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水质调节与看水养鱼

合集下载

池塘养鱼的水质调控

池塘养鱼的水质调控

池 宜。 ③清塘、 晒塘。 利用冬休时节 , 对 不相 同 .因此 可用 于选 择性 杀灭 :
大换水。 ⑥增氧剂。 能释放氧气 , 从而
氧 化 有 机物 , 消除有毒物质 . 有效 增 加 水体溶 解 氧 用 于 池塘严 重 浮头 时 增氧。 常用 的有 过氧 化钙 、 双氧 水 、 二 硫 酸铵 、 高锰 酸钾 。 3 . 生物方 法 通过 生物来 控调水 质, 是一 种 环保 、 绿 色 的技术 , 现 已受
5 7天 投 喂 1次
( 4 ) 饲 养管理 。 在 鱼种 池套 养 时 ,
无需增 加饲料 在成鱼池 套养 时 。 可投 喂 菜子 饼 饲料 . 每 天 2次 . 也 可 投 喂 人 工 配 合
饲料 . 投 喂量为池塘鱼体重 的 5 % ̄ 7 %
换水 加 换水 是解 决池 水老 化 的一条 有 效途 径 加 注 的新 水 必 须 水 质 良 好、 无 污染 、 溶 氧 丰富 。 加换 水 的次数 按 照看 水色 、 看 透 明度 的“ 二看 ” 原则 灵 活掌 握 . 每 次 换 水量 为 池 水 1 / 3为 池底 进 行清 淤 .通 过风 干 日晒来 . 杀 灭病 菌 、 分解 有 机物 、 改 善底 质 、 调解 池 塘水 质 . 是养 殖技 术 中最 常用 的方

池塘 养鱼 的水质
7 水 出好 鱼 ,养 殖 水 质 应 “ 肥、 多、 水 体偏 酸或 偏 碱等 原 因 引起养 殖 J 活、 嫩、 爽” , 就 是 水 体 中 浮 游 水 质恶 化 . 须经 常性地 对 池塘 的水 质 调 控水 质 的方法 主 植 物 以隐藻 、 硅藻 、 甲藻 、 金 藻 等 易 进行 检 测与 调控 消化 、 个体大 、 营养 价 值 高 的 藻类 为 要有 以下几 种 : 主, 蓝 藻少 : 浮 游 生物 量在 2 0 ~ 1 2 0 1 . 物理方法 常用 的方法 主要有 : 毫 克/ 升 .细 胞 处 于 旺盛 的 生 长 期 . ① 使 用增 氧 机 开增 氧机 是池 塘养 殖 未老化 。 中最 常用 的手 段 . 起 到增 氧 、 曝气 、 搅 水 但 池 塘 水 质 容 受 到 鱼 类 的排 泄 水 的作 用 正 确 使 用 增 氧 机 要 遵 守 物 和饲 料发 酵 的影 响 ,因溶 氧不 足 、 “ 三开 、 二不开” 即 晴天 中午 开 机 、 阴 产 有 机物 积 累过 多 、 营养 元 素 比例不 当 天次 日清晨 开机 、 连 续 下雨 天傍 晚 开 或 缺 失 、代 谢 废 物 特 别 是 氨 积 累太 机 , 阴天 中午不开 、 傍晚不开。②加 、 技 塘. 每6 6 7平方 米 投放 5厘 米 左 右 的 夏 花鱼种 8 0 ~ 1 2 0尾 ,家鱼 苗 种按 常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首先,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保持水体的稳定性。

水体的稳定性是指水质参数的稳定性,如pH值、溶解氧、温度等。

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少对鱼类的压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水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来保持。

其次,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以及养殖池周围的污水等都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体的曝气量,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使用过滤器和生物滤清器来净化水质。

此外,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容易繁殖,如细菌、寄生虫等会对鱼类产生威胁。

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如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最后,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呼吸等功能。

因此需要使用过滤器和澄清剂等方法进行去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活性炭、陶瓷过滤器、布袋过滤器等,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总之,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方法进行调控。

只有保证水质的优良,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调节水质鱼塘高产

调节水质鱼塘高产

调节水质鱼塘高产俗话说:要想养好一条鱼,先要养好一池水,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好坏是决定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稳定高产、调节水质是关键。

鱼类对水质的要求1、容氧充足。

包括窒息点、容氧量、容氧低、生长速度下降、饲料系数增大、体质差、抵抗力差、易生病,特别是寄生虫病缺氧是产生厌氧分解。

2、有害物质越来越好,H2S是剧毒,氧气不足时会产生大量H2S致鱼死亡,NH3也是一种有毒物质,CO2达到40mg/l使鱼毒死。

3、要求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肥:就是池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透明度25-30cm繁殖的浮游生物多,特别是易消化的种类多。

活:就是池塘中的一切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都在不断地、迅速地转化着,形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性物质循环,反应在水色上池水随光照的不同而处于变化中。

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是灰蓝或蓝绿色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降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

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于20cm,水中溶氧较高。

在鱼类生长季节,采用水质改良机械吸出过多淤泥或在晴天中午翻动塘泥。

用水质改良机将部分淤泥吸出,以减少耗氧因子,并及时为池边饲料地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也可在晴天中午用水质改良机将淤泥喷至池水的表层,来回拖拉搅动塘泥以促进淤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降低夜间下层水的实际耗氧量,防止鱼类浮头。

