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四章 教师
《教育学教程》第四章第三节
第三节师⽣关系⼀、什么是师⽣关系师⽣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与⼈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形成的⼀种最基本、最主要的⼈际关系,也是⼀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关系,有利于调动师⽣双⽅的积极性、⽣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动活泼的教学⽓氛;有利于提⾼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是有效地进⾏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师⽣关系是以培养全⾯发展的新⼈为根本⽬标的。
这是⼀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教学相长。
这种师⽣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符合教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
⼆、师⽣关系的类型师⽣关系并不是⼀种单⼀的关系形式,⽽是⼀个由多层⾯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
具体来说,它是由以下⼏种层⾯的关系⽽构成的。
(⼀)师⽣之间的⼯作关系师⽣之间的⼯作关系是教师和学⽣为完成⼀定的教育任务⽽产⽣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具性的⽬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之间良好的⼯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的教学⽬标上的协调⼀致。
在师⽣关系中,⼯作关系是师⽣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之间⼀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师⽣之间的良好⼯作关系的建⽴,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平和素质修养。
具有较⾼教育⽔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为达到共同的教学⽬标⽽努⼒。
(⼆)师⽣之间的⼼理关系⼼理关系是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形成和建⽴的⼈际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使师⽣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的束缚,把师⽣双⽅联结在⼀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师
• 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 八娼九儒十丐
• 文化大革命: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臭老九 • 西方:教仆
•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 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施。
• 4. 教师的专业地位
• 主要通过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来体现。 • 软性标准:道德要求、个性要求 • 硬性标准:学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 • 教师职业的学术性要求和从事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保证了教师队
伍的专业性。
• (四)教师的社会作用 • 1. 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对
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育学基 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 广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教育者)都可称为教师。 • 狭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 说》) • 教师是学校里的专职教师。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师• 1. 教师的政治地位
• 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 影响力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质的使命。”
• 形成统一的专业组织是提高教师专业认同和争取专业权利的重要手 段:
章节提要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1、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2、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考点:明确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二)社会本位论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三)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四)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考点:对各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做把握,不仅要知道有哪几种教育目的观,还要能明白每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别有关。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题库
一、选择题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
A.未成年公民 B .社会公民 C .普通受教育者 D .青少年儿童2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公正评价权 B .隐私权 C .人格尊严权 D .名誉权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
A .平等关系B .上下关系C .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4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 )。
A .原始社会初期B .奴隶社会初期C .封建社会初期D .资本主义初期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B .开发学生的智力C .做学生的朋友D .教书育人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性B、多重性C、模糊性D、低级性7、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 .我国教育家( )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 .孔子 B.荀子 C .扬雄 D .韩愈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 B .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 .名誉权10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 .公正评价权 C .隐私权 D .人格尊严权11.《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
A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 .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 .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 .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12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
A.潜在性 B .现实性 C.可塑性 D .特殊性13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本章重点1.识记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
2.理解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的基本含义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运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分析教育现象。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大,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题型覆盖面也较广。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广义和狭义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学目标的概念以及它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素质教育的内涵等。
这些知识点均有可能出简答题或论述题,考生在复习时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如此。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等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性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老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样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不管学生有多大个别差异,如体质强弱不同、成绩高低不齐、兴趣爱好不一,学校都必须努力使他们的发展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职业首先素养B、能力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心理素养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二、判断题1、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教育学_第四章 教师
—— 第四章 教师
题
记
•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 魂的设计者。——培根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苏联教育家 加里宁 在学生时代,学生的重要他人首推教师,教师无心的言行 或许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通常,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及对自己的想象,在基础教育的早期阶段已经基本形 成,其中,教师起决定性作用。
4、专业情感
含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体验。 要求: • 理解学生 • 和谐相处 • 教育期望
5、专业自我
含义: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 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 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能力、观念、价值体系与 教学风格的总和。 标志: • 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 积极的自我体验; • 正确的职业动机; 对理想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 • 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 请思考: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 养呢?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受到 了哪些挑战?教师应如何坚守其职业道 德?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收集整理积累教学资料的能力 促进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能力
教育科研的能力
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
• 请同学们介绍家乡教师的工资情况 •如果做老师,同学们的工资期望是多少呢?
