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的分类与使用

量词的分类与使用
量词的分类与使用

十八类常见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

个、位、条

其中“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例如:

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

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画家

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

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

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

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

只、匹、头、条、峰

例如: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

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

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

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

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

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

一条虫一峰骆驼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

个、只、颗、根、张、片、条

例如:

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

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

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

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

一条尾巴一颗心

4、表示植物的量词

棵、株

例如: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

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树

一株麦子一株小草

5、表示水果的量词

个、粒、根

例外:

一粒葡萄一根香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一个梨一个李子一粒葡萄一根香蕉6、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

朵、片、条、颗、粒

例如:

一朵花一朵玫瑰一朵红梅

一片叶子一颗种子一粒米

7、表示食物的量词

顿、道、片、块、根、个、粒

例如:

一顿饭一顿早饭一份早餐

一份午餐一份晚餐一份中餐

一份西餐一份点心一根油条

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根鸡腿

一个鸡蛋一片肉一块牛肉

一个三明治一道菜一道汤

一片面包一块蛋糕一根冰棒

一片饼干一粒糖果一片西瓜

8、表示餐具的量词

根、把、张

例如:

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

张、把、条、张、台、根、个、块、盘例如: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一条毛巾一根火柴一根蜡烛一盏灯一个灯泡一把牙刷一条牙线一块香皂一块桌布一块手表一面镜子一个脸盆一只桶一把伞一条绳子

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影机

一盘录影带一盘录音带

一部电话一个冰箱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件、条、顶、个、只、枚

例如:

一件衣服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个口袋一顶帽子一条围巾一只手套一只袜子一只鞋一只眼镜一只耳环一枚胸章

11、表示建筑物的量词

座、栋、条、面、扇、间、堵

例如:

一座城一座桥一条路一间房一座别墅一扇门一座高楼

一幢楼房一座塔一座庙

一扇窗一面墙一堵墙

12、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

辆、列、架、艘

一辆车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条船

一枚火箭一艘军舰

13、表示工具的量词

例如:

一把锤子一把锁一把剪刀14、表示文具的量词

支、张、块、方、台

例如:

一支笔一张纸一块墨

一方砚台一台电脑

15、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

封、则、首、篇、道、幅、个、支、张

例如:

一封信一则日记一首诗

一篇文章一幅照片一首歌

一张照片一幅画一台戏

一道命令一支曲子一个字

一篇报告一个词一个句子

16、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

件、顿、场、通、个、阵

例如:

一件事一个事件一个动作

一通电话一顿毒打一顿吵架

一顿臭骂一场球赛一场风波

一场战争一场大火一个案例

一通报告一阵骚动一阵掌声

17、表示武器的量词

把、面、张、支、发、门、枚

例如:

一把刀一面盾一张弓一支箭

一支枪一发子弹一门大炮

一枚炮弹一枚导弹

18、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

座、道、条、个、轮、颗、朵、阵、场

例如:

一座山一道梁一条江一条河

一轮明月一颗星星一个太阳

一个池子一个湖一个海

一朵云一阵风一场雨

一个响雷一道闪电

量词总结

数量

匹、张、座、回、场、尾、条、

个、首、阙、阵、网、炮、顶、

丘、棵、只、支、袭、辆、挑、

担、颗、壳、窠、曲、墙、群、

腔、砣、座、客、贯、扎、捆、

刀、令、打、手、罗、坡、山、

岭、江、溪、钟、队、单、双、

对、出(戏)、口、头、脚、

板、跳、枝、件、贴、针、

线、管、名、位、身、堂、

课、本、页

重量

丝、毫、厘、分、钱、两、斤、

担、铢、石、钧、锱、忽、吨、

千克、克

长度

毫、厘、分、寸、尺、丈、里、

寻、常、铺、程、米、千米

容积

撮、勺、合、升、斗、石、盘、

碗、碟、叠、桶、笼、盆、盒、

杯、钟、斛、锅、簋、篮、盘、

桶、罐、瓶、壶、卮、盏、箩、箱、煲、啖、袋、钵

时间

年、月、日、季、刻、时、周、天、秒、分、旬、纪、岁、世、更、夜、春、夏、秋、冬、代、

形状

丸、泡、粒、颗、幢、堆、条、根、支、道、面、片、张、颗、块

量词

论量词超常搭配的一般手法 摘要:量词是一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其左右主要在于计量。但我们在阅读中,特别是在一些文学作品里有大量的量词并不在于计量,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一种主观感情,或是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一般量词的这种非常规搭配实现表达效果飞跃的内在机制和途径。 关键词:量词修饰方法表达效果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其作用主要在于计量。汉语量词在汉语大词类中是最后划类和定名的词类。在现代汉语中,量词运用却更为普遍。量词是根据表达事物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丰富而复杂的汉语量词系统不仅是现代汉语跟其它民族语言相区别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原始汉语的一大特征。这一成熟的量词系统的形成也是我们汉语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在我们的阅读和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的量词不但有计量的作用,同时量词重叠时,也可以不再是表示数量,可以修饰名词(个个孩子,滴滴汗水),也可以离开名词,单独冲任句子的主语(个个都有本事/张张都是好的),而且量词单用的时候还有很明显的修辞功能。而这种表现,往往在诗歌或者一些散文中非常常见。如: (1)谁把她从洗衣桶里拎出来头脚倒置,吊在阳台上从她惊讶的眼中流出一滴滴迷惘(张新泉《问题:如何晾晒布娃娃》,载《诗刊》1998年 6月) (2)突然,一撮阳光射到矮树丛的光秃枝桠上。(卢岚《两重节奏的春天》,载于《散文》1996年12月) 在这里,计量液体的量词?滴?在这里修饰的却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迷惘?,?阳光?用计量具体事物的量词?撮?来表示,很显然,在这里的量词已经超越了一般量词和名词的常规组合,但这种搭配却有一种美感,体现了一种比较强烈的修辞色彩。 那么量词是如何临时性地用本来计量一种事物的量词来计量和修饰另一事物,并实现这种超越语言规范的修辞功能的呢?很显然,量词的这种功能并不是毫无章法的。如果概括起来,其途径和方法主

