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宴聚餐活动逐年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家宴服务经营者为农村地区消费者提供了灵活快捷、廉价方便的服务。

但是,此类经营方式涉及面广、量大、流动性强,没有固定场所,往往游离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边缘,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往往中毒人数多,后果严重。

因此,加强农村家宴的管理刻不容缓,不能单靠每年几次的专项整治或是突击检查来解决问题。

探索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守护农村家宴安全,已成为各级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一、XX区农村家宴经营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农村家宴的规模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以XX区为例,2022年初,在该区市场监管局进行备案的家宴经营者有75家,到2022年底数量就增加到了181家,增长2.41倍。

由于农村餐饮服务业经营规模小、服务时限短、流动性强、地方散,加之“一条龙”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不稳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健康卫生意识较为淡薄,而且多数集中在边远山区、偏僻村社,对其的安全监管难度较大,情况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一)举办方、承办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一方面,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只关心宴席菜品味道是否美味、价格是否优惠,常常忽视家宴经营者的资质是否合规,是否进行备案,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等。

另一方面,承办方家宴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经营者普遍年龄偏大,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对食品安全未接受系统完善的培训。

同时,经营者往往还兼职采购和厨师两个重要的岗位,其食品安全意识的薄弱导致了极高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从目前的备案情况来看,全区的农村家宴经营者都已办理备案登记,但是其对每场宴席的登记报告依然缺乏主动性,全年到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处进行报告的家宴数量较少。

同时,由于该行业从业人员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导致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按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经营者普遍未对参与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操作培训和食品安全培训,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原因弊端和方针对策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原因弊端和方针对策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原因弊端和方针对策1. 引言1.1 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背景近年来,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日益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俗的变迁,婚丧嫁娶宴请已经成为农村民众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

每逢喜事或丧礼,村民们总是不惜重金款待亲朋好友,场面浩大,酒菜丰盛。

这种“铺张浪费”的现象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农村社会风气,更加剧了农村贫富差距,导致了村民的压力和不满情绪。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曾出台相关措施限制婚丧嫁娶的宴请规模和标准,但很多地方却难以执行,导致这一现象难以遏制。

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原因,找出弊端,提出有效的方针对策,才能改变这一不良现象的发展趋势。

1.2 问题的严重性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婚丧嫁娶宴请习俗的盛行导致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在农村地区,举办婚礼、葬礼等宴请往往需要大量金钱支出,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这种开销可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债务累积。

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也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大量的食物、饮料、烟酒等消耗品会被浪费在这些宴请上,而这些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对于个人家庭来说的,还涉及到社会资源的浪费。

农村婚丧嫁娶宴请的盛行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现象,比如酗酒、赌博、乱打乱闹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还会对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严重性不能被忽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必须通过深入分析其原因、弊端以及有效的方针对策来加以解决和改善,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原因分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传统文化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村社区,传统习俗对婚丧嫁娶仪式上的宴请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举办盛大的宴席可以显示家庭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同时也是对亲友的敬意。

社会关系网络和人情社会的影响也是导致农村宴请成风的原因之一。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治方案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治方案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笔记本上,笔尖轻轻划过纸面,那些关于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治的方案,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展开。

一、问题概述农村自办宴席,热闹非凡,但食品安全问题却时常让人担忧。

食材来源、加工过程、卫生条件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所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治方案,迫在眉睫。

二、目标设定1.确保农村自办宴席的食材来源安全可靠。

2.规范农村自办宴席的加工过程,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3.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

三、具体措施1.食材来源管理a.建立食材采购登记制度,详细记录食材来源、采购日期、数量等信息。

c.对采购的食材进行质量检查,杜绝不合格食材流入宴席。

2.加工过程管理a.制定严格的加工流程,包括食材清洗、切割、烹饪等环节。

b.培训农村自办宴席的厨师,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c.定期对厨房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

3.卫生管理a.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责任人和卫生标准。

b.定期对宴席场地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c.对参加宴席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杜绝带病参加宴席。

四、监管机制1.建立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对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2.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对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

3.定期对农村自办宴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宣传教育1.开展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知识。

3.组织专家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食品安全咨询服务。

六、应急处理1.建立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时处理。

2.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治方案的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关于农村家宴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农村家宴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农村家宴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村家宴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情、礼仪、习俗等重要内容,是乡镇地区为农民提供集中餐饮服务的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农村承办家宴的规模逐渐增大,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农村自办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导致农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下亟需完善农村家宴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

一、当前现状农村家宴由原本的邻居帮忙请“民间大厨”掌勺演变为当下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厨师团队提供“一条龙”服务,家宴的经营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本质上与一般的餐饮活动并无二致。

但农村家宴因其独特的流动性、短期性、临时性、无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时间,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实现常态化监管,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022年3月21日四川泸州家庭宴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致4人死亡、多人中毒。