课堂讨论
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师地位的必然途径
(一)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 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 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它是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 (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教育学第四章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 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客观上,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从主观上,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2)要求: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 创造性地工作;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教育机智。
“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 切儿童绝对同样适应的,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他们 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2. 示范性: (1)原因:由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决定的。 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教书育人;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可塑性; (2)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修养,提高素 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一)受教育权:
1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 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学校和教师不 得随意开除学生。 2 学习权: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 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在校参加学习活动。
3 公正评价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教师、学 校客观得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工整评价, 并客观记录在成绩档案中,毕业时有响应的学业成绩证 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
从课程理论和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不妥。 1.对学生的提问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是教学活动 中唯一的主体、权威,忽视学生的体验,忽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3.建议处理策略: 鼓励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 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 如本案例中比喻的特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教育学4~7章重点
第四章教师第一节教师职业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法》颁布时间2、教师职业专业化尝试开始的标志3、教师专业化要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教师地位的构成(影响因素);谁把教师列入“天、地、君、亲”的行列;教师节设立;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
4、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二节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1、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的规定部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程序2、教师的聘任制度的特征:(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形式:(1)招聘(2)续聘(3)解聘(4)辞聘第五章教育目的一、基本概念: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二、基本问题:1.不同的教育目的论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3.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5.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具体内容: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第一节学校一、学校教育活动1、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水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文字、国家产生。
2、我国最早的学校。
夏朝(文献记载)或者商朝(甲骨文记载)3、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4、动力系统。
需要、动机、目的、教育目标(其中需要是原动力)5、工作系统。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内容、方式)6、监控系统。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需要监控制。
考点: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时间;了解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了解监控系统的内涵。
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含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详细阐述见教材)2、学校文化的特点(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2)、软约束文化;(3)、相对稳定和连续的文化;(4)、个性文化。
3、学校文化的功能(详细阐述见教材)(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考点:注意对学校文化功能的判断,能做到给出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言论能够判断出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什么功能。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机构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状况。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5、原有学制和外国学制的经验。
6、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第三节现代学制的发展一、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中间型或分支型(前苏联)考点:了解主要国家实行的学制。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一)、旧中国学制1、1902年,张百熙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未实行。
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教育学教师与学生选择题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性3.“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这是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4.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心理健康。
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的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创造性5.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6.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环境7.依据“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关注“我怎么样才能行”的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A. “非关注”阶段B. “虚拟关注”阶段C. “生存关注”阶段D. “任务关注”阶段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A.独立的社会职业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C.非专门化职业D.专门化职业9.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0.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
人.创造性 B.面向全体学生C.示范性D.长期性11.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一一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主题展”,从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四个方面强调了如何做个好老师。
这四个方面体现了教师的()A.专业知识素养B.专业技能素养C.专业道德素养D.职业素养12.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学教师与学⽣Ⅰ、学习⽬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个合格的⼈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学⽣的⾝⼼发展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以及如何树⽴良好的师⽣关系。
Ⅱ、考核知识点1.教师2.学⽣3.师⽣关系Ⅲ、考核要求1.识记:教师和师⽣关系的概念;师⽣关系的类型。
2.领会:⼩学⽣的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教师劳动的特点。
3.应⽤: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良好的师⽣关系。
Ⅳ、考核内容第⼀节教师⼀、教师的地位和作⽤(⼀)教师的地位在⼈类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种观点:1、圣职论。
2、公务员论。
3、劳动者论。
4、教师专业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作是专业性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的⼯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了“教师是履⾏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员”,“承担教书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提⾼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
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作⽤教师的作⽤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的作⽤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三个⽅⾯。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2、教师对学⽣的教育作⽤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教师的主导作⽤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的。
其主导作⽤表现在以下⼆个⽅⾯:(1)教师是教育⽅针、教育计划的执⾏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的教育可以使学⽣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段的主体性(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四)劳动⽅式的个体性(五)劳动成果的长效性三、现代教师的素养⼈民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故教师的素养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优良的智能结构。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四章教师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四章教师第四章教师第一节老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在原始社会,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是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以及具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年长者。
在奴隶社会初期,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在政府中担任一定的官职,所以有“政教合一,以吏为师”的说法。
在中世纪西方,存在着宫廷教育、教会学校、骑士家庭教育等教育类型,教师兼任官吏、僧侣、绅士者很普遍。
