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复习资料名解和大题.docx
组胚复习题
组胚基础复习题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间皮2.内皮3.腺4.连接复合体5.微绒毛(二)填空题1.体表的上皮是,气管的粘黏膜上皮是。
2.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可将外分泌腺腺泡分为、和。
3.单层上皮根据细胞形态不同可分为、、和四类。
4.根据分泌物排出的方式,腺可分为和两大类。
5.上皮细胞的侧面,电镜下可见到、、、四种连接结构。
6.复层上皮根据细胞形态、排列和分布主要分为和两种。
7.根据构成外分泌腺的细胞数量,外分泌腺可分为和。
(三)选择题A1型题1.上皮组织主要结构特点是()A.细胞多,细胞间质少B.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D.分为单层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E.分为复层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2.变移上皮属于()A.单层上皮B.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C.复层上皮D.腺上皮E.间皮3.内皮是()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单层扁平上皮D.变移上皮E.复层扁平上皮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A.食管 B.气管 C.胃 D.皮肤 E. 小肠5.膀胱内表面的上皮是()A.单层柱状上皮B.变移上皮C.复层扁平上皮D.单层立方上皮E.假复层扁平上皮B1型题A.间皮B.内皮C.变移上皮D.角化复层扁平上皮E.非角化复层扁平上皮6.血管内膜的上皮是()7.腹膜的上皮是()8.食管的上皮是()9.皮肤的上皮是()X型题10.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A.小肠内表面B.食管内表面C.胃内表面D.皮肤表层E.膀胱内表面11.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是()A.前者短后者长B.前者细后者粗C.微绒毛能增加吸收面积D.纤毛不能运动E.微绒毛能够自主摆动12.上皮组织按分布和功能可分为()A.感觉上皮B.腺上皮C.复层扁平上皮D.被覆上皮E.单层上皮(四)简答题1.简述上皮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结缔组织(一)名词解释1.骨单位2.血清3.基质(二)填空题1.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含有和两种成分。
2.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之间,之间以及之间,具有、、和等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3.名词解释(21)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法(21)HE染色法是采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最常用的方法。
苏木精可使细胞核和胞质内的嗜碱性物质染成紫蓝色,伊红使细胞质基质和嗜酸性物质以及细胞间质内的胶原纤维等染成红色,以便观察组织细胞结构。
(22)组织(tissue)(22)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群体结构。
一般可分为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3)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术(23)组织化学术是应用化学或物理反应原理, 显示组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定量及其与功能相关研究的方法。
(24)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术(24)免疫组织化学术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的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
(25)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术(25)原位杂交术是一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用来检测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的基因(DNA片段或mRNA片段)表达和定位与定量研究。
4.论述题(26)简述电镜下粗面内质网丰富的细胞, 在光镜下其胞质HE染色的特点。
①粗面内质网是由内质网及其外表面附着的核糖体构成。
②粗面内质网丰富的细胞质, 其核糖体的数量一般也随之增多。
③核糖体是嗜碱性物质, 易被苏木素染成紫蓝色。
因此, 光镜下其细胞质呈现嗜碱性染色。
(27)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术和原位杂交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意义。
①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②检测细胞内的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③原位杂交是应用核酸分子互补原理, 即两条单链核酸分子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 用已知碱基序列并具有标记物的RNA或DNA片段, 即核酸探针(probe), 与组织切片中的细胞内待测核酸(RNA或DNA片段)进行杂交;④通过标记物的显示, 可观察到细胞内被检测的mRNA和DNA的存在和分布。
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1.组织学:研究家畜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
2.胚胎学:研究家畜个体发生与发育规律的科学。
3.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化学组成发生了彼此互异逐渐改变的过程。
5.嗜酸性:染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呈现出或深或浅的红色的性质。
6.嗜碱性:染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的性质。
7.HE染色:用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联合染色的方法,又称常规染色或普通染色。
8.异染性:组织细胞中有些成分用某种染料染色时,呈现出与染料不同的颜色,称为异染性。
9.常染色质:细胞核中染色为浅蓝色,功能活跃区域的染色质。
10.异染色质:细胞核中染色比较深,功能不活跃区域的染色质。
11.肌节:是相邻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闰盘:两条心肌纤维相连处形成特殊的连接结构,在切片标本上呈深染的阶梯状线条。
13.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 淋巴组织: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
