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江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合集下载

闽江流域断面水质以及污染源排放情况介绍

闽江流域断面水质以及污染源排放情况介绍

一、闽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1)闽江流域污染源情况1、闽江流域污染源排放总体情况2014年,闽江流域污染源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19.5万t/a 和2.4万t/a ,生活源COD 和氨氮排放量较大,分别占流域总量的58%和63%,其次是农业源COD 和氨氮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27%和27%,闽江流域涉及的福州、南平、三明3个地市中,福州市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较大,其次是南平市,再次是三明市。

福州市以生活污染为主,生活源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7.9%和48.8%,工业源污染排放量较少,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仅占流域10%和9%;三明市以工业污染为主,工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5.0%和55.5%;南平市以农业源和工业源为主,农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4.1%和42.0%,工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1.1%和33.4%,见表2-7。

表2-7 闽江流域主要市污染排放量比例统计15%58%27%10%63%27%闽江流域分县区的污染排放情况,见图2-5。

由图可知,闽江流域污染源排放主要以福州市区、闽侯县、延平区为主,其COD Cr和NH3-N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40%和35%,尤其是福州市区,占流域总量的15%和18%,其次是沙县、永安市、邵武市、建阳市污染排放量相对较大,而泰宁县、永泰县、光泽县、松溪县、武夷山市、建宁县、明溪县等县区的污染排放量较小。

图2-5 各县区污染源排放量占比图2、流域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2014年,闽江流域工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3.01万吨/年和0.25万吨/年,流域分布1849家重点工业,其中又以造纸、印染、化工重污染企业居多,流域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4个行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占流域的63.4%和75.8%。

闽江流域以重污染的基础工业为主,高附加值的工业产业较少。

2014年,闽江流域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总排放量的39.7%和48.2%,而闽江流域工业总产值6964.37亿元,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5%;尤其是三明和南平地区,三明和南平地区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大,三明和南平地区大部分县区工业万元产值COD 和氨氮排放量大于闽江流域平均工业亿元产值COD和氨氮排放量4.33吨/(年.亿元)和0.355吨/(年.亿元),(2)流域水质情况1、闽江流域水域功能达标情况2006~2013年期间,闽江流域水质总体优良,历年水域功能达标率基本保持稳定,各河段水质功能达标率均在95%以上,Ⅲ类水体比例有所上升,但是Ⅰ类~Ⅱ类水质比例除建溪外,其它主要河段呈下降趋势。

化学评价报告福建

化学评价报告福建

化学评价报告福建概述化学评价是指对某个地区的环境水体、土壤、空气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了解化学污染的程度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福建省的化学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福建省的化学评价,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样品采集:我们从福建省的各个地区收集了大量的水体样品,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

样品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采集,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样品封装和保存。

2.土壤样品采集:福建省的土壤样品采集主要集中在农田、工业区、城市等重点区域。

我们通过土壤钻探或挖掘的方式采集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空气污染物监测:我们在福建省的重点城市和工业区建立了空气污染监测站,监测各类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成。

4.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整理后,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我们使用了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福建省的化学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水体福建省的水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污染。

我们发现,部分江河湖泊的水质受到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污染,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有机物。

其中,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的水体污染更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工业活动和人口密集度较高。

建议加强相关监管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水体环境。

土壤福建省的土壤质量整体较好,但部分农田土壤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我们发现,福建省的某些地区农业生产密度较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较大,导致部分土壤中农药残留较高。

建议加强农药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空气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良好,但个别重点城市和工业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其中,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造成的。

建议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治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修复措施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修复措施

多,叶中其次,茎中最少。可以明显的看出萘由根吸附
以2后019/通7/25过茎传到到叶中
16
四. 生物体中的分布和毒性
4.1.4 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低浓度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高浓度抑制叶绿素 的合成
在适度的萘胁迫下,植物可激发其自身的防御体系, 诱导POD活性增大,以抵抗由于萘胁迫造成的氧自由 基的增加
•Katz等观察到由BaP产生的BaP醌是一种直接致突 变物,它将引起人体基因的突变,同时也会引起人类红 细胞溶血及大肠杆菌的死亡
2019/7/25
24
四. 生物体中的分布和毒性
c.多环芳烃衍生物的毒性
可以和硝基、羟基、氨基等集团发生反应生成强致 癌性的多环芳烃衍生物。 如:PAHs的OH-与NO3-反应可产生具有强致癌活性的直 接致突变物NO2-PAHs
2019/7/25
28
五.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进行修复
5.3微生物修复方法
a. 筛选分离高效优势菌种 许多细菌、真菌具有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在多环 芳烃高效降解菌中,研究最充分的是白腐菌
Gramss等研究了不同真菌对PAHs的氧化能力,发 现外生菌根真菌能够利用四环的荧蒽和芘
2019/7/25
29
大气
气、固两种 形式

