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韩愈练习题和答案

韩愈练习题和答案

韩愈练习题和答案韩愈是唐代文学巨匠之一,他的作品以充满力量的辞章和宏大的思想而闻名。

在学习韩愈的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字和思想。

下面是一些与韩愈有关的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1.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 唐朝2. 韩愈的代表作品《原道》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A. 骈文B. 诗歌C. 散文D. 辞赋答案:C. 散文3. 韩愈的《师说》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 吾子好学,而不求其同。

C.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D. 天下之人皆可为师我。

答案:A.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 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了“进士不及第,重上京师”的观点,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态度?A. 对官僚主义的抨击B. 对科举制度的肯定C. 对礼仪道德的强调D. 对学术自由的提倡答案:B. 对科举制度的肯定二、填空题1. 韩愈是 ______阶层的人物,他的父亲是 ______。

答案:士族,韩偓2. 韩愈在唐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被尊称为 ______。

答案:韩文公3. 韩愈曾任官至 ______职位。

答案:参政4. 韩愈的散文作品以 ______文和 ______文为主要代表作。

答案:骈文,杂文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韩愈的文学创作特点。

答案:韩愈的文学创作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他的辞章雄浑有力,运用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表达他的强烈情感和思想。

其次,他的作品思想广阔,重视社会问题和个人品德的提升,既有理想主义色彩,又有关注现实的实用主义内容。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2. 韩愈的《师说》中提到了师者的角色和重要性,请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答案:《师说》中,韩愈强调了师者的重要性,认为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他认为学生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老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引导他们正当地行为与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4.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诗,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的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起的豪放词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辞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微物。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与线条是构成绘画的两大要素;色彩给人的美感,既是最直接、最大众化的,又是最强烈、最独特的。词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色彩鲜艳是一种美,本色自然也是一种朴素的美;如果能把握其度,浓淡适中,则又是一种美。
1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诃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追溯一下最早在诗中写到杨柳、并且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先秦第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小雅。采薇》篇描写的是战后幸存的征人,于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诗共六章,最后一章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四句,最为后人所称道。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因为杨柳和离别的关系密切,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绪。其次,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汉字中“柳”与“留”谐音相近,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也十分丰富。淇中有的是作为实物来歌咏春天风景或伤春惜春之情的。如晏殊《诉衷情》词中有旬日:“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但是,宋词中写到杨柳的,更多的还是承袭了唐诗和前人诗中“杨柳”意象的本意,即跟离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很多,柳永惜别名篇《雨霖铃》中有名旬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关于送别诗中为什么多写杨柳,归结为两点:一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二是表示殷勤挽留之意。杨柳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意象

汉魏 唐代 古代文学史 练习题及答案集锦

汉魏 唐代 古代文学史 练习题及答案集锦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16.“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沭猴而冠”出自《》。

唐代文学复习题1

唐代文学复习题1

唐宋文学复习题一、单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至5个正确答案)1.从体裁上看,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

A.诗歌 B.散文 C.骈文 D.辞赋 E.散文诗2.“三吏”“三别”是杜甫()创作的。

A.读书与壮游时期 B.困居长安时期 C.自洛阳归华州时D.飘泊西南时期 E.流落江湘时期3.“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见于()。

A.《登金陵凤凰台》 B.《登高》 C.《登岳阳楼》 D.《黄鹤楼》 E.《登鹳雀楼》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句出自杜甫的()。

A.《登岳阳楼》 B.《登高》 C.《同诸公登慈恩寺塔》D.《羌村三首》 E.《望岳》5.从下列诗篇中,选出杜甫的五言律诗()。

A.《兵车行》 B.《春夜喜雨》 C.《登高》 D.《北征》 E.《登岳阳楼》6.杜甫律诗中,被前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诗作是()。

A.《登楼》 B.《登高》 C.《登岳阳楼》 D.《蜀相》 E.《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杜甫各体兼善,但其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A.绝句 B.五、七言古诗 C.骚体诗 D.律诗 E.四言诗8.下列诗句中,杜甫所作的有()。

A.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B.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既是杜甫困守长安十年的思想与生活的总结,又标志着诗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新的高度的杰出诗篇是()。

A.《春望》 B.《丽人行》 C.《北征》D.《兵车行》 E.《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0.下列诗句中,出自王绩《野望》的有()。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E.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11.下列作品中,李白所作的有()。

A.《兵车行》 B.《行路难》 C.《将进酒》 D.《蜀道难》 E.《独坐敬亭山》12.李白最擅长、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份《阿房宫赋》的习题,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1第一部分: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阿房宫的来历。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