填量词练习

填量词练习姓名—— 一()海鸥一()帆船一()军舰一()沙滩 一()稻田一()鱼塘一()石桥一()秧苗一()秧苗一()果园一()小溪一()翠竹一()飞鸟一()队旗一()铜号一()红领巾 一()“红领巾”一()欢笑一()阳光一()大雨 一()数学题一()飞机一()蓝天一()轮船 一(句)话一(则)寓 言一(项)练习 一(列)火车一(顶)帽子、帐子一(床)被子 一(碗)饭一(架)飞机、钢琴一(盏)台灯 一(挺)机枪一(篇)文 章一(手)好字 一(栋)楼房一(点)意 见一(株)紫丁香 一(束)鲜花一(件)衣服、事 情 一(朵)花、云一(杯)水、茶一(匹)马、布 一(阵)风、雨一(扇)门、窗 一(节)车厢、课一(首)诗、歌 一(本)字典、书一(幅)地图、画 一(口)水缸、气一(副)手套、眼镜

一(支)粉笔、铅笔、烟一(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一(艘)轮船、舰艇一(间)卧室、屋子 一(声)问候、祝福一(种)方法、本领 一(份)工作、文件一(滴)眼泪、汗水 一(条)小鱼、小河、道路、狗、裤子、小船、尾巴 一(场)比赛、雨、戏 一(位)同学、老师、家长、朋友 一(座)城市、大山、桥、假山、灯塔 一(滴)眼泪、汗水一(根)竹子、木棍、线 一(台)电视、电脑、电扇一(道)题目、闪电 一(粒)种子、石子、粮食一(门)功课、心思、大炮 一(片)树叶、草地、蓝天、西瓜、心意 一(个)夜晚、书包、池塘、小孩、数字、西瓜 一(颗)石子、星星、珍珠、糖果、话梅、葡萄 一(只)小船、气球、篮球、乌鸦、小鸟、羊、老鼠、鸭、鸡、鹅、老虎、苹果、李子 一(头)牛、猪、大象 一(串)珍珠、香蕉、葡萄、钥匙 一(棵)小草、树 一(双)筷子、眼睛、鞋子、袜子、手 一(张)桌子、板凳、床、照片、试卷、报纸、嘴巴 一(把)椅子、扇子、尺子、雨伞、小刀、钥匙、勺子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1-6年级量词大全

量词讲解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的细致分类很多,例如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等。 名量词:“一个人、两只梨头、三口钟、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 动量词:“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复合量词:把名量词“驾”“人”和动量词合在一次,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 老师有话说:对于这一知识点,概念只作为了解就可以了,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去 正确的填写、运用量词,而不至于出现“一头马,一匹狗”这一类的笑话。 量词的重叠: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张张/次次/趟趟/回回等等。 十八类常见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 个、位、条

其中“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例如: 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一个画家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 只、匹、头、条、峰 例如: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一条虫一峰骆驼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 个、只、颗、根、张、片、条 例如: 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一颗牙齿 一个舌头一个下巴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一条尾巴一颗心 4、表示植物的量词 棵、株 例如: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树一株麦子一株小草 5、表示水果的量词 个、粒、根 例外: 一粒葡萄一根香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 一个柿子一个梨一个李子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6、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 朵、片、条、颗、粒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量词练习题(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量词练习 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只)苹果一(颗)枣一(颗)杏子一(只)桃 一(座)楼房一(朵)花一(把)扇子一(本)书 一(双)鞋子一(群)人一(个)西瓜一(件)衣服一(瓶)墨水一(封)信一(只)手表一(把)雨伞一(张)桌子一(匹)马一(辆)马车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头)驴一(篮)水果一(枚)硬币一(节)车厢一(朵)云一(道)闪电一(条)鱼 一(条)小河一(滴)水一(轮)明月一(张)门票一(颗)星星一(粒)米一(支)铅笔一(棵)树 一(面)红旗一(座)山一(片)森林一(间)房子一(条)毛巾一(只)狗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条)木船一(句)话一(座)大桥一(把)火 一(所)学校一(张)嘴一(台)电视机一(堆)落叶一(首)古诗一(架)飞机一(扇)窗户一(个)电话有些量词不是唯一的,只要用对就行。 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灯塔教师圈小语文之家