吸附在悬 浮性固体 溶解于水 乳化状态
土壤
沉降 降 水 冲 洗 作用
2019/7/25
8
二. 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分布
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累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土壤、水
动植物
人体
2019/7/25
9
三. 多环芳烃的结构
2019/7/25
10
三. 多环芳烃的结构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研究现状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研究现状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研究现状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也受到了各种污染物的影响。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由于其毒性和持久性,多环芳烃的污染对土壤生物、植物和水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进行综述,概述目前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 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多环芳烃是一类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石油、煤炭和木材的燃烧以及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等过程。

在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石油化工厂的废弃物等。

多环芳烃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环芳烃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抑制作用,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多环芳烃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多环芳烃还可以通过渗漏和生物累积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和植物体内,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净化和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2. 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研究现状目前,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物理法是指利用不同的物理性质(如极性、分配系数等)将多环芳烃从土壤中提取出来,目前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化学法是指利用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多环芳烃从土壤中提取出来,目前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碱熔法、配位溶剂萃取法等。

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的代谢活性将多环芳烃从土壤中提取出来,目前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生物增强法、植物修复法等。

这些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无法完全满足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高效提取需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4. 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提取和净化技术,如生物炭提取法、纳米材料吸附法等;需要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建立多环芳烃的快速检测平台,为土壤污染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还需要加强对多环芳烃在土壤中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土壤污染的修复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多环芳烃场地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多环芳烃场地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多环芳烃场地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

迄今已发现有200多种PAH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苯并α蒽等。

PAHs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任何有有机物加工,废弃,燃烧或使用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多环芳烃。

芳香烃组成图物理性质多环芳烃大部分是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个别具深色,熔点及沸点较高,蒸气压很小,大多不溶于水,易溶于苯类芳香性溶剂中,微溶于其他有机溶剂中,辛醇-水分配系数比较高。

多环芳烃大多具有大的共扼体系,因此其溶液具有一定荧光。

一般说来,随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加,熔沸点升高,蒸气压减小。

多环芳烃的颜色、荧光性和溶解性主要与多环芳烃的共扼体系和分子苯环的排列方式有关.随p电子数的增多和p电子离域性的增强,颜色加深、荧光性增强,紫外吸收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也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对直线状的多环芳烃,苯环数增多,辛醇-水分配系数增加,对苯环数相同的多环芳烃,苯环结构越“团簇”辛醇-水分配系数越大。

化学性质多环芳烃化学性质稳定.当它们发生反应时,趋向保留它们的共扼环状系,一般多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形成衍生物并代谢为最终致癌物的活泼形式。

其基本单元是苯环,但化学性质与苯并不完全相似。

分为以下几类:⑴具有稠合多苯结构的化合物如三亚苯、二苯并[e,i]芘、四苯并[a,c,h,j]蒽等,与苯有相似的化学稳定性,说明:电子在这些多环芳烃中的分布是和苯类似的。

如图1所示:x电子分布与苯类似的多环芳烃图1x电子分布与苯类似的多环芳烃⑵呈直线排列的多环芳烃如蒽、丁省、戊省等,比苯的化学性质活泼得多。

其反应活性随环的增加而变强,环数达到7个的庚省,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几乎无法获得纯品。

案例企业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案例企业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案例企业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王家炜;李文轩;闫晨曦;郑路;刘宁【摘要】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管理加强,产业转型加快,很多重污染企业关闭和搬迁,出现较多污染场地.研究选取案例煤制气厂,在企业关闭后,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工作,修复后各单项污染物达标,但仍然有所存留,考虑到由于扩散和挥发作用仍有可能在转型之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遂以美国环保署(USEPA)列出的16种PAHs污染物作为目标并参照原国家环保部提出的《场地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计算每种PAHs的健康风险及每种暴露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从而得到了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污染因子与暴露途径,并提出改进意见.【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9(044)001【总页数】5页(P142-146)【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估【作者】王家炜;李文轩;闫晨曦;郑路;刘宁【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21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1 引言近年来,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省内的大批企业关闭和搬迁,随之出现大批污染场地[]。

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持久性有机物(POPs,persiistentorganic pollutions),污染当地的土壤及地下水。

污染场地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储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场地[]。

大多数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场地面临用地功能的转化和二次开发,如:商业用地,居民住宅等。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研究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研究

闽江河口湿地为福建省闽江的出海口,是闽江注入河流中污染物的归宿地之一。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和人类活动干扰,一方面使得闽江河口湿地面积逐年急剧缩小,另一方面一些破坏湿地的商业性开发、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海洋交通污染和地下矿产开采等造成闽江河口湿地污染严重[1-2]。

国内外有关学者在湿地重金属污染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李取生等[3]对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发现,Cd 、Zn 、Ni 污染十分严重,对围垦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风险。