这无疑为当下的农村食品安全敲响警钟,由农村家宴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食品加工场所、用餐环境简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农村家宴大多为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或者露天宴席,食品加工区域缺少防尘、防鼠、防蟑螂的卫生相关设施,位置或靠近公路或靠近圈舍,用餐环境恶劣。

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大多为帮忙的左邻右舍或者家宴承办者临时雇佣的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意识,未持健康证上岗的事情时有发生,是否存在传染病传播风险尚未可知。

另外,农村家宴缺少留样环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难以溯源。

二是原材料质量难保障,加工过程不规范。

一方面农村家宴食品原材料来源复杂,承办者无索证索票意识。

农村家宴承办者往往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购买当地农民在小作坊加工无QS 标示的米、面、油和自养的未经检验检疫的猪、羊、鸡、鱼等,这些食品多为“三无”产品,且销售者无法提供票据。

另一方面食品原材料储存不规范,由于流动性强、无固定场所,农村家宴承办者缺少冷冻冷藏设施,食品原料与非食品原料混放,将需要冷藏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混放,易造成交叉污染。

关于整治农村滥办酒席,请客敛财的建议

关于整治农村滥办酒席,请客敛财的建议

关于整治农村滥办酒席,请客敛财的建议农村滥办酒席、请客敛财问题一直存在,给农村社会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整治农村滥办酒席、请客敛财就显得尤为迫切。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加强对滥办酒席、请客敛财行为的监管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违规处罚措施。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知晓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其次,要加强农村酒席、请客敛财问题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改变滥办酒席、请客敛财的思想观念。

同时,要鼓励农村居民通过其他形式来表达感谢和庆贺的心情,例如写信、赠送礼物等方式。

第三,要加强对宴席礼仪的培训。

通过开展宴席礼仪培训班,提高农村居民的宴席礼仪素养,培养大家的文明用餐和交际习惯。

同时,要推广简约、健康的用餐方式,减少浪费,倡导绿色餐桌,推动农村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

第四,要加强对酒席、请客费用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费用监管机制,确保酒席、请客费用合理、合法,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要鼓励农村居民自觉抵制一些不合理的高消费宴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消费理性。

第五,要加强对滥办酒席、请客敛财行为的纪律约束。

必须坚决杜绝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行为。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履职能力和自律意识。

第六,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贫困是滥办酒席、请客敛财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要加大扶贫政策的力度,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和引导,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减少对滥办酒席、请客敛财的依赖。

最后,要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

媒体要对滥办酒席、请客敛财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总的来说,解决滥办酒席、请客敛财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家宴一条龙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家宴一条龙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家宴一条龙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22年7月,我市新修订了《XX市家庭集体宴席服务活动经营者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推出《家庭集体宴席餐饮服务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这有利于规范农村家庭集体宴席服务活动经营者(俗称“农村家宴一条龙”)的服务行为,促进公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前,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协管员履职较差、便民服务能力弱、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亟需关注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协管员大多数为兼职,履职较差。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家宴经营者备案实行属地管理,形成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各区县负责辖区内备案管理-各镇街市场监督管理所具体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

但由于街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数量普遍只有3-5人,因此要引入各街镇所在各村、居聘请的专(兼)职食品协管员,负责对辖区内农村家宴备案情况进行督促并开展巡查。

从目前的情况看,协管员在开展工作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作精力少。

协管员基本是村支两委人员且为兼职,平时主要精力集中于村支两委重要工作,势必会挤占对农村家宴监管精力。

二是缺乏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和检测器具。

协管员绝大部分是村支两委综合管理人才,不具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

同时,缺乏基本的检测器具,不能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三是误工补贴少。

各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履职难,常有“打不开情面监管,去了还得送礼”顾虑。

据永川部分协管员反映,目前的300元/月工作补助还不够一户的“份子钱”,不愿意到“一条龙”举办者家中开展监督,导致其未能及时发现备案、申报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为食品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四是缺乏执法权限。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只有市场监管部门才有执法权,但在实际工作中,协管员承担了一线督促和巡查任务,可以说是农村家宴行业监管的第一道关口,负责就餐人员100人以上的承诺书、登记表、现场隐患排查工作,经常会遇到村宴一条龙行业从业人员对其执法权质疑。

(二)消费者合同意识淡薄,导致维权难。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原因弊端和方针对策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原因弊端和方针对策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原因弊端和方针对策一、引言自古以来,婚丧嫁娶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而宴请作为其中的一种传统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在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宴请更是成了一种风气,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社交活动,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本文将就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原因、弊端以及针对策进行浅析。

二、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原因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传统习俗、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等方面。

社会传统习俗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宴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也是彰显家庭、社区地位的一种方式。

