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基础练习题(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汉朝D. 秦朝答案:D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A. 长安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险些被杀,最终得以逃脱的主要原因是?A. 项羽心软B. 张良的智谋C. 项伯的庇护D. 刘邦的口才答案:C5. 鸿门宴中,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刘邦,但项羽未动手,范增的反应是?A. 愤怒B. 无奈C. 理解D. 放弃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____。
答案:张良、范增3. 鸿门宴中,项羽的叔父________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刘邦。
答案:项伯4.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逃离宴会现场。
答案:上厕所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____,封刘邦为________。
答案:西楚霸王、汉王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秦朝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
刘邦和项羽是两支主要的力量。
刘邦先入关中,占领了咸阳,并派兵守住了函谷关,意图称王。
项羽得知后大怒,率军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在此背景下,鸿门宴应运而生。
2.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如何?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极为机智和冷静。
他先是低声下气地向项羽道歉,表示自己并无称王之心,只是误信谣言。
在宴会过程中,他巧妙地应对项羽的质问,并在张良和项伯的帮助下,成功化解了危机。
最后,他借口上厕所,趁机逃离宴会现场,避免了被杀的命运。
3. 范增在鸿门宴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范增认为刘邦是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威胁,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鸿门宴》课后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课后练习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令将军与臣有郤C.范增数目项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距关,毋内诸侯2.下列对活用情况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C.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3.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令将军与臣有郤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⑥张良出,要项伯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⑧秋毫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⑧ B.②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⑧ D.①②④⑥⑦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沛公今事有急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5.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C.范增数目项王D.常以身翼蔽沛公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7.下列各选项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至鸿门,谢曰哙拜谢B. 杀人如不能举沛公起如厕C. 请以剑舞樊哙侧其盾以撞D. 今者有小人之言夫秦王有虎狼之心8.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B.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 若属皆且为所虏窃为大王不取也D.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9.写出下列句子中分别包含的成语。
(3分)(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什么?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 楚汉相争时期C. 三国鼎立时期D. 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张良、范增B. 刘邦、项羽、诸葛亮、周瑜C. 刘邦、项羽、韩信、萧何D. 刘邦、项羽、刘备、曹操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和范增。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
3. 鸿门宴的起因是什么?A.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项羽不满B. 项羽率先攻入关中,刘邦不满C.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D. 刘邦和项羽争夺关中的粮食答案:A解析: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占领了咸阳,项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刘邦有独占天下的野心。
4. 鸿门宴中,范增的建议是什么?A. 与刘邦和谈B. 直接进攻刘邦C. 设宴款待刘邦,趁机杀之D. 将刘邦逐出关中解析:范增建议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趁机将其杀死,以消除后患。
5.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A. 张良B. 范增C. 曹无伤D. 项伯答案:C解析:曹无伤是刘邦的部下,他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激起了项羽的愤怒。
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解析: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____省____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答案:陕西西安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3.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
答案:张良范增解析: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两人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的调解,最终得以安全返回。
答案:项伯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调解作用,帮助刘邦安全返回。
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封刘邦为____。
鸿门宴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鸿门宴》基础知识答案〖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它的体例包括本纪(记载历代统治者的政绩)、世家(是各国诸侯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是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书(记载各国的典章制度)、表(则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五个部分,共130篇,52 万字,作者自陈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注毕生心力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烈的爱憎情感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作者善于把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文笔生动,感情浓烈,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真切可感。
《史记》一书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北宋朝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 。
文言基础整理〗、通假字1 、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彩色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通“俱”,全部 ]3、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约请 ][通“拒”,把守;通“纳” ,接纳 ]4、距.关,毋内.诸侯。