于文金等[4]用地累计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u 污染,污染主要来源是德兴铜矿,Pb 表现为面源污染。

B.H.Shima 等[5]对加沙地带湿地水和沉积物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Cd 和Co 含量都比城市污水高50倍。

因此,进行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研究,掌握滨海湿地生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2302-2306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摘要:为掌握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监测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采样,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除Ni 和Cr 外,Cu 、Pb 、Zn 、Cd 、Mn 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 级)。

除Ni 和Cr 单项污染指数无污染外,其他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表现为Pb >Cu >Zn >Cd ;综合污染指数除潭头港和鳝鱼滩为轻度污染,其他6个监测点均达到中度污染以上,表明闽江河口湿地存在严重的重金属复合污染。

地累积指数除Pb 、Zn 、Cd 污染达到中或轻度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均无污染。

关键词: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09)11-2302-05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研究侯晓龙1,黄建国2,刘爱琴1(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Heavy Metals Pollution and It 's Assessment in the Wetlands of Min River Estuary in Fujian ProvinceHOU Xiao-long 1,HUANG Jian-guo 2,LIU Ai-qin 1(1.College of Forestry,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Inner-Mongolia Power Exploration &Design Institute,Huhhot 010020,China )Abstract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in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 in Fujian Province was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and the contents of Cu,Pb,Zn,Cd,Mn,Ni and Cr from 8monitoring sites were analyzed.And then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estuary wet -land of Min River was evaluated by the method of N.L.Nemerow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and Geoaccumulation Index.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serious in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The contents of Cu,Pb,Zn,Cd and Mn exceeded the Standard of China National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level I )except Ni and Cr.The Single Pollution Index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 exist Cu,Pb,Zn,Cd and Mn pollution in different extents and no Ni and Cr pollution.The pollu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heavy metals was in sequence of Pb >Cu >Zn >Cd.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an-tou-gang and Shan-yu-tan existed slight pollution and the other monitoring sites were belonged to moderate pollution,which indicated there was serious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 the 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Pb,Zn and Cd were belong to moderate or slight polution level,and there were no Cu,Mn,Ni and Cr pollution.Keywords :Fujian;estuary wetland of Min River;heavy metal;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assessment收稿日期:2009-04-24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8Y0004);福建省科技厅资助省属高校项目(2008F50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051)作者简介:侯晓龙(1981—),男,山西永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

多环芳烃毒理学及累积暴露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多环芳烃毒理学及累积暴露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多环芳烃毒理学及累积暴露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摘要:多环芳烃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大气、土壤以及食品中,经吞食、呼吸、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多种毒性效应。

探讨研究PAHs的累积健康风险评估可指导人们避免过多暴露于PAHs环境下,为解决多种PAHs累积毒性效应问题提供思路。

本文阐述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毒性,评述了多环芳烃的累积暴露风险评估方法,期望为后续开展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环芳烃;毒理学;累积暴露;风险评估多环芳烃(PAHs)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线状、角状或簇状排列的中性或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可分为芳香稠环型及芳香非稠环型[1]。

多环芳烃化合物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而且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环境中难于降解,是自然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代表。

多环芳烃大都是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个别颜色较深,具有蒸汽压低、疏水性强、易溶于苯类芳香性溶剂中等特点。

例如,Bap是多环芳烃中的一种典型化合物,其挥发性小,附着性强,在大气中主要吸附在颗粒物上。

多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它们大多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因此其溶液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而且它们是一类惰性很强的碳氢化合物,不易降解,能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中。

1多环芳烃的毒性1.1致癌性多环芳烃暴露在人群中,会增加患肺、胃、喉、肾、前列腺、乳腺和结肠癌的风险。

皮肤暴露,可诱发不同品系小鼠的良性和恶性皮肤肿瘤,职业暴露会导致肺癌、皮肤癌或膀胱癌。

雄性和雌性大鼠每周5天,每天喂服不同剂量BaP,连续104周后,研究口服BaP与肿瘤发生率的关系,发现大鼠肝脏、前胃、耳道、口腔、皮肤、肠道(仅雄性)、肾脏和雌性乳腺、食管的肿瘤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1.2致畸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增加多环芳烃暴露会对生殖过程造成干扰,如抑制胎儿生长,影响胎儿的牙齿发育甚至神经发育等。