农村地区的人们往往会遵循传统,不惜一切代价来举办婚宴、丧礼等宴请活动,以显示家庭的旺盛和富裕。

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比较封闭,人们之间的社交方式相对单一,宴请活动成为他们唯一的社交途径。

农村人一旦有了婚丧嫁娶等事宜,往往会选择通过举办宴请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以谋求家族和社区的支持。

经济条件的影响。

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但是很多农民在面对婚丧嫁娶这些重要场合时,往往会不惜一切来举办规模较大的宴席,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这种追求面子的心态使得宴请在农村地区成为一种既定的风尚。

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宴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农村地区,举办婚宴或者丧礼的花费往往是不菲的,而且不少农民家庭为了举办这些宴请活动甚至不惜借债。

一些农村家庭因为宴请消费过度,常常导致家庭收支不平衡,甚至陷入贫困。

宴请过度浪费资源。

农村地区的宴请活动往往食物过剩,浪费现象严重,粮食、菜肴浪费成了常态。

不少婚礼宴席上的礼金和礼物也成了“纸上谈兵”,这些资源的浪费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对整个社会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

宴请活动带来了环境和卫生问题。

农村大量的宴请活动给当地的环境和卫生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宴席后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食品残渣等垃圾直接丢弃在乡村近郊,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可能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防范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风险对策与建议

防范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风险对策与建议

防范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风险对策与建议一、农村家宴总体基本情况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规模越来越大,宴席次数越来越频繁。

以“家宴”为主的餐饮形式覆盖了多数农村,已成为农村一种新兴的不可缺失的餐饮服务业。

目前,XX区农村家宴各项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日常登记备案有序实施,304家农村家庭集体宴席服务经营者经过市场监管申报登记备案,近十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事故。

二、农村家宴食品安全隐患一是家宴承办经营者主体意识淡薄。

由于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家宴厨师认为加工制作程序简单,基本不考虑清洗消毒、食品存储、加工环境、凉菜制作、设施设备、人员健康及食品留样等问题,主动申报备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食品留样流于形式。

二是加工场所条件不健全。

绝大多数农村家宴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在露天环境中,无防蝇、防鼠、防尘设施,缺少必备的功能区划分,就餐环境易受污染;冷藏冷冻设施和消毒设备不足,食物易滋生细菌。

大量半成品与熟食长时间混放,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变质。

大量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属临时租借,生熟交叉使用,清洗消毒设备缺乏,餐具不进行消毒,反复使用。

帮厨人员无流动水洗手,一盆水供多人使用,残渣冲洗不彻底,无法保证个人卫生质量;部分加工场所紧邻家圈舍,就餐环境极易污染。

三是食材采购环节不规范。

农村家宴采购的原料种类繁多,涉及鲜活肉蔬、干货调料等等,采购人员大多没有通过正式培训,缺乏对不同原料质量要求的知识,可能会采购一些廉价、变质、存在安全隐患的原材料,而农村家宴中食品原料又不能做到定点采购并索证索票,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无法追溯源头。

四是食材加工场所不规范。

家宴规模大,人数多,农村家庭的厨房面积小,并不适合大量的食品加工。

家庭宴席超能力举办,没有足够的操作台,食材直接放置于地面,且生熟食品混用容器、混用砧板和刀具等情况常有发生。

三方面问题加大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风险

三方面问题加大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风险

三方面问题加大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安全风险近年来,农村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餐饮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农村居民自办或委托“一条龙”等机构举办的集体宴席也越来越多。

但调查发现,由于农村餐厨设施建设不足、改建经营性场所、标准缺失基层食品监管力量较为薄弱等三方面问题,易加大农村宴席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亟需重视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餐厨设施建设不足,加剧食源性疾病暴发。

农村宴席食材加工场所通常以自家厨房和堂屋为主,部分在庭院内临时搭建厨房,甚至有的在露天直接加工并就餐,缺少“防尘、防蝇、防鼠”设施,无流动水洗手洗菜设施、无食品冷藏保鲜设施,易导致食品原材料受污染。

同时,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大量半成品与熟食长时间混放,也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造成食物中毒。

以XX为例,据调查显示,超过85%的农村宴席经营者只提供基本餐厨工具和就餐物品,移动冰箱、消毒碗柜、净水器等卫生设备鲜有提供。

夏季为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农村宴席餐厨设施不足,将加大食品安全风险,极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如,2018年5月,巫山县铜鼓镇一村民在家设宴招待宾客,因缺少保鲜设备导致食物变质,致使87人入院治疗。

(二)改建经营性场所标准缺失,农房质量隐患突出。

目前,农村宴席较多选择在村镇餐馆酒楼举行。

然而,农村经营性房屋建设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建设要求较高,农户为节约资金投入,通常会将自住房改建为经营性餐饮场所。

