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隋唐散文精选《原道》韩愈素材

合集下载

24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 …

24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 …

2014届高三文综模拟四历史部分24.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25.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通26.《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27.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A.都强调重建人的哲学 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 D.都强调理性认识28.孙中山说:“现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之下,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要求独立之共同倾向”,“邀请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

”材料表明孙中山同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机是①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各阶级要求实现民族独立③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④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2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30.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经典人物素材——韩愈

经典人物素材——韩愈

【2017级同步阅读精编】经典人物素材——韩愈【人物生平】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刻苦学儒】韩愈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

韩愈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韩愈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

韩会早逝后,韩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颠沛流离。

十九岁时,韩愈至京师长安,当时文人作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人推崇。

韩愈与其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

及至应进士科考试时,他将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对其大加的赞赏,韩愈因而闻名一时。

【轶事典故】叩齿庵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

作文素材--韩愈

作文素材--韩愈

韩愈简介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散文大家的并称。

即唐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八个在古文运动中贡献最大.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八先生文集》。

因我国明代选家茅坤辑录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因之得名,并由于该选本的广泛流传而名声远播。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学兼诗人。

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

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

他对古方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

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

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韩愈(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韩愈(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韩愈(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3.代表作:①杂文《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原道》②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③传记文《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④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听颖师弹琴》《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⑤史书《顺宗实录》4.随征淮西——与李愬结怨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

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

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

”他便找到柏耆。

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

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

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原毁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原毁课件

第五单元


还记得那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
曹操吗?还记得那个谆谆告诫蜀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诸葛亮 吗?还记得那个“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唐太宗和主张“简能
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的魏征吗?自古而来,明君贤臣都把“
兴贤任能”当作是治国第一要务。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 安石,也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而大声疾呼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有贤而用之者 ,国之福也”。
篇《六国论》让我们看到苏老泉针砭时弊、振兴北宋的赤子 之心。这篇题为“心术”的策论,又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体 现出苏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一片苦心!
第五单元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
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 人行》)那是一个崇尚华而不实的社会,有谁能在“乱花渐欲迷 人眼”中分辨出事物的真假?那是一个流行自欺欺人的社会, 有谁能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发现人性的荒谬?“黔之 驴”的传说依然如影随形般讽刺着那些表面上看似不可一世、 实则百无一用的庞然大物,“鞭贾”的故事又如针如芒般直 指人心,嘲讽着追逐浮名 、不务实际的浮夸之风。还是那位 边官柳宗元,给那个江河日下、声色犬马的唐王朝以无情的 嘲讽。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序曲
原 毁
历经“安史之乱”的狂风暴雨,昔日盛唐的繁华已销声匿迹。 唐王朝一派满目疮痍的景象。此时的帝王,并没将精力用于 经邦治世,反而一味任奸用佞,以致朝纲荒废,民不聊生。
满朝文武无人敢言是非得失,唯韩愈慷慨陈词,批龙鳞,逆
圣听。于是《原毁》《原道》《原性》《原人》《原鬼》五 篇议论针砭时弊,应运而生;“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这些正直敢言的文章把韩愈推向了学术的顶峰和政治的风头 浪尖,但韩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践行着他的理想: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韩愈篇]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韩愈篇]

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三)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作家简介◆人物导语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愈。

●作家档案愈:768年—824年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吏部。

谥号“文”,又称文公。

籍贯:河阳(今孟县)人时代:唐代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昌黎文集》。

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功》、《左迁蓝关示侄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后人对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笔”。

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孟诗派”。

二、成名缘由▲贡献概述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

古文家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籍、王建、贾岛、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其作品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除贯彻其务去言和文从字顺的主外,尤善于锤炼词句,推出新。

《原道》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原道》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原道》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原道》是韩愈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选自《昌黎集》卷一一《杂著》之中。

韩愈所谓道,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而“原”是推求的意思。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反对道家与佛教,提倡儒学。

从古至今大凡论述儒学者好将儒学之道解释得深奥莫测,借以表示学问的高深。

韩愈则深入而浅出,只从衣、食、住说起,去透析仁义道德,令人不甚费劲却已理解。

而其气势却正如吴调侯、吴楚材评语所说:“山走海飞,发先儒所末发,为后学之阶梯”。

韩愈才是真正领会儒学真谛者。

【原文】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3],孑孑为义[4],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5],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6];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7]。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8],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9]。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10],今之为民者六[11]。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12]。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

作文素材--韩愈

作文素材--韩愈

韩愈简介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散文大家的并称。

即唐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八个在古文运动中贡献最大.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八先生文集》。

因我国明代选家茅坤辑录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因之得名,并由于该选本的广泛流传而名声远播。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学兼诗人。

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

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

他对古方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

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

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古诗原道翻译赏析

古诗原道翻译赏析

古诗原道翻译赏析《原道》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

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

【原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3〕,孑孑为义〔4〕,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5〕,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6〕;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7〕。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8〕,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9〕。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10〕,今之为民者六〔11〕。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12〕。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13〕。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14〕,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15〕。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隋唐散文精选《圬者王承福传》韩愈素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隋唐散文精选《圬者王承福传》韩愈素材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

承福其名。

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

丧其土田,手衣食,馀叁十年。

舍於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与帛。

必蚕绩而後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後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於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於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

妻与子,皆养於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

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於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韩愈《原道》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韩愈《原道》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韩愈《原道》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

(8分)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注释】①宜:合宜,恰切。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②之:往。