养殖期内适时搅动塘底(一般每两个月搅动一次),可以促使池水上下混合,加速底部有机物分解及重新释放出塘底吸附的营养盐类和微量元素,这一措施对促进池水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池水老化和改善浮游生物的组成都有显著效果。

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水质改良机有抽水、吸出塘泥给池塘施肥、使塘泥喷向水面,喷水增氧等功能,在降低塘泥耗养,充分利用塘泥改善水质预防浮头方面的作用优于叶轮增氧机,能一机多用,使用效率较高,水质改良机通过翻喷淤泥,具有提高水体中N与P的含量,浮游生物量,调节N/P比等多种功能,是改良池塘水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既能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大量氧,又能有效偿还氧债,改良水质,从而达到提高鱼产量和节能的目的。

水产养殖户如何识别与调节水质

水产养殖户如何识别与调节水质

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识别与调节水质
“鱼儿离不开水”,“有收无收在于水”,这些鱼谚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水对养殖生产的重要性,池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及效益。

那么在养殖生产中,该如何区分水质的好坏呢?常见的水体现象大致有三种:
一、水清现象。

这是春季最易出现的危险水色。

这类现象表现为:上层水特别清,下层水特别浑,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向池中投放了新鲜的鸡粪。

机械化养鸡时残剩的鸡粪,鱼可摄食的营养物质颇为丰富,但使用这类肥时最好先加1-2%的生石灰,经一段时间发酵腐熟后再用,否则使水质变坏,也会带来传染病。

二、水浑现象。

这是夏季最易出现的水色。

这类现象表现为池水发白发灰。

这是由于大量的水藻繁殖而引起的水体浑浊现象。

一般采取换水或开增氧机的方法来调节水质,并做好池塘护坡,适当挪动投饵机位置,另用明矾1斤兑水泼洒。

须注意的是雨天不要向池中加注新水。

三、水肥现象。

水体透明度太小,在15厘米以内,水质浑厚而带色,有腥味,在水体中易发生指环虫、车轮虫病。

一般采取的措施有:
1、适当开增氧机,搅动水体,或在增氧机旁用一些棉质布在水体中来回拉动。

2、大量排出池塘内的水加注新水。

3、向池中加适量的明矾与食盐。

总之,在养殖生产中,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水位稳定是养殖获
得稳产、高产的前提条件,要学会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调节措施,调好水,养好鱼。

池塘养鱼水质怎么调节?

池塘养鱼水质怎么调节?

池塘养鱼水质怎么调节?
池塘养鱼是农村朋友们近年来比较常用的人工养殖模式,鱼塘养鱼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水产养殖,而且鱼塘能够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对于鱼儿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利用鱼塘养出的鱼通常个头都很大。

在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就是水质的管理问题了。

水质对于养殖的影响是巨大的,水质的好坏决定了养殖成功与否。

那么,池塘养鱼水质要怎么调节呢?
池塘养鱼水质怎么调节?
水质调节是进行水体管理的重要方面,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适时加注新水。

一般每半个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
3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流水养鱼的方式更佳。

(2)、科学使用增氧机械。

一般每2000平方配备3千瓦增氧机
一台,并适时开机增氧。

(3)、用生石灰改善水质。

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每月一次。

(4)、适时施肥。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鱼类的排便、饵料、残渣等
因素易使池塘氨、氮含量偏高,施肥量一般在每亩施磷酸二氢钙7公斤左右,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达到施肥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

调节水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加入新水,定时定量进行换水,同时要用增氧机给鱼儿进行人工增氧。

另外,可以使用石灰水改善水质。

也可以适时施肥,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达到施肥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

养鱼水质管理水产养殖中怎么调水、肥水

养鱼水质管理水产养殖中怎么调水、肥水

水产养殖中怎么调水、肥水水是鱼类生长的源泉,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

俗话说‘鱼水深情’,也就是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

所以说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养殖效益、养殖效果、养殖风险等各方面的因素。

调水必需遵循:改好底——调水原则。

面对水体状况不太好的池塘,为了最大限底的减少微生态制剂有成本同时能保持水体良好的时间延长。

1、解毒——目前春季,正是养殖用户大量使用消毒剂及杀虫药剂时间,在消毒、杀虫的同时,对整个水体环境起到副面影响。

要想使水体尽可能的改好及延长好的水质,江门六和市场技术部建议在初期,需做到尽可能的稀释缓解消毒、杀虫剂等化学药剂的副面影响。

就好比:夏天某个房间产生蚊、蝇较多时,我们喷洒了灭害灵的同时,人在进入前必需先开窗透气,我们在进入房内一个道理。

否则肯定对人体产生许多的副面影响。

从而影响养殖对象的各项身体功能。

2、净水——由于在历年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大量投放的、养殖对象粪便、重金属、化学药剂等的残留沉入在水底。

如不解决水体底部的残留污染,即使将水调好了,不管底部,还是依然对整个养殖过程起到极大的影响,影响的后果将是:由于下雨等天气导致底部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中、上部,从而导致爆发突然性鱼病等事件造成养殖用户的巨大损失。