15.淋巴小结:圆形或卵圆形的密集淋巴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16. 汇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17.肺小叶: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其上所有的分支就构成一个肺小叶.18.肺细叶:一条呼吸性细支气管连同其上所有分支就构成一个肺细叶.19.肾小球: 呈圆形和卵圆形,由血管球、肾小囊构成。
肾小体有血管极和尿极。
20. 刷状缘: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密集排列的微绒毛,称为刷状缘。
21.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大量突起的微绒毛,可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22. 桑椹胚: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之后形成一个外形像桑椹的胚胎.23. 囊胚:桑椹胚继续发育,出现囊胚腔,此时的胚胎即为囊胚24.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共同组成.25. 生发中心:发育完善的淋巴小结,在其中央有一淡染的区域称为生发中心。
组胚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内皮:衬附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群体和细胞外基质。
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肌节: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 I带+A带+1/2 I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肝小叶:肝门部的结缔组织随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肝管进入肝实质,将实质分成的若干个小叶。
肾单元:肾的结构和功能单元,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受精:受精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月经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 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即月经周期。
2.选择题。
(错误选项已略)1.分布于排尿管道的上皮组织是:变移上皮2.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3.抽血液抗凝,静置或离心沉淀后,分出 3 层,从上到下为: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4.骨骼肌纤维中只有细肌丝而无粗肌丝的是:明带5.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横小管6.关于胃小凹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上皮内含分泌黏膜的杯状细胞7.生精上皮不包括:支持细胞8.哪种细胞没有吞噬功能:成纤维细胞9.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B细胞10.属于肺导气部的是:终末细支气管11.正常情况下,肾小囊腔的原尿包括:除大部分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12.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肌浆网13.不属于卵泡结构的是:黄体14.哪种结构不属于肝小叶:肝管15.哪种结构不属于滤过屏障:足细胞初级突起3.填空1.肾单元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上皮细胞连接方式有 4 种,分别是: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3.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组胚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定义、结构、功能)1、组织学、胚胎学组织学:研究家畜机体微细结构及功能的科学胚胎学:研究家畜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2、嗜酸性、嗜碱性嗜酸性:一些组织和细胞含有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有较强得亲和力,结构呈现深浅不同得红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就称为嗜酸性嗜碱性:一些组织和细胞含有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素)有较强得亲和力,结构呈现深浅不同得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就称为嗜碱性3、 HE、常规染色HE、常规染色:用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称为HE、常规染色4、 PAS、银染PAS染色:也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是利用过碘酸和雪夫试剂显示糖类成分存在的一种组织或细胞化学染色法。
银染法:又称镀银或银浸法,是一种利用银盐染料显示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网状纤维的方法5、细胞膜、生物膜、单位膜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界膜。
细胞膜和和细胞内部构成某些细胞器的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
具有暗,明,暗三层结构图像的膜称为单位膜。
6、液态镶嵌模型、细胞衣液态镶嵌模型:是一种以类脂双分子层为基础,其中镶嵌着球状蛋白质,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的细胞膜结构模型。
细胞衣:又称糖衣,是附着于细胞游离面的一薄层状结构,由糖蛋白和糖脂组成,是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
7、吞噬、吞饮吞噬:细胞内吞固体物质吞饮:细胞内吞液体物质8、胞吞、胞吐胞吞:是指细胞伸出伪足包裹,或使细胞膜凹陷成囊,将物质包裹形成内吞小泡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是细胞摄取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一种方式。
胞吐:是指细胞将内部合成的激素、酶等包于小泡内并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9、抗原、抗体抗原:使抗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抗原消灭的物质。
10、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是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由DNA 、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高倍镜下呈纤维状。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短线状或棒状形态,是染色质复制加倍卷曲折叠得结果。