一年级上册量词练习 一()黄牛一()猫一()鸭子一()鸟 一()苹果一()枣一()杏子一()桃 一()楼房一()花一()扇子一()书 一()鞋子一()人一()西瓜一()衣服 一()墨水一()信一()手表一()雨伞一()桌子一()马一()马车一()橡皮 一()尺子一()驴一()水果一()硬币一()车厢一()云一()闪电一()鱼 一()小河一()水一()明月一()门票一()星星一()米一()铅笔一()树 一()红旗一()山一()森林一()房子

一()毛巾一()狗一()牛奶一()面包 一()木船一()话一()大桥一()火 一()学校一()嘴一()电视机一()落叶一()古诗一()飞机一()窗户一()电话有些量词不是唯一的,只要用对就行。

量词划分的标准、方法和量词系统

量词小类的划分 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被确定下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量词内部类系进行划分,然而这部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今天来说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各家根据自己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量词小类的划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但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量词研究的基础,要想做好量词研究,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不能够被跨越的。 一、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 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不一。有的从量词的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等语法特征上划分,有的从语音形式上划分,有的从量词词汇意义上进行划分,有的从词源上进行划分,还有的从计量精度上进行划分;有人采用单一标准,而有人采用多重标准。“人们在为量词定位、分类时,角度不同,依据的标准不一,对量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侧重不同,因而划分起来有很大的分歧。”1正因为这样,量词小类划分的几个标准首先要明确: (一)意义标准 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概念。对于量词,实际上就是指量词的语义分布。比如词典中关于“把”的解释:“量词,用于把手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扇子”2。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标准是丰富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计量,这里要分析量词的作用是计量还是表示事物的种类、等级顺序的,当然不计量的量词是很少的;二是计量的多少,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比如“群”和“个”比较,“群”所指的一般是复数,而“个”计量的一般是指单数;三是计量的精度,指的是量词表示名词事物的量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定的,比如“一副手套”,中的“副”往往表示成对出现的事物,而“一群人”中“群”则表示数量不定;四是量词重点在于强调数量的多少还是部分属于整体,例如,“一截竹竿”中的“截”指的就是相对于整根竹竿而言的一部分,没有说明具体多长,强调的是部分。 (二)语法特征标准 由于汉语量词概念的模糊性、复杂性,仅以概念意义为标准分类往往不能完成量词分类的任务。词的语法特征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量词也不例外。这里的语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名量词的发展流变

名量词的发展流变 摘要:具有丰富多彩的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从上古到近代,量词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以不同时期的名量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名量词不同时期的特征,进而反映出量词的演变轨迹及其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名量词;特征;演变轨迹;发展原因 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粘着于数词之后的词类,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数量单位的词。用来计量事物单位的叫名量词,计量行为单位的叫动量词。名量词从计量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量衡词;从名量词本身的职能情况来看,可分为专用量词、兼用量词、临时量词①。本文将对名量词作历时性研究,以揭示量词的演变轨迹及发展原因。 一、不同阶段名量词的发展状况及特征 ㈠上古时期:萌芽阶段 上古时期指太古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夏曾佑先生把它们分别称作传疑时代和化成时代。②这一时期处于名量词发展的萌芽阶段。名量词起源很早,我们在殷虚卜辞中看到度量衡量词“卣”和“升”,集体量词“朋”和“丙”,个体量词并未出现。如: ⑴鬯三卣.。(殷虚文字甲编,1139) ⑵车不其示十朋.。(合集,11442) ⑶马十五丙.。(合集,11459) “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这里以鬯的盛酒器为单位计其数,“卣”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结构。“朋”像串贝形,其数《诗·小雅·菁菁莪者》笺以为五贝。“丙”殷代驾车马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体量词已经出现,但仍处在初级阶段。度量衡量词大量出现。 个体量词有“人”、“乘”、“两”、“匹”、“品”、“”、“编”、“个”、“札”、“言”、“章”、“枚”③ ⑴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非子·外储说右下) ⑵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庄子·列御寇) ⑶用币必百两.,百两必千人.。(左传·昭公十年) ⑷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左传·襄公二年) ⑸楚子入飨于,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⑹子产以幄幕九行.。(左传·昭公十三年) ⑺或取一编.营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⑻庙门容大扃七个.。(周礼·考工记) ⑼夫子语我九言.。(左传·襄公四年) ⑽《静女》之三章.。(左传·襄公四年) ⑾(二步置)枪二十枚.。(墨子·备城门) “人”表示人的个体单位,由名词“人”沿用而来;“乘”表示车的个体单位量词,相当于“辆”;“两”表示车的个体单位量词,相当于“辆”;“匹”表示马或牛的个体单位量词;

初中语文量词知识点

初中语文量词知识点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 其中“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 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画家 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 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 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 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 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 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 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 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 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 一条虫、一峰骆驼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 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 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 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 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 一条尾巴、一颗心 4.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 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 一株树、一株小草 5.表示水果的量词:个 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 一个梨、一个李子、一粒葡萄 一根香蕉 6.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 大都表示形状 一朵花、一朵玫瑰、一朵红梅 一片叶子、一条根、一颗种子 一粒米 7.表示食物的量词:顿、道、片、块、根、个、粒 一顿饭、一顿早饭、一份早餐 一份午餐、一份晚餐、一份中餐