项王乎?[通“挡,抵挡 ]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6、沛公奉.卮酒为寿[通“捧”,捧着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违反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早点 ][通“隙”,隔阂、嫌怨 ]9、令将军与臣有郤.。
10、因击沛公于坐.。
[ 通“座”,座位 ]11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通“否”,不然的话 ]二、古今异义1 、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非常]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河南省,河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驻扎,名作动]2、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作动]3、不可不语.[ 告诉,名作动]4、籍.吏民,封府库[ 编造名册或登记户籍,名作动]5、吾得兄事之[ 侍奉,名作动]6、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名作动]7、若入前.为寿[上前,名作动]8、刑.人如恐不胜[ 处罚,名作动]9、道.芷阳间行[取道,名作动] [ 从小路,名作状]1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名作状]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名作状]12、日夜.望将军至[ 每日每夜,名作状]13、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的翅膀,名作状]1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名作状]15、与樊哙……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名作状]16、未有封侯之赏.[ 奖赏,动作名]17、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友善,形作动]18、秋毫不敢有所近.[ 接触,沾染,形作动]19、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急事,形作名]20、君安与项伯有故.[ 老交情,形作名]21、拔剑撞而破.之[使……破,使动用法]22、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使动用法]2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从,使动用法]2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让……进来,使动用法]2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之为王,即“封他作(秦地的)王”,使动用法] 四、一词多义1、按( 1)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 握住 ]( 2)偃然按.兵不动(《荀子 ?王制》) [ 压抑,止住 ](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 .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追究,查究 ] 2、拔( 1)项庄拔.剑起舞(《鸿门宴》)[ 拔出、抽出 ]( 2)其后秦伐赵,拔 .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攻克,攻占 ]( 3)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 [高出、超出 ](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 [提拔、选拔 ]( 6)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雁荡山》) [ 陡峭、高峻 ]3、辞(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推辞 ](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 .小让(《鸿门宴》) [ 回避,计较 ](1)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 [正当……时候]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鸿门宴》) [抵挡 ]6、故(1)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旧交情 ](2) 故.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 [特意 ]( 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鸿门宴》 ) [所以 ]7、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举起 ](2)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全、尽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通“纳”,让……进去](2)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 里面 ](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内部,常指家内、国内 ]( 4)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 .法,果肴非远方珍异[ 皇宫、帝王所居之所 ]9、去(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4)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4、从(1)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5、当.为(《鸿门宴》) [告别 ] [辞掉][跟随] 《鸿门宴》) [带领,使……跟着](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离开 ](2)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距离 ]10、如(1)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好像 ](2)沛公起如.厕(《鸿门宴》)[往,到……去](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
练习及答案鸿门宴》练(一)1.选出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XXX。
B。
XXX从百余骑来见XXX,至鸿门,谢曰。
改写:XXX在旦日带着一百余骑士来到鸿门,见到了XXX,他说:“谢谢你的款待。
”2.选出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
B。
XXX已去,间至军中。
改写:XXX已经离开了,前往军中,他想叫上XXX一起去。
3.选出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B。
吾得兄事之。
改写:我要去找我的兄弟。
4.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
坐须臾,XXX起如厕。
改写:坐了一会儿,XXX起身去上厕所。
5.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
距关,XXX诸侯,XXX可尽XXX。
改写:远离关隘,不要让其他诸侯进入,XXX就能够完全属于我。
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B。
XXX数目XXX,举所佩XXX以示之者三。
改写:XXX了数XXX,拿出他所佩戴的三个玉玦向他展示。
7.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于例句的一项:A。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改写:是谁为了大王想出了这个计策。
8.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
(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
改写:(1)XXX想要攻占函谷关。
(2)XXX在太行山以东居住。
9.选出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C。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④籍吏民,封府库;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改写:①XXX举行寿宴,与XXX结为亲家;④征收人民的财物,封存到官库中;⑥XXX杀了人,我却救活了他。
10.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
XXX之参乘樊哙者也。
改写:XXX的参乘中有一个名叫XXX的人,担任警卫。
1.A。
杀人如不能举XXX起如厕不是一组,因为前者是形容词短语,后者是动词短语。
正确答案应该是C。
亡去不义广故数言欲亡,因为它们都是动词短语,且意义相同。
2.D。
XXX从良坐。