据全国村镇建设统计系统显示:居民住房平均造价为800-2600元/㎡,但农村餐饮经营房屋多数采用彩钢棚搭建,平均造价不足300元/㎡。

在改建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指导标准和验收规定,农户多自行改建,对房屋结构、材料选取等均缺乏相关安全意识,加剧了房屋安全使用风险。

以XX区为例,全区经营性自建房共7334栋(含农村自办宴席“一条龙”等餐饮服务1054家),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有858栋、占比11.70%,严重安全隐患的有65栋、占比0.88%。

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农村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底,所以,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农村自办宴席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这不仅是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这里所述的农村自办宴席主要是指农村(社区)家庭、集体自行制作的婚庆、丧事、满月、乔迁新居、农忙季节请工及其他集体聚餐的宴席。

以前,我们在进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时,学校食堂、和餐饮业上,而农村家庭(社区)自行制作的聚餐宴席的监管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

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今年,我县把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纳入了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并列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过,要解决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农村自办宴席是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风俗习惯,历史沉淀深厚,依靠过去老的监管方式、方法,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和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规律,不断提升工作理念,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

农村自办宴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调查及日常监管工作情况,农村自办宴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认识不足。

广大农民群众缺乏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护意识不高;(二)条件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底,用于改善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设没有跟上,基础设施条件还很差;(三)力量不足。

作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管理力量,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还没有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今年刚刚成立了乡镇街道食安办,各项工作还没有开展,难以很好的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管理力量的不足是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薄弱点;(四)依据不足。

农村滥办酒席典型案例剖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滥办酒席典型案例剖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滥办酒席典型案例剖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1. 浪费资源:农村滥办酒席会消耗大量的食物、饮料和其他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2. 环境污染:酒席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

3. 经济负担:办酒席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给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4. 社会风气不良:滥办酒席容易形成攀比风气,通过铺张浪费来攀比亲戚和邻居,从而导致社会风气不良。

5. 健康危害:滥办酒席容易导致酗酒和饮食不健康,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建议:
1. 宣传教育:通过农村媒体、村委会或农民合作社等途径,向农民宣传酒席滥办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2. 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农村滥办酒席,严格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

3. 科技引导:推广利用节能环保的餐饮设备,鼓励农民使用环保材料和餐具,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社会组织参与:组织志愿者或社会团体参与酒席的监督和管理,协助农民做好节约用餐和环境保护。

5. 亲友交流:通过加强亲友间的沟通和交流,逐渐改变攀比心理,让农民自觉地减少滥办酒席的现象。

6. 领导支持:领导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或贷款支持,帮助农民发展其他增收项目,减轻农民的负担,降低办酒席的频率。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广大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各种宴请纷至沓来。

面对应接不暇的宴请,水涨船高的礼金,攀比之风让广大群众叫苦不迭。

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倡导农村文明社会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互助互济传统美德,以基层农村为重点,彻底向婚丧嫁娶奢侈攀比不良风气宣战,在基层农村营造出一种风清气正、崇廉尚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婚丧喜庆事宜名目繁多。

部分农村(社区)群众在婚丧嫁娶喜庆活动操办过程中大操大办的现象开始突出,在群众中,出现了一些祝寿、生日、满月、乔迁、升学、参军、购新车、进新房、做赕等名目繁多的宴请活动,甚至将宴请范围扩大化。

(二)铺张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社区),在婚丧事操办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铺张浪费现象,如当前群众在举办婚庆事宜时,一般设有12道菜以上,酒席费用高,菜量过大,一般8人一桌酒席的饭菜吃不完,有的以长时间,化整为零搞预请、事后续请、分批宴请,造成很大的浪费;群众利用新人或死人给活人争体面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父母给子女操办婚事,比阔气、讲排场,认为结婚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一定要办得体面像样。

张家这样做,李家也跟着学,你请我请,一家看一家,一家比一家,相互攀比,花费惊人,仅彩礼及烟花爆竹费、打歌费三项一般需要万元、几万元。

部分干部群众在丧事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富有、体面和气派,造成铺张浪费,不同程度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

(三)群众负担沉重。

在办理婚丧喜庆事中,已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人情消费“礼尚往来”、“水涨船高”,礼金数额直线上升,从过去的20元、50元,如今上升到最少100元,机关干部则少则200元,多则数百元。

已经演变成一种“钱多就是朋友,钱少就是小人”的陋习,“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由人来人往向情来情往发展的不良习俗,致使不少群众在“人情风”面前不堪重负,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

农村乱办酒席问题的防范与治理对策

农村乱办酒席问题的防范与治理对策

农村乱办酒席问题的防范与治理对策□邢婉秋【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农村乱办酒席之风呈现扩大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狠抓“四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不良作风的治理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同时,农村是乱办酒席的重灾区,且严重缺乏治理。

农村乱办酒席严重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村民人情债压力巨大,幸福获得感大大降低。

