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_范立民
【doc】陕北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效应影响预测
![【doc】陕北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效应影响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d98999d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3.png)
陕北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效应影响预测2一;3;—/L1004—9665/2∞0/o8(03)一0324—10,ofEngineeringC~*a!ogy工程地质陕北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效应影响预测李文平①段中会②(①中国矿业大学棣州221008)华解明③叶贵钧④赵向军①杨宏科②付立群@(@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橹林719000)(@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邯郸056004)F(④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琢州072752)摘要以我国西部特大型煤田榆神府矿区为倒,从环境工程地质学角度分析了该区煤炭资源开发中主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了综合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采后变化预测评价研究结果对该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宏观决策和规划设计有直接指导意义.篓化境删聋殍效虚中圉分类号:TD166文献标识码:A五屏,'一p£..., EVALUATIONOFPRESENTGE0L0GICALENVⅡtON匝NTAND PREDICTIONOFITSVARIATIONCAUSEDBYMININGINYUSHENFU MINEAREAOFNORTItSHANXILIWen—pinDUANZhong-huiHUAJie-mingYEGui-jun.ZHA0Xiang—juIl.YANGHong-ke--~FULi—qun@<(UniverutyofMiningTechnology,Xuzh~221008)}(蛳185Co~foZdGeologyTeamShan~Province,Yulin719000)(③H蝴BureauofChinaNcttlonalA∞ofCoalGeology.Handan056004)I(唾%N,r~aalAdmir~lra.qonofCoatGeology,z072752)A~tractInthispaper,takingthesuper—largeYushenfuMineAerathegreatcoalfieldinWestChina.asanexample,theauthoranalyzern~iorenvironmental-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sinvolv edinthecoalres0uroeexploitationfromtheenvironmental—engineeringgeologicalaspects.Theintegratedgeological—environmental qualityoftheareaisevaluated,thevariationcausedbytheminingactionarepredicted.Theobt ainedresuitsare ofgreatsignificancetoguidedirectlytothemacroscopicdecision-makinganddesigningand planningreasonableexploitationofthecoalfield.KeywordsYushenfucoalfield,Soilerosion,Desertification,Waterenvironment,Integrated geologicalanvironment.Evaluation.Prediction.引言环境是相对"中心"而言的,环境因所考察的"中心"内容不同而不同.地质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岩土环境(包括地下水),与水圈(地表水),生物圈,大气圈环境关系密切.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从事各种工程活动所涉及到和影响到的地质环境.它收稿日期:199910-22}收到修改稿日期:1999-1129.基金项且,N~NmNN95重点项目(编号96—28)"我国西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及地质环境综台研究''部分内容筹一作者I奇介:李3~(1969一】t男,博士.副教授,从事煤矿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研和教学工作.李文平等:陕北精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效应影响预剥区别于一般地质环境的关键在于其"中心"是人类工程活动,且主要指在地质体上或其中(地下)进行的各种开发,利用,改造工程,即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地质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保证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学科.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即: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预测,工程地质环境利用,整治与改造.煤炭资源开发是典型的地质工程长期以来,煤炭工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地采出煤炭资源,很少去考虑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不良影响或危害.近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环境的普遍重视,我国煤炭开发已不仅只重视产量,而是已开始注重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反约束作用,并就一些重大,典型煤矿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我国西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及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为原煤炭工业部95重点项目, 共分3个子课题完成.即I: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研究;Ⅱ:主要矿区水资源联合调度和矿井水资源化研究;Ⅲ:采煤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本文介绍了第Ⅲ子课题部分研究成果1榆神府矿区环境地质概况榆神府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陕西省榆林,神木,府谷三县(市)境内.北西以陕西与内蒙古交界,东部以侏罗系煤系地层和三叠系地层交界,南至北纬38.3O,面积5509km.,查明可采煤炭储量575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目前该区仅有神北矿区大柳塔等少量矿井投产.到21世纪初,该区将逐渐建成33个大中型矿井,年产量达1.13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九分之一.为我国21世纪煤炭工业战略西移首选基地.但是从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考虑,榆神府矿区大量煤炭资源开采将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该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接壤地带,原生地质及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都较严重;煤炭资源开发将会加大一些地方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同时该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浅层沙层含水层(萨拉乌苏含水层),且含水较丰富;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一方面可能在一些地方(浅部)造成该层水漏入矿井;另一方面地面煤矸石的排放,选煤厂等矿井地面辅助生产会对地表及地下水带来污染.因此,在煤炭开采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水资源,即保水采煤,也是重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我国西部环境问题研究是开发西部的重要研究课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探讨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E.对榆神府矿区环境地质问题虽然也开展了一些研究8_],但主要是针对环境现状和单个问题(如水土流失或沙漠化)来进行的,未能对综合地质环境, 特别是受煤层开采后的变化进行总体评价和预测. 这也正是本文所要介绍的研究成果.2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GIs数据管坪从环境工程地质角度来研究上述问题,首先应研究该区与煤炭资源开采工程有关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然后结合开采条件,对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程度作出超前预测,为资源开发宏观决策提供环境保护和治理考虑方面的依据.经过我们的现场实地环境工程地质调查,该区与煤炭资源开发有关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因素简述如下.2.1潜水位地下水是影响榆神府矿区环境的关键因素,其中潜水(松散沙层水,研究区内称萨拉乌苏含水层) 的埋深尤其重要(图1).由于该区的降雨量极少,维持该区生态系统的主要是地下水.现场考察表明,潜水位在不同的深度范围内,对不同植物的作用是不同的.潜水位在埋深极浅或溢出地表时,其不仅仅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由于土的含水量较大,风吹起沙的难度也远较无水区或潜水位深埋区大,环境质量常常表现出较好的状态;当潜水位降低到草本植物仍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毛细现象)吸收时,大量草本植物及灌,乔植物的出现,无论是水土流失还是沙漠化,都极不易发生,环境质量也往往较好;当潜水位继续降低时,一部分草本植物囤缺水而逐渐死亡,残存部分耐旱耐酷热的草本植物,根系较为发达的灌木此时仍然没有大的影响;当水位继续下降,即使是灌木也难以幸免,而后乔木也全部死亡.此时, 即使仍未死掉的残艾野草也往往抵挡不住风沙侵袭,最终导致地质环境质量的彻底恶化.2.2水质水质是环境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水质的好坏,不仅仅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并且恶劣的水质Jour~lofEngir,eermgGeology_'程地质20008(3)常常使植物都难以正常生长.在本区(图2),由于地表水蒸发强烈,有些地表水体的矿化度很高,在这些水体附近,也常常是风沙遍野,原因就是恶劣的水质£避使得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最终抗不住风沙的侵袭而导致沙漠化的发生.40{20雪2.3水资源量图l榆神府矿区潜水位埋深量化立体图a.现状采后预测rig.1NumericalstereogramofdepthofthegroundwatertableinYushenfucoalITligleal~ea 一个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必然需有足够的水量.水是制约榆神府矿区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图3),也是维系该区生态环境的命脉.水资源量的多少与其他影响因素也常常表现出很大的相胜.可见水资源量的多少是影响该区地质环境质量的又一因素.2.4岩土类型一般说来,原生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岩土介质是有直接关系的.一方面,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着其易蚀程度,工程稳定性;另一方面,岩土的地球化学组成元素通过地下,地表水以及生物链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同时,岩土类型直接影响植被生长发育从而极大地影响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如沙漠化,水土流失)都是不良的内因条件(岩土类型)在恶劣外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区潜水位之所以对环境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作用,与该区的岩土类型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岩土为松散沙性土,持水性极差,没有地下水的直接补给,它们很难在如此干燥的气候下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可见岩土类型是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榆神府矿区东南部与西北部在地形地貌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差异很大,西北部为起伏较小的沙地,东南部为地形破碎的墚峁区.