商各界借款,弥补了每月恒逾百万的开支。

朱葆三虽然任职上海财政总长仅几个月,但他力挽狂澜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朱葆三也因此在当时的革命党人中而出名,他为革命党能够继续斗争做出了卓越的物质基础的贡献。

而后在1912年国民党上海分部担任了重要的职务,为革命“兢兢业业,夙夜旁皇,力效驰驱,勉尽天职”。

后来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头子们所窃取,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上海总商会的名义发电支持段祺瑞政府﹐反对上海工商学界罢工﹑罢市﹑罢课的爱国行动﹐受到舆论的谴责﹐而被迫辞职,这也使得他原本的光辉形象被披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他在革命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成就是我们无法否认和磨灭的。

从此之后他便推出了政治舞台。

退出政治舞台后的朱葆三他晚年仍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先后创办和投资的社会福利事业有: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济良所、广义善堂、仁济善堂、惠众善堂、四明公所、定海会馆、四明医院、吴淞防疫医院、上海公立医院、上海孤儿院、新普益堂、普益习艺所、妇孺救济会、同义慈善会、联义慈善会、贫民平粜局、上海时疫医院等。

他还创办了同济医工学校、定海公学、尚义学校、宁波益智学校等教育事业,并且他在后富贵之后没有忘记当年养育他的家乡,他积极地回馈建设家乡和为家乡人民谋福利,在家乡兴建了许多的学堂,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到现在,在甬舟一代的许多学校中还竖立着他的雕像,以纪念当年他做出的贡献。

1926年夏季,上海时疫流行,朱葆三创办于大世界附近的时疫医院病人骤增,经费短缺,为此他冒暑前往察看,顺道劝募捐款。

但他终因伏暑积食,年老气血两亏,一病不起,随之从定海帮乡传来其胞弟朱捷三去世的噩耗,悲痛不能自制,于9月2日在上海西门外斜桥寓所与世长辞,享年79岁。

宁波旅沪同乡会为会长朱葆三下半旗志哀三天,并且为其举办了浩大的追悼会,当时上海名流都前来出席悼念,这充分说明了朱葆三在上海工商业中的巨大的影响力和他广阔的人脉。

为表彰朱葆三在社会公益和市政建设上的功绩,上海法租界当局特意将租界内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朱葆三路”(今溪口路)这是上海以中国人命名的第一条马路。

朱葆三终其一生都处于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时刻,但他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而是奋发图强,从一个小渔村出来的穷小子到后来叱咤当时上海商界的风云人物,同时他对当时革命活动的支持也使得他成为在中国近代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且在他老年时期,他仍旧前关于当时的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并且支助社会慈善事业,亲力亲为。

因此可以说他是我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实业家之一,他的那种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为之学习并且令我为之景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