因而六和建议:为了最大限底的一次性调好水,尽可能的延长水体良好的时间段。

因使用非微生态制剂产品将水体中、上部的悬浮有害物质尽最大限底的统一沉入池底进行有效的第三步分解。

就好比:我们要进行一个房间地面打扫。

如不进行初期的扫地流程,单一的直接用拖把进行拖地。

实际操作过程是会发现,拖的过程中,困难十分大同时地面变干后,地依然还是脏。

最后经过若干次总结的经验就是:先扫地,将地上的垃圾及灰尘用扫把打扫干净,再进行拖地,会觉得轻松的多且保持干净的时间也会大大延长。

3、分解——对于底部有害有机物等残留物质,如不闻不问,造成的后果将是,一但出现天气变化如下雨、刮风等情况,底部的有机物、饵料、粪便、重金属、化学药剂残留物依然会上升到水体中、上部,对养殖环境将起到副面影响。

小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小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小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小池塘养鱼是一项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它不仅能带来观赏的乐趣,还可以提供新鲜的水产品。

然而,要想在小池塘里成功养鱼,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池塘的选址和设计至关重要。

选择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

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和鱼的种类来确定,同时要考虑池塘的深度,以确保鱼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设计池塘时,要合理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以便于水的管理和调节。

其次,池塘的水质管理也是关键。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因此,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要通过添加有益菌、定期换水等方式来调节水质,为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的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鱼种较为合适。

同时,要注意鱼的搭配,避免不同鱼种之间的争斗和相互影响。

饲料管理是养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饲料,确保鱼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此外,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治。

同时,要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要合理安排捕捞和销售。

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捕捞时间,确保鱼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要关注市场价格信息,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小池塘养鱼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水质管理、鱼种选择、饲料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捕捞和销售等方面的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在小池塘里养鱼成功并获得丰收的喜悦。

池塘养鱼新技术

池塘养鱼新技术

池塘养鱼新技术池塘养鱼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作物养殖方式,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养鱼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池塘养鱼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池塘养鱼的新技术,包括水质调控、饲料改良、疫病控制、水生植物利用等等。

一、水质调控水质是决定养殖鱼类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水质调控技术已经成为池塘养鱼的重要措施之一。

1、种菌调控种菌调控是一种将益生菌、有益微生物和微细菌种加入水体中,调节水质的方法。

在水体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有益菌群,帮助处理饲料和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和毒物质,从而保证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2、水草调控水草可以帮助调节水质和增加水氧含量,同时还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体环境。

通过种植水草,可以调整水质,使水质保持平衡,避免水质变坏,影响养殖效果。

二、饲料改良饲料是影响鱼类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出了很多饲料改良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鱼类需求,配制不同种类的饲料。

1、配方饲料采用科学的配方,根据不同种类的鱼类需求,精确地控制饲料成分的比例,达到科学喂养的目的。

2、添加剂饲料使用添加剂来改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水平。

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维生素、酶等。

其中,抗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激素可以促进鱼类生长,维生素和酶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增加营养价值。

三、疫病控制疫病是池塘养鱼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常见的疾病包括白化病、红斑病和口腔溃疡病。

现代养殖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疫病控制技术,如下所述:1、预防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鱼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将疫苗注入鱼体,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鱼类疾病的常用方法。

使用抗生素、抗菌素等药物,杀死引起鱼类疾病的细菌和病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可以在水中繁殖和生长。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摘要介绍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水质的调节方法,以期提高池塘养殖水平。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辨别;调节1 水质的辨别直观上,水质好坏往往可通过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

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一个综合反映,是质的表现,而透明度是量的表现。

养鱼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

辨别养鱼水质的好坏,可以用仪器化验测定,也可以用经验判断,通常通过以下6个方面进行判断。

1.1 pH值鱼类安全pH值范围是6~9,最适pH值为7.0~8.5。

pH值高于8时,氨离子转变成氨气,造成鱼类中毒;pH值低于6时,90%以上水体硫化物转化成硫化氢,也可造成鱼类中毒;pH值低于6.5时,虾蟹类血液中的pH值也随之降低,尽管水体中氧气和食物较丰富,但仍会出现浮头、饥饿等现象。

1.2 透明度水体透明度反应水体的肥瘦,正常情况下,透明度30 cm左右,水体肥;<20 cm,太肥;>40 cm,瘦。

1.3 水色鱼池随施用肥料品种与季节而呈不同的水色。

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

瘦水与不好的水,水质清淡,透明度高。

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较多;灰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蓝藻较多;蓝绿色:天热时水面有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

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

肥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25~40 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是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适合养鱼。

1.4 水华有一定水华的池水属于肥水,对鲢鳙、白鲫、罗非鱼生长有利,但这样的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会导致藻类死亡且鱼类易出现浮头,严重时泛池死鱼。

因此,在池塘养殖水质管理中需要控制水华的大量出现[7-8]。

1.5 池塘下风处的油膜下风处的油膜同样可以反应水体的肥、瘦。

油膜多,且颜色呈现日变化(早红晚绿)表明水体较肥,如果油膜是一层长期不散的铁锈色,则表明水体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并增加投饵施肥。

鱼苗池塘水质的调节措施

鱼苗池塘水质的调节措施

鱼苗池塘水质的调节措施在整个鱼种培育期,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

水质具体指标如下:水温尽可能保持在20~32℃,溶解氧一般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0~8.5,水体透明度保持为30厘米左右,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不影响鱼种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在水质调节上,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科学注、换水。