在近代,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业化。
如果我们给我国的“教师”下一个定义,可以引用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的规定作一个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
主要有三:一是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二是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三是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训练,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和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前提。
同时,教师的在职培训也是教师资格得以延续的基础。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教育学(第四章)
精品课件
教师的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 关心爱护学生 制止和抵制侵害学生的行为和现象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精品课件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 素养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心理素养 能力素养
精品课件
教师的道德素养
热爱教育工作
教师应尽的职责 教师道德的核心
教师高尚道德 素养的自我表现
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热爱学生
要理智的爱 要无私的爱
爱与要求相结合
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 思想、品德、作风、治学等方面 精严品课格件 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精品课件
教师劳动 的对象 和产品 都是人
人的成长 需要一个
较长的 周期
教师劳动 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 周期长 见效慢
精品课件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师劳动是一种 脑力劳动,而 这种脑力劳动
是无法很快转化 为物化形式的 “精神产品”
教师劳动是以 学生为中介来 实现教师劳动 的价值
教师劳动 的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 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运 用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创造物质财富。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精品课件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师 主要矛盾 学生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缺一不可
教育 活动
教育 内容
精品课件
教育学自测资料之第四章 教师(含答案)
第四章教师一、解释概念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以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二、填空1、教育是与人类共始共终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师的社会作用是:①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②通过教育者传播文化知识以培养人③通过传播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3、学校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场所,教师则是进行人类文化的是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4、培养人与传授文化知识比较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社会职能.5、所说的培养人,是指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6、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各种专业、职业.7、国民的基础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和心理素质、劳动与生活技能素质等.8、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创新将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将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9、教师劳动的特点是:①复杂性②创造性③示范性④长期性.10、教师素质包括:①政治思想素质②文化素质③教育素质、④职业道德素质.11、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12、教育素质包括①教育理论知识②教育实践能力③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④教育科研能力.13、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包括①爱国守法②爱岗敬业③关爱学生④教书育人⑤为人师表⑥终身学习.14、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的“教师中心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要把儿童当做太阳”的“儿童中心论”.这两种学说长期争论,对西方师生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影响.15、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①民主平等②爱生尊师③心理相容④教学相长.16、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17、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者,他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18、要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学校良好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③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三、判断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发明和应用文化的活动,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人类知识的物化和客观化.(√)2、教师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都经历了一个主体化的过程.(√)3、掌握小学思想品德这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4、小学教师不应是仅仅通晓一门专业的“专才”,而应是具备多方面才能的“通才”.(×)5、教师的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而大量的是书面语言.(×)6、观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7、我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应该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8、学生自觉性、自律性发挥得如何,则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标准.(×)9、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10、就职后的不断学习、研究、进修,与大学期间的培养同样重要.(√)四、选择1、教育实践能力主要包括(⑴⑵⑶).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学实践能力③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④具有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2、教育工作的(⑴⑶)需要教师爱岗敬业.①性质②重要性③特点3、对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类型的分析研究表明:教育效果好的要数.(③)①对立型②依赖型③民主平等型④自由放任型4、师生交往的过程就是互相的过程.(⑷)①各抒己见②以心换心③坦诚交谈④满足需要5、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⑶)①保障②条件③基础6、我国小学教师资格分为(⑴⑵⑶⑷)①高级教师②一级教师③二级教师④三级教师⑤四级教师五、简答1、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具有复杂性,它是由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和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复杂性决定的;②具有创造性,为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对知识的加工、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更新知识的融进和对教育对象经常变化的适应,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更需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活动;③具有示范性;它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极其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也是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特点和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④具有长期性,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特别是劳动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体现的.2、试简述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从宏观上讲包括文化素质、教育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从微观上讲,文化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它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素质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学校良好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③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六、实例分析一位小学自然课老师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魔术”,一盆水中浮着一只“鸭子”(标本).老师手中拿着一块馒头嬉逗“鸭子”.而标本鸭子果然盯着馒头转.学生很惊奇.老师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很高兴地回答:“想”.于是教师从“鸭子”的嘴里取出一块磁铁,又从馒头内拿出一根铁钉,开始讲“磁铁”.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听讲、思考、探索,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对此,试用教育学有关理论分析.答:这一实例体现了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论,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尽力体现教师的创造性特点,对讲授的知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加工,演示有趣的“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动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创造性劳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四章背诵题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1.所谓教育目的,就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2.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狭义的教育目的。
3.广义的教育目的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泛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变化。
4.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在整个活动中起指导作用。
5.完整的教育目的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6.教育目的体系一般由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构成。
7.在教育目的体系中,从上位层次的教育目的到下位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反过来,从教学目标到教育目的是一个逐级达成的过程。
8.教育目的也即国家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指导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的,也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0.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学校的不同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是培养目标。
11.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而提出来的。
