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Management Measures on Pollution Source Monitoring颁布机关:国家环保总局颁布时间:1999-11-01实施时间:1999-11-01修订时间: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单位的排污状况监测。
放射性污染源、流动污染源监测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污染源监测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利用排放点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三同时”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现有污染源治理项目(含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
第四条 凡从事污染源监测的单位,必须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级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认证合格后可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资质认证办法另行制订。
污染源监测必须统一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章 任务分工第五条 省级以下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编制污染源年度监测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组织开展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组织对污染源进行不定期监督监测。
(三)组织编制本辖区污染源排污状况报告并发布。
(四)组织对本地区污染源监测机构的日常质量保证考核和管理。
第六条 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具体负责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一)具体实施对本地区污染源排污状况的监督性监测,建立污染源排污监测档案。
(二)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承担污染源监测网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并负责对监测网的日常管理和技术交流。
(三)对排污单位的申报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抽测,对排污单位安装的连续自动监测仪器进行质量控制。
(四)开展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污染纠纷仲裁监测,参加本地区重大污染事故调查。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03.16•【字号】辽环发〔2023〕4号•【施行日期】2023.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各市生态环境局、沈抚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现将《辽宁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3月16日辽宁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修订)总则为进一步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辽宁省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排污单位,指依法应当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的排污单位。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排污单位:列入当年最新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水、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中明确应实施自动监测的排污单位。
本办法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指由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组成,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状况的信息系统。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以下简称自动监测设备),指安装在排污单位现场,用于直接或间接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状况的仪器设备,包括用于连续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采样装置、数据采集传输仪、水质参数、烟气参数的监测设备,以及在主要生产工序、治理工艺或排放口等关键位置安装的工况参数、用水用电用能、视频探头监控等间接反映水或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仪表和传感器设备。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指通过通信传输网络获取排污单位现场端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对排污单位实施自动监控的信息管理平台,包括供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使用的“自动监控系统管理端”和供排污单位使用的“自动监控系统企业服务端”等软件,以及支撑软件运行的计算机机房硬件设备等。
四川省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四川省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正文:---------------------------------------------------------------------------------------------------------------------------------------------------- 四川省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1992年9月10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业污染源监测的管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污染源,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和产生其他公害的工矿企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工业污染源监测,包括企业根据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对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状况实施的定期监测,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对工业污染源实施的监督性监测。
第四条工业污染源定期监测,由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负责组织实施。
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站承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业污染源监测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第二章范围与职责第六条工业污染源监测范围,包括对工业废水、废气(含粉尘、烟尘)、物理污染(工业噪声、振动、辐射、电磁波等)和有害固体废弃物的监测,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净化效率的监测。
第七条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年度频次为工业废水2-4次,废气、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净化设施效率1-2次;定期监测不得低于上述频次。
一般工业污染源监测可参照上述频次进行。
第八条排污企业单位及其监测机构的职责:按照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的监测项目、采样点位、年度频次及每次的频率,组织对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和净化设施效率进行定期监测。
本企业设有环境监测机构并通过资质审查的,由其监测机构承担;未设有监测机构的,或虽设有监测机构但未通过资质审查的,委托其他通过资质审查的监测机构承担。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类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工作。
第三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是指利用自动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水污染源的排污行为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连续和自动的监测。
第四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应遵循依法、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水环境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应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
第七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涉及的技术标准、方法、设备和网络,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自动监测设备和网络建设第八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应当具有准确、可靠、实时的监测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
第九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应当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选用、安装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应当满足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防止人为干扰或篡改。
第十一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应建立健全,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十二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校准和检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十三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应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互联互通的原则,形成完整的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体系。
第十四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的数据传输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保密性。
第十五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应具备数据追溯和快速响应的能力,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章监测数据管理和应用第十六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格式进行管理和交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十七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设置专门的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八条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公开公示,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提供给有关单位和公众查询和使用。
南京市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