乡村兴则国家兴,解决好农村乱办酒席问题有利于人们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本文主要阐述农村乱办酒席问题的趋势、危害、原因及对于防范治理该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农村居民;乡风乡俗;乱办酒席;乡村文化建设【作者单位】邢婉秋,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一、农村乱办酒席的趋势及危害农村办酒席本是人们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古已有之。

农村人爱热闹,人们可以通过开办酒席来共同庆祝喜事,拉近感情,在自家宅院开办酒席自然而然成为风俗传统。

然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农村浮现出了乱办酒席的不良风气。

其乱办酒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巧立名目、礼金高昂、借机敛财。

从前,农村对于开办酒席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主要是红白喜事、满月酒等,只对一些一定要办酒席的事才开办酒席。

然而,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21世纪这十多年来,农村办酒席的明目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必要事项之外,通过巧立名目,酒席种类日趋纷繁复杂,如满月酒、乔迁酒、入伍宴、升学宴等。

与开办酒宴名目增多相应的是礼金的负担越来越重。

在21世纪初,农村礼金以三五十元居多,然而,近十年来礼金数额一路高涨到普通亲朋少则几百,亲近的亲戚朋友多则上千的境况。

二是席面奢侈,从众攀比、浪费巨大。

农村的酒席逐渐从家常菜到大鱼大肉的贵席面、从普通酒水到名牌白酒。

与宴席的席面奢侈相伴的是菜品数量的增多,造成了不必要的奢侈浪费。

这些农村乱办酒席的现象呈逐年扩大态势,且愈演愈烈。

农村乱办酒席是严重影响村民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颗毒瘤。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广大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各种宴请纷至沓来。

面对应接不暇的宴请,水涨船高的礼金,攀比之风让广大群众叫苦不迭。

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倡导农村文明社会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互助互济传统美德,以基层农村为重点,彻底向婚丧嫁娶奢侈攀比不良风气宣战,在基层农村营造出一种风清气正、崇廉尚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婚丧喜庆事宜名目繁多。

部分农村(社区)群众在婚丧嫁娶喜庆活动操办过程中大操大办的现象开始突出,在群众中,出现了一些祝寿、生日、满月、乔迁、升学、参军、购新车、进新房、做赕等名目繁多的宴请活动,甚至将宴请范围扩大化。

(二)铺张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社区),在婚丧事操办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铺张浪费现象,如当前群众在举办婚庆事宜时,一般设有12道菜以上,酒席费用高,菜量过大,一般8人一桌酒席的饭菜吃不完,有的以长时间,化整为零搞预请、事后续请、分批宴请,造成很大的浪费;群众利用新人或死人给活人争体面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父母给子女操办婚事,比阔气、讲排场,认为结婚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一定要办得体面像样。

张家这样做,李家也跟着学,你请我请,一家看一家,一家比一家,相互攀比,花费惊人,仅彩礼及烟花爆竹费、打歌费三项一般需要万元、几万元。

部分干部群众在丧事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富有、体面和气派,造成铺张浪费,不同程度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

(三)群众负担沉重。

在办理婚丧喜庆事中,已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人情消费“礼尚往来”、“水涨船高”,礼金数额直线上升,从过去的20元、50元,如今上升到最少100元,机关干部则少则200元,多则数百元。

已经演变成一种“钱多就是朋友,钱少就是小人”的陋习,“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由人来人往向情来情往发展的不良习俗,致使不少群众在“人情风”面前不堪重负,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

关于红白喜事扰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红白喜事扰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红白喜事扰民问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攀比之风盛行、铺张浪费、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倡导节俭文明新风。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提倡节俭、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抵制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2. 规范红白喜事操办。

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操办的规模、标准和程序,限制过度操办和奢侈浪费,同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3. 强化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作用。

发挥红白理事会、村委会等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形成文明、节俭、廉洁的操办风气。

4.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推广文明新风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观念。

5.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和打击,加强执法力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

总之,解决红白喜事扰民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通过倡导节俭文明新风、规范红白喜事操办、强化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多
项措施,形成文明、节俭、廉洁的社会风尚。

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酒席作为一种社交文化方式,越来越普遍。

但是,在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现状及问题农村自办宴席涉及到食品安全、环保、社会公德和安全等诸多问题。

但是,现实中却存在以下问题:1.监管力度不够:农村监管力量有限,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力度。

许多农村自办宴席存在安全隐患,却没有得到及时监管和整治。

2.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在农村自办宴席中,涉及到多个监管主体,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等。

但是,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不足,责任边界不清晰,导致责任推诿和监管空白。

3.监管机制不健全:农村自办宴席监管缺乏有效的机制和规范,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和要求不同,甚至存在监管标准的空缺。