前者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为沙漠化,后者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为水土流失.西北部地势平坦的区域,由于萨拉乌苏含水层的存在,常常使得这里呈现沙漠绿洲的良好环境;而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生态环境就常常较差,其原因无非是高地上的李文平等;陕北精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鼓应影响预蔼{地下水位埋深大,风速大,雨水冲刷严重,其上的植物往往成活困难,而一些低洼沟谷中的植物也极易遭受风沙的掩埋,故而该区的环境较差.东南部的黄土丘陵区又可分成沟壑区,沟谷地和墚峁塬三种亚地貌类型,其中起伏较小的墚峁塬和沟谷地水土流失往往较轻甚至呈堆积地貌,沟壑区则是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区域.图2榆神府矿区地下水水质量化立体图Fig.2Numerica1.stereogramoftheundergroundwaterqualityin~usheofucoatmineareaa.现状b.采后预测2.6煤层的厚深比地下采矿活动对地表的影响,与主采煤层的厚深比有关系.已有成果表明,煤层的深厚比是表示地下开采对地面扰动程度的主要指标,在本研究中选用煤层的深厚比作为开采扰动的间接指标是有代表意义的.对于有多层煤层存在时可取它的等效值.2.7其他影响因素条件影响一个区域综合地质环境质量的因素是众多的,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仅自然影响因素又可以分为很多类,除上述六因素条件外,还有气候条件,植被类型,植被分布等.这些因素有的因为与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的相关性较小,有的因为不易量化或难于预测其变化(如人口密度,矿区洗煤厂的规模和位置等),因此本文未予考虑.对研究区环境地质现状条件,主要采用现场采取土岩样,水样(地表水,泉水,矿井水),煤矸石样,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原位测试(如渗透实验,煤矸石淋滤实验等),现场调查(植被等)和室内实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水质等),收集了大量已有相关资料,航片和卫片(共51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析,并用GIS(MAPINFO和IDRIsI)方法对各条件值的空间变化进行了计算机数据量化管理.对采动后各因素的变化,在模拟采动后各地区"三带"高度,地面沉降值大小等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变化预测和量化,得到了相应的数据和基础图件,为下面的综合环境评价和采动影响预测提供了基础.篇幅所限,d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I程地质ZOO08(3)本文不予详述,这里仅给出与地下水有关的部分量化结果图. 100.图3榆神府矿区地下水水量量化立体图a.现状b.采后预剩Fig.2NumericalstemoftheundergroundwaterquantityinYushenfucoalmineam 3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3.1榆神府矿区综合地质环境质量标准综合环境质量的好坏,是上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在研究区内某一地方综合作用引起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水质好坏程度的综合结果评价,是对本研究区内相比较而言的.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可将该区综合地质环境质量分为五种类型:3.1.1I型区(质量良好区)区内环境地质问题较少且较轻,沙漠化,水土流失程度较轻,水位一般都较浅,水量相对丰富,常分布于河湖周围.适合兴建大型矿井,大型城镇;但应注重环境保护.3.1.2Ⅱ型区(质量较好区)区内有环境地质问题发生,但程度都一般;或有一类环境地质问题较严重,但其他都较轻微.适合兴建大中型矿井,一般城镇}但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对某一类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3.1.3I型区(质量中等区)区内环境地质问题较普遍,程度一般到严重,但有一类问题特别轻,甚至不见发生.适合兴建大中型矿井,较小城镇,但应对环境问题进行较大投入治理.3.1.4Ⅳ型区(质量较差区)区内环境地质问题普遍发生,有一类环境地质问题特别严重.只适合稀疏的农业人口从事农牧活动.兴建中小型矿井,小型居住区时,应对环境问题进行较大投入治理;兴建大型矿井和较大城镇居住区时应有较巨大的环境治理投入.3,1.5V型区(质量极差区)区内环境地质问题都较严重,并且至少有两种环境地质问题特别严重.可有极少的农业人口从事农牧活动.兴建大中型矿井,中小型城镇时应对环境问题进行巨资治理.李文平等:陕北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幕煤效应影响预测3.2GIS支持下的神经元网络综合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对于综合地质环境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指数GEQ与各个单因素指标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可表示为:GEQ:,(蛳,斯,斯,.Z'WQT,,-TMSR,XR,),在已知建模区样本数据的情况下,可根据这些数据建立起这一非线性关系,用神经元网络方法进行综合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并结合C-IS(MAp~rFO)作图表示出来.权恬图4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综台评价神经元网络模型Fig.4Artificialneuralnet~aork(.ad'IN)modelforevaluationofintgra幛d geolqg;.calenvm~nmentoftheYushenfucoalmirlearea根据前面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对于本问题,我们确定神经元网络模型的输入层结点为六个,分别对应地形地貌因素(与岩土类型分布相一致),水质因素,潜水水位因素,水量因素,2-2煤层深厚比,地表水系因素;输出结点五个,分别对应地质环境质量I型区,I型区,Ⅲ型区,Ⅳ型区,V型区;设立了两个隐层,结点数分别为20个和1O个(图4).样本的选取是神经元网络建模的关键,在神经元网络的地学建模中尤其如此;本次研究中,一部分样本由现场调查取得,但其作为训练样本的全部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借助于定性分析和解析模型的成果,吸收了区组试验的思想,采用全面取样的方法, 将样本空间分割成若干个子空间,共选取样本217 个(具体数据略),从中拿出近1/10的样本作为"未知样本",用于检验网络的训练情况,当预测结果满足精度要求时(本此共学习到213239次),网络训练结束,建模成功.将地质环境质量分区I型区,Ⅱ型区,Ⅲ型区,Ⅳ型区,V型区分别量化为(1,0,0,0,0),(O,1,O,0, 0),(0,0,1,0,0),(0,0,0,1,0),(O,0,0,0,1);为突出各指标自身的"相对好坏",避免绝对大小的不良影响,通常需对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各个指标具有相同的尺度;其具体方法为令五=五(z,一五删).3.3评价结果现状练合地质环境评价分区图如图5,开采后综合地质环境预测图如图6.据图5,图6统计得到采前采后主要井田的环境质量对比结果如表1.分析对比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与预测结果,可以对该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如下结论性认识.3.3.1环境现状(1)河谷区由于地表水的存在,普遍呈现为环境质量良好的状态(I型区).(2)平缓区尽管地表水缺乏,但由于Q.地下水的存在,使得该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性较好,普遍呈现环境质量较好状态(Ⅱ型区).(3)起伏沙区尽管地下水也较丰富,但由于水位埋深的变化,使得其环境功能大为降低,因此,该区普遍呈现地质环境质量一般状态(Ⅱ型区)(4)沟壑,梁峁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及崩塌糈坡,因此,普遍呈现为地质环境质量较差状态(Ⅳ型区).(5)盖抄黄土区,沙漠化与水土流失两种环境问JournalofEngina~nngC.a~ogyI程地质20008(3)题都严重发生,为本区地质环境质量最差的区(V型区).衰1主要井田(区)综合地质环境质量采前,采后对比衰Table1C0mpasonofthepresentgeol~ical-environmentalquality withthataftermininginthemajorcoalmineinYusherffuMineArea矿井田总~iN/'霹……面积/kra2….面积/km2柔观w量百分比(不旧量百分比/( 叠面矿井质矿井质差区(区)kmzIIⅢⅣV1IIⅣV量总评价量总评价石圪台69.9O69.9012.0336.152172良36.6732.Z317.269.812.852.447.6前石畔66.1O66?1O65.0210838.2427.8698,41.657.942.1哈拉淘10.441..441.604.334.512.877.47差15.341.543.228.471.6大柳塔136.2136.211.269.97102.9811.980.2912.8337.z554.3331.5差8.37.375.68.80.29.427.338.823.2活鸡免1253I~5.32.460.2251.4571.17差0.322.843.59118.55差2.00.241.156.70.32.32.794.7朱盏塔118.4118.412.9123.0962.9619.457.614.3764.5741.85 10.919.553.216.46.43.784.535.4中神大海则61.2661-26lO.6622.4028.2良55933.4722.2差17.436.646.09.154.636.3差北何家塔25.4625.467.941.4816048.966.679.83差31.25.863.035.226.238.69.1612.9937.988.696.4111.8043.768.91.95矿59.7513.118.654.41389.216.962.78.52.7区孙家岔69.824.8811.U42.751.O17657.7441.82.86柠条塔5975差8.218.671.51.712.81307004.2拧条塔露天27.827?51.7711.038.745.96差1.441.1518.166.75差6440.13182175.24.266.024.6海湾井田480748.072.072.5512.0731.384.75n420.6542.25差差4.35.325.165.3990.91.487.8中肯铁岭52.74527417.6625.889.20.4722.9529.3233.549.117.40.943.555.6张家茆10751O7.53.5637.6756.4987差13.919.8562.121163差红柳林213.0213.03.335.052.5g.212.9l8.557.810.8lj9449.3643.6752.4351.61.867.6280.9870.6751.83差7.523.220.524.624.2n93.638.033.224.3大保当92.6792.672.3890.29良41929.8358.65.2097.44.532.2R88.2813.1175.37良14.RR.柳界88.4888.48n.日4.173.37良77.54曹家滩77.5477.549574.R1On金鸡滩92.8679,68373842.379.6846§11Off西湾54.3954.3922125.7825.391.O1良1.890.0939.1513.26 4147.44671.8.50,720243揄沙海湾29.5629.563.45Z1.634.481.1727.8311.715.2731.日94.1神榆树湾88.43652339.222O64.O151.9913.24矿60.1J良13.75645.53l19.62l1.79482.1l185678.9良良良2095.12.91_771.O27.3秃尾河2.O855.89166.4158.42153.615.03922173341558343644364中差差东开发区0.512.838.113435.23.421_139.735822.78.1242.73135.151差18585.7315.101692g差差''一b1n93.920.564?78.92.87.281.160.9357.6727.38.049.96282.92121.22水源保护区454.1良良良13.478—86.10.7l1.O62—326.73.3.2采后环境变化特点(1)总体上地质环境质量均有所下降.原环境质量较好的河各地段,地质环境质量下降较严重,l型区原以毛乌素沙地为主,出现了大面积的减少;Ⅲ型区面积显着增大.一方面在Ⅲ型区与IV型区,V型区交接部位,恶化为IV型区与V型区,另一方面,与原I型区,Ⅱ型区交接处显着偏移;V型区在神北大面积出现,设计露天开采矿区也变为质量最差的区域.李文平等:陕北精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覆采煤效应影响预测331 算妻器系警雾蕃雾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分区图皂E例,孤^':1OO~t15O冁鞫国鐾圈&Ⅱ口霹蜀岛耋留例一1I型垣Ⅳ堑匡.mTf曩薯■■_v型区一…l腮露剑mllIjl...lJL—^目口口———TTrrrrl…I.镶鼹疆琴吾.