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长期艰难探索的结果,还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逻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它的社会的注意,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同一,而是对立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最新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相互关系,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出的深层思想理论问题。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复杂性和挑战性,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
人类社会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又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 人们就开始寻求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解放。“主义”即关于社会改造和建设的观点和主张的体系。
近代以来, “主义”首先是由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不同于宗教“神意“的社会主张, 如人文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等。资产阶级的“主义”以个人为本位, 强调个人价值, 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社会制度,并用了近300年。经过文化、政治与产业革命, 终于把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制度在欧美先进国家确立起来, 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这种制度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制度,对广大人民群众则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 与这种制度产生发展相伴随, 在现实地考察和批判资本主义矛盾、弊端的基础上,一种以社会为本位, 强调社会价值, 并旨在实现高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论和主张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从文学描述、直接的理论到批判、预测加实验的发展, 在19世纪30 - 40年代达到顶峰。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对未来社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 启发了工人的觉悟,为社会主义变革提供了思想材料。但由于其历史的局限, 这种社会主义具有空想的性质。
19世纪上半叶,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成熟,内在矛盾日益发展,无产
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运动规律,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一经产生便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兴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19世纪下半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革命,建立了三个国际组织, 科学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受到检验、不断发展。
20世纪初,作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开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在这一背景下,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建设相结合,同帝国主义时代初期新现象和国际工人运动实际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发
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其最突出的贡献: 一是创立了科学的帝国主义论,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提出社会主义一国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是巩固新生政权, 实行新经济政策,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之路, 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时间是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六十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被迫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调整,出现某种起色,社会主义经历/凯歌行进0之后, 却由于照搬过于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而出现停滞, 面临挑战。因此, 自上世纪50年代起, 社会主义国家便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 世界社会主义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即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模式的转换, 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
在新科技革命下, 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又有新发展, 社会主义面临新挑战,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再次转型, 东方现实社会主义则在改革中曲折发展。改革实践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但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 出现了两种不同结果: 苏东一些国家在改革的道路上, 逐步偏离以至改变方向, 最终断送了社会主义。另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以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代表, 则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 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
色和民族特色, 开辟了道路, 形成了理论, 取得了实践的成功.
总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党和人民长期艰难探索的结果, 还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发展。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随俄国革命产生,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相联系; 新中国的建立,是世界社会主义一国到多国实践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为背景, 是借鉴各国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逻辑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新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最大的亮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封闭地产生, 也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它的社会的主义, 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同一, 而是对立的统一。
1、从理论内容上, 吸收、借鉴、扬弃了其它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的观点体系,有着内在的知识逻辑。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但各种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之上,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创新。它否定了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作法,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个线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 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之上,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初步解决了经济文
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革命胜利之后,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难题。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吸收、借鉴、扬弃了自由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理念。它强调个人的基础性地位和价值, 要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价值, 不搞个人主义; 承认市场的作用和自发的机制,
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宏观调控、党的领导)与市场相结合, 不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 强调理性主义但主张按规律办事, 等等。再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否定、超越了民主社会主义, 强调价值, 但超越价值, 不是伦理社会主义; 借鉴混合经济,但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不同于职能社会主义; 强调推进民主建设, 但要从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
主义实际出发, 不搞/三权分立、西方民主;提出两个先锋队(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理论, 但不搞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等等。最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了民族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价值。强调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但不搞狭隘的民族主义, 霸权主义,要有开放的精神、世界的胸怀、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和尊重多样性的境界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酝酿、形成、发展,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是建立在中国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 是对传统与现政治理论、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的超越。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与传统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超越(批判、继承、借鉴与发展)关系是本部分内容的核心与关键。
值得指出的是, 一方面, 我们的确不能对其它主义一否了之。这样, 既不符合原则,也不符合实际,更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它们有人类文明成果的基因 (或因素), 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 是我们吸收借鉴的源泉; 另一方面, 我们又要注意其主义的历史与阶级的局
限性,尤其不能简单地混淆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趋同论), 采取盲目的拿来主义(西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