动物医学组胚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答案
绪论1.名词解释:组织学: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研究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科学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及相关的细胞间质构成组织管状性器官:有管腔,管壁的结构有层次实质性器官:无管腔,其中起主要功能的细胞部分称实质部分,而起支持、连接、营养等功能的则称为间质部分。
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各包括哪些?组织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胚胎学研究内容包括胚前发育和早期胚后发育。
4.组织学上常用的染色反应有哪些?1)HE染色:碱性染料苏木素可使酸性物质呈现蓝色,酸性染料伊红可使碱性染料呈现粉红色。
2)嗜酸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有碱性物质,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粉红色。
3)嗜碱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有酸性物质,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蓝色。
4)嗜中性:若与嗜酸性、嗜碱性两种燃料的亲和性都不强,则称为嗜中性,结果不呈色或呈极浅的粉红色。
5)异染性:有些成分染色时,会出现与染料完全不同的颜色。
6)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反应):常用于显示糖类成分的存在,在反应中产生紫红色的颗粒,沉淀在糖原、黏多糖、糖蛋白存在的部分。
7)瑞特和吉姆萨染色:染液中含有亚甲蓝、伊红、天青等染料,能很好的显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并使白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分别呈现不同颜色。
8)镀银染色:染液中含有硝酸银溶液,切片浸渍后,银离子还原成黑色颗粒沉淀而显示神经成分。
第一章细胞1.名词解释:细胞膜与单位膜:单位膜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表面各厚2nm的蛋白质组成“两暗加一明”构成。
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层和镶嵌在其中或结合在其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的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染色体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包装成的棒状结构。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染色质纤维处于伸展状态,呈疏松的环状,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大多位于核中央,是进行活跃转录的部分。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解与大题
组织胚胎学名解与大题1. 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2. 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
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RER和Glogi复合体3. 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的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和规则两种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5. 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6.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7. 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8. 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9. 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10. 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11. 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12. 软骨陷窝: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13. 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14.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15.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16. 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17. 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18. 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小管19. 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20. 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21. 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2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23. 尼氏体: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24.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完整word版)组胚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整理
组胚串讲课件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整理1.胚胎学: 研究生物个体发生, 生长及其发育机制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殖细胞发生, 受精, 胚胎发育过程, 发育规律, 发育机制·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和先天畸形等。
2.HE染色: 将能组织或细胞内的酸性物质染成紫蓝色的苏木清和将组织或细胞内的碱性物质染成粉红色的伊红两种染色法简称为: HE 染色3.内皮: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 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