南京市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4.12•【字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42号•【施行日期】2023.05.2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南京市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42号第一条为了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活动,保障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监测数据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和《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测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归集、共享、开放、评价机制,加强自动监测数据资源开发、应用协作、互联互通和管理保护,建立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与有关部门共享自动监控信息。
自动监测数据开放应用应当遵守公共数据和保密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举报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以及在自动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
举报属实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依法要求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以下称排污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国家相关环境监测规定完成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七条排污单位是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维护的责任主体,对应当实施自动监测的指标进行监测,并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篡改、伪造。
自动监测原始数据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
排污单位应当自行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校验比对,及时记录、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自动监测数据完整有效。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2.09.29•【字号】鲁环发[2012]65号•【施行日期】2012.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环发〔2012〕65号)各市环保局,各县(市、区)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重点水、气环境和重点污染源的监管,根据山东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省环保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9月29日山东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环保部门发现问题、分清责任、依法行政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主要水气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重点监管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监测。
各级环保部门承担的例行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仍按环境保护部和省环保厅有关监测规定和监测方案执行。
第三条按照环境质量“上收一级”、污染源“下放一级”管理的原则,省环保厅负责全省主要水、气环境质量和国家规定由省级承担的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市、县级环保局负责辖区内水、气环境质量和其他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第四条省环保厅考核各市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率和监测数据准确率,并将其纳入《山东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中“环境监管奖”的考核。
第二章水环境质量监测第五条省环保厅负责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监测。
(一)省环境监测站负责省控重点河流断面人工监测点位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2项指标的监测,每月上半月、下半月各监测1次;负责省控重点河流断面全部监测点位22项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的监测,每季度监测1次,其中已实行自动监测的项目不再重复监测;承担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简称水站)停运期间、抽查比对水质样品的分析。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引言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规进行制定,旨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管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第二条法律依据本办法依据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第三条定义本办法中涉及的术语定义如下:1. 污染源:指排放有害物质、能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或设备。
2. 监测:指对排放物质进行定期采集、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3. 监测点:指对污染源进行监测的设备安装位置。
第二章污染源监测的范围和要求第一节污染源的范围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污染源的监测管理:1. 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源。
2. 农村和城市的废水排放口。
3. 城市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
4. 其他可能产生污染的生产和排放单位。
第二节污染源监测的要求1. 污染源监测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
2. 监测设备应具备准确、稳定和可靠的特点。
3. 监测点的选取应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来确定,保证监测的全面性。
4.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报告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源监测的具体措施第一节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1. 监测设备应根据不同污染源的性质和排放物质的特点进行选择。
2. 监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应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操作。
第二节监测点的规划和设置1. 监测点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进行确定。
2. 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
3. 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气象因素,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第三节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报告1. 监测数据应及时采集、记录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
3. 监测数据的报告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要求的时间进行上报。
南京市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
南京市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范本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南京市的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维护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南京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南京市范围内的所有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
第三条污染源自动监测应当遵循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应当依法履行报告、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等义务和职责。
第五条南京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本管理办法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所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
第二章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第七条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八条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应当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报送等功能。
第九条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及时,不得经过篡改、伪造或删除。
第十条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技术参数和设备配置应当满足污染源排放物的特性和环境监测要求。
第十一条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应当有专人负责,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及时反馈。
第十二条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记录和故障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并保存相关数据和文件。
第三章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第十三条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当经过审核和验证后才能被认可和使用。
第十四条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
第十五条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提供查询和服务,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第十六条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应当与国家和地方的其他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排查问题。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七条南京市环境保护局有权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并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协助。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南京市环境保护局有权依法进行处罚,包括责令改正、罚款等。
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一)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和依据根据《环境保护法》、《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旨在规范工业污染源的监测管理,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健康。