鱼种放养后,每周注水1次,每次10厘米深左右,到7月中旬水位达到1.5米,以后以换水为主,每5天换水1次,每次排水20厘米深左右,再注水30厘米深,先排水后注水,到8月上中旬时池塘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

8~9月份水温高时每4~5天换水1次,每次40厘米深左右。

秋季以后每10天换水1次,每次10~20厘米深。

2.合理施肥。

根据水质情况,每20天左右施肥1次,施肥一般在换水后进行。

当池水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要及时施肥,肥料种类以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渔肥为佳,也可以使用无机肥。

每次施肥量要少一些,不可多施。

无机肥以磷肥为主,每次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5千克或磷酸二氢钾1千克,加尿素1千克。

水体肥度以透明度25~30厘米为宜。

3.施用生石灰。

生石灰对改善水体水质状况有重要作用,黄鳝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般间隔20~30天使用1次,每次每亩水面施用生石灰15千克。

生石灰以新鲜、块状为好,不宜使用已加工的生石灰粉。

4.适时增氧。

鱼种池须按每亩0.3千瓦的标准配备增氧机,从7月份开始,每天中午开机增氧1~2小时,8月份以后每天黎明也要开机2小时,确保池塘水体不缺氧,在阴雨天以及气压低的时候,要随时开机增氧,满足鱼种对溶氧的需求。

5.使用微生物制剂。

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以改良池塘水质和底质,使水体微生态呈良性循环,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微生物制剂要与生石灰等杀菌药物间隔10天使用,以提高其应用效果。

鱼塘水质怎么调节,调节鱼塘水质用什么药

鱼塘水质怎么调节,调节鱼塘水质用什么药

鱼塘水质怎么调节,调节鱼塘水质用什么药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较高,是池塘养殖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各类鱼病的高发季节。

因此,广大养殖户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根据“肥、活、嫩、爽”的要求及时调控好水质,那么鱼塘水质怎么调节,调节鱼塘水质用什么药呢?鱼塘水质怎么调节一、选好水源定水质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

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二、加水、换水调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随着鱼体长大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造成池水污染,故应加强水质调节。

一般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最好将排底层水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

要求新加、换水没有污染,泥沙含量低,水温与池水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

具体加、换水应视池水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整个夏季鱼池应保持最高水位。

三、搅动底泥改水质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鱼池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佳,闷热、气压低天气时不宜搅动。

搅动底泥的作用是: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

主要方法有:一是选择晴天上午,用钢丝绳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二是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生石灰水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水质的效果更为显著。

四、增加溶氧优水质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机械增氧设备,适时开机增氧,以增加水中溶氧,为鱼类生长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

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鱼塘水质净化方法池塘养鱼,水质是个大问题。

如果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了解几种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1.合理增氧调节养鱼水质合理使用增氧机,既可直接增加中池塘的溶解氧含量,又可搅动池水而使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促进底池释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有害因子无害化,维持池塘水体的优良环境。

池塘配备增氧机,其负荷以0.3千瓦/亩计算。

合理使用增氧机,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塘上下层池水溶解氧分布均衡;第二,避免晴天傍晚开机,以免水体因缺氧而引起鱼儿浮头;第三,阴雨天,宜夜间及早晨开机,中午不开机,否则不但不能增加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反而降低了上层水体中浮游生物的造氧功能,增加耗氧水层;第四,夏秋季节,白天水温高、上午或傍晚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易引起鱼儿浮头,一般黎明时可适当开机。

2.科学投喂调节提高养鱼水质随着全价颗粒饲料和自动颗粒投饲机的使用,单位水体的鱼产量比传统养殖池的产量成倍增长,成鱼养殖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传统养殖方式投喂散料,相当一部分饲料粉末不能被鱼儿摄食而溶入池水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限制了鱼产量;使用自动颗粒投饲机投喂颗粒饲料则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从而使水质更加容易控制。

投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选择优质、全价颗粒饲料;第二,合理配备投饲机,一般15亩以下水面以每2亩配备投饲机1台,15亩以上水面每4~5亩配备1台投饲机;第三,正确使用投饲机,根据小一大一小、慢一快一慢的投喂原则进行投喂;第四,根据鱼体摄食情况适时停机,一般约有40%鱼儿散开后即可停机;第五,两次投喂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以上。

3.加注新水提高养鱼的水质池塘加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如铁、锰、硅等,加深池塘水位,增大鱼儿活动空间,冲淡有毒物质,快速提高水质。

成鱼养殖期间,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新水,池水中的生物代谢产物会逐渐积累,易使池水老化,加剧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鱼儿应激增加、摄食减少、体质下降。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六种常用方法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六种常用方法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六种常用方法1、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无论饲养何种鱼的静水池塘,都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并可吸收氨氮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

追肥一般使用化肥,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并要特别注意对磷肥的使用。

在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一10天追一次肥,每亩可追施尿素0.5一1㎏,磷肥0.5一1㎏,在高温季节也可单独施用磷肥,每次每亩1一2㎏。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经常加注新水。

向池塘经常注人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

春季池塘浅注水,秋季加深池水,还是提高池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的措施。

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还可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相对较低鱼类的密度,防止池水的老化。

在早春和晚秋,一般每15一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一30㎝,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7一10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一20㎝。