二、农村自办宴席监管的建议在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方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提高监管力度和频率,增加检查力度和检查频次,确保宴席酒席的安全和卫生。

2.明确监管主体责任:明确监管主体,划定责任边界,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协作。

同时,配备专业监管人员,提高监管水平。

3.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标准,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监管工作的规范和有条不紊。

三、农村自办宴席的文明和规范除了监管措施之外,农村自办宴席的文明和规范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宴席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文明用餐:严格按照用餐顺序就餐,不浪费餐食和饮品。

尽量不要喧闹,保持良好的礼仪和公德心态。

2.管理噪音:控制宴席噪音,减少噪音污染,不影响周围的居民和环境。

3.环境保护:在宴席结束后,及时清理餐具和饮品瓶罐。

不乱扔垃圾,保持宴席现场的整洁和卫生。

4.安全意识:注意宴席的安全,避免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针对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不足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关于加强农村家宴一条龙服务的监管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家宴一条龙服务的监管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家宴一条龙服务的监管建议农村家宴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亲朋好友交往聚集宴饮的一种方式。

近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兴起,特别是随着疫情的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在农村地区操办生日庆宴、红白喜事明显增多,农村家庭集体宴席(以下称“一条龙”)服务逐渐恢复。

只要一个电话,“一条龙”经营者便带着厨师、服务人员及餐具、桌椅等,来到家中提供餐饮服务,在农村很受欢迎。

但随着农村家宴聚餐活动呈次数增多、规模增大的趋势,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新难度。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安全意识淡薄。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条龙”经营者和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对自身餐饮服务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以XX为例,全区共有361家“一条龙”经营者在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备案,但从实际情况看还有部分没有进行备案,同时由于该行业从业人员具体流动性大的特点,导致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按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而邀请“一条龙”服务的举办者大多也只管其制作菜品的味道是否美味、价格是否核实,很少去核实“一条龙”经营者是否备案,相关从业人员是否有健康证明等细节。

(二)卫生状况堪忧。

由于农村家庭的厨房面积小,并不适合大量的食品加工,导致农村“一条龙”基本没有固定场所,多在老百姓房前屋后、院坝临时搭建,操作场所无“三防”措施,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操作台,直接把食材放置于地面,生熟食品混用容器、混用砧板和刀具等情况也常有发生;有的还离家禽圈舍近,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蚊蝇孽生,更是卫生的雷区;在餐饮具清洗消毒时很难做到“一洗、二冲、三消毒”,不经消毒就反复使用,食品安全卫生无保障。

(三)采购把关不严。

老百姓在购进食品材料时,多从经济实惠、省钱的角度出发,既不对检查食材质量,也常不索要票证,更没有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劣质、过期变质很容易买进使用,食品质量状况令人担忧。

(四)监管力量不足。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自办宴席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在婚丧嫁娶、节日聚会、生日庆祝等活动中,都习惯于举办宴席来款待亲朋好友,增进感情,庆祝喜事。

但是与此农村自办宴席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

一些不合格的食品原料、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加工环境、不严格的食品流通和标识管理等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和实践,对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农村自办宴席作为农村餐饮服务的一种载体,由于规模小、分散经营,食品加工环境、原料采购、食品加工、食品储存等环节的监管难度较大,因此存在着以下食品安全隐患。

1. 食品原料不合格一些自办宴席由于追求成本利润,常常使用价格较低的、来源不明的食品原料,有的甚至使用了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

这些食品原料的使用,不仅影响了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更严重的是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2. 食品加工环境卫生差许多农村自办宴席通常在简陋的厨房和餐厅中进行食品加工和供应。

由于设施简陋,基本卫生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3. 食品流通和标识管理不严格在农村自办宴席中,食品的来源、流通、标识等环节往往较为混乱,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往往会在食品流通和标识管理环节做手脚,由此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足,已经给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人们的首要需要,食品安全作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农村自办宴席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有效地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浅谈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塔城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李连江近年来,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但农村的食品安全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家庭、集体自办的婚丧、祝寿、满月、乔迁新居、开斋等宴席的监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宴请涉及人数多、卫生条件和安全意识较差,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广大农牧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塔城地区辖二市五县,有39个乡、27个镇、20个农牧场、860个行政村,是一个以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回、柯尔克孜、达斡尔、锡伯、俄罗斯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全区总人口92.4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45.79万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49.6%。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至今,全区共举办50人以上的农村宴席达1.8万余次。

其中2006年0.6万余次,2007年0.8万余次,2008年至今0.4万余次,农村自办宴席总体情况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当年9月至次年4月之间,农村自办宴席食物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当前农村自办宴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采购渠道把关不严。

由于农牧地区群众消费水平较低,酒、饮料等食品一般是大批量从市场上购买,进货渠道较混乱,所购食品及原料的质量无法保证;采购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无索票索证意识,特别是在采购外卖熟食时,容易忽视熟食制作时间及保质期限、保存条件;易购买“三无”食品或过期劣质食品现象。