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3.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5.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有何共同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第二部分:综合练习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ù) 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尽锱铢(zhī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迤(lǐyǐ)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一B.爱六王毕,四海一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取D.族奈何取之尽锱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B.而盘盘焉,囷囷焉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B.夫 D.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5.表语气的虚词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陈述语气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c.表感叹语气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e.表判断语气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

唐代文学练习题4

唐代文学练习题4

唐代文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下列哪位诗人的评价()A、王维B、孟浩然C、王昌龄D、陶渊明2、李白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A、长沙B、南昌C、武汉D、广州3、苏轼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指的是哪座山()A、黄山B、泰山C、庐山D、嵩山4、王维诗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的“此物”是指()A、红梅B、红叶C、红豆D、红花5、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A.诗佛B. 诗仙C. 诗圣D. 诗鬼6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指的是什么节日()A、中秋B、重阳C、清明D、元宵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的哪座山()A、泰山B、黄山C、华山D、衡山8、“五岳”中的“中岳”是指()A、泰山B、嵩山C、华山D、衡山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传颂千古的送别名句,其作者是初唐诗人()A、卢照邻B、骆宾王C、王勃D、杨炯10、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是()A、《云谣集》B、《花间集》C、《南唐二主词》D、《阳春集》11、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12、“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是指()A、王粲、谢灵运B、皇帝和谢玄C、王导和谢眺D、王导和谢安13、在唐朝的古文运动中,韩愈提出的创作理论主张是()A、“发愤著书说”B、“不平则鸣”C、"中和之美"D、"达其性情"1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诗的作者是()A、李商隐B、李贺C、杜牧D、白居易15、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写了()A、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哀B、漂泊天涯,寄人篱下的悲哀C、对故国的思念和哀悼之情D、对美人的相思之情16、唐朝新乐府运动的领军认为是()A、韩愈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17、被称为中国诗歌历史上“双子星座”的诗人是()A、李商隐李牧B、李白李商隐C、白居易杜甫D、李白杜甫18、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名主张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19、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A祖籍昌黎 B做官昌黎 C.被贬昌黎 D. 隐居昌黎20、下列传记散文中,属柳宗元所作的是()A.《童区寄传》B.《毛颖传》C.《张中丞传后叙》D.《五柳先生传》21、下列诗句不属于王维作品的有()。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之【唐代文学(唐诗)】练习题库(填空题)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之【唐代文学(唐诗)】练习题库(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学之【唐代文学(唐诗)】练习题库(填空题)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v。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

2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自于。

2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的“古人”指的是。

30、“南柯一梦”出自于唐传奇小说作品。

31、唐代文学以为分水岭,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3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形成一种诗风“”。

33、上官仪提出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

琵琶行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习题及答案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

这首诗以琵琶行为题,描绘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琵琶行的内容深入人心,也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经典题材之一。

在学习琵琶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习题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第一题:琵琶行的主题是什么?答案:琵琶行的主题是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通过描述一个女子因爱情而遭受的痛苦和折磨,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无奈之情。

第二题:琵琶行中的女子为什么弹琵琶?答案:女子弹琵琶是为了表达她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痛苦。

琵琶作为一种乐器,有着悲伤的音色,能够更好地表达她内心的情感。

第三题:琵琶行中的“长亭外”指的是哪里?答案:长亭外指的是长亭,长亭是古代道路上的一种建筑物,常用于驿站或休息的地方。

在琵琶行中,长亭外是指离别的地方,女子在长亭外弹琵琶,象征着她与爱人的分离。

第四题:琵琶行中女子的爱人是谁?答案:琵琶行中女子的爱人是一位远行的士兵。

他们本是相爱的情侣,但因战争而分离。

第五题:琵琶行中女子弹琵琶时的情绪是怎样的?答案:女子弹琵琶时的情绪是悲伤和无奈。

她思念着远行的爱人,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思念和担忧,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和无奈。

第六题:琵琶行中女子为什么选择弹奏琵琶来宣泄情感?答案:女子选择弹奏琵琶来宣泄情感是因为琵琶有着悲伤的音色,能够更好地表达她内心的情感。

通过弹奏琵琶,她可以将自己的悲伤和无奈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舒缓自己的情绪。

第七题:琵琶行中女子的命运如何?答案:琵琶行中女子的命运是悲惨的。

她与爱人分离后,生活在战乱的年代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她弹奏琵琶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人的思念。