摩,图5榆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神经元网络综合评价分区图Fig.5Zonati~inte~atedg删l0gicalen~mentq岫htyatpre~ntof YushenfucoalrIlir1earearesuI1edf")mtheANNevMuafi~揄神府矿区聚后地质环境神经网络预测评价分巨I1-1OO{A15Ol图ll—S------—----4口…l1lEⅣ型匡fff疆■■_■鹦■■■_V型区『}}J1I一矗i=复』催i=-图6榆神府矿区采后地质环境神经网络预测评价分区图Fig.6Zonationofi眦egratedge010glcalenrcnⅡ】entq~htyatterminiI1g ofYush印fu∞aJnearear~ultedtramtheANNpr~ction(2)神北区由于煤层埋深较小,开采后地质环境恶化严重,出现较大面积的v型区(3)毛乌素沙漠腹地,由于煤层埋深大,煤层开采扰动较小,因此,地质环境质量变化不大(4)研究区东部由于地表,地下水质的恶化,地质环境质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5)在煤层露头附近及浅埋区(如秃尾河以东开发区等),地质环境质量下降甚为严重,普遍降为Ⅳ型区,V型区,是受煤层开采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井田综合地质环境质量采前采后具体对比数据如表l.根据表1结果,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研究区开采适宜性的井田大都集中在榆神矿区秃尾河以西地区,第1子课题研究划定的保水采煤区采后环境变化不大,适宜开采.神北矿区仅石圪台,前石畔,朱盖塔,孙家岔4个矿井较适宜开采,其他矿井以及榆神矿区秃尾河以东开发区,备用区的开采332JournalofE,ngin~ringGeologyI程地质20008(3)适宜陛差,煤层开采将要付出昂贵的环境治理代价. 4环境破坏防治措施对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应从"既要采煤,又要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来考虑. 通过本项目的初步研究,在该区内,虽然存在采煤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但这一对矛盾并不是在所有区域都很尖锐.只是在煤层埋藏浅而有水的地方才成为主要问题.因此,对该区煤炭开采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可作如下宏观考虑:(1)全区以预防为主;在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煤炭开采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区内开采顺序,结合表1,首先开采对环境破坏不明显或不大的地方.对开采引起环境恶化严重的地方, 初期可不开采.(2)局部应以开采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对开采引起环境恶化的地方,如果要开采资源,必须同时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环境治理.具体治理方法有:④沙漠化易发区,必须作好植树造林,种草,布置草栅格,水源地保护,兴修水利等工作.②水土流失区,加强煤矿开采废弃土石堆放管理+植树造林,种草等工作.@在采煤失水区;(i)在进一步深入开展井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采煤方法,如考虑采用房柱开采,充填开采等方法,减少对上部水体的扰动,尽可能减少采煤失水区面积和失水量,保住了水也就保住了环境.(ii)将研究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包括矿井水)作为统一的水资源, 进行资源量计算评价,管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采煤失水和贫水矿井区,精心设计和实施全区内水资源联合调度(地表水与地表水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地下水与地表水调度),保正采煤失水区植树造林,工农业等用水需要.这也是人工治理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5结论(1)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的地质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以保证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即: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预测,工程地质环境利用,整治与改造.(2)榆神府矿区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差,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在未开采煤炭时就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3)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并不会造成区内所有矿井地质环境加剧恶化i只是在煤炭埋深浅,且富水的地方,开采会加剧环境恶化,这些地方是今后煤炭开发时,重点保护与治理环境的地区.(4)对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各矿井(区)具体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对采前采后环境质量的变化评价预测结果(表1),从优化全区开采顺序,设计各矿井具体开采方法和作好环境保护与治理三方面来进行,才是科学合理的.感谢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童有德教授,丁琨教授的指导.参考文献[13壬思敬.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J_J_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8(1):19~26.WangSjng.u舒i姐叽theinteractionbetweenhtav~engmee~ngactionandge蛳cea,,'imnmen~andit'setlr.n嗍teleffects.Journal0fG即bHazardsand EnvirotmaentPreservaticm.1997.8(1):l9~26.[2]壬思就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J].工程地质.1999,7(3):195~199.WangSijiI1g.Taskandfuture0fengineering~ologyJo.zm]0f EngineeringG咖,1999,7(3):195~199.[3]曲永新.张永双,冯玉勇.当前国际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相关技术[J].工程地质.1998,6 (4):301~304.tlY o,~-,m.a1.Prese呲attracidc~toc吕Ilbbandrelated technolo~ininternationa]d∞n黜ta1geotechnologyJournal0fEngineenngCreoIogy,1998,6(4):301~304.[4]刘传正.环境工程地质学[M_J_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Lchua衄}帅g.Environm~taiEngieem~Geology.ng:GHbg;IPublishingHouse.1995.[5]张宗枯等.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M_J_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Zhonghu?H.R~omlenvironmemalgeologicalproblemsandtr~ttncntloessAldplano.Beijing.ScienceR肾.1996[6]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承文地质队.黄河中上游区域工程地质[M_J_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rIdaryhyd.,~,eolngyParry0fBjreau0fGe.bgyandMineral Resotxrc~s0fSben~Province-R葛唧lenginee~nggeology0f middlereaches0fHuangheRiver.蹦ng:GeoPubIMngHouse,1986.[7]林年丰,沥海新疆塔里术西部平原生态环境地质综合研究季文平等:陕北掎神府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采煤效应影响惯测333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会议通知(2000年11月5—8日南宁)全国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定于2000年l1月5—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召开.这是四年一届的大会,跨世纪的盛会,意义深远】大A主庙:回顾与展望?2l世纪工程地质主要活动方式:特邀报告与专题讨论主要专置:西部大开发中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广西基础设施建设中关键的工程地质科技问题;工程地质学科地位与工程地质理论体系等.热烈欢迎厂家,企业家以及有关专家领导参加大会进行学术交流,仪器展示,新成果推荐,软件开发等.希望与会代表积极准备,使大会召开得生动,活跃,团结大协作,开创新局面】考察路线:1滨海城市工程地质北海(考察费约350元)2岩溶地区工程地质一挂林(考察费约830元)3特殊岩土类的工程地质一百色(考察费约400元)4海上石林下龙湾(考察费约950元)5其他开会地点:南宁市凤凰宾馆(朝阳路与华西路交汇处,人行天桥南侧).开会日期:l1月5~8日。
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dfdcc1bb4cf7ec4afed0f7.png)
第25卷第5期煤 炭 学 报Vol.25 No.5 2000年10月J 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 Y Oct. 2000 文章编号:0253-9993(2000)05-0449-06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3李文平1,叶贵钧2,张 莱3,段中会4,翟丽娟3(1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21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河北涿州 072752;31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邯郸 056004;41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陕西榆林 719000)摘 要:以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分析总结了榆神府矿区与保水采煤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特点,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不同工程地质区保水采煤的可能性.关键词: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中图分类号:P33315 文献标识码:A 陕北侏罗纪煤田是我国现已探明煤炭储量最大的煤田,约占全国的25%,被誉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煤田腹部的榆神府矿区,指包括榆林、神木县及府谷县的大部分地区,因可采煤层多、煤层厚、煤质优良、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优越而为世人瞩目.根据国家规划,这里将成为我国西部优质动力煤的供应和出口煤基地,且其地理位置又具承东启西的作用,是21世纪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首选基地,对下世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该区地处我国西部的毛乌素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水资源贫乏,地质及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如何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事关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必须在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之前进行前期深入系统研究,为合理开采规划和设计提供宏观决策依据.1 矿区地形地质概况 榆神府矿区地表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海拔1200~1300m,地势总体平坦.依据卫星TM图像可清楚地将矿区地貌分为两大类型,即西部为风积沙地貌(毛乌素沙漠前滩),东部及北部为黄土梁峁丘陵地貌.矿区内地层,由地表到煤系地层描述如下:(1)风积沙(Q4eol) 分布广泛,是地表沙漠的组成物质,以浅黄色粉细砂为主,厚0~30m.榆神矿区一般厚5m,与萨拉乌苏组构成统一含水层.(2)萨拉乌苏组(Q3S) 分布广泛,是区内最主要的含水层,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厚0~145m,其厚度受控于基岩顶面古地形,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物,在榆神矿区,厚度0~67130m,平均20m,是矿区主要含水层,具供水意义,并对矿区生态环境起控制作用,是保水采煤的保护目的层.(3)离石组(Q2L) 在神北、榆神矿区均有出露,分布不连续,岩性为灰黄、棕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夹多层古土壤,具柱状节理,厚0~109150m,平均20~30m.