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

这里指小恩小惠。

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博爱之谓.仁⑵老子之小.仁义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分)【答案】13.⑴谓:叫作,称作。

⑵小:认为……小,轻视。

(每词1分,计2分)14.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每断对一处得1分,计2分)15.(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

(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16.不一致。

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1分)。

(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参考译文】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从仁义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

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

《原道》韩愈

《原道》韩愈

《原道》韩愈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韩愈的《原道》主题是反对道家与佛教,提倡儒学。

原道作者: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3],孑孑为义[4],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5],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6];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7]。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8],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9]。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10],今之为民者六[11]。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12]。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13]。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14],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15]。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16]。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韩愈《原道》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译文:《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光大圣明的品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要整治好他的家庭,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隋唐散文精选《杂说一》韩愈素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隋唐散文精选《杂说一》韩愈素材

《杂说一》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作者介绍]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

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语文作文素材一句话概括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语文作文素材一句话概括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语文作文素材一句话概括语文作文素材必修一素材(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

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

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

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必修二素材(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

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

原道(韩愈)原文

原道(韩愈)原文

原道(韩愈)原文原道(韩愈)原文及原文: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译文:《》说:在古代,想要发扬光大圣明的品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要整治好他的家庭,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

这样,那么(可见)古人所谓端正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

现在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这就是要灭绝人的本性中本来的东西,(这些和尚、道士)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父亲当作父亲,(他们也都是臣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君当作君,(他们都是民)可是他们不做百姓该做的事。

【部编版37】高中语文必修(上)作文素材16韩愈与满分作文

【部编版37】高中语文必修(上)作文素材16韩愈与满分作文

【部编版37】高中语文必修(上)作文素材16韩愈与满分作文一、韩愈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3.代表作:①杂文《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原道》②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③传记文《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④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听颖师弹琴》《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⑤史书《顺宗实录》4.随征淮西——与李愬结怨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

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

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

”他便找到柏耆。

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

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

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

古文观止119:韩愈原道

古文观止119:韩愈原道

古文观止119: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yí)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1、博爱:无所不爱,即儒家倡导的仁民爱物;2、行:践行,做实际工作;宜:适宜,合理;《礼记·中庸》:“义者,宜也”;3、由:从;是:指前面所说的仁义;之:往;是说从仁义出发向前走就是道;4、足乎已:自己心中很满足很充实;是说践行仁义的结果,不需借助外物就能使自己内心充实,即“无待于外”。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1、定名:仁与义是由客观的社会生活规定的,具有一定的实际内容,故曰定名;2、虚位:道德是主观应达到的伦理境界,相对不具体、不确定,故曰虚位;3、道有君子小人:君子之道是含有仁义内容的道,小人之道是没有仁义内容的道;4、德有凶有吉:凶德即恶德,吉德即美德。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xù)煦为仁,孑(jié)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1、小仁义:轻视仁义;《老子》“大道废,有仁义”,又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将道德与仁义分开,把仁义放在道德之下,故说老子小仁义;2、毁:诋毁;3、见者小:眼界、观念狭小;4、煦煦: 惠爱的样子,此指小恩小惠;5、孑孑: 细行,琐碎细小。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1、道其所道:前一个“道”字是动词,即讲、说,后一个“道”是名词;下句“德其所德"前一个“德”也是动词;《老子》书分上下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2、去仁与义:《老子》有“绝仁与义,民复孝慈”的话。

周道衰,孔子没(mò),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1、周道衰:自平王东迁(前770年)洛阳之后(史称东周),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政令不通,诸侯坐大,并立纷争;2、孔子没:孔子生于前551年,殁(mò)于前479年,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宋儒朱熹曾叹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3、火于秦:指秦始皇34年(前213年),下令焚烧秦国以外的历史书籍以及不是博士掌管的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语;火:作动词,焚烧;4、黄老于汉:黄老指黄帝与老子,后被道家奉为始祖,主张无为而治、清静无为。

对刘勰、韩愈、章学诚《原道》的比较阅读

对刘勰、韩愈、章学诚《原道》的比较阅读

对刘勰、韩愈、章学诚《原道》的比较阅读
邓丽娟
【期刊名称】《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2(024)006
【摘要】"道"是古代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诸子对"道"已是莫衷一是.孔子与老、庄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南北朝的刘勰、中唐的韩愈、清代的章学诚都有一篇<原道>传世,表现出他们在各自时代背景下独特的思想倾向.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邓丽娟
【作者单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云南,昭通,6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09
【相关文献】
1.原道本乎性情——论刘勰原道宗经思想的内涵 [J], 张学君
2.天道·政道·人道--从刘勰、韩愈、章学诚的《原道》的比较中看儒"道"的流变 [J], 苏荟敏
3.从圣坛到人间──从刘勰、韩愈、章学诚之《原道》看儒家之道的发展 [J], 和向朝
4.“道”之意义的生成与流动——以刘勰、韩愈、章学诚之《原道》为例 [J], 张

5.论章学诚学术思想中的政治观点——《文史通义》原道篇研究 [J], 王知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道》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

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後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於其口,而又笔之於其书。

噫!後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迸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叁。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迸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後为之衣;饥,然後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後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後;为之乐,以宣其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呜呼!其亦幸而出於叁代之後,不见黜於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叁代之前,不见正於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所以为智一也。

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於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今之举夷狄之法。

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享。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
1.膺:(yīng)
2.鳏:(guān)
3.斛:(hú)
[作者介绍]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

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