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的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思修》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思修》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

“思修”课的实践教学是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体验、参与、行动”中追求真理,感悟人生,提高素质,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及现代法治意识,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实践考核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外体验、思考、研究、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团队形式的学习与交流,促进相互协作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关心和参与校园及周边社区人文环境建设的意识,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寻求改变,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四、实践教学具体形式与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所给出的实践活动中任选一个递交实践活动成果。

(1)参与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专题或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自拟题目做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数为5——8人。

A.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B.关于大一新生消费情况的调查C.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D.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E.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F.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研G.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等方法,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2000字的调研报告。

(2)参与志愿者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同学们可以参加学院、学校、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体会(3)走访家乡的名胜古迹,撰写课程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总学时数:学时;理论学时: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学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门课程。

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有说服力回答。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成才和法律制度、法制精神学习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修身成才,提高综合素质,正确掌握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养成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自我修养。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门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在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成立教学小组,按照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备课: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情况,认真备课,做好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分清主次,区别难易,合理分配。

根据情况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

.课堂讲课:讲课按大纲进行。

讲课时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讲课内容要新而精,特别是要反映当前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实践课:利用双休日或假期组织参观北山烈士陵园、红军团军史展览,旁听法庭审理,社区服务或到农村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宣传等。

.自学与辅导: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总结:考试评卷后及时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考核试卷、考核成绩等进行总结分析,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践内容及要求四、理论教学绪论【目的要求】.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目的,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熟悉:大学这一人生新阶段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怎样努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身成才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要不辱使命,成长成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的内心世界、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教育部制定了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社会行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思考和行动中逐渐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念。

教育部强调,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在特定的课程中进行。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的道德品质、道德感受和道德意识等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第三,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能力。

社会行为能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的支持。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经验,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除了教师的作用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力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起到榜样和引导的作用,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关爱。

《思想道德修养课》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课》课程教学大纲

8 n 7\ n,8]《思想道德修养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二、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它与一般公共课既有共性,但更有自己的特点。

它需要传授基本知识,但更主要的需要引导和启发。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教书育人、教人学做人。

它与其他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不同点是: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更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具体知识的解释,更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学做人的本领,在某种程度上这比学知识更重要。

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学构想:基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自身特点和大学生的知识的衔接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专业”的教育理念,不能与上专业课一样,讲概念、讲知识,也不能其他公共课一样,以考试检验教学,而是要遵循自己的教学规律,把握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新特点,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操练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学融合起来,改革课堂教学,运用针对性明确的主题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渗透生活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树立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四信(信仰、信任、信心、信念),使新一代大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行为。

在教学时间上,经过多年探索和总结,认为在新生进校时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比较适合,它有利于大学生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调整确立新的努力目标;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向创造性、终身性学习方向努力;有利于树立远大理想,立志长远,抓紧在校的分分秒秒。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

03
总结词
树立正确价值观
05
02
详细描述
组织道德讲堂活动,邀请道德模范、先进人 物等为学生讲述道德故事和人生经历,传承 中华美德和优良传统。
04
详细描述
通过道德讲堂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道 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培养 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06
详细描述
道德讲堂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道德 观念。
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课程收获
知识掌握
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 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明确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和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情感体验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入体验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 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 感和集体荣誉感。
能力提升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 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为养成
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对未来的展望
深化认识
持续实践
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 断深化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和理解,不 断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成长和实现自我 价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个体履行 社会责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 要求。
品德修养与人际关系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建立健康 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魅力,增 强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方法

思修课实践课教学大纲(3篇)

思修课实践课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思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课作为思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思修课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知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修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4. 行为目标: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1. 道德实践:包括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志愿服务等。

2. 法律实践:包括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制宣传等。

3. 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企业参观等。

4. 文化实践:包括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

5. 体育实践:包括运动会、体育比赛、户外拓展等。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

2. 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身份的道德和法律要求。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企业、社区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

5. 指导实践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并提前通知学生。

2. 课堂讲解:教师对实践活动进行简要讲解,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活动:学生按照活动方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4. 交流总结: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分享心得体会。

《思修》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思修》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思修》精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颁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5号文件明确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规定为一门必修课。

目的是对高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培养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课程既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也有突出的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

课程目标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点意义,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热点㈠本章学习重点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是掌握“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这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知识方面的重点是了解时代特征与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成才目标的内容,这是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塑造新形象的必要条件。

思修教学大纲32课时

思修教学大纲32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

2、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法纪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纪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针对我校既属纪念性大学又是农业大学的实际,本课程将加强对大学生学农爱农、报国成才的教育,用廖仲恺、何香凝的爱国精神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知识单元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6学时1、知识点一:适应人生新阶段知识点二:肩负历史新使命知识点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点四: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明确高校的培养目标,了解现代人才的素质规格,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把握好人生发展新起点,掌握大学阶段成才的主动权,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渡过人生的新阶段,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现代人才的素质规格;大学生如何适应人生新阶段(二)知识单元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3学时知识点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知识点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知识点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我国高校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课程。

它是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教育主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自觉努力争取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任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任务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有关理想、信念、道德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自身的分析洞察力和抵御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者。

三、教材使用本课程以李冬坚、彭莉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二版)为基本教材。

其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学时、学分本课程课内学时36,学分2。

五、教学环节自学: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点要对学员自学的各个环节予以重视。

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电大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缺乏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

面授课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学员可通过浏览网页、网络答疑、网络邮件和网络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助学习。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网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如采取案例讨论、小组学习等形式,逐步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员真正达到知行统一。

思修课程大纲

思修课程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时:30考核方式:笔试适用对象:所有班级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适应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一门课程.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爱情、事业。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教学目的:使大学生明确此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本门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章重点及难点:1.如何适应大学生活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3.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思考题:学习本课的意义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通过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内容:1、适应人生新阶段:(1)认识大学生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与法律;(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2)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1、熟悉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2、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内容: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1)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

引导大学生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理解理想信念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1、理解理想信念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三)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教学内容: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3)维护祖国统一;(4)增强国防观念;(5)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优良传统,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新时期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使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义?;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教学难点:1、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义?;2、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四)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内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人生观的科学内涵;(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5)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让大学生了解到人生观的科学内涵,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重点:1、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和条件;2、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新时期人生价值取向。

(五)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教学内容: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3)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了解道德的历史发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结合十八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教学重点: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3、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中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六)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教学内容: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1)法律的词源;(2)法律的一般含义;(3)法律的历史发展。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1)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的本质;(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2)我国的国家制度;(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词源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我国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了解我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和构成。

教学重点:1、法律的含义、特征和本质;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七)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教学内容: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1)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3、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3)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3、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4、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难点:1、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2、大学生如何从体会法律思维方式到自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八)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教学内容: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2)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3)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