与例句中“从”字的用法相同,都是表示跟随、陪同的意思。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二)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二)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鸿门宴》中的人物?()A. 刘邦B. 项羽C. 萧何D. 范增答案:C2.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是()A. 玉帛B. 美女C. 粮食D. 布匹答案:A3. 在鸿门宴上,谁为刘邦解围?()A. 张良B. 韩信C. 萧何D. 陈平答案:A4. 下列哪个不是鸿门宴的原因?()A. 刘邦攻占咸阳B.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C. 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D. 项羽忌惮刘邦的势力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鸿门宴》背景是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
刘邦和项羽都是反秦的起义军领袖。
刘邦先入关中,攻占咸阳,但项羽实力强大,封刘邦为汉王。
双方势力存在矛盾,项羽设宴招待刘邦,企图借机消灭刘邦。
2. 请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
答:在《鸿门宴》中,主要有以下人物形象:(1)刘邦:机智、勇敢、善于应变。
他在鸿门宴上,面对项羽的威胁,能屈能伸,最终化险为夷。
(2)项羽:英勇、果断、刚愎自用。
他虽然实力强大,但在鸿门宴上,却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导致刘邦逃脱。
(3)张良:足智多谋、忠诚。
他在鸿门宴上,为刘邦出谋划策,成功解围。
(4)范增:刚直、忠诚。
他力劝项羽杀掉刘邦,但未能成功。
3. 请简述《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及寓意。
答: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是玉帛。
玉帛象征着刘邦愿意臣服于项羽,表达了他对项羽的敬畏之心。
但实际上,这只是刘邦的权宜之计,他借送礼之名,寻求与项羽和解,以便日后东山再起。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中,项羽为何没有杀掉刘邦?答:项羽没有杀掉刘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项羽性格中的犹豫不决。
在鸿门宴上,项羽虽然有意杀掉刘邦,但始终未能下定决心。
(2)刘邦的机智应变。
刘邦在宴会上表现出对项羽的敬畏,使项羽放松了警惕。
(3)张良的智谋。
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成功解围,使刘邦得以逃脱。
(4)范增的失误。
范增虽然力劝项羽杀掉刘邦,但他过于刚直,未能说服项羽。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楚汉相争3.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谁劝刘邦赴宴?A. 张良B. 项羽C. 范增D. 项伯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刘邦的军师范增献计给项羽,建议他__________刘邦。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__离开宴会,得以脱险。
4.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的局势有何影响?5. 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表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智谋与决策,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A二、填空题1. 杀掉2. 陕西临潼3. 如厕4. 意在沛公5. 杀曹无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初期。
当时,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是争夺天下的两大势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趁机杀掉刘邦。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善于笼络人心,将来必成大患。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一、选择题1. 鸿门宴中,谁主张杀掉刘邦?A. 范增B. 韩信C. 张良D. 项伯答案:A. 范增2. 在鸿门宴上,谁曾为刘邦辩护?A. 项庄B. 项伯C. 范增D. 张良答案:B. 项伯3. 鸿门宴中,刘邦逃走后,谁曾追赶刘邦?A. 项庄B. 韩信C. 项伯D. 范增答案:A. 项庄二、简答题1. 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当时刘邦和项羽分别领导着反秦的义军。
在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
刘邦不满项羽的安排,于是起兵反楚。
在刘邦进攻楚地时,项羽派遣项庄设宴款待刘邦,实则是为了谋杀他。
2. 请分析项庄在鸿门宴上的作用。
答案:项庄在鸿门宴上扮演了刺客的角色。
他受范增指使,多次举杯向刘邦敬酒,企图找机会刺杀刘邦。
然而,由于项伯的辩护和刘邦的机智,项庄未能成功刺杀刘邦。
3. 请分析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应对策略。
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上采取了以下应对策略:(1)虚心接受项伯的辩护,降低项羽的警惕心;(2)借口上厕所,暂时离开宴席,避免在宴席上遭受暗杀;(3)在宴席上多次向项羽敬酒,以示忠诚;(4)在逃离鸿门宴时,机智地让部下樊哙假扮自己,成功迷惑敌人。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的影响。
答案: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鸿门宴使得刘邦逃过一劫,为他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2)鸿门宴后,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楚国内部不稳定;(3)鸿门宴使项羽失去了杀死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刘邦崛起提供了机会;(4)鸿门宴加速了楚汉争霸的进程,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埋下了伏笔。
四、拓展题1. 请谈谈你对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答案:在鸿门宴中,各个人物性格鲜明:(1)刘邦:机智、果断、善于把握时机。
在鸿门宴上,他能够及时逃离险境,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2)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在鸿门宴上,他未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导致后来楚汉争霸的失败;(3)范增:足智多谋、忠诚。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年?A. 公元前206年B. 公元前207年C. 公元前208年D. 公元前209年答案:A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萧何B. 张良C. 韩信D. 陈平答案:B5.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范增B. 项伯C. 龙且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刘邦在鸿门宴中通过________的计策成功脱险。
答案:张良3. 项羽的谋士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暗示项羽杀掉________。
答案:刘邦4. 鸿门宴中,项伯因为与________的交情,暗中帮助刘邦。
答案:张良5. 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________王。
答案:汉中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赶到,因不满刘邦抢先入关,决定设宴鸿门,意图除掉刘邦。
2. 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哪些策略来脱险?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示弱求和:刘邦在宴会上表现出谦卑和顺从,向项羽表示自己并无野心。
- 借助张良:刘邦依靠张良的智慧和谋略,制定应对策略。
- 拉拢项伯:通过张良的关系,刘邦与项伯结为亲家,争取项伯的支持。
- 借机逃脱:在宴会中途,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迅速离开鸿门,返回军营。
3. 范增在鸿门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极力主张杀掉刘邦,认为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威胁。
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动手,甚至在宴会上举起玉玦作为信号,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还安排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但最终未能成功。