群体分析也表明,暴露于BaP的小鼠显示胎儿体重、长度和头围减少,出生缺陷。

我国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及来源浅析

我国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及来源浅析

我国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及来源浅析邓绍坡;吴运金;龙涛;林玉锁;祝欣【摘要】Statistics was performed of the data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during the years of 2004-2007, of the survey of the 16 kinds of PAHs, specified by the US-EPA for priority control, in the surface soil (0-30 cm) of China. The survey encompassed a total of 41 research projects and 2 353 sampling sites, covering 34 cities ( or prefectures) .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 locations, the research area was divided into five regions:the northeast region, Jing-Jin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 Yangtse Delta region, Zhujiang Delta region and Mid-southwest region. On the country-wide scale, the amount of to-tal PAHs in the surface soil varied in the range from ND (not detected) to 27 580. 9 μg·kg-1, with mean value being 1 462. 55μg·kg-1 . The contents of 7 carcinogenic PAHs varied in the range from ND to 3 657. 67 μg·kg-1 with mean value being 636. 44 μg·kg-1 , which accounted for 44% of the total of the 16 PAHs. On the country-wide scale, the pro-portions of 2-3-ringed PAHs, 4-ringed PAHs and≥5-ringed PAHs to the total of PAHs were more or less the same. But the regions varied sharply in content of PAHs. The PAHs in the surface soil of the northeast region, and the Jing-Jin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 both of which are located in North China, and the Yangtse Delta region, which li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South to North China, were dominated with 4-ringed and≥5-ringed PAHs, of which most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s were carcinogenic, while those in the Zhujiang Delta region and the Mid-southwest region, which are located in South Chi-na, were with 2-3-ringed PAHs, of which few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s were carcinogenic. Analysis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unds ratio method [ Ant/178, Baa/228,Ilp/( Ilp+Bpe) and Fla/( Fla+Pyr) ] shows that the PAHs in the sur-face soil of China come mainly from combustion of grasses, woods and coal, and also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petrol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a comparable proportion. The Ilp/( Ilp+Bpe) and Fla/( Fla+Pyr) ratio analysis reveals that in the Jing-Jin region, the PAHs in the surface soil came mostly from combustion of grasses, woods and coal, while in the Yangt-se Delta and the Zhujiang Delta regions they did by a large proportion from vehicle exhaust. In terms of total PAHs in soil, 23% of the soil in the country was not contaminated, 31% little contaminated, 8% contaminated and 38% heavily contam-inated. However, the evaluation based on Bap indices indicates that about 20% of the soils in the country was contamina-ted. Whatever, the two assessments both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AHs contaminated soils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North China than in South China.%统计了2004—2007年间公开发表文献中我国表层( 0~30 cm )土壤中美国环保署规定的16种优先控制PAHs含量调查数据,总计约41项研究,包括34个市(地)区的2 353个样点,以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划分为东北地区、京津及周围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南地区5大区域.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浅层土壤中PAHs总量范围为ND(未检出)~27 580. 9 μg·kg-1,平均值为1 462. 55 μg·kg-1;7种致癌PAHs含量范围为ND~3 657. 67 μg·kg-1,平均值为636. 64 μg·kg-1,约占PAHs总量的44%. 全国2~3环PAHs、4环PAHs和≥5环PAHs 所占比例相当. 区域间PAHs含量差异较大,处于北方的东北地区、京津及周围地区以及处于南北过渡区的长三角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类型主要为4环和≥5环PAHs,代表性单体PAH也多为致癌PAH,处于南方的珠三角地区和中西南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类型包括2~3环PAHs,代表性单体PAH较少为致癌PAH. 利用特征化合物比例法〔Ant/178、Baa/228、Ilp/(Ilp+Bpe)和Fla/(Fla+Pyr)〕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表层土壤中PAHs来源以草、木材和煤燃烧为主,汽车尾气排放及石油源也占相当比例;Ilp/( Ilp+Bpe)与Fla/( Fla+Pyr)比值分析表明,京津及周围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来源绝大部分以草、木和煤燃烧为主,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PAHs来源以汽车尾气排放所占比例较大. 从PAHs总量来看,我国有23%的土壤未受PAHs污染,轻微污染土壤占31%,污染土壤占8%,严重污染土壤占38%;根据Bap指标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有20%的土壤受到污染. 2种评估结果均表明北方受污染土壤样点比例要明显高于南方.【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31)006【总页数】10页(P866-875)【关键词】PAHs;表层土壤;区域;特征化合物比例;来源【作者】邓绍坡;吴运金;龙涛;林玉锁;祝欣【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由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直链状、角状或串状排列组合的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源解析

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源解析
z n s i cu i g g ssa o s i d s ila e s u t r la d e u ai n l r a , a k d r sd n il e s i u h u Ci . o e l dn a tt n , n u t a a ,c l a d c t a e p n i r r u n o a s r sa e i e t a F z o t n aa r n y
Co c n r to sa d s ur e f s i P n e t a i n n o c s o o l AHsi a i u un fo l o e fFu h u Ci . i -h ’ n v r o s f c na n s o z o t NIJn z i. i z y CHE W e-e g N i n , f
Y NG H n —u W E a, A useg( y L b rtr fH mi S brpcl c—e ga hcl rcs o e A o gy , IR n Y NG Y - n Ke aoa y o u d u t i ogo rp i o es f h h o o aE aP t
id ae l vl f A S olt n T e jr o c f A r c olwa te o b so f os e.n n i tda dl e o H l i . h o u eo Hsns f e i sh m ut no sif 1i c mi e P p uo ma sr P i ua s s c i f lu
中国环境科学
2 1 , () 2- 2 0 23 5:9 1 96 2

