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考物理专题总复习全套AB卷【共17个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A卷全国卷
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1.(2016·全国卷Ⅲ,16,6分)(难度★★)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2 B.
3s
2t2 C.
4s
t2 D.
8s
t2
解析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则物体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即v=3v0,由
s=1
2(v0+v)t和a=
v-v0
t得a=
s
t2,故A对。
答案 A
2.(2014·新课标全国Ⅰ,24,12分)(难度★★★★)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
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
的最大速度。
解析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安全距离为s,反应时间为t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ma0①
s=v0t0+v20
2a0②
式中,m和v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
μ=2
5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 =ma ④ s =v t 0+v 22a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20 m/s(72 km/h)⑥
答案 20 m/s(72 km/h)
3.(2014·新课标全国Ⅱ,24,13分)(难度★★★★)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 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 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 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 =k v 2,其中v 为速率,k 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 =100 kg ,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 高度处的时间为t ,下落距离为s ,在1.5 km 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 =gt ①
s =1
2gt 2②
根据题意有
s=3.9×104 m-1.5×103 m=3.75×104 m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t=87 s④
v=8.7×102 m/s⑤
(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k v2max⑥
由所给的v-t图象可读出
v max≈360 m/s⑦
由⑥⑦式得
k=0.008 kg/m⑧
答案(1)87 s8.7×102 m/s(2)0.008 kg/m
运动图象问题
4.(2016·全国卷Ⅰ,21,6分)(难度★★★)(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
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根据v-t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3 s时,甲、乙相遇,此时v甲=30 m/s,v乙=25 m/s,由位移和v-t图线所围面积对应关系知,0~3 s
内甲车位移x
甲=
1
2×3×30 m=45 m,乙车位移x乙=
1
2×3×(10+25) m=52.5
m。故t=0时,甲、乙相距Δx1=x乙-x甲=7.5 m,即甲在乙前方7.5 m,B
选项正确;0~1 s内,x
甲′=
1
2×1×10 m=5 m,x乙′=
1
2×1×(10+15) m=12.5
m,Δx2=x乙′-x甲′=7.5 m=Δx1,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C错误;甲、
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 =x 甲-x 甲′=45 m -5 m =40 m ,所以D 选项正确。
答案 BD
5.(2014·新课标全国Ⅱ,14,6分)(难度★★★)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
2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在v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在0~t 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C 错误;由v -=x
t 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 正确;如图所示,汽车乙的v -t 图象中,实线下的面积小于上面那条虚线下的面积,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
2,B 错误;v -t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乙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均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都逐渐减小,D 错误。
答案 A
6.(2013·新课标全国Ⅰ,19,6分)(难度★★★)(多选)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 -t )图线,由图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