4. 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刘邦方面:鸿门宴使刘邦意识到项羽的威胁,促使他更加谨慎和低调,同时也坚定了他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决心。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鸿门宴》练习题一。
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鲰(zhōu)生参乘(shèng)玉玦(jué)飨(xiǎng)士卒B.戮(lù)力彘(zhì)肩籍(jiè)吏民按剑而跽(jì)C.披帷(wéi)刀俎(zǔ)要(yāo)项伯说(shuì)项羽D.目眦(zì)卮(zhì)酒樊哙(kuài)不胜杯杓(sháo)2.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君为我呼入②君王为人不忍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会天大雨,道不通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不如因而善遇之D.①故遣将守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④/②⑤/③⑥C.①④/②⑤⑥/③D.①④⑥/②⑤/③5.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B.行将为人所并C.吾属今为之虏矣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二。
课内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课内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D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君王对女子的宠爱②幸好,幸亏③告辞④感谢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范增起,出,召项庄 D.张良出,要项伯【解析】A. 倍,通“背”。
B.蚤,通“早”。
D.要,通“邀请”。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C )A.籍何以至此 B.大王来何操 C.竖子不足与谋 D.沛公安在【解析】A.B.C.宾语前置 C.省略句,竖子不足与之谋4.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之⑤为.击破沛公军⑥窃为.大王不取也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被②呢,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③【这个“为”有争议,可暂且不记。
观点一:读wèi,对,介词(全句翻译成“对这件事怎么办”);观点二,读wéi,做,动词(全句翻译成“怎么做这件事”)。
】④替,介词⑤替,介词⑥认为,动词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D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C.所以..宫室,还军霸上..遣将守关者 D.封闭【解析】A.男女亲家 B.意外的变故 C.……的原因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最新)一、选择题1. 题目: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楚汉争霸时期答案:D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
这一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鸿门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2. 题目: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荆轲答案:D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和张良等。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刺客,与鸿门宴无关。
3. 题目: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A. 长安B. 洛阳C. 鸿门D. 咸阳答案:C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鸿门,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二、填空题1.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
答案:张良解析: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刘邦化解了危机。
2. 题目:鸿门宴中,项羽的谋士是______。
答案:范增解析: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他力主杀掉刘邦,但在鸿门宴中未能成功。
3.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__的计策成功逃脱。
答案:张良解析: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通过一系列手段使刘邦成功逃脱了项羽的追杀。
三、简答题1. 题目: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的权力争夺。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了咸阳,并派兵守住了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
项羽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刘邦有野心,于是率军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在此背景下,刘邦被迫前往鸿门赴宴,以求和解。
解析:鸿门宴的背景涉及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和刘邦、项羽之间的矛盾。
刘邦先入关中,触犯了项羽的利益,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2.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化解危机的?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化解了危机:1. 低姿态示弱:刘邦在见到项羽后,主动道歉,表示自己并无野心,只是误信谣言,才派兵守关。
2. 借助张良: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安排了项伯(项羽的叔父)从中调解,使项羽对刘邦的敌意有所缓和。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对决。
这场宴会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鸿门宴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选择题1. 鸿门宴是在哪个城市举行的?a) 长安b) 襄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b) 襄阳2. 鸿门宴的主角是谁?a) 项羽b) 刘邦c) 刘备d) 曹操答案:a) 项羽3. 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a) 做买卖b) 聚会娱乐c) 谈判和解d) 比武较量答案:c) 谈判和解4. 鸿门宴后,刘邦采取了什么行动?a) 立即发动进攻b) 暂时退避三舍c) 向项羽表明忠诚d) 暗中策划反击答案:b) 暂时退避三舍5. 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a) 使刘邦获得了胜利b) 使项羽失去了统治地位c) 奠定了刘邦的皇帝地位d) 为刘邦和项羽的合作埋下伏笔答案:c) 奠定了刘邦的皇帝地位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2.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_______。
答案:对决3. 鸿门宴的地点是_______。
答案:襄阳4. 鸿门宴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谈判、和解5. 鸿门宴后,刘邦暂时_______。
答案:退避三舍三、简答题1. 鸿门宴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项羽和刘邦要举行这次宴会?答案:鸿门宴的背景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势力争夺。
项羽是楚国的霸主,而刘邦是汉国的崛起者,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竞争。
鸿门宴是项羽想通过宴会的方式解决与刘邦的矛盾,达到和解的目的。
2. 鸿门宴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后,刘邦暂时退避三舍,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追求。