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

凡是有条件的池塘应多注几次新水,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养鱼的产量起很大的作用。

3、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增氧机的类型虽很多,但都是通过搅水、曝气等作用造成池水对流,提高溶氧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

为了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消耗较少的动力,而收到较大的效果,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

晴天每天可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开机2一3小时。

但阴天的白天不要开机,以免破坏浮游植物的表层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阴天可在清晨开机,缓和浮头的加重。

连阴天池水中氧量较低,可在半夜开机,避免因严重浮头死鱼。

晴天的傍晚一般不要开机,避免搅动底泥增加耗氧,延长低氧的时间。

4、利用潜水泵调节水质。

在池塘的中央或一端,安装一4寸潜水泵,用支架将胶管立起,管口固定一锥型瓷碗,抽吸底层水通过环线缝隙把水喷向空中,使水雾化后落入池中,可一池使用,也可几个池塘相互循环,以达到提高池水溶氧,加快氨氮的硝化过程。

池塘养鱼水质调节与看水养鱼

池塘养鱼水质调节与看水养鱼

大面积
豆绿
25 以上
片状
5~10
过肥、老 氮过多磷 施磷肥和改
小于 20

不足
良剂

大面积
氮超量缺 施改良剂和
蓝绿
25 以上 5~10 小于 15 过肥老水

片状

磷肥
下风片
铜绿
25 以上
状堆积
5~10
小于 10
死水
肥分积累 杀藻后施改
太多
良剂
白或红
白清
15 以上 4~9
色块状
大于 80
肥水
均衡足量施 肥分不足
中等肥度 低温肥分
棕色
早春晚秋 30~50
适量施肥

状 20 以上
活水
不足
色 棕红色 片状 20 以上 5~10
中等肥度
小于 50
肥分不足
活水
适量施肥
云状片
深棕色
20 以上

5~10
肥分合适 以磷为主适 20~30 肥水活水
有机质多 量追肥
大面积
褐色
25 以上
片状
5~10
有机质含 芽孢杆菌改
20 左右 极肥活水
清淡
5-10

10-20
明显
20-80

池塘水质肥度指标 水华 无 无 有 强烈、明显
透明度( 厘米) 大于 100 60-100 40-60 25-40
优势种 固氮蓝藻 绿球藻目 团藻目/隐藻/甲藻 硅藻/甲藻/隐藻
顶级肥水
80-120
很浓
下风有丝状蓝藻水膜 20-30
硅藻/丝状蓝藻
劣质肥水
120 以上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1 池塘水质的基本要求家鱼养殖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嫩”,透明度25~30cm左右(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

“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大小来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最好为25~30厘米;“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无油膜、浮沫、泛泡等。

生产中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2 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

多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2.1 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

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2 看水色的变化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人并不十分强调水的颜色,而认为不论水的颜色优劣有变化的水就是好水。

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

一方面,水色间隔10~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

这是因为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2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这样水体便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在产殖生产中,应根据水色掌握好水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上一个周期末,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好下一个周期优势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利于“活水”建立和鱼类采食。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鱼塘水质调控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水质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

为了保持鱼塘水质的稳定和优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1.鱼塘水的源头调控鱼塘水的源头主要是来自自然的水源、做为养殖鱼塘的用水。

在选择水源时,应选择水质较好、富含氧气的源头。

同时,定期检测水源的水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水源的质量。

2.鱼塘水质监测定期对鱼塘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鱼塘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

例如,如果水温过高,可以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提高溶解氧含量;如果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以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如果氨氮含量超标,可以加大换水量,或者添加纤维素化合物等,以促进水中氨氮的降解。

4.鱼塘水体氧气供应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要确保鱼塘水体中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鱼塘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可以加强水体的循环,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氧气的溶解。

5.加强底质管理鱼塘的底质对水质有直接影响。

积聚的底泥会带来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有毒物质,并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因此,要定期清除底泥,保持鱼塘底质的洁净。

6.控制饲料投放量过量的饲料投放会导致过度营养,使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升高。

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合理控制投放量,以免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7.种植水生植物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过多养分,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并能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提供鱼类的避风和栖息地。

总之,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节,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质。

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达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

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

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水质是养鱼场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养鱼场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方法,以确保水体中的氧气、温度、酸碱度和污染物等指标处于良好状态,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文将重点介绍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

一、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养鱼场的水质监测是保证鱼类生长环境良好的关键。

水质监测可以帮助饲养员及时了解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温度、PH值、溶解度等指标,以及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及时采取调节措施,防止水质污染和鱼类生长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二、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1. 氧气含量监测氧气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气体,养鱼场需要监测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溶解氧测定仪和电子溶解氧仪。

定期进行水样采集,使用仪器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分级。

2. 温度监测水体温度对鱼类的生长和新陈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果。

因此,养鱼场需要对水温进行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使用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等设备,在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测定水温,并记录、分析监测结果,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3. PH值监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对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有着较大影响。

养鱼场需要定期监测水体中的PH值,确保其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通常可以使用PH测试仪或PH试纸进行监测,取样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调整措施,调节水体的酸碱度。

4. 溶解度监测水体中的溶解度是指水体中溶解气体或溶解固体的含量,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饲养员需要监测水体中的溶解度,特别是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使用溶解度测试仪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维持溶解度在适宜水平。