通过这些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琵琶行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琵琶行不仅是一首具有音乐美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作品。

通过学习和欣赏琵琶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苦难和爱情的无奈。

唐代文学复习题

唐代文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作者是A.杨炯B.卢照邻C.王勃D.骆宾王2.《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体裁是一篇A.骈文B.赋C.散文D.诗3.《从军行》(烽火照西京)的作者生活的时代是A.晚唐B.中唐C.盛唐D.初唐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A.王勃B.李白C.杜甫D.孟浩然5.“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指A.南方人B.囚犯C夏天D.在南方做官6.《在狱咏蝉》“那堪玄鬓影”,“玄鬓影”指A.黑发B.黑翼C.蝉D.蛙7.“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暗喻了作者A.不甘心闲居无所作为B.期望能归隐闲居C.认为过分热衷于现实功名是不对的D.希望能像鱼一样自由8.《登幽州台歌》的风格可以表达为A.质朴自然B.清丽宛转C.深沉幽微D.雄浑悲壮9.陈子昂的《感遇》(兰若生春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直抒其情B.拟人C.平淡自然D.比兴10.《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的声讨对象A.唐高宗B.武则天C.唐中宗D.唐睿宗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于A.《渭川田家》B.《山居秋暝》C.《终南山》D.《宿建德江》1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王孙”在诗中指A.山中主人B.贵族子弟C.游人D.诗人自己13.古曲《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首诗翻唱的,这首诗的原名是A.《送元二使安西》B.《凉州词》C.《从军行》D.《别董大》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形容A.春天的景色C.诗人兴奋的心情B.下雪的景色D.捷报频传15.《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的风格可以概括为A.温柔敦厚B.愤慨C.平淡D.沉郁顿挫16.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一首A.七言绝句B.乐府诗C.文人词D.杂言诗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作者是A.孟郊B.贾岛C.刘长卿D.李益18.高适《燕歌行》“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喻指A.少妇B.玉筷C.眼泪D.女儿1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诗句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D.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20.《春望》的风格可以概括为A.温柔敦厚B.愤慨C.忧思深广D.惆怅苍凉21。

唐诗宋词文学常识测试

唐诗宋词文学常识测试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 B.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C. 杜甫诗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与作品的表 现技巧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D.“行”是古诗的一种文体,如“从军行”的乐府 旧题,但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体,而是缘事而 发,自创新题,运用民歌的形式,表现人民的苦难。 •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 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 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即杜诗的潜气内转、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欲寄彩笺无尺素”中的“尺素”是古人书写用 的素绢,通常长一尺,故称尺素,后来指书信。 •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其中“长亭” 是古代设在路边的驿站,常为送别之处。 • C周邦彦《苏幕遮》中的“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其中“吴门”指今苏州,“长安”指今西安。 • D《六州歌头》中“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天骄”指的是汉时匈奴单于。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六州歌头》中“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 漾孤篷”化用了唐传奇《枕中记》中“黄粱一梦” 的典故,抒发了作者人世空幻的感慨。 • B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被著名学者王国维列为治学三境界中的第二境 界。 •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写中秋的词中最著名的一 首,题说“兼怀子由”,“子由”指苏轼的弟弟苏 辙。 • D“银汉迢迢暗度”中的“银汉”指的是银河。传 说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渡银河相会,这一天 又被称为乞巧节。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秀丽风景和繁华景象, 其中“三吴都会”中的“三吴”指的是江浙地区 的吴兴郡、吴郡和会稽郡。 • B《六州歌头》中“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中的《渔阳弄》《思悲翁》都是表达边疆战士思 乡之情的乐曲。 • C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到的南京, 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也 称建康、石头城。 • D《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醉翁亭记》是谁写的?答:《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

2.《醉翁亭记》是唐代哪位文学家的代表作?答:《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3.《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醉翁亭记》是一篇描写欧阳修自述游玩醉翁亭的游记,以豪放不羁的游览态度,展示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态度。

4.《醉翁亭记》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答:《醉翁亭记》揭示了作者对逸闻趣事的追求和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成为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判断题1.欧阳修是唐代文学家。

(√/×)答:√2.《醉翁亭记》是一首诗歌作品。

(√/×)答:×3.《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自传。

(√/×)答:×4.《醉翁亭记》对后世影响不大。

(√/×)答:×三、填空题1.《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2.欧阳修生活在(唐代)。