一份西餐、一份点心、一根油条 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根鸡腿 一个鸡蛋、一片肉、一块牛肉 一个三明治、一道菜、一道汤 一片面包、一块蛋糕、一根冰棒 一片饼乾、一粒糖果、一片西瓜 一根棒棒糖 8.表示餐具的量词:根、把、张 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 一张餐纸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张、把、条、张、台、根、个、块、盘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 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 一条毛巾、一根火柴、一根蜡烛 一盏灯、一个灯泡、一把牙刷 一条牙线、一块香皂、一块桌布 一块手表、一面镜子、一个脸盆 一只桶、一把伞、一条绳子 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影机 一盘录影带、一盘录音带、一个冰箱,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件、条、顶、个、只、枚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量词专项练习

二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量词专项练习 仿写需要注意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2.句式要统一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仿写的方法 1、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①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 ②在结构上,重视“形似”,分析例句在句式、修辞方法、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的特征,使仿句形神相似。 2、依据例句的特点,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 从整体入手,仔细揣摩,筛选有用信息,把例句中的“相同点”迁移到仿句中; 并对例句中的“不同点”加以替换,直至完全符合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的要求。 照样子写词语,写句子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题:(茂盛)的树木 ()的妈妈()的家庭

()的伙伴()的朋友 ()的教室()的操场 ()的老师()的马路 ()的天气()的天安门 ()的风景()的花园 ()的广场()的雪花 ()的小狗()的车辆 ()的草坪()的花坛 二、照样子写句子。 A例: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1. 小红是我们的开心果。 。 2. 美丽的慈溪是我的家乡。 。

3. 我喜欢那条黑白点的小狗。 。 4. 李宁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B例:小猴子听了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 我看书。 我()地看书。 2. 小红在教室里画画。 小红在教室里()地画画。 3. 妈妈在花园里浇花。

修饰名词的数量词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修饰名词的数量词分类。 修饰可数的量词: a number of, the number of, many, too many few , a few 修饰不可数的量词: a large amount of , huge amounts of, a great deal of, much, too much little, a little 两个皆可修饰的量词:some, any, a lot of, lots of, plenty of , enough 固定搭配: only a few (=few) not a few (=many) quite a few (=many) many a (=many) Many books were sold. =Many a book was sold. 卖出了许多书。 【巩固练习】 用few/a few/little/a little 填空。 1.There was_a little _food in the fridge。It was nearly empty. 2.----When did Sarah go out? ----__A few___ minutes ago. 3.I can’t decide now.I need _a little_ time to think about it. 4.There was __little___traffic, so we arrived earlier than we expected. 5.The bus service isn’t very good at night----there are ___few__buses after 9 o’clock.

古汉量词的发展

汉语发展的时间很长, 当然颇有演变。 例如中国人说养狗养猪, 日本人就说是犬 养猪饲,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中国人听了总要发笑,因为「狗养的」乃是骂人 的话。可是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现象并不罕见,如《论语.子罕》:「吾谁欺? 欺天乎?」就同时用了两种语序,有宾语在前的,也有宾语在后的。又如汉语中 量词极为发达,一个人、一张床、一匹马、一头牛、一只羊、一扇门、一根葱、 一尾鱼、一叶舟、一方塘、一口刀、一把枪、一锭金、一泡尿、一坨屎,都有不 同的量词, 印欧语系语言便不如此丰富。 但古汉语的量词使用原先却较简单, 与 印欧语系差不多。再者,印欧语系中复声母的现象甚为普遍,汉语古亦有之。依 古音学家之推考,古汉语中辅音接合的可能性,甚至更多於现代的印欧语,如 dg-、 tp-、 dm- 、 ml-、 nd-、 mbl-、 nh- 等均为现代印欧语所不习见者。但后来复 声母语终被淘汰了,汉语只以单音来表示。故由语序、量词、复声母等等这类事 来看,汉语之演变不可谓不大。 然纵观汉语史,又可发现汉语的基本特质古今并无大异。 其变化者, 一 是古有而渐丰,如量词在先秦,虽已有之但尚不发达,魏晋才大量出现。这种 变,其实只是发展,只是踵事增华。在古人说:「孚马四匹,孚车卅两」(小孟 鼎)「卯五牛于二珏」(殷虚文字乙编, 7645 )「其礻登新鬯二升,一卣」(殷 契粹编, 525 )「予光赏贝二朋」(三代吉金文存,十三卷)时,早已注意到每 一物事之特殊性, 故其后才会广泛地以不同计量词去指称每一不同的物事。 另一 种变化,则是选择的结果,例如上文所谈到的词序和复声母。词序渐渐稳定,以 宾语放在动词后面为主, 复声母则遭放弃,都是有意识的作为, 故是变本而加厉。 这也就是说:语言虽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中国人也认为用语出於 自然,但 对语言的意识, 各民族并不一样。 各民族语言之所以不同, 即肇因於此。 本於这种「对语言的思维」,各民族分别创造了他们的语言。汉语相较於其他语 系,所具有的特色, 便可显示古人在造语时特具的思维状态或倾向。 顺著这些状 态或倾向发展, 后来汉语遂越来越与其他语系不同了。 某些与其他语系类似的语 言现象,则也已逐渐淡化或改变。语言,为人禽之分的界限,人文起始於此。故 对语言的思维,也是思想史的起点。中国思想史,即应由中国人如何看待语言、 如何创造语言、如何发展语言特色讲起 O 薛培】:正一量词丰富多样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量词在古代汉语里的运用 ,虽然比不上在现代汉语里来得普遍、细致 ,但在先秦时期已略具雏 形和变化。 《诗经》作为这个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 ,使用的量词已有一定数量 ,正好用作语例 , 分析量词的使用情况 ,带出量词的一些发展。 [作者简介]薛培,女,河北石家庄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士。 古代汉语中数量词的发展演变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 古汉语数量词的用法古今有很多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地方, 概念就已产生,其历史远比文字的历史悠久得多。先民经历了从“有” 与 “少”,到从中分出具体的“一” “、二”、“三”等数。本文试从数、量概念的产 生,古代 汉语中表示数量的方法、 数词量词合用的过程以及数量词的形成等方面来探讨古代汉语中数 量词的发展演变, 以便更清楚的了解古今汉语数量表示方法的异同, 从而对现代汉语 数量词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数词;量词;数量词;合用 语言文字修辞 一、古代数、量概念的产生在汉字产生之前人类就有了数的概念。只是由于文字尚未产生, 也就没有任何的书面文献流传下来。 在人类开化的初期,古猿人以捕猎为生,一旦在江河湖 海中捕到了鱼,或在崇山峻岭中打到了猎物,开始“有”了食物,便饱餐一顿,而后尽情歌 2007 级汉语言文字学硕 在人类的远古时期数量 到“无” ,到“多”