(4)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N2) 在各大沟系分水岭地带有出露,分布不连续,在神北矿区呈零星分布,榆神矿区分布较广,连续性好,厚0~110m,一般30m,岩性为棕红色粘土及粉质粘土.(5)白垩系洛河组(K1l) 紫红、桔红色中粗粒砂岩,巨厚层状,胶结疏松、大型交错层理,底部为砾岩,厚0~350m,分布于榆神矿区西部、孟家湾普查区及神北矿区西北部,在区内一般厚18~30m.收稿日期:1999-11-19 基金项目:原煤炭工业部“九五”重点项目(96-28) 3参加研究工作的还有赵洪林,范立民,孙占起,孙亚军,周笑缘,夏 菲,等(6)安定组(J 2a ) 岩性以紫杂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厚0~114m ,平均30~40m.(7)直罗组(J 2Z ) 上部以紫杂、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砂岩透镜体;下部以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泥岩条带,底部有砾岩.在神北矿区各沟谷上游出露,风化裂隙较发育,厚0~134m ,平均30~50m.(8)延安组(J 2y ) 为本区的含煤地层,由中、厚层砂岩和中、薄层泥岩组成,厚150~280m ,在榆神府矿区广泛分布,含可采煤层13层,主采煤层一般3~6层,由浅到深依次为1-2,2-2,3-1,4-2,4-3,5-2,5-3煤.开采对砂层水造成影响最大是最上部的一层煤,神北区主要为1-2和2-2,平均厚度分别为2181和4110m ,榆神矿区为2-2煤,平均厚10104m.2 含水层分布特征 榆神府矿区内对保水采煤有意义的主要含水层为砂层水(萨拉乌苏和风积沙)和烧变岩水.与保水有关的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和富水特征(图1):图1 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区Fig 11 Z onatin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cerned with protected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Yu 2Shen 2Fu Mine Area(1)砂层越厚之处,其富水性也越强;(2)神北矿区砂层分布不连续,呈零星状,且厚度较小,一般小于20m ,所以该区的地下水分布很不均匀,只有在局部砂层较厚的地方才有保水意义;(3)榆神矿区秃尾河以西地区砂层分布连续,且厚度大,为20~140m ,一般为40m ,所以该区地下水丰富,为重点保水区;54煤 炭 学 报2000年第25卷(4)榆神矿区秃尾河以东地区,基本无砂层分布,为无水区;(5)烧变岩带规模大、连续性好、富水性强的有两个地带,即秃尾河西岸2-2煤烧变岩带,窟野河、乌兰木伦河西岸1-2,2-2煤烧变岩带(两煤层烧变岩上下已连成一体). 从总体来看,榆神府矿区保水的地方主要为榆神矿区西部的孟家弯区,北部的沟岔一带以及秃尾河及窟野河-乌兰木伦河西岸条带分布的烧变岩带.神北矿区局部较厚砂层地带(北部)含水亦较大,也应最大限度的加以保护.3 隔水粘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隔水粘土层是指由离石黄土和三趾马红土共同组成的粘土层,为砂层含水层的直接隔水底板.粘土层的空间分布(连续性和厚度)、天然及采动后渗透系数变化等性质对实现保水采煤意义重大.从图1可见,隔水粘土层在大保当区及沟岔水源地一带连续分布,厚度一般为20~60m ,在大保当区南部达100m 以上.在神北矿区及秃尾河以东地区,在有萨拉乌苏组含水层的地方,粘土层缺失,或很薄.这一自然分布条件,决定了在大保当区及沟岔一带具有实现保水采煤的可能性.311 天然条件下的工程地质性质 经过现场坑探取样、原位渗透和室内渗透及钻孔取样室内试验,测得粘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1)、水理性指标(表2).表1 粘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T able1 The b asic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 indexes of the clays地层时代岩 性物 理 性 质含水量/%密度/g ・cm -3比重孔隙比孔隙度/%力学性质粘聚力/kPa 内摩擦角/(°)压缩系数/MPa -1压缩模量/MPa 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Q 2l 离石黄土1119~17131163~11862169~21710162~01883813~461938~1012719~33180108~01257~2211119~159N 2三趾马红土1714~18171184~11872171~2172017241~4276~962812~32190106~01111515~2813182~212表2 粘土层的水理性质指标T able2 The hydrophysical character indexes of the clays岩 性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m ・d -1饱和度/%湿陷系数自由膨胀率/%离石黄土 2519~31181619~1817719~1311<0010976~1154111~65160~010055-三趾马红土3312~36122111~2617717~12110~01090100596~01665~70-2165~26312 采动影响后的渗透性变化 采用三轴伺服仪测定离石黄土和红土样在三轴加载(按天然埋深值施加围压)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系数,研究粘土层在采后因应力大小变化而产生变形和破坏条件下渗透性能的变化.不同地点用槽探采取7组原状土样进行试验,取得不同应力、应变状态下渗透系数62个.得到的结果是:离石黄土渗透系数为01032~21092m/d ,红土为01002~01941m/d ,且最大值主要集中在土样由弹性进入塑性临界点附近,一但进入塑性变形段(都为塑性硬化),渗透系数反而逐渐减小(图2). 上述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离石黄土和红土在天然条件下是良好的隔水层,而且只要其位于煤层开采上覆岩土层整体移动带内,采后亦可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154第5期李文平等: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图2 隔水粘土层三轴伺服仪试验代表曲线Fig12 Typical test curves of the clay pans by triaxial serve test system 1———应力应变曲线;2———渗透系数变化曲线4 基岩风化带工程地质特征 基岩风化带的岩性、厚度、风化程度、粘土矿物成分、透水性等对煤层开采后覆岩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及导水性能有较大影响[1,2],因而也是本区保水采煤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之一.根据大量钻孔岩芯鉴定和物探测井曲线分析,研究区内榆神矿区风化带一般厚20m,最厚达58137m;神北矿区一般10~20m,最厚4410m;强风化带一般5~8m.榆神矿区采样测试结果表明,风化带内粘土矿物高岭石与蒙脱石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5%和5%,遇水有一定膨胀性.研究区内风化带强度已明显降低,单轴抗压强度强风化带为4180~6165MPa,弱风化带为8128~24186MPa.现场钻孔抽水实验获得的渗透系数k=01006~01040m/d,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5 煤层上覆基岩层段(未风化岩)的工程地质特征511 基岩厚度 最上主采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从煤层顶板到松散土层底部,包括基岩风化带)等值线见图1,图中显示,在神北矿区、榆神矿区秃尾河以东地区,基岩较薄,一般为20~40m,一些地方小于20m.如果这些地方基岩上直接为砂层含水层(无粘土隔水层),则煤层开采后含水层中的水会通过上覆基岩导水裂隙渗漏到井下,即这些地方不具备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榆神矿区秃尾河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基岩厚度大,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不会沟通砂层含水层,为保水采煤提供了工程地质条件保证.512 煤层顶板组合类型 煤层直接顶和老顶的力学组合关系对煤层开采后覆岩变形破坏程度,即“三带”发育高度有重要的影响[3,4],因此也是影响保水采煤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之一.研究区内覆岩顶板力学组合类型见表3.513 岩体结构特征 研究区内覆岩以层状结构、块状结构为主,少数砂岩层为整体结构.岩石质量指标RQD值:泥岩组为30%~70%;砂岩组为50%~90%;煤为0~40%.6 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区 根据2-2主采煤层之上松散含水层、隔水层及上覆基岩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形态,将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为5类:砂土基型(Ⅰ)、砂基型(Ⅱ)、土基型(Ⅲ)、基岩型(Ⅳ)、烧变岩型(Ⅴ)(图1). Ⅰ型区 指主采煤层之上由砂层、土层和基岩组合起来的覆岩结构类型,全区广泛分布,约占总面积的80%,榆神矿区分布最广,神北矿区仅在大柳塔以北、活鸡兔和柠条塔等地小面积分布.砂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在小壕兔附近最厚可达145m,秃尾河两岸及柠条塔一般厚20~40m;粘土隔水层主要分布在分水岭附近,一般厚60~80m,秃尾河沿岸较薄,一般小于20m,在榆神矿区粘土隔水层连续分布,在神北区则不连续;榆神矿区2-2煤层上覆基岩较神北矿区厚,其中孟家湾区最厚可达600m.因此,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对保水采煤十分有利. Ⅱ型区 即煤层覆岩由砂层和基岩组成的类型区,仅在神北矿区乌兰木伦河以东柳根沟、哈拉沟、母河沟等水源地小面积分布.砂层一般厚20m,上覆基岩一般厚20~50m,富水性强的松散含水层直接覆盖于煤系岩层之上,其间没有连续分布的粘土隔水层,且煤层上覆基岩很薄,其中瓷窑湾矿只有117~254煤 炭 学 报2000年第25卷2010m ,已发生了突水溃沙灾害,所以该类型区直接实现保水采煤几乎不可能,只有采用矿井水净化等间接方法来充分利用水资源.表3 煤层顶板组合分类T able 3 Combination types of the roof rock strata of the coals煤层编号岩 组 特 征直 接 顶老 顶顶板分类分布范围1-212泥岩、粉砂岩组,厚度114~312m ,σc =3313~4010MPa细砂岩,厚度110~114m ,σc =6214~7514MPa半坚硬-坚硬大柳塔中砂岩组,厚度112~315m ,σc =2710~3015MPa半坚硬-半坚硬朱盖塔2-23砂质泥岩组,厚度0175~3130m ,σc =4512~8317MPa中细砂岩组,厚度015~2010m ,σc =5911~9719MPa坚硬-坚硬大柳塔4粉砂岩组,厚度4120~15172m ,σc =5915~8310MPa中细粒长石砂岩组,厚度10147~13125m ,σc =5612~6912MPa 坚硬-坚硬榆神矿区5粉砂岩组,厚度112~819m ,σc =23187~39172MPa中粒砂岩组,厚度113~317m ,σc =2417~4010MPa坚硬-半坚硬前石畔3-16粉砂岩组,厚度017~610m ,σc =4313~10918MPa细砂岩组,厚度018~715m ,σc =4818~7719MPa坚硬-坚硬全区广泛分布4-27粉砂岩组,厚度210~315m ,σc =4413~6916MPa中细砂岩组,厚度111~810,σc =4017~9615MPa坚硬-坚硬神北矿区4-38粉砂岩组,厚度212m ,σc =6612MPa 细砂岩组,厚度718~817m ,σc =4017~8919MPa坚硬-坚硬榆神矿区5-29粉砂岩组,σc =4112~6713MPa 中细砂岩组,σc =4019~6014MPa 坚硬-坚硬神北矿区5-310粉砂岩组,σc =50~62MPa中细砂岩组,σc =5214~7313MPa坚硬-坚硬榆神矿区 注:σc 为基岩的抗压强度. Ⅲ型区 即煤层覆岩由土层和基岩构成的类型,无保水意义,属于无水采煤区,但为了井下采煤工作面安全,要注意留设浅部合理防塌煤柱.该类型主要分布在大保当区秃尾河以东及神北矿区考考乌素沟以北至乌兰木伦河以西地区. Ⅳ型区 为直接出露于地表的基岩区,含水甚微,无保水意义,属于不影响煤层开采区,主要分布在秃尾河、窟野河及其两岸支谷中. Ⅴ型区 烧变岩区沿乌兰木伦河、悖牛川、秃尾河、窟野河及其支沟呈条带状展布,一般溯河谷而上变窄,最后尖灭在沟谷中.火烧区(从5-2煤露头到1-2或2-2煤层的火烧区边界)是南区宽,愈往北愈窄以至消失.秃尾河西2-2煤和3-1煤火烧区叠加,宽度约4km ;在常家沟与麻家塔之间大梁上,2-2煤、3-1煤、4-2煤、5-2煤火烧区叠加,最宽达12km.该区接受萨拉乌苏含水层的补给,也是重点保水区之一.7 结 论(1)榆神府矿区含水层富水性空间分布不均匀,只有在大保当及其以西地区、沟岔一带、秃尾河和乌兰木伦河烧变岩带及神北局部砂层厚的地区,保水才有意义.(2)榆神府矿区粘土层离石黄土和三趾马红土在天然情况下是其上覆砂层含水层(萨拉乌苏和风积沙)的良好隔水层,煤层开采后,其渗透性能也没有明显增加,为保水采煤提供了重要基础.(3)煤层覆岩以层状结构、块状结构为主,少数砂岩层为整体结构;覆岩直接顶-老顶力学组合类型大都为坚硬-坚硬型,少数为半坚硬-坚硬型.