第二节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
第二章工业污染源监测方案第一节监测要求1. 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规定的排放标准,制定污染源监测方案。
2.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等。
第二节数据管理1. 建立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2. 监测数据应保存至少五年,便于审计和检查。
第三章工业污染源监测设备和仪器第一节设备选型1. 根据监测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和仪器。
2. 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第二节设备维护1. 设备安装后应进行调试和验收,确保正常运行。
2. 设备维护应定期进行,及时处理故障和更换耗损部件。
第四章工业污染源监测报告第一节报告内容1.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意见。
2. 监测报告应按时上报至环保部门,便于监管和统计。
第二节报告审核1. 报告内容应经过专业人员审核,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审核不合格的报告需要进行整改或重新编写。
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工业污染源监测方案样本附件2: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操作指南附件3:工业污染源监测设备选型参考表格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
2. 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指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有关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的规定。
(二)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目的和依据本办法旨在规范工业污染源的监测管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制定此办法依据《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节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工作,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一、引言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加强污染源的监测工作,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制定的一种管理规定。
二、监测内容和范围2.1 监测对象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工业、农业和其他生产单位的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工作。
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企业、农场等生产单位。
2.2 监测内容污染源监测内容包括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还包括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放位置等相关信息的监测。
三、监测方法和标准污染源监测应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方法进行,包括传感器监测、在线监测、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等多种监测方式。
监测设备应有国家认证,并定期维护和校准。
3.2 监测标准监测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
监测标准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设备标准、监测方法标准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四、监测报告和数据管理4.1 监测报告污染源监测应定期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分析、异常情况说明、整改措施等内容。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备案。
4.2 数据管理监测数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存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监测数据应备份存储,防止数据丢失或篡改。
五、监督检查和处罚措施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污染源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
监督检查包括现场检查、数据审核、设备检测等多种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5.2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监测管理办法的单位,相关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整治、责令停产等,直至吊销生产许可证。
六、总结和展望通过实施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产单位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继续完善监测标准和方法,加强监督执法,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共同保护美丽的家园。
以上是关于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的文档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一套完善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一、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定义和范围污染源自动监控是指通过自动监测设备、仪器等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其范围应涵盖各类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可能产生污染物排放的单位。
二、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与运行(一)设备选型企业应根据自身污染源的特点和污染物排放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自动监控设备。
设备应具备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准确测量污染物的浓度、流量等关键参数。
(二)安装要求安装位置应合理,能够真实反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安装过程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装牢固、线路连接正确、防护措施到位。
(三)运行维护企业应建立设备运行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和故障处理。
三、数据采集与传输(一)数据采集自动监控设备应按照规定的频率和精度采集污染物排放数据,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传输采集到的数据应及时传输至环保部门指定的监控平台,传输过程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数据丢失或篡改。
四、数据管理与应用(一)数据存储环保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可查询性和可追溯性。
(二)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污染源排放的异常情况,如污染物浓度超标、排放量突增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数据应用数据应作为环保部门执法监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为企业自身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监督检查(一)企业自查企业应定期对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数据质量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环保部门检查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情况、数据真实性、维护记录等。
28号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
28号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
重点污染源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需要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制定工作计划。
第六条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以下工作:(一)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核实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三)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四)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监控管理;(五)核定自动监控数据,并向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等联网报送;(六)对不按照规定建立或者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排污单位提出依法处罚的意见。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污染源的监测管理成为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监测的管理,我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以确保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的安全。
一、监测对象和范围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适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各类污染源。
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以及农业化肥与农药使用、建筑工地扬尘、道路交通尾气等。
二、监测方法和技术为了准确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如在废气排放监测中,应使用正确的气体分析仪器来测定废气组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而废水排放监测则应采集废水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废水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和污染程度。
此外,还有对固体废物取样和分析的方法规定等。
三、监测数据的管理和报告监测数据的管理和报告是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监测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录入、存储和备份,以备查验和审查。
监测单位还应按照要求定期向有关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监测报告,报告应包含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评价和建议等内容,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监测结果的评价与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环境保护部门可进行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的评价。
如果监测数据显示某一污染源的排放超过了规定的标准,环境保护部门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管理。