小学一年级量词练习(终审稿)

小学一年级量词练习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头)黄牛? 一(弯)新月一(轮)圆月一(只)猫 一(个)月亮一(群)鸭子一(个)苹果一(只)鸟 一(颗)杏子? 一(座)楼房一(把)扇子? 一(颗)枣一(双)鞋子一(块)西瓜一(件)衣服一(颗)桃 一(瓶)墨水一(只)手表一(把)雨伞一(朵)花 一(张)桌子? 一(辆)马车? 一(本)书一(个)人一(块)橡皮? 一(把)尺子? 一(盘)水果一(匹)马一(个)硬币一(节)车厢? 一(封)信? 一(头)驴 一(道)闪电一(条)小河? 一(朵)云? 一(条)鱼? 一(张)门票? 一(颗)星星一(杯)水? 一(粒)米 一(支)铅笔? 一(面)红旗? 一(棵)树?一(座)山 一(片)森林? 一(座)房子? 一(只)狗一(句)话 一(瓶)牛奶一(片)面包? 一(条)木船一(堆)火 一(座)大桥一(座)学校一(条)毛巾 一(头)黄牛一(弯)新月? 一(轮)圆月一(只)猫 一(个)月亮一(群)鸭子? 一(个)苹果? 一(只)鸟一(颗)杏子一(座)楼房一(把)扇子一(颗)枣 一(双)鞋子? 一(块)西瓜一(件)衣服一(颗)桃 一(瓶)墨水? 一(只)手表? 一(把)雨伞一(朵)花一(张)桌子? 一(辆)马车? 一(本)书一(个)人 一(块)橡皮? 一(把)尺子? 一(盘)水果一(匹)马一(个)硬币一(节)车厢? 一(封)信一(头)驴

一(道)闪电一(条)小河一(朵)云一(条)鱼 一(张)门票? 一(颗)星星? 一(杯)水一(粒)米 一(支)铅笔? 一(面)红旗? 一(棵)树一(座)山 一(片)森林? 一(座)房子一(只)狗一(句)话 一(瓶)牛奶? 一(片)面包一(条)木船一(堆)火 一(座)大桥一(座)学校一(条)毛巾 一(头)黄牛一(弯)新月一(轮)圆月一(只)猫 一(个)月亮? 一(群)鸭子? 一(个)苹果一(只)鸟 一(颗)杏子一(座)楼房一(把)扇子? 一(颗)枣 一(双)鞋子? 一(块)西瓜? 一(件)衣服一(颗)桃 一(瓶)墨水? 一(只)手表一(把)雨伞? 一(朵)花 一(张)桌子? 一(辆)马车一(本)书一(个)人 一(块)橡皮一(把)尺子? 一(盘)水果? 一(匹)马 一(个)硬币? 一(节)车厢? 一(封)信一(头)驴 一(道)闪电一(条)小河? 一(朵)云? 一(条)鱼一(张)门票? 一(颗)星星? 一(杯)水? 一(粒)米一(支)铅笔? 一(面)红旗? 一(棵)树?一(座)山 一(片)森林? 一(座)房子一(只)狗一(句)话 一(瓶)牛奶一(片)面包? 一(条)木船? 一(堆)火 一(座)大桥一(座)学校一(条)毛巾 一(头)黄牛一(弯)新月? 一(轮)圆月? 一(只)猫 一(个)月亮? 一(群)鸭子一(个)苹果? 一(只)鸟 一(颗)杏子? 一(座)楼房? 一(把)扇子? 一(颗)枣 一(双)鞋子? 一(块)西瓜一(件)衣服? 一(颗)桃