(4)根据松散含水层、隔水层及最上主采煤层上覆基岩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形态,将榆神府矿区保水354第5期李文平等: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454煤 炭 学 报2000年第25卷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为5种类型,对保水采煤有意义的是砂土基型(Ⅰ)和烧变岩型(Ⅴ),应根据区内更详细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确定保水煤岩柱合理高度,以便实现直接保水采煤;对砂基型(Ⅱ)区,应在更详细研究区内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寻间接保水采煤的途径,如含水层采前疏排、矿井水净化利用、条带开采等方法;其他类型区没有保水意义,可实行直接开采.参考文献:[1] 于双忠.煤矿工程地质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130~133.[2] 于双忠,彭向峰,李文平,等.煤矿工程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279~282.[3] 何国清,杨 伦,凌赓娣,等.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310~32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煤矿安全手册(第五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109~124.作者简介: 李文平(1965-),男,湖南澧县人,副教授.1995年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参加完成国家“七五”攻关、部重点等项目10余项;负责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部重点、部基金及工程应用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合编《煤矿工程地质学》,获煤炭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论文34篇.Study o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protectedw 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Yu2Shen2FuMine Area in the North Shanxi ProvinceL I Wen2ping1,YE Gui2jun2,ZHAN G Lai3,DUAN Zhong2hui4,ZHAI Li2juan3(11Chi na U niversity of Mi ni ng and Technology,X uz hou 221008,Chi na;21Chi na N ational A dmi nist ration of Coal Geology,Zhuoz hou 072752,Chi na;31Hydrogeological B ureau of Chi na N ational A dmi nist ration of Coal Geology,Handan 056004,Chi na;41No1185Coalf iel d Geology Team of S hanxi Provi nce,Y uli n 719000,Chi 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coal resource geological exploration,combining fiel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in situ and laboratory testing resul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cerned with protected 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Yu2Shen2Fu Mine Area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The studied area have been zoned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differences. The possibility of protected 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 in the differen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2 dition areas in the studied area i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K ey w ords:Yu2Shen2Fu Mine Area;protected water resources during coal mining action;engineering geologi2 cal condition;zonation。
范立民: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_范立民
![范立民: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_范立民](https://img.taocdn.com/s3/m/6070a2c8aa00b52acfc7cacb.png)
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 !""#"$$"!% ; !&&%"&’"&( 基金项目: 陕西省重大工程前期工作项目成果之一—— —陕西省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综合研究 作者简介: 范立民 ($)(%" ) , 男, 高级工程师, 注册监理工程师, 从事矿产地质、 环境地质勘查与研究。
大, 是背景值的 9I#+# 倍 。 乌 兰 木 伦 河 沿 岸 是 工 矿 企业和生活区, 也是生产性废水和生活性废水的主 根据不同断面 要接纳区。 8&&9 年的矿区开发初期, 水质模糊评价结果,河水仍达!类地面水质量标 准, 表明水质没有受到无机污染。但随着煤田大规 模开发,人口急剧增加,各类废水的大量排放, 悬浮物、 细菌等污染增大, NOP/、 8&&, 年 采 样 分 析 !/$ 证实了这一论断 , 油类为 4H*0-56267 , NOP/ 为 /H’6I6 &H"-5627 , AOPQB 为 8(H&I8&H44-56267 。地表水已经受 到了污染, 而且随着矿区的开发污染程度继续加重。 煤田开发后, 也影响了地下水环境。 在大柳塔井 田母河沟泉检出 JK 、 其中 JK 超标 8H&0 倍。 LM 超标, 麻家塔民井中 LM 超标 ,H/ 倍。各泉水、 民井水细菌 指标受人为影响均超标。煤田开发地下水污染的重 点是开采条件下导致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改变 及酸性水的形成问题, 煤矿酸性水大量排放, 引起河 流、 地表水体的污染, 通过河水渗漏导致地下水的污 染,形成循环污染。尽管陕北煤炭开发处于初期阶 段,酸性水的问题还不十分敏感,但随着大规模开 发, 酸性水的形成和污染问题将进一步表现出来。
保水采煤是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_范立民
![保水采煤是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_范立民](https://img.taocdn.com/s3/m/83cff41914791711cc7917e9.png)
地质科技管理1998年第5期M AN AGEM EN T ON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 HNOLOGYNo.5,1998·资源开发·范立民:男,高级工程师,陕西煤田地质局185队副总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田地质学专业。
一直从事神府东胜煤田的水、工、环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曾获部一等奖一项。
现从事环境地质研究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719000,陕西榆林市人民西路27号185地质队)。
【提 要】 神府东胜煤田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唯一可供利用的浅层地下水会受采煤影响而被破坏或被污染。
煤田开发必须在保护浅层地下水的前提下进行,从而不断改善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主题词】 陕北神府东胜煤田 保水采煤 可持续发展保水采煤是神府东胜煤田●范立民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前 言神府东胜煤田(下称神东煤田)位于晋陕蒙交接的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市境内,分布面积2000km 2,煤储量约××亿吨。
它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构造简单,煤质优良,开采容易,是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首选基地。
然而煤田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区,水资源贫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发展水平低。
自然状态下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煤资源,保护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神东煤田开发全过程中必须贯彻的方针。
作者认为,神东煤田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可持续发展开发煤田的关键是在保护浅层地下水资源的条件下开发煤资源即保水采煤。
二、改善生态环境是煤田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在开发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更要珍惜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神东煤田自然环境条件差,它处在沙漠与黄土两大地貌单元的接合部。
高强度煤炭开采对烧变岩泉的影响_范立民
![高强度煤炭开采对烧变岩泉的影响_范立民](https://img.taocdn.com/s3/m/82c6a3295a8102d276a22fbf.png)
烧变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等地分布的一种特 殊岩石, 是煤层及岩层中的有机质自燃使围岩受热 、
[1-2 ] 。 烧变岩裂隙发育, 烘烤而形成的 是地下水运 移、 储存的良好场所, 在陕北榆林、 神木、 府谷等地区
( 下称榆神府区) 就形成了多处地下水富集区, 并以
收稿日期: 2017-03-17; 责任编辑: 杨正凯 质调查项目资助项目 ( 2013020101)
1
1. 1
烧变岩及其水文地质条件
烧变岩及分带特征
烧变岩是侏罗系延安组沉积岩受后期改造影响 [1 - 2 ] , 形成的一种裂隙发育岩体 是煤层自燃后围岩 有机质烧失而形成的。 受热烘烤、 榆神府区烧变岩厚度一般 5 ~ 15 m, 最厚达 50 m。根据烧变岩受烘烤程度、 岩体结构、 构造特征, 可划分为 3 个带, 即烘烤岩带、 烧变岩带和类熔岩 , , 带 垂向上呈过渡关系存在 之间无明显界线。平面 上, 由 于 煤 层 厚 度 及 燃 烧 条 件 不 同, 无明显分布 规律。 1. 2 烧变岩的分布 烧变岩主要分布在窟野河、 秃尾河及其支沟两 侧及相邻水系交会的舌状部位, 分布规律明显受水 系及地形控制, 总体平行于窟野河和秃尾河分布 , 支 沟中沿沟谷出露, 纵向上呈阶梯状向深部延伸。 分 布长度达数十公里, 宽度一般为 1 ~ 2 km, 分布面积 2 近 700 km , 分布厚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差异较大, 厚度一般 20 ~ 30 m, 局部达 50 m( 图 1) 。 1. 3 烧变岩水文地质特征 烧变岩是煤层燃烧产生的高温使围岩变质形 , 成 煤层烧完后, 顶板发生坍塌和冒落, 形成垮落带、 断裂带。同时烧变岩冷却过程中还将形成收缩裂 隙, 因而烧变岩裂隙孔洞非常发育, 裂隙宽度一般为 3 ~ 50 mm, 个别孔洞可达 400 mm, 裂隙率可达 30% , 因此, 烧变岩含水层渗透性非常好, 渗透系数一般大 128
榆神矿区煤水地质条件及保水开采
![榆神矿区煤水地质条件及保水开采](https://img.taocdn.com/s3/m/8e28d91d866fb84ae45c8d6d.png)
O 引 言
鄂尔多 斯盆地是我 国最大 的能 源矿产 富集 盆地 , 、 煤 石油 、 然气 和 铀矿 等能 源 矿产极 其 丰 富 , 测 天 预 全 盆地煤炭 资源总量达 1 6 97 5亿 t 占全 国煤 炭资 源总量 的 4 % 以上 。国家规 划 的 1 , 3 3个大 型煤 炭 基
位埋 深为 15— . j随着地下 水位埋深增 加 , . 50m , 优势植 被从沙柳灌 丛一沙蒿灌 丛演替 ; zn杨 向旱柳 从 hi -
演 替。当地下水 位埋深 ≤3m时 , 所有 典型植被 的长势 良好 ; 而地下 水位埋 深 i5m 时 , > 植被 的长势 变差 ; 地下水 位埋深 ≥1 l , 2n 时 这些 植物根本 无法生存 。当地下 水位 埋深下 降到 5 m以下时 , 生态恶 化 , 表生 生 态一旦 恶化 , 一是 难 以恢复 , 是恢复 代价 高 昂。神府 矿 区煤层 开 采实 践表 明 , 二 浅部 煤层 一 旦开 采 , 然 必 导致水 位下降 , 生态退 化 。因此 , 控制地下 水位是生 态脆 弱矿 区科 学开采 的核心 。 榆神 深部 区位 于榆林市榆 阳区北部 和神 木县西 部 的榆溪 河 流域 , 致呈 东西 向展布 的 四边形 , 积 大 面
收 稿 日期 : 0 9— 9—2 20 0 3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0 70 4 ;陕西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大前期研究项 目及陕西省软科学 汁划(0 8 R 8 55 47 ) 20 K 5 ) 通讯作者 : 王双明(9 5一)男 . 15 . 陕西歧 山人 , 高级工程师, 导, 博 主要从事煤地质 、 保水开采与煤 炭行业管理工作.