三、水质调节方法1. 氧气供应调节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时,可通过增加氧气供应的方式进行调节。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曝气设备,增加氧气进入水体中,或使用氧气增氧剂等。

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

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

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鱼类养殖是一项古老而且广泛应用的农业养殖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良好调节是确保鱼类健康成长和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疾病发生率。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用的水质调节技术,帮助养殖业者提高养殖效益。

1. 水质测试与监测准确了解水质情况是制定合理调节方案的前提。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水质测试与监测。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含量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2. 水质调节剂的应用水质调节剂是改善鱼塘水质的有效手段。

常用的水质调节剂有石灰、硫酸铜、过氧化物等。

石灰可以提高水质的碱度,调节pH值,防止水中酸性物质过多。

硫酸铜可以用来降低水质中的氨氮含量,防止毒性氨的积累。

过氧化物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鱼类的呼吸空间。

然而,在使用水质调节剂时,应坚持适量使用,避免剂量过大导致水质过度变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状况。

3. 水体保洁与通风保持鱼塘水体的清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理鱼塘底部的淤泥,可以减少废物的降解,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

定期清理鱼塘周围的杂草和堆积物也有助于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繁殖。

同时,合理设计鱼塘通风系统,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提升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提供优质生长环境。

4. 生态养殖与植物修复生态养殖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

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与其他生物的协同生长有助于维持水质的稳定。

例如,可以引入草食性鱼类,利用其食性特点来防止水中藻类的过度繁殖。

此外,适当引入水草等植物也有助于水体的净化和氧气的增加,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5. 饲料与喂养管理合理饲喂是确保鱼类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过度喂养不仅浪费饲料,还会导致鱼类消化不良,增加饵料残留物对水质的污染。

因此,要根据鱼类生长状况和水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喂,避免过量喂养。

总结起来,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是鱼类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的关键。

通过水质测试与监测,应用适量的水质调节剂,保洁与通风、生态养殖与植物修复以及合理饲喂管理,可以提高水质质量,促进鱼类的健康成长。

养殖技术-看鱼调水质鱼儿更康健

养殖技术-看鱼调水质鱼儿更康健

养殖技术-看鱼调水质鱼儿更康健水体颜色是判断水质好坏的依据,依据水质的优劣,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茶色或茶褐色此种水为养殖的最佳水色,水质“肥”、“活”、“嫩”,水中的主要藻类是硅藻,这些藻类都是部分水产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能够很好地被水产动物所消化和利用。

二、草绿或清爽黄绿色此种水为养殖的较好水色,水质“嫩”、“爽”,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透明度在25~35厘米之间,是一种在池塘中使用化肥或高效有机肥且浓度适中的水质,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

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但直接为鱼虾消化利用效果较差;硅藻则可以为鱼虾贝类等水产动物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三、浑绿色这种水色较浓,透明度一般在25~30厘米之间,在池塘的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黄绿色悬浮细末。

浮游植物优势已偏向以蓝藻为主,但组成较为平衡,具有较强的活力,鱼苗或鱼种在这种水中尚可以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

这种水质若控制不好容易老化,变成“铜绿水”。

四、浑浊暗灰及蓝绿色这种颜色的水质,透明度较低,浑浊度大。

水中含有颤藻等蓝藻门生物较多,水面有时有一层黄绿色浮膜。

这种水色的水中所含的优势藻类不易被鱼类消化,应该及时加注新水或更换老水。

五、草绿色并有红色浮膜这是一种池中使用化肥或高效有机肥后容易形成的水色,水较浓。

浮游植物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

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暗红色,是因为某些种类的裸藻喜光聚集水表层所致。

该种水的颜色常有“朝红夕绿”的变化。

水质在初期形成时对鱼类生长没有太大的影响,但长期发展下去会使鱼类食欲减退。

可用生石灰或硫酸铜控制裸藻的数量,从而改变水质,但容易反复需要多次用药。

六、黑褐色与酱油色这种水色是因为管理不当,如劣质饲料投喂过多、残饵增多等导致溶解性及悬浮有机物增加而致,在投饵不当、底质恶化的老池塘中容易发生。

需要加注新水、更换老水或使用活菌底质改良剂来调节水质。

七、团簇状淡红色这种水质的表相在早晨或傍晚较为明显,白天由于光照强烈不太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节第一节肥、活、嫩、爽的含意一、肥水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1.肥水的生物加工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厘米,湖泊、水库为30-60厘米。

3.肥水的营养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有效磷:0.1-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1。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亮绿、浓绿、豆绿、白清。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祼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的种类;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二、老水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耗尽或严重过量,浮游生物处于衰老期或死亡期,颜色发黄或大量出现微囊藻和粘球藻水华;藻类是不是易消化、个体小、营养价值低的种类。

1.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很少或超过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小于1毫克/升。

2.透明度指标:池塘小于20厘米,湖泊、水库小于30厘米。

3.营养物指标:有效氮:2毫克/升以上;有效磷0.01毫克/升以下。

4.老水的颜色:黄绿、蓝绿、铜绿、酱色、黑色、灰白、雾白。

5.老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祼藻门、绿球藻目、团藻目衰老期的种类或微囊藻属、粘球藻属、隐球藻属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只有原生动物的纤毛虫。