【小学语文】一二年级语文数量词归类大全

量词是小学语文必会的基础知识;也是低年级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题;但是孩子们学习起来并不容易;一是因为汉语包含的量词很多;二是有的量词使用并不唯一。下面;王老师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量词大全。 量词歌一 一头牛;两匹马; 三只小羊找妈妈。 四只鸡;五只鹅; 六只鸭子嘎嘎嘎。 七条鱼;八只虾; 九只青蛙叫呱呱。 量词歌二 一条河;两排树;三只鸭子水中游。 四面墙;两扇窗;一张桌子摆中央。 一把椅;一瓶水;一排沙发靠墙放。 一份报;几个梨;一盘水果放桌上。 大卧房;放张床;一个枕头;一床被。 一盒糖;一杯水;一张照片很珍贵。 小书房;桌两张;一个书架宽又长。 两本书;一支笔;墙角一个大纸筐。 卫生间;在里面;一条毛巾挂一边。 一卷纸;一面镜;一个水壶放中间。 小厨房;往外拐;锅碗瓢盆在里面。 一块姜;一根葱;一袋大米做白饭。 一辆车;嘟嘟嘟;摩托来到集市边。 时装店;一间间;流行时装一件件。 十条裤;十件褂;十条裙子随你拣。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女孩 一个男孩一个画家一个司机一个工人 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 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一位代表 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一只鸡 一只大象一只羊一只猫一只老鼠 一只蝴蝶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 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一头豹子 一条蛇一条鱼一条虫一峰骆驼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 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 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 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 一条尾巴一颗心 4、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 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 一株树一株小草

三年级语文填量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填量词专项练习题 一()碧水一()秀峰一()榕树 一()倒影一()笔架一()画廊 一()文章一()黑板一()箩筐 一()筷子一()茶叶一()菠萝 一()骆驼一()秧苗一()龙舟 一()比赛一()朝霞一()古桥 一()衣服一()山沟一()高山 一()深涧一()血泡一()大伞 一()血痕一()神斧一()武艺 一()葡萄一()巨响一()白发 一()手枪一()灯光一()飞机 一()机枪一()哨所一()邮票 一()家庭一()衬衫一()裙子 一()春雷一()教室一()神话 一()斑马一()绿叶一()草莓 一()同学一()老乡一()数学题 一()村庄一()小岛一()鸟窝 一()黑暗一()颜色一()梨树 一()马车一()紫丁香一()清泉 一()空地一()雨点一()心 一()别针一()旗杆一()乌云 一()灯一()大风一()画 一()便条一()斑马一()脚 一()天鹅一()梨树一()石桥 一()蜘蛛一()彩虹一()书 一()棒一()勺子一()说法 一()时间一()绳一()老乡

一()朝霞一()口袋一()石桥 一()石头一()牛一()马 一()山一()燕子一()河一()雨一()星一()池塘 一()气一()船一()水 一()好字一()球一()云 一()鹅 参考答案 一(潭)碧水 一(座)秀峰 一(棵、株)榕树 一(个)倒影 一(个、座、副)笔架 一(条)画廊 一(篇、则)文章 一(个)黑板 一(个、只)箩筐 一(根/双/捆/对/把/包)筷子一(片/盒/包/箱/堆)茶叶 一(个/筐/箱)菠萝 一(只/群)骆驼 一(棵/株/担)秧苗 一(艘/条)龙舟 一(场)比赛 一(片)朝霞 一(座)古桥 一(件/箱/捆)衣服 一(条)山沟 一(座)高山 一(条)深涧 一(个)血泡 一(把)大伞 一(条/片/道)血痕一(把)神斧 一(身)武艺 一(筐/串/箱)葡萄 一(声)巨响 一(根/头/撮)白发 一(把/箱)手枪 一(束/缕)灯光 一(架)飞机 一(把/挺)机枪 一(个/处)哨所 一(张/套)邮票 一(个)家庭 一(件)衬衫 一(条/件)裙子 一(声)春雷 一(间/栋)教室 一(个)神话 一(只/群)斑马 一(片/对)绿叶 一(个/箱/盒)草莓 一(个/位/群)同学 一(个/位)老乡 一(道/组)数学题 一(个/座)村庄 一(座/个)小岛 一(个/处/种)鸟窝 一(片)黑暗 一(种/组)颜色 一(棵/片)梨树 一(辆)马车 一(支/朵/棵)紫丁香 一(眼/股/潭/泓)清泉 一(个)空地 一(个)雨点 一(颗/片)心 一(枚/盒)别针 一(根/捆)旗杆 一(片)乌云 一(盏/只)灯 一(阵)大风 一(幅/张)画 一(张/捆/叠)便条 一(只/群)斑马 一(只/双)脚 一(只/群)天鹅 一(棵/株)梨树 一(座)石桥 一(只/群)蜘蛛

数量词分类

数量词分类 (一)与交通工具有关的量词: 一(辆)汽车一(叶)扁舟一(架)飞机一(艘)轮船一(列)火车 一(节)车厢一(台)拖拉机 (二)与建筑有关的量词: 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家)工厂一(座)庙一(座)村庄 一(座)村落一(间)房屋一(间)教室一(幢)高楼一(栋)小洋楼 一(座)桥、亭台、塔 (三)与学习用品有关的量词: 一(枝)笔一(锭)墨一(方)砚台一(本)书、杂志一(张)报纸 一(把)尺一(瓶)墨水一(块)橡皮一(块)黑板一(台)电脑 (四)与生活用品有关的量词: 一(双)筷子一(只)碗一(把)勺一(口)井一(口)缸