12.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13.教育目的导向功能主要指它具有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作用。
14.教育目的选择功能是指影响着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选择。
15.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目的就决定了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育内容。
体现了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
16.明确的教育目的的存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1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具有控制功能。
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控制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改变人的自然盲目的发展过程,或摆脱其他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活动的影响,把学生纳入预定的发展方向中去。
18.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工作的质量进行价值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师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分,共40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2.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C )聘任。
A.国家教育部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3.因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如果其它条件合格,(A )取得教师资格。
A.不能B.可以C.五年以后可以D.看情况4.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属(D)。
A.解聘B.不聘C.续聘D.辞聘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素养。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7.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B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B.公开、直接、透明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8.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C )。
A.提出申请B.受理C.参加资格考试D.颁发证书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A)规定。
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C.省教育行政机关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11.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B )。
A.国家干部B.专业人员C.公务员D.自由择业者12.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_______开始的。
( D )A.16 世纪B.18 世纪C.15 世纪D.17 世纪13.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4.(B)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 月10 日为“教师节”。
A.1984B.1985C.1986D.198715.教师的概念的含义是(D)。
A.教师是专业人员B.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C.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D.包括A、B、C16.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C )开始的。
A.人类社会产生时B.学校的产生、专职教师的出现C.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D.班级授课制的产生17.教师职位获得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是(B )A.合格的学历B.教师的专业培训C.与职业相称的能力D.良好的师德18.(A )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教书育人D.团结教师集体19.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 B ) 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
A.本级B、本级及其以下等级C、本级及其以上等级D、本级及其以下或以下等级20.丧失教师资格的,( A )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A.不能B.能C.5 年内不能D.5 年后可以21. 我国当前是由______负责教师的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等事务的。
(B )A.教师专业团体B.教育行政部门C.教师所在的学校D.社会公共事业机构2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是由教师劳动具有的________特点决定,的。
( A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高尚性23.“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
(C )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4.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 B)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热爱教育事业D.尊重学生25.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 A)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社会服务D.管理学生26.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______开始的。
( C)A.教育行政机构B.学校制度C.师资培训机构D.教育法律法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或 2 分,共10 分;如单项选择每题2 分则无多项选择)1.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
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2.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CDE )A.教师的权威C.经济地位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D.政治地位E.文化地位3.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BCDE)原则。
A.统一要求B.因地制宜C.分类指导D.按需施教E.学用结合4.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 (BDE )A.《教师资格条例》B.《教育法》C.《宪法》D.《教师法》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5.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ACDE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B.有硕本学历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E.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6.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BCDE )。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B.要达到规定的学历C.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D.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E.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7.教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 )。
A.政治思想B.业务水平C.工作态度D.人际关系E.工作成绩8.教师考核应注意遵循下列哪些原则以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 BCD )A.科学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公正性原则D.准确性原则E.激励性原则9.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要件( ABCDE )。
A.必须是中国公民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E.体格达标10.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 ABCDE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11.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按照以下哪些要求进行?(ABCE )A.因地制宜B.分类指导C.按需施教D.市场导向E.学用结合12.教师的地位应包括(CDE)A.社会地位B.学校地位C.经济地位D.政治地位E.文化地位13.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ABCD )。
A.必须是中国公民B.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E.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14.教师资格条件包括( ABCE)。
A.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B.中国公民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具有学习能力E.具有教育教学能力15.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ABCDE )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B.有道德,有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C.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全面熟练履行现职务职责D.有合格的学历学位及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E.身体健康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 分)1.教师教师是旅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地位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3.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4.教师考核所谓教师的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5.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是国家队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规定的总称。
6. 教师资格(09.10)P141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四、简答(2004.4 开始改为每小题5 分,共25 分,以前为每题6 分,共30 分。
09.4 只有三题)1.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教师崇高使命和高度责任感使他们在职业道德上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精神。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2.教师聘任制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3. 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4.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
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
5.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如何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应具备以下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室岗位上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6.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7.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8.教师考核的内容与原则。
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政治思想;(2)业务水平;(3)工作态度;(4)工作成绩。
教师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2)公正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
9.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五、论述(共25 分;04.4 以前每小题10 分,共20 分)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