第3 0誊 第 1 期
21 00年 1 月
西 安
陕北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
![陕北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6a911fce2f0066f433222a.png)
陕北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摘要:榆神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该区地表为较厚松散层所覆盖,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该矿区煤层埋藏浅、开采厚度大、上覆基岩厚度较薄,煤矿开采容易导致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
如何实现煤矿生产与生态、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的相互统一与协调发展,是西部地质环境脆弱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
关键词:陕北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地质环境影响1、前言长期以来,煤炭工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地采出煤炭资源,很少去考虑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以及其对人类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近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环境普遍的重视,我国煤炭开发已不仅只是重视产量,而已开始注重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造成的反约束作用,并就一些重大、典型煤矿环境问题开展研究。
寻找各种途径解决由于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生态脆弱区而言,煤炭的开采对地质造成的问题更加巨大。
2、陕北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2.1煤炭资源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煤矿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其不仅通过直接的物理作用引起了地面沉陷、地下水流场的变化、水质污染以及其它动力地质现象等,而且,由于矿山开发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往往引起人口的增加,配套工农业发展,必然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环境本来就是十分脆弱的地区,其后果不堪设想。
煤矿开发改变了地质环境中地下水的流态、地形地貌、表土性质、地球化学环境等,从而造成地面变形以及塌陷,加剧水土的流失、诱发沙漠化和其它地质灾害发生,破坏土地及水资源,造成植被减少、大气污染等;这里,我们仅将地下采矿活动引起地质环境变化作为重点。
2.1.1矿区地面沉陷对地质环境的作用矿区的地面沉陷包括:下沉和下陷(塌陷)两种形式,二者都属于地表型环境工程地质的问题,且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
范立民:地质功勋_记神府煤田发现与勘探的第一代地质工程师群体(续完)
![范立民:地质功勋_记神府煤田发现与勘探的第一代地质工程师群体(续完)](https://img.taocdn.com/s3/m/e1c529f60242a8956bece4f2.png)
德艺双馨王觉艺1953年王觉艺毕业于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分配到煤炭工业部西安设计院工作,由于听从了我国煤地质元老王竹泉的建议,主动请缨到地质队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先后参加了渭北煤田、陕南镇巴煤田、山东兖州济宁井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参与主编了铜川矿区、蒲白矿区等详查勘探地质报告及南井头井田地质勘探报告、镇巴侏罗纪煤田水磨沟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盐场矿区严家湾井田普查地质勘探报告、柳家河井田普查地质勘探报告等数十件地质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渭北老煤炭工业基地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1年为了完成榆神府普查找煤工作,时任主任工程师的王觉艺一边抓野外的勘探地质鉴定,一边带领地质人员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汇编地质资料。
记得,数九寒天,冰天雪地的时候,在毛乌素沙漠的腹地施工到最后一台钻机的职工,钻探完最后一个钻孔已经到了年根。
腊月二十六,王觉艺才和几位工程师一起走出住着地窖和帐篷,踏上回家过年的班车……1985年,王觉艺为赴美国开展神府煤田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有时忙得忘了下班,经常误了食堂开饭和开水房放开水时间,只得拿两个硬馒头凑合一顿。
晚上办公大楼熄灯最晚的一间办公室准是王觉艺和劳炎明。
那时地质队工程师出国也算是一件大事,到美国后,他一下子就投入到工作中,两个月后拿出的神府矿区总体规划得到了美方专家的高度评价,为后来国家以新的投资方式确定神华集团开发神府矿区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王觉艺不仅是地质专业权威,还是队上的文艺骨干,1963年队工会发给他一把手风琴,每遇晚会总是吹拉弹唱,一直用到1993年退休,完璧归赵交还给队工会。
1991年他组织队文艺队到石圪台工区、中鸡工区和钻机进行慰问演出。
他用手风琴为演出伴奏,以及他富有感染力的指挥,使场场演出获得成功,丰富了野外钻机职工的文化生活。
1993年初王觉艺退休,7月他从榆林回到咸阳基地。
离开榆林前,他曾深情地告诉一位青年:“我得回去享受一下生活了,时间不多了,神府煤田以后靠你们了”。
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背景
![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fa255c3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4.png)
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背景
范立民;蒋泽泉
【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04(032)005
【摘要】论述了榆神矿区煤层上覆红土、风化带基岩、未风化基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认为红土层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风化带基岩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增加,隔水性能明显增强.2-2煤层上覆基岩为中硬岩石,而且有较多的软弱岩石夹层,煤层开采的冒裂带发育高度相对较小,影响不到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底部,具有较好的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范立民;蒋泽泉
【作者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局,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5队,陕西,榆林,7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4
【相关文献】
1.榆神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研究 [J], 邓念东;杨佩;林平选;李锋;雷少毅;马逢清;周阳;袁喜东
2.底板承压水保水采煤技术与工程实践 [J], 马雄德;杜飞虎;齐蓬勃;李文莉
3.隔水层再造——西北保水采煤关键隔水层N2红土工程地质研究 [J], 李文平;王启庆;李小琴
4.榆神矿区资源赋存特征及保水采煤问题探讨 [J], 范立民;蒋泽泉
5.影响榆神矿区大保当井田保水采煤的地质因素及区划 [J], 魏秉亮;范立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工范立民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工范立民](https://img.taocdn.com/s3/m/9d94e75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3.png)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工范立民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煤炭》
【年(卷),期】2011(030)005
【摘要】范立民,汉族,山西曲沃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地质学专业,现任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二十多年来,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40余项地质勘查、科研项目,在保水采煤、矿井突水防治技术、煤田综合勘查技术、瓦斯地质编图等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总页数】2页(P141-1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
【相关文献】
1.为矿山地质做诊断的人——记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范立民 [J],
2.处在新机遇风口硝酸磷肥不缺席——访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陈明良 [J], 刘颖
3.精准施“慢”肥林好地沃美--访广西林科院副院长、二级岗位教授级高工曹继钊[J], 袁琳(文/图);谢彩文(文/图);曹继钊
4.范立民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J],
5.范立民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适度开发问题_范立民 (1)
![论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适度开发问题_范立民 (1)](https://img.taocdn.com/s3/m/bc9b9c71783e0912a2162ac2.png)
★煤炭科技·地质与勘探★论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适度开发问题*范立民1,2 冀瑞君3(1.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65;2.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西安市,710054;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2013CB227900),陕西省科学技术推广计划《陕北保水采煤技术示范推广》(2011TG-01) 摘 要 从水环境承载力角度论述了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规模,认为矿区整体上环境承载力有限,目前开发规模已经达到极限,尤其是窟野河全流域、秃尾河沿岸,在没有彻底解决水资源问题之前,不能再扩大生产规模或新建煤矿。
对于现有生产矿井,应逐步淘汰。
榆神矿区三、四期规划区除小保当一号煤矿外,停止新建煤矿,实行煤矿数量和产量的双控制,推广保水开采技术,确保区域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适度开发 保水采煤 环境承载力 煤炭工业规划 榆神府矿区中图分类号 P618.11 文献标识码 A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moderate coal mining intensityin Yushenfu mining areaFan Limin1,2,Ji Ruijun3(1.Shaanxi Geological Survey,Xi'an,Shaanxi 710065,China;2.Shaanxi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Xi'an,Shaanxi 710054,China;3.National Key Lab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ty Min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and Technology,Beijing,Haidian,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easonable intensity of coal mining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cale of mining has reached the limitof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specially in Kuye river basin and the banks of Tuwei river.Before completely solving the water resource problems,the mining scale can't be expanded andnew coal mines can't be built.And some working mines should be phased out.In order to ensure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new mines should be stop and the quantity of coalmines and coal produ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the third and forth planning areas in Yushenfumining area except the Xiaobaodang No.1Coal Mine,and the water-preserved mining techniqueshould be spread.Key words moderate mining intensity,water-preserved mining,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coal industry planning,Yushenfu mining area 近年来,榆神府矿区大规模的煤炭开发,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泉水断流,河流干涸,地裂缝发育,植被根系损伤严重,水土流失可能加剧,部分采空区生态环境恶化或变异,塌陷型地震频发。
范立民:陕北地区采煤造成的地下水渗漏及其防治对策分析_范立民
![范立民:陕北地区采煤造成的地下水渗漏及其防治对策分析_范立民](https://img.taocdn.com/s3/m/33f175705acfa1c7aa00cccb.png)
2007 年 10 月 矿业安全与环保 第 34 卷第 5 期
后持续下降 , 直至下降到基岩面以下 , 使第四系的地 下水完全渗漏到井下 , 地下水位下降到当地的侵蚀 基准面以下 , 下降幅度达8 m以上 。在公路边也发现 了类似的依据 , 以往 , 冬季地下水沿萨拉乌苏组底界 面渗出 , 形成冰溜 , 而 2007 年 1 月 7 日调查 , 发现地 下水位下降到基岩之中 , 并沿基岩的层间裂隙渗出 , 形成了冰溜 , 而萨拉乌苏组与基岩的界面附近已经 干涸 , 无地下水渗出 。
2 采煤造 成的地下水渗漏及环境效应
2 .1 采煤造成的萨拉乌苏组地下水渗漏 采煤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地下水渗漏 。 最近 , 对
神木北部矿区采空区进行调查 , 发现大部分采空区 地裂缝发育到地面 , 甚至在地面有明显的裂缝和塌 陷区 。1995 年曾经对陕北第 1 个综采工作面的地下 水位下降过程进行了监测(图 1), 发现在综采工作面 首次放顶后 , 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 之后略有回升 , 然
2007 年 10 月 矿业安全与环保 第 34 卷第 5 期
陕北地区采煤造成的地下水渗漏 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范立民
(陕西省煤炭地质测量技术中心 , 陕西 西安 710001)
摘 要 :以神木北部矿区为例 , 在分析萨拉乌苏组地下水特点的基础上 , 论述了采煤引起的地下水 下降及由此产生的泉水流量衰减 、河流干涸及生态环境等问题 , 认为 , 只有合理选择开采区域 、采煤方
漏和水位下降 , 引起泉水流量衰减 、枯竭和干涸 , 并 导致河流断流 、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 合理规划煤 炭工业布局 , 适度开发规模 , 采取必要的措施 , 可有 效保护浅层地下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 促进区域经济 健康发展 。 同时 , 建立陕北煤炭开采区水文地质数 据库[ 9] 和监测系统 , 时时监测采煤区的地下水位 , 可 为合理控制地下水位 , 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供基础依据 。
范立民: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背景_范立民
![范立民: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背景_范立民](https://img.taocdn.com/s3/m/f1788ae4172ded630b1cb6cb.png)
岩石名称 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 中砂岩 干抗压强度 MPa 风化岩 31 . 5 29 . 73 37 . 20 28 . 39 26 . 15 原岩 43 . 22 61 . 89 66 . 61 63 . 87 48 . 00 损失率/ % 27. 12 48. 04 55. 85 44. 45 54. 47
3
收稿日期 : 2004 -02-26 作者简介 : 范立民( 1965 —), 男 , 山 西曲沃县人 ,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 , 煤田地质 、水工环 地质专业 .