5.肌节:在偏振光显微镜下, 明带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暗带呈双折光, 为各向异性。
暗带中央有一条暗色的窄带。
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成为Z线。
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成为肌节。
6.横小管: 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的管状结构。
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
7.三联体: 每一条横小管与其两者的终池共同组成8.闰盘: 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 在HE染色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
9.尼氏体:为嗜碱性物质,又称嗜染质,为光镜下可见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
在一些大型的运动神经元,尼氏体大而多,宛如虎皮花纹,又称虎斑小体。
电镜下,尼氏体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构成。
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10.神经原纤维:是神经细胞质内的丝状纤维结构。
在银染标本切片中, 呈棕褐色细丝, 交织成网, 并向轴突和树突方向延伸。
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成束所构成, 神经原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 具有支持作用, 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转运。
现细胞之间的通讯。
12.化学突触: 以神经递质为媒介, 单向传导。
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与突触间隙组成。
13.动脉周围淋巴鞘:简称为淋巴鞘, 由位于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构成。
主要含有大量T细胞, 属于胸腺依赖区, 同时含有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等, 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4.胃底腺: 分布于胃底和胃体, 为单管状或分支管状腺。
组织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2 人体胚胎学总论胚盘embryonic disc在受精后第二周胚泡植入时,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逐渐形成由上胚层和下胚层紧贴在一起的圆盘状结构称为胚盘或二胚层受精fertilization获能精子进入卵内,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原条primitive streak胚发育至第三周初,胚盘外胚层细胞增殖迁移至胚盘外胚层中线上形成一条增厚的细胞索,称为原条。
原条头端略膨大,称为原结,继而在其背侧中线出现一浅沟,称为原沟。
原条的出现确定了胚盘的方位,原条所在一端为尾端。
丛密绒毛膜chorion frondosum随着胚胎发育进展,极端滋养层处的绒毛因定位于基蜕膜,血供充足和反复分支,生长茂密,形成丛密绒毛膜,将和基蜕膜一起组成胎盘。
植入implantation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植入。
发生在受精后的5-12天。
胚泡blastocyst受精后第四天,桑葚胚进入了子宫腔并继续分裂,细胞间出现小腔隙,腔隙逐渐汇合,形成一个囊泡状的胚,称为胚泡。
胎盘placenta是由胚胎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器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3 上皮组织基膜basement menmbrane是上皮基底面与深层结缔组织之间的薄层膜状结构,PAS反应呈阳性。
由透明板,致密板,网板构成。
4 血液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骨髓中的干细胞,是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多向分化能力、细胞的不均一性,可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溶血hemolysis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进入细胞,细胞膨胀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为溶血。
血影ghost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血影。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外周血中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直径略大于红细胞。
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现蓝色细网和颗粒,为残留的核糖体,故称网织红细胞。
组胚名词解释及答案
名词解释1.滤泡旁细胞: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cell)又称C细胞,成团积聚在浦泡之间,少量镶嵌在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其腔面被滤泡上皮覆盖,在HE染色标本下,胞质稍淡。
用镀银法可见基底部胞质内有嗜银颗粒,2.血窦:(1)由于真体腔不发达,微血管和一部分静脉的腔扩大了,而且无血管壁包围,于是便形成了组织间不规则的空隙,血液在空隙流过便成了血窦。
3.小肠绒毛:为固有层和上皮共同凸向肠腔形成的叶状结构,游离在肠腔内的团状结构是绒毛的横切面。
4.胶原纤维:细胞外基质的骨架成分,由胶原分子有序排列并相互交联构成的纤维,具有很高的抗张力强度。
纤维具有韧性,抗牵引力强5.,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的膜状结构。
具有支持.Hassall小体,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
由数层扁平的胸腺上皮细胞呈,细胞核清晰,胞质嗜酸性;小体中心的细胞胞核消失,已变性解体。
7.RNA)网织红细胞(以下简Retc)是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断贫血和相关疾病疗效的重要指标.8.尼氏体:为嗜碱性物质,又称嗜染质,光镜下呈斑块状或细粒状散在分布。
尼氏体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
粗面内质网常呈现规则的平行排列,游离核糖体分布于细胞质中。
9.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年活性物质,1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有的部位无结缔组织,两层基膜融合.气-血屏障很薄,总厚度为0。
2~0。
5μm,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10.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argyrophilic fiber)。
