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3课辛亥革命(含答案解析)

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3课辛亥革命(含答案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评价20世纪初发生在广州的某一事件时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文中的“斯役”是指(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2.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3.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

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

”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4.中国历来都重视历法和年号,其中“改正朔,用阳历”开始于( )A.光绪登基时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6.有学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B.确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赢得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7.孙中山在南北议和的谈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孙中山没有坚持把满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

这说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A.意在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和发展C.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D.是资产阶级妥协性的表现8.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9.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材料题:第13课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

……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2)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2)

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社会矛盾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4.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

这说明他们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天朝田亩制度》与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相同之处是A.平分土地给农民 B.反对封建制度C.提出土地国有D.保护小农经济6.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A.君主专制政体结束B.专制统治结束C.封建统治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7.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一位对孙中山怀有无比敬仰之情的外国人想到孙中山曾经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旅游。

假如你是位导游,你可以给他推荐的地方有①广州②中山市③西安④南京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9.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单选题:第12课辛亥革命基础巩固1.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3.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4.1911年12月29日,17个省的代表聚集于南京丁家桥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

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黎元洪得0票。

该结果反映出()A.孙中山是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B.民主共和的趋势已不可阻挡C.旧官僚在革命集团内部受孤立D.清王朝的覆亡已经无可挽回5.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C.国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实行责任内阁制6.南京临时参议院是近代中国的第—个民意机构,它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B.使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变成现实C.宣告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彻底瓦解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能力提升7.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8.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高一上册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试题及答案对于历史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高一的历史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高一上册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高一上册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试题【基础达标】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2.(2010年广东深圳模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

这说明华民国( )A.实行议会共和制B.权力过于分散C.注重权力的制衡D.实现了全国普选3.(2010年辽宁锦州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②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④从此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4.(2010年浙江嘉兴模拟)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事例。

材料二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 同步训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 同步训练

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训练1.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武昌起义B.黄花岗起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2.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一现象表明( )A.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B.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C.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D.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3.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4.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A.起义士兵的幼稚无知B.革命党人认为有“资历”的人才能号召群众C.在特定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5. 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中华民国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C.国民大革命的爆发D.红军长征的开始6.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试题(附答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内容为()①驱除鞑虏②恢复中华③创立民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纲领为政治纲领,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答案:B2.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因素,③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可能性因素,故答案为D。

答案:D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

答案:B4.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同盟会政治纲领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也综合性地考查了辛亥革命实现中国社会巨变的多方面原因。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专制制度。

另一方面,孙中山本人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能够投身于革命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又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商律》《公司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章程办法。

这些措施()。

A.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B.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清政府逐渐成为一个法制的王朝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是中国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革命组织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3.为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邮票一套三枚。

第三枚为章太炎,观察这枚邮票,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章太炎是同盟会领导人之一B.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导人之一C.章太炎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D.章太炎参与编写或者主编过同盟会的机关报4.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们()。

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防止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5.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出()。

A.辛亥革命扩展迅速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旧式官僚投机革命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的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③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民主观念显著增强④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后,他们先是寒暄,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A.武昌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C。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3课_辛亥革命_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3课_辛亥革命_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3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89910406()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答案:D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导学号 89910407()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6·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导学号89910408()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答案:C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导学号89910409()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13课 辛亥革命-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13课 辛亥革命-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编者选题表1.(2017·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继续进行革命B.加强政治统一C.各省放弃独立D.实行民族自治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第13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人教必修1.doc

第13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人教必修1.doc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①戊戌变法失败②《辛丑条约》的签订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朝换代,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政权C.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华民族独立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

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Q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逸仙、共和C.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张骞、仲甫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5.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武昌起义成功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6.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

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A.共和制度B.宗法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7.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A.控制着北洋新军B.立宪派的支持C.帝国主义的扶植D.革命党人妥协&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9.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

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责任内阁制度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观察如下“辛亥革命大事时间轴”。

如要将史事“宣统帝下诏退位”列入其中,则应将其放在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之后3.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

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

这说明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C.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髙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5.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6.《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事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②向西方学习进程缓慢③照搬西方体制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以60年为一个周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B2.★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

这表明( )A.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B.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C.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D.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答案:D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A4.“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主义就成了正统。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5.“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答案:B6.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7.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答案:D8.“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

高中历史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黄花岗起义D.领导同盟会会员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解析:孙中山28岁那年应是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答案:A2.孙中山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辛亥革命C.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临时约法》答案:A3.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解析:题干说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重大。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已震动全球”。

答案:D4.右图是坐落于武汉市的一个著名建筑,2011年6月正式建成,10月10日正式开放,以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周年,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D5.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选B。

答案:B6.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下列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推翻了旧政权B.颁布了新宪法C.建立了新政府D.实现了真民主答案:DB组(能力题)7.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2017-2018学年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训练13课辛亥革命(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训练13课辛亥革命(含解析)

13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

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随后,皇帝溥仪退位,清王室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随之结束,①②正确。

因为中华民国开始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故③正确。

而④错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故本题选B。

2.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材料中的“这个办法”是指()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C.推翻清朝政府 D.开展国民大革命【答案】D3.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

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随后,皇帝溥仪退位,清王室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随之结束,①②正确。

因为中华民国开始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故③正确。

而④错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故本题选B。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一、单项选择题:1.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有一条街叫“首义路”,这是为了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发生于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元旦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3月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中国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纲领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3.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A.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B.当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深切愿望C.当时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推翻帝制的深切愿望D.当时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4.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5.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表明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孙中山试图限制袁世凯7.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①同盟会四分五裂②列强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立宪派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④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8.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9.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10.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1.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12.“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予吾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均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题:第13课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

……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历史)等角度分析;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进步意义是限制专制;第(3)问“最坏的时期”是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分析“原因”时注意“依据材料三”的限制,不要罗列教材的观点。

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2)制度:责任内阁制。

意义:制约专制。

(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

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

2.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的政治体制来分析。

第二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

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其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

第(3)题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

同意观点可以从中华民国建立与“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相类似角度回答。

不同意观点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

答案:(1)根本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2)意义: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认可。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

答案1:同意。

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2:不同意。

《清帝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