C ia n i n na S i c hn E vr me tl c n e o e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文献综述]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1.前言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简称PAHs)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迄今已发现有200多种。

土壤中的PAHs虽含量极少,但分布广泛。

PAHs进入土壤后,由于其低溶解性和憎水性,比较容易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1];PAHs在土壤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难降解、毒性强、具积累效应等特征而受到环境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都将其列入优先污染物的黑名单或灰名单中。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多环芳烃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多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环境因子与多环芳烃行为的相互关系及风险评价和管理等[2]。

在我国, 受PAHs污染的土壤分布广泛, 尤其是石化工业区、交通干道等地。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城市中心出现许多工业遗留地块, 其中部分土壤已受到诸如PAHs的有机化学物质污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土壤PHAs污染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尚存在差距。

本文论述了PAHs的结构、性质、形成,并对土壤中PAHs来源、分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对防治土壤污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PAHs的结构和性质2.1 PAHs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多环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大部分多环芳烃是一些无色、白色或者浅黄绿色,并有微弱芳香味的固体物质,它们的沸点比同碳数目的正构链烷要高,具有疏水性强、辛醇-水分配系数高、易溶于苯类芳香性溶剂中等特点。

多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它们大多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因此其溶液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而且它们是一类惰性很强的碳氢化合物,不易降解,能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中。

当它们发生反应时,趋向保留它们的共轭环状体系,一般多通过亲电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形成衍生物。

福州内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其风险评价

福州内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其风险评价

J .hl ,w G Ho gy ,W E R n i z I3 n - n —u I a ,HO u。n ,w G use g, 1 y L b rtr fH mi NG H ii 一 lg Y . n . a oao o u d h ’( Ke y
S b r p c lE o g o r p i a r c s f h i it fE u a in F z o 5 0 7 Ch n ;2 S h o fE v o me tl u to ia c — e g a h c l o e so e M n sr o d c t , u h u 3 0 0 , i a P t y o . c o lo n k n n a
种 P s 量之 间呈 极 显著 性正 相关( 06 0 - . 0 ,< .1; AH 含 . 6 09 8 00 ) 特征 比值法 对 P s源解析 的 结果表 明, 7 - 9 P . AH 沉积 物 中 P Hs A 表现 为混 合源 , 并 以本地 交通 污染源 为 主. 以生 物毒性 评价标 准对 P H A s的生态 风险进 行 了评价. 2 沉积 物样 品 中的 A e l 有 个 c 、Fu和 P e 过 了毒性 效应低 h超
Noma U iesy F z o 50 7 C ia. hn ni n na i c, 0 03 (2: 17 - 6 7 r l nvri , uh u3 0 0 , hn)C i E v ometl ce e 2 1 , 1 ) 6 0 17 t a r S n 0
Ab ta t Th o c nrt n f1 AHsi lv ns ra esdme t a lsc l ce o iln iesi u h uCi sr c: ec n e tai s 5P o o ee e ufc e i n mpe o l tdf m a dr r F z o t n s e r n v n y

西江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

西江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

西江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张荧;魏立菲;李逸;杜韶娴;刘胜玉;刘昕宇【摘要】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西江水系源头至入海口的10个采样点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总量在53.17~140.65 ng· L-1之间,其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总量6.16 ~27.22 ng·L-1,占多环芳烃总量比例小于27%.就其组成而言,各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以3环芳烃(42%~ 56%)为主,除5环芳烃外其他各环均有检出.该区域地表水中具有致癌性多环芳烃的健康危害风险度远大于非致癌多环芳烃所致的风险度,但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PR)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 a-1;其中苯并(a)蒽为致癌类PAHs中年平均风险最大的污染物.【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多环芳烃;地表水;健康风险;西江【作者】张荧;魏立菲;李逸;杜韶娴;刘胜玉;刘昕宇【作者单位】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多环芳烃(PAHs)是在煤、石油、木材、烟草以及其他含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或在还原气氛下热解形成的[1-2]。

PAHs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其中有相当部分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如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免疫毒性、致癌性和致基因突变性等 [3-4]。

它们可通过干湿沉降、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水体[5-6],而我国南方地区饮用水源多取自河流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一旦受到 PAHs的污染,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身体健康[7-8] 。