这场宴会使得刘邦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大的声望和支持,为他后来的崛起和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鸿门宴也标志着项羽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刘邦的胜利和汉朝的建立。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鸿门宴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发生的?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末年D. 汉朝初年答案:C2. 鸿门宴的主要参与者有以下哪几位?A. 项羽、刘邦B. 曹操、刘备C. 诸葛亮、司马懿D. 岳飞、秦桧答案:A3. 鸿门宴中,项羽为何没有杀掉刘邦?A. 因为刘邦是项羽的亲戚B. 因为项羽被刘邦的诚意所打动C. 因为项羽认为刘邦不足为患D. 因为项羽的部下范增建议不要杀刘邦答案:D4.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如何发展?A. 两人结为兄弟B. 两人成为敌人C. 两人各自为政D. 两人共同建立了汉朝答案:B5. 鸿门宴中,谁为刘邦解围?A. 张良B. 韩信C. 萧何D. 陈平答案:A二、填空题6. 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事件之一。
答案:宴会7. 鸿门宴发生在________年,地点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答案:前2068. 鸿门宴中,刘邦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________的帮助。
答案:张良9.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________的爆发。
答案:楚汉战争10. 鸿门宴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________的典型。
答案:权谋三、简答题1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秦朝灭亡,群雄逐鹿中原。
刘邦和项羽是当时两大势力的领袖,刘邦率先攻入咸阳,而项羽则率领大军随后赶到。
为了解决双方的矛盾,项羽设宴邀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12. 描述鸿门宴中张良如何帮助刘邦脱险。
答案:在鸿门宴上,张良利用智谋,先是通过项伯向项羽传达刘邦的诚意,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随后,在宴会上,张良又巧妙地利用项庄舞剑的机会,暗示樊哙等人保护刘邦,并在关键时刻帮助刘邦借故离席,成功逃脱。
13. 鸿门宴对后世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宴会,也是权谋斗争的典型案例。
它展示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2024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2024一、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何没有杀刘邦?A. 项羽心慈手软B. 张良的智谋C. 项伯的劝阻D. 刘邦的狡猾3. 下列哪项不是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A. 项羽B. 刘邦C. 张良D. 荆轲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A. 项伯B. 范增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对项羽不满?A. 项羽不听劝告B. 项羽优柔寡断C. 项羽心慈手软D. 项羽贪图享乐(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西汉著名的_________。
2.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_________战争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_____的智谋和_________的帮助,成功脱险。
4. 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向项羽暗示要杀刘邦,但项羽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_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_中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起因和结果。
2. 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3. 张良在鸿门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4. 鸿门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5. 你认为鸿门宴中谁是最关键的人物?为什么?(四)论述题1.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鸿门宴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 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智谋和性格对最终结果有何影响?3. 从鸿门宴看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与智慧。
4. 鸿门宴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5. 结合鸿门宴,谈谈你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理解。
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1. A. 《史记》解析:《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
2. C. 项伯的劝阻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多次劝阻项羽,使刘邦得以脱险。
3. D. 荆轲解析: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与鸿门宴无关。
《鸿门宴》同步测试(含答案)
《鸿门宴》同步测试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B.张良入谢谢:辞谢C.再拜献大王足下再:第二次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相同的两句是()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③亚父受玉斗,置之地④吾属今为之虏矣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关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置B.谢C.坐D.如4.下列对各句中加粗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籍吏民,封府库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于是项伯复夜去”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范增数目项王D.间至军中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7.补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8.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一)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一)练习题:1. 鸿门宴的背景是什么?2. 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3. 鸿门宴上,范增为何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4. 张良在鸿门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的用意是什么?6. 项伯为何会保护刘邦?7.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8.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的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 鸿门宴的背景是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据汉中、巴蜀等地。
而项羽则被封为西楚霸王,掌握中原地区。
双方势力逐渐形成对立,矛盾不断升级。
2. 在鸿门宴中,刘邦代表的是汉王势力,而项羽代表的是西楚霸王势力。
3. 范增认为刘邦有雄才大略,若不趁机杀掉,将来必成大患。
因此,他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4. 张良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事先得知范增的阴谋,提醒刘邦要提高警惕。
在宴会上,张良还与项伯结交,使得项伯愿意保护刘邦。
5. 项庄舞剑的用意是为了趁机刺杀刘邦。
然而,由于项伯的保护,项庄未能得手。
6. 项伯保护刘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项伯与张良有交情,不便下手;二是项伯认为刘邦并无反心,杀之无名。
7.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表面上看并未恶化,但实际上已埋下仇恨的种子。
刘邦在鸿门宴上侥幸逃脱,更加坚定了争夺天下的决心。
而项羽则因为未能杀掉刘邦,导致后来的楚汉争霸愈发激烈。
8.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鸿门宴使刘邦意识到项羽的威胁,从而更加努力争取天下。
其次,鸿门宴使得项羽失去了杀掉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后来的楚汉争霸埋下了隐患。