11.闰盘: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多数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
相邻两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intercalated disc),在HE染色体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
13.球旁复合体:也称近血管球复合体或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组成,它们在位置,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故合为一体。
组胚资料
组织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总汇(1)人类胚胎早期发育1.何谓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精子获能:精子获能是指射出的精子必须在女性生殖道内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
此过程主要是去除一些结合在精子上或存在于精浆内的阻止精子受精的物质(去能因子)。
当精子经过子宫及输卵管时,去能因子被女性生殖道分泌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
精子获能后,精子的鞭毛摆动频率、前向运动、运动速度都会发生明显的加快现象。
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精子膜与顶体外膜发生间断融合,出现许多小孔,使顶体内的顶体酶释放,如顶体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放射冠穿透酶。
他们能解离放射冠,使精子可穿过透明带到达卵黄间隙。
2.简述受精的时间、地点、过程及意义。
时间:排卵后24 小时内地点:输卵管壶腹部(ampulla)过程:获能(在子宫和输卵管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精卵识别和结合—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顶体反应)—精子膜与卵细胞膜融合—雄原核、雌原核(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合子形成意义:(1)受精使合子恢复了双倍体(2)保持物种的延续性(3)决定遗传性别(染色体性别)(4)激活卵细胞,启动卵裂3.简述胚泡(又称囊胚)的结构。
1) 内细胞群()——形成胚胎本身(可提取胚胎干细胞)2) 滋养层()——吸收营养3) 胚泡腔()——含胚泡液卵裂(受精后30小时开始):受精卵→有丝分裂→卵裂球→桑葚胚胚泡形成:桑葚胚→ 细胞数目↑→ 腔出现→胚泡4.简述植入(implantation)(也称着床imbed)的定义、时间、部位、过程。
定义: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时间:受精后5.5-6天开始,11天左右完成部位:子宫体、子宫底,多见于后壁过程: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绒毛()绒毛膜()异常植入:前置胎盘:植入部位近子宫颈管内口;子宫外孕:植入在子宫之外,多位于输卵管5.何谓蜕膜?简述蜕膜的分类蜕膜:植入时的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
植入后,子宫内膜改称蜕膜(decidua)分为三部分:1)基蜕膜()(底蜕膜)位于胚泡深面,形成胎盘的母体部;2)包蜕膜() 胚泡宫腔侧;3)壁蜕膜()(真蜕膜)其余子宫内膜。
组胚-名解、问答及论述
第一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内皮:衬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间皮: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指状突起,其内含有微丝,其作用是增大细胞膜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
4.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许多细长突起,其内有纵行微管,纤毛具有定向摆动的功能。
5.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同时存在时称为连接复合体。
6.基膜:基膜又称基底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共同形成的薄膜。
在电镜下,基膜分为两层,靠近上皮组织的称基板,与深部结缔组织连接的网板,基板和网板都是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的。
基膜不仅有支持和连接的作用,还是一个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
二、简答题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
答:上皮组织的特点有①细胞多,连接紧密,形状较规则,细胞外基质少②具有明显的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腔面的一面为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一面称为基底面,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面称为侧面③上皮组织内没有血管,其营养由结缔组织血管中的血液透过基膜供给④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第三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为7~8.5微米,周缘较厚,中央较薄,这种结构增大了细胞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其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结合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值2.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第四章软骨和骨一、名词解释1.同源细胞群:位于软骨组织中央,由2~8个软骨细胞成群分布,并由同一个软骨细胞增殖分裂而来。
2.骨板:骨胶原纤维被粘合质(粘蛋白)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状结构称为骨板。
3.骨单位(哈弗斯系统):是长骨骨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成筒状。
组胚名词解释及简答
组胚名词解释及简答绪论1.组织:是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细胞间可有或多或少的细胞外基质。
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4种基本组织,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器官。