土壤表层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土壤表层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土壤表层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各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检测方法、不同地区多环芳烃在表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且采用不同方法探索了多环芳烃来源的来源。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分布特征;来源解析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84-02多环芳烃(pahs)是由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威胁。

美国环境保护署已经16种多环芳烃列入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

pahs土壤污染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都含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pahs,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人为的排放,如煤、石油、木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烟草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

1 检测方法1.1 土壤样品采集样品的采集点可在所研究地区划分网格均匀取点,也可选定各点代表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居民区等典型区域分块取点进行研究。

采用五点法布点、四分法取样的基本方法:确定点以后,土壤的取样一般在对角线交叉点及其周围用取5个土样,或以选定的点为中心呈梅花状取5个土样。

取样深度为0cm~20cm左右的表层土壤,需去除表层动植物残留物以及植物的根系。

取样后需均匀混合,在室温下自然阴干,研磨,用60目筛或80目筛处理。

避光保存待用。

1.2 土壤中pahs的萃取准确称取10g土壤样品于25ml离心管中,加无水硫酸钠4g并混合均匀,用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超声萃取,连续萃取3次,每次萃取20min,温度控制在(25±1)℃,样品经离心处理后收集每次的萃取液。

1.3 pahs的净化与浓缩将萃取液在旋转蒸发器中浓缩后加入正己烷15ml,超声震荡使其充分溶解,再将溶剂浓缩至4-5ml,然后过spe硅胶柱,洗脱液用高纯氮气吹干,用甲醇定容至4ml,然后过0.45?m滤膜,转移溶剂为乙腈,保存于棕色进样瓶待测。

污染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生物可利用浓度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污染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生物可利用浓度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进人 附着于土壤表面的水膜 ( 非饱和带土 壤) 或土壤孔隙水 中 ( 和带土壤 ) 饱 ,之后 随水分 的迁移而迁移或被环境受体吸收转化L J。 1 , 卜 同时 ,部分 P H ( A s 尤其是苯环数较多 ,分子 量较大 、极性非常弱的高环 P H ) 吸附于土壤 A s将 玻璃态的有机质 中【 。与橡胶态有机质相 比,土 1 ] 孓 壤 中玻 璃态 有机 质结 构 比较 致密 ,化学 活性 相对 较 弱 ,并且含有较多的类似芳烃的疏水性官能团,这 些官能 团能够 以化学键 的形式与进入土壤 中的这 部分 P H A s结合 ,使得被这些官能团吸附的 P H A s 成 为土 壤有 机质 骨 架 的一部 分而 被锁 定 u-] 通 0 7 o在 2 常情况下 ,这部分 P H 被认为难 以从周围环境 中 A s 获 取从 相应 吸 附点 位解 吸所 需 的较 高活化 能 ,导 致 这 部 分 污 染 物很 难 从 这 些 玻 璃 态 有 机 质 中解 吸 出 来并进入环境或被环境受体利用口 。 其次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作用及土壤 自身的物 理化学反应 , 原本化学活性相对较强的橡胶态有机 质 将逐 步转 化 为玻 璃态 有机 质 ,并 与 吸附在 上 面 的 P Hs 生化 学反 应 , A 发 导致 部分 P AHs 被锁 定 , 也 在 通 常情 况 下也难 以解 吸【 J 2 。 再次 ,由于土壤是一种多孔介质 ,土壤颗粒 内 部存在大量孔径大小不一的孔隙,进入土壤 中的有 机污染物 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将逐渐渗入 这些孔 隙中并以一定的作用力吸附于孔隙内表面。 如 吸 附于 图 1 中所示 的 E点 位 ,即亚微 米及 纳米 级 孔隙内表面的有机污染物 , 从现有吸附位点解吸同 样需要较高的活化能 , 而且通常情况下难以从周 围 环境中获取[ 2 。因此 ,这部分污染物一旦进入