最后,鸿门宴中的种种阴谋与算计,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以下是针对鸿门宴相关内容的详细解析:1. 鸿门宴的背景:楚汉争霸时期,秦朝灭亡后,天下大乱。
刘邦和项羽分别代表了两个势力,争夺天下。
在此背景下,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据汉中、巴蜀等地,而项羽则被封为西楚霸王,掌握中原地区。
2. 鸿门宴中的势力对比:刘邦的汉王势力虽然暂时较弱,但他善于用人,广结善缘,得到了许多豪杰的支持。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最新)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最新)一、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1. 课文背景《鸿门宴》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项羽本纪》。
这篇文章描绘了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这次宴会表面上是项羽设宴款待刘邦,实际上是项羽想要借机除掉刘邦。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刘邦最终得以逃脱,这场宴会也成为了楚汉相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 作者介绍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继承父业,继续编纂史书。
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文内容解析1. 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刘邦:机智、果断、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上,他能够冷静应对危机,最终逃脱险境。
项羽:勇猛、直率、缺乏远见。
他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最终错失良机。
张良:聪明、机智、忠诚。
他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在鸿门宴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项伯:重情义、缺乏政治眼光。
他是项羽的叔父,因与张良有旧交,最终帮助刘邦逃脱。
范增:老谋深算、忠诚。
他是项羽的谋士,极力主张除掉刘邦,但未能成功。
2. 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开头至“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交代背景,介绍鸿门宴的起因。
第二部分(“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至“樊哙从良坐”):描绘鸿门宴的经过,重点描写刘邦、项羽、张良等人的表现。
第三部分(“樊哙从良坐”至结尾):叙述鸿门宴的结果,刘邦逃脱,项羽错失良机。
3. 重点段落解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段落:这一段详细描写了鸿门宴的场景,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了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樊哙从良坐”段落:樊哙的出场为鸿门宴增添了戏剧性,他的言行进一步突显了刘邦的机智和项羽的优柔寡断。
三、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1)下列关于《鸿门宴》背景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初期B. 是刘邦设宴款待项羽C. 最终导致了项羽的失败D. 是一次和平的宴会答案:A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初期,是项羽设宴款待刘邦,但实际目的是要除掉刘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基础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
“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劳的意思)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毋内诸侯(内na,通纳,接纳)二、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不者(“不”通“否”)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都)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三、词性活用…A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示意)若入前为寿(上前)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发上指(向上)B 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C 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E 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F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四、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义:现在的人)、沛公以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原因)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五、句式解析(1)判断句①.用“……也”表示判断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用“为”表示判断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今日之事何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沛公军霸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具告以事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3)被动句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无标记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5)固定结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六、难句解析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
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
“车骑”指战车。
“道”用作动词,取道。
“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
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
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
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
”。
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
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七、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全、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军(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幸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击①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内④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2、虚词为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干,动词)②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③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⑤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⑥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成为)⑧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⑨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因:因言曰:……(趁机)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于①长于臣(介词,比)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然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②不然(这样,代词)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之①珍宝尽有之——音节助词,不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