3.《醉翁亭记》描写了欧阳修自述游玩(醉翁亭)的游记。

4.《醉翁亭记》以豪放不羁的态度展示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态度。

四、问答题1.简述《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

答:《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写于他被贬官时的作品。

当时,欧阳修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他以游玩醉翁亭为题材,通过描写亭子环境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愤懑。

2.《醉翁亭记》中的“醉翁”指的是谁?答:《醉翁亭记》中的“醉翁”指的是欧阳修自己。

3.《醉翁亭记》中的“亭”是一个象征什么的意象?答:《醉翁亭记》中的“亭”象征的是欧阳修对陶渊明的怀念和对逸闻趣事的追求。

4.简述《醉翁亭记》的主题。

答:《醉翁亭记》的主题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逸闻趣事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等。

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倡导了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观念。

以上是关于《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唐诗练习题答案

唐诗练习题答案

唐诗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对影成三人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什么?A. 城春草木深B. 城阙辅三秦C. 感时花溅泪D. 恨别鸟惊心答案:A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什么?A. 黄河入海流B. 欲穷千里目C. 更上一层楼D. 江水流春去欲尽答案:A4. 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什么?A. 轻罗小扇扑流萤B.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5.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下一句是什么?A. 客舍青青柳色新B. 劝君更尽一杯酒C. 西出阳关无故人D. 故人西辞黄鹤楼答案:A二、填空题6.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答案:遥看瀑布挂前川7. 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

”答案:不尽长江滚滚来8.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______。

”答案:更上一层楼9. 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______。

”答案:豆蔻梢头二月初10. 王维的《相思》中,“红豆生南国,______。

”答案:春来发几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案:《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快乐和自由。

12. 请简述杜甫的《春望》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答案:《春望》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景象,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论述题13. 论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高远的意境、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 韩愈在文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指的是________。

3. 文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体现了韩愈对师生关系的________认识。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

A. 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B. 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老师C. 老师总是比学生高明D. 学生可以超越老师2. 下列哪一项不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三教”?A. 儒家B. 道家C. 佛家D. 法家三、简答题1. 请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定义。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者”和“师”的理解。

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提倡尊师重道2. 正确的思想和道德3. 平等和相互学习二、选择题1. A2. D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疑惑的人。

2. “学者”是指追求知识和学问的人,而“师”则是引导学者走向正确道路的人,学者和师之间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学习的基础上。

四、论述题1.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尊师重道,认为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学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

韩愈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了教育的平等性和进步性。

结束语:通过《师说》的学习和练习,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教育理念,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2、初唐时期,代表文学革新方向的四位诗人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3、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岑参、高适等。

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与画的评论。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四句诗出自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

6、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立意是受到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影响,但思想意义却比后者更深刻。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名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律名篇《登高》。

8、岑参的边塞诗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两名描写雪景的诗句常被后人引用,这两名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袖是韩愈,除他之外,古文成就最高的是柳宗元,他们被后人并称为“韩柳”,并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诗中有两句流传千古、并常被后人引用的佳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唐代的文人短篇小说一般称作“传奇”。

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2、晚唐诗人中,被认为长庆后第一人,并被认为其诗文成就与韩愈、柳宗元鼎立而三的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歌,在体裁上擅长七言绝句,咏史诗精拨独到,边塞诗也别具一格。

13、南唐二主是指父子皇帝词人李璟和李煜。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目后的括号里)1、《全唐诗》和《乐府诗集》的编者分别是(C)。

A、宋代的郭茂倩和汉代的刘向B、宋代的黄庭坚和汉代的刘向C、清代的彭定求等和宋代的郭茂倩D、清代的彭定求等和宋代的黄庭坚2、初唐,倡导革新,开一代诗风的诗人是(A)。

A、陈子昂B、沈佺期C、骆宾王D、杜甫3、在文学理论上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D)。

唐诗练习题及答案

唐诗练习题及答案
3. 《别董大》是一首赠别诗,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安 慰和鼓励,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课后作业
第13讲 不朽诗仙——李白
1、李白被誉为“ 2、李白和杜甫合称为“ 3、默写 长风破浪会有时,
”。 ”。
。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业答案
第13讲 不朽诗仙——李白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课后作业
第4讲 七岁赋诗——骆宾王
1、初唐四杰中诗作最多的人是
2 、骆宾王的七言歌行
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是姊妹篇。
3 、《在狱咏蝉》中 “西陆”指的是
这首诗
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业答案
第4讲 七岁赋诗——骆宾王
1、初唐四杰中诗作最多的人是骆宾王。 2 、骆宾王的七言歌行 《帝京篇》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是姊妹篇。 3 、《在狱咏蝉》中 “西陆”的意思是秋风。“南冠”的 意思是囚徒。 这首诗最主要的手法是 托物言志 (填四 字)。
A高雅 B宫廷 C通俗 4、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体现 了该诗是( C )诗。
A山水 B田园 C边塞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课后作业
第10讲 七绝圣手——王昌龄
1.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______,他还被 称为________。 2.王昌龄的代表作《出塞二首·其一》中,赞颂边疆战士 奋勇杀敌、为国献身的战斗精神的是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课后作业
第17讲 诗豪之目——刘禹锡
1.刘禹锡,字______,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______” 之称。 2.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 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隋唐五代文学唐代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全面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诗歌空前繁荣,创造了古典诗歌史上的高峰。