2.HE染色: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免疫组织化学术:是根据免疫学的原理,通过特异性标记抗体与抗原(某种蛋白质、多肽等)的结合来显示细胞内某种抗原,并进行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4.原位杂交术:是根据两条单链核苷酸互补碱基序列专一配对的特点,应用已知碱基序列并具有标记物的RNA或DNA片段即核酸探针,将标记探针与组织切片或细胞内的待测核酸(RNA或DNA片段)进行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处理或免疫组织化学处理,显示标记物,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与定位。
上皮组织四、名词解释1.junctional ple*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化的细胞间连接紧挨在一起,即称“连接复合体”,在小肠单层柱状上皮较典型。
2.microvillus 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电镜观察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中轴含纵行微丝,微丝与终末网相延续,功能是通过增大细胞的表面积,扩大吸收面积,参与细胞的吸收功能。
3.cilium位于细胞游离面,较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根部有一个基体。
电镜结构为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周围是9组2联微管,中央为两根单独的微管,每根微管都与胞质中的基体连接,纤毛的功能是能定向摆动,排出上皮表面的尘埃和细菌等物,纤毛的摆动与微管的相互滑动有关4.gap junction缝隙连接又称“通信连接”,是一种大的平板状连接,相邻细胞间隙仅2~3nm,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这些连接点是两细胞膜上的镶嵌蛋白相互结合,电镜下由六个亚单位构成,又称连接小体,中央有亲水小管,它是相邻细胞间直通的管道,可供细胞间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离子,传递化学信息,此处电阻低,是电偶联发生的主要部位,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间。
[精品]10组胚复习题.doc
上皮组织:问答: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名词解释:内皮,间皮,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质膜内褶,基膜结缔组织问答:1.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有哪几种纤维成分,其形态和功能如何?2.软骨的种类和生长方式?3.以长骨骨干为例试述密质骨的骨板排列方式。
名词解释: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骨单位血液问答:1.试述各种血细胞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功能。
2.血细胞正常值,白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正常值。
名词解释:网织红细胞,造血干细胞肌组织问答: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2.比较骨骼肌、心肌差别。
名词解释:横小管肌浆网肌节粗肌丝细肌丝横小管纵小管终池三联体闰盘神经组织问答:1.描述神经元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构。
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其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
3.试述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试述的结构特点。
名词解释:尼氏体突触神经纤维郎飞结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有髓神经纤维循环系统问答:1.试比较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2.试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和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点。
3.试述心脏壁的层次结构。
名词解释:蒲肯野纤维免疫系统问答:1,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2,试述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
3,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4,试述脾的组织结构。
名词解释:血-胸腺屏障,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脾血窦内分泌系统问答:1.试述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及合成的激素。
2.试述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试述脑垂体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试述下丘脑与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名词解释:分泌含氮类激素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 赫令体,垂体门脉系统消化管问答:1.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2.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免疫系统1、名词解释垂体门脉系统赫令体 APUD垂体门脉系统 : 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漏斗, 并形成袢形窦状毛细血管网, 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这些毛细血管网再返回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 下行入远侧部 ,再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 , 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由此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赫令体: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运送到神经垂体,一些分泌颗粒在轴突内或其末端可聚集成嗜酸性均质团块,称作赫令体。
APUD:是指散在于体内的一些内分泌细胞,其胞体内含胺或胺前体,并能在细胞内进行脱羧作用,产生胺或肽,具有这种特性的细胞统称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
2、简述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甲状腺分泌何种激素?甲状腺表面包被薄层结缔组织被摸,结缔组织深入腺实质将其分成小叶,其含有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滤泡是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又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构成,滤泡腔内充满胶质。