福州市道路灰尘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生物可利用度及其毒性当量

福州市道路灰尘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生物可利用度及其毒性当量

福州市道路灰尘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生物可利用度及其毒性当量马晓丽;何雨恒;张辉;王子淳;魏然;倪进治【期刊名称】《环境化学》【年(卷),期】2024(43)2【摘要】以福州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灰尘(>250μm、250—53μm和<53μm)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组成,并利用体外消化模型结合固相萃取技术评估了不同粒径灰尘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度以及有效态PAHs的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TEQBaP).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灰尘中PAHs总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250μm,0.597 mg·kg^(-1);250—53μm,1.235 mg·kg^(-1);<53μm,3.931 mg·kg^(-1)).不同粒径灰尘中PAHs组成基本相同,都为4环(58.5%±0.8%)>5环(21.5%±0.4%)>3环(13.3%±0.9%)>6环(4.8%±0.2%)>2环(2.0%±0.3%);(2)不同粒径灰尘中有效态PAHs总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但>250μm粒径灰尘中PAHs的生物可利用度显著高于250—53μm和<53μm 粒径灰尘(P<0.05).总体上,低环(2环、3环和4环)PAHs生物可利用度要大于高环(5环和6环)PAHs;(3)不同粒径灰尘中有效态PAHs的总TEQBaP值随粒径减小而增大,且不同粒径灰尘中4环和5环PAHs的TEQBaP值都显著高于其他环数PAHs(P<0.05).由于不同粒径灰尘中4环PAHs含量都最高,且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度和TEQBaP值,因而在人体内潜在毒性风险最高.【总页数】9页(P515-523)【作者】马晓丽;何雨恒;张辉;王子淳;魏然;倪进治【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杭州市冬春季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特征及细胞毒性研究2.贵阳市道路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3.贵阳市道路灰尘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4.上海中心城区道路灰尘中氯代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特征5.福州市街道灰尘粒径组分中多环芳烃的分配及健康风险评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县域土壤数据分析报告(3篇)

县域土壤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土壤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县域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报告以XX县为例,对县域土壤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县域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XX县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等部门,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数据。

2. 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土壤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进行验证。

三、县域土壤资源现状1. 土壤类型分布:XX县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水稻土、潮土、壤土、砂土等。

其中,水稻土分布最广,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60%以上。

2. 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平均含量约为15g/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含量也普遍偏低。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40%以上。

砂土和黏土分布较少。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主,pH值在6.5-7.5之间,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

四、县域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1. 农业利用:XX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土壤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土地利用变化: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有所增加。

3. 土壤保护措施:(1)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

(4)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五、县域土壤资源存在问题1. 土壤养分不足: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普遍偏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土壤污染:部分区域存在重金属、农药等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

