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资本帝国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总根源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的大门,也打开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史。在这段屈辱史中满是战争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知道1945年以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度与中国的侵略分为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相对于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更应警惕,这两种侵略方式更隐秘,却更危险。

说起来侵略中国,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取利益。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都是为了经济掠夺,进而获取更多利益做铺垫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初的目的就是获得原材料和开拓市场。

从不平等条约中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大家都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时丧权辱国的开始,在这些条款中都有一个非常强盗条款,赔款。在赔款之后,常有开商,办工厂的条款,甚至干涉中国的关税。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及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例如《马关条约》中: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在这些表面上平淡无奇的文字背后,隐藏的巨大的野心和阴谋。

中国小农经济的崩溃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和冲击,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完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强烈冲击着中国城乡手工业,促使其衰落

手工纺织业是衰落较早的部门。造成中国手工纺织业衰落的经济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输入中国的棉纱量迅速增加。据资料:同治中年,洋纱每年输入不过100余万海关两,光绪初增至300余万海关两,中法战争后迅速增至一千二三百万海关两,甲午战争前后更达三四千万海关两。光绪初年以前,中国棉纱市场由英纱独占,此后,中国各通商口岸的销量,便无不以印纱为主了。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纱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与此同时,洋纱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六年(1872—1890),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1/4以上,如以同治十一年(1872)的进口棉纱价格为基数,光绪十二年(1886)

时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66.9%。而同时期土纱的售价远远高于洋纱,如光绪十三年(1887)时,牛庄地区的洋纱售价,每包(300斤)57两白银,而同样重量的土纱却要87两左右②,土纱比洋纱贵52.6%。这样,自然使一些地区的手工织布者舍弃土纱而改用洋纱。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上原棉价格的提高。由于英国棉纺织业对印度棉花的大量需要,以及印度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印度棉花向中国输出的数量大为减少。不仅如此,由于日本的棉纺织手工业也发展起来了,其本国出产的棉花不能满足需要,因而从中国大量收购棉花。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市场上的原棉价格上涨,其价格甚至与进口的印度棉纱的售价相仿。宜昌海关在光绪十六年(1890)的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因此,土纱再无市场了。

洋纱代替了土纱,造成各地手工纺纱业大批破产。同治、光绪年间,广东、闽南、江浙苏松杭及长江流域各省手工纺纱业纷纷停业破产,山东土纱纺织业也“几乎全部停歇”。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不仅使中国的手工纺织业出现衰落的趋势,也使其他一些手工业出现了衰落的趋势,其中冶铁炼钢业、蜡烛业、制针业、制靛业等部门遭到了比手工棉纺织业更为惨重的破产的命运。

中国的冶铁炼钢业是手工业中比较发达的一个部门,在古代社会,其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鸦片战争前后,外国铁及铁制品的输入数量很少,但从同治年以后,其输入量急剧增长。

历年海关报告》记:同治六年(1867)进口铁为113441担,光绪十一年(1885)增加到1202881担,不到20年增加了近10倍。而光绪十七年(1891)更剧增至1726056担①。洋铁大量涌入,使土铁日益受到排挤。宁波、烟台一些地方,同治中期就已出现洋铁差不多全部占夺土铁销路的情况。中法战争前后,天津也主要进口洋钢了。洋铁能够代替土铁的最重要原因,仍然是其价格低廉。此外,输入的洋铁多为铁条、铁片等,因而使用加工便利,可以大大地节省时间和劳力,很受用者欢迎。这样土铁的销路逐渐缩减,大批冶炼作坊先后倒闭。例如:铁工业最着名的广东佛山镇,原有铁砖行10余家,后来全部关闭;10余家铁线行也仅剩不多的几家;原本极兴盛的铁钉行,其营业也十分冷落了。安徽芜湖出产的钢“为旧日驰名物产”。咸丰、同治时,其钢坊已从过去的数十家减少为14家,到光绪中期芜钢绝迹于世。湖南邵阳,“原名宝庆,所产之钢,称曰宝庆大条钢。……前清初叶,宝庆大条钢,极负盛名”。其钢坊在同治年间还有20余家,到宣统二年(1910)仅剩8家,以后不久也全部停歇了。湘潭的苏钢以前也较有名。咸丰年间,这里的钢坊有40余家,以后相继停闭,到宣统二年仅剩3家,不久也全部停顿了。山西的生铁、熟铁,以前在南北各省都有大量销路。鸦片战争前后,仅晋城县就有生铁炉10余座,熟铁炉百余座。洋铁大量输入后,同治、光绪之际,其“销路局限于中国北部”,产量逐渐减少,不久因连年大旱,炼铁“炉数顿减大半”,到光绪末年,这里所存炉数已不及昔日的1/10。其他各地的手工冶铁炼钢业,虽或衰歇的时间略有先后不同,但大致情形雷同。

其他各种手工业,凡是生产与进口商品相同,或可以用进口洋货替代的产品,都遭到了和冶铁炼钢业相同的命运,如蜡烛业被煤油排斥,火石和铁片被火柴排斥,土针、土靛被洋针、洋靛排斥等等。这些手工业部门都只有被逐步淘汰的命运,而不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控制中国的金融

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在华设立的银行有8 家, 16 个分支机构,而在清光绪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年,外国在华设立了13家银行,85个分支机构。帝国主义在华银行的作用也有新的发展,成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指挥、执行机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借款、投资、储蓄、贸易等经济活动,大都通过银行来进行。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银行,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资本,控制着中国的财政金融。上述情况表明,甲午中战争之后,帝国主义通过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许多方面对中国经济进行控制,从而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实最直接的金融控制是向清政府借款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 ,清政府共向各国借款120382. 5万库平银两,实收借款66053. 596万库平银两,主要用于战争赔款、铁路、财政支出等方面。这些借款不但条件苛刻,利息高,折扣大,而且大都以中国的关税、盐税及内地税为

抵押,而这些又是清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因此,帝国主义通过借款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借款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有力武器。

总结

列强通过经济侵略在华掠去了大量的财富,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列强通过战争和赔款直接掠去了大量的财富。然后又通过向清政府借款,夺去了中国的盐税和关税等使得外国的商品在中国倾销,时钟的的自然经济迅速崩溃。又通过控制中的的金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就像一个肿瘤一样贪婪的掠夺着中国的养分。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