唐代文学的发展,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本段文学的教学,突出诗文大家、名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煜等,分别对其生平、思想、艺术各方面作系统的介绍。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基本知识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卖炭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很有名的散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

该篇散文以独特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个贫穷但乐观向上的卖炭翁。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共鸣。

以下是一些关于《卖炭翁》的练习题。

题目一:请解释散文标题《卖炭翁》的寓意,并说明该寓意在文章中的体现。

解析:散文的标题《卖炭翁》意味着一个买卖炭的老人。

这个老人通过卖炭为生,生活贫困,却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散文中通过描写卖炭翁的生活现状和他的心理状态,从而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题目二:请分析卖炭翁的家庭生活情况,并解释卖炭翁为何能保持乐观心态。

解析:卖炭翁的家庭生活非常贫困。

散文中描写了他的房屋破旧,布满了虫洞,屋里连被褥都没有。

他的妻子生病,没有用药,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尽管如此,卖炭翁依旧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首先,他非常节俭,生活简朴。

他吃最廉价的食物,用竹篮装炭,从不挥霍浪费。

其次,卖炭翁对生活抱有希望与无求于物的态度,他甚至期待明天更加艰辛。

他相信遭受的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未来会更好,这种乐观的态度使他能够坚持下去,并且从中获得一种内在的满足感。

题目三:请分析文章中的“以小事了却大事”这一主题,并说明其体现。

解析:文章中的“以小事了却大事”主题意味着卖炭翁通过对小事的把握和处理,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从小事中体现出他的高尚品质和人生智慧。

在文章中,卖炭翁将生活中琐碎而不起眼的事情看成大事。

例如,他在卖炭时,会将炭的品质品种细致分辨,以求对顾客负责。

他精心挑选出最好的炭卖给买家,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动,但却反映出他对他人尽责的态度和他对自己工作严谨的追求。

题目四:请分析文章中的自嘲和自省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解析:文章中的自嘲和自省揭示了卖炭翁坚持不懈和努力争取生活的精神。

他明白自己的穷困,但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或抱怨命运。

卖炭翁自嘲时说:“阁下就说炭烧得不老实吧?你们不知道,他只是因为家贫,穿这身旧衣;至于没有屋子住,是因为破旧的房屋只适合居住。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1.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俯瞰远方美景的情景。

2. 《静夜思》题目:请写出《静夜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下了李白在深夜思念乡愁的情感。

3. 《望庐山瀑布》题目:请写出《望庐山瀑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庐山瀑布》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述了杨万里站在山脚,仰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4. 《春晓》题目:请写出《春晓》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春晓》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色和自然的生机。

5. 《望月怀远》题目:请写出《望月怀远》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6. 《登高》题目:请写出《登高》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登高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时事的思考。

7. 《赋得古原草送别》题目:请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白居易在古原草地上与友人告别的情景。

8.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主要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远眺美景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繁荣的原因1)社会因素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

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

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

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

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

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

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

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

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

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

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基本知识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参考答案: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二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余风,扩大诗歌题材,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开拓了唐诗正确发展的道路。

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有如下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连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

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章盛唐诗歌一、基本知识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有时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2、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

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三、思考与练习1、如何理解“盛唐气象”?参考答案: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2、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参考答案: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3、高适与岑参在边塞诗写作方面有何异同?参考答案:高适、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豪放。

但也有不同:“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

高适诗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艺术上高适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岑参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第三章李白一、基本知识1、李杜: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二、主要作家、作品三、思考与练习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

主要内容为:(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如《将进酒》、《行路难》。

(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参考答案: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

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

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

2、充沛的气势。

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

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

4、语言清新俊逸。

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第四章杜甫一、基本知识1、“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

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2、“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三、思考与练习1、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参考答案:(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

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炼,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