1、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存在差异,如何根据实际 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理策略仍需深入研究。
2、尽管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显示出一定 效果,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治理效率、稳定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 决。
3、生物修复过程中,不同生物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如何充 分发挥各生物体系的优势,提高整体治理效果需要进一步探讨。
然而,针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例 如,评价标准不统一、监测指标不完善、修复技术成本较高等。因此,未来需要 加强以下方面研究:1)制定更为严格的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2)发掘高效降解 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3)结合新兴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 等),优化生物修复技术;4)
一、石油污染土壤背景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然而,石油的生 产、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漏、事故等,导致石油及其衍生物进入土 壤,形成石油污染。石油污染土壤会影响土壤功能,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2、深入探讨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局 限性,优化治理方案以提高治理效率和稳定性。
3、研究各生物体系在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各生物体 系的优势,提升整体治理效果。
谢谢观看
二、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
1、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
石油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石油污染会导致 土壤中微生物、昆虫、植物等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这些生物的减少 会进一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2、土壤质量下降
石油污染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导致 土壤质量下降。此外,石油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影响土壤酶的活性,抑制土壤呼吸, 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干旱、硬结,不利于植物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科学 2016,36(6):1821~1829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福建闽江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孙 焰,祁士华*,李 绘,黄焕芳,杨 丹,范宇寒,闵 洋,瞿程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地质
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1 实验方法
1.1 样品采集 于 2009 年 3 月,沿闽江沿岸以 10km 为一个
采样长度,采集 0~20cm 表层土壤样 16 个,采样点 沿着城市-郊区-乡镇-郊区-城市这一剖面分布 在闽江两侧,其中点 A01、A02 位于南平市市 区,A03、A04、A05、A06、A07 位于城郊过渡 区,A08、A09 位于福州市乡镇,A10、A11、A12 位于福州市市郊,A13、A14、A15、A16 位于福 州市内,其中点 A16 位于闽江入海口附近,具体的 采样点位如图 1 所示.
土样经过筛选后,称取 10g 用滤纸包裹,加入 1000ng 回收率指示物(氘代萘(Naphthalene-d8)、 氘 代 二 氢 苊 (Acenaphthene-d10) 、 氘 代 菲 (Phenanthrene-d10)、氘代 (Chrysene-d12)和氘 代苝(Perylene-d12).用二氯甲烷索式抽提 24h,并 加入铜片脱硫.抽提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约 3mL,加入 3mL 正己烷,继续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 3mL.浓缩液通过装体积比为 1:2 的氧化铝和硅 胶(经过 48h 抽提,然后分别在 240℃和 180℃温 度下活化 12h,加入 3%的去离子水去活化)层析 柱净化,然后用 30mL 二氯甲烷和正己烷(体积比 2:3) 混 合 液 淋 洗 . 淋 洗 液 经 旋 转 蒸 发 仪 浓 缩 至 0.5mL,将其转移至 2mL 样品瓶中,使用柔和的高 纯 氮 气 浓 缩 至 0.2mL. 上 机 前 , 每 个 样 品 加 入 1000ng 六甲基苯内标物质.
岸呈“W”型分布模式,具体表现为城市高于郊区的变化;PAHs 以 2~3 环为主,其中萘(Nap)的含量最高.基于 PAHs 的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回
归结合分析,研究区土壤中 PAHs 主要是石化和燃烧混合污染源,其中化石燃料高温燃烧占 41.45%,石油源及生物质燃烧占 49.34%,煤燃烧
占 9.21%.PAHs 总毒性当量浓度值(TEQBaP)为 3.10~121.15µg/kg,平均值为 36.71µg/kg,37.50%的采样点超过荷兰土壤标准目标参考值 (33.00µg/kg),表明闽江沿岸土壤已经受到 PAHs 不同程度的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中 PAHs 的致癌风险(ILCRs)在 10-8~10-6
多环芳烃(PAHs)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和致 突变性[1].环境中 PAHs 主要是人为来源,如石油的 直接泄漏或者石油、木材及其他有机质燃烧 [2-3], 少量来自森林火灾和火山爆发[4].PAHs 具有疏水
性,且易被土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粒吸附,使得土壤成为环境中
PAHs 重要的载体,约有 90%的 PAHs 残留在土壤 中[5-6].土壤中的 PAHs 可通过人的皮肤、口腔及呼
摘要:为研究福建省闽江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状况、潜在来源及健康风险,采集闽江沿岸 16 个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分析其中 16 种 PAHs 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 16 种 PAHs 的总含量为 70.70~1667.83µg/kg,平均值为 480.28µg/kg,其沿闽江沿
1822
中国环境科学
36 卷
态环境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7].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独流入东海的河流.闽江
流域是福建省内重要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 发达地区.近年来福建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 明显加快,闽江周边地域被大规模开发,大量城市 废水、农业污水及交通污染物排放进入闽江,致 使闽江福州段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 势[8-9].本文选取南平以下闽江干流沿岸土壤作 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郊区-乡镇-郊区-城市这一 剖面分析土壤中 PAHs 的残留情况、来源并进行 健康风险评价,以期为该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及区 域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6°30′N
26°00′N
118°00′E 118°30′E
119°00′E
119°30′E
图 1 闽江沿岸土壤采样点分布
Fig.1 Soil sampling sites along the banks of Minjiang
River
单个采样点的样品采集在直径为 20m 的范 围内,由 4 个方向采集的土壤样品,均匀混合后作
为该点位的代表性土壤样品.采集的土壤样品装 入聚乙烯密实袋中,并尽快运回实验室进行后续 实验分析.样品自然风干,过 20 目不锈钢筛,去除 石块及植物根系,储存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冷冻 保存(-4℃). 1.2 分析方法
实验检测并分析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 (USEPA)列出的 16 种 PAHs 优控污染物:萘(Nap), 苊(Acy),二氢苊(Ace),芴(Flu),菲(Phe),蒽(Ant),荧 蒽(Fluo),芘(Pyr),苯并[a]蒽(BaA), (Chr),苯并[b] 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 并[1,2,3-cd]芘(InP),二苯并[a,h]蒽(DBA)和苯并 [g,h,i]苝(BghiP).
间,说明其致癌风险较小.
关键词:闽江;土壤;多环芳烃;来源;健康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6)06-1821-09
Concentrations, source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oils collected along the banks of Minjiang River, Fujian, China. SUN Yan, QI Shi-hua*, LI Hui, HUANG Huan-fang, YANG Dan, FAN Yu-han, MIN Yang, QU Cheng-ka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6,36(6):1821~1829 Abstract:The potential sources and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16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16 samples of topsoil collected from the banks of Minjiang river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16PAHs ranged from 70.70 to 1667.83 µg/kg, with the mean of 480.28 µg/k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Hs along the Minjiang River revealed a W-shaped pattern, with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PAHs detected in the soil of urban districts, and lower concentrations detected in the suburbs. The dominant compounds were 2~3 ring PAHs,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relating to naphthalene. Diagnostic ratios including the proportions of PAHs, their principle component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s of the PAHs in soils were most likely a mixture of fossil fuels and combustion residues, namely 41.45% from the combustion of petroleum fuel, 49.34% from the combustion of biomass and petroleum sources, and 9.21% from the combustion of coal.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xic benzo[a]pyrene equivalent (TEQBaP) varied from 3.10 to 121.15 µg/kg (mean, 36.71 µg/kg), and in total, 37.50% of the sample sites exceeded Dutch agricultural soil standards(33.00 µg/kg), suggesting the soil is polluted by PAHs. The 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 values (ILCRs) fluctuated from 10-8 to 10-6, indicating a lower carcinogenic risk to residents. Key words:Minjiang River;soil;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ource diagnosis;health risk assess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