功能:合成并释放T3、 T4 促进细胞氧化和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分泌激素 ; 甲状腺激素,降钙素。
3、举例说明含氮激素分泌细胞、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
1. 含氮类 / 肽类激素分泌细胞 : 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
以及有质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
分泌的激素含有氨基酸残基。
2.类固醇类激素分泌细胞 : 仅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
细胞质泡沫状。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 / 脂滴丰富,无膜包分泌颗粒。
分泌的激素含类固醇类物质。
两类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比较氮类激素细胞类固醇类激素细胞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管状嵴线粒体分泌有膜包被分泌无膜包被来源于内外胚层脂滴4、简述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
肾上腺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摸,少量结缔组织伴随血管和神经深入腺实质内,肾上腺实质由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
皮质: 1.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细胞球状排列。
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能保Na+排K+,参与调节水盐代谢。
2.束状带 : 细胞束状排列并与被膜垂直,其间夹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该细胞是体内典型的类固醇类激素分泌细胞。
其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并能妨碍免疫反应。
抑制炎症反应。
3.网状带 : 细胞网状排列,含有较多的色素,染色深。
网状带主要分泌雄激素能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髓质 :含有中央静脉和交感神经节细胞。
细胞团状或索状排列,其间有毛细血管。
髓质细胞分2 种,即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前者细胞质内的颗粒比后者的小且染色浅。
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去甲肾上腺素能升高血压。
5、简述腺垂体中各种细胞的功能。
a.嗜酸性细胞:含嗜酸性分泌颗粒,分泌蛋白质类激素。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组织等生长。
若少儿时期缺乏则造成侏儒症。
*催乳激素细胞: 分泌催乳素,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b.嗜碱性细胞:较大,含有嗜碱性、PAS(+) 分泌颗粒。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网状带细胞的分泌。
*促性腺激素细胞: 分泌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前者促进生殖细胞的发育,后者促进性激素的分泌。
c.嫌色细胞 : 数量最多,细胞较小,有长突起。
不活跃。
6、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各分泌什么激素?视上核、室旁核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弓状核分泌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7、甲状旁腺分泌什么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第 12 消化系统1名词:皱襞、绒毛、微绒毛、中央乳糜管皱襞: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向腔内形成隆起。
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腔内形成的突起。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是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中央乳糜管:在小肠绒毛中轴内有一条或两条毛细淋巴管,成为中央乳糜管。
主要转运肠上皮吸收的脂肪。
2 试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外,从内向外分为四层:1、粘膜层:分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1)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消化管两端,以保护功能为主。
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以吸收和分泌为主。
(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淋巴和腺体等。
(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平滑肌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在食管和十二指肠段有腺体分布;在阑尾和回肠内可见到丰富的淋巴组织。
3、肌层:一般分内环、外纵两层。
骨骼肌:见于消化管两端。
平滑肌:见于消化管中段。
在两层肌之间分布有肌间神经丛。
4、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
3试述胃底腺和小肠粘膜的结构与功能。
胃底腺由五种细胞组成为单管状或分支管状腺,分为颈部、体部、尾部。
1)主细胞(胃酶细胞)功能:1、分泌胃蛋白酶原盐酸激活成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
2、凝乳酶(婴儿期分泌)2)壁细胞(泌酸细胞)功能: ①合成和分泌胃酸(盐酸);②分泌内因子。
能帮助维生素B12 的吸收。
3)颈粘液细胞:功能:分泌粘液。
4)干细胞:可转变为壁细胞、主细胞或颈粘液细胞等。
5)内分泌细胞小肠粘膜1.上皮:小肠绒毛和肠腺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1 )柱状细胞(吸收细胞)细胞呈高柱状,核位于基部,游离面有纹状缘。
功能:吸收作用(2)杯状细胞:分泌粘蛋白。
(3)潘氏细胞:分布在肠腺的基底部,细胞呈锥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能分泌溶菌酶(4)内分泌细胞(5)干细胞:多位于肠腺底部 , 可分化增殖为其它上皮细胞。
2、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肠腺、淋巴组织、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以及散在平滑肌等。
平滑肌的收缩使绒毛不断活动,以促进物质吸收和血液/ 淋巴的运行。