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岩体组织结构变化 , 力学 强度降低 , 强度损失率 在 27 %~ 56 %之间 , 硬 脆性 的砂岩抗压强度减小的幅度比粘塑性的泥岩要大得 多 。 随着风化程度的加深 , 粘土矿物含量逐渐增加 , 在岩体的结构面中富集粘土矿 物形成软弱泥 化夹 层 , 对岩体的强度和破坏具有控制作用 。 榆神矿区风 化岩中 , 粘土矿物含量明显增高 , 其中高岭石占 35 %, 蒙脱石占 5 %, 蒙脱石水稳定性差 , 遇水易膨胀 。 风化岩层中的含水层为裂隙砂岩 , 由于风化 , 其 孔隙率增大 , 储水空间增大 , 但又由于风化残余物充 填裂隙 , 阻塞了砂岩中原有的裂隙通道 , 降低了地下 水的连通性 , 使基岩风化带砂岩成为一种封闭状或 半封闭状的储水体 , 以静水量为主 , 据钻孔抽水资料 ( 个别钻孔是风化带和基岩混合抽水 ) 表明 , 单位涌 水量小于 0 . 01 L s· m , 渗透系数在 0 . 006 ~ 0 . 040 m d 2 之间 , 导水系数多小于 1 m d , 可见风化带的富水性 和导水性极弱 , 具有一定的隔水性( 表 2) 。 基岩顶部强风化带主要岩性为泥岩 、 粉砂质泥 岩、 粉砂岩 , 风化后趋于粘土化 , 其塑性显著增大 , 抗 变形破坏能力增强 , 能抑制采动冒落裂缝向上扩展 , 且其裂隙度和渗透性随之减弱 。 这些岩层浸水后易 迅速崩解和泥化 , 在松散层上覆自重应力作用下 , 强 风化岩层原有的构造裂隙被压实弥合 , 丧失了储导 水作用 , 变成隔水层 。 遇采动影响时 , 强风化带由于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 抑制了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扩展 , 并且使已形成的裂隙会很快弥合 , 导致构成隔水体 。 4 煤层上覆基岩层段工程地质特征 影响浅部防水安全煤柱的直接原因是冒裂带的 发育状况 , 而影响冒裂带高度的主要因素 , 则是煤层 顶板及覆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
![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e663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d.png)
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榆神府区的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分析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
榆神府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煤炭资源的开采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然而,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榆神府区的煤炭开采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文章首先将对榆神府区的煤炭开采现状进行概述,包括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开采强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随后,将分析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具体影响,如地表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岩体破裂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煤炭开采强度的关系。
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文章将评估不同开采强度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促进榆神府区煤炭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这些建议将包括优化开采布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推广绿色开采技术等方面,以期在保障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榆神府区乃至类似地区的煤炭开采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榆神府区煤炭开采现状分析榆神府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榆神府区的煤炭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开采强度也不断增加。
该区域的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型煤矿,这些煤矿通过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榆神府区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包括机械化采煤、自动化监控等,显著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该区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长期的开采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以及地质结构的变化,这些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陕西榆神府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陕西榆神府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efdf0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78.png)
陕西榆神府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李永红;刘海南;范立民;贺卫中;姬怡微;赵洲【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16(0)3【摘要】榆神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基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得出: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规模以小型、稳定性以差或较差、险情等级以小型为主;崩塌、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相同,主要发育于60°以上人工土岩边坡上,崩塌以剥落式为主,滑坡以前缘临空失稳牵引为主;地面塌陷主要由煤矿采空引发,表现为地表裂缝、地面塌陷,伴生崩塌、滑坡,裂缝以直线型、弧线型为主;窟野河中游、秃尾河东岸与孤山川、木瓜川等流域黄土沟壑内的地质灾害密集;神木县的永兴办与府谷县的府谷镇灾害点最多;50%以上地质灾害由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因此规范人为工程活动,是防范榆神府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力保障.【总页数】6页(P116-121)【作者】李永红;刘海南;范立民;贺卫中;姬怡微;赵洲【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相关文献】1.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 [J], 范立民2.陕西榆神府生态脆弱矿区地质灾害演化过程 [J], 韩健楠;刘海南;贺卫中;李永红;姬怡微;赵洲3.榆神府矿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J], 连海波;高紫鑫;殷澜格;刘强4.论榆神府区煤炭开发的生态水位保护 [J], 范立民;马雄德;杨泽元5.《榆神府区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水位保护研究》评审会在京召开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发育特征——以陕西榆神府矿区为例
![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发育特征——以陕西榆神府矿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1c20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1.png)
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发育特征——以陕西榆神府矿区为例范立民;张晓团;向茂西;张红强;申涛;林平选【摘要】通过遥感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对榆神府矿区采煤损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榆神府矿区塌陷区面积共94.47 km2,地面沉陷区95处,地裂缝1 802条(组);地裂缝在地表的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黄土沟壑区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密集,地表破坏严重;风积沙地区,高强度采煤地裂缝密集,部分地裂缝自然弥合,地表表象不明显;开采强度对本区地裂缝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本区地裂缝主要分布在石圪台—大柳塔、大昌汗—老高川、榆家梁、锦界、柠条塔煤矿北翼以及大砭窑、麻黄梁一带,均为煤炭高强度开采区.【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5(040)006【总页数】6页(P1442-1447)【关键词】地裂缝;地质灾害;高强度采煤;采煤沉陷;浅埋煤层;榆神府矿区【作者】范立民;张晓团;向茂西;张红强;申涛;林平选【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2范立民,张晓团,向茂西,等.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发育特征——以陕西榆神府矿区为例[J].煤炭学报,2015,40(6): 1442-1447. doi:10. 13225/ j. cnki. jccs. 2014. 1707Fan Limin,Zhang Xiaotuan,Xiang Maoxi,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fissure development in high intensity mining area of shallow seam in Yushenfu coal field[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5,40(6):1442-1447. doi:10. 13225/ j. cnki. jccs. 2014. 1707榆神府矿区高强度开采使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广泛发育[1],不仅造成了地下水流系统的改变和含水层的疏干,还对植被根系发育、生长产生严重影响[2-4],并造成地下水渗漏和水位下降[5-7],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8],减少地表水体面积[9],严重破坏了区内地质环境,加大了水土流失。
榆神矿区煤水地质条件及保水开采
![榆神矿区煤水地质条件及保水开采](https://img.taocdn.com/s3/m/cdabe7b4fd0a79563c1e7272.png)
2 煤层覆岩结构特征
煤层覆岩结构类型为沙 - 土 - 基岩类型,即萨拉乌苏组沙层、新近系土层和侏罗系基岩全区分布。 2. 1 煤层顶板基岩厚度及工程地质性质
1 - 2 煤层上覆基岩厚度 100 ~ 400 m,平均 300 m,局部厚度变化较大,反映了基岩顶界面的凹凸不平 ( 如图 5 所示) ;2 - 2 煤层上覆基岩厚度 285. 78 ~ 512. 04 m,平均 375 m( 如图 6 所示) 。值得关注的是,煤 层上覆基岩厚度的变化趋势,与本区萨拉乌苏组厚度关系较密切。
目前重点开发的神北矿区和榆神矿区东部,煤层埋深普遍小于 150 m,开采导致水位下降,诱发一
系列表生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矛盾。表生生态环境严格受控于地下水位,采煤过程中,控制地下
水位不发生明显下降是陕北生态脆弱矿区保水开采的核心。榆神矿区含煤地层整体向北西倾
斜,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向北西方向增大,基岩之上普遍分布有红土隔水层,深入研究煤炭开采过
图 6 2 -2 煤层上覆基岩厚度等值线图 Fig. 6 Isoline of 2 -2 coal seam overlying rock thickness
2. 2 萨拉乌苏组底部红土隔水层 全区分 布,但 厚 度 变 化 大。 小 壕 兔 区 红 土 隔 水
层出露于矿区浅部和中部,深部钻探工程可见,分布 不均匀,厚度为 0 ~ 110 m,南厚北薄,一般厚度为 20 ~ 60 m( 如图 7 所示) ,在研究区东界即榆溪河与秃 尾河分水岭地带,厚度大于 100 m. 岩性为土黄、棕 红、浅紫红 色 粘 土 及 亚 粘 土,含 钙 质 结 核,富 水 性 极 差,是区内的主要隔水层;孟家湾西区土层隔水层厚 度变化较大,中间地带薄,小于 20 m,向南、北 2 侧均 加厚,最大厚度处于东北角一带,厚度超过 80 m. 红
保水采煤新思路的典型实例_范立民
![保水采煤新思路的典型实例_范立民](https://img.taocdn.com/s3/m/6fee0128a5e9856a561260e5.png)
保水采煤新思路的典型实例范立民1,王双明2,3,马雄德2(1.陕西省煤炭地质测量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01;2.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3.陕西省煤炭工业局,陕西西安710001)摘 要:双沟泉域是陕北的一个第四系含水盆地,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以泉水的形式排泄,形成乌兰木伦河的支流———双沟。
泉域下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后,垮落带波及到第四系含水层,使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衰减并断流。