一(扇)窗一(扇)门一(挂)窗帘一(匹)布一(张)床 一(床)被褥一(顶)蚊帐一(对)枕头一(张)桌子一(把)伞 一(盏)灯一(把)扫帚一(杆)秤一(包、根)火柴一(面)镜子 一(枚)邮票一(把)椅子一(条、个)板凳一(套)服装一(件)上装、衬衫 一(条)裤子、裙子一(封)信一(顶)帽子一(条)领带、围巾一(副)手套 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叠)纸币一(分、文)钱 (五)与武器、工具有关的量词: 一(艘)军舰一(辆)坦克一(架)战斗机一(门)大炮一(枚)火箭 一(挺)机枪一(支)步枪一(杆)枪一(箱)弹药一(发)子弹、炮弹 一(枚)弹壳一(台)机器一(颗)螺钉一(架)梯子一(卷)直尺 一(把)凿子、榔头、钳子、斧子、剪刀 (六)与动植物有关的量词:

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朵、枝、束、盆)花一(畦)菜 一(池)荷花一(匹)马一(口)猪一(片)果园、草坪、菜叶、花瓣、绿茵、森林 一(头)牛、羊、骡、驴、大象一(只)狐狸、鹅、猫、燕子、鸡、老鹰一(对)翅膀 一(条)蛇一(条、尾)鱼一(条)蓝鲸一(只、群)鸟一(条)尾巴 (七)与食品有关的量词: 一(包、支)香烟一(杯、瓶、箱)酒一(听、块)饼干一(篮)水果 一(串、颗、筐)葡萄一(串、个)香蕉一(只)西瓜一(颗)枣 一(袋、包)面粉一(粒)米一(碗)饭一(杯)茶 (八)与自然景象有关的量词: 一(轮)红日、圆月一(弯)月牙一(颗)星星一(道)闪电、霞光、彩虹 一(片)大雾一(场)雨、大雾、暴风雪一(阵)风一(次)潮汛

XX小学语文量词知识点梳理二

XX小学语文量词知识点梳理二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 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张、把、条、张、台、根、个、块、盘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 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 一条毛巾、一根火柴、一根蜡烛 一盏灯、一个灯泡、一把牙刷 一条牙线、一块香皂、一块桌布 一块手表、一面镜子、一个脸盆 一只桶、一把伞、一条绳子 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影机 一盘录影带、一盘录音带、一个冰箱。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条、顶、个、只、枚 一衣服、一上衣、一条裤子 一个口袋、一顶帽子、一条围巾 一只手套、一只袜子、一只鞋 一只眼镜、一只耳环、一枚胸章、一枚戒指 11、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条、面、扇、间、堵 一座城、一座桥、一条路 一栋房子、一座别墅、一座高楼

一幢楼房、一座塔、一座庙 一扇窗、一扇门、一面墙 一堵墙、一间房 12、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 一辆车、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 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条船 一枚火箭、一艘军舰, 13、表示工具的量词:把 一把锤子、一把锁、一把剪刀 14、表示文具的量词:支、张、块、方、台 一支笔、一张纸、一块墨 一方砚台、一台电脑 1、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个、支、张 一封信、一则日记、一首诗 一篇、一幅照片、一张照片 一幅画、一台戏、一道命令 一首歌、一支曲子、一篇报告 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16、表示事和动作的量词:、顿、场、通、个、阵 一事、一个事、一个动作 一通电话、一顿毒打、一顿吵架

一顿臭骂、一场球赛、一场风波 一场战争、一场大火、一个案例 一通报告、一阵骚动、一阵掌声 1、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个、支、张 一封信、一则日记、一首诗 一篇、一幅照片、一张照片 一幅画、一台戏、一道命令 一首歌、一支曲子、一篇报告 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16、表示事和动作的量词:、顿、场、通、个、阵 一事、一个事、一个动作 一通电话、一顿毒打、一顿吵架 一顿臭骂、一场球赛、一场风波 一场战争、一场大火、一个案例 一通报告、一阵骚动、一阵掌声 数量: 匹、张、座、回、场、尾、条、个、首、阙、阵、网、炮、顶、丘、棵、只、支、袭、辆、挑、担、颗、壳、窠、曲、墙、群、腔、砣、座、客、贯、扎、捆、刀、令、打、手、罗、坡、山、岭、江、溪、钟、队、单、双、对、出、口、头、脚、板、跳、枝、、贴、针、线、管、名、位、身、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期末量词专项练习题

一年级上册量词练习 一()黄牛一()猫一()鸭子一()鸟 一()苹果一()枣一()杏子一()桃 一()楼房一()花一()扇子一()书 一()鞋子一()人一()西瓜一()衣服 一()墨水一()信一()手表一()雨伞一()桌子一()马一()马车一()橡皮 一()尺子一()驴一()水果一()硬币一()车厢一()云一()闪电一()鱼 一()小河一()水一()明月一()门票一()星星一()米一()铅笔一()树 一()红旗一()山一()森林一()房子 一()毛巾一()狗一()牛奶一()面包 一()木船一()话一()大桥一()火 一()学校一()嘴一()电视机一()落叶一()古诗一()飞机一()窗户一()电话有些量词不是唯一的,只要用对就行。 一年级上册量词练习