二是储存条件难以保障。

由于农牧区地处边远,一次性采购食品原材料较多,很多家庭没有很好的食品储存条件,食品得不到很好的保存,防蝇、防鼠、防尘等措施缺乏,特别是夏秋季节,细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很快,已加工好的食物没有合适的冷藏保存设施,容易腐败变质和被有害物质污染。

农村自办宴席现状及监管对策【可编辑版】

农村自办宴席现状及监管对策【可编辑版】

农村自办宴席现状及监管对策农村自办宴席现状及监管对策农村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自办红白宴席等聚餐活动更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当人们在尽心尽力操办酒席时,往往忽视了这种群体性聚餐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在农村因举办酒席而引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多由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未煮熟煮透、储存不当等原因造成。

因此,加强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宣传,规范行为,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杜绝农村宴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在农村,逢上乔迁祝寿、结婚生子、丧事等红白喜事,都有在自家举办宴席的习俗,一般都有50-300人参加,多者可以达到500人以上;宴席菜多以鸡、鱼、猪肉、蔬菜为主,辅以水果、甜点等组成,原料多在当地农贸市场自行采购或村民自种自食;帮厨的厨师都是宴席举办者请来的,大多为当地烹饪能手,无人员健康证明,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加工场所都是以自家厨房为主,规模大一点的临时砌筑灶台,条件有限,卫生设施简陋,这些都给农村宴席带来安全隐患。

(一)农村厨师。

农村厨师即民间厨师。

这些厨师们常常是挑着萝筐(盛装碗筷等)走东家窜西家,为有红、白喜事的村民办十大碗,从中收取工钱,他们中一部分已由肩挑萝筐式改为车装厨具式,不仅为拟办宴席的农家提供碗筷还包括菜刀、菜板、桌椅板凳、后勤服务等等。

这些农村厨师没有正规培训学习,缺乏卫生常识,卫生意识淡薄,操作简单粗糙,不注重个人卫生及健康状况。

(二)农户状况。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部分涌向城镇,留守在家务农的村民基本上是些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这些留守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大部分忙于农活而无暇顾及卫生,住宅区环境卫生差,阴阳沟得不到及时清理,蚊蝇滋生、鼠害不断、条件简陋、不具备举办宴席的环境卫生条件及物质基础(如冰箱、洗消池等)。

遇有红白喜事,一般都是在空场地上临时搭个棚子作厨房、临时挖个坑作灶窑,随便找个板板(有的甚至是门板)做菜板,在上面作凉菜、卤菜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塔城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李连江近年来,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但农村的食品安全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家庭、集体自办的婚丧、祝寿、满月、乔迁新居、开斋等宴席的监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宴请涉及人数多、卫生条件和安全意识较差,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广大农牧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塔城地区辖二市五县,有39个乡、27个镇、20个农牧场、860个行政村,是一个以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回、柯尔克孜、达斡尔、锡伯、俄罗斯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全区总人口92.4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45.79万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49.6%。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至今,全区共举办50人以上的农村宴席达1.8万余次。

其中2006年0.6万余次,2007年0.8万余次,2008年至今0.4万余次,农村自办宴席总体情况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当年9月至次年4月之间,农村自办宴席食物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当前农村自办宴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采购渠道把关不严。

由于农牧地区群众消费水平较低,酒、饮料等食品一般是大批量从市场上购买,进货渠道较混乱,所购食品及原料的质量无法保证;采购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无索票索证意识,特别是在采购外卖熟食时,容易忽视熟食制作时间及保质期限、保存条件;易购买“三无”食品或过期劣质食品现象。

二是储存条件难以保障。

由于农牧区地处边远,一次性采购食品原材料较多,很多家庭没有很好的食品储存条件,食品得不到很好的保存,防蝇、防鼠、防尘等措施缺乏,特别是夏秋季节,细菌在食物中生长繁殖很快,已加工好的食物没有合适的冷藏保存设施,容易腐败变质和被有害物质污染。

三是加工场所条件简陋。

农村自办宴席的加工空间都是以自家厨房为主或是露天作业,缺少卫生防护,无冷藏设施,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卫生设施不全,清洗、加工食物时生熟不分,生熟食品混用刀具和案板等现象;餐具不进行消毒,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仅仅用水冲洗,造成交叉污染。

四是“厨师”健康不能保证。

临时聘请的“厨师”和操作人员没有经过健康体检,若带有传染性疾病,很容易将病源带到食物中,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及食用前不彻底加热,造成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

接触食物的厨师或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备的食品安全常识。

三、主要原因。

一是监管力量薄弱。

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作为主管餐饮消费环节的卫生系统,未在乡镇设专门的管理机构。