例如,对超标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停产整治、监督改进等。
同时,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环境保护部门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降低污染源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五、监测设施和人员的要求为了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单位需要配备相应的监测设施和专业人员。
监测设施包括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和采样器具等,应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守职业道德和技术规范,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
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污染源监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1、本制度全面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的监测管理工作。
2、重点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废水排放企业、工业废弃物处理企业等。
三、监测管理责任1、环保部门:负责制定监测管理规定、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工作,监督检查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监测单位:负责建立完善的监测设施、保障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交监测数据及时、真实、准确。
3、政府部门: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公布,定期向社会公布环境监测情况。
四、监测管理要求1、监测设施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维护、校正和检定。
2、监测数据采集过程必须规范化、标准化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严禁擅自操作和修改监测设备,严禁故意造假。
4、监测信息必须及时、真实的报送给环保部门,严禁隐瞒、篡改监测数据。
五、监测数据处理1、监测数据必须经过质量控制流程,确保数据的质量、可靠性。
2、监测数据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处理和报告,未经授权不得随意处理和发布。
3、环保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六、违规处理对违反监测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理,警示其他单位和个人遵守监测管理制度。
七、监测费用监测费用由监测单位承担,环保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监测收费标准,并加强对监测费用的监督管理。
八、监测改进1、环保部门应及时总结监测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监测管理制度,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监测单位应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监测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同时自觉加强自身的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环发[1999]246号)
20.关于印发《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1999]2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环境保护局:为了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现将《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附件: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单位的排污状况监测。
放射性污染源、流动污染源监测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污染源监测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利用排放点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三同时”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现有污染源治理项目(含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
第四条凡从事污染源监测的单位,必须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级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认证合格后可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资质认证办法另行制订。
污染源监测必须统一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章任务分工第五条省级以下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编制污染源年度监测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组织开展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组织对污染源进行不定期监督监测。
(三)组织编制本辖区污染源排污状况报告并发布。
(四)组织对本地区污染源监测机构的日常质量保证考核和管理。
第六条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具体负责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一)具体实施对本地区污染源排污状况的监督性监测,建立污染源排污监测档案。
(二)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承担污染源监测网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并负责对监测网的日常管理和技术交流。
(三)对排污单位的申报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抽测,对排污单位安装的连续自动监测仪器进行质量控制。
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业污染源监测是污染源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掌握区域排污状况和排污趋势的手段,其监测结果和资料是执行环保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工业污染源监测包括排污监测、污染处理设施运转效果监测、“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纠纷仲裁监测等。
第四条工业污染源监测按统一技术规范,采取以工业部门监测、排污企业的申报监测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机构、职责第五条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和领导所辖区域内的工业污染源监测工作。
第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测站是对所辖区域内工业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和监测技术管理的机构,行使环保部门所赋予的监督权力,其监测结果是执法、监督管理和排污收费的依据。
第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测站应设置具体负责工业污染源监测和监测业务管理工作的科室或岗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应有分管该项工作的科室,直辖市和省辖市环境监测站设置工业污染源监督监测室,县(区)或县级市环境监测站设置工业污染源监督监测组(或岗位)。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所辖区域内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性监测,掌握所辖区域内的排污状况和变化趋势,建立工业污染源档案和动态数据库,负责对各部门、企业环境监测站(化验室)进行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
第八条工业交通部门所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是对本部门工业污染源实施监测和监测业务管理的机构,行使本部门所赋予的监督权利。
负责对本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的排污和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掌握本系统的排污状况和变化趋势,建立工业污染源档案;参加本系统重大污染事故调查;负责对本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监测站(化验室)的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会同环保部门监测站组织对本系统监测站(化验室)的业务考核,为本部门所属单位执行环保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单位的排污状况监测。
放射性污染源、流动污染源监测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污染源监测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利用排放点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三同时”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现有污染源治理项目(含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
第四条凡从事污染源监测的单位,必须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级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认证合格后可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资质认证办法另行制订。
污染源监测必须统一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第八条排污单位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对污染源监测结果负责,并按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局报告排污情况。
第十三条排污单位所在地环境保护局应根据排污单位的行业特点、环境管理的需要、排放污染物的类别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排污单位在对其污染物排污口、污染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监测时,应监测的项目、点位、频次和数据上报等要求。
不具备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可委托当地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或经环境保护局考核合格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和现有污染源治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局申请“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或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监测由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负责实施,其监测结果是验收的依据。
第十九条排污单位应将已安装的污染源监测设施的维护管理纳入本单位管理体系,遵守下列要求:
(一)污染源监测设施应与本单位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运行,同等维护和保养,同时参与考评。
(二)对污染源监测设施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及分析化验制度。
(三)建立污染源监测设施日常运行情况记录和设备台账,接受所在地环境保护局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91)环监字第086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