3.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4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结构包括哪些?扩大小肠消化和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包括:1、环形皱襞( 3x)2、小肠绒毛( 10x)3、微绒毛( 20x)5小肠上皮由哪些细胞组成?1.上皮:小肠绒毛和肠腺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1 )柱状细胞(吸收细胞)细胞呈高柱状,核位于基部,游离面有纹状缘。
功能:吸收作用(2)杯状细胞:分泌粘蛋白。
(3)潘氏细胞:分布在肠腺的基底部,细胞呈锥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能分泌溶菌酶(4)内分泌细胞(5)干细胞:多位于肠腺底部 , 可分化增殖为其它上皮细胞。
第 13 章消化腺1、名词解释泡心细胞胰岛窦周隙胆小管门管区肝小叶泡心细胞 : 胰腺闰管的一端上皮细胞插入腺泡腔内, 成泡心细胞 , 其为扁平或立方形细胞, 染色浅淡 .胰岛 :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 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 主要细胞有A/B/C/D/PP四类细胞,胰岛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调节碳水化合物等的代谢。
窦周隙 : 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间隙称为窦周隙。
窦周隙是肝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胆小管 : 是相邻肝细胞连接面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血管。
一盲端起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板内,互相吻合成网,在肝小叶周围通入小叶间胆管。
门管区 :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称为门管区。
肝小叶 : 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中央静脉、肝细胞板、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界板组成。
2、试述肝小叶的结构。
定义: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中央静脉、肝细胞板、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界板组1、中央静脉:壁薄,腔大,壁上有肝血窦开口。
2、肝细胞:肝细胞相互连接构成肝板或(肝索),肝板间为肝血窦。
细胞间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3、肝血窦:分布在肝细胞索之间,腔大,不规则,基膜不完整,利于物质交换。
内有: Kupffer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一同参与肝脏的免疫活动。
4、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窄小间隙。
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埸所。
内含:血浆、肝细胞的微绒毛、网状纤维和贮脂细胞。
5、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膜局部凹陷而成,相互连成网状,汇入小叶间胆管。
3、从肝细胞的结构特点说明与其相关功能《指南》 P1444、试述肝血窦和窦周隙的结构和功能意义肝血窦:分布在肝细胞索之间,腔大,不规则,基膜不完整,利于物质交换。
内有: Kupffer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一同参与肝脏的免疫活动。
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窄小间隙。
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埸所。
A 内含:血浆、肝细胞的微绒毛、网状纤维和贮脂细胞。
贮脂细胞的功能摄取和贮存维生素以及合成细胞外基质。
5、胰岛包括哪些细胞?各有何功能?1、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使体内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2、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糖原合成,降低血糖,维持正常血糖浓度3、 D 细胞功能:分泌生长抑素,调节A、 B 细胞的分泌。
4、 PP细胞:分泌胰多肽 , 能抑制胰液分泌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
5、 D1 细胞 : 分泌血管活性肠肽促进胰腺泡和A,B 两种细胞分泌。
6、肝细胞膜有哪三个功能面?血窦面 / 细胞连接面 / 胆小管面7、胰腺的外分泌部的结构与功能。
1、腺泡:纯浆液性腺LM:细胞呈锥形,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有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腺泡,中央有泡心细胞。
腺泡具有分泌的功能,分泌胰脂肪酶等组成胰液,对食物进行消化分解。
2、导管:由闰管、叶内导管、叶间导管至主胰管;上皮由单层扁平逐渐过渡为复层柱状上皮。
导管分泌水和电解质,调节胰液的数量。
3、胰液:胰腺细胞分泌胰液,含胰酶。
~。
第 14 章呼吸系统1、名词解释肺泡孔肺小叶终末细支气管Ⅱ型肺泡细胞气血屏障肺胞隔肺泡孔:相邻肺泡间彼此相通的小孔,可均衡肺泡内气体的含量。
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终末细支气管:Ⅱ型肺泡细胞:呈立方形,数量多。
EM:细胞表面有微绒毛,胞质内含嗜锇性板层小体。
功能: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具有增殖分化为I 型肺泡细胞的潜能。
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毛细血管内血液进行交换时必须通过的结构。
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 I 型肺泡上皮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血管内皮肺胞隔:位于相邻肺泡上皮间的结缔组织,含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巨噬细胞。
2、简述气管管壁的组织结构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三层构成。
粘膜: 上皮为假复层粘膜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小颗粒细胞)构成。
上皮基膜较厚,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富含纵行的弹性纤维、弥散淋巴组织和浆细胞。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较多的混合腺。
外膜:由16-18 个“ C”形透明软骨环和结缔组织构成。
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构成膜状韧带连接;软骨环缺口处有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束。
3、试述从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各段的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