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只)苹果一(颗)枣一(颗)杏子一(只)桃 一(座)楼房一(朵)花一(把)扇子一(本)书 一(双)鞋子一(群)人一(个)西瓜一(件)衣服一(瓶)墨水一(封)信一(只)手表一(把)雨伞一(张)桌子一(匹)马一(辆)马车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头)驴一(篮)水果一(枚)硬币一(节)车厢一(朵)云一(道)闪电一(条)鱼 一(条)小河一(滴)水一(轮)明月一(张)门票一(颗)星星一(粒)米一(支)铅笔一(棵)树 一(面)红旗一(座)山一(片)森林一(间)房子一(条)毛巾一(只)狗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条)木船一(句)话一(座)大桥一(把)火 一(所)学校一(张)嘴一(台)电视机一(堆)落叶一(首)古诗一(架)飞机一(扇)窗户一(个)电话有些量词不是唯一的,只要用对就行。

书数量词归类

数词主要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类。 一、数词的分类 1. 基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称为基数词。其形式如下: A.从1——10 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B.从11——19 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 这里除eleven,twelve,thirteen,fifteen,eighteen为特殊形式外,fourteen,sixteen,seventeen,nineteen都是由其个位数形式后添加后缀-teen构成。 C.从21——99 整数几十中除twenty,thirty, forty,fifty,eighty为特殊形式外,sixty,seventy,ninety都是其个位数形式后添加后缀-ty构成。表示几十几时,在几十和个位基数词形式之间添加连字符“-” 21 twenty-one 76 seventy-six D.百位数 个数基数词形式加“hundred”,表示几百,在几十几与百位间加上and. 101 a hundred and one 320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648 six hundred and forty-eight E.千位数以上 从数字的右端向左端数起,每三位数加一个逗号“,”。从右开始,第一个“,”前的数字后添加thousand,第二个“,”前面的数字后添加million,第三个“,”前的数字后添加billion。然后一节一节分别表示,两个逗号之间最大的数为百位数形式。 2,648 two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forty-eight 16,250,064 sixteen million two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sixty-four 5,237,166,234 five billion,two hundred and thirty-seven million,one hundred and sixty-six thousand,two hundred and thirty-four F.基数词在表示确切的数字时,不能使用百、千、百万、十亿的复数形式;但是,当基数词表示不确切数字,如成百、成千上万,三三两两时,基数词则以复数形式出现。 There are hundreds of people in the hall. 大厅里有数以百计的人。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come to visit the Museum of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every day.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秦兵马涌博物馆。 They went to the theatre in twos and threes. 他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剧院。 G.表示人的不确切岁数或年代,用几十的复数形式表示。 He became a professor in his thirties. 他三十多岁时成为了教授。 She died of lung cancer in forties. 她四十来岁时死于肺癌。

量词

一.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二.关联词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三.修辞方式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四、词语

人称代词的发展

人称代词的发展 (一)殷商时代 1.甲骨文的人称代词: ⑴ 第一人称: 吾我卬言 余予台朕 ⑵ 第二人称: 女汝尔若而戎乃 2.甲骨文的指示代词:之、兹 (二)春秋战国时期: 1.之:最初是指示代词,春秋战国已开始指代人,表现: ⑴作定语的频率的减少。 在定语位置上的“之”一定是指示代词。定语位置上的指示代词为别的指示代词取代,如“此、是、斯”。如,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 充当定语的“之”:《诗经》38例,《墨子》4例,《庄子》5例。 ⑵宾语位置上的“之”: ①指代具体事物、抽象事物、不明确的事物 具体的事物: 姜氏欲之,焉辟害?(左传.隐公元年)

抽象的事物: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指代不明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②人称代词:不仅是第三人称:他、我、你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我,知罃),以赐君之外臣首(知罃父亲,荀首)。(左传) 谏而不入,则莫之(你,赵盾)继也。(左传) 2.兹:泛指性指示代词,未见指代人的用法。 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尚书.盘庚) 3.其:特指代词 ①春秋战国时期:“其”一般作定语。 A特指代词--那、那个、那里的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山木) B人称代词--他、他的——定语 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左传) ②取消独立性,一般充当主谓短语的主语,很少见到用于句子主语。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32年)

师之入=定语 ③汉代开始作主语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史 (三)汉代之后 “其”开始取代“之”,可以指代第三人称。表现:“其”的功能增多: ⑴介词宾语: 不忍与其战。 (说苑) 上古时期在上述例句的“其”的位置上,应该是“之”,汉代之后,才可以用“其”。 ⑵双宾语的间接宾语:有人遗其双鹤。(世说新语.言语) ⑶兼语:可率勉之,令其为善。(论衡.率性篇) ⑷句子主语:南北朝 其为阿谁?子以言之。(吴越春秋,27) 小结:汉代之后“其”继续向第三人称代词转化,南北朝时已成为第三人称代词。能充当句子主语(但还不能做单宾语),取代了“之”的介词宾语、双宾语、兼语的位置。“之”不能做主语,可以做单宾语。 (四)南北朝时期:渠、伊 1.渠:第三人称代词。南北朝少见,初唐流行。 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三国志) 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殷勤着口心。(游仙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