县(市)区级卫生监督人员编制人员少,监管力量远远不足,对现有取证的餐饮店尚且管不过来,当然无暇顾及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二是全程监管难到位。

农村的传统宴席往往延续一两天甚至更长,就餐次数多,要对长时间的宴席准备、制作、保存、食用过程进行监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监管难以实施到位。

三是政策规定难执行。

由于农村居民传统观念浓厚、安全意识淡漠,他们不愿在喜庆或悲伤时再为宴席去备案和被检查。

同时由于现有的政策规定并非有明确约束力的法律,执行没有强制性,即使村民不按规定办理,管理部门也无权处罚,那么很容易使相关规定流于形式。

四是监管对象不确定。

农村地域广大,居住比较分散,谁家都可能有婚丧喜庆的事,自办宴席的覆盖范围基本上包括所有的居民,监管对象的不确定给监管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厨师”和帮工人员大多是请来的亲戚朋友,这些流动人员没有经过健康检查,是否患有皮肤病和传染性疾病是个未知数,要想使这些人员积极配合监管是非常困难的。

四、对策与建议。

2007年以来,塔城地区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台了《塔城地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填补了以往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无人监管的空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健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责任。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区域监管责任制,各乡镇(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群众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各村主任为本辖区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举办宴席的事主和承办厨师是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

乡镇(场)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要在乡镇(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指导,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知识;对农村流动厨师进行登记;对农村自办宴席申报登记、现场检查工作进行督查。

村食品安全工作站要在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对辖区村民自办宴席进行登记、报告、检查、指导。

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每年组织对农村自办宴席具体监管人员进行一至二次的培训和指导,提升监管人员的工作水平。

二是针对举办规模,实施分级监管。

凡举办50人以上100人以下宴席的,须提前24小时向所在村(居)委会申报,填写《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备案登记表》,由村(居)委会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并指派熟悉食品安全知识的村卫生员及防疫人员到现场指导;举办100人以上宴席的,提前48小时由村(居)委会审查、登记后上报乡(镇场)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备案,填写《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备案登记表》,由乡(镇场)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安排乡(镇场)卫生防疫、工商、公安等相关人员对宴席场地、卫生条件、菜肴原料、厨师健康状况等进行检查。

各乡(镇场)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应分季度将本辖区家宴举办的整体情况书面上报县(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

三是加强厨师管理,推行持证上岗。

凡从事操办农村宴席的流动厨师,由乡镇(场)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进行登记,并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相关管理要求,必须取得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督促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化他们的食品安全责任人意识。

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事主及家人不得直接接触宴席食品。

四是建立应急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各乡镇(场)人民政府要结合农村自办宴席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落实责任,对发现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要迅速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妥善处理。

事主对上桌菜肴实行48小时留样备检。

对因自办宴席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对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缓报、瞒报、谎报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按规定进行申报,厨师拒不进行健康检查和未接受食品安全检查指导擅自操办宴席,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对事主和厨师要从重、从严处理。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食品安全涉及多渠道多环节,提高农村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自办宴席安全的治本之策。

乡(镇场)和村委会都要制定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方案,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治知识和法律知识,阐明擅自举办宴席存在的危害性、风险性,增强群众辨假识劣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规范农村自办宴席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坚持红白喜事从简办理。

逐步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将宴席交给专业餐饮店来举办,从源头上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是制定法律法规,健全监管网络。

现行的餐饮监管法规是针对专业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制定的,对农村自办宴席、流动摊点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形成监管的盲区。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期望值增高,应在各地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相关法规,使监管者有法可依,农村自办宴席监管才能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政府应该提供资金等支持,在乡镇建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全面负责对农牧区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使食品安全这张大网不至于网底漏空,农村牧区食品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日,荣昌县召开了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工作表彰会议。

对2010年的聚餐报告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上报聚餐报告指导工作优秀单位进行奖励。

2010年荣昌县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全年全县共上报聚餐报告指导工作6000多例,比上年增加7倍,居全市前列。

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工作落实强调“责任”。

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荣昌县人民政府与荣昌分局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荣昌分局与各镇(街)人民政府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镇(街)又与村委签订责任书,签订率均达100%。

实行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充分发挥前沿哨兵的作用。

该县共聘请了42名协管员,200名信息员。

实现了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第三只眼”的作用。

三是实施激励措施,奖惩分明2009年、2010年荣昌县人民政府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共下拨了12万元的经费用于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工作报酬。

对每上报一例聚餐指导工作实行5元的奖励,同时根据年终考核情况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镇(街)实行奖励,对工作不力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此举措充分发挥两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注重培训,提高聚餐报告指导效率。

该县注重对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进行聚餐报告指导工作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增强两员对农村聚餐报告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010年全县92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工作,推行覆盖率达100%,推进上报单数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