经过10多年的恢复,目前泉流量恢复到煤炭开采前的20%左右。
分析了泉域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煤炭开采情况并结合泉流量过程,给出了保水采煤新思路的典型实例。
关键词:保水采煤;新思路;双沟泉域;含水盆地中图分类号:TD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4495(2009)01-0061-02 收稿日期:2008-03-13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07KR18)作者简介:范立民(1965—),男,山西曲沃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地质学及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
陕北榆神府矿区煤炭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影响大,甚至疏干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引起环境恶化和植被死亡等严重的环境问题[1]。
笔者曾经提出保水采煤的新思路[2],即从烧变岩的形成及水文地质特征得到启发,对小流域(泉域)进行高强度的煤炭开采,采完后,采空区覆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稳定,形成新的含水盆地,当地下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泉流量恢复,植被重新恢复原态,达到采煤、保水、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3-4]。
最近,笔者对陕北地区采空区植被、地下水、泉流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矿区最早开采的双沟泉域地下水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沟域内出现了郁郁葱葱的植被,重现了往日的“江南风光”。
1 双沟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双沟泉域是黄河支流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的一个支流,双沟长5.6km ,流域面积18.63km 2,泉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399.2mm ,地貌类型为风积沙漠和黄土梁峁,除东北部为黄土梁、峁外,大部分为固定、半固定沙漠所覆盖,地形标高+1180~1276m ,由北东向南西缓倾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科技·开拓与开采★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范立民1,2(1.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65;2.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摘 要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关系,调查了高强度开采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提出了煤炭资源开采强度的概念、开采强度划分标准,以平面上开采面积占比大、空间上开采尺寸大、时间上开采速度快(推进速度)为特点的开采区域和开采方式定义为高强度开采。
按照单位面积范围内开采区占比,可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强度开采区。
划分了榆神府区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分区,认为神东、神南、新民矿区及榆神矿区一、二期规划区开采强度过大,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开发强度过大,提出了适度开发的建议,对于区域内未开工的井田,暂缓开发建设,调查了高强度开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开采强度 高强度采煤 地质灾害 榆神府区中图分类号 TD823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2013CB227900)On coal mining intensity and geo-hazard in Yulin-Shenmu-Fugu mine areaFan Limin1,2(1.Shaanxi Geological Survey,Xi'an,Shaanxi 710065,China;2.Shaanxi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Xi'an,Shaanxi 710054,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eo-hazard in mining area is related to the coal mining intensi-t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high-intensity mining and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mining intensity based on the surveyed status of geo-hazard in high-intensity mining area.High-intensity mining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mining acreage in level plane,large mining dimension inspace and high advancing speed.It can be divided into extremely-high,high,moderate and lowintensity mining areas according to the mining intensity in unit mining area.Then,the paper liststhe partition in the Yulin-Shenmu-Fugu mining area according to the mining intensity:in Shen-dong,Shennan,Xinmin mining areas and in 1st,2nd stage planning area in Yulin-Shenmu miningarea,the mining intensity is too high;in the 3rd stage planning area in Yulin-Shenmu mining are-a,the exploitation is excessive,so the moderate exploitation is necessary and the developmentand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lowed down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Finally,this paper surveys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geo-hazard in high-intensity mining areas.Key words coal mining,mining intensity,high-intensity coal mining,geology hazard,Yu-lin-Shenmu-Fugu mining area1 前言基于煤炭资源集中连片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泉水干涸及河流断流的实际监测资料,2003年作者曾经提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分散开发、保水采煤的陕北煤炭资源适度开发建议。
近年来,高强度开采逐渐受到关注,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高强度开采诱发的地面变形和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绿色矿区评价标准。
另外,一些文献还报道了高强度开采区地下水或瓦斯运移规律、铁路及村庄下高强度开采试验与房屋破坏规律等,主要是对单个井田(煤矿)范围内连续分布的综采工作面大采高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以上研究多将综采视为高强度开采,研究了综采条件下采动损害特点及规律,没有界定开采强度的定义及定量划分指标,未开展开采强度分区及与地质灾害发育关系的研究。
因此,定义开采强度及量化指标体系,分析其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煤炭开采强度缪协兴教授将高强度开采表述为开采工作面具有大采高、大采面和快速推进为主要特征的开采。
大采高一般采高大于4.50m,神东、神南矿区已经达到7m。
大采面工作面长度一般大于200m,多数300~450m,推进长度2000~7500m。
工作面之间煤柱间隔20m左右。
高强度开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但对于开采强度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与指标。
本文将高强度开采定义为以平面上开采面积占比大、空间上工作面开采尺寸大、时间上开采速度(推进速度)快为特点的开采区域和开采方式。
按照单位面积范围内开采区(采空区)占比,可划分为高强度开采区、中强度开采区和低强度开采区;按照采煤工作面规格划分,大采高、大规格采煤工作面分布区属于高强度开采区,相应的采高小、采煤工作面规格小的区域为低强度开采区。
2.1 面积开采强度开采强度是指单位面积范围内煤炭资源开采量与总量的占比,或表述为单位面积范围内的开采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根据此定义,开采面积与规划区面积之比为开采强度的定量划分标准。
将开采强度划分为极高、高、中、低4个级别,其极高开采强度开采区的开采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大于0.6,高强度开采区的开采面积与总面积之比介于0.6~0.3之间,中强度开采区的开采面积与总面积之比介于0.3~0.1之间,低强度开采区的开采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小于0.1。
高强度开发区。
将拟规划区含煤区域全部或大部分割成待开发的井田,如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划分的井田占规划区的80%,属于极高强度规划开发区,没有预留任何环境保护的缓冲区域,几乎全部含煤区均规划开发,不符合陕北生态环境特征。
高强度开采区。
神府新民矿区含煤面积2324km2,已经设置采矿权的开采面积2300km2,属于极高强度开采区。
矿区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高强度开采典范区,采矿权面积与规划区面积之比高达90%以上,目前采空区面积约600km2,每年以100km2左右的速度扩展,开采强度之大,远远超过了地质环境承载力,不可逆转的地质环境破坏在所难免。
2.2 空间开采强度空间开采强度主要考核采高和采煤工作面规格两个指标。
将采高大于4.50m、采煤工作面长度大于200m、推进长度大于2000m的大规格采煤工作面称为空间高强度开采区。
将采高介于1.30~4.50m之间、采煤工作面长度100~200m、推进长度1000~2000m的区域界定为中强度开采区。
采高小于1.30m的区域,无论工作面长度与推进长度多大,其对于地面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影响都较低,称为低强度开采区。
也有不少工作面根据井田规格设置,最大推进长度可达7000m。
工作面之间留设20m以下的安全煤柱,单个工作面连续平行排列,最终形成大范围的采空区,一旦煤柱失稳,会造成大范围顶板冒落和地面塌陷、裂缝发育,在沟谷地形区可导致边坡滑动与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目前榆神府区设计能力为10Mt/a的矿井,采高均大于4.50m,工作面长度200~450m,推进长度2000~6700m,均属于空间高强度开采类型,部分矿井鉴于生态水位保护目标,采用了限高开采。
如榆树湾煤矿(设计能力8Mt/a)2-2煤层厚11m,开采高度5.50m,开采上分层。
而大柳塔(设计能力20Mt/a)、哈拉沟(设计能力10Mt/a)、榆家梁(设计能力17Mt/a)、石圪台(设计能力10Mt/a)、张家峁(设计能力6Mt/a)、红柳林(设计能力12Mt/a)、柠条塔(设计能力10Mt/a)等煤矿,则全部是一次采全高,采高4~7m,多数5m左右。
对于薄煤层分布区,如榆家梁煤矿4#煤层开采区,煤层厚度0.70~1.50m,则一次采全高,不留顶底煤,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0%以上,同一区域叠加了上部2-2、3-1煤层的高强度开采,也属于高强度开采区。
2.3 煤炭开采强度指标的确定根据以上叙述,煤炭开采强度主要考核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内的开采区比例、采高及工作面规格。
根据目前实际,如果采煤工作面按照大规格工作面(工作面长度200m及以上、推进长度2000m以上)确定,则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可划分为极高、高、中和低强度开采,见表1。
对于规划区,按照规划的井田(开采)占比计算。
当采煤工作面规格减小,如采煤工作面长度小于100m、推进长度为500~1200m时,则比照表1降低一个级别开采强度。
值得提及的是对于处于临界值的开采区域,尽管定级按照表1确定,但诱发的地质灾害及治理对策,则可按高一级开采强度的模式分析。
表1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划分指标采高/m平面开采比≥60%平面开采比60%~30%平面开采比30%~10%平面开采比≤10%4.50及以上极高高中低1.30~4.50高中中低1.30以下中低低低2.4 煤炭开采强度实例及环境影响(1)极高强度、高强度开采区实例。
大柳塔煤矿大柳塔井1996年1月6日投产以来,1-2、2-2煤层已经开采完,其中1-2煤层由于分布范围小,采煤工作面规格不一,采高3~4.50m,其下部叠加的2-2煤层开采区,采高均大于4.50m,采煤工作面长度230~400m,推进长度3000~6700m,平面开采面积达到井田面积的75%左右,属于极高强度(局部高强度)开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