三、活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每天不一样,每天的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势种2-3天就发生变化,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旺盛生长期的表现。

由于肥水中生活的藻类大多为隐藻、甲藻、硅藻、金藻、祼藻、团藻目能运动的藻类,在生长的旺盛期,不停地在水中游动,造成水色的深浅、水华的形状的变化。

透明度早、中、晚相差10厘米左右,水色有早清晚绿、早红晚绿、半塘红(棕色)半塘绿等的变化。

四、嫩水肥而不老,浮游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期,颜色鲜亮,细胞未老化。

肥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如不调节或调节不当,就会老化,成为老水;老水经过适当的调节,也会转化为肥水、嫩水。

五、爽指水色看起来清爽,水色不淡也不过浓,透明度不高也不低,水中营养物质丰富。

鱼类食物充足,生长速度快,无病或病害少,是鱼类的适宜生长环境。

总之,肥、活、嫩、爽的水质特点是:浮游植物以隐藻、硅藻、甲藻、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营养价值高的优势种,蓝藻少;生物量在20-120毫克/升之间,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未老化;透明度池塘为20-40厘米,湖泊、水库为30-60厘米。

生长期实球藻亮绿水膜衰老期实球藻水膜死亡期实球藻水膜第二节水体老化的原因水体在长期养殖之后或过分密养的条件下,生产性能下降、疾病频发、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发生养殖品种大量死亡现象为水体老化一、溶氧不足水体溶氧缺乏,一方面养殖品种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影响正常生长、繁殖;另一方面水中物质进行厌氧循环,产生许多有毒物质,直接毒害水产品。

/二、有机物积累过多有机物积累过多,,厌气分解盛行,底质和底层水积累大量有毒物质,如低级脂肪酸、低级胺类、硫化氢、氨、硫醇、吲哚、粪臭素等三、氮、磷比例不当适当的氮磷比是5~12:1,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是不适当的氮磷比。

少的一方成为限制因子,多的一方不能被利用而积累,限制水体生产力。

四、代谢废物特别是氨积累太多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特别是氨如果积累太多,会对水生动物和养殖品种产生毒害作用,降低水体生产能力,甚至引起养殖品种的死亡五、偏酸或偏碱水体偏酸或偏碱,都会引起一些营养物质的沉淀、吸附,使水体正常的物质循环速度降低甚至停止,水体生产力低下;另一方面水生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止。

六、缺乏营养元素水体中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不足,成为限制因子,降低水体生产力第三节调解改良水质的方法一、加水换水定期加水是保持水质清新的一种方法,新鲜的水不仅可以带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溶氧,还可以稀释原水,使水质转好。

当加水量较大时最好换水,换水量一般在三分之一以上。

在水很肥或水质有老化趋势时,可通过加水或换水改善水质。

二、增氧1.物理方法增氧用机械增加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速氧溶解于水中,通常使用各种增氧机、水泵充水、气泵向水中充气等都是物理方法增氧。

是调节改良水质最经济、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2.化学方法增氧向水中添加能释放氧的化学物质,增加水中溶氧的方法。

这些物质有过氧化钙、双氧水、二硫酸铵、高锰酸钾等。

化学增氧能迅速增加水中溶氧,但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发生重浮头,紧急抢救时使用。

三、施无机肥在喂饲料或施有机肥为主的养殖水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投饵施肥后,有机质积累过多,有些营养元素有效成份不足,营养不均衡,物质循环速度慢,水质老化。

这些水体通常需要施速效无机肥料(主要是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使水体营养达到平衡,加速物质循环,使水质转为肥、活、嫩、爽。

四、生物方法当水中有机物质积累过多,水质有老化趋势或已经老化,向水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光合菌、芽孢菌、硝化菌、玉垒菌、EM复合生物制剂等)加速矿化分解有机质,消耗水中积累的过量物质(主要是氮),加速水体物质良性循环,从而调节水质。

五、调整放养模式增加鲢、鳙的放养量,与吃食鱼的比例最好是1:2或1:1,提高鳙的放养量,在7月份以后,鳙,鲢的比例3:1,存鱼量不能少于75公斤/亩。

六、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调节改良水质的常用方法,作用效果迅速明显,但作用时间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

目前使用的调节改良水质的化学方法和化学物质有:1.生石灰是水产养殖上使用的最广泛、最多的一种水质调节改良剂,主要作用是调节PH值,硬度、碱度、增加钙离子。

用量为5~15kg/亩,晴天上午9点左右使用,不宜在下午作用。

2.络合剂、螯合剂将这些物质洒入水中,与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成络和螯合反应,形成络合物和螯合物。

一方面缓冲pH值,减少营养元素(如磷)的沉淀,另一方面降低水中毒物(如重金属离子)浓度和毒性,达到调节改良水质的作用。

常用的络合剂、螯合剂有活性腐殖酸、粘土、膨润土等。

3.沉淀剂一些化学物质的溶液泼洒入水中后,絮凝、沉淀有机质和毒物,从而达到在一段时间内改良水质的作用。

常用的沉淀剂有石膏和明矾等。

4.除毒剂有些物质能中和水体中产生的毒物(如硫化氢等),从而改良水质。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

5.杀藻剂当水中出现大量的蓝藻时,用杀藻剂杀灭蓝藻,净化水质。

常用的杀藻剂有硫酸铜+硫酸亚铁、次氯酸钙、季胺盐(双季胺盐)、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异噻唑啉酮等。

第四节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解不同水色的水质调节方法第五节蓝藻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蓝藻呈蓝色或藻绿色,是养殖水体常见的一个藻类类群,也是关注最多的一类水藻。

从群体外形上可分为丝状体(定形群体),不规则体(不定形群体)。

与水产养殖关系密切的定形群体包括颤藻目的颤藻、螺旋藻、席藻、林氏藻和念珠藻目的鱼腥藻、项圈藻、尖头藻、束丝藻、念珠藻,细胞排列成串,形成丝状群体,外无胶被或胶质被很薄;不定形群体有蓝球藻目的蓝纤维藻、色球藻(蓝球藻)、平裂藻、腔球藻、微囊藻、隐球藻、隐杆藻,细胞包裹在厚厚的胶质被中,形成群体。

除固氮种类外,其它蓝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高的水体中,大温暖季节大量快速繁殖,形成大面积水华,对水产养殖带来不良后果。

一、蓝藻的有益作用1.饵料价值蓝藻与其它藻类相比,营养成份含量高,作为水产养殖天然饵料,具有很高的饵料价值。

过去认为鱼类对蓝藻不能消化或难消化吸收,利用率低。

但现在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丝状蓝藻不但鱼类能消化且消化吸收率很高,丝状蓝藻丰富的水体(占浮游植物生物量30%左右,最多不超过50%)鳙、鲢生长速度很快。

而危害水产养殖的是蓝藻中的不定形群体种类,特别是微囊藻。

2.作为水质肥瘦的指示生物由于不同种类的蓝藻适宜生活在不同肥度的水体中,可以作为水质肥瘦的指示生物,在养殖生产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水的肥度与指示生物二、蓝藻的危害1.产生有毒物质,危害鱼类和人体的健康蓝藻(主要是微囊藻)会产生藻毒素(MC),对鱼类肝脏有毒害作用,会使胆囊石化、变硬、使高等动物(包括人)肝脏癌变。

2.难消化蓝藻中的不定形群体,由于有厚厚的胶被,鱼类不易消化吸收。

据研究,有厚胶被的蓝藻鱼类摄食后,会产生一种物质破坏鱼肠道的消化酶,使鱼不但不能消化蓝藻,对其它食物也无法消化。

在微囊藻大量滋生的水体中,鳙、鲢不但不长,而且还会消瘦,这就是原因之一。

3.抑制其它饵料生物生长微囊藻不但产生有毒物质,而且还会产生抑制其它水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在微囊藻大量滋生的水体中,其它藻类和浮游动物很少或几乎没有,鱼类没有天然饵料可以食用,处于饥饿状态,不能生长。

4.恶化水质,极易泛塘微囊藻大量繁殖或死亡后,大量消耗溶氧,晚上或阴雨天极易造成泛塘死鱼。

5.降低水产品品质微囊藻会产生一种土味素的物质,在鱼体内积累,使鱼有土腥味,口感差,降低水产品品质。

三、产生微囊藻水华的原因1.微囊藻适宜生活的环境微囊藻大量滋生的水体一般总氮:5毫克/升,总磷:0.5毫克/升以上,氮:磷比=15:1以上;水温25-32℃,最适水温28.8-30.5℃;最适PH值为8.0-9.5;风速3.5m/s的微风,在下风处会形成大面积水华;形成水华的季节为7-9月。

2.原因在养殖水体中滋生大面积微囊藻有三方面原因:(1)过量施肥,造成氮磷积累太多;(2)精养水体经过一段时间投喂饵料后,鱼类排泄物积累太多;(3)鳙、鲢特别是鳙放养量偏少,不能有效控制微囊藻生活、繁殖。

四、控制微囊藻水华的方法1.科学施肥对于施肥主养鳙、鲢的水体施肥量、比例、方法要科学,不能盲目的施肥,要看水施肥。

根据水质情况随时、随季节确定施肥量、氮磷比,不能一成不变;在施肥方法上一定不能将肥固体撒入水中,要充分溶解,不能造成水底积累。

2.合理放养对于投喂饲料,主养吃食鱼的精养水体,要增加鳙、鲢的放养量,与吃食鱼的比例最好是1:2或1:1,提高鳙的放养量,在7月份以后,鳙、鲢的存鱼量不能少于75千克/亩米(有效深度3米)3.生物预防当水中有机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水色为褐色时,应泼洒微生物制剂(光合菌、芽孢菌、硝化菌、玉垒菌、EM复合生物制剂),消耗水中积累多余的有机物和氮,防止微囊藻大量繁殖。

4.机械清除当微囊藻在下风形成水华堆积时,用机械抽吸,移出水体。

5.施用化学助凝剂将化学助凝剂泼洒入水中,发生水解作用生成絮状沉淀,絮状沉淀与悬浮于水中的藻类发生混凝,发生沉淀作用。

常用化学助凝剂有:三氯化铁、氯化铝、碱式氯化铝、改性明矾、改性膨润土、石膏混合剂等。

6.化学药品杀灭用化学药品撒入发生微囊藻水华的水体中,杀死微囊藻。

常用化学药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次氯酸钙、季胺盐(